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艺
- 格式:docx
- 大小:3.15 MB
- 文档页数:9
传统技艺文化(传统技艺文化有哪些)今天给各位分享传统技艺文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传统技艺文化有哪些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文库,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1、中国民间传统工艺有什么?2、中国的传统艺术有哪些?3、我国民间传统技艺有哪些?4、中国十大传统文化民间艺术5、传统技艺包括哪些6、中国十大传统手工艺,看看都有哪些传承下来了中国民间传统工艺有什么?中国民间传统工艺有木版年画、扑灰画、纸马、内画、泥塑、面塑、糖塑、吹糖人、砖雕、瓷刻、微雕、木偶、皮影、蜡染、刺绣、织锦、剪纸、风筝、脸谱、面具等70种中国传统民间工艺。
1、面塑,是指以面粉、糯米粉、甘油或澄面等为原料制成熟面团后,用手和各种专用塑形工具,捏塑成各种花、鸟、鱼、虫、景物、器物、人物、动物等具体形象的手工技艺。
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
2、纸马的形式实质上就是木刻黑白版画,因为它只存在于民间,为区别其它的书籍插图版画、佛、道经版画等,我们称它为民间版画。
当然,民间版画还应包括年门画。
云南有关民间美术研究的人士多称其为"甲马纸",这是根据最初收集这种民间版画的保山、腾冲、大理等部分滇西地区的民间称呼而来,于是沿袭成俗。
3、内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工艺,它的产生起源于画鼻烟壶。
内画的画法是以特制的变形细笔,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质的壶坯内,手绘出细致入微的画面,格调典雅、笔触精妙。
现代内画艺术源于京派,分为京、冀、鲁、粤、秦五大流派,其中尤以冀派内画、规模最大、发展最快、影响最大,不久前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冀派内画的发源地——河北衡水,还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内画之乡”。
4、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25种民间手艺的介绍一、剪纸艺术剪纸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手工艺,通过用剪刀在纸上剪出各种花草动物等图案,以及文字,形成精美的纸艺作品。
二、刺绣刺绣是利用针和线在织物上绣制图案的手艺。
中国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精湛的技艺以及丰富多样的样式。
三、陶艺陶艺是利用黏土等材料制作陶器的手艺。
中国的陶艺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技法和造型风格。
四、木雕木雕是利用刀具在木头上雕刻出各种图案或雕塑作品的手艺。
中国木雕工艺精湛,作品形象逼真,富有艺术价值。
五、瓷器制作瓷器制作是利用瓷土等材料制作瓷器的手艺。
中国瓷器制作技术独步天下,制作出的瓷器精美绝伦。
六、扎染扎染是一种将织物通过扎结、染色等工艺制作出花纹的手艺。
中国的扎染技术独特,色彩鲜艳,纹样丰富多样。
七、剪紙剪紙是利用剪刀将纸张剪出各种图案的手艺。
中国剪紙工艺源远流长,形成了独特的剪紙艺术。
八、编织编织是利用纤维材料将线条交织成各种编织品的手艺。
中国的编织技术丰富多变,制作出的编织品富有民族特色。
九、京剧脸谱绘制京剧脸谱绘制是将京剧脸谱图案绘制在脸上或面具上的手艺。
中国京剧脸谱绘制技术独特,色彩鲜艳,形象生动。
十、剪剪纸剪剪纸是将纸张通过剪刀剪出形状各异的图案的手艺。
中国的剪剪纸技术独特,创作出的作品精美绝伦。
十一、木质家具制作木质家具制作是利用木材等材料制作各种家具的手艺。
中国的木质家具制作工艺精湛,制作出的家具造型美观,耐用实用。
十二、草编草编是利用天然草材制作各种编织品的手艺。
中国的草编技术丰富多样,制作出的编织品造型独特,富有民族特色。
十三、竹编竹编是利用竹子等材料制作各种编织品的手艺。
中国的竹编技术卓越,制作出的编织品造型别致,实用美观。
十四、泥塑泥塑是利用黏土等材料塑造各种形象的手艺。
中国的泥塑工艺源远流长,制作出的泥塑作品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十五、纸扎纸扎是利用纸张等材料制作各种艺术品的手艺。
中国的纸扎工艺卓越,制作出的作品形象生动,色彩鲜艳。
十六、剪糖画剪糖画是利用糖浆制作各种图案的手艺。
前言: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保护和振兴包括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历法在内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所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课题。
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一、传统技艺概述传统技艺是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并以活态形式传承至今的、充分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及艺术水平的最为优秀的传统手工技艺与技能。
二、传统技艺的范围1、传统陶瓷制作技艺传统陶瓷制作技艺,是指人类将泥土塑形并烧制成陶器或瓷器的传统手工技艺。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陶的国家(距今10000年多年前);商代已经出现原始瓷器;东汉时期青瓷烧制技术趋于成熟;唐代已经形成青、白两大瓷系;宋元时期是瓷器制造的辉煌期;宋代的五大名窑(汝、钧、官、哥、定);18世纪,欧洲才大量制造瓷器。
如: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界首彩陶烧制技艺、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唐三彩烧制技艺等。
2、传统织染技艺传统织染技艺,是指人类在织造和印染领域所采用并传承下来的各种传统手工技艺。
包括:蚕丝织造工艺、棉纺织工艺、毛纺织及擀制技艺、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扎染技艺、蜡染技艺等。
如:南京云锦手工织造技艺、宋锦织造技艺、蜀锦织造技艺、壮锦织造技艺、侗锦织造技艺、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苗族蜡染技艺、白族扎染技艺等。
3、传统金属制作技艺传统金属制作技艺,是指以金属为原料制作各种工艺品或生活用品的传统手工技艺。
主要包括:金属饰品制作工艺、金属器物制作工艺。
如:南京金箔锻制技艺、浙江龙泉宝剑锻制技艺、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苗族和彝族银饰制作技艺、藏刀锻制技艺、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等。
4、传统髤饰技艺传统髤饰技艺,是指将漆料有规则地涂抹在器物上以美化或固化器物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
髤,即以漆漆物(刷漆)。
中国是髤漆工艺使用较早的国家。
早在距今6000—7000年前就已发明了髹漆工艺。
唐代是髹漆工艺的一个高峰期。
元代是髹漆工艺发展的巅峰时期。
明代是髹漆工艺的又一个高潮期。
如:北京雕漆技艺、成都漆艺、彝族漆器髤饰技艺。
传授技艺内容
传授技艺的内容可以根据具体技艺的类型来决定,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技艺和传授的内容:
1. 音乐技艺:乐理知识、乐器演奏技巧、音乐创作方法等。
2. 绘画技艺:素描基础、色彩运用、构图技巧、绘画材料的使用等。
3. 舞蹈技艺:舞蹈基本功、舞蹈表演技巧、舞蹈编排方法等。
4. 摄影技艺:摄影器材的使用、光线控制、构图技巧、后期处理方法等。
5. 烹饪技艺:食材的处理方法、烹饪技巧、菜品创意和搭配等。
6. 手工艺技艺:手工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手工艺制作的步骤和技巧等。
7. 运动技艺:体育运动的基本规则、运动技术动作、训练方法等。
8. 演讲技艺:演讲的结构和逻辑、口才训练方法、表达技巧等。
以上只是一些示例,实际上每一种技艺都有其独特的传授内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可以体现工匠精神的传统技艺项目有如下这些: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一部分,蕴含着世代相传的智慧和匠心。
一、瓷器制作:陶瓷之国的精湛工艺作为陶瓷之国,中国的瓷器制作技艺享有世界声誉。
从原料的挑选、磨制,到器型的塑造、釉彩的施加,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匠人们的心血与智慧。
景德镇、德化、汝瓷等地的瓷器更是成为了中国瓷器的代表作,传颂千古。
二、刺绣艺术:锦绣华章的织造奇迹刺绣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苏绣、湘绣、蜀绣、粤绣等各具特色的刺绣流派,以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审美理念,为世人呈现出锦绣华章的织造奇迹。
三、漆器制作:漆艺传承的历史见证中国漆器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
漆器制作工艺包括雕漆、堆漆、嵌漆等多种技法,将各种图案与纹样融入漆器之中,展现出非凡的艺术价值。
福建螺砂漆器、重庆重彩漆器等地的漆器作品成为了漆艺传承的历史见证。
四、木雕艺术:木质之美的精致呈现木雕艺术是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材质、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题材,赢得了世界的赞誉。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传统建筑的雕梁画栋等木雕作品,都是木质之美的精致呈现五、剪纸艺术:用剪刀诠释生活的美好剪纸艺术源于中国民间,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通过剪刀在纸上的巧妙运用,匠人们创作出各种生动、富有表现力的图案。
无论是庆祝节日的喜庆窗花,还是祈福安康的吉祥剪纸,剪纸艺术都以其独特的韵味,诠释着生活的美好。
六、玉雕艺术:玉石之美的千变万化中国玉雕艺术源远流长,古人认为玉石具有神秘的力量,因此十分珍视。
玉雕艺术家们运用各种玉石材质,创作出千变万化的艺术作品。
从玉佩、玉簪到玉器等,玉雕艺术作品无论在造型还是纹饰上,都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七、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创新面对现代工业化的冲击,传统手工技艺亟需传承与创新。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致力于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生活方式相结合,创作出更具时代特色的作品。
神奇的中国民间十大技艺神奇的中国民间十大技艺民间艺术是相对宫廷艺术、文人士大夫美术和专业美术而言的,被鲁迅先生称之为“生产者的艺术”。
是指以劳动人民为主体作者,为了满足劳动人民的衣食住行用生活需要和审美需要而创造的服装及其配件、床上用品、食炊用具、家具以及年画、剪纸、演具、玩具等。
它在艺术上集壮美和朴素于一身,表现出朴实明朗、火热向上的风格,散发着劳动人民内在的真挚、善良、直率、热情等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
因民间是民俗的载体,就要结合各民族、各地风俗民情来欣赏。
俗话说“十里不同俗”,各地各族都有自己的节日与节日活动的内容,民间艺术与这些节日紧密结合着,要欣赏它是如何“物以致用”,“就地取材”,“因才施艺”的。
民间艺术是表意的艺术之一,即像它们自己说的:“从心里想出来的”,“想怎么着就怎么着”,不能用科学的解剖透视法去衡量它,也不能用专业美学的标准欣赏它的好坏、美丑,而应通过民间美术特有的“吉祥美好”等情趣及稚拙的表现手法去感受、体会、鉴赏。
鼻烟壶盛鼻烟的容器。
清代文物。
小可手握,便于携带。
鼻烟是一种烟草制品,系将烟叶烘烤、去茎、磨粉、发酵并加入香料配制而成,用鼻嗅服。
鼻烟17世纪前期在欧洲开始流行,后期传入中国。
中国最初并无特制容器,自清代道光年间由宫内养心殿造办处特制鼻烟壶,壶盖内附小细匙,以便舀取烟粉。
康熙年间清宫造办处制造的玻璃、铜胎画珐琅等各种鼻烟壶,开辟了一项工艺美术的新门类。
清宫造办处经常做鼻烟壶的作坊有玻璃厂、珐琅作、玉作、牙雕作和镶嵌作;壶盖、勺由镀金作或牙雕作配制。
咸丰、同治以后,官办作坊用贵重材料制作的鼻烟壶显著减少,多为玻璃、瓷制品。
这时民间作坊的产品大量出现,造型较单调,装饰图案中出现历史人物、戏剧情节、市井风俗等题材。
清末出现内画壶,在玻璃或水晶烟壶磨砂的内壁上反画人物、山水、花鸟等,堪称精品。
20世纪70年代后,内画壶发展迅速。
在世界上,中国素有「烟壶之乡」的称誉,其中鼻烟壶以其精巧卓绝的制作技术,被称为「集多种工艺之大成於一身的袖珍艺术品」。
技艺词语的释义及近义词技艺是指从事某一技术工种的人。
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百工技艺,各祠一神为祖。
”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技艺词语的释义及近义词,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一、技艺词语的解释亦作“ 技蓺”。
富于技巧性的武艺、工艺或艺术等。
《战国策·赵策二》:“﹝中国者﹞异敏技艺之所试也,远方之所观赴也。
”《后汉书·张衡传》:“辫贞亮以为鞶兮,杂技蓺以为珩。
”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一:“凡其才力技艺有过人者,皆收补禁军,聚之京师,以备宿卫。
” 明唐顺之《封知府朱公墓志铭》:“彼其所谓有待者,不独操柄也。
虽文词技艺若可以自振於世者,固亦不能无待也耶?”二、技艺词语的近义词手艺[ shǒu yì ]工夫[ gōng fu ]身手[ shēn shǒu ]三、技艺词语的造句1、水草很绿,长长的水草遮掩着鱼儿的去处,它们在“水宫”中翩翩起舞,高超的技艺引人注目。
2、白色的百合花,犹如一位技艺高超的大师用汉白玉雕刻而成,又好似晶莹剔透的水晶花。
3、鹭鸶飞翔的姿势很优美,犹如在空中做着一个个刚柔相济的连贯舞蹈动作,让你惊叹它高超娴熟的捕鱼技艺。
4、我们站在偌大的一个木屐场内,看着一位上穿草绿色半袖衫,下穿牛仔裤的年轻人,给我们表演制作木屐的技艺。
5、听介绍,扬州漆器起源于战国,兴旺于汉唐,鼎盛于明清,工艺齐全,技艺精湛,风格独特,是我国传统的工艺品种。
6、高超的绘画雕塑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看了使人啧啧称赞不及。
7、如今,随着土榨油坊的消失以及老一代油把式的相继离世,老家的这项传统生产工艺和民间技艺也将进入历史。
8、土榨榨油是一项集中了民间智慧的传统生产工艺,而用土榨榨油的过程也是一项颇有技术含量的民间技艺。
9、在这里,传统的手工艺品如木雕,根雕,石雕,骨雕,藤器,银器,绘画等作品技艺精湛,随处可见。
民间传统技艺简单介绍本报秦淮街头1、剪纸: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是一种表达想象与灵感的艺术形式,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明代,在民间流传不断,在不同地区有自己的特色,多用于装饰墙壁,表达对家庭和国家的祝福等。
2、花鸟画:花鸟画主要用水彩、油画或粉彩来绘制,历来受到中国人的喜爱。
它以花鸟、虫鱼、园林为主题,以及植物花卉等动植物,表达出一种追求天真、烂漫、清新宁静的艺术氛围。
3、刺绣:刺绣是用绣花针在布料上绣上花样的工艺技术,起源于中国古代,发展到明代。
它是汉民族的传统技艺,艺术成就卓著,它的花样繁多,形象传神,表现出多层次的色彩,极富神采,在市场上受到众多欢迎。
4、皮雕:皮雕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将皮革、金属、布料等物质运用制成各种革命性的装饰物。
主要以藏猪皮和绒羊皮制作,雕刻成节日、宗教等民俗图案,既具有装饰性,又有宗教仪式的意义。
5、抛瓤:抛瓤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传统技艺之一。
它由一个幻象或具体物体制成,晚上到院子里抛,可以用来把院子装饰得更加精致,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
此外,它在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传统意义,可以增进家人的感情。
6、削筷:削筷是中国人从古代传承下来的传统技艺。
它是用木头或竹子雕刻而成的一种小工具,可以用来削掉另一根竹筷的头部,让竹筷的短端部分更加规整,也是中国人在筷夹的环节中使用的重要物品。
7、木作:木作是中国民间传统技艺之一,可以说是以木材为主要原料进行非金属制品制作的艺术形式。
木结构以其坚实持久、装饰性强、构造灵活、容易制作而著称,可以用来制造餐桌、椅子、柜子等家具。
中国民间传统技艺是指中国民间传承下来的各种手工技艺,这些技艺通常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民间传统技艺:
1. 剪纸: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术之一,它以纸为材料,通过剪刀剪出各种图案和形象。
2. 刺绣:刺绣是用针将丝线或其他纤维按照设计的图案在织物上穿刺,形成花纹或文字。
3. 陶瓷:陶瓷是中国传统的手工技艺之一,包括制陶和制瓷两个方面。
4. 木工:木工是指用木材制作各种家具、工具和装饰品的技艺。
5. 编织:编织是指用线、绳、带等材料通过交叉、穿插等方式编织成各种物品的技艺。
6. 面点:面点是中国传统的烹饪技艺之一,包括制作各种面食和点心。
7. 雕刻:雕刻是指用刀、斧、凿等工具在各种材料上雕刻出图案和形象的技艺。
8. 民间玩具:民间玩具是指用各种材料制作的玩具,如泥塑、木雕、竹编等。
9. 民间音乐:民间音乐是指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形式,如民歌、器乐、戏曲等。
这些民间传统技艺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艺”——钢结构建筑的艺术表现作者:孙安妮学号:090343 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摘要:钢结构建筑在当下最能体现结构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本文通过分析钢结构的材料性能和不同的加工手段在建筑师的巧妙利用下成就的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探讨如何使了钢结构建筑理性和功能、结构造型和建筑美学统一,展望了钢结构建筑艺术表现力的无限潜能。
关键词:钢结构;材料;技术;艺术随着国力的增强与社会的进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兴建了许多大型钢结构工程。
它们造型新颖,风格独特,为美化城市风貌,丰富人民生活起着显著作用。
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产业体系,钢结构建筑是绿色建筑、低碳建筑的代名词,成为建筑业关注的焦点。
即便是初来乍到建筑领域学习的我们,也深深明白如今是钢结构的天下,理性美的时代。
无论是我们昼夜穿梭的都市或是翻开当代建筑的读本,无不充斥以钢结构为支撑体系的新颖建筑。
对于我们现在的设计课程练训中涉及到的结构问题通常不以慎重待之,一笔带过,我们只是依葫芦画瓢,找着古今案例里的结构如同拷贝参数一般“设置”进我们的建筑躯壳里。
然而三年的建筑初探远远不能解惑何为艺术,但是一年的结构学习却是能让我领略到只要依附着“技术”这门铁的原则,足以成就一份实用的”现实艺术”.正如密斯的箴言:“当技术实现了它真正的使命.就成为艺术。
”一直以来,技术与艺术之间被认为存在着难以弥合的鸿沟,能跨越者寥寥无几。
其实首先是建筑师对建筑、艺术、社会、生活的独特理解,进而选择了合适的材料和结构形式作为表达载体;其独特性与高度的和谐统一使之成为艺术的存在。
所以,只有我们谙熟材料本身的“性格”,才能佐以独特的利用方式,使他们悄然相融,水到渠成。
钢结构的材料性能与表现形式为什么钢结构的生命力越来越强大?通过本学期的课程归纳总结出钢结构因具有材料均执行好,各向同性,结构总重量轻,塑性韧性好,用材少,建造快,造价低等众多优点,。
适宜我国建立的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建筑方针相符。
尤其近二十年来,随着钢结构建造能力的不断提升,网架,高耸,冷弯薄壁型钢结构高层钢结构,钢结构制作工艺及防火等技术的发展和规范确立,钢结构建设更是如虎添翼。
下面我就其“轻快省好”的特点来引入钢结构建筑的实用美学。
一:轻。
钢结构具有轻质高强性。
钢材与混凝土、木材相比,其密度与强度的比值最小。
因此,就同类建筑结构形式而言,钢结构自重轻,构件截面小,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可以跨越更大的跨度,便于运输和安装。
如悉尼奥林匹克体育场(图1)用钢量2.2万吨,这座最多可容纳11.5万名观众的2000年悉尼奥运会主体育场,是奥运史上最大的体育场。
它由两个长220米、宽70米的弧形钢结构支撑。
其跨度可并排停放4架波音747客机。
(图)在同等荷载条件下,钢屋架重量只有同等混凝土屋架的1/3-1/4,若采用冷弯薄壁型钢屋架则只有1/10左右二.快。
钢结构的工业化程度高,工期短。
钢结构全部为工厂制作,具备成批大件生产和成品精度高等特点。
采用工厂制造、工地高强螺栓安装的施工方法,有效地缩短了工期。
在同等条件下,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工期相比,前者仅是后者的1/3-1/2。
如纽约帝国大厦(图2),高381米(加上后来修建的电视塔共高448米),由shreve,lamb,harman建筑事务所设计,总建筑面积为20万平方米,共使用了1000万块砖石,6万吨钢。
正是因为大量钢材的使用,这座高102层的摩天大厦仅用了1年多的时间就建成了。
1 23 4三好。
钢结构材性好,可靠性高。
钢材质地均匀、弹性模量大,有很好的塑性及韧性。
因此,钢结构不会因为偶然的超载或局部超载而突然断裂,能够适应振动荷载。
钢结构抗震性能好。
钢材具有较好的抗拉和抗压强度以及较好的塑性和韧性,它的材质均匀符合实际受力要求,加上连接构造的耗能、维护材料的蒙皮效应,使结构体系能够抵御强烈地震。
例如日本明石海峡大桥(图3)用钢量30万吨,是目前世界上主跨最长的悬桥(全长3911米,主跨长1991米),将日本的本州、九州、北海道和四国岛连在了一起。
该桥可承受里氏8.5级的强烈地震和80米/秒的暴风。
同时,钢结构密封性好。
钢材组织非常密实,通过焊接连接,完全适用于对气密性或水密性要求高的特种建筑物。
钢结构耐热性好。
温度在250摄氏度以内,钢材性质变化很小,钢结构可用于温度不高于250摄氏度的场合。
同时,钢结构耐久性好,钢结构易于拆卸。
四,省。
单纯从目前材料的价格上看,钢结构比混凝土结构的造价要高。
但钢结构比混凝土结构建设速度要快一半时间,这会节省很多时间成本,而且房屋整体重量也比混凝土结构轻1/2以上,这样基础成本、运输成本都会降低。
建造房屋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设计、制造、运输、安装、维修和管理等诸多环节。
因此,从整体上看,钢结构更省。
钢材具有可回收再利用的特点,相对于目前普遍使用的其他建筑材料,其最有利于节能、节材、节水和节地。
东京塔(图4)诞生以前,世界上第一高塔是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但东京塔超过它13米,高达333米。
而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却只有艾菲尔铁塔的一半,造塔费时一年半,还不到艾菲尔铁塔施工时间的三分之一。
用这样少的材料和这样短的时间,平地竖起这座防台风、抗地震的庞然大物,震惊了全世界。
东京塔1958年12月建成。
1968年7月对游客开放。
东京铁塔较埃菲尔铁塔的324米高出8.6米,是世界最高的自立式鉄塔,仅重4,000吨,与重7,300吨的埃菲尔铁塔相比重量大幅减轻。
建造快,开工于1957年6月29日,1958年10月14日竣工。
不过在钢结构建筑的探索过也不乏程中与钢结构“轻、快、好、省”理念背道而驰的工程,其中以国家CCTV(5)主楼大剧院(6)、水立方(7)鸟巢(8),和为代表。
2007年建成的国家大剧院,为了追求建筑效果,竟在歌剧院、音乐厅和戏剧场三幢独立的建筑上用一个没有任何使用功能的椭圆形半球壳体覆盖,用钢指标达263公斤/平方米,建成后的运营费和维护费极其惊人,仅每月电费就高达400万元,造成能源的过度消耗和投资的巨大浪费。
显然它是一个典型的形式主义产物,完全不符合钢结构好、省的特点。
2008年建成的鸟巢,建筑师为了实现杂乱无规律的外表图像,极端忽略结构受力合理性,采用交叉平面桁架结构体系,致使交汇于菱形内柱腹杆的数量多达13根,被迫采用非常复杂的空间扭曲构件,受力最大的部位不得不采用昂贵的Q460、厚度达110mm的厚钢板,整个工程设计、制作和安装的复杂性前所未有。
尽管几经“瘦身”,但结构的不合理仍然导致了惊世骇俗的用钢指标,高达712公斤/平方米,并使结构自重占到总荷载的70%以上,这种为了建筑视觉效果完全违背钢结构轻、快、好、省特点的做法,令人发指。
2008年建成的水立方,采用了一种十分怪异的网架构件布置,使2万根构件、1万个节点各不相同,施工图纸达3万多张,绘制费时1年,大大增加了制作难度和制作费用,这种毫无益处、延长施工期限的做法、完全违背钢结构快、好特点,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2009年建成的CCTV主楼,建筑方案为高空大悬挑75米的倾覆性不平衡体型,结构设计则要扶其不倒,用钢指标高达296kg/m2。
该设计所追求的整体前倾且在高空悬臂外伸75米的奇特建筑造型已无法得到抗震合理的结构体系,这给主楼的抗震设计留下无法弥补的隐患。
这些工程造型各异,但本质相同,那就是极端强调建筑造型和视觉效果,忽视结构体系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忽视环境与生态、忽视社会责任,使钢结构完全失去“轻、快、好、省”的本来面目,导致需要加倍地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去保证诸如抗震、抗风、防火和防意外爆炸与撞击等结构安全问题。
那么何为真正的现实美学?我愿再次引用密斯的箴言“当技术实现了它真正的使命.就成为艺术。
”钢结构建筑结构美的关键在于对力流的合理组织和把握结构受力的合理搭配。
一个建筑若连合理也做不到那么谈何美?“文为道之饰.道为文之本”.这句话可以用来描述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的相互关系.“文”即建筑设计,“道”即结构设计。
在现代建筑中,美而令人震撼的建筑往往有着绝佳的结构设计,合理而简洁的结构也往往给人以美的感觉。
而这种美感的本质是时代精神,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一书中所论述的,“建筑形象应该是新的,应该具有时代性,同历史的风格迥然不同,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不断地创造并决定着自己的风格”。
建筑美学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是人类的理想与意志的外在体现,也是时代特征和地域文化的有机结合。
建筑钢结构所表达的建筑语言呈现明显的理性技术表现倾向。
高耸的桅杆、流线型的空间结构、富于机械艺术表现魅力的钢节点、充满张力的自然曲线的膜体以及其它技术可望而不可即的大跨度自由空间,都给人以艺术感染力和某种程度的技术神秘感,使钢结构更富于强调理性技术逻辑的表现特征。
伦佐·皮阿诺和理查德·罗杰斯设计的蓬皮杜中心是钢结构建筑,它第一次向世人展现了所谓后现代主义高技派建筑的美学表现手法。
而他们近年来在钢结构建筑技术表现方面的卓越实践,则在更高层次上达到了建筑与结构技术的高度和谐统一。
结构的表现不仅因满足功能要求而呈现出来,并且通过结构工程师与建筑师的合作,还能实现设计者个人的美学愿望。
结构要成为美学上的艺术品要满足3个基本要求:高效、经济和雅致。
以卡拉特拉瓦为例探讨技与艺的完美统一`9 1011 12在笔者来看,当之无愧的当代大师是同卡拉特拉瓦一般的精通结构并且不被材料传统规格束缚的建筑师们,他是著名桥梁设计师,结构表现主义建筑师。
可贵的是,他能将结构技术与现代艺术达到高度统一。
卡拉特拉瓦认为:结构即是建筑,美源于力与运动,运动爆发瞬间结构稳定与不稳定的精妙平衡。
为此,他常将建筑的受力集中点结束在建筑结构范围外。
这种状态下的结构体系.尽管仍是静止、稳定的,但呈现出的总是或飞、或倒的变化趋势.给人带来强烈的紧张感和心理暗示。
(9为巴伦西亚科学馆天文馆)卡拉特拉瓦这一句特点的就是利用传力方式转化设计结构,形成独特的设计语言。
他创造了V形箱梁结构(11),箱梁上弦受压呈拱形,下弦受拉呈直线,两侧用轧形钢板加强,三者形成截面呈V形的空间结构,刚才性能得到充分发挥。
音乐厅(图)上弦换成混凝土,两种材料对比,宛若一种弦乐器,生动优雅。
很好的表达了音乐的空间主题。
人形柱(10)也是他的代表结构形式,他将单一的支柱分解成由主体斜柱,斜柱上支撑梁的悬臂和加固梁的梭形支撑三部分组成。
在卢塞恩火车站的案例中,斜柱组合与老建筑的结合形成了张拉结构,同时也是屋顶钢梁受力更合理,设计成倒三角桁架形式,采用了铰接,消除了弯矩更具形式美。
卡拉特拉瓦认为真实的力不一定美,美的是视觉上的“力感”,这才是受力表现的本质。
他会夸张与重复以形成一种韵律与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