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末散文选读》练习:单元过关检测卷(一) Word版含答案.doc
- 格式:doc
- 大小:72.50 KB
- 文档页数:7
15荔枝赋并序课时训练15荔枝赋并序一、夯基训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世务卒卒,此志莫就卒卒:匆促。
B.因道扬其实,遂作此赋道扬:彰显,表彰。
• •C.乃作酸于此裔作酸:变作酸味。
• •D.下合围以擢本合围:双手合抱。
廉痢C项,“作酸“的意思是“植物生长SWgc2.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弱年累迁,经于南海B.虽受气于震方C.夫物以不知而轻,味以无比而疑D.且欲神于醴露顾上项,被动句,其他三项是介宾短语后置。
|答案:|c二、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3~6题。
秋湖觞芟图序[清]曾煥①去年此日,湖②水入图;闰月今秋,莲花展节。
踏芳草而旧径出,讯竹林而新雨来。
芟荷深浅,不减于昔游;朋友合离,己殊于前度。
感四时之代谢,惜二难之重并。
嘉会不常,芳筵宜再。
于时•晓凉犹嫩•残署欲收。
水涨茱萸Z湾,风清杨柳Z郭c画舫预停于堤曲•寺钟倏动于城阴。
老僧来迎,群贤毕至。
则由惹因寺前发棹也。
俄而锦缆徐牵,彩虹乍落。
桥亭暂过,天水忽空。
入香海之慈云,有琅幵Z别馆。
绿波泛客, 疑乘太乙之星;白羽摇芬,可结远公之社。
则就净香园小憩也。
于是过莲性之寺,沿筱园之堤,厥有层楼,颇宜高咏。
旁屋三架,前沼一方。
微飕送馨。
初日生艳。
拂绮席,陈兰肴,吸碧笛之杯,削华峰之藕。
歌遗山双蕖之怨,咏灵运五字之诗。
则酌酒于• •高咏楼也。
既而余觞告终,清兴未已。
将返山阴Z棹,复回曲院Z风。
别港渺以通幽,清磬悠然在水。
一庵半掩,千树交阴。
竹露品茶,林风醒酒。
则归途访桃花庵也。
嗟乎!何地无水•何处无花?或因人事之乖•不免胜游之少。
惟此大江南北,时和岁稔,政简刑清C官有余闲,民无异志。
得从诸君之后,重开昨岁之筵。
可以娱嘉宾,容拙吏。
谓非厚幸,宜得纪传。
爰有董、巨山水之家,徐、黄丹青之手。
分之而各写一胜,合之而均有千秋。
其图慧因寺者为钱塘钱玉鱼其图净杳园考为长洲哀竹室其图桃花庵考为如星陈肖生其图髙咏楼者为全椒吴山尊也图屮之客凡十有八人,石有诗,是焉序。
“觥筹”不能写成“杯觥”《我开始轻视语言》(刊于2012年12月14日《文汇读书周报》)中有这样一句话:“每当杯觥交错之际……”其中的“杯觥交错”应是“觥筹交错”。
“觥”,古代的一种酒器。
“筹”,行酒令的筹码。
“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叉错杂。
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语出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汉语中没有“杯觥交错”。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阎德喜走近作者相关知识书信是人们之间用来表达情感、阐发事理、叙事状物的工具或手段。
在古代,书信有许多别称,如尺牍、简、札、笺、尺素、启等,而书信这一称呼是随着社会的前进和文学的发展逐渐形成的固定叫法。
——潘海霞、辛树洪《古代书信体散文的文体特征》识记字音裴.迪(péi)饭讫.(qì)曩.昔(nǎnɡ)夜舂.(chōnɡ) 仄.径(zè) 憩.(qì)青皋.(ɡāo) 矫.(jiǎo)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饭讫.(qì)朝雊.(ɡòu)轻鯈.(tiáo) 玄灞..(xuán bà)B.村墟.(xū) 夜舂.(chōnɡ)曩.昔(nǎnɡ) 沦涟..(lún lián)C.仄.径(zè) 蔓.发(màn)辋.水(wǎnɡ) 僮仆..(tónɡ pǔ)D.青皋.(ɡāo) 黄蘗.(bò)猥.(wěi) 矫翼..(jiǎo yì)解析:C项,“仆”读pú。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足下方.温经方:刚刚B.与山僧饭讫.而去讫:罢,结束C.然是中..有深趣矣是中:这当中D.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曩昔:从前解析:A项,方:正在。
3.下列对人称代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足下..方温经足下:是第二人称代词“你”B.猥.不敢相烦猥:指本人,自我谦称C.倘能从我.游乎我:即古文中的“吾”,同现代汉语中的第一人称代词“我”D.非子.天机清妙者子:指第三人称代词“他”解析:D项,“子”指第二人称代词“你”。
误用“抢白”《新民晚报》2011年12月29日刊有一篇文章《寻找“郭兴福”》。
作者是知名画家,为画巨型历史画,遍寻郭兴福(郭是我军1964年大比武的明星,“文革”罹大难,1985年亡于车祸)的照片而不得。
作者联络过军博、南京军区,皆无果。
一日,军人后代吴某说自己父亲的“部下有位名人,有一位你一定知道,大比武的英雄——”。
“…郭兴福!’我抢白了一句。
”最后,“郭兴福1981年的照片终于出现在我的信箱里”。
文中“抢白”一词用错了。
何谓“抢白”?《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当面责备或讽刺”。
画家意外得到郭兴福的线索,肯定是激动与感谢,何来责备与讽刺?——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李光羽走近作者相关知识到宋代,游记散文追随着唐代游记散文的踪迹,在内容和形式上更臻完美。
其主要成就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游记作者数量增多,作品硕果累累。
作家突出的有:苏舜钦、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晁补之、陆游、范成大、王质、宋熹、周密等,他们都写有不少名篇佳作。
——罗昭伦《我国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的阅读方法》识记字音沅.水(yuán)子瞻.(zhān)东西一舍.(shè)风开云阖.(hé) 舟楫.(jí) 草木行.列(háng)皆可指数.(shǔ)骋骛..(chěng wù)而风何与.焉(yù)会.计(kuài)蓬户瓮牖..(wèng yǒu)濯.长江之清流(zhuó) 揖.西山之白云(yī)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B)A.肆.大(sì)倏.忽(shū)谪.居(zhé)开阖.(hé)B.瓮牗.(yǒu) 洗濯.(zhuó) 指数.(shù) 憔悴.(cuì)C.骇.目(hài) 舟楫.(jí) 骋骛.(wù) 庶.人(shù)D.沟壑.(hè) 飒.然(sà) 衣襟.(jīn) 骚.人(sāo)解析:B项,“数”读shǔ。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测试卷(二)粤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粤教版模块综合测试卷(二)本试卷分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局部。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起源确实切时代和起源的状况曾经那样模糊。
近六十年来,现代考古的谜一个个从地下被揭晓。
关于汉字的起源,也有了更多的考古资料显示了蛛丝马迹。
殷墟甲骨文产生在商代后期,约为公元前十四至前十一世纪。
这时的汉字已经是可以较好地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
这种汉字的实际面貌说明,它不但经过相当长时期的积累,而且经过某种程度上的整理标准。
那么,在此之前的汉字是什么样子的呢?从商代后期再往前,推到商代前期。
考古学家认为,郑州商代遗址的开掘中找到的被称作二里岗文化的商代文化,与殷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它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1750至前1350年范围内,早于安阳小屯殷商文化三百多年。
在翻转的地面上,曾发现三件有字的骨,其中两件各有一字,另一件有十个字。
考古学家认为是为练习刻字而刻的,它的形制与殷墟甲骨文差不多,可以看出,当时已经在使用甲骨文。
二里岗文化的陶器和陶片上也刻划符号,都是简单的刻文,刻在陶大口尊上。
河北藁城县台西商代遗址里也发现了一些刻在陶器上的符号,其中一局部比商代后期略早一些。
江西清江吴城遗址出土的陶器刻符,也早于殷墟四百年左右。
这三处的陶文,有的与汉字很相像。
近年来,对夏文化的探讨日渐热烈,一般认为夏代已经进入阶级社会,起码应该有一些原始文字,但是在夏代遗址的开掘中,却没有找到可以确证为文字的资料。
河南偃师县开掘的二里头文化,根据考古层位,是压在河南龙山文化层之上,又被二里岗文化所压住的。
它的时代约在公元前十九至前十五世纪,属夏文化,至少它的晚期已经进入了文明阶段。
在开掘的陶片上有的刻划记号,用意不清。
这些几何式的直纹,应当都与文字有关。
被誉为“天下第一难事”?《湘潭日报》2012年11月22日刊登了长篇通讯:《“百年地标”即将崛起——重点工程巡礼之湘潭火车站篇》。
其中“如何才能做好被誉为…天下第一难事‟的征拆工作,让火车站的改扩建工程顺利推进?”一句,让人有点莫名其妙。
誉,从言,舆声。
本义为称赞、赞美。
如荣誉、名誉、信誉、交口称誉。
“被誉为”是“被称扬为”“被赞美为”的意思。
褒义是很明显的。
对象可以是人,如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也可以是物,如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当然也可以是事,如世博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等等。
但是,像征拆工作这样的事(也许真如人们说的那样是“天下第一难事”),不如用中性词“称”,改成“被称为”。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周正锋相关知识古代书信的结束语结语,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
但与“启辞”相仿,旧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
这里不妨胪列若干,以供参考。
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
恕不一一。
不宣。
不悉。
不具。
不备。
不赘。
书不尽意。
不尽欲言。
临颖不尽。
余容后叙。
余容续陈。
请对方回信:盼即赐复。
翘企示复。
伫候明教。
时候教言。
盼祷拨冗见告。
万望不吝赐教。
敬祈不时指政(正)。
敢请便示一二。
尚祈便中见告。
如何之处,恭候卓裁。
至盼及时示下,以匡不逮,无任感祷。
告诉对方不用劳神回信:谨此奉闻,勿烦惠答。
敬申寸悃,勿劳赐复。
识记字音褒.扬(bāo)不徇.(xùn)言行卓卓.(zhuó) 追睎.(xī)潜遁.(dùn)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D)A.追睎.(xī)畜.道德(chù)嘉.言(jiā)B.褒.扬(bāo) 铭而见.之(jiàn) 议之不询.(xùn)C.衋.然(xì) 滞绌.(zhuō) 屯蹶.否塞(jué)D.魁闳.(hónɡ) 宠.幸(chǒnɡ) 潜遁.幽抑(dùn)解析:A项,“畜”读xù。
“从一而终地写出来”?曾读《生命的智慧》(线装书局2007年9月第1版)一书中的《从文学的历史真实看“戏说”与“正说”》一文,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样的写法很简单,是那种编年史的写法,恨不得把这个人的简历和他某年的具体行为,以编年的顺序从一而终地写出来。
”揣摩文意,文章是想说,把这个人的简历和他的具体行为,以编年的顺序从开始到结束,原原本本地写出来。
遗憾的是,文中用了个不伦不类的词:“从一而终”!“从一而终”是个成语,指跟从一个丈夫,即使他死了或移情别恋,也不再嫁人,比喻用情专一,始终不渝。
也比喻忠臣不事二主。
上述文章的意思无疑与“从一而终”不搭界。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刘从军走近作者相关知识宋代游记散文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化,有题记体、随笔小品、散文赋体、书信体、纪事体、考辨体、日记体等多种体裁。
——罗昭伦《我国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的阅读方法》鉴赏古代山水游记散文方略(一)第一,以游踪为线索,抓住景物特征。
第二,体会多角度写景的用意。
第三,鉴赏曼妙多姿的语言。
识记字音相属.(zhǔ)坂.(bǎn)踬.(zhì)溯.沿(sù)溺.(nì) 桀.木(jié) 簟.席(diàn)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C)A.粤.之太末(è)阸.于两山(ài)衡缩蟉.糅(liú)B.坂如缘(yuán) 沟通潮汐.(xī)舟溯.沿者(sù)C.其激若矢.(shǐ)麓多桀.木(jié) 巨丽相矜.(jīn)D.瑰诡.殊绝(wēi)鼎.趾立(dǐnɡ)辄破溺.(nì)解析:A项,“粤”读yuè。
B项,“”读ɡēnɡ。
D项,“诡”读ɡuǐ。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C)A.其城之内外皆涂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解析:A项,“涂”通“途”,路途。
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项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 .牵挛.(lu án) 幢幢.(zhu àn ɡ) 啾.啾(qi ū) 数帙.(zh ì) B .记载.(z ǎi) 憧.憬(ch ōn ɡ) 恻.隐(c è) 殚.记(d ān) C .瞥.见(pi ě) 佚.事(y ì) 危惙.(chu ò) 湓.江(p én) D .形骸.(h é) 提挈.(qi è) 金銮.(lu án) 元稹.(zh ěn) 解析:选B 。
A 项,“幢”读“chu án ɡ”,“啾”读“ji ū”;C 项,“瞥”读“pi ē”;D 项,“骸”读“h ái ”。
2.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离阔..如此 离阔:阔别 B .牵挛..乖隔 牵挛:牵制,拘牵 C .终论平生交分..交分:分别 D .危惙..之际 危惙:病危 解析:选C 。
交分:交情。
3.下列称谓中,是敬辞的一项是( )A .又见家兄..言 B .安道与予.在楚州 C .不见足下..已三年矣 D .仆.初到浔阳时 解析:选C 。
A.是谦称,B 、D 指自己,可译为“我”。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大抵若.是,不能殚记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B.⎩⎨⎧①且.置是事,略叙近怀②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C.⎩⎨⎧①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①流水周于.舍下②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解析:选C 。
C 项,因:连词。
表示顺承,可译为“于是”“就”。
A 项,若:①如同,像;②连词,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如”。
B 项,且:①副词,相当于“暂且”;②副词,相当于“将”“将要”。
D 项,于:①介词,表示处所,可译为“在”;②介词,表示比较,可译为“比”。
莫言作品“语言肆虐”?2012年10月12日《都市女报》第01版刊有《一个永远不会为奖写作的人》一文,文中说:莫言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
虽然早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但其写作风格素以大胆新奇著称,作品激情澎湃,想象诡异,语言肆虐。
“肆虐”,意思是任意残害、为害。
如“瘟疫肆虐”“洪水肆虐”“贪官肆虐”。
形容一个作家作品“语言肆虐”,是说不通的。
揣摩引文的语境,可改为“语言汪洋恣肆”。
汪洋: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恣肆:酣畅淋漓地肆意发挥。
“汪洋恣肆”:形容文章、言论、书法等气势豪放,潇洒自如。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单头走近作者相关知识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用铺陈夸张的手法,体物写志,辞藻华丽但不能歌唱。
它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
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被后代称为汉赋四大家。
赋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
第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
第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A.翼轸.(zhěn)捧袂.(mèi)骖.(cān) 睇眄.(miǎn)B. 瓯.越(ōu) 潦.水(lǎo)簪.笏(zhān) 桑梓.(zǐ)C. 台隍.(huán) 舸.舰(ɡě)帝阍.(hūn) 叨.陪(tāo)D. 懿.范(yí) 彭蠡.(ní)虢.州(ɡuó) 遄.飞(chuán)解析:B项,“簪”读zān。
C项,“隍”读huánɡ。
D项,“懿”读yì;“蠡”读lǐ。
2.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C)A.俨骖于上路B.云销雨霁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D.所赖君子见机解析:A项,“俨”通“严”,整齐。
B项,“销”通“消”,消散。
D项,“机”通“几”,细微的征兆。
单元过关检测卷(三)(测试时间:120分钟评价分值:120分)一、语言基础知识(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A.勒.铭(lè)徇.私(xún)卓卓.(zhuó)滞拙.(zhuō)B.潜.遁(qián) 魁闳.(hónɡ) 畜.养(chù) 屯.蹶(tún)C.撰.写(zhuàn) 牵挛.(luán) 数帙.(zhì) 幢幢.(zhuànɡ)D.湓.江(pén) 槛.猿(jiàn) 瞥.然(piē) 提挈.(qiè)解析:A项,“徇”读xùn。
B项,“畜”读xù;“屯”读zhūn。
C项,“幢”chuánɡ。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D)“速生鸡”事件被媒体曝光后持续发酵,从养殖到肉鸡出栏屠宰,多个环节均存在违规操作的现象,被曝光的问题或许只是冰山一角。
虽然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迫在眉睫,但某些监管部门对此却不以为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A.发酵B.冰山一角C.迫在眉睫D.不以为然解析:D项,“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此处应用“不以为意”。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C)A.美国《福布斯》杂志日前选出10个最成功的“大学生老板”,他们在上学期间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年收入将近10万美元以上,被视为未来的比尔·盖茨或马克·扎克伯格。
B.“2012年12月21日是所谓…世界末日‟”的言论,国内外多名科学家及宗教界人士一致批驳,且事实证明谣言不攻自破。
C.随着发令枪响,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大约15000名运动员奔向赛道,他们在享受竞技体育快乐的同时,也尽情领略珠海的怡人风光。
D.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为此,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圭皋”何义《自由谈文学》(李国文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7月版)一书中有《诗人的感觉误区》一文,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只有作品才是最有说服力的东西,光在那里不断地发表宣言,要大家奉之为圭皋,可又拿不出一定数量和一定质量的作品来佐证自己文学见解是不行的。
”这里的“圭皋”显然是“圭臬”之误。
“圭臬”即土圭和水臬。
土圭,古代用以测日影、正四时和测度土地的器具。
水臬,古时测定水平面的器具。
因为二者都是古代重要的“标准”,故后来汉语中以“圭臬”比喻典范、准则。
“奉为圭臬”即把某事物当作典范、准则。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刘从军走近作者相关知识宋代游记散文在内容上有所扩大,把唐代游记散文融情于景扩大到寓理于景,借山水景物进行说理议论,为游记散文发展又开辟了一条蹊径。
——罗昭伦《我国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的阅读方法》鉴赏古代山水游记散文方略(二)第一,把握写景、抒情和议论的关系。
第二,把握写实与写虚的关系。
识记字音绝壑.(hè)磴.(dènɡ)淙.(cónɡ)下瞰.(kàn) 蹑.(niè) 罅.(xià)峭.岸(qiào)璀璨..(cuǐ càn)不可殚.数(dān)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A.石磴.(dènɡ)淙.淙(zōnɡ)鸟瞰.(kàn) 清澈.(cè)B.潺.潺(chán) 峭.壁(qiào)璀璨..(cuǐ càn) 殚.数(dān)C.博闻强识.(shí) 数.说(shǔ)瀵.涌(fèn) 庵.庙(ān)D.罅.隙(xià) 拾金不昧.(wèi)水声溅.溅(jiān) 沟壑.(hè)解析:A项,“淙”读cónɡ;“澈”读chè。
C项,“识”读zhì。
单元过关检测卷(一)(测试时间:120分钟评价分值:120分)一、语言基础知识(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C)A.睥.睨(pì)偃.仰(yǎn)无边无垠.(yín)B.倏.忽(shū) 瓮牖.(yǒu) 好高骛.远(wù)C.连累.(lěi) 潮汐.(xī) 模棱.两可(lènɡ)D.倜傥.(tǎnɡ) 绿.林(lù) 半身不遂.(suí)解析:C项,“棱”读lénɡ。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D)A.姓名文化,作为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的传承,没有任何文化遗产像姓名文化那样,与我们每一个人休戚相关....。
B.面相看上去颇为能干的政客,竞选获胜的概率会更大一些。
颐指气使....的CEO,更可能经营一家有前景的公司。
C.一部《三国》,让后人望洋兴叹....。
威震华夏的关云长,终因刚愎自用,大意失荆州;料事如神的诸葛亮,竟千虑一失,错用马谡,出师中原功败垂成。
D.足协掩耳盗铃,在搞政绩足球,一切都为了“出线”;俱乐部自我膨胀,在搞成绩足球,一切为了名次;球员上下其手....,在搞金钱足球,一切都为了挣钱……中国足球闭目塞听、黑白颠倒,终成今日之败。
解析:D项,“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A项,“休戚相关”形容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此处可用“息息相关”。
B项,“颐指气使”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时的傲慢态度。
C项,“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C)A.随着营养观念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消费者在购买食用油时不再一味贪图便宜,而是专挑贵的买,哪个品牌贵买哪个。
B.90%以上未得过麻疹和没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在接触麻疹病人后都会发病,因此这些人应及时接种疫苗,流行期少去公共场所。
C.消费者认为,个人银行账户密码重置作为银行一项必需的服务业务,应该不必再向客户收取额外费用,如果这么收费会令客户难以接受。
D.“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党近期目标,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解析:A项,“营养观念”与“提高”搭配不当。
B项,“90%以上”存在歧义,未明确指出是“未得过麻疹”的人还是“没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
D项,成分残缺,“表达了”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最后加上“的愿望”。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A)发明是涉及科学、社会与人文的全方位活动,需要多种智慧和资源参与,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科学是长出红苹果的树②教育是培育这棵树的土壤和肥料③如果把新技术发明比作美丽的红苹果④新技术发明的出现仰仗科学、依赖科学⑤文化则是看不见的地下水、合适的温度和阳光⑥然而更需要文化,需要鼓励探索、呵护发明的创新文化A.④⑥③①②⑤B.⑤④③①②⑥C.④③①②⑤⑥D.⑤③①②④⑥解析:④⑥是观点,提出“新技术发明”出现的条件;③①②⑤是比喻论证;③是前提,①②⑤可以根据④⑥提出的“科学”“文化”来确定次序。
二、文言文阅读(共22分)喜雨亭记苏轼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
其喜之大小之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
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
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
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
吾以名吾亭。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A.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治:修建B.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属:同“嘱”,劝客饮酒C.无麦无禾,岁.且荐饥岁:年成D.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遗:馈赠解析:D项,遗(yí):遗忘。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3分)A.越三月,乙卯乃.雨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无麦无禾,岁且.荐饥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C.古者有喜,则以.名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尔其.勿忘乃父之志解析:B项,均为副词,将要。
A项,副词,才/副词,竟然。
C项,介词,用/介词,因为。
D项,副词,表反问,难道、岂/副词,表祈使,还是。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D)(3分)A.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B.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C.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D.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解析:D项,古今意义中都有“不是如此、不是这样”的意思。
A项,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B项,古义:两个词,现在上天;今义:说话时的这一天。
C项,古义:从,紧接着;而,连词,可不译;今义:连词,相当于“因此就”。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A.“记”是古代一种记事记物而抒情言志的文体,《岳阳楼记》《桃花源记》的“记”都是相同的文体样式。
B.文章紧扣“喜雨亭”三字来写,或引古代史事来烘托,或借主客问答来渲染,思路开阔,文情荡漾。
C.文章记述亭成之际,恰逢治所久旱而得雨,传达出了一种情不自禁的喜悦,表现了作者为政的亲民倾向。
D.文章最后说:即便上天下珠下玉,也解决不了百姓的温饱;面对这场及时雨,太守没有享用它的恩泽,便用“喜雨”来给亭子命名。
解析:D项,用“喜雨”来给亭子命名,就是享用上天的恩泽。
9.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其喜之大小之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他们的喜事大小不同,可是用它来表示永不忘记却是一致的。
(2)担忧的人因此高兴起来,患病的人因此病情好转,我建的亭子正好在这个时候落成。
(3)即使想要悠闲自在地在这亭子里玩乐,难道能做得到吗?参考译文: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记载当时下雨这一件喜事。
古时候的人有了喜事,就用它来给物取名,表示永不忘记。
周公得了“嘉禾”,用它作为他的书名;汉武帝得了鼎,用它作为他的年号;叔孙战胜了宿敌北狄,用北狄国君的名字作为自己儿子的名字。
他们的喜事大小不同,可是用它来表示永不忘记却是一致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开始修建官署。
在厅堂北面建了个亭子,在南面凿了个水池,引来了水,种上了树,把它当作休息的地方。
这年春天,岐山南面下了麦雨,占卜说是个丰收年。
接着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老百姓正在因此担忧。
过了三个月,到四月初二(乙卯)才下雨,四月十一日(甲子)又下了雨,老百姓觉得没有下够。
四月十四日(丁卯)又下大雨,一连下了三天才停止。
官吏们在厅堂上互相庆贺,商人们在街市上一起唱歌,农民们在田野上欢欣鼓舞。
担忧的人因此高兴起来,患病的人因此病情好转,我建的亭子正好在这个时候落成。
于是在亭子里摆上酒席,向客人敬酒并告诉他们给亭子命名。
我说:“五天不下雨行吗?”客人说:“五天不下雨就没有麦子。
”“十天不下雨行吗?”客人说:“十天不下雨就没有稻谷。
”我说:“没有麦,没有稻,将会连年饥荒,诉讼案件就会接连发生,而且盗贼也会增多、猖獗。
我和你们几个人即使想要悠闲自在地在这亭子里玩乐,难道能做得到吗?现在上天没有遗忘这里的百姓,刚刚出现了旱情就赐给了雨。
使我和你们几个人能够悠闲自在地在这个亭子里玩乐,都是雨的赐予啊!这又怎能忘记呢?”已经用“雨”给亭子命名,接着又歌唱道:“如果天上落下的是珍珠,寒冷的人不能用它做衣服;如果天上落下的是美玉,饥饿的人不能拿它当粮食。
一连下了三天雨,这是谁的功劳?老百姓说是太守,太守认为没有这个功劳;归功于皇帝,皇帝说不是这样;归功于上天,上天不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归功于太空,太空渺渺茫茫,不可能给它命名。
我就用…喜雨‟来叫我的亭子。
”三、诗歌鉴赏(共8分)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10.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4分)答案: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仲春时节,大雨过后,百花落尽,落叶满庭;二是自己再次被贬,仕途失意,心中凄迷惆怅。
(每点2分)11.有人说三、四句将“在物之境”与“在我之情”融合无间,请以“乱”字为例简要分析。
(4分)答案:一个“乱”字,既写莺啼声乱,(1分)更是写诗人的心乱。
(1分)诗人正是借鸟的乱啼表现出他此时凄迷烦乱的思绪。
(2分)四、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共8分)12.____________________,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____________________。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答案:江流宛转绕芳甸汀上白沙看不见13.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答案: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14.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终期于尽!(王羲之《兰亭集序》)答案: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15.羌管弄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骑拥高牙。
(柳永《望海潮》)答案: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五、语言运用(共10分)1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你就该现象展开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