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北师版六年级下册 《床头上的标签》学案第二课时
- 格式:docx
- 大小:14.24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六年级语文《床头上的标签》教案范文小学六年级语文《床头上的标签》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在略读和精读的过程中,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的内在精神。
2.明确为什么以“标签”为题。
3.品读课文中的细节描写。
教学重点在略读和精读的过程中,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的内在精神。
教学难点品读课文中的细节描写。
教具准备搜集科学家的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交流课下搜集的科学家的故事。
引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你有什么疑问?(板书学生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主人公写了哪些事情?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填空:课文记叙了德国化学家( )的两件事------其一:( ):其二:( )。
这两件事告诉我们,在科学的道路上( )。
3.根据内容给课文分段,找出文章的过渡句。
三、再读课文,解决课前简单的疑问四、研读课文1.默读课文,小组合作交流:(1)是什么使李比希与新元素失之交臂?(2)为什么要将标签贴在床头?(3)标签起到了什么作用?(4)为什么以“标签”为课题?2.交流问题1:出示句子:他( )呼吸,( )地阅读,读完( )。
(1)填空,抓住所填的词语说说自己的感受。
(2)想象:李比希此刻会想些什么?问题3:李比希的“更认真、更严谨表现在哪里?3.思考:在李比希一成一败两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李比希身上具有怎样的科学精神?五、总结本文以别具匠心的标题、精心的选材、巧妙的细节描写让我们认识了严谨、持之以恒的科学家李比希,生活中做任何事都要具有这种精神。
板书设计床头上的标签叶永烈失败:失“溴“ 浅尝辄止成功:柏林蓝吸取教训更严谨、更认真、持之以恒小学六年级语文《床头上的标签》教案范文二教学目标:1、学会围绕中心、多角度选取材料及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的方法;2、明确为什么以“标签”为题,学习科学家的精神;树立对科学的信念与追求;3、品读文中巧妙的细节描写及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导语】《床头上的标签》是⼀篇拓展阅读课⽂。
课⽂讲述了德国化学家李⽐希“⼀成⼀败”的两个⼩故事。
课⽂以别巨匠⼼的标题和巧妙的细节描写,向我们展⽰了⼀个要求⾃⼰“更认真”“更严谨”的化学家形象,让我们明⽩只要不断吸取教训,就能迎来⼀次⼜⼀次的成功。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1.在略读和精读的过程中,感知课⽂内容,了解⼈物的内在精神。
2.明确为什么以“标签”为题。
3.品读课⽂中的细节描写。
教学重点 在略读和精读的过程中,感知课⽂内容,了解⼈物的内在精神。
教学难点 品读课⽂中的细节描写。
教具准备 搜集科学家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程序 ⼀、导⼊新课 交流课下搜集的科学家的故事。
引⼊新课 板书课题,齐读:你有什么疑问?(板书学⽣的问题。
) ⼆、初读课⽂,整体感知 1.⾃由朗读课⽂,思考:课⽂围绕主⼈公写了哪些事情? 2.概括课⽂主要内容填空:课⽂记叙了德国化学家()的两件事------其⼀:():其⼆:()。
这两件事告诉我们,在科学的道路上()。
3.根据内容给课⽂分段,找出⽂章的过渡句。
三、再读课⽂,解决课前简单的疑问 四、研读课⽂ 1.默读课⽂,⼩组合作交流:(1)是什么使李⽐希与新元素失之交臂? (2)为什么要将标签贴在床头? (3)标签起到了什么作⽤? (4)为什么以“标签”为课题? 2.交流 问题1:出⽰句⼦:他()呼吸,()地阅读,读完()。
(1)填空,抓住所填的词语说说⾃⼰的感受。
(2)想象:李⽐希此刻会想些什么? 问题3:李⽐希的“更认真、更严谨表现在哪⾥? 3.思考:在李⽐希⼀成⼀败两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李⽐希⾝上具有怎样的科学精神? 五、总结 本⽂以别具匠⼼的标题、精⼼的选材、巧妙的细节描写让我们认识了严谨、持之以恒的科学家李⽐希,⽣活中做任何事都要具有这种精神。
板书设计 床头上的标签叶永烈 失败:失“溴“ 浅尝辄⽌ 成功:柏林蓝吸取教训 更严谨、更认真、持之以恒篇⼆ 教学⽬标: 1、学会围绕中⼼、多⾓度选取材料及正、侧⾯描写相结合来刻画⼈物的⽅法; 2、明确为什么以“标签”为题,学习科学家的精神;树⽴对科学的信念与追求; 3、品读⽂中巧妙的细节描写及其对表现⼈物的作⽤。
六年级语文下册6科学精神床头上的标签教案北师大版床头上的标签教学目标1.学会围绕中心、多角度选取材料及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的方法;2.学习科学家的精神;树立对科学的信念与追求;3.领会文中巧妙的细节描写及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学习目标1、能体会文中巧妙的细节描写,了解李比希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2、针对李比希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信念与追求我能说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重点1、能体会文中巧妙的细节描写,了解李比希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2、知道为什么以“床头上的标签”为题。
教学难点1、能体会文中巧妙的细节描写了解李比希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2、知道为什么以“床头上的标签”为题。
教法互助释疑、交流感知、研读共品。
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具准备资料书字典教学过程一、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字词、内容二、展示目标(同上)三、学习新知:1.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思考:本文的三个特点:(1)别具匠心的标题。
以“床头上的标签”为题最能表现李比希这位“化学史上的巨人”,具有谦虚、谨慎的科学态度,持之以恒、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同时“标签”在文中还起到了线索的作用,把李比希失败与成功这两件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
(2)精心的选材。
本文选了两件事,而且是一成一败,一得一失。
这样选材让读者感受到科学家也是普通人,他们拥有成功的喜悦,也品尝过失败的痛苦。
这样写,才能使人物形象更鲜活,更饱满。
同时也让读者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在科学的道路上,只有不断地吸取失败的教训,才能迎来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3)这篇文章巧妙的细节描写。
本文中有两处精当的细节描写:一处是:当李比希看到了一篇能证明自己失误的论文时,他“屏着呼吸,细细地阅读”,此处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李比希对科学研究慎重的态度及自己懊悔的心情。
第二处是:描写李比希制作“标签”的过程。
是这样写的,“他把那张‘氯化碘’的标签从瓶子上小心翼翼地揭下来,装在镜框里,挂在床头,不但自己天天看,还经常让朋友们看”。
小学六年级语文床头上的标签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在略读和精读的过程中,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的内在精神。
“标签〞为题。
3.品读课文中的细节描写。
教学重点在略读和精读的过程中,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的内在精神。
教学难点品读课文中的细节描写。
教具准备搜集科学家的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交流课下搜集的科学家的故事。
引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你有什么疑问(板书学生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主人公写了哪些事情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填空:课文记叙了德国化学家( )的两件事------其一:( ):其二:( )。
这两件事告诉我们,在科学的道路上( )。
3.根据内容给课文分段,找出文章的过渡句。
三、再读课文,解决课前简单的疑问四、研读课文1.默读课文,小组合作交流:(1)是什么使李比希与新元素失之交臂(2)为什么要将标签贴在床头(3)标签起到了什么作用(4)为什么以“标签〞为课题问题1:出示句子:他( )呼吸,( )地阅读,读完( )。
(1)填空,抓住所填的词语说说自己的感受。
(2)想象:李比希此刻会想些什么问题3:李比希的“更认真、更严谨表现在哪里3.思考:在李比希一成一败两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李比希身上具有怎样的科学精神五、总结本文以别具匠心的标题、精心的选材、巧妙的细节描写让我们认识了严谨、持之以恒的科学家李比希,生活中做任何事都要具有这种精神。
板书设计床头上的标签叶永烈失败:失“溴“浅尝辄止成功:柏林蓝吸取教训更严谨、更认真、持之以恒小学六年级语文床头上的标签教案范文二教学目标:1、学会围绕中心、多角度选取材料及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的方法;2、明确为什么以“标签〞为题,学习科学家的精神;树立对科学的信念与追求;3、品读文中巧妙的细节描写及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2、小黑板抄写问题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交流预习收获。
1、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3、检查预习情况师:老师昨天布置大家去预习并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
《床头上的标签》学案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学习提示中要求掌握的生字,会读会写、理解意思,会组成词语。
掌握“等常用词语,了解其意义和使用特点,能够模仿课文中句型造句、句式造句。
2.学习本课学习提示中列出的“一(看、见、眼)…”“…以便…”“除非……再不,”“无非是……”等句型句式,熟悉其中关联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能够模仿造句。
过程与方法:
1.能用普通话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及拓展阅读短文,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根据提纲陈述课文大意,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2.指导学生按照“学习提示”中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
3.学会围绕中心、多角度选取材料及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的方法;领会文中巧妙的细节描写及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情感与价值观:
1.学习科学家的精神;树立对科学的信念与追求;
2.通过词语学习,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与深层含义。
二、学习过程:
1.查阅李比希的基本资料,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共享。
2.《床头上的标签》主要讲了关于李比希的哪两件事情?
3.文章为什么从校长给学生讲故事写起?小李比希是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的?
学生读课文,思考,汇报。
4.李比希在科研上有过什么失误?为什么让李比希懊悔莫及?李比希的一次研究失误是因为什么?李比希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失误的?
5.李比希为什么把自己的错误判断制成标签,“装在镜框里,挂在床头,不但自己天天看,还经常让朋友们看”,说明了什么?
6.这次重大失误使李比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就来读读课文第11---17段中的文字,看看李比希有了怎样的改变。
7.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思考题1:文章写李比希在工厂的那件事是要说明什么?
思考题2:李比希为什么总是能从发生在身边的异常现象中提出研究课题?
思考题3: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思考题4:从李比希身上,我们应该学习什么??
8.课堂练习
(1)、我从哪些词句看出李比希“更认真”“更严谨”从中我也有自己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李比希看到法国青年波拉德的论文时,他的内心肯定是这样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来说说“为什么以“标签”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从李比希的一成一败的经历中总结经验,面对学习我们该如何去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李比希的一成一败两个故事中可看出李比希身上具有怎样的科学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熟读课文,背写生字词语。
使用“学乐师生”APP录音和拍照,和同学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