LED城市道路照明设计导则
- 格式:doc
- 大小:770.00 KB
- 文档页数:21
LED路灯设计规范标准及LED照明行业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确保城市道路照明能为车辆驾驶人员以及行人创造良好的视看环境,达到保障交通安全,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方便人民生活,防止犯罪活动和美化城市环境的效果,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城市新建、扩建和改建的道路及与道路相联系的特殊场所的照明设计,不适用于隧道照明的设计。
第1.0.3条道路照明的设计原则是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省能源,维修方便。
第1.0.4条道路照明设计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或规范。
第二章照明标准第2.0.1条城市道路照明标准,按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以及居住区道路分为五级。
道路照明标准表2.0.3级道路类型亮度照度眩光限制诱导性1别平均亮度Lav(Cd/㎡)均匀度Lmin/Lav平均照度Eav(Lx)均匀度Emin/EavⅠ快速路 1.50.4200.4严禁采用非截光型灯具很好Ⅱ主干路及迎宾路、通向政府机关和大型公共建筑的主要道路、市中心或商业中心的道路、大型交区纽等1.00.35 1.50.35严禁采用非截光型灯具很好Ⅲ次干路0.50.3580.35不得采用非截光型灯具好Ⅳ支路0.30.350.3不宜采用非截光型灯具好Ⅴ主要供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的居住区道路----1~2--采用的灯具不受限制--2和人行道注:①表中所列的平均照度仅适用于沥青路面,若系水泥混凝土路面,其平均照度值可相应降低20~30%。
②表中各项数值仅适用于干燥路面。
第2.0.2条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的照明应满足平均亮度(或照度)、亮度(或照度)均匀度、眩光限制和诱导性四项评价指标。
主要供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的居住区道路应满足平均照度单项评价指标。
第2.0.3条各级道路照明标准见表2.0.3。
第2.0.4条三幅路、四幅路的非机动车道的平均照度值宜为相邻机动车道的1/2。
第2.0.5条第2.0.3条和第2.0.4条规定的平均亮度(或照度)值均为维持值,新安装光源、灯具的道路,其路面的初始亮度(或照度)值应相应提高30~50%。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第一条总则本标准规定了中国城市道路的照明设计原则及要求,为建设安全、节能、美观的能照明系统而予以指导。
第二条道路照明的定义道路照明是指将日光或人工光源反射到道路表面上,使车辆及行人及物容易辨别、观察和识别的设施。
第三条照明要求1. 照明等级:根据道路类别及其使用要求,应合理制定照明等级要求,保证行人及物可以安全、舒适地使用和行驶。
2. 照度要求:照明亮度应达到0.8—2.0lux的视觉要求,节能照明宜采用蓝色或高效色温照明,允许准蓝白光LED灯替代高压钠灯或高压钨钡灯。
3. 光强要求:光强分布曲线应满足国家行车照明产品、仪器技术要求,最大光强距离大于20m;透射窗格面积应大于350x400mm;照明系统控制信号应符合国家标准。
4. 寿命电流要求:应满足国家电线电缆额定电流要求,保证电线电缆能安全长期工作,对城市道路灯具应要求其符合额定电流范围内按额定寿命叶键做正常使用;5. 节能要求:照明系统应符合国家节能降耗要求,应采用低能耗节能照明系统,合理布置照明系统以改善灯具的能耗,并合理设计气象控制、节能调光系统。
1. 照明设施应采用防雷、抗冲击、防水、防爆、耐腐蚀、耐紫外线等特种设施。
2. 照明系统供电电源应采用封闭式变压器,外壳应采用环保型材料,应配备过流保护、短路保护和漏电保护装置。
3. 光源灯具应分类选用,灯聚集原则在悬挂高度25米以上的路灯聚光灯筒中可采用两块以上的灯具,悬挂高度小于25米的灯具只能采用单块灯具;4. 供电系统应采用铜线或者按规定的使用率采用铝线,保证安全不发生火灾;5. 控制系统应采用完整、稳定可靠的控制系统,灯具应采用多功能技术,对于有定时开关功能的灯具,应配备中央控制系统,灯光容许偏差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
第五条执行规定本标准自公布之日起实施,解释权由国家照明产业协会所有。
LED路灯设计规范标准及LED照明行业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确保城市道路照明能为车辆驾驶人员以及行人创造良好的视看环境,达到保障交通安全,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方便人民生活,防止犯罪活动和美化城市环境的效果,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城市新建、扩建和改建的道路及与道路相联系的特殊场所的照明设计,不适用于隧道照明的设计。
第1.0.3条道路照明的设计原则是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省能源,维修方便。
第1.0.4条道路照明设计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或规范。
第二章照明标准第2.0.1条城市道路照明标准,按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以及居住区道路分为五级。
道路照明标准表2.0.3注:①表中所列的平均照度仅适用于沥青路面,若系水泥混凝土路面,其平均照度值可相应降低20~30%。
②表中各项数值仅适用于干燥路面。
第2.0.2条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的照明应满足平均亮度(或照度)、亮度(或照度)均匀度、眩光限制和诱导性四项评价指标。
主要供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的居住区道路应满足平均照度单项评价指标。
第2.0.3条各级道路照明标准见表2.0.3。
第2.0.4条三幅路、四幅路的非机动车道的平均照度值宜为相邻机动车道的1/2。
第2.0.5条第2.0.3条和第2.0.4条规定的平均亮度(或照度)值均为维持值,新安装光源、灯具的道路,其路面的初始亮度(或照度)值应相应提高30~50%。
第2.0.6条选定道路照明标准时,要考虑城市的性质和规模,一般中小城市可视其道路类型采用相应低1级的标准。
第三章光源和灯具的选择第一节光源的选择第3.1.1条道路照明应采用高光效气体放电灯,不应采用白炽灯。
第3.1.2条选择光源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快速路和对颜色识别要求不高的市郊道路宜采用低压钠灯或高压钠灯;二、主干路和次干路宜采用高压钠灯;三、支路和居住区道路,宜采用小功率高压钠灯或小功率高压汞灯;四、市中心、商业中心等个别对颜色识别要求较高的街道必要时可采用金属卤化物灯或中显色型、高显色型高压钠灯。
街道照明导则制定方案街道照明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可以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还能增强城市夜间景观的美感。
为了确保街道照明的效果和效率,制定合理的照明导则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是关于街道照明导则的制定方案:一、确定目标和需求:在制定街道照明导则的方案时,首先需要明确目标和需求。
我们需要确定街道照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交通安全还是为了美化城市夜景,或者兼顾二者。
同时,要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意见,以便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导则。
二、进行调研分析:在确定目标和需求后,需要进行详细的调研分析。
通过实地走访和数据收集,了解不同街区的路况、人流量以及光照强度等因素。
此外,还应研究和收集其他城市的街道照明经验,借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
三、制定技术标准:根据调研和分析的结果,可以制定街道照明的技术标准。
这包括灯具的类型、功率、布置高度、照度要求等方面。
在制定技术标准时,要充分考虑能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选择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和方案。
四、制定管理措施:街道照明的管理是确保照明效果和效率的重要保障。
制定管理措施包括照明设备的维护和检修,照明功能的监测和管理,以及照明项目的资金管理等方面。
同时,还应该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照明效果的持久稳定。
五、提供配套设施:街道照明的效果不仅取决于照明设备本身,还与周边环境有关。
因此,制定街道照明导则时,还应考虑提供一些配套设施,如树木修剪、道路清洁、景观布置等,以提高照明效果的整体美观性。
六、宣传和培训:为了确保街道照明导则的有效实施,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
这些人员包括照明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人员、照明管理人员以及居民和市民代表等。
通过宣传和培训,可以提高他们的照明意识和技术水平,使导则得以全面贯彻落实。
以上是关于街道照明导则制定方案的主要内容。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导则,可以提高街道照明的效果和质量,并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说明一、背景介绍二、设计原则1.安全性:道路照明应确保行人和车辆在夜间有足够的光线以保证行驶安全。
2.舒适性:道路照明应提供舒适的照明环境,避免眩光和刺眼情况发生。
3.能效性:节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道路照明设计应注重使用高效能光源和照明装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可持续性:道路照明设计应考虑环境保护,采用环保的材料和技术,减少光污染。
三、照明方案1.照明点位:根据道路类型和用途,合理设置照明点位,使照明达到最佳效果。
一般情况下,道路照明点位的间距不宜过大,以免形成照明死角。
2.光源选择:选择高效节能的LED灯作为照明光源,具有寿命长、亮度高、色彩还原度好等优点。
同时,采用可调光技术,根据道路使用情况和时间要求调整照明亮度,实现能源节约。
3.灯具设计:合理选择灯具外形和材料,保证照明效果的同时避免光污染。
灯具采用防眩光设计,降低刺眼感,提高照明质量。
4.照明色温:选择适当的照明色温,根据具体用途和环境要求进行调整,以提供舒适的照明效果。
不同区域的道路照明可以采用不同的色温,以达到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安全要求。
5.智能调控:通过智能照明系统,实现对道路照明的精确调控。
根据天气、交通密度等因素自动调整照明亮度和时间,确保能源的最大利用和行人车辆的安全。
6.太阳能照明:对于一些偏远地区或缺乏电力供应的道路,可以考虑采用太阳能照明系统,利用太阳能发电,提供照明功能。
这种方式既能够满足道路照明需求,又能够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四、照明效果评价1.光照度:根据不同的道路类型和使用要求,设定合适的光照度,确保行人和车辆能够清晰辨识周围环境。
2.均匀度:道路照明应保证照明均匀度,避免明暗不均的情况发生,以提高道路的可见度。
3.色彩还原度:道路照明要求具有良好的色彩还原度,能够真实还原物体的颜色,以确保行人和车辆对道路和周围环境有清晰的认知。
五、照明维护道路照明设计应考虑到照明设备的维护和更换。
定期检查灯具的工作状态,及时更换故障灯具,保证整个道路照明系统的正常运行。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一、适用范围与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旨在保障夜间交通安全,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美化城市环境。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安全性原则:确保夜间行车、行人安全,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经济性原则:在满足照明需求的前提下,提高能效,降低能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美观性原则:与城市景观相协调,提升城市形象。
二、道路分类与照明要求根据城市道路功能、交通流量及行车速度等因素,将道路分为以下几类,并分别制定相应的照明要求:高速公路及城市快速路:照明设计应满足高速行车要求,确保行车安全。
主干道:照明设计应保障行车安全,提高通行效率,同时兼顾城市景观。
次干道及支路:照明设计应注重行人与非机动车的照明需求,营造舒适的出行环境。
三、照明亮度与均匀度照明亮度:根据道路分类及交通流量,确定合适的照明亮度,以满足夜间行车安全要求。
均匀度:确保道路照明范围内亮度分布均匀,减少明暗交替对视觉的影响。
四、灯具类型与选型灯具类型:根据道路特点和照明需求,选用合适的灯具类型,如LED路灯、高压钠灯等。
选型要求:灯具应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散热性能和防护等级,确保照明质量和使用寿命。
五、照明布局与间距照明布局:根据道路线形、交通流量及建筑物分布等因素,合理规划照明布局,确保照明范围覆盖道路及周边区域。
间距设置:根据灯具类型、功率及照明需求,合理设置灯具间距,避免光照不足或浪费。
六、眩光限制与诱导性眩光限制:选用防眩光设计的灯具,减少眩光对驾驶者视线的干扰。
诱导性:通过设置合适的照明导向设施,提高驾驶者对道路走向和交通信息的识别能力。
七、节能与环保措施节能措施:采用高效节能灯具和合理的照明控制系统,降低能耗,提高能效。
环保措施:选择环保型灯具及附件,减少光污染和电磁辐射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八、维护管理与安全维护管理:建立健全道路照明设施维护管理制度,定期检查维修,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安全措施:在照明设施安装、维修过程中,遵循安全操作规程,保障人员安全。
LED城市道路照明设计导则导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道路照明对于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LED作为一种新型的照明技术,具有高效节能、寿命长、亮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照明。
然而,在进行LED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导则,以确保设计的高效性和适用性。
一、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在进行道路照明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周边建筑物高度、道路宽度、交通流量等。
同时,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LED照明设备,以保证照明效果的稳定和适应性。
二、合理确定照明要求道路照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行车和行人的安全照明。
因此,在进行照明设计时,需要根据道路的功能和使用需求,合理确定照明要求。
一般来说,主要考虑道路照明的照度、均匀度、反差以及颜色温度等指标。
1.照度:道路照明的照度要求应根据道路功能的不同进行合理调整。
如高速公路和市区主要道路的照度要求较高,而次干道和小区道路的照度要求相对较低。
2.均匀度:道路照明的均匀度对于行车的安全性和行人的视觉感受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在设计LED道路照明时,需要保证照明的均匀度达到一定标准,以避免光线的不均匀造成视觉盲区。
3.反差:照明设计还需要考虑道路上的反差问题。
例如,在人行道和车行道的界限处,需要确保有足够的照明反差,以提醒行人注意交通。
4.颜色温度:LED城市道路照明还需要考虑颜色温度的选择。
一般来说,对于高速公路等需要远距离行车的道路,应选择较高的颜色温度,以提高视觉清晰度和反射率。
三、合理布置照明设备在进行LED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时,需要合理布置LED照明设备,以达到最佳照明效果。
具体要求如下:1.确定照明设备的安装位置和角度。
照明设备的安装位置应根据道路的功能和使用需求进行合理选择。
同时,应根据照明设备的光发射特性,确定合适的安装角度,以保证照明的均匀度和效果。
2.合理设置照明设备间距。
道路上照明设备的间距需根据道路宽度、交通流量和照明要求进行合理设置。
城市道路led照明设计标准LED照明技术作为现代城市道路照明的新选择,其设计标准对于城市道路照明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道路LED照明设计标准的制定,不仅关系到城市道路照明质量,还关系到城市照明能源消耗和环保节能。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道路LED照明设计标准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道路LED照明设计标准应当充分考虑城市道路的实际情况。
不同类型的城市道路,如高速公路、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其照明需求是不同的。
因此,LED照明设计标准应当根据不同类型的道路,制定相应的照明要求和标准,以确保道路照明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其次,LED照明设计标准应当注重节能和环保。
LED照明作为一种新型照明技术,其节能环保的特点是传统照明技术无法比拟的。
因此,LED照明设计标准应当强调LED照明产品的能效等级和光效,以确保LED照明在道路照明中发挥节能环保的优势。
此外,LED照明设计标准还应当注重照明质量和舒适度。
城市道路照明不仅仅是为了照亮道路,更重要的是为行人和车辆提供良好的照明环境,提高行车和行人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因此,LED照明设计标准应当注重照明均匀性、色彩表现指数、防眩光等要素,以提高道路照明的舒适度和质量。
最后,LED照明设计标准应当注重照明系统的可靠性和维护性。
城市道路LED照明系统一旦安装完成投入使用,其可靠性和维护性将直接影响道路照明的正常运行。
因此,LED照明设计标准应当考虑LED照明产品的寿命、防护等级、防雷防水等要求,以确保LED照明系统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维护性。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LED照明设计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道路的实际情况,注重节能环保,关注照明质量和舒适度,以及提高照明系统的可靠性和维护性。
只有科学合理的LED照明设计标准,才能更好地满足城市道路照明的需求,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重庆两江新区城市道路照明LED路灯应用设计导则重庆两江新区建设管理局2014年7月发布前言国内现行的城市道路照明设计主要参照以高压气体放电灯为光源的《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45-2006,该标准自2007-07-01实施以来,对规范我国城市道路照明设计和提升城市道路照明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半导体照明技术的不断成熟,LED道路照明灯具的节能效果日益凸显,尤其是LED 的智能控制特性不仅强化了其灯具产品的优势,更大大提升了道路照明系统的节能空间。
时至今日,作为我国LED照明领域最先启动的应用市场之一,LED 道路照明灯具在技术提升和成本降低的双重驱动下,已从示范性应用走向了规模性应用,目前新建和改造的市政照明工程中均广泛采用了此类产品。
然而,随着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现行设计标准已不能适应LED照明技术及产品的实际应用。
为解决上述问题,两江新区在新的LED道路照明相关国家标准正式出台前,为规范辖区内城市道路照明工程,特编制《重庆两江新区城市道路照明LED路灯应用设计导则》,作为CJJ 45-2006的补充和说明,作为城市道路照明工程设计、LED路灯选择及工程验收的依据。
在编制过程中,我们成立了由重庆两江节能服务有限公司牵头,相关设计单位、辖区内LED道路照明灯具生产企业组成的编制组,并邀请重庆市半导体照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参与制订和审定。
编制组收集了重庆及其他国内城市在道路照明工程中应用LED灯具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考虑到技术可行性、可持续性和前瞻性,要求本设计导则中应用技术和产品技术均满足或略高于CJJ 45-2006和LED道路照明相关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规定。
本导则由重庆两江新区建设管理局同重庆两江节能服务有限公司负责解释。
同时为使本导则更能符合两江新区城市道路照明工程建设实际情况,推进LED产业技术发展,请各有关单位在应用中将发现的问题及意见及时反馈重庆两江新区建设管理局或重庆两江节能服务有限公司。
本导则主编单位:重庆两江新区建设管理局本导则参编单位:重庆两江节能服务有限公司重庆市半导体照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重庆四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市雪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平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重庆超硅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本导则主要起草人:杨治洪易吉林李伟朱必泽文学峰陈昌鸿卢先贵张帆余瑞易守寅胡栋黄敏杨林蒋欣宏周锐王锋刘冬春余乐李建江目录说明 (5)1 术语和定义 (6)1.1 道路照明用LED灯 (6)1.2安装高度 (6)1.3安装间距 (6)1.4 路面有效宽度 (6)1.5 LED路灯光效能 (6)1.6 阈值增量 (6)1.7 不舒适眩光 (6)1.8 溢散光 (7)1.9 环境比 (7)1.10 智能照明 (7)1.11 恒照度控制 (7)1.12 色温 (7)1.13 相关色温 (7)1.14 色容差 (7)1.15 一般显色指数Ra (8)1.16 照明功率密度 (8)1.17 照明节电率 (8)2 照明标准 (9)2.1 城市隧道照明标准值 (9)3 光源、灯具及其附属装置选择 (10)3.1 光源选择 (10)3.2 LED路灯及其附属装置选择 (10)4 节能标准与措施 (14)4.1节能标准 (14)4.2节能措施 (14)5 照明供电和控制 (15)5.1 照明供电 (15)5.2 照明控制 (15)附录 A (规范性附录)隧道照明区域划分及照明标准 (16)附录 B (资料性附录)灯具区域分类 (21)说明针对LED灯具在城市道路照明中的应用,本导则是CJJ 45-2006相关条文的补充,因此,除符合本导则规定的要求外,还应满足CJJ 45-2006和相关标准的规定,以下章节不再累述。
本导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1 术语和定义1.1 道路照明用LED灯满足道路照明要求的组合式LED照明装置,除了发光二极管(LED)作为光源发光外,还包括其他部件,例如光学、机械、电气和电子部件,并将这些部件组合成一个整体,以下简称LED路灯。
该灯具中的LED光源可以是整体式也可以是模组式,装配方式可以是可拆卸式也可以是不可拆卸式。
1.2安装高度灯具的光中心至路面的垂直距离。
符号H,单位m。
1.3安装间距沿道路的中心线测得的同侧相邻两个灯具之间的距离。
符号S,单位m。
1.4 路面有效宽度用于道路照明设计的路面宽度,与道路的实际宽度、灯具的悬挑长度和灯具的布置方式有关。
当灯具采用单侧或双侧(包括交错和相对)布置方式时,道路有效宽度为其实际路宽减去一个或两个悬挑长度。
当灯具在双幅路中间分车带上采用中心对称布置方式时,道路有效宽度就是道路实际宽度。
符号Weff,单位m。
1.5 LED路灯光效能在额定条件下,LED路灯光通量与其消耗的电功率之比,单位lm/W。
设计时宜采用LED路灯的额定光通量与额定功率之比。
1.6 阈值增量失能眩光的度量。
表示为存在眩光源时,为了达到同样看清物体的目的,在物体及其背景之间的亮度对比所需要增加的百分比,符号TI。
1.7 不舒适眩光令人感觉到不舒服的眩光,会影响对视觉对象的辨别,符号G。
1.8 溢散光不舒适眩光的主要影响因素。
LED路灯发出的光线中照射到被照目标范围外的部分光线。
主要以安装状态下80°光强(I80)与90°光强(I90)进行度量。
1.9 环境比车行道外边带状区域内的平均水平照度与相邻的等宽度车行道上平均水平照度之比,符号SR。
注:带状区域的宽度取机动车道的半宽度和机动车道外侧无遮挡带状区域宽度两者之间的较小值,但不应超过5m。
1.10 智能照明一种根据道路条件、交通状况及周边环境影响合理选择道路亮度等级的动态照明智能控制方式。
1.11 恒照度控制一种利用调光技术确保照明系统在整个维护周期内,照度水平保持不变的照明控制。
1.12 色温当光源所发射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的光的颜色相同时,则黑体的这个温度就称为该光源的颜色温度,简称色温,符号TC,单位K。
1.13 相关色温光源所发射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的光的颜色最为接近,则黑体的这个温度就称为该光源的相关色温。
符号TCP,单位K。
1.14 色容差表征一批光源中各光源色品坐标与光源额定色品坐标的偏离,用颜色匹配标准偏差SDCM(standard deriation of color matching)表示。
1.15 一般显色指数RaCIE推荐用“测验色”法来定量评价光源的显色性,选用15种测验色,分别计算它们在参照光源和待测光源下的色差ΔEi,Ri=100-4.6ΔEi为待测光源对某种测验色的显色指数,对测验色R1-R8特殊显色指数的算术平均值Ra=1/8∑Ri称为一般显色指数。
1.16 照明功率密度单位路面面积上的LED照明安装功率(包括LED模块及驱动电源和控制部件的功耗)。
符号LPD,单位W/m²。
1.17 照明节电率城市道路照明工程实施后,应用LED路灯的节电比率。
新建工程可用设计LPD值与标准(CJJ 45-2006)中对应的LPD值之比计算。
改造工程可用改造后路灯照明用电量与改造前路灯照明用电量之比计算。
2 照明标准2.1 城市隧道照明标准值在城市隧道中,参照本导则附录A《隧道照明区域划分及照明标准》和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 026.1-1999)的规定。
3 光源、灯具及其附属装置选择3.1 光源选择3.1.1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应选择LED光源。
3.1.2 CJJ 45-2006第4.1.1条中的其它道路照明如果条件满足也可选择LED 光源。
3.2 LED路灯及其附属装置选择3.2.1 LED路灯分类3.2.1.1 LED路灯按规格分类LED路灯规格宜依据灯具额定光通量按表1进行分类。
LED路灯配光宜依据灯光投射距离按以下原则分类:1)纵向配光宜依据最大光强在道路沿车行线方向的投射距离D按表2进行分类。
表2 LED路灯纵向配光分类2)横向配光宜依据道路侧灯具二分之一最大光强曲线在路面上形成的投影线与道路边缘的最大距离L按表3进行分类。
表3 LED路灯横向配光分类3.2.1.3 LED路灯溢散光分类LED路灯根据溢散光限制宜按表4分类。
表4 LED路灯溢散光限制分类3.2.2 LED路灯基本要求3.2.2.1 LED路灯应能够在环境温度为-30℃~50℃范围内正常工作。
3.2.2.2 LED路灯应能够在电源电压为额定工作电压的80%~120%时正常工作。
3.2.2.3 LED路灯应具有互换性,电子控制装置及光源模组等灯具部件应便于现场更换和维修,且均应满足互换使用要求。
3.2.2.4 LED路灯的安全要求应符合道路与街路照明灯具安全要求(GB7000.5-2005)的规定。
3.2.2.5 光源采用模组式的LED路灯,其模组的安全要求应符合GB 24819-2009的规定。
3.2.2.6 LED路灯的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65。
3.2.2.7 LED路灯的驱动电源和控制装置应具备防雷电感应功能。
3.2.2.8 LED路灯出厂时的初始光通量应不低于额定光通量的90%。
3.2.2.9 LED路灯光效能LED路灯的光效能应不低于表5要求。
表5 LED路灯光效能值LED路灯在燃点至3000 h时的光通量维持率应大于96%,燃点至6000 h 时的光通量维持率应大于92%。
3.2.2.11 配光要求LED路灯的配光应符合表6和表7的要求。
表6 纵向配光要求表7 横向配光要求LED路灯溢散光限制应符合以下要求:1)SP等级以上灯具不适用于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天文台所在地区的道路照明;2)SP等级以上的灯具不适用于乡村的工业或居住区的道路照明;1等级以上的灯具不适用于城市道路照明。
3)SP23.2.2.13 一般显色指数RaLED路灯的一般显色指数Ra应不低于65。
3.2.2.14 相关色温LED路灯的额定相关色温为4000 K,LED路灯的实际相关色温与额定相关色温之差应不超过额定相关色温的±8%。
色容差应不大于7SDCM。
3.2.2.15 LED路灯功率LED路灯的实际消耗功率应不低于额定功率的90%,应不高于额定功率的110%。
3.2.2.16 功率因数LED路灯的功率因数应不低于0.92。
3.2.2.17 电磁兼容LED路灯骚扰电压应符合GB 17743的要求。
LED路灯谐波电流限值应符合GB 17625.1的要求。
LED路灯电磁兼容抗扰度应符合GB/T 18595的要求。
4 节能标准与措施4.1节能标准4.1.1机动车交通道路照明应以照明功率密度(LPD)作为照明节能的评价指标。
4.1.2 机动车交通道路的照明功率密度值应不大于表8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