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下册28锐角三角函数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28.2.2第2课时利用方位角坡度解直角三角形作业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55 MB
- 文档页数:19
28.2.2解直角三角形(2)实际应用姓名:家长签名:介绍:仰角和俯角在进行测量时,从下向上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做;从上往下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做.例1.如图,为了测量电线杆的高度AB,在离电线杆22.7米的C处,用高1.20米的测角仪CD测得电线杆顶端B的仰角a=22°,求电线杆AB的高.(精确到0.1米)例2:热气球的探测器显示,从热气球看一栋高楼顶部的仰角为30°,看这栋高楼底部的俯角为60°,热气球与高楼的水平距离为120m,这栋高楼有多高? (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练习:建筑物BC上有一旗杆AB,由距BC 40m的D处观察旗杆顶部A的仰角为50°,观察底部B的仰角为45°,求旗杆的高度(精确到0.1m)小结: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是: 1.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画出平面图形,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2.根据条件的特点,适当选用锐角三角函数等去解直角三角形;3.得到数学问题的答案;4.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课后练习:1、如图所示,沿AC方向开山修路,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要在小山的另一边同时施工.在AC上取一点B,使得∠ABD=140°,BD=520米,∠D=50°.•要使A、C、E成一直线,那么开挖点E离点D的距离是多少?2、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当飞船完成变轨后,就在离地球表面350km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如图,当飞船运行到地球表面上P点的正上方时,从飞船上能直接看到的地球上最远的点在什么位置?这样的最远点与P点的距离是多少(地球半径约为6400km,取3.142,结果保留整数)?3、已知:如图,△ABC中,∠A=30°,∠B=60°,AC=10cm.求AB及BC的长.2.已知:如图,Rt△ABC中,∠D=90°,∠B=45°,∠ACD=60°.BC=10cm.求AD的长.3.已知:如图,△ABC中,∠A=30°,∠B=135°,AC=10cm.求AB及BC的长.。
的邻边的对边A A ∠∠28.2.2 解直角三角形第 _____ 教 案 _____年____月_____日星 期____ 教 学 过 程 设 计课题 28.2.2 解直角三角形 备课人 知识与目标方法与策略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师生互动)个性化设计课型新授课教 法“2+2”师友互助审核人目标C :独立思考后师友交流,四人小组讨论,小组展示讲解 1.教师按小组指导 2.提问学生讨论结果 4.归纳解题方法与步骤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仰角、俯角的概念,使学生根据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 与方法 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专题训练独立完成后师友纠错。
能力提升:小组讨论,代表展示 1.教师按小组指导 2.提问学生讨论结果 3.核对答案。
讲解易错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观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重点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归结为直角三角形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利用所学知识把实际问题解决.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知识点;2.回顾解题方法和易错点。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难点 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教 学 过 程 设 计板书 设 计28.2.2 解直角三角形(1)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 (3)边角之间的关系:知识与目标方法与策略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师生互动)个性化设计目标A :1.完成题组A:1、2、3、4题。
2.师友纠错,展示 1.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和补充。
2.引入新课。
目标B :1.生独立完成(1)后师友查错,交流并板演讲解;2.教师示范(2)后生模仿完成. 3.归纳总结解题方法、步骤及易错点. 4.第2题师友纠错1.环视学生对小组进行辅导;2.板书示范(2) 3.归纳总结 4.总结易错点集 体 意 见课后 反 思斜边的邻边A A ∠=cos 斜边的对边A A ∠=sin老师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就会给老师一个惊喜;老师给学生一个引导,学生就会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