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_323和SIP协议介绍及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2.24 MB
- 文档页数:5
SIP与H.323协议的比较及其应用一、引言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与传统电信网络正逐步走向融合。
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IP电话因其特殊的运营方式和成本核算方法,正以低廉的价格给传统电信市场带来强大冲击。
对于传统运营商来说,其核心的利润来源——语音和数据在移动业务和互联网业务的影响下已经不能满足运营商的盈利需求,各国运营商都在寻找新的盈利点。
在这种新的形势下,运营商要摒弃以往单纯的盈利模式,开发宽带网络中新的业务模式。
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充分满足用户需求的视讯业务成为重要的候选模式之一。
各国运营商也都在积极开发融合视频、语音和数据(Triple Play)的全业务模式。
技术进步、成本下降和竞争激烈是运营商积极部署视讯应用的三大推动力。
新的ADSL技术扩展了用户群,提高了带宽,同时压缩技术的发展使在给定带宽中能传输更多的频道,IP多播使视讯业务部署易于实现。
接入网技术和视讯业务所需的硬件价格都在下降,运营商开展视讯业务的成本因此而下降许多。
互联网、通信网与有线电视网络的三网融合正在成为全球的趋势。
例如香港PCCW在推出Broadband TV之后大获成功,仅几个月的时间已经成功开通了12万用户,而在美国,三网融合在管制方面已经没有障碍,有线电视公司一方面通过有线电视网为用户提供电视业务,通过有线宽带为用户提供宽带服务,通过从电信公司处租用的线路为用户提供语音业务。
而电信运营商已经拥有语音和数据市场,积极开展IP视讯将使电信业务提供商在Triple-play(语音、数据、视频)的竞争中占领先机。
目前国际上IP网络通信的主要标准有H.323和SIP,两者都对IP电话系统信令提出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初衷都是作为多媒体通信的应用层控制(信令)协议的,因此都利用RTP(Real-Time Protocol)作为媒体传输协议。
但两者的设计风格截然不同。
H.323采用的是传统的电话信令模式,包括一系列协议;而SIP 借鉴其他互联网协议,采用基于文本的协议。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范元隆(5),男,工程师。
文章编号:1671-7333(2008)04-0297-05SIP 与H.323协议的比较范元隆1,蔡旖旎2(1.上海南讯贸易有限公司,上海 200336;2.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系,上海 200235)摘要: H.323和SIP 是当前在VoIP 技术领域中两种主要的信令控制协议。
简要介绍了两种协议的框架结构,并对其特性从消息组成、呼叫控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
探讨了两种协议的实际应用情况。
关键词: H.323;SIP ;VoIP中图分类号:TN 915.04 文献标识码:AComparison of SIP with H.323ProtocolFA N Yuan 2lon g 1,CAI Yi 2n i2(1.NSE Telecom Co.,Lt d.,Shanghai 200336,C hina ;2.Depart m ent of Com p ut er S cience and Informat i o n Engi neering ,Shanghai Instit ute of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5,China )Abstract :H.323and SIP are main Vo IP signali ng pr otocols at present.In t his paper ,t he architect ure of t hese two protocols is i nt r oduce ,t hen t hese t w o ki nds of protocols from t he messagi ng st ruct ure ,called c on 2t rol ,etc.are compared.The practival applicat ion is di scussed.Key words :H.323;SIP ;VoIP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VoIP 技术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简介H.323和SIP分别是通信领域与因特网两大阵营推出的建议。
H.323企图把IP电话当作是众所周知的传统电话,只是传输方式发生了改变,由电路交换变成了分组交换。
而SIP 协议侧重于将IP电话作为因特网上的一个应用,较其它应用(如FTP,E-mail等)增加了信令和QoS的要求,它们支持的业务基本相同,也都利用RTP作为媒体传输的协议。
但H.323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协议。
H.323采用基于ASN.1和压缩编码规则的二进制方法表示其消息。
ASN.1通常需要特殊的代码生成器来进行词法和语法分析。
而SIP的基于文本的协议,类似于HTTP。
基于文本的编码意味着头域的含义是一目了然的,如From、To、Subject等域名。
这种分布式、几乎不需要复杂的文档说明的标准规范风格,其优越性已在过去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现在广为流行的邮件协议SMTP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SIP的消息体部份采用SDP进行描述,SDP中的每一项格式为=,也比较简单。
在支持会议电话方面,H.323由于由多点控制单元(MCU)集中执行会议控制功能,所有参加会议终端都向MCU发送控制消息,MCU可能会成为颈,特别是对于具有附加特性的大型会议;并且H.323不支持信令的组播功能,其单功能限制了可扩展性,降低了可靠性。
而SIP设计上就为分布式的呼叫模型,具有分布式的组播功能,其组播功能不仅便于会议控制,而且简化了用户定位、群组邀请等,并且能节约带宽。
但是H.323的集中控制便于计费,对带宽的管理也比较简单、有效。
H.323中定义了专门的协议用于补充业务,如H.450.1、H.450.2和H.450.3等。
SIP 并未专门定义的协议用于此目的,但它很方便地支持补充业务或智能业务。
只要充分利用SIP已定义的头域(如Contact头域),并对SIP进行简单的扩展(如增加几个域),就可以实现这些业务。
例如对于呼叫转移,只要在BYE请求消息中添加Contact头域,加入意欲转至的第三方地址就可以实现此业务。
H.323与SIP的比较2002-03-08 南京邮电学院通信工程系孟旭东一、引言节省费用以及想把语音和数据融合在一起的需求,促使了IP电话的蓬勃发展。
为了使IP电话为大众所接受,成为主流,甚至最终取代传统的POTS(PlainOldTelephoneService,旧式电话服务),有两个条件必须满足:第一,话音通信的质量至少要达到POTS同样的水准;第二,必须有信令的支持,就像PSTN(PublicSwitchedTelephoneNetworks,公用交换电话网)中有No.7信令一样。
目前,IP电话系统有H.323和SIP两个完整和独立的信令标准,它们都对IP电话系统信令提出了完整的解决方案。
它们对呼叫的连接都具有建立、管理和撤销的能力,具有网络管理功能,使端点用户具有进行建立和交互QoS(QualityofService)的能力,且容易扩充新功能,支持不同类型的互操作性。
当然,这两个协议都包含关于语音编码的解压缩方面的要求,只是这部分对两个协议而言是一样的。
我们主要是从信令的角度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
二、H.323简介H.323是ITU-T第16工作组的建议,H.323由一组协议构成,其中有负责音频与视频信号的编码、解码和包装,有负责呼叫信令收发和控制的信令,还有负责能力交换的信令。
1999年7月前,多数已实现的系统是基于H.323第二版的,而在此之后,H.323第三版开始应用。
2.1通信系统H.323定义了4个主要部件构筑基于网络的通信系统:终端 Terminals 、网关 Gateways 、网守 Gatekeepers 、多点控制单元(MCU)。
1 终端在基于IP的网络上是一个客户端点。
它需要支持下面3项功能:支持信令和控制,即支持H.245(有关通道使用和通道能力的复杂协议)和H.225(一个类似Q.931的呼叫信令收发和建立协议)以及RAS(定义在H.225用于终端与网守通信协议);支持实时通信,即支持RTP/RTCP(一个对声频和视频信息包顺序处理的协议);支持编码,即传前压缩,收后进行解压缩。
SIP与H.323协议的比较及其应用一、引言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与传统电信网络正逐步走向融合。
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IP因其特殊的运营方式和成本核算方法,正以低廉的价格给传统电信市场带来强大冲击。
对于传统运营商来说,其核心的利润来源——语音和数据在移动业务和互联网业务的影响下已经不能满足运营商的盈利需求,各国运营商都在寻找新的盈利点。
在这种新的形势下,运营商要摒弃以往单纯的盈利模式,开发宽带网络中新的业务模式。
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充分满足用户需求的视讯业务成为重要的候选模式之一。
各国运营商也都在积极开发融合视频、语音和数据(Triple Play)的全业务模式。
技术进步、成本下降和竞争激烈是运营商积极部署视讯应用的三大推动力。
新的ADSL技术扩展了用户群,提高了带宽,同时压缩技术的发展使在给定带宽中能传输更多的频道,IP多播使视讯业务部署易于实现。
接入网技术和视讯业务所需的硬件价格都在下降,运营商开展视讯业务的成本因此而下降许多。
互联网、通信网与有线电视网络的三网融合正在成为全球的趋势。
例如PCCW在推出Broadband TV之后大获成功,仅几个月的时间已经成功开通了12万用户,而在美国,三网融合在管制方面已经没有障碍,有线电视公司一方面通过有线电视网为用户提供电视业务,通过有线宽带为用户提供宽带服务,通过从电信公司处租用的线路为用户提供语音业务。
而电信运营商已经拥有语音和数据市场,积极开展IP视讯将使电信业务提供商在Triple-play(语音、数据、视频)的竞争中占领先机。
目前国际上IP网络通信的主要标准有H.323和SIP,两者都对IP系统信令提出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初衷都是作为多媒体通信的应用层控制(信令)协议的,因此都利用RTP(Real-Time Protocol)作为媒体传输协议。
但两者的设计风格截然不同。
H.323采用的是传统的信令模式,包括一系列协议;而SIP借鉴其他互联网协议,采用基于文本的协议。
H323、H248(MGCP)、SIP三协议浅析一、相关协议说明1.H323协议H.323建议是ITU-T第16研究组(SG16)为多媒体会议系统而提出的一个建议书,并不是为IP电话专门提出的,因而它涉及的范围要远比IP电话宽。只要是IP电话,特别是电话到电话经由网关的这种IP电话工作方式,就可以采用H.323建议来完成它要求的工作,因而H.323建议被“借”过来作为IP 电话的标准。由于目前IP电话发展很快,而IP网的多媒体会议系统发展得相对比较慢,因而为了适应IP电话的应用,H.323也的确专为IP电话增加了一些新内容(如呼叫的快速建立过程)。对IP电话来说,它不只用H.323建议,而且用了一系列建议,其中有H.225、H.245、H.235、H.450和H.341等。只有H.323建议是“总体技术要求”,因而通常把这种方式的IP电话称为H.323IP电话。H.323建议是一个较为完备的建议书,它提供了一种集中处理和管理的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与电信网的管理方式是匹配的,这就是为什么电信网中使用的IP电话几乎无例外地都采用了基于H.323的IP电话工作模式。2.SIP协议SIP协议,即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是另一套IP电话的体系结构,是一个与H.323并列的协议。
它是一个工作在TCP/IP应用层的信令控制协议,用于创建、修改和终止一个会话。
这里所指的会话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既可以是传统的语音通信,也可以是视频、即使消息、在线游戏等,同时参与对话的实体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多个。
SIP协议是一种基于文本的会话控制协议,它的消息都是由ASCII码组成的,因此易于阅读和理解。
SIP协议由IETF 组织研究并提交RFC,当前关于SIP协议的最新标准是RFC3261。
由于IETF阵营汇聚的都是互联网方面的专家,因此SIP在开发上自然借鉴了其他TCP/IP相关协议的模式,在消息格式、认证模式、媒体描述等方面都完全采用了已有的标准,这样无疑加快了SIP协议的推广,让大量具有TCP/IP 协议簇及应用开发经验的人可以迅速地接受SIP。
SIP与H.323的比较SIP与H.323的比较V oIP通讯协议主要分为两大阵营:SIP与H.323。
H.323和SIP设计之初都是作为多媒体通信的应用层控制(信令)协议,目前一般用于IP电话。
它们能实现的信令功能基本相同,也都利用RTP作为媒体传输的协议,但两者的设计风格截然不同,这是由于其推出的两大阵营都想沿袭自己的传统。
H.323是由国际电联提出来的,它企图把V oIP当作是众所周知的传统电话,只是传输方式由电路交换变成了分组交换,就如同模拟传输变成数字传输、同轴电缆传输变成了光纤传输。
而SIP侧重于将IP电话作为Internet 上的一个应用,较其他应用(如FTP,E-mail等)增加了信令和QoS的要求。
H.323推出较早,协议发展得比较成熟,由于其采用的是传统的实现电话信令的模式,便于与现有的电话网互通,但相对复杂得多。
SIP借鉴了其他Internet标准和协议的设计思想,有其突出的优点。
首先,它是基于文本的协议,而H.323采用基于ASN.1和压缩编码规则的二进制方法表示其消息,因此,SIP对以文本形式表示的消息的词法和语法分析就比较简单。
其次,SIP会话请求过程和媒体协商过程等是一起进行的,因此呼叫建立时间短,而在H.323中呼叫建立过程和进行媒体参数等协商的信令控制过程是分开进行的。
再次,H.323为实现补充业务定义了专门的协议,如H.450.1、H.450.2和H.450.3等,而SIP只要充分利用已定义的头域,必要时对头域进行简单扩展就能很方便地支持补充业务或智能业务。
最后,H.323进行集中、层次式控制。
尽管集中控制便于管理(如便于计费和带宽管理等),但是当用于控制大型会议电话时,H.323中执行会议控制功能的多点控制单元很可能成为瓶颈。
而SIP类似于其他的Internet协议,设计上就为分布式的呼叫模型服务的,具有分布式的组播功能。
浅析H.323与SIP协议之异同摘要:多媒体通讯有两个主要的信号标准:H.323与SIP,它们均用于IP网络上提供多媒体服务。
本文是针对H.323与SIP之异同进行浅要分析。
关键词:H.323 SIP 比较1 概述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多媒体应用的深入和普及,基于因特网的实时音频视频通信,即VoIP,目前已经成为Internet应用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
VoIP 不仅仅是IP电话,它是一个可提供多样性服务的平台,在该平台的基础上可发展包括语音、图像和数据在内的综合性应用。
IP传真、网络会议、基于Web的呼叫中心、电子商务等应用都可在此平台上得以实现,以该技术为基础的语音通信将成为下一代网络应用的发展方向之一。
目前被广泛接受的VoIP控制信令体系包括ITU-T(国际电联)的H.323标准和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的SIP协议。
二者实现的信令控制功能基本相同,但设计风格和实现方法不同,因此弄清二者的区别与联系,结合实际情况决定采用哪个协议或将二者结合使用,是构建一个性能优良的IP电话系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H.323H.323建议是由ITU-T提出,基于电信网信令和协议制定的IP多媒体标准。
它由一组协议构成,其中有负责音频与视频信号的编码、解码和包装,有负责呼叫信令收发和控制的信令,还有负责能力交换的信令。
H.323建议是一个较为完备的建议,它提供了一种集中处理和管理的工作模式。
这种工作模式与电信网的管理方式是适配的,尤其适用于从终端到终端的IP电话网或视讯会议网的构建。
以它为标准构建的IP电话网能很容易地与传统PSTN电话网兼容,H.323已经被广泛应用,并拥有了巨大的市场份额。
3 SIP协议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协议是由IETF提出的利用已有的IP网络协议提供多媒体业务的会话控制协议。
SIP 协议具有简单、扩展性好以及和现有的Internet应用联系紧密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