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底盘构造及检修
- 格式:doc
- 大小:174.00 KB
- 文档页数:16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第一章:汽车底盘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底盘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熟悉汽车底盘的组成部分。
1.2 教学内容汽车底盘的定义与功能汽车底盘的主要组成部分汽车底盘的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底盘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互动法:引导学生了解汽车底盘的组成部分。
1.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汽车底盘的了解。
讲解汽车底盘的定义与功能。
介绍汽车底盘的主要组成部分。
强调汽车底盘的重要性。
1.5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汽车底盘的理解。
检查学生对汽车底盘组成部分的掌握。
第二章:发动机的构造与维修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熟悉发动机的组成部分。
2.2 教学内容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发动机的重要性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互动法:引导学生了解发动机的组成部分。
2.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发动机的了解。
讲解发动机的定义与功能。
介绍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强调发动机的重要性。
2.5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发动机的理解。
检查学生对发动机组成部分的掌握。
第三章:汽车传动系统的构造与维修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熟悉汽车传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3.2 教学内容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与功能汽车传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汽车传动系统的重要性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互动法:引导学生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3.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汽车传动系统的了解。
讲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与功能。
介绍汽车传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强调汽车传动系统的重要性。
3.5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对汽车传动系统的理解。
检查学生对汽车传动系统组成部分的掌握。
第四章:汽车制动系统的构造与维修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熟悉汽车制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底盘的基本构成和功能2. 掌握汽车底盘主要部件的构造与维修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二、教学内容1. 汽车底盘概述汽车底盘的作用汽车底盘的构成2. 发动机的构造与维修发动机的类型和性能参数发动机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发动机的维修方法及注意事项3. 变速器的构造与维修变速器的类型和性能参数变速器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变速器的维修方法及注意事项4. 驱动桥的构造与维修驱动桥的类型和性能参数驱动桥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驱动桥的维修方法及注意事项5. 转向系统的构造与维修转向系统的类型和性能参数转向系统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转向系统的维修方法及注意事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底盘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维修方法2. 演示法:展示汽车底盘各个部件的结构和维修操作过程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掌握底盘部件的拆装和维修技巧4. 讨论法:分组讨论维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四、教学准备1. 教材:《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2. 教具:汽车底盘各个部件的实物或模型、工具、设备3. 课件:教案对应的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资源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相应的平时成绩2. 实操考核:设置底盘部件拆装和维修的实操考核,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4. 小组评价:评价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等方面六、第六章教案内容:制动系统的构造与维修1. 制动系统的类型和性能参数2. 制动系统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3. 制动系统的维修方法及注意事项七、第七章教案内容:行驶系统的构造与维修1. 行驶系统的类型和性能参数2. 行驶系统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3. 行驶系统的维修方法及注意事项八、第八章教案内容:悬挂系统的构造与维修1. 悬挂系统的类型和性能参数2. 悬挂系统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3. 悬挂系统的维修方法及注意事项九、第九章教案内容:轮胎与车轮的构造与维修1. 轮胎的结构、性能参数及其维修更换方法2. 车轮的结构、性能参数及其维修更换方法3. 轮胎与车轮的匹配及注意事项十、第十章教案内容:汽车底盘的诊断与维修1. 汽车底盘故障诊断的方法及工具2. 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3. 汽车底盘的定期检查与维修十一、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技术【摘要】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技术在汽车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技术的重要性,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当前研究现状。
正文部分包括汽车底盘的组成部分、底盘结构的分类、底盘维修的基本原则、底盘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以及底盘的保养与维护技巧。
结论部分将探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未来底盘技术进行展望,并总结文章的内容。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技术,为未来的汽车维护和保养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汽车底盘构造、维修技术、重要性、研究目的、研究现状、组成部分、结构分类、维修原则、常见故障、处理方法、保养技巧、发展趋势、展望、总结。
1. 引言1.1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技术的重要性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技术的重要性在汽车行业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底盘是整个汽车的支撑和基础,直接关系到车辆的行驶、操控性能和安全性。
一个良好的底盘设计可以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舒适性,保证乘坐者的安全。
底盘也是汽车各个系统的连接点,影响着整车的工作效率和性能。
底盘维修技术则是确保车辆持久运行的关键。
及时发现并修复底盘问题,可以有效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提高行驶安全性。
底盘维修技术还可以帮助车主节省维修成本,避免因为底盘问题导致的其他部位损坏。
深入研究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技术,掌握底盘的组成部分、结构分类、维修原则、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以及保养维护技巧,对于保障车辆运行安全、延长车辆寿命、节约维修成本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不断提升底盘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高品质、高安全性能的汽车需求。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技术的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汽车底盘的组成和结构,了解底盘维修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要领,掌握底盘常见故障的诊断和处理方法,提高底盘的保养与维护技巧,从而保证汽车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
底盘是汽车的支撑系统,直接影响着车辆的操控性能和行驶稳定性。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章节一:汽车底盘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底盘的概念、作用和组成。
2. 掌握汽车底盘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1. 汽车底盘的定义和作用。
2. 汽车底盘的组成部分: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汽车底盘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通过实物或图片了解汽车底盘的组成部分。
章节二:传动系统构造与维修教学目标:1. 了解传动系统的概念、作用和组成。
2. 掌握传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1. 传动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2. 传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发动机、变速器、传动轴、驱动轮。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传动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通过实物或图片了解传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章节三:行驶系统构造与维修教学目标:1. 了解行驶系统的概念、作用和组成。
2. 掌握行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1. 行驶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2. 行驶系统的组成部分:悬挂系统、驱动系统、轮胎和轮辋。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行驶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通过实物或图片了解行驶系统的组成部分。
章节四:转向系统构造与维修教学目标:1. 了解转向系统的概念、作用和组成。
2. 掌握转向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1. 转向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2. 转向系统的组成部分:转向器、转向传动装置、转向轮。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转向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通过实物或图片了解转向系统的组成部分。
章节五:制动系统构造与维修教学目标:1. 了解制动系统的概念、作用和组成。
2. 掌握制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1. 制动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2. 制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制动器、制动传动装置、制动控制装置。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制动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通过实物或图片了解制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六、传动系统维修技术教学目标:1. 学会传动系统的检查与维护方法。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汽车底盘的构成及其功能。
(2)使学生掌握汽车底盘各组成部分的基本工作原理。
(3)培养学生掌握汽车底盘的维修方法及技巧。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分析汽车底盘故障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具备汽车底盘零部件的更换与维修技能。
(3)培养学生具备汽车底盘的整体维护与检修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汽车维修事业,树立敬业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底盘的构成及其功能(1)传动系统(2)行驶系统(3)转向系统(4)制动系统2. 汽车底盘各组成部分的基本工作原理(1)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2)行驶系统的工作原理(3)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4)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3. 汽车底盘的维修方法及技巧(1)传动系统的维修方法及技巧(2)行驶系统的维修方法及技巧(3)转向系统的维修方法及技巧(4)制动系统的维修方法及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汽车底盘的构成及其功能。
(2)汽车底盘各组成部分的基本工作原理。
(3)汽车底盘的维修方法及技巧。
2. 教学难点(1)汽车底盘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
(2)汽车底盘故障的分析与诊断。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汽车底盘的基本知识、工作原理和维修技巧。
(2)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汽车底盘的拆装、维修等实践活动。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运用PPT、视频等手段,直观展示汽车底盘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实物教学:展示汽车底盘零部件,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
(3)仿真教学:利用仿真软件,模拟汽车底盘的工作过程,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五、教学进程安排1. 课时分配(1)第一章:汽车底盘的构成及其功能(2课时)(2)第二章:汽车底盘各组成部分的基本工作原理(2课时)(3)第三章:汽车底盘的维修方法及技巧(3课时)(4)第四章:传动系统的维修(2课时)(5)第五章:行驶系统的维修(2课时)2. 教学活动安排(1)第一章:通过PPT讲解汽车底盘的构成及其功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汽车底盘构造及检修专业班级:汽车检测与维修0824班姓名:孙晓冕2011年1月1摘要汽车底盘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安全问题与它密切相关,而有关它的知识繁复、零碎,涉及面广。
底盘作用是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
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
汽车修理就是对出现故障的汽车通过技术手段排查,找出故障原因,并采取一定措施使其排除故障并恢复达到一定的性能和安全标准。
汽车维修包括汽车大修和汽车小修,汽车大修是指用修理或更换汽车任何零部件(包括基础件)的方法,恢复汽车的完好技术状况和完全(或接近完全)恢复汽车寿命的恢复性修理。
而汽车小修是指:用更换或修理个别零件的方法,保证或恢复汽车工作能力的运行性修理。
关键词:汽车底盘汽车修理汽车大修目录一.汽车底盘组成及功用 (2)(一)传动系组成及功用 (2)(二)行驶系组成及功用 (3)(三)转向系组成及功用 (3)(四)制动系组成及功用 (3)二.传动系故障诊断与排除 (3)三.行驶系故障诊断与排除 (6)四.转向系的故障与排除 (7)五.汽车制动系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1)六.结论 (11)七.致谢 (12)八.参考文献 (13)一、汽车底盘的组成和功用汽车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等四大系统组成,其功用是接收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运动并保证汽车能够按照驾驶员的操纵正常行驶。
图1-1所示为轿车的底盘结构图。
图1-1 轿车的底盘结构图(一)传动系汽车传动系是从发动机到驱动车轮之间所有动力传递装置的总称。
不同配置的汽车,传动系的组成不同。
如载货汽车及部分轿车,其传动系一般由离合器、手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万向节和传动轴)、驱动桥(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桥壳)等组成,如图1-2示;而轿车中采用自动变速器的越来越多,其传动系包括自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等,即用自动变速器取代了离合器和手动变速器。
汽车传动系的功用是将发动机的动力传给驱动车轮。
图1-2汽车传动系示意图(二)行驶系汽车行驶系一般由车架、悬架、车桥和车轮等组成,如图1-3示。
车轮通过轴承安装在车桥两边,车桥通过悬架与车架(或车身)连接,车架(或车身)是整车的装配基体。
图1-3 汽车行驶系示意图(三)转向系汽车转向系主要由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组成。
现在的汽车普遍还带有动力转向装置。
汽车转向系的功用是保证汽车能够按照驾驶员选定的方向行驶。
(四)制动系汽车制动系一般包括行车制动系和驻车制动系等两套相互独立的制动系统,每套制动系统都包括制动器和制动传动机构。
现在汽车的行车制动系一般都装配有制动防抱死系统(ABS)。
制动系的功用是使汽车减速、停车并能保证可靠驻停。
二、传动系故障诊断与排除传动系常见故障有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以及驱动桥等故障。
(一)离合器常见故障和诊断1、分离不彻底现象:发动机怠速运转,踩下离合器踏板,原地挂档有齿轮撞击声,且难以挂入,情况严重时,会导致发动机熄火。
产生原因及排除方法:离合器自由行程过大,当踩下踏板时不能使膜片弹簧充分压缩,排除方法是进行调整;从动盘正反面装错,造成从动盘仍与飞轮有摩擦,排除方法是重新装配;从动盘翘曲变形,使从动盘与飞轮或压盘仍有摩擦,排除方法是进行校正从动盘;从动盘花键毂在变速器一轴(输入轴)上移动不灵活,造成从动盘与压盘或飞轮仍有摩擦,使离合器分离不彻底,排除方法是更换从动盘。
2、起步发抖现象:起步时,离合器不能平稳结合,而产生抖动。
产生原因及排除方法:从动盘的钢片或压盘发生翘曲,变形造成从动盘不能正常与飞轮或压盘接合,排除方法是更换从动盘或压盘;飞轮与从动盘的接触面偏摆,造成飞轮与从动盘不正常接触,排除方法,修复飞轮;从动盘上缓冲片或减震弹簧折断,造成从动盘不正常工作,排除方法是更换从动盘;从动盘上铆钉松动或露出,造成铆钉与飞轮或压盘接触,排除方法是更换从动盘;压盘总成与飞轮的固定螺栓松动,造成从动盘与压盘不正常接触,排除方法是紧固螺栓。
3、离合器打滑现象:放松离合器时,汽车不能起步;加速时发动机转速上升,但车速不相应升高;上长坡时,离合器冒烟且有糊味。
当拉紧驻车制动器,进行起步试验时,发动机本应熄火,若不熄火,表示离合器确实打滑。
产生原因及排除方法: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太小或没有,膜片弹簧力全部或部分作用在操纵机构,而使从动盘不能很好地与飞轮及压盘压紧。
排除方法为调整离合器自由行程;从动盘上有油污,造成从动盘表面摩擦力减小。
排除方法是去除从动盘油污并排除漏油故障;从动摩擦片、压盘和飞轮工作面磨损严重,厚度减薄。
排除方法是更换从动盘;弹簧退火,膜片弹簧疲劳或开裂。
排除方法是更换压盘总成;离合器压盘与飞轮之间固定螺钉松动。
排除方法是紧固螺栓;分离轴承套筒与其导管之间因油污、尘腻或卡住而不能回位。
排除方法是清洗导管。
4、异响现象:离合器分离或接合时发出不正常响声。
原因及排除方法:分离轴承缺少润滑剂干磨或轴承损坏。
排除方法是更换分离轴承;从动盘花键孔与轴配合松旷。
排除方法是更换从动盘;从动盘摩擦片铆钉松动或铆钉头露出。
排除方法是更换从动盘;分离轴承套筒与其导管之间有油污、灰尘或分离轴承回位弹簧与离合器踏板回位弹簧疲劳、折断、脱落,造成分离轴承回位不佳。
排除方法是清洗更换损坏零件;从动盘减震弹簧退火、疲劳或折断。
排除方法是更换从动盘。
(二)变速器常见故障和诊断1、变速器异响(1)空档发响现象:发动机低速运转,变速器处于空档位置有异响,踏下离合器板时响声消失。
原因:①变速器与发动机安装时曲轴与变速器第一轴中心线不同心,或变速器壳变形。
②第二轴前轴承磨损、污垢、起毛。
③变速器常啮齿轮磨损,齿侧间隙过大,或个别齿轮牙齿破裂。
④常啮齿轮未成对更换,啮合不良。
⑤轴承松旷、损坏、齿轮轴向间隙大。
⑥拔叉与接合套间隙过大。
(2)挂挡后发响现象:变速器挂入档位后发响,且车速越高声响越大。
.原因:①轴的弯曲变形,花键与滑动齿轮毂配合松旷。
②齿轮啮合不当,轴承松旷。
③纵机构各连接处松动,拨叉变形。
2、变速器跳档现象:变速器自动跳回空档。
原因:(1)齿轮齿长方向磨成锥形。
(2)自锁装置失效(3)轴、轴承磨损松旷。
(4) 纵机构变形松旷,使齿轮在齿长方向啮合不足。
3、挂挡困难(1)现象:不能顺利挂入档位(2)原因:①拨叉轴变形。
②自锁和互锁装置卡滞③变速杆损坏④同步器耗损或有缺陷⑤变速轴弯曲或花键损坏4、变速器乱档(1)现象:所挂挡位于所需档位不符,或一次挂入两个档(2)原因:①换档杆预拨块间磨损。
②互锁装置失效5、变速器发热(1)现象:机动车驾驶一段路后,用手摸变速器,有烫手感觉。
(2)原因:①轴承过紧。
②齿轮啮合间隙过小。
③润滑不良。
6、变速器漏油原因:①密封垫损坏。
②紧固螺栓松动。
③变速器壳破裂。
(三)万向传动装置的故障诊断万向传动装置常见的故障是异响和振抖。
通常包括传动轴的异响,中间支承总成的异响,万向节和伸缩节(花键轴副)的异响并伴着振抖等。
1、中间支承总成异响中间支承总成异响主要表现在汽车行驶时产生一种连续的“嗡”或“呜”的响声,车速越快,响声越严重,有时也出现“咯楞、咯楞”的响声,滑行时减弱或消失。
诊断及排除中间支承总成异响的方法是:(1)停车后,先向中间支承内注入润滑油,如果试车响声消失,则响声系轴承缺油造成。
(2)如果响声仍未消失,则可停车后松开夹紧圆环的所有紧固螺钉,待传动轴转动若于圈后再重新拧紧。
同时对中间支承轴承与车架连接螺栓(母)松动的,给予紧固。
(3)如果试车响声仍未消失,则要解体中间支承部分,根据橡胶圆环、轴承、轴颈等磨损情况予以调整、维修,视情况更换新零件。
同时要对车架的变形情况作以检修。
2、万向节和伸缩节异响万向节和伸缩节异响主要表现在:汽车起步或车速突然改变时,传动装置发出“嘎”一声;当汽车缓车时,响声更为明显,发出“呱啦、呱啦"的响声。
诊断和排除万向节和伸缩节异响的方法是:(1) 在车下用检查锤敲击万向节凸缘盘连接螺栓,检查其松紧程度,对松动的进行紧固,并向万向节轴承加注润滑油。
(2) 如果试车响声仍未消失,则停车后,用两手握住万向节伸缩节的主、从动部分,检查游动角度,如万向节游动角度过大,则拆卸万向节叉及轴承,视油封、轴颈、轴承磨损具体情况更换损坏零件。
(3) 如果响声系伸缩节游动角度过大造成,则可确定变速器第二轴后凸缘松动或主减速键齿轮的花键轴与凸缘花键轴槽磨损过甚造成,应视情况紧固螺栓(母)或更换损坏零件。
当然,对上述故障现象的诊断方法和分析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实际使用中要根据具体精况进行具体分析。
比如有的汽车特别是新车在低速行驶及脱挡滑行时,有清脆而有节奏的金属撞击声,应检修万向节十字轴轴承外径与孔配合是否过紧,以及轴承与十字轴轴端游隙是否过小,从而视情况调整或更换零件。
通过对万向传动装置故障采取上述的诊断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万向传动装置虽然简单,但是发生故障的原因却是多方面的,直接影响行车安全,降低工作效率。
因而对汽车万向传动装置故障要做到早发现、早排除(四)驱动桥的常见故障诊断驱动桥的常见故障为漏油、过热和异响。
1、漏油(1)现象:从驱动桥加油口螺塞、放油口螺塞、油封处或各接合面处可见到明显的漏油痕迹。
(2)原因:①加油口或放油口螺塞松动;②油封与轴颈不同轴、油封装反、油封本身磨损或硬化;③油封轴颈磨损成沟槽;④结合平面变形或加工粗糙;⑤结合平面处密封垫片太薄、硬化或损坏;⑥两接合平面的紧固螺钉松动或螺钉上紧方法不符合要求;⑦通气孔堵塞;⑧桥壳有铸造缺陷或裂纹。
2、过热:(1)现象:汽车行驶一定里程后,用手触试驱动桥壳中部,有无法忍受的烫手感觉。
(2)原因:①齿轮油不足、变质或牌号不符合要求;②锥形滚动轴承调整过紧;③主传动器一对锥形齿轮啮合间隙调整过小;④差速器行星齿轮与半轴齿轮啮合间隙太小;⑤油封过紧;⑥止推垫片与主传动器从动齿轮背面间隙太小。
3、异响:(1)现象:汽车挂档行驶时驱动桥发出较大响声,而当滑行或低速行驶时响声减弱或消失;汽车行驶、滑行时驱动桥均发出较大响声;汽车转弯行驶时驱动桥发出较大响声,而直线行驶时响声减弱或消失;汽车起步或突然改变车速时,驱动桥发出“抗”的一声;汽车缓车时驱动桥发出“格啦、格啦”的撞击声。
(2)原因:①滚动轴承损伤、严重磨损或过于松旷;②主传动器一对锥形齿轮严重磨损、轮齿变形、轮齿断裂、齿面损伤、啮合面调整不当、啮合间隙太大或太小、啮合间隙不匀或未成对更换齿轮等;③主传动器从动齿轮变形或连接松动;④主传动器主动齿轮凸缘盘紧固螺母松动;⑤主传动器壳体或差速器壳体变形;⑥差速器壳与十字轴配合松旷;⑦行星齿轮孔与十字轴配合松旷;⑧行星齿轮与半轴齿轮啮合间隙太大或太小;⑨半轴齿轮与半轴花键配合松旷;齿轮油不足、粘度太小或牌号不符合要求;⑩行星齿轮与半轴齿轮的齿面严重磨损、损伤、轮齿变形或断裂;齿轮油中有杂物或较大金属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