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53讲 东西方的先哲课时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5
2019-2020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东西方的先哲导学案文一.学习目标★考点1.从政治、思想、教育文化等方面了解孔子的生平,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仁、礼、中庸。
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事迹:师从柏拉图、从事科学研究、教育亚历山大、在雅典讲学。
感受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
认识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重点关注:感知和认识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的多元性,运用比较的方法,归纳相同点,寻找各自的特点,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异同和不同思想家所具有的独特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
★【知识网络】★课前自主学习一.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一)时代背景: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礼崩乐坏”。
(1)经济:使用,生产力迅速发展,私有土地出现,制瓦解。
(2)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争不断,制走向崩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萌生、逐渐发展。
(3)文化:兴起,学术由贵族转向民间,文化下移,形成“士”阶层。
(4)社会:世袭转向流动,选才任能逐渐代替血缘世袭。
(二)孔子的生平:(1)“十有五而志于学”:以己任,自学礼乐。
(2)三十而立:融会贯通“”,办成功。
(3)从政失败:在鲁从政,先后任中都宰和鲁国,但没能实现政治抱负。
(4)周游列国:宣传政治主张,未被采纳,返回鲁国。
(5)献身文教:晚年整理编撰《》《》《》《》《》《》等。
(三)基本思想1.政治思想:主张以和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
(1)以“”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其作为的基础,主张“”匡扶社会秩序。
(2)将“”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是其思想的核心;(3)为了协调“”和“”关系,提出了中庸思想。
2.教育思想(1)教育对象:在“有教无类”思想下,创办,打破垄断文化现象;(2)教育目标:先将学生培养“”,继而培养成“”,不仅具有“”的自我修养,还要“”,教学生“政事”和本领;(3)教学方法:注重与;(4)教学内容:整理编撰“”,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长期成为封建社会各级学校的最基本教材。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2 东西方的先哲练习人民版选修4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论语》材料二欧洲启蒙运动的旗手伏尔泰对中国的传统权威孔子推崇至极,他把孔子的画像挂在家里的礼拜堂里朝夕膜拜。
在他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喇嘛教都可以自由传道,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这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材料三2007年7月17日,第七届“中华传统文化研修班”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研修主题是“《论语》与修身”。
来自大陆及港、澳、台的近百名师生参加了此次研修活动。
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孔子的哪些主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孔子提出以上主张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分析,伏尔泰认为“奉行儒学的中国”为法国人提供的“榜样”指什么。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伏尔泰推崇儒学的目的是什么。
(3)当今两岸四地的师生共同研修《论语》有何现实意义?解析:由题干可知本题围绕孔子的思想组织材料,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第(1)问联系孔子思想对应材料中的主张,并分析春秋时的社会环境。
第(2)问,利用材料体现的有效信息“开明君主专制”和“信仰自由”解答。
第(3)问,从个人行为规范和两岸统一的角度入手。
答案:(1)主张:仁和礼。
原因:宗法分封制被破坏;阶级矛盾尖锐。
(2)榜样:开明君主专制、宗教信仰自由。
目的:反对君主专制和天主教神学思想。
(3)意义: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提高个人修养;有利于加强两岸四地的联系,促进祖国的统一。
2.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是反映一个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尺。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华传统文化格言》材料二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课堂旦动学案2古希腊的先哲[课标要求]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 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学习•探究区一、 古典文化的辉煌时代(希腊先哲诞生的环境)1. 雅典经济文化的繁荣为先哲们的诞生奠定了丰厚的文化底蕴(1)希波战争的胜利使雅典赢得了希腊各城邦的盟主地位,并为之带来经济上的繁荣,雅典 从此进入黄金时代。
⑵伯里克利对雅典的民主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使其发展到了顶峰,为雅典文化的繁 荣创造了理想的政治环境。
2. 雅典民主制度的衰落和振兴希腊城邦的需求呼唤先哲的诞生(1) 在伯里克利时代之后,雅典的民主制开始走向衰落。
雅典与斯巴达之间的伯罗奔尼撒战 争以雅典的失败而告终。
(2) 马其顿帝国统治希腊城邦期间,希腊却以自己的文化同化了统治者。
二、 希腊先哲1.柏拉图及其《理想国》 (1) 生平出身于雅典城邦一个贵族家庭,曾师从苏格拉底研究哲学,后长达 12年游历麦加拉、 和南意大利,40岁时在雅典创办学园,其著作中《理想国》影响最大。
(2) 主张① 一个理想的正义国家应由各司其职的统治者』士、劳动者三个等级的公民构成。
② 理想的统治者一一哲学家王应具备各方面的知识,应是最具有智慧的人。
③ 实现理想国的办法: 一是为统治者从小就提供严格的教育, 让其掌握哲学的知识;除统治者的私有财产与家庭,过一种集体生活。
(3) 评价① 柏拉图设想的理想国被称做是最早的乌托邦。
② 其思想对世界影响巨大,其哲学著作成为西方文化的奠基性文献。
[重点精讲] 柏拉图的主要贡献课前自学 埃及.是废领域(1) 生平出生于希腊北方的色雷斯,曾在柏拉图学园长期学习,他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博学多才的科学 天才之一,曾完成百科全书式的著述。
(2) 主要贡献①教育方面:建立自己的讲坛,经常与学生边散步边讲学,被称为“逍遥学派”。
② 科研方面:根据对象和目的的不同,对知识进行归类,划分为不同的学科;追求真理,挑 战权威,提出“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的思想。
2019 高三历史二轮专项卷:专项二_东西方的先哲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联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虑,多理解!无论是单项选择、多项选择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拥有委婉性,特别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添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供给的有限资料,明确观察重点,最大限度的发掘资猜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频频细读。
只有经过认真斟酌,推断命题老师的企图,踊跃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可以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一】选择题1、〔 2018 年 4 月北京旭日区一模19 题〕以下各组文件中,产生于古代并对西方政治文明产生重要影响的是 ( )A、《理想国》《法律篇》《政府论》B、《法律篇》《政治学》《社会契约论》C、《十二铜表法》《法律篇》《论法的精神》D、《理想国》《政治学》《查士丁尼民法大全》2、〔 2017 年宁波八校联考 6 题〕2017 年 9 月 28 日,四川省阆中市城北中学2000 余名师生及学生家长盛大会合,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开创人孔子诞辰 2561 周年。
作为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教育家,孔子对推进我国古代文化教育向老百姓化发展所作出的最大贡献是〔〕A、“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B、“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C、“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D、“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3、《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那么不复也。
”这段资料说明孔子的教课理念是()A、有教无类B、启示式教课C、温故而知新D、见义勇为于师4、〔2017 年 1月汕头市质检2题〕梁启超曾说,假如让孔子当公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必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相同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各处开音乐会,忙个不断。
这说明儒家〔〕A、主张用博爱之心调理和协调社会关系B、重申有教无类,侧重发展私立教育C、侧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D、注意借鉴不一样文明,进行教育改革5、关于柏拉图的唯心论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世界是由理性世界和感性世界两部分构成C、物质先于理念存在D ()B、感觉世界真实、完满而永久、人们学习过程其实不是回忆的过程6、孔子由热中政治到专注办学的主要原由是〔A 、各诸侯国政治腐败〕B、自己的政治主张遇到冷遇C、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D、办学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7、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高三历史东西方的先哲试题1.(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陶行知是杜威的学生,但他正视中国的问题,则超越了杜威。
他在群众教育运动方面非常积极,为工人和贫民办夜校。
他展开“小先生”运动,让文盲学好后以他们的新知识教育其他文盲。
对于1927 年的反共产主义分子来说,这就好像一颗政治炸弹一样。
在城市里搞群众教育被视为叛逆而遭禁止,陶行知就到农村进行教育和推行农村复兴计划。
美国的进步教育推行现成的学校制度,陶行知则发现中国普通群众只能在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农村、家庭和车间的所在地受教育。
在所有美国训练出来的教育者中间,陶作为一个穷人出身的人异常地同情普通人民的需要,而这终于使他比别人更接近中国共产党。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材料二以我愚见,匪无非是那些自以为正统的人给和他们立场不同或反对他们所作所为的人乱扣的帽子……俺觉得最好笑的事情还是有些人自己明里暗里干着土匪的勾当,却诬蔑善良可爱的人是“匪”,偏要要拿冲锋枪去剿“匪”扮正义!——陶行知《剿匪与造匪》(1932年发表于《申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孔子和陶行知在教育领域贡献的异同。
(8分)(2)根据上述材料,评价陶行知。
(7分)【答案】(1)同:都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对中国教育事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2分)都反对传统教育,开创新式教育;(2分)异:孔子开创私学,为百家争鸣奠定文化基础;(2分)陶行知推行平民教育,促进教育平民化。
(2分)(2)陶行知是近代教育家、思想家;(2分)为中国开创平民教育,促进中国新式教育的发展;(2分)陶行知是民主斗士,反抗专制独裁统治,为中国民族独立民主富强作出贡献。
(3分)【解析】(1)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一生重视教育,不管在城市和在农村都推行教育活动,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孔子也是我国的教育家,其一些教育原则,至今依然是我国教育学的指导原则。
(2)对陶行知的评价要从陶行知本人所从事的的活动和其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
学案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课标要求]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孔子其人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青年好学,30岁时精通六艺,35岁时收徒授课,55岁因政治抱负难以实现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68岁回到鲁国,专心从事教育和古典文献的整理,其言论被辑录在《论语》中。
[理解深化]孔子生活在宗法分封制日趋崩溃、奴隶社会不断瓦解的春秋时期,一生大致经历了幼年学礼、从政失败、周游列国、献身文教四个阶段。
[归纳总结]孔子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的原因:社会动荡,统治者需要强有力措施来维护统治;孔子思想,特别是周礼偏于保守,不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
[深化探究]探究点孔子一生的追求材料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的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论语·为政》思考(1)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其追求的主要目标是什么?(2)上述材料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人生态度?有何启示?答案(1)目标:传承礼乐文化、恢复礼乐社会的政治理想。
(2)态度:志向专一,执著探索,在学业和做人上不断完善自己。
启示:对今天我们立志成才,实现人生价值有现实启迪作用。
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背景(1)春秋时代,社会动荡,私人讲学风气开始发展。
(2)春秋晚期,孔子兴办私学,创立儒家学派。
2.思想主张(1)“礼”的思想礼即周礼,其主要内容首先是尊尊,其次是亲亲。
出于对春秋晚期“礼崩乐坏”的不满,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提倡周礼的贵贱有序。
为维护周礼,孔子还提出“正名”的思想,使社会等级化、秩序化。
(2)“仁”的思想“仁”首先是“爱人”,仁爱建立在自然感情基础之上,应有差别;其次是行“忠恕”之道,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礼”与“仁”的关系(中庸)推崇礼与仁相结合的理想社会,使社会依礼而有严格的等级和上下尊卑的界限,依仁而使人人有爱心,不使有差别的等级走向对抗。
选修四第53讲东西方的先哲考点导学扬帆启程的导航灯考点一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1.孔子生平:幼年学礼、通“六经”办私学、在鲁从政失败、周游列国、献身文教。
2.思想观点:(1)核心内思想:仁、礼、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
(2)政治思想: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
(3)教育思想3.对后世影响对世界,亚洲,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对这些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西方,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西方,产生了重大影响考点二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1.生平事迹2.思想内容3.主要评价(1)作为苏格拉底的继承人,学园的创立者,柏拉图受到人们的尊敬,他在思想史、哲学史、政治学、社会学、自然科学史上是奠基者,世界影响巨大。
(2)其思想虽存在争议,但其一生追求真理、崇尚美德的境界令人佩服。
随堂验收学以致用的训练营1.古代东西方先哲在治国主张上有些近似,孔子和柏拉图就是其中的典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材料二除非哲学家就是王,或者这个世界上的王和君主都具有哲学的精神和力量,使政治的伟大和智慧合而为一,并把那些只追求两者之一而不顾另一的平庸的人们驱逐到一旁去;否则城邦就绝不会免于灾难而得到安宁……而且,我相信就连全人类也不会得到安宁,……唯有到了那时候,我们的这个国家才有获得生命并见到天日的可能。
——《柏拉图全集》第二卷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治国主张,其思想有何进步意义?(2)根据材料二,指出柏拉图提出哲学家与国王应“合而为一”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柏拉图两人治国主张的相同之处。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2东西方的先哲考题演练(选修4)一、选择题1.关于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图片描绘的是孔子讲学的情形②孔子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文质彬彬”的君子③孔子办私学打破了官府的垄断④孔子的教育也有政治功能,如“学而优则仕”,体现了他积极入世的思想主张⑤“有教无类”实则有“类”,女子不能接受教育⑥孔子的思想属于守旧派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⑥【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主张。
孔子的礼虽然具有保守性,但不符合图画的含义,图画再现的是孔子讲学的情景,是体现其教育思想。
故⑥错误。
2.2014年9月28日,第31届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在孔子故里曲阜孔庙举行,下列与孔子有关的史实,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其思想核心是“仁”和“礼”B.孔子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但其后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C.孔子主张“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D.孔子的著作有《诗经》《尚书》《春秋繁露》等【解析】选C。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故A错误;孔子思想在秦朝曾经出现过危机,所以B错误;《春秋繁露》是董仲舒写的,故D错误。
3.“孔子奖”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主要奖励世界上在教育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
右图说明孔子的教学理念是()A.有教无类B.启发式教学C.温故而知新D.当仁不让于师【解析】选B。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理解能力。
本题漫画表明孔子在教学中提倡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
4.右图为柏拉图的一部名著,里面讨论的中心议题是()A.一个国家如何才能达到正义B.法治与人治的关系C.理想国中的居民分为三部分,各自恪守职责D.统治者成为哲学家才能治国【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柏拉图著作《国家篇》的再认再现能力。
B与其内容不符,C、D是柏拉图为实现正义、建立理想国家而设计出来的蓝图,故选A。
5.(xx·西城检测)一些希腊人认为,几何学是引导人类认知宇宙本质的一个途径。
高三历史东西方的先哲试题1.柏拉图、孔子和亚里士多德A.都对自然科学有较深的研究B.都被当时的统治者所推崇C.都曾提出了有关中庸的思想D.都是著名老师并收徒讲学【答案】D【解析】三个人物都是思想家,所以对自然科学应该都没有什么研究,所以A错误;孔子在春秋时期是不被统治者推崇的,故B排除;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提出过中庸思想,但是柏拉图没有提出过,所以C错误;三者都是教育家,都曾收徒讲学,所以D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孔子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比较。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苏格拉底(公元前470-399年)与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分别是西方和东方历史上最早以私人身份从事讲学的教育家、思想家,两人都被誉为“人类的导师”。
孔子还曾被称为“圣人”。
孔子讲学的方式也是采用对话的形式。
孔子与人的对话如诗篇一样,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内蕴丰厚,有很多的话就是人生格言。
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对语言的锤炼,是与他对人的修养要求分不开的。
孔子,他以诗、礼、乐等形式,以与弟子之间展开对话的形式来追寻人之为人的美。
孔子认为完美的人是有仁爱之心的能“爱人”的人。
他倡导群体意识,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向往天人合一的和平的艺术的人生。
请回答:(1)根据材料说明孔子的世界地位怎样?(2)概述孔子的基本思想主张。
(3)孔子的儒家思想对我们今天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借鉴意义?【答案】(1)孔子作为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不仅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而且对亚洲及对世界都有重大影响,所以被奉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尊敬。
(2)政治:核心思想是“仁”(仁爱),包含着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
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
倡导“群体意识”,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哲学:“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人性:“性善论”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第53讲东西方的先哲
(时间:45分钟)
1.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
——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
材料二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
(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
2.古代东西方先哲的代表性人物当属孔子和柏拉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
——《论语》
材料二一个儿童从小受了好的教育,节奏与和谐浸入了他的心灵深处,在那里牢牢地生了根,他就会变得温文有礼;如果受了坏的教育,结果就会相反。
我们的护卫者……有必要像终宵不眠的警犬;他们在战斗的生活中,各种饮水和各种食物都能下咽;烈日骄阳狂风暴雨都能处之若泰。
——柏拉图《理想国》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尊崇孔子并不断抬高孔子地位的原因。
(3)据材料二,概括“护卫者”的职责,指出使公民成为“护卫者”的主要途径。
第53讲东西方的先哲
1.(1)共同性:社会的和谐;个体的美德。
礼的作用:明晰等级;仁的作用:缓和矛盾。
品德:智慧;勇敢;自制(节制)。
(2)原因:社会关系冲突;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雅典民主政治弊病显现。
2.(1)观点:①主张维护周“礼”,即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②提倡“仁”,主张以德治国。
(2)原因: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也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国家统一。
(3)保卫城邦。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