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上册第一次月考调研考试题6
- 格式:doc
- 大小:353.00 KB
- 文档页数:6
高二上学期一调化学试卷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ΔH能表示物质燃烧热的是( )A.C(s)+1/2O2(g)===CO(g) ΔH1=-110.35kJ·mol-1B.CH4(g)+2O2(g)===CO2(g)+2H2O(l) ΔH=-890kJ·mol-1C.2H2(g)+O2(g)===2H2O(l) ΔH=-571.6kJ·mol-1D.H2(g)+Cl2(g)===2HCl(g) ΔH=-184.6kJ·mol-12.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阴极质量增加,电解液pH下降的是( )A.CuSO4B.NaNO3 C.KCl D.H2SO43.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已知2H2(g)+O2(g)=2H2O(g) △H=-483.6 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H)为-241.8 kJ·mol-1B.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 △H=-57.3 kJ·mol-1,则含40.0g 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小于57.3kJ的热量C.己知2C(s)+2O2(g)=2CO2(g) △H = a;2C(s)+O2(g)=2CO(g);△H= b,则a>bD.已知C (石墨,s)=C (金刚石,s) △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4.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纯银器表面在空气中因电化学腐蚀渐渐变暗B.当镀锡铁制品的镀层破损时,镀层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C.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保护外壳不受腐蚀是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可将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5. 1,3‒丁二烯(CH2=CH-CH=CH2)和2‒丁炔(CH3-C≡C-CH3)分别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H2=CH-CH=CH2(g) +2H2(g)=CH3CH2CH2CH3(g) △H=-236.6 kJ/molCH3-C≡C-CH3(g) +2H2(g) =CH3CH2CH2CH3(g)△H=-272.7kJ/mol由此不能判断()A.1,3-丁二烯和2-丁炔稳定性的相对大小B.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子储存能量的相对高低C.1,3-丁二烯和2-丁炔相互转化的热效应D.一个碳碳叁键的键能与两个碳碳双键的键能之和的大小6. 已知:H2(g)+Cl2(g)=2HCl(g)△H=-184.6kJ/mol,则反应HCl(g)=1/2H2(g)+1/2Cl2(g)的△H为( )A.+92.3kJ/mol B.-92.3kJ/mol C.-184.6kJ/mol D.+184.6kJ/mol7. 已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ΔH=-12.1kJ·mol-1;HCl(aq)与NaOH(aq)反应的ΔH=-55.6kJ·mol-1。
时遁市安宁阳光实验学校东山二中2015~2016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已知Zn(s)+H2SO4(aq)═ZnSO4(aq)+H2(g)△H<0;则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旧键断裂需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放出能量,所以物质总能量不变B.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的△H的值与反应物的用量无关C.该反应的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2.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系数表示的是()A.分子个数B.原子个数C.物质的质量D.物质的量3.下列过程一定释放出能量的是()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分子拆成原子D.原子组成分子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SO2+O 22SO3△H=﹣196.6 kJ•mol﹣1B.H2(g)+O2(g)═H2O(l)△H=﹣285.8 kJ•mol﹣1C.2H2(g)+O2(g)═2H2O(l)△H=﹣571.6 kJD.C(s)+O2(g)═CO2(g)△H=+393.5 kJ•mol﹣15.下列叙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比化学腐蚀更普遍B.用牺牲锌块的方法来保护船身C.用铝质铆钉铆接铁板,铁板易被腐蚀D.在镀件上电镀锌,用锌作阳极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可以发生C.反应条件是加热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D.化学反应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反应条件7.已知25℃、101kPa下,石墨、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石墨)+O2(g)=CO2(g)△H=﹣393.51kJ•mol﹣1C(石)+O2(g)=CO2(g)△H=﹣395.41kJ•mol﹣1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石墨制备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石的低B.由石墨制备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石的高C.由石墨制备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石的低D.由石墨制备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石的高8.由如图分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B+C和B+C﹣→A两个反应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不等B.A﹣→B+C是放热反应C.A具有的能量高于B和C具有的能量总和D.A﹣→B+C是吸热反应,则B+C﹣→A必然是放热反应9.已知:C(s)+O2(g)═CO(g)△H1=﹣110.5kJ/molCO(g)+O2(g)═CO2(g)△H2=﹣283.0kJ/mol则反应C(s)+O2(g)═CO2(g)的反应热为()A.172.5 kJ/mol B.﹣172.5 kJ/molC.393.5 kJ/mol D.﹣393.5 kJ/mol10.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D.铜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11.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现给出化学键的键能(见表):化学键H﹣H Cl﹣Cl Cl﹣H键能/(kJ•mol﹣1)436 243 431请计算H2(g)+Cl2(g)═2HCl(g)的反应热()A.+862 kJ•mol﹣1B.+679 kJ•mol﹣1C.﹣183 kJ•mol﹣1 D.+183 kJ•mol﹣112.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A .B .C .D .13.下列关于电解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阴极B.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阴极C.在电解池的阳极发生的是氧化反应D.若用铁做阴极,则铁不会被氧化14.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腐蚀,发生的原电池反应为 2Fe+2H2O+O2═2Fe (OH)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钢柱在水下部分比在空气与水交界处更容易腐蚀B.正极发生的反应为 2H2O+O2+2e﹣═4OH﹣C.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D.负极发生的反应为 Fe﹣2e﹣═Fe2+15.已知电池的比能量是参与电极反应的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放出电能的大小.有关下述两种电池说法正确的是()锂离子电池的总反应为:Li x C+Li1﹣x CoO 2C+LiCoO2锂硫电池的总反应为:2Li+S Li2S.A.锂离子电池放电时,Li+向负极迁移B.锂硫电池充电时,锂电极发生还原反应C.理论上两种电池的比能量相同D.如图表示用锂离子电池给锂硫电池充电16.用石墨做电极电解1mol/L CuSO4溶液,当c(Cu2+)为0.5mol/L时,停止电解,向剩余溶液中加入下列何种物质可使电解质溶液恢复至原来状况()A.CuSO4 B.CuO C.Cu(OH)2D.CuSO4•5H2O17.如图是某公司批量生产的笔记本电脑所用的甲醇燃料电池的构造示意图.甲醇在催化剂作用下提供质子(H+)和电子,电子经过电路、质子经内电路到达另一极与氧气反应,该电池总反应式为:2CH3OH+3O2═2CO2+4H2O.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A.右边的电极为电池的负极,b处通入的是空气B.左边的电极为电池的负极,a处通入的是甲醇C.电池负极的反应式为:2CH3OH+2H2O﹣12e﹣═2CO2↑+12H+D.电池正极的反应式为:3O2+12H++12e﹣═6H2O18.下列图示中关于铜电极的连接错误的是()A .B .C .D .19.如图所示的装置中,a、b都是惰性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b电极附近溶液呈红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是负极,Y是正极B.Pt是阴极,Cu是阳极C.CuSO4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D.CuSO4溶液的酸性不变20.镀锌铁在发生析氢腐蚀时,若有0.2mol电子发生转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有5.6g金属被腐蚀②有6.5g金属被腐蚀③在状况下有2.24L气体放出④在状况下有1.12L气体放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二、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60分)2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H4(g)+2O2(g)═CO2(g)+2H2O(l)△H═﹣889.6kJ/mol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物能量总和(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能量总和.(2)若1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则放出的热量(填“>”、“<”或“=”)889.6kJ.(3)已知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H2(g)+O2(g)═2H2O(l)△H=﹣572kJ/mol,则相同质量的甲烷和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热较多的是.(4)如图所示的装置是由CH4、O2和KOH溶液组成的新型燃料电池.①该电池的负极是(填“a”或“b”)电极,该极的电极反应式是.②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p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2.已知:①P4(S,白磷)+5O2(g)=P4O10(S)△H=﹣2983.2kJ•mol﹣1②P(S,红磷)+△H=﹣738.5kJ•mol﹣1(1)写出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2)则对应下列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图,能正确反映出由白磷转化为红磷的是.23.已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所致.图为N2(g)和O2(g)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1)人们通常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则N≡N键的键能为kJ•mol﹣1.根据上图写出N2(g)和O2(g)生成NO(g)的热化学方程式:.(2)NO(g)分解生成N2(g)和O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当有16g O2(g)生成时,该反应中放出的热量为:kJ.24.对如图中两极加以必要的连接并填空:(1)在如图A中,使铜片上产生氢气.①若加以导线连接,则连接后的装置叫(填“原电池”或“电解池”).锌片发生(填“氧化”或“还原”);铜片上的电极反应式:.②若外加电源,则连接后的装置叫(填“原电池”或“电解池”),其中铜片作为该装置的极,连接电源的极;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2)在如图B中,使a极析出铜.①若a、b电极均为石墨电极并加以必要的连接,则连接后的装置应为(填“原电池”或“电解池”);该装置工作时,溶液中阴离子向极作定向移动(填“a”或“b”);经过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并搅匀溶液,溶液的酸性(填“增强”、“降低”或“不变”).②若a、b电极加以导线连接,且a极为铜电极,则b极可以为电极(填序号).A.铂 B.铁 C.石墨 D.银 E.锌该装置工作时,溶液中阴离子向极作定向移动(填“a”或“b”).25.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如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X、Y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请回答以下问题:(1)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饱和NaCl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则:①电解池中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在X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②Y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检验该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是.(2)如用电解方法精炼粗铜,电解液a选用CuSO4溶液,则①X电极的材料是,电极反应式为.②Y电极的材料是,电极反应式为.(说明:杂质发生的电极反应不必写出)26.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C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电极X的材料是;电解质溶液Y是;(2)银电极为电池的极,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电极流向电极.(填电极材料名称)27.ClO2为一种黄绿色气体,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高效,广谱,快速安全的杀菌剂.制备ClO2的新工艺是电解法.(1)如图表示用石墨作电极,在一定条件下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ClO2,写出阳极ClO2产生的电极方程式:;图中b电极为;(填“阳极”或“阴极”)(2)电解一段时间,当阴极产生状况下气体112ml时,停止电解,则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阳离子物质的量为mol,阴极区pH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ClO2对污水中Fe2+,Mn2+,S2﹣,CN﹣等有明显去除效果,某工厂中污水含CN﹣(a mg/L),现将ClO2把CN﹣氧化成两种无毒气体,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东山二中2015~2016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已知Zn(s)+H2SO4(aq)═ZnSO4(aq)+H2(g)△H<0;则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旧键断裂需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放出能量,所以物质总能量不变B.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的△H的值与反应物的用量无关C.该反应的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考点】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旧键断裂需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放出能量,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B、依据焓变概念分析判断,△H=H(生成物总焓)﹣H(反应物总焓);C、反应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反应时放热反应,依据能量守恒分析,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解答】解答:解:A、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生成化学键会放热,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故A错误;B、作为一个描述系统状态的状态函数,焓变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H(焓变)表示的是系统发生一个过程的焓的增量,确定了一个化学方程式,就确定了一个焓变,焓变并不随反应物的增加而增加,焓变与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有关,故B正确;C、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锌做负极,失电子,溶液中氢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正确;D、反应是放热反应,依据能量守恒,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故D 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焓变的含义理解,原电池的原理分析,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和能量守恒关系,化学键变化与能量变化判断,题目较简单.2.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系数表示的是()A.分子个数B.原子个数C.物质的质量D.物质的量【考点】热化学方程式.【分析】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微粒数,所以系数可以用分数表示.【解答】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微粒数,所以系数可以用分数表示,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理解系数的含义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3.下列过程一定释放出能量的是()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分子拆成原子D.原子组成分子【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根据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D、根据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C、根据化学键的断裂要吸收能量;D、根据化学键的形成要放出能量;【解答】解:A、有些化合反应是吸热反应,如碳和二氧化碳反应制一氧化碳,故A错误;D、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如碳酸钙分解,故B错误;C、化学键的断裂要吸收能量,所以分子拆成原子一定不释放出能量,故C错误;D、化学键的形成要放出能量,所以原子组成分子一定释放出能量,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变化过程中能量的变化,难度不大,要注意特殊情况.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SO2+O 22SO3△H=﹣196.6 kJ•mol﹣1B.H2(g)+O2(g)═H2O(l)△H=﹣285.8 kJ•mol﹣1C.2H2(g)+O2(g)═2H2O(l)△H=﹣571.6 kJD.C(s)+O2(g)═CO2(g)△H=+393.5 kJ•mol﹣1【考点】热化学方程式.【分析】热化学方程式需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反应热单位为kJ•mol﹣1,“﹣”表示放热,“+”表示吸热,燃烧反应均为放热反应.【解答】解:A.没有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故A错误;B.氢气燃烧为放热反应,反应热符号为“﹣”,注明物质聚集聚集状态与反应热数值,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故B正确;C.反应热单位为kJ•mol﹣1,故C错误;D.碳燃烧为放热反应,反应热符号为“﹣”,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比较基础,注意掌握热化学方程式书写规则.5.下列叙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比化学腐蚀更普遍B.用牺牲锌块的方法来保护船身C.用铝质铆钉铆接铁板,铁板易被腐蚀D.在镀件上电镀锌,用锌作阳极【考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A.电化学腐蚀与化学腐蚀并存,主要发生电化学腐蚀;B.锌比铁活泼,为负极;C.铝比铁活泼,易被腐蚀;D.电镀时,镀层金属为阳极.【解答】解:A.电化学腐蚀与化学腐蚀并存,因金属多为合金,且原电池反应较快,则主要发生电化学腐蚀,故A正确;B.锌比铁活泼,为负极,可防止铁被腐蚀,故B正确;C.铝比铁活泼,易被腐蚀,故C错误;D.电镀时,镀层金属为阳极,镀件金属为阴极,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金属的电化腐蚀和防护的原理以及电镀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原电池原理的掌握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可以发生C.反应条件是加热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D.化学反应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反应条件【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中除了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还遵循能量守恒定律;B.一个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与反应的热效应无关;C.一个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与反应的热效应无关;D.一个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与反应的热效应无关;【解答】解:A.根据化学反应中除了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还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所以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A正确;B.放热反应有的需加热,有的不需加热,如木炭的燃烧是一个放热反应,但需要点燃,点燃的目的是使其达到着火点,故B错误;C.铝热反应2Al+Fe2O 3Al2O3+2Fe是放热反应,但需在高热条件下以保证足够的热量引发氧化铁和铝粉反应,故C错误;D.放热反应是指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的总能量,在反应中会有一部分能量转变为热能的形式释放,反之,就是吸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无关,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学反应的条件与化学反应的热效应间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正确理解放热吸热的本质是解题的关键.7.已知25℃、101kPa下,石墨、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石墨)+O2(g)=CO2(g)△H=﹣393.51kJ•mol﹣1C(石)+O2(g)=CO2(g)△H=﹣395.41kJ•mol﹣1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石墨制备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石的低B.由石墨制备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石的高C.由石墨制备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石的低D.由石墨制备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石的高【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1mol石墨和石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石比石墨多说明石的能量高,石墨转化为石,要吸收能量,说明石墨的能量低于石的能量,石墨更稳定,当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的能量时,则反应是吸热反应,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解答】解:1mol石墨和石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石比石墨多说明石的能量高,石墨转化为石,要吸收能量,说明石墨的能量低于石的能量,石墨更稳定,当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的能量时,则反应是吸热反应,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故由石墨制备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石的低.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石和石墨的转化以及涉及到的能量变化,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8.由如图分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B+C和B+C﹣→A两个反应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不等B.A﹣→B+C是放热反应C.A具有的能量高于B和C具有的能量总和D.A﹣→B+C是吸热反应,则B+C﹣→A必然是放热反应【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根据图象分析:A→B+C能量升高,是吸热反应;B+C→A能量降低,是放热反应,同一反应的正逆两个方向的反应反应热大小相等符号相反.【解答】解:A.A→B+C与B+C→A属于同一反应的正逆两个方向的反应,两个反应吸收和放出的热量相等,符号相反,故A错误;B.A→B+C是能量升高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H>0,故B错误;C.A→B+C是能量升高的反应,所以A具有的能量低于B和C具有的能量和,故C错误;D.A→B+C是吸热反应,B+C→A必然是放热反应,B+C→A是A→B+C的逆过程,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吸热与放热反应,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理解分析图表的信息的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目难度不大.9.已知:C(s)+O2(g)═CO(g)△H1=﹣110.5kJ/molCO(g)+O2(g)═CO2(g)△H2=﹣283.0kJ/mol则反应C(s)+O2(g)═CO2(g)的反应热为()A.172.5 kJ/mol B.﹣172.5 kJ/molC.393.5 kJ/mol D.﹣393.5 kJ/mol【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根据C(s)、CO(g)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利用盖斯定律可求的热化学方程式.【解答】解:①C(s)+O2(g)═CO(g)△H1=﹣110.5kJ/mol②CO(g)+O2(g)═CO2(g)△H2=﹣283.0kJ/mol依据盖斯定律计算①+②得到:C(s)+O2(g)═CO2(g)△H=﹣393.5 kJ/mol;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的计算应用,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10.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D.铜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先判断该装置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再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判断选项正误.【解答】解:没有外加电源,所以该装置是原电池.原电池中,活泼性较强的锌作负极,锌失去电子变成离子进入溶液,所以锌片质量减少;活泼性较差的铜作正极,铜离子得电子生成铜单质,附着在铜片上,所以铜片质量增加;电子从锌片沿导线流向铜片,电流从铜片沿导线流向锌片.A、铜是正极,铜片上有铜析出,故A错误.B、铜片质量逐渐增加,故B错误.C、电流从铜片沿导线流向锌片,故C错误.D、铜离子得电子被还原生成铜单质,附着在铜片上,故D正确.‘故选D【点评】原电池的构成条件:1、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其中一种为非金属导体)作电极;2、电极均需插入电解质溶液中;3、两极相互连接(或接触);4、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11.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现给出化学键的键能(见表):化学键H﹣H Cl﹣Cl Cl﹣H键能/(kJ•mol﹣1)436 243 431请计算H2(g)+Cl2(g)═2HCl(g)的反应热()A.+862 kJ•mol﹣1B.+679 kJ•mol﹣1C.﹣183 kJ•mol﹣1 D.+183 kJ•mol﹣1【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反应热△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据此计算判断.【解答】解:反应热=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436kJ/mol+243kJ/mol ﹣431kJ/mol×2=﹣183.0 kJ/mol,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反应热的计算,抓住反应热=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即可完成,难度不大.12.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A .B .C .D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①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③两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④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①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③两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④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A.该装置中电极材料相同,所以不能形成原电池,故A错误;B.该装置中电极材料相同,所以不能形成原电池,故B错误;C.该装置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所以能形成原电池,故C正确;D.酒精为非电解质,该装置不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形成原电池,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明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13.下列关于电解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阴极B.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阴极C.在电解池的阳极发生的是氧化反应D.若用铁做阴极,则铁不会被氧化【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电解池中,与外接电源负极相连的为阴极,阴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与正极相连的为阳极,阳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据此分析.【解答】解:A、电解池中,与外接电源负极相连的为阴极,与正极相连的为阳极,故A错误;B、电解池中,与外接电源负极相连的为阴极,故B正确;C、与正极相连的为阳极,阳极上得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C正确;D、若用铁做阴极,则铁被保护不会被氧化,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电解池知识,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电解池的工作原理.14.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腐蚀,发生的原电池反应为 2Fe+2H2O+O2═2Fe (OH)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钢柱在水下部分比在空气与水交界处更容易腐蚀B.正极发生的反应为 2H2O+O2+2e﹣═4OH﹣C.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D.负极发生的反应为 Fe﹣2e﹣═Fe2+【考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根据原电池的定义、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以及氧气的溶解度判断,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腐蚀,发生的原电池反应为:2Fe+2H2O+O2═2Fe(OH)2是发生的吸氧腐蚀,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解答】解:钢铁中含有铁和碳,在潮湿的环境中构成原电池,铁作负极,碳作正极.A、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在水下部分比在空气与水交界处更难腐蚀,故A错误;B、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则正极发生的反应为:2H2O+O2+4e﹣=4OH﹣,故B正确;C、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故C错误;D、根据反应方程式知,负极反应式为Fe﹣2e﹣=Fe2+,故D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明确形成原电池的条件及原电池原理是解本题关键,会根据环境确定钢铁发生吸氧腐蚀还是析氢腐蚀,会书写电极反应式,为学习难点.15.已知电池的比能量是参与电极反应的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放出电能的大小.有关下述两种电池说法正确的是()锂离子电池的总反应为:Li x C+Li1﹣x CoO 2C+LiCoO2锂硫电池的总反应为:2Li+S Li2S.A.锂离子电池放电时,Li+向负极迁移B.锂硫电池充电时,锂电极发生还原反应C.理论上两种电池的比能量相同D.如图表示用锂离子电池给锂硫电池充电【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A.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B.锂硫电池充电时,锂电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C.比能量是参与电极反应的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放出电能的大小;D.给电池充电时,负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正极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解答】解:A.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锂离子电池放电时,Li+向正极迁移,故A错误;B.锂硫电池充电时,锂电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锂电极上Li+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B正确;C.比能量是参与电极反应的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放出电能的大小,锂硫电池放电时负极为Li,锂离子电池放电时负极为Li x C,两种电池的负极材料不同,所以比能量不同,故C错误;D.图中表示锂硫电池给锂离子电池充电,右边电极材料是Li和S,锂负极,硫为正极,左边电极材料是C和LiCoO2,由锂离子电池的总反方程式可知C+LiCoO2→Li x C+Li1﹣x CoO2为充电过程即为电解池,则锂硫电池给锂离子电池充电,LiCoO2为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LiCoO2﹣xe﹣﹣xLi+=Li1﹣x CoO2;C为阴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C+xe﹣+xLi+=Li x C,则C与负极Li相连,LiCoO2应与正极S相连,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电池,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对原电池原理和电解池原理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根据电池总反应判断正负极材料及电极反应.16.用石墨做电极电解1mol/L CuSO4溶液,当c(Cu2+)为0.5mol/L时,停止电解,向剩余溶液中加入下列何种物质可使电解质溶液恢复至原来状况()A.CuSO4 B.CuO C.Cu(OH)2D.CuSO4•5H2O 【考点】电解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用石墨做电极电解1mol/L CuSO4溶液,阳极反应为4OH﹣4e﹣=O2↑+2H2O、阴极反应为 Cu2++2e﹣=Cu,所以相当于析出CuO,根据析出什么加入什么的原则加入物质.【解答】解:用石墨做电极电解1mol/L CuSO4溶液,阳极反应为4OH﹣4e﹣=O2↑+2H2O、阴极反应为 Cu2++2e﹣=Cu,所以相当于析出CuO,根据析出什么加入什么的原则知,应该加入适量的CuO可使电解质溶液恢复至原来状况,也可以加入适量的CuCO3可使电解质溶液恢复至原来状况,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原理,明确阴阳极上析出的物质是解本题关键,从而确定应该加入的物质,注意碳酸铜可以可作是CuO.CO2,二氧化碳以气体形式逸出,所以还相当于加入的是CuO.17.如图是某公司批量生产的笔记本电脑所用的甲醇燃料电池的构造示意图.甲醇在催化剂作用下提供质子(H+)和电子,电子经过电路、质子经内电路到达另一极与氧气反应,该电池总反应式为:2CH3OH+3O2═2CO2+4H2O.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A.右边的电极为电池的负极,b处通入的是空气B.左边的电极为电池的负极,a处通入的是甲醇C.电池负极的反应式为:2CH3OH+2H2O﹣12e﹣═2CO2↑+12H+D.电池正极的反应式为:3O2+12H++12e﹣═6H2O【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考试总分:100 分)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18小题,总分54分)1.(3分)1.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2.(3分)2.钛被称为“第三金属”,其制取原料为金红石(2TiO ),制取步骤如下:/800C/Ar24TiO TiCl Ti ︒−−−→−→−−−镁已知:①21C(s)O (g)CO(g)2+=== 1ΔH ②2242TiO (s)2Cl (g)TiCl (s)O (g)+===+ 2ΔH则反应224TiO (s)2Cl (g)2C(s)TiCl (s)2CO(g)++===+的ΔH 为( ) A .2ΔH 1+2ΔH 2 B .2ΔH 1+ΔH 2 C .2ΔH 1-ΔH 2D .2ΔH 1-2ΔH 23.(3分)3.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12232SO O 2SO 196.6kJ mol H -+∆=-⋅B .122C(s)O (g)CO (g)393.5kJ mol H -+∆=⋅═C .2H (aq)OH (aq)H O(l)57.3kJ H +-+∆=═D .12211H (g)Cl (g)HCl(g)92.5kJ mol 22H -+∆=-⋅═ 4.(3分)4.已知T ℃时,CO(g)+H 2O(g)=CO 2(g)+H 2(g) H ∆=+QkJ/mol ,当反应转移amol 电子时达到平衡,则该反应吸收的能量( ) A .等于0.5aQkJB .小于0.5aQkJC .大于0.5aQkJD .等于aQkJ5.(3分)5.已知298K 、101kPa 时,2H (g)、CO(g)、25C H OH(l)、4CH (g)的摩尔燃烧焓分别为1285.8kJ mol --⋅、1283.0kJ mol --⋅11366.8kJ mol --⋅、1890.3kJ mol --⋅。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 .12222H (g)O (g)=2H O(g)H 571.6kJ mol -+∆=-⋅B .1222CO(g)O =2CO (g)H 283.0kJ mol -+∆=-⋅C .25222C H OH(l)3O (g)=2CO (g)3H O(1)H 1366.8kJ ++∆=-D .14222CH (g)2O (g)=CO (g)2H O(l)H 890.3kJ mol -++∆=-⋅6.(3分)6.变量控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I—127 Ba—137Ⅰ卷(共5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事实可以证明NH3是非电解质的是()A.NH3是气体 B.NH3水溶液显碱性C.液氨和氨水中NH3均不能电离出离子D.液氨不导电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①将BaSO4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BaSO4是非电解质;②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氨水能导电,所以氨水是电解质;③固态共价化合物不导电,熔融态的共价化合物可以导电;④固态的离子化合物不导电,熔融态的离子化合物也不导电;⑤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A.①④B.①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3.下列关于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因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的表达式是K W=c(H+)·c(OH-),所以K W随溶液H+和OH-浓度的变化而变化B.水的离子积常数K W与水的电离平衡常数K电离是同一个物理量C.水的离子积常数仅仅是温度的函数,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D.水的离子积常数K W与水的电离平衡常数K电离是两个没有任何关系的物理量4.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饱和H2S溶液中通入过量SO2后溶液导电情况的是()5.有五瓶溶液分别是:①10 mL 0.6 mol·L-1NaOH水溶液,②20 mL 0.5 mol·L-1H2SO4水溶液,③30 mL 0.4 mol·L-1HCl水溶液,④40 mL 0.3 mol·L-1醋酸水溶液,⑤50 mL 0.2 mol·L-1蔗糖水溶液,以上各瓶溶液所含离子、分子总数的大小顺序是()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③>④>⑤C.⑤>④>③>②>①D.②>③>④>①>⑤6.向盛有一定量Ba(OH)2溶液的烧杯里逐滴加入稀H2SO4,直至过量,整个过程中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用电流I表示)近似地用图中曲线表示的是() A.甲B.乙C.丙D.丁7.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NaHCO3=Na++H++CO2-3B.++F-C.H2SO32H++SO2-3D.CH3COONH4CH3COO-+NH+48.有两种一元弱酸的钠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现向这两种盐的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的CO2,发生如下反应:NaR+CO2+H2O=HR+NaHCO32NaR1+CO2+H2O2HR1+Na2CO3。
XXXX中学第一学期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1、2017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我们应该号召公众从我做起,践行绿色生活,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下列有关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在大力推广乙醇汽油的同时, 研究开发太阳能电池和氢燃料电池汽车B.大力发展农村沼气, 将废弃的农作物秸秆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C.研发高效低毒农药, 降低蔬菜的农药残留量D. 以聚苯乙烯全面代替木材, 生产包装盒、快餐盒等以减少木材的使用, 保护森林2、当今能源短缺问题日益困扰着人类,因此我们必须合理利用能源实现节能减排。
下列措施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的是()A.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B.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C.利用潮汐能发电D.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3、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浓H2SO4稀释④固体NaOH溶于水⑤H2在Cl2中燃烧⑥弱酸电离A、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②⑤D、①③⑤4、未来新能源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小,且可以再生。
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的是()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生物质能⑦风能⑧氢能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③⑤⑥⑦⑧D.③④⑤⑥⑦⑧5、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A.一定有物质状态的变化B.一定会产生新的物质C.一定有化学键的变化D.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6、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数学正确的是(△H的绝对值均正确)A.C2H5OH(l)+3O2(g)==2CO2(g)+3H2O(g)△H=-1367.0 kJ/mol(燃烧热)B.NaOH(aq)+HCl(aq)==NaCl(aq)+H2O(l)△H= +57.3kJ/mol(中和热)C.S(s)+ O2(g)===SO2(g)△H=-269.8kJ/mol(反应热)D.2NO2==O2+2NO △H= +116.2kJ/mol(反应热)7、热化学方程式C(s)+H2O(g) ==CO(g)+H2(g);△H =+131.3kJ/mol表示()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C.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D.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8、化学反应2A+3B2C,开始时A的浓度为4mol/L,8分钟后A的浓度为1 mol/L,则物质B的反应速率为()A.0.75 mol/(L·min)B. 0.5mol/(L·min)C.0.25 mol/(L·min)D.0.5625 mol/(L·min)9、下列措施一定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A. 增大反应物的量B. 增加压强C. 使用催化剂D. 升高温度10、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11、已知方程式2H2(g)+O2(g)=2H2O(l)ΔH1=-571.6kJ/mol,则关于方程式2H2O(l)=2H2(g)+O2(g);ΔH2=?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数B.该反应的ΔH2大于零C.该反应与上述反应属于可逆反应D.该反应ΔH2=-571.6kJ/mol12、化学反应使用催化剂的最主要原理是()A.能提高反应物的活化能B.改变化学反应速率C.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不D.改变反应的焓变13、已知298K时,合成氨反应:N2 (g ) + 3H2 ( g ) 2NH3 ( g ) △H =-92.0 kJ/mol,将此温度下的1 mol N2 和3 mol H2 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忽略能量损失)A. 一定大于92.0 kJB. 一定小于92.0 kJC. 一定等于92.0 kJD. 不能确定14、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Q,它所生成的CO2用过量饱和石灰水完全吸收可得100g CaCO3沉淀。
贵州省贵阳市“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六)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碳酸钠去除油污时,适当加热效果更好K CO)不能与铵态氨肥混合使用B.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分为23BaSOC.医院做X光造影时的钡餐主要成分是4D.用氯气处理水中的2Hg+等重金属离子Cu+、2【答案】D【详解】A.碳酸钠在溶液中的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增大,去除油污能力增强,所以碳酸钠去除油污时,适当加热效果更好,故A正确;B.碳酸钾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碱性,铵态氨肥中的铵根离子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酸性,施肥时,草木灰若与铵态氨肥混合使用会发生反应使肥效降低,所以施肥时,草木灰不能与铵态氨肥混合使用,故B正确;C.硫酸钡不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所以医院做X光造影时的钡餐主要成分是硫酸钡,故C正确;D.氯气与溶液中的铜离子、汞离子不反应,所以不能用氯气处理水中的铜离子、汞离子等重金属离子,故D错误;故选D。
2.下列过程中,不会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是A.Zn与稀硫酸的反应换成浓硫酸B.合成氨中使用铁触煤催化剂C.镀铜的钢管破损D.大理石与盐酸的反应中将大理石研磨成粉末【答案】A【分析】增大反应速率的措施有:升温、增压、加催化剂、增加浓度、增大接触面积、形成原电池等;【详解】A.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锌反应不生成氢气,加热生成二氧化硫,故A选;B .在反应中加入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反应速率,故B 不选;C .镀铜的钢管破损后形成Fe -Cu 原电池,铁作负极,被氧化,铁的腐蚀速率加快,故C 不选;D .将大理石研磨成粉末,增大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加快,故D 不选; 故选A 。
3.25℃时,水的电离2H OH OH +-+达到平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加入几滴盐酸,水的电离受到抑制B .将水加热至100℃,pH 6=,呈酸性C .加入3CH COONa 固体,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D .加入4NaHSO 固体,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答案】B【详解】A .加入几滴盐酸,氢离子浓度增大,水电离平衡左移,水的电离受到抑制,A 正确;B .加热,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氢离子浓度增大,pH 减小,但()()+H OH c c =-,呈中性,B 错误;C .加入3CH COONa 固体,-3CH COO 和H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3CH COOH ,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C 正确;D .加入4NaHSO 固体,4NaHSO 电离产生H +,氢离子浓度增大,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D 正确; 故答案选B 。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20小题,总分60分)1.(3分)1、在恒温、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A(g)3B(g)+C(g),若反应物在前20 s由3 mol降为1.8 mo l,则前20 s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A.v(B)=0.03 mol·L-1·s-1B.v(B)=0.045 mol·L-1·s-1C.v(C)=0.03 mol·L-1·s-1D.v(C)=0.06 mol·L-1·s-12.(3分)2、下列有关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Mg、Al分别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的速率相同B.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改用98%的浓H2SO4可以加快反应速率C. 100 mL 1 mol·L-1的稀盐酸与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NaCl溶液,反应速率减小D.在一定条件下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发生合成NH3的反应,充入He,反应速率增大3.(3分)3、.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1、图2所示的实验。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1实验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B.若图1所示实验中反应速率为①>②,则一定说明Fe3+比Cu2+对H2O2分解催化效果好C.用图2装置比较反应速率,可测定在相同状况下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及反应时间D.为检查图2装置的气密性,可关闭A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一段时间后松开活塞,观察活塞是否回到原位4.(3分)4、下列反应不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A .SO 2溶于水生成H 2SO 3和H 2SO 3分解B .H 2跟I 2化合成HI 和HI 分解C .SO 2跟O 2化合成SO 3和SO 3分解D .电解水生成H 2与O 2和H 2与O 2转化成水5.(3分)5、在一个6 L 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 mol X 和2 mol Y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4X(g)++nR(g),达到平衡后,容器内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X 浓度减小13,则该反应方程式中的n 值是( )A.3B.4C.5D.66.(3分)6、可逆反应 aA(s) + bB(g)⇌cC(g) + dD(g)进行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 的体积分数 C%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
高二化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必修)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有关元素的相对原子量:H-1 O-16 C-12 S-32 Ca-40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我国城市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A.NH3、CO2、NO、雾B.HCl、SO2、N2、粉尘C.SO2、NO2、CO、烟尘D.CO2、Cl2、O2、酸雨2.把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加入某病人的尿液中,微热时如果观察到红色沉淀,说明该病人的尿液中含有()A.食醋 B.白酒C.食盐D.葡萄糖3.医生建议因缺少某种元素而患甲状腺肿大的病人多食海带,这是因为海带中含有较丰富的()A.碘元素B.铁元素C.钾元素D.锌元素4.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由于此饮料中含有Fe2+,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
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C,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发生。
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A.氧化性B还原性C、碱性D、酸性5.市场上有一种加酶洗衣粉,它是在洗衣粉中加入少量的碱与蛋白酶制成的。
蛋白酶的催化活性很强,衣服的汗渍、血迹及人体排放的蛋白质、油渍遇到它,都能水解而除去。
下列衣料中,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①棉织品②毛织品③尼龙织品④丝织品A.①B.①③C.②③D.②④6.蛋白质发生的下列过程中,可逆的是()A.变性B.煮熟C.盐析D. 加入浓硫酸7.“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
生活中废弃的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A.无机物B.有机垃圾C.危险废物D. 可回收利用的垃圾8.下列有关化学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常用洗涤剂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剂B.染发剂有植物染发剂、无机染发剂、合成染发剂等C.若不慎接触敌敌畏或甲胺磷,最好用中性皂液清洗D.有机磷农药比有机氯农药易分解,在环境中残留时间短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请将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C:12 O:16 Na:23 S:32 Cl:35.5 Zn:65 Cu:64 Ag:108第Ⅰ卷( 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其中1-15题每题2分,16-20题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1. 25℃、101 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285.8 kJ/mol、890.3 kJ/mol、2800 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C(s)+ O2(g)=CO(g) ΔH=―393.5 kJ/molB. 2H2(g)+O2(g)=2H2O(l) ΔH = +571.6 kJ/molC. 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 kJ/molD. C6H12O6(s) +6O2(g)=6CO2(g)+6H2O(l) ΔH=―2800 kJ/mol2. 已知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C(s)+O2(g) =CO2(g) ΔH=―393.5kJ/mol2H2(g)+O2(g) =2H2O(g) ΔH=―483.6kJ/mol现有炭粉和H2组成的悬浮气共0.2mol,使其在O2中完全燃烧,共放出63.53kJ的热量,则炭粉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 1︰1B. 1︰2C. 2︰3D. 3︰23. 燃料电池是燃料(例如CO,H2,CH4等)跟氧气或空气起反应,将此反应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电解质通常是KOH溶液。
下列关于甲烷燃料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负极反应式为CH4+10OH--8e=CO32-+7H2OB. 标准状况下,消耗5.6LO2时,有1mole-发生了转移C. 随着不断放电,电解质溶液碱性不变D. 甲烷燃料电池的能量利用率比甲烷燃烧的能量利用率大4. 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
时遁市安宁阳光实验学校汉铁高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班)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为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A.大力发展氢能源B.充分利用太阳能C.使用含碳能源D.提高能源利用率2.下列表示化学反应2H2(g)+O2(g)=2H2O(g)过程能量变化的示意图中,合理的是()A .B .C .D .3.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A.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等量的水蒸气和液态水,前者放出热量多B.需要加热的反应说明它是吸热反应C.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 kJ/mol,若将含0.5 mol H2SO4的稀硫酸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 kJ D.1 mol S完全燃烧放热297.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S+O2═SO2△H=﹣297.3 kJ/mol4.对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H=+131.3kJ•mol﹣1最准确的理解是()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 kJ热量B.1 mol碳和1 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同时放出131.3 kJ热量C.1 mol碳和1 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 mol CO和1 mol H2,同时吸收131.3 kJ 热量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 kJ5.已知①NH3(g)+HCl(g)═NH4Cl(s )△H 1=﹣176kJ•mol﹣1②NH3(g NH3(aq )△H 2=﹣35.1kJ•mol﹣1③HCl(g )HCl(aq )△H 3=﹣72.3kJ•mol﹣1④NH3(aq)+HCl(aq)═NH4Cl(aq )△H 4=﹣52.3kJ•mol﹣1⑤NH4Cl(s )NH4Cl(aq )△H 5则第⑤个反应方程式中的△H5为()(单位为kJ•mol﹣1)A.+335.7 B.﹣335.7 C.+16.3 D.﹣16.36.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逆反应“CO(g)+H2O(g)═CO2(g)+H2(g)”中的△H小于0,说明此反应为吸热反应B.已知S(s)+O2(g)═SO3(g)的反应热为△H═﹣385.5kJ•mol﹣1,说明硫的燃烧热为385.5 kJ•mol﹣1C.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减去生成物的总能量D.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反应热B.已知:2H2(g)+O2(g)═2H2O(l)△H1=﹣571.6 kJ•mol﹣1,是指每摩尔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571.6 kJC.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D.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分数8.已知:H2S在与不足量的O2反应时,生成S和H2O.根据以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2H2S(g)+3O2(g)═2SO2(g)+2H2O(l)△H12H2S(g)+O2(g)═2S(s)+2H2O(l)△H22H2S(g)+O2(g)═2S(s)+2H2O(g)△H3判断△H1、△H2、△H3三者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H3>△H2>△H1B.△H1>△H3>△H2C.△H1>△H2>△H3D.△H2>△H1>△H39.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可用某时刻生成物的浓度表示B.在同一反应中,用反应物或生成物物质的量浓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相等C.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大来表示D.在任何反应中,反应现象在较短时间内出现,则反应速率大;反应现象在很长时间内才出现,则反应速率小10.一定温度下,浓度均为1mol/L的A2和B2两种气体,在密闭容器内反应生成气体C,达平衡后,测得:c(A2)=0.58mol/L,c(B2)=0.16mol/L,c(C)=0.84mol/L,则该反应的正确表达式为()A.2A2+B2⇌2A2B B.A2+B2⇌2AB C.A2+B2⇌A2B2D.A2+2B2⇌2AB211.已知反应3A(g)+B(g)⇌2C(g)+2D(g)△H<0,如图中,a、b曲线分别表示在不同条件下,A与B反应时,D的体积分数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若想使曲线b(实线)变为曲线a(虚线),可采用的措施是()①增大A的浓度②升高温度③增大D浓度④加入催化剂⑤恒温下,缩小反应容器体积⑥加入稀有气体,保持容器内压强不变.A.①②③B.④⑤C.③④⑤D.④⑤⑥12.在A+B(s)⇌C反应中,若增大压强或降低温度,B的转化率均增大,则反应体系应是()A.A是固体,C是气体,正反应吸热B.A是气体,C是固体或液体,正反应放热C.A是气体,C是气体,正反应放热D.A是气体,C是气体,正反应吸热13.下列关于平衡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温度下的可逆反应,只有达到平衡时才具有平衡常数B.改变外界条件使化学平衡状态改变时,平衡常数也一定改变C.对于一个确定的反应来说,平衡常数的数值越大,反应限度越大D.对于反应2NO2(g)⇌N2O4(g)正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1,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2,K1=K214.对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2)=5υ逆(NO)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3)=3υ正(H2O)15.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B.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SO3的反应C.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的合成D.工业制取金属钾Na(l)+KCl(l)⇌NaCl(l)+K(g)选取适宜的温度,使K变成蒸气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16.已知反应mX(g)+nY(g)⇌qZ(g)的△H<0,m+n>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B.X的正反应速率是Y 的逆反应速率的倍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D.增加X的物质的量,Y的转化率降低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17.(1)已知:H2(g)+O2(g)═H2O(g)△H=﹣241.8kJ•mol﹣1,若1mol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放热44kJ,则反应H2(g)+O2(g)═H2O(l)的△H= kJ•mol﹣1.氢气的燃烧热为kJ•mol﹣1.2H2O(g)═2H2(g)+O2(g)的△H═(2)乙醇是未来内燃机的首选环保型液体燃料,它可以由绿色植物的秸秆制取,1.0g乙醇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367kJ热量,表示乙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8.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重要意义.请根据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一氧化碳与水蒸气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①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②已知:C(s)+H2O(g)═CO(g)+H2(g)△H=+131kJ•mol﹣1,则C(s)+CO2(g)═2CO(g)△H=.(2)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已知:N≡N键的键能是948.9kJ•mol ﹣1,H﹣H键的键能是436.0kJ•mol﹣1;N﹣H键的键能是391.55 kJ•mol﹣1.①N2(g)+H2(g)═NH3(g)△H=.②N2、H2、NH3三种分子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19.能源短缺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工业上合成甲醇的反应为CO(g)+2H2(g)═CH3OH(g)△H<0.(1)要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可采取的措施是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加入催化剂 d.扩大反应容器的体积要使生成甲醇的程度增大,即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是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加入催化剂 d.扩大反应容器的体积 e.及时取走甲醇(2)在300℃,5MPa条件下,将0.20mol的CO与0.58mol H2的混合气体充入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过程中甲醇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①在0~2min内,以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mol•L﹣1•min﹣1.②3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20.现有反应:mA(g)+nB(g)⇌pC(g),达到平衡后,当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减小,则:(1)该反应的逆反应为热反应,且m+n p(填“>”“=”或“<”).(2)减压时,A的质量分数.(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3)若容积不变加入B,则A的转化率,B的转化率.(4)若升高温度,则平衡时B、C的浓度之比将.(5)若加入催化剂,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6)若B是有色物质,A、C均无色,则加入C(体积不变)时混合物颜色;而维持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氖气时,混合物颜色(填“变深”“变浅”或“不变”).汉铁高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班)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为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A.大力发展氢能源B.充分利用太阳能C.使用含碳能源D.提高能源利用率【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清洁能源.【专题】化学计算.【分析】为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可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等,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大力开发氢能源,燃烧产物为水,不生成二氧化碳,故A正确;B.充分利用太阳能,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故B正确;C.使用含碳能源,可生成二氧化碳,故C错误;D.提高能源利用率,如煤的气化和液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能源与二氧化碳的排放,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生产、环境的考查,把握能源的结构及能源的开发利用为解答本题的关键,注重化学与生活的联系,题目难度不大.2.下列表示化学反应2H2(g)+O2(g)=2H2O(g)过程能量变化的示意图中,合理的是()A .B .C .D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化学反应2H2(g)+O2(g)=2H2O(g)过程能量变化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据此分析图象判断;【解答】解:A、图象中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图象变化符合反应特征,故A 正确;B、图象中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反应是吸热过程,故B错误;C、图象中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反应是吸热过程,故C错误;D、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反应物和生成物能量不同,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图象分析判断,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和反应前后能量守恒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3.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A.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等量的水蒸气和液态水,前者放出热量多B.需要加热的反应说明它是吸热反应C.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 kJ/mol,若将含0.5 mol H2SO4的稀硫酸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 kJ D.1 mol S完全燃烧放热297.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S+O2═SO2△H=﹣297.3 kJ/mol【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液态水变为气态水的过程是吸热的;B、有的放热反应也是需要加热的;C、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来回答;D、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来回答.【解答】解:A、因为液态水变为气态水的过程是吸热的,所以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等量的水蒸气和液态水,后者放出热量多,故A错误;B、铝热反应需要高温下才能发生,但是它是放热反应,故B错误;C、将含0.5molH2SO4的稀硫酸即H+是1mol,与含1molNaOH即OH﹣是1mol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 kJ,故C正确;D、1molS完全燃烧放热297.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S(s)+O2(g)═SO2(g),△H=﹣297.3 kJ/mol,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热化学方程式的狮蝎、含义以及中和热的概念等知识,属于综合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4.对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H=+131.3kJ•mol﹣1最准确的理解是()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 kJ热量B.1 mol碳和1 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同时放出131.3 kJ热量C.1 mol碳和1 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 mol CO和1 mol H2,同时吸收131.3 kJ 热量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 kJ【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反应的热量变化和反应物、生成物物质的量、聚集状态有关;B、反应吸热,不是放热反应;C、据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解答;D、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解答】解:A、碳与水反应吸收131.3 kJ的热量,未指明物质的量和聚集状态,故A错误;B、1mol碳和1mol水反应吸收131.3 kJ的热量,故B错误;C、1mol固态焦炭与1mol水蒸气反应产生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吸收131.3 kJ 的热量,故C正确;D、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个数,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表达意义,注意物质聚集状态、物质的量和焓变对应,题目较简单.5.已知①NH3(g)+HCl(g)═NH4Cl(s )△H 1=﹣176kJ•mol﹣1②NH3(g NH3(aq )△H 2=﹣35.1kJ•mol﹣1③HCl(g )HCl(aq )△H 3=﹣72.3kJ•mol﹣1④NH3(aq)+HCl(aq)═NH4Cl(aq )△H 4=﹣52.3kJ•mol﹣1⑤NH4Cl(s )NH4Cl(aq )△H 5则第⑤个反应方程式中的△H5为()(单位为kJ•mol﹣1)A.+335.7 B.﹣335.7 C.+16.3 D.﹣16.3【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计算:依据盖斯定律④﹣①+(②+③)得到反应⑤,据此得到反应⑤的热化学方程式和焓变.【解答】解: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计算得到反应⑤的热化学方程式和焓变,①NH3(g)+HCl(g)═NH4Cl(s )△H 1=﹣176kJ•mol﹣1②NH3(g NH3(aq )△H 2=﹣35.1kJ•mol﹣1③HCl(g )HCl(aq )△H 3=﹣72.3kJ•mol﹣1④NH3(aq)+HCl(aq)═NH4Cl(aq )△H 4=﹣52.3kJ•mol﹣1依据盖斯定律④﹣①+(②+③)得到反应⑤NH4Cl(s )NH4Cl(aq )H 5=﹣16.3KJ/mol;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应热的计算,侧重于盖斯定律的应用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6.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逆反应“CO(g)+H2O(g)═CO2(g)+H2(g)”中的△H小于0,说明此反应为吸热反应B.已知S(s)+O2(g)═SO3(g)的反应热为△H═﹣385.5kJ•mol﹣1,说明硫的燃烧热为385.5 kJ•mol﹣1C.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减去生成物的总能量D.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分析】A、△H小于0,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燃烧热是指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所放出的热量;C、反应热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减去反应物的总能量;D、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解答】解:A、△H小于0,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B、燃烧热是指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所放出的热量,S燃烧应该生成稳定的化合物二氧化硫,故B错误;C、反应热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减去反应物的总能量,故C错误;D、反应热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减去反应物的总能量,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应热的相关判断,燃烧热的定义,题目较简单,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反应热B.已知:2H2(g)+O2(g)═2H2O(l)△H1=﹣571.6 kJ•mol﹣1,是指每摩尔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571.6 kJC.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D.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分数【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分析】A.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有能量变化;B.2H2(g)+O2(g)═2H2O(l)△H1=﹣571.6 kJ•mol﹣1,是指2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571.6 kJ;C.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D.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物质的量不表示微粒数.【解答】解:A.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反应热,故A正确;B.2H2(g)+O2(g)═2H2O(l)△H1=﹣571.6 kJ•mol﹣1,是指2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571.6 kJ,故B错误;C.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为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C正确;D.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物质的量不表示微粒数,可以是分数,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与能量的变化,题目侧重于相关概念的理解和把握,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8.已知:H2S在与不足量的O2反应时,生成S和H2O.根据以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2H2S(g)+3O2(g)═2SO2(g)+2H2O(l)△H12H2S(g)+O2(g)═2S(s)+2H2O(l)△H22H2S(g)+O2(g)═2S(s)+2H2O(g)△H3判断△H1、△H2、△H3三者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H3>△H2>△H1B.△H1>△H3>△H2C.△H1>△H2>△H3D.△H2>△H1>△H3【考点】反应热的大小比较.【分析】依据反应的能量守恒可知反应都是放热反应,①2H2S(g)+3O2(g)→2SO2(g)+2H2O(1)△H1;②2H2S(g)+O2(g)→2S(s)+2H2O(1)△H2;③2H2S(g)+O2(g)→2S(s)+2H2O(g)△H3;(△H1、△H2、△H3均为负数)反应②③相比,生成气态水和生成液态水相比,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多;反应①②相比,②反应生成的单质硫转化为二氧化硫时放出热量.【解答】解:依据反应的能量守恒可知反应都是放热反应,①2H2S(g)+3O2(g)→2SO2(g)+2H2O(1)△H1;②2H2S(g)+O2(g)→2S(s)+2H2O(1)△H2;③2H2S(g)+O2(g)→2S(s)+2H2O(g)△H3;(△H1、△H2、△H3均为负数)反应②③相比,生成气态水和生成液态水相比,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H3>△H2;反应①②相比,②反应生成的单质硫转化为二氧化硫时放出热量,所以△H2>△H1;综上所述△H1、△H2、△H3三者大小关系为:△H3>△H2>△H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分析应用,反应焓变的大小判断,盖斯定律的应用是解题关键,题目比较的是热量数值,不是焓变,是解题注意问题,题目较简单.9.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可用某时刻生成物的浓度表示B.在同一反应中,用反应物或生成物物质的量浓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相等C.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大来表示D.在任何反应中,反应现象在较短时间内出现,则反应速率大;反应现象在很长时间内才出现,则反应速率小【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化学反应速率常用单位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物质的量浓度的增加来表示,v=以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化学反应速率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值,不是即时速率,故A错误;B.同一反应中,同一段时间内不同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变化量不一定相同,所以用不同物种表示的速率数值可能不同,故B错误;C.根据反应速率定义: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大来表示,故C正确;D.判断反应快慢应看其反应速率,有些反应几乎没有现象例如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反应速率再快,也观察不到现象,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题目难度不大,注意选项D易错选.10.一定温度下,浓度均为1mol/L的A2和B2两种气体,在密闭容器内反应生成气体C,达平衡后,测得:c(A2)=0.58mol/L,c(B2)=0.16mol/L,c(C)=0.84mol/L,则该反应的正确表达式为()A.2A2+B2⇌2A2B B.A2+B2⇌2AB C.A2+B2⇌A2B2D.A2+2B2⇌2AB2【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计算各物质的浓度变化量,利用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确定各物质的系数,再利用原子守恒确定生成物C组成,据此书写.【解答】解:开始A2和B2两种气体的浓度均为1mol/L,在密闭容器内反应生成气体C,达平衡后,测得:c(A2)=0.58mol/L,c(B2)=0.16mol/L,c(C)=0.84mol/L,故△c(A2)=1mol/L﹣0.58mol/L=0.42mol/L,△c(B2)=1mol/L﹣0.16mol/L=0.84mol/L,△c(C)=0.84mol/L,故A2、B2、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0.42mol/L:0.84mol/L:0.84mol/L=1:2:2,故该反应可表示为A2+2B2⇌2C,根据原子守恒可知,C为AB2,即表达式为A2+2B2⇌2AB2,故选D.【点评】考查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确定化学计量数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利用原子守恒的确定C的表达式.11.已知反应3A(g)+B(g)⇌2C(g)+2D(g)△H<0,如图中,a、b曲线分别表示在不同条件下,A与B反应时,D的体积分数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若想使曲线b(实线)变为曲线a(虚线),可采用的措施是()①增大A的浓度②升高温度③增大D浓度④加入催化剂⑤恒温下,缩小反应容器体积⑥加入稀有气体,保持容器内压强不变.A.①②③B.④⑤C.③④⑤D.④⑤⑥【考点】体积百分含量随温度、压强变化曲线;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根据图象可以读出使曲线b(实线)变为曲线a(虚线)时,平衡未发生移动且反应速度加快了.方程式左右两边的系数之和是相等的.①增大A的浓度、②升高温度、③增大D浓度,均发生了移动不合适,⑥加入稀有气体,保持容器内压强不变.因为压强不变,体积增大,所以浓度减小速率变慢,不合适.【解答】解:根据图象可以读出使曲线b(实线)变为曲线a(虚线)时,平衡未发生移动且反应速度加快了.①增大A的浓度、②升高温度、③增大D浓度,平衡均发生了移动,d的百分含量发生了改变.故不合适,⑥加入稀有气体,保持容器内压强不变.因为压强不变,体积变大所以浓度变小速率变小了,不合适;④加入催化剂速率加快了同时平衡不移动,与图象一致,⑤恒温下,缩小反应容器体积.减小体积浓度增大,速率加快,又因为方程式左右两边的系数之和是相等,所以平衡不移动,与图象一致,所以只有④⑤合适,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外界因素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影响及图象分析,注意此类图象题注意两个问题速率及平衡是否移动.当有压强影响时,必须观察方程式左右两端气体的系数之和.12.在A+B(s)⇌C反应中,若增大压强或降低温度,B的转化率均增大,则反应体系应是()A.A是固体,C是气体,正反应吸热B.A是气体,C是固体或液体,正反应放热C.A是气体,C是气体,正反应放热D.A是气体,C是气体,正反应吸热【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平衡专题.【分析】依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改变一个条件,平衡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进行分析,在A+B(s)⇌C反应中,若增大压强或降低温度,B的转化率均增大,说明平衡正向进行.【解答】解:A、A是固体,C是气体,增大压强平衡逆向进行,B的转化率减小,若正反应吸热,则降温平衡逆向移动,B的转化率减小,故A错误;B、A是气体,C是固体或液体,A(g)+B(s)⇌C(l),增大压强平衡正向进行,B的转化率增大,降温平衡正向进行,正反应放热,故B正确;C、A是气体,C是气体,A(g)+B(s)⇌C(g),增大压强平衡不动,B的转化率不变,降温平衡正向进行,正反应放热,故C错误;D、A是气体,C是气体,A(g)+B(s)⇌C(g),增大压强平衡不动,正反应吸热,则降温平衡逆向进行,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分析判断,反应特征和平衡原理的理解应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13.下列关于平衡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温度下的可逆反应,只有达到平衡时才具有平衡常数B.改变外界条件使化学平衡状态改变时,平衡常数也一定改变C.对于一个确定的反应来说,平衡常数的数值越大,反应限度越大D.对于反应2NO2(g)⇌N2O4(g)正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1,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2,K1=K2【考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A、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反应的限度的物理量,对于确定化学反应,它只受温度的影响,与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无关;B、改变外界条件使化学平衡状态改变时,如果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C、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反应的限度的物理量,平衡常数的数值越大,反应限度越大;D、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不同表达式不同.【解答】解:A、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反应的限度的物理量,对于确定化学反应,它只受温度的影响,与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无关,故A错误;B、改变外界条件使化学平衡状态改变时,如果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B错误;C、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反应的限度的物理量,平衡常数的数值越大,反应限度越大,故C正确;D、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不同表达式不同,但两者乘积为1,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平衡常数是表示反应进行程度的物理量,只与温度有关.14.对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2)=5υ逆(NO)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3)=3υ正(H2O)【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A、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同种物质)或正逆速率之比等于化学化学计量数之比(不同物质),各物质的浓度、质量、体积分数以及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B、都表示向反应正向进行,反应自始至终都是1:1,不能说明到达平衡;C、增大体积压强减小,正逆速率都减小,平衡向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D、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各物质前面的系数之比.【解答】解:A、4v正(O2)=5v逆(NO),不同物质表示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NO的同时,消耗xmolNH3,都表示向反应正向进行,反应自始至终都是1:1,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故B错误;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物质的浓度减小,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C错误;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3υ正(NH3)=2υ正(H2O),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平衡移动及影响平衡的因素、平衡常数等,题目难度中等,A选项中注意用不同物质的表示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的表达方法,此为易错点.15.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B.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SO3的反应C.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的合成D.工业制取金属钾Na(l)+KCl(l)⇌NaCl(l)+K(g)选取适宜的温度,使K变成蒸气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勒夏特列原理为: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使用勒夏特列原理时,研究对象必须为可逆反应,否则勒夏特列原理不适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会影响化学平衡,所以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解答】解:A.可以可逆反应2NO2(g)⇌N2O4(g),正反应为体积缩小的反应,加压后二氧化氮的浓度增大,所以气体有色加深,由于增大了压强,平衡向生成四氧化二氮的方向移动,故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可以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A不选;B.对反应N2(g)+3H2(g)⇌2NH3(g)△H<0,正反应为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为使氨的产率提高,需要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着生成氨气的方向移动,能够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不选;C.催化剂只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选;D.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且使K成蒸汽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减小K蒸气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不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勒夏特列原理,明确使用勒夏特列原理的研究对象必须为可逆反应.16.已知反应mX(g)+nY(g)⇌qZ(g)的△H<0,m+n>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B.X的正反应速率是Y 的逆反应速率的倍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D.增加X的物质的量,Y的转化率降低【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A、通入稀有气体总压增大,分压不变,平衡不动;B、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的系数之比,平衡状态整你分压速率相同;C、反应是放热反应,降温平衡正向进行,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过程中气体质量不变,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第一次月考高二化学试卷(A)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钟文洋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 H++OH-△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 w不变C.由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的溶液pH一定为12D.将水加热,K w增大,pH也不变2.某氨水中c(NH4+)=0.5 mol/L时达到电离平衡,若向其中加入c(NH4+)=0.5 mol/L 的NH4Cl溶液后,NH3·H2O的电离程度将()A.减少B.不变C.增大D.无法判断3.常温下,有甲、乙两份体积均为1 L、浓度均为0.1 mol·L-1的氨水,其pH为11.①甲用蒸馏水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将为a;②乙与等体积、浓度为0.2 mol·L-1的HCl混合,在混合溶液中:n(NH4+)+n(H+)-n(OH-)=b mol.则a、b正确的答案组合是()A.9~11之间;0.1 B.9~11之间;0.2C.12~13之间;0.2 D.13;0.14.从植物花中可提取一种简写为HIn的有机物,它在水溶液中因存在下列平衡:HIn (aq,红色)H+(aq)+In-(aq,黄色)而用作酸碱指示剂.往该溶液中加入Na2O2粉末,则溶液颜色为()A.红色变深B.不变化C.黄色变深D.褪为无色5.下列是4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章后,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所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B.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C.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D.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6.在一个容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2 L A(g)和1 L B(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3A(g)十B(g) nC(g)+2D(g)达到平衡后,A物质的量浓度减小1/2,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增大1/8,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n的值是()A.1 B.2 C.3 D.47.在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a X(g)+b Y(g)c Z(g)+d W(g),5 min后达到平衡,X减少n mol·L-1,Y减少n/3 mol·L-1,Z增加2n/3 mol·L-1。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将容器体积增大,W 的百分含量不发生变化。
则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a ∶b ∶c ∶d 应为( ) A .1∶3∶1∶2 B .3∶1∶2∶2 C .3∶1∶2∶1D .1∶3∶2∶28.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3Y(g)2Z(g),若X 、Y 、Z 起始浓度分别为c1、c 2、c 3(均不为0),平衡时X 、Y 、Z 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 -1、0.3 mol·L -1、0.08 mol·L -1,则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 A .c 1∶c 2=1∶3B .平衡时,Y 和Z 的生成速率之比为3∶2C .X 、Y 的转化率不相等D .c 1的取值范围为0<c 1<0.14 mol·L -19.在一定温度下将1mol CO 和3mol 水蒸气放在密闭的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CO(g)+H 2O(g) CO 2(g)+H 2(g)达到平衡后,测得CO 2为0.75 mol ,再通入6 mol 水蒸气,达到新的平衡后,CO 2和H 2的物质的量之和为( ) A .1.2 molB .1.5 molC .1.8 molD .2.5 mol10.对于x A(g)+y B(g)z C(g)+w D(g)的平衡体系,当升高温度时,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从26变为29,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 +y >z +w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 .x +y >z +w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C .x +y <z +w ,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 .x +y <z +w ,逆反应是吸热反应 11.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 N2(g )+3H 2(g ) 2NH 3(g )达到平衡状态,此时N 2的转化率为20%,H 2的转化率为50%,则平衡时体系的压强为反应前的( )A .51B .43C .119D .2112.2.0 mol PCl 3 和1.0 mol Cl 2 充入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PCl 3 (g)+Cl 2(g) PCl 5(g)达平衡时,PCl 5为0.40mol ,如果此时移走1.0 molPCl 3 和0.50 mol Cl 2,在相同的温度下再达平衡时PCl 5 的物质的量是( )A .0.40 molB .0.20 molC .小于0.20 molD .大于0.20 mol ,小于0.40 mol13.已知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反应物的初始状态和生成物的最终状态有关,如图(Ⅰ)所示:ΔH 1=ΔH 2+ΔH 3根据上述原理和图(Ⅱ)所示,判断各对应的反应热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A→FΔH=-ΔH6B.A→DΔH=ΔH1+ΔH2+ΔH3C.ΔH1+ΔH2+ΔH3+ΔH4+ΔH5+ΔH6=0D.ΔH1+ΔH6=ΔH2+ΔH3+ΔH4+ΔH514.可逆反应mA(g)+nB(g) pC(g)+qD(g)的v-t图象如下图,如若其它条件不变,只是在反应前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则其v-t图象如下图:①a1>a2;②a1<a2;③b1>b2;④b1<b2;⑤t1>t2;⑥t1=t2;⑦两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相等;⑧下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更大。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A.②④⑤⑦B.①④⑥⑧C.②③⑤⑧D.①③⑥⑦15.对于可逆反应A(g)+2B(g)2C(g)(正反应吸热),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16.根据下列有关图象,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Ⅰ知,反应在T1、T3处达到平衡,且该反应的ΔH<0B .由图Ⅱ知,反应在t 6时刻,NH 3体积分数最大C .由图Ⅱ知,t 3时采取降低反应体系温度的措施D .图Ⅲ表示在10 L 容器、850℃时的反应,由图知,到4 min 时,反应放出51.6 kJ 的热量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10分)在一小烧杯里混合10ml 0.01mol/L FeC13溶液和10 ml 0.01 mol/L KSCN 溶液,溶液立即变为红色。
(1)再向溶液中滴入1 mol /L FeC13溶液,现象 ,平衡 移动,KSCN 浓度会 。
(2)在烧杯中加入KC1固体,现象 ,平衡移动。
18.(8分)常温常压下,断裂1 mol (理想)气体分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或形成1 mol (理想)气体分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称为键能,下表是一些键能数据(KJ·mol-1)(1)根据键能数据计算以下反应的反应热△H :CH 4(g )+4F 2(g )﹦CF 4(g )+4HF (g ) △H = 。
(2)根据键能和反应热化学方程式21N 2(g)+23H 2(g)=NH 3(g) △H =-46 kJ·mol -1 则N≡N 的键能 。
19.(12分)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CaCO 3(s)=CaO(s)+CO 2(g) ΔH =177.7 kJ ②C(s)+H 2O(s)=CO(g)+H 2(g) ΔH =-131.3 kJ/mol③12H 2SO 4(l)+NaOH(l)=12Na 2SO 4(l)+H 2O(l) ΔH =-57.3 kJ/mol ④C(s)+O 2(g)=CO 2(g) ΔH =-393.5 kJ/mol ⑤CO(g)+12O 2(g)=CO 2(g) ΔH =-283 kJ/mol⑥HNO 3(aq)+NaOH(aq)=NaNO 3(aq)+H 2O (l ) ΔH =-57.3 kJ/mol ⑦2H 2(g)+O 2(g)=2H 2O(l) ΔH =-517.6 kJ /mol(1)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有___________,不正确的理由分别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信息,写出C 转化为CO 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__________反应中,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_;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
(填序号)(4)已知0.5 mol 甲烷与0.5 mol 水蒸气在t ℃.p kPa 时,完全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吸收了a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20.(12分)在一容积为2 L 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2 mol 的N 2和0.6 mol 的H 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N 2(g)+3H 2(g) 2NH 3 ΔH <0。
反应中NH 3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1)根据图示,计算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平均反应速率v (NH 3)________。
(2)反应达到平衡后,第5分钟末,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若改变反应温度,则NH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为( ) a .0.20 mol/L b .0.12 mol/L c .0.10 mol/Ld .0.08 mol/L(3)反应达到平衡后,第5分钟末,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若只把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平衡移动(填“向逆反应方向”、“向正反应方向”或“不”),化学平衡常数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在第5分钟末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后,若在第8分钟末达到新的平衡(此时NH 3的浓度约为0.25 mol/L )。
请在图中画出第5分钟末到达新平衡时NH 3浓度的变化曲线。
21.(10分)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Na +、NH 4+、Cl -、Cu 2+、Fe 3+、-23CO 、-24SO ,现每次取100.00 ml 进行下列实验:①第一份加入AgNO 3溶液有沉淀产生.②第二份加足量NaOH 后加热,收集到气体0.896 L (标准状态下).③第三份加足量BaCl 2后,得干燥沉淀6.27 g ,沉淀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剩余2.33g.在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及其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