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你所不知道的文化
- 格式:docx
- 大小:17.17 KB
- 文档页数:2
天津传统文化有哪些
1、天津时调
天津时调是天津曲艺中最有代表性的曲种之一,主要流传于天津市。
天津时调源于明清小曲,清末民初形成并流传于天津城区,以天津方言语音演唱。
天津时调的表演形式为一人或两人执节子板站唱,另有人操大三弦和四胡等伴奏。
天津时调曲调非常丰富,包含许多天津地方民歌小调和外地流入天津的曲调。
2、天津快板
天津快板是一种传统说唱艺术。
上世纪50年代形成,是天津业余演员改革、发展天津时调“大数子”的结果:去掉了“大数子”的前两句“靠山调”慢板,丰富了伴奏音乐。
演出时,演员手持节子板数叙,唱调几言皆可,上、下句子要求对仗,对尾字的要求押韵即可,全篇既可一辙到底,也可用花辙。
自由活泼,颇富韵律。
伴奏乐器为大三弦和扬琴等。
3、京东大鼓
京东大鼓是一种采用京东方音说唱表演的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
主要流行于河北廊坊、承德、保定、唐山、北京怀柔和天津宝坻一带。
京东大鼓约形成于清代中叶,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有过不同的称谓,如京东怯大鼓、乐亭调、平谷调大鼓、平谷调等。
表演时一人站唱,左手敲板,右手击鼓为节,旁有乐师伴奏。
京东大鼓经典剧目主要有《王婆骂鸡》《耗子告猫》《大八义》《小八义》等。
调研报告:天津民俗一、引言天津,位于中国华北,是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天津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本报告旨在调查和分析天津的民俗文化,包括传统节日、民俗传统、传统工艺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了解和介绍天津独特的民俗风情。
二、传统节日天津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以下是其中几个代表性的节日:2.1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天津人民最盛大的节日。
在春节期间,天津会有各种庆祝活动,如花市、庙会、舞狮等。
除夕夜,全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并在午夜时分放鞭炮,以驱赶霉运,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2.2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天津人民热烈庆祝的节日之一。
在元宵节晚上,天津各个地方都会举办灯笼展览活动,人们会带着灯笼到公园中赏月、猜灯谜,同时还有热闹的龙舞和舞狮表演。
2.3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天津也有独特的庆祝方式。
天津的龙舟比赛非常有名,人们会组织队伍划龙舟,竞赛的同时还会有鞭炮、舞狮等表演活动。
三、传统习俗除了节日庆祝活动,天津还有许多独特的传统习俗。
3.1剪纸剪纸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也是天津的民俗传统之一。
天津的剪纸工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而闻名,常常被用于装饰窗户、墙壁和礼品包装。
3.2豆腐豆腐是天津特色的传统食品之一。
天津豆腐以其鲜嫩可口、口感细腻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在传统饮食中,天津人常常用豆腐来做汤、炒、煎等各种菜品。
3.3天津鼓书天津鼓书是一种古老的传统音乐形式,是天津地区民间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天津的节日和庆典中,人们会通过演奏鼓书来表达喜庆和祝福。
四、传统工艺天津的传统工艺有许多非常有特色的代表作品。
4.1刺绣刺绣是天津传统工艺中的瑰宝之一。
天津刺绣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精细的图案而闻名,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
4.2糖画糖画是天津传统的手工艺品,以糖为原料制成各种立体造型的艺术品。
糖画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可以作为糖果食用。
4.3泥塑泥塑是天津传统的民间工艺之一,用泥土塑造各种形象。
天津的特色
天津是中国北方的重要城市,有许多独特的特色和文化遗产。
以下是一些天津的特色:
1.天津三绝:天津有三绝,分别是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和十八街麻花。
这些特色小吃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制作工艺而闻名,是天津饮食文化的代表。
2.盘山风景名胜区:盘山风景名胜区是天津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
3.古文化街:古文化街是天津历史上的老商业街,保存了许多传统的建筑和文化,这里可以购买到各种传统工艺品和特色小吃。
4.津门故里:津门故里是指天津的历史文化街区,这里有许多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是了解天津历史文化的好去处。
5.海河夜景: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夜幕降临后,海河两岸的夜景十分美丽,是拍照的好地方。
6.传统表演和民间艺术:天津有许多传统的表演和民间艺术,如京剧、评剧、相声等,这些表演形式在天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总之,天津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有许多值得探索和发现的特色和文化遗产。
天津家乡的风俗
天津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是中国的沿海大城市,也是新兴的工业基地,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
沿海繁华的天津也拥有许多独特的风俗,它们深深地植根于历史,构成了天津家乡的独特风情。
每年春节,天津家乡的风俗便从家家户户开始流行,贴春联、挂窗花、悬挂对联、贴窗花、抢灯笼等习俗层出不穷,使气氛变得有节日感。
此外,人们在春节期间也会烧旧衣服,制作祭祀新岁神物,以希望新的一年能有好运。
天津家乡的人们有一项独特的风俗叫作“扶老携幼”,这是一种传统的风俗,主要表达人们对家庭、尊重老人和爱护孩子的思想。
今年元旦,家人们以携手拥抱的方式扶老携幼,表达家人团聚的喜乐。
另一个著名的习俗是“水祭山神”,是一种传统的祈求山神保佑的家庭习俗。
每年除夕夜,天津家乡的家庭都会携带些果子、食品、香火等奉献给山神,以求平安、祈福。
此外,天津家乡的人们还有一些新兴的风俗,如“放响尾”,这是一种迎接新岁的习俗,每个家庭都会在春节期间把喜庆的话语打印在纸上,并绑在鞭炮的尾部,然后一起放鞭炮,表达新的一年祝福大家平安健康。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天津家乡拥有丰富多彩的风俗,它们在不同的节日都有着不同的习俗。
这些风俗不仅给天津家乡的人们带来了乐趣,也让家庭有机会团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关怀,从而真正体现出家乡的真谛,这正是天津家乡的传统美德所在。
天津城市文化漫谈天津,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是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也是中国的重要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天津拥有丰富的城市文化,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包括汉族文化、满族文化、西洋文化等,形成为了独特的天津城市文化。
天津城市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多元融合。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天津吸引了来自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人们,他们带来了各自的文化和传统,使得天津的文化变得多元化。
在天津,你可以看到传统的汉族文化,也可以感受到满族文化的魅力,还可以欣赏到西洋文化的影响。
这种多元融合的文化使得天津成为了一个独特而丰富的城市。
天津城市文化的另一个特点是与海洋有关。
作为一个港口城市,天津的文化中融入了海洋元素。
你可以在天津的街头巷尾看到许多与海洋有关的标志和装饰,比如海鲜市场、渔船、海鸥等。
此外,天津还有许多与海洋有关的活动,如海洋文化节和海洋运动会等。
这些都使得天津的城市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天津城市文化的第三个特点是与历史有关。
天津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经是中国的重要商业和文化中心。
在天津,你可以看到许多古老的建造和历史遗迹,如天津古文化街、天津博物馆等。
这些历史遗迹见证了天津的历史变迁,也反映了天津的城市文化。
天津城市文化的最后一个特点是与艺术有关。
天津是中国的艺术之都之一,这里有着丰富的艺术资源和活动。
天津有许多艺术院校和剧院,培养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和演员。
在天津,你可以欣赏到各种艺术表演,如戏剧、音乐会、舞蹈等。
这些艺术活动丰富了天津的城市文化,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娱乐选择。
总的来说,天津城市文化是一个多元融合、与海洋有关、与历史有关、与艺术有关的文化。
这种文化使得天津成为了一个独特而有魅力的城市。
如果你来到天津,不仅可以欣赏到漂亮的风景和现代化的城市,还可以体验到丰富多彩的城市文化。
无论你是对历史感兴趣,还是对艺术热中,天津都能满足你的需求。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天津的城市文化,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吧!。
天津的文化传统天津,一个座落在华北平原的城市,自古以来就是华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
在这座城市里,融合了北方的粗犷与南方的婉约,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天津的文化传统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这里曾是清朝的重要港口城市,各种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
在这座城市里,可以感受到传统的北方文化,如京剧、杂技、饮食文化等,同时也能品味到南方的文化气息,如江南园林、精美的工艺品等。
其中,天津的饮食文化尤为丰富多彩。
天津菜以其精致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口味而闻名,如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八大碗等,这些美食都是天津的特色小吃,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品尝。
此外,天津的茶文化也是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馆是天津人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人们在这里品茶聊天,感受着古老的文化气息。
除了饮食文化,天津的戏曲文化也是其独特的文化传统之一。
天津是京剧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有许多著名的京剧名家,如梅兰芳、程砚秋等,他们的艺术成就为天津的戏曲文化增添了不少光彩。
此外,天津还有许多传统的民间艺术,如麻雀花鼓、滑稽相声等,这些艺术形式都承载着天津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天津的文化传统不仅体现在饮食和戏曲上,还体现在建筑、民俗、节庆等方方面面。
例如,天津的古建筑群保存完好,如古文化街、五大道等,这些古建筑见证了天津的历史变迁,也是天津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
此外,天津的民俗文化和节庆活动也是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年画、灯会、庙会等,这些传统活动为天津增添了不少文化魅力。
总的来说,天津的文化传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气质,融合了北方和南方的文化特色,充满了浓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情怀。
这种文化传统不仅是天津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共同珍惜和传承。
希望未来的天津,能够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保留和传承好自己的文化传统,让世人共同领略天津的独特魅力。
天津的文化遗产有哪些精髓值得一看天津,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拥有着丰富多样且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
它们宛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那么,天津的文化遗产中究竟有哪些精髓值得我们去探寻和欣赏呢?首先,不能不提的就是天津的古文化街。
这是津门十景之一,一直坚持“中国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的经营特色。
走在古文化街,仿佛穿越回了过去。
街道两旁的店铺,古色古香,一家挨着一家。
从民间工艺品店到传统的小吃摊,从老字号的药店到独具特色的茶馆,应有尽有。
这里有大名鼎鼎的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年画以其细腻的笔法、鲜明的色彩和丰富的题材而闻名于世。
无论是描绘吉祥如意的神话传说,还是展现民间生活的场景,每一幅年画都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美好的寓意。
那精美的线条和生动的形象,无不展现着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和独特的创造力。
还有泥人张彩塑,这也是天津民间艺术的瑰宝。
泥人张的作品取材广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无论是天真活泼的儿童,还是神态各异的戏曲人物,都被塑造得惟妙惟肖。
其色彩搭配和谐,造型准确生动,让人忍不住赞叹工匠们的巧夺天工。
天津的建筑文化遗产同样令人瞩目。
五大道地区汇聚了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国各式风貌建筑 2000 多所,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苑”。
漫步在五大道,你可以看到风格各异的小洋楼,有哥特式的尖顶、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阳台。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是近代中国历史的见证。
意式风情区也是天津的一张亮丽名片。
这里原为意大利在境外唯一的租界,几乎包含了意大利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
漫步其间,你会感受到浓郁的异国风情。
马可波罗广场上的和平女神雕塑,以及众多的欧式建筑,让人仿佛置身于欧洲小镇。
天津的民俗文化同样丰富多彩。
天津时调是天津独有的曲种,其腔调高亢,节奏明快,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天津相声更是闻名全国,相声演员们凭借着幽默风趣的语言和精湛的表演技巧,常常让观众捧腹大笑。
天津的饮食文化遗产也是一绝。
天津:十种文化的交融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的天津市,地处太平洋西岸环渤海弯边的华北平原东北部,位于海河流域下游,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西靠首都北京,总面积 1.19 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商业都市和港口城市。
天津建城600年来,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文化。
对天津城市文化的形成以及多元化、兼容性的特点,进行简要的剖析和阐释,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天津地域文化是由海河文化、城厢文化、寺庙文化、移民文化、军旅文化、漕运文化、商埠文化、码头文化、租界文化、慈善文化等10个方面融合而成的。
1、海河文化天津的自然生态环境,是长期由河流淤积而形成的沿海平原。
水是这座城市生成和发展的原动力。
贯穿天津的海河,将北运河、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与渤海沟通起来,直接影响着天津的城市风貌和风土人情。
天津城市发展的最大优势,就是河海交汇形成的水文化。
以此为滥觞,又派生出运河文化、漕运文化、码头文化、盐商文化、港口文化及商埠文化。
可以说:“水”是天津地域民俗文化的第一要义。
水文化的流动性,催生了天津都市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多元性。
天津从村落开始,就借助与水密切相关的鱼盐之利而发展;隋炀帝开通大运河之后,天津又和黄河、长江水系相连,南粮北运以及盐业的发展,使天津成为河海交织的航运码头,从而促进了漕运、商业、贸易的发展。
天津在明清两代是拱卫京师之门户、河海转运的枢纽、贸易繁茂的商埠。
在当时,粮、盐贸易为其两大经济支柱,而鱼、盐是天津两项重要的财源。
2、城厢文化老城厢是天津形成和发展的摇篮,从建城以来,直至20世纪20年代,老城厢始终是天津市的中心区。
1901年,城墙拆除,在原址建成东南西北四条马路。
老城分四个居住区,即东北角、东南角、西北角和西南角,建筑风格和道路形成各有不同。
东北角和东南角多为商贾富户,建筑宏伟,院深宅大。
而西南城区,地势低洼,是贫苦百姓的居住地。
因此素有“北门富,东门贵,南门贱,西门贫” 之说。
城厢文化属于上层儒雅文化,如果说:明正德十一年(1516),天津记载中的第一座官署园林一一浣俗亭(筑于户部分司官署内),开创了天津上层儒雅文化建设的先河;那么,天津城四面的门额一一“拱北、定南、安西、镇东” ——和鼓楼上津门诗人梅宝璐撰联一一“高敞快登临,看七十二沽往来帆影;繁华谁唤醒,听一百八杵早晚钟声”一一则是天津儒雅文化的典型昭示。
天津民俗天津,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从古至今,天津一直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中心,各类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在这里得以传承和发展。
天津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寓意团圆和美好未来的节日。
在天津,元宵节的庆祝活动尤为热闹。
人们会聚集在街头巷尾,赏花灯、吃元宵。
同时,传统的龙灯舞也是元宵节不可或缺的表演节目之一。
清明节清明节是一个纪念先祖、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
在天津,清明节的习俗包括祭拜祖先、踏青扫墓等。
这一天,天津的公园和墓地里人头攒动,人们手捧鲜花,缅怀逝去的亲人。
天津的民俗活动赶集赶集是天津人民生活中的一种重要习俗。
每逢赶集日,农民会带着自家的农副产品前来集市买卖。
市井中人头攒动,赶集的人们互相交流着生活中的琐事,展现出了天津人豁达的性格。
喝茶喝茶是天津人的日常生活习俗之一。
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喜欢在茶馆里聚会。
喝茶不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一种交流和放松的方式。
在天津的茶馆里,你可以品尝到各种口味独特的茶叶,体验到茶文化的魅力。
天津的传统手艺天津刺绣天津刺绣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手工艺术,以其精美细致、色彩鲜艳而著称。
天津刺绣不仅被用于服饰上,还可以用于装饰家具、工艺品等。
这一传统手艺代代相传,至今仍有很多手艺人在坚守这门技艺。
天津糖画天津糖画是一种传统手工艺术,利用熬制的糖浆在瓷板上绘制出各种生动的图案。
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受天津人民的喜爱,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喜欢在街头小巷观赏糖画师的表演。
天津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
在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天津的民俗文化依然保持着活力,让人们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体会到岁月的温情。
天津文化简介吴志聪121141330 天津的民俗文化有着深厚丰富的内涵和突出的特色。
表现在建城设卫、生产、商贸、文化、饮食、服饰、家族、民居、交通运输、人生礼仪、岁时节日、信仰及民间艺术与游艺竞技诸方面。
建城设卫: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将他的儿子们分封为王,驻守在全国各地。
其四子朱棣被封为燕王,驻守于北平,就是现在的北京。
朱元璋去世后,传位给他的长孙朱允文。
朱棣为与朱允文争夺皇位,发动了中国历上的“靖难之役”。
1399年,燕王朱棣率军南下,从天津三岔口渡河袭取沧州,于1402年攻入当时明朝首都南京,登上了天子宝座。
朱棣登基后,对他争夺天下时经过的三岔河口十分赞赏,认为是块风水宝地,叫群臣献名。
最后,朱棣选中“天津”二字,意为“天子渡津之地”,天津由此得名。
不久,朱棣迁都北京,天津便成了京城的门户,军事地位日益重要。
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在天津设卫,“卫”是明朝的一种军事建制,天津共设三卫,驻军1.6万多人。
于是,人们又把天津叫做天津卫。
设卫就要筑城,天津作为一个完整意义的城市历史由此而开始。
天津是码头文化:天津是具有典型的码头文化的城市之一,又有不同程度的满族遗风。
而这些都具体的体现于天津的语言,饮食,风俗等各个方面。
天津有发展的优势,却又有临京的尴尬。
清代以来,天津周边地区水灾频仍,河北、山东、山西的大量难民挈妇将雏涌入天津。
他们面前无非两条主要出路:一是收破烂,回收废品糊口;二是干脚行,扛包装卸养家。
大批难民“闯码头”涌入天津的同时,也将他们各自的地方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和晋阳文化带到了天津。
以码头为特色的世俗文化表现在民间艺术上是曲艺,因而天津成为北方曲艺的大码头。
码头文化催生了天津特色食品: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煎饼果子等———就餐时不用碗筷,也不必正襟危坐,用荷叶一包或用纸一托,卷起来就咬,可边走边吃,既方便省时,又价廉实惠,吃起来瓷实,还不耽误扛包上跳———这就是码头文化在天津民间饮食上的典型体现。
天津你所不知道的文化
天津文化是运河文化和海洋文化兼容的产物。
早期传统文化,漕运文化形成了天津城市商业文明的初始形态,但最终将天津城市文化积淀定格的是150年前的开埠,近代工商文明,教育科技文化的引入使天津的精英文化迅速壮大,市民文化虽然也在发展,但是显然已变成亚文化。
天津文化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文化,具有开放而又自成一体的独特风格。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举办过很多文化活动,并翻修建造了一些文化设施,包括了天津音乐厅、天津博物馆、天津图书馆、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等。
天津音乐厅因市政建设需要被移位,现已重新对公众开放,以举行交响乐音乐会为主。
天津市目前正在建设天津文化中心包括天津美术馆、天津图书馆、天津大剧院等建筑,建成后将成为天津城市文化新地标。
曲艺
天津被称为“曲艺之乡”,而天津曲艺的发祥地为西城根儿、侯家后一带,但随着市区的南移,自20世纪初,各种伎艺人便纷纷到南市谋生。
除在广场上露天表演外,早年在侯家后兴起的落子馆也相继在南市出现。
京剧
天津广东会馆
京剧是在清朝道光年间传入天津的,同治年间,天津京剧开始兴盛。
天津作为中国北方戏剧艺术的发祥地之一,素有戏曲“南北交汇的大码头”之称。
在梨园界曾经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就是“北京学艺,天津唱红,上海赚钱”。
所以当时凡是京剧界的名家,几乎没有没到过天津一展风采的。
像刘赶三,孙菊仙,章遏云,厉慧良,张春华,正说明天津在京剧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
1956年,天津京剧团正式成立,除市京剧团外,还有建华、建新、荣新、塘沽等京剧团体。
著名演员有杨荣环,赵松樵等。
文革时期,除市京剧团外,其他京剧团体一律解散。
天津京剧团演出的剧目只有“八个样板戏”。
直至80年代,天津京剧才再获新生。
始建于1936年的天津中国大戏院是中国戏剧舞台史上一个重要的演出场所,“四大须生”、“四大名旦”、“四小名旦”以及各著名行当流派创始人都曾在这里登台演出过。
广东会馆(现改为天津戏剧博物馆)是天津现今保存最完整的清代会馆建筑,里面保存有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古典式戏楼。
梅兰芳、杨小楼、孙菊仙等人都曾在此登台献艺。
这里还保存着许多京剧名家的道具和戏装、文物等。
著名的天津京剧演员有:杨宝森、李荣威、厉慧良、丁至云、张世麟、林玉梅等。
相声
天津相声兴始于清末民初。
大约清末民初于天津城圈左近——西城根和北城根,开始有了专供艺人演出的两块“明地”。
天津的撂地演出集中于民国初年,但此后多年也并末泯灭,直至解放以前仍是不少相声演员谋生的手段。
大约在二十年代前后,天津出现了由席棚发展而成的书场、茶社,并逐渐接纳了相声演员演出。
抗日战争时期,一些相声演员表现出民族气节。
常宝堃曾经两次因为讽刺日治政府而被捕,张寿臣公开赞扬吉鸿昌等人的抗日,批评当局的不抵抗政策,也曾因为讽刺当时天津的警察“贱”遇到麻烦。
1949年后,天津相声艺人逐渐转型,将相声的内容加以改造,去掉了大量不良段子。
使相声快速普及,成为全国性、全民性的曲艺形式。
现今在天津的许多小剧场与茶馆都可以听到相当精采的传统相声。
而同样曾在茶馆传统方式演出的天津相声演员郭德纲在2005年之后的突然走红,虽然不同于真正的茶馆相声,但还是给观众带了一些对传统的认同。
著名的天津相声演员有:马三立、侯宝林、冯巩、郭德纲等。
天津快板
天津快板起源于50年代,是由群众自发创造并发展起来的。
这种快板完全以天津方言来表演,在形式上采用了数来宝的数唱方式及快板书所用的节子板,同时配以天津时调中“数子”的曲调,用三弦伴奏,别具一格。
天津快板风格粗纩、爽朗、明快、幽默,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风味。
著名的天津快板演员有:李润杰、张志宽等。
天津时调
天津时调是天津曲艺中最有代表性的曲种之一,清末民初以来流传于天津(主要在船夫、搬运工人、手工业者、人力车夫中传唱)。
它渊源于明、清以来的时调小曲,又和很多地区的民间小调有密切关系。
它用天津地方语的字音演唱,内容通俗易懂,腔调高亢爽朗,具有浓郁的天津乡土气息。
著名的天津时调演员有:王毓宝等。
河北梆子、京东大鼓、话剧、建筑等等会在下一期告诉大家哦,敬请期待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