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拉手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39.50 KB
- 文档页数:2
3.6手拉手(导学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并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2. 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2. 教学难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2. 探索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并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3. 小组合作,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4. 全班交流,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各小组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全班共同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5.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巩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探索并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注重练习的设计,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六、课后拓展1. 探索小数乘小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2. 探索小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通过课后拓展,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小数的四则运算,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小组合作,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这个环节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过程,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在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探究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讨论:1.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学生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计量等,理解小数乘整数的实际意义。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时《手拉手》导学案学习目标:1创设具体的情境,能利用学过的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小数运算律中仍然适用。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与概括的思维能力。
3结合教材提供的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能灵活应用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先说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计算。
25×310 (1632)×2 100-40×2如果是同一级运算,一般按()依次进行计算;如果既有加减、又有乘除法,先算()法,再算()法;如果有括号,先算()。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25×125×32 35×1265×12计算25×125×32运用了()律和()律。
计算35×1265×12运用了()律。
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最大烈度达11度。
这是新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4在今年“”的汶川地震纪念日这一天,淘气和笑笑的学校开展了一次帮助灾区小朋友“手拉手”活动。
二、探究新知1说说你从这个表格中知道了什么信息2淘气要给希望小学的3名同学分别买1本练笔本和1个铅笔盒。
(1)你能帮淘气算算吗?比比谁想的办法多。
方法一:3本练习本需要的钱数。
算式:_________________3个铅笔盒需要的钱数。
算式:_________________一共需要的钱数。
算式:_________________综合算式:①说说综合算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②为什么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只有先算乘法才能分别算出()和()需要的钱数,然后求()需要的钱数,用加法。
1本练习本和1个铅笔盒需要的钱数。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三单元手拉手(导学案)在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的数学教学中,我计划采用手拉手导学案来教授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是分数的乘除法应用,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深入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我将使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本单元的章节包括分数的乘法和除法。
具体内容将涵盖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方法,以及分数除法的定义和计算法则。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特别是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分数乘法和除法。
教学重点则是学生能够通过实际例题,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练习题和答案等。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引入一些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分数乘除法的兴趣。
然后,我会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解释分数乘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接着,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练习,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我会进行随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提供解答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利用黑板和粉笔进行板书设计,将重要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写在黑板上,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分数乘除法的概念和应用。
如果学生有困难,我会考虑进行额外的辅导和讲解。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例如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分数乘除法的应用。
这就是我对于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三单元手拉手导学案的教学设计。
我相信通过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乘除法的知识,并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班数学《手拉手》教案大班数学《手拉手》教案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手拉手》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数学《手拉手》教案1第一教时活动目标:1.能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知道1、3、5、7、9是单数,2、4、6、8、10是双数。
2.能运用标记表示单数或双数。
3.理解活动规则,能按规则进行活动。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1.贴绒:教学挂图(四)中的圆片55个,教学挂图(一)中的1-10的数字卡一套。
格子图(可用毛线拉出或用及时贴纸条贴出。
如附图一所示)。
2.幼儿用书第23页《区分单数、双数》的材料,笔;"找水果"的操作单和记录单(见附图四);数量分别为5-9的5种玩具,分类盒,1-10的数卡。
活动过程:(一)尝试给每排圆片两两排队。
1.引导幼儿观察绒板上排列的圆片。
(见附图二)教师:绒板上有什么?每一排有几个圆片,谁会用数字来表示?教师:我们一起来说说每排圆片的数目。
2.教师示范数量为7的一排圆片两两排列。
教师:圆片宝宝要出去散步了,我们让每排的圆片宝宝两个两个手拉手,排好队。
教师示范两两排列:按顺序把最上面的一个圆片拿下来与最下面的一个圆片配对。
3.请个别幼儿将其他各排圆片两两排列。
教师:这里的圆片也想散步,谁来帮他们两个两个手拉手?(二)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
1.引导幼儿观察圆片的排列结果。
(见附图三)教师:哪些数目圆片的队伍两两排列后有一个单独出现的?哪些数目圆片的队伍都能两两配对?师幼共同总结:有些圆片两两拉手后,有一个是单独出现的,这样的数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单数。
两两拉手,都能配对的数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双数。
教师:请你们看看,1-10中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1-10中有几个单数几个双数?2.感受10以内单双数的排列规律。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3.6 手拉手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手拉手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4. 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基本变换,并能运用这些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2. 手拉手活动的设计与实施3. 实际问题的解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图形变换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总结,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3. 手拉手活动的实施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设计一个手拉手活动,要求活动内容涵盖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活动中,学生互相交流、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4. 实际问题的解决结合手拉手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布置一些拓展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3. 作品展示:评价学生在手拉手活动中的表现,包括活动的创意、实施过程和成果展示。
4. 测试:定期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 对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不够深入。
2.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灵活运用图形变换。
《手拉手》教案《手拉手》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 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
2、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 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上节课我们已经讨论过活动的方案了, 今天就开始行动, 第一步写信, 建立联系。
二、讨论内容, 激发写作灵感1.小组讨论: 信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情况(学习、生活, 生活的小环境、大环境)把自己班级策划的方案详细地进行介绍。
提出自己认为比较可行的建议。
希望以后能如何进一步地相互了解。
想了解对方的哪些情况。
三、动笔写作, 开启心扉1.写信方式:(1)小组合作写信, 分工合作, 一人写一个部分。
(2)自己独立完成。
2.开始写信。
3.交流写信的格式。
4.交流第一部分内容: 自我介绍在交流中知道自己还需要如何修改, 如何补充材料, 才能让对方更了解自己, 了解我们的大家庭。
第二课时一、继续写作, 在交流中充实内容1.交流第二块内容: 活动的方案学生各抒己见, 边讨论边修改, 把自己的内容改得更加丰满。
2.注意信封的写法。
(1)信封的格式:左上方写收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 上方写收信人的地址, 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 姓名写得大一些。
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
(2)注意检查信的书写格式。
二、合作交流, 在修改中完善1、小组合作写信的同学, 把自己所写的一个部分与其他几位同学合起来, 再读一读, 一同修改:是否有错别字, 语句是否通顺, 文章内容是否饱满。
2.课堂交流。
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部分文章与大家一同分享。
小组合作写的文章就把自己组认为比较有新意的语句读给大家听。
《手拉手》教案篇2教学目的:1.阅读歌词, 理解大意,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起、承、转、合”的结构形式。
2、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与发扬“友谊、团结、参与、和平、竞争”的奥运精神。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扳书课题, 播放《手拉手》歌曲。
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数学《手拉手》导学案习题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手拉手》导学案习题教案
手拉手
教学目标:我能运用小数乘法和小数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学会小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会运用定律简便计算。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情境,再算算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
说图中的情景,发现数学信息。
提出问题,并解答。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教师出示情境图,谈话引入新课。
并出示学习目标。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1、请同学们看老师的主题情景图,在老师的主题情景图中还隐藏着一些数学信息呢,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向老师提出什
么问题?
2、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一共要花多少钱?
3、小组展示成果。
方法一:2.8_3=8.4(元)6.1_3=18.3(元)8.4。
《手拉手》活动教案《手拉手》活动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手拉手》活动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手拉手》活动教案1活动目标:1、了解手拉手剪纸的特点,知道连续纹样的基本知识。
2、尝试用连续折剪方法表现相连的人物,并用已学过的各种线条和简单的图案进行装饰。
3、体验剪纸活动的'乐趣以及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1、前期准备:已有剪单独纹样、对称纹样小朋友的经验。
2、物质准备:范例剪纸《手拉手的小朋友》2幅、春天背景KT 板3张;《手拉手去郊游》教学ppt;剪刀、彩色长条纸、白纸等人手一份;胶水、抹布每组各一个。
活动过程:1、创设春天情境,自由谈话导入。
师:春天到了,天气变暖和了,我们一起去看看春天的景色吧!你看到了什么?春天到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小动物也都醒来了!春天可真美!看!一群小朋友去郊游啦!2、欣赏剪纸《手拉手的小朋友》,引导幼儿有目的观察,发现手拉手剪纸的美。
师:这和我们以前剪纸的小朋友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小结手拉手剪纸特点:以一个单独纹样的图案向左右重复排列。
欣赏连续纹样剪纸作品,感受手拉手剪纸的美。
3、演示ppt1,设疑:怎样剪出手拉手的小朋友?师:想一想怎样剪出手拉手的小朋友?用什么折叠方法呢?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吧!(1)幼儿相互讨论,引导幼儿尝试折叠。
(运用连续折剪的方法)(2)幼儿自由探索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发现幼儿表现手拉手的方法。
4、演示ppt2,解决疑问。
(1)师:你们成功了吗?谁愿意把你的作品拿上来给大家看一看?师:你成功了吗?为什么没成功?谁知道原因?师:谁来介绍一下你的好方法?你是怎样做的?(2)演示ppt2,教师以小结方式解决难点。
小结:手拉手剪纸运用的是连续折叠方法,在画的时候,画的图案要到纸的两边边缘,和左右两边拉拉手,这样剪出来的图案才能手拉手连在一起。
《手拉手》教案(最新7篇)《手拉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通过表演《一对好朋友》、聆听《让我们手拉手》,感受音乐中表现的欢快、活泼的情绪和团结友爱的思想感情。
二、能用甜美而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一对好朋友》,并能编创动作边唱边表演。
三、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能合着《让我们手拉手》的歌声跳集体舞。
教学重难点在“听”中学会“唱”,在“练”中学会“演”,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感染。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双响筒、三角铁若干)、多媒体头饰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师:小朋友,我们每个同学都有好朋友,我们经常和好朋友一起干什么呢?是呀,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曲,歌中唱了哪些内容?听了以后你的心情怎样?二、聆听《让我们手拉手》1、聆听后学生自由回答歌中唱了哪些内容?听了以后你的心情怎样?(教师鼓励性地评价)2、复听《让我们手拉手》,师生和着音乐分组手拉手跳集体舞,感受音乐中表现的欢快、活泼的情绪和团结友爱的'思想感情。
三表演《一对好朋友》1、聆听歌曲范唱第一遍:教师有感情地范唱,边唱边表演。
师:小朋友,请你们听听这一对好朋友是谁呀?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心里怎么样啊?生:听完后举手说一说。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多媒体出现歌词及对应的画片,并领学生读歌词,解释“小伢伢、小妞妞”是农村对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妮称。
第二遍:听歌曲范唱录音师:小伢伢、小妞妞放牛、放鸭以后结伴回家,看到地里的庄稼、瓜果对他们张着笑脸,点头微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今天我们班的同学分成男同学组和女同学组,进行一场友谊赛,比比我们班的“小伢伢、小妞妞”哪一组歌唱得好,谁的舞跳得美,好吗?我们先来听听今天要唱的歌。
生:在老师带领下边听歌曲边拍手,每小节拍一次。
第三遍:再次聆听歌曲范唱录音师:看哪个小朋友耳朵最灵,能听清老师拍的节奏。
生:请个别学生拍一拍,其他学生评议。
生:请几位节奏打得好的同学用双响筒、三角铁若干试着打节奏。
(老师鼓励评价)第四遍:聆听歌曲范唱录音师:两组比比,谁会拍这种节奏了?生:分男女两组听录音,一组持双响筒,一组持三角铁,比比哪组打得准确。
《手拉手》导学案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第48—49页的内容 学习目标:
1.知道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的运算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2.能根据“手拉手”的有关信息中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能利用学过的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知道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的运算中仍然适用,能利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学情分析: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1.直接写得数。
0.7×10 3.02×100 3.6×2 4×1.5
2.5×4 12.5×0.8 4.5+2.6 7-1.6
6.4-2.3 10+6.01 8.3-1.3
7.3+2.7
2.先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脱式计算下面各题。
93+25×4 16×(18+31) 6.3×2.3+3
1.64+1.7×3 6.4×0.5-0.75 (4.2+
2.6)
×2.2
二、合作探究。
说一说图中有哪些信息。
1.思考图中的问题:一共要花多少元? 如果分步解答,
你有几种解决方法?仔细想一想,写在下面。
答:
你能把上面分步解答的过程写成综合算式吗?可以写出几种方
法?想好写在下面,并且计算出来。
比较两道式题及计算结果(见教材48页),你有什么发现?
(2)一年使用的一次性筷子大约需要消耗多少棵大树的木材? (3)这样将每天少吸收多少千克二化碳?少产生了多少千克氧气
通过上面的几道综合算式之间的关系,你想到了什么? 2.计算,并且比较。
2.6+1.4×3 2.5×0.6-1.8×0.5 (8+0.8)×1.25
2.5×2.8×4
三、课内巩固训练。
1.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2.8×9.5×40 (4.25-0.9) ×0.8 2.5×0.6-1.8×0.5
2.5×13+0.9 22-1.6×7 0.25×1
3.7×0.4
0.89×4.8+0.89×5.2 1.83+3.79+0.17 10-0.34-0.66
2.解决问题。
一家饭店,如果平均每天使用500双一次性筷子,那么
(1)一年(按365天计算)共使用多少双一次性筷子?
3.完成课本第49页第3、4题。
四、学习体会:本节课的知识你都掌握了吗?说说你的收获或不明白的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