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非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探索
- 格式:pdf
- 大小:225.08 KB
- 文档页数:5
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探讨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应用一.支原体肺炎发病率逐年升高,抗生素治疗以大环内酯类药物为首选。
肺炎支原体是住院儿童重要的致病原, 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1至2004年10887例CAP患儿MP阳性率与年龄关系如下:0~6月龄1.21%,~1岁组5.08%,~3岁组14.23%,~5岁组 18.95%,~10岁组28.13%,>10岁组30.27%,MP感染率随年龄而增高,春、秋、冬季为发病高峰季节,发病率逐年上升,日前占我综合科肺炎患儿近40%(大约数就行)。
特点(1)症状与体征不一致(2)临床表现与X片不一致(什么意思?)(3)病变广泛性(什么意思?)(4)影像学多样性。
儿童期多见高热、干咳为主,咳嗽顽固剧烈,肺部体征少,胸片表现不一且多样,婴幼儿多见中度发热、喘憋、肺部体征明显。
支原体肺炎中不乏重症并胸腔积液病例,多发生于6岁以上患儿。
MP 感染肺外并发症主要为支原体所致心肌炎、脑炎、过敏性紫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川崎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诊断标准:目前主要根据血清特异抗体如IgM抗体阴性,则不能否定肺炎支原体感染, 需检测IgG抗体(你认为呢?)。
陕西省交通医院检验科302例肺炎支原体抗体IgM、IgG检测的临床意义:儿童MP -IgM、MP -IgG阳性率分别是49 2 %和 34 .1 %结论 :对患者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 ,应同时检测IgM和IgG。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主要包括: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红霉素;因肺炎支原体肺炎常并发细菌感染,常合并应用三代头孢抗杆菌;此外可用利福平、美满霉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早期肺泡灌洗;痰粘稠不易咳出者,可吸痰或用加入a-糜蛋白酶5mg超声雾化吸入;胸腔积液者应用B超引导下胸腔闭式引流、胸膜腔内尿激酶保留冲洗(2-3岁用2万U;学龄儿用3-5万U)、中毒症状重且短期大量积液者应用糖皮质激素,胸膜粘连者建议早期行胸膜剥脱术。
吴萌萌 2120100855 微生物专业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研究进展综述摘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近年来临床常用的一类处方药。
改善耐药性、扩展抗菌谱、增加抗菌活性依然是大环内酯类杭生素研究的主攻方向。
而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寻找抗耐药菌并能扩大抗菌谱的新化合物, 包括酮内酯类、酸内酯类、脱水内酯类等新品种的开发与临床应用。
研究发现包括细胞穿透作用、促胃肠动力作用、抗肿瘤作用、防治心血管疾病等抗菌以外作用等临床新应用。
新型高效的大环内酯类杭生素将不断涌现, 临床应用也在不断拓展。
本论文将着重介绍第三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
关键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机理;临床应用AbstractMacrolide antibiotic is a kind of prescription drugs used clinically in recent years.Improving drug tolerance,expanding antibacterial spectrum,increasing antibiosis activity will be the major direction in macrolide antibiotic research.In recent years,researcher focus their attention on finding drug tolerance bacterium and compounds to expend antibacterial spectrum,which include ketone lactones,acid lactones and dehydration lactones.Nowadays,new findings exclude antibiosis,include cell penetrates function, promoting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ntitumor function, prevent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so on were applied in clinical trial.The high-efficient macrolide antibiotic will spring up.Now,I will place emphasis up on introducing mechanism and clinical practice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macrolide antibiotic.Key words:Macrolide; Antibiotic; Mechanism; Clinical practice引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近年来临床常用的一类具有共同化学结构和相近抗菌作用的抗菌药。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慢性气道炎性疾病的研究进展邹兰科;杨伟忠【摘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非感染性治疗,其抗炎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被临床所发现并且运用治疗慢性气道炎性疾病.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抗炎治疗联合其抗菌活性对于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有着明显治疗效果,因其抗炎和免疫调节功效能够减少哮喘患者炎性介质水平,可提高哮喘患者的免疫能力.另外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还能够降低其急性发作的次数和间隔时间.现针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慢性气道炎性疾病的非抗感染研究进展进行介绍.【期刊名称】《安徽医药》【年(卷),期】2018(022)007【总页数】3页(P1392-1394)【关键词】抗生素;大环内酯类;炎症;哮喘;细支气管炎;肺疾病,慢性阻塞性;综述【作者】邹兰科;杨伟忠【作者单位】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呼吸内科,广西梧州543002;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呼吸内科,广西梧州543002【正文语种】中文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临床上常用抗菌药物,其主要特点是其分子结构中都共同具有大环内酯结构,其主要的抑菌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达到抑菌和杀菌的效果。
目前大环内酯抗生素通过对其结构的修饰,对酸的稳定性增加,提高了大环内酯的生物利用度,使得大环内酯在体内的半衰期延长[1]。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抗菌谱主要是针对革兰阳性菌、部分革兰阴性菌以及非典型病原体,临床上常常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用于抗革兰阳性球菌与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治疗,能够提高组织中的抗菌浓度,有效发挥抗菌作用。
近年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除了在感染性疾病中有显着的治疗效果,此类药物还被发现有新的生理活性,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类似于激素的抗炎作用。
此类药物抗炎活性的发现扩大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使用范围。
笔者主要针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慢性气道炎性疾病的非抗感染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和讨论。
1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主要是指呼吸性细支气管的病变,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
《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抗菌外作用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大环内酯类药物是具有大环内酯环基本结构的一类药物,代表性药物为红霉素,自1952年发现并应用到临床以来,在抗感染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具有抗菌外作用。
其抗菌外作用包括了对细菌的作用、对炎症和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对机体的其他作用以及其他不明机制的作用。
越来越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抗菌外作用在慢性呼吸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或潜在的价值。
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抗菌外作用和应用价值尚有诸多有待深入研究的地方,期待我国学者予以关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开展基础和临床研究,特别是多中心协作研究,以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水平。
一、大环内酯类药物概述大环内酯类家族根据其功能可分为4类:(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2)酮内酯类抗菌药:结构类似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常用于治疗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主要有泰利霉素、塞红霉素、螺旋霉素(用于弓形虫病)等;(3)非抗菌性大环内酯类: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和西罗莫司,用作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调节剂,与环孢素作用相似;(4)毒性大环内酯类,是由细菌产生的毒性产物,主要用于分枝杆菌的治疗。
大环内酯类的抗菌活性主要是通过两种机制来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第一种机制是大环内酯类不可逆地结合细菌核糖体50S亚基上,阻断转肽位移作用。
第二种机制是使肽酰tRNA在肽键延长阶段较早地从核糖体上解离。
环内酯类抗生素常用于治疗肺炎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和软组织感染。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嗜肺军团菌、支原体、非典型性分枝杆菌、幽门螺杆菌(克拉霉素)、及部分立克次体也有效。
二、大环内酯类的抗菌外作用及其机制(一)抗炎效应1. 细胞因子:2. 黏附分子:3. 炎性细胞:4. 气道上皮细胞:5. 血管内皮细胞:(二)调节气道分泌1. 调节离子转运:2. 黏液分泌:(三)免疫调节相关抗微生物效应1. 抑制微生物黏附:2. 阻断毒性因子:3. 抑制生物膜形成:4. 抑制细菌群体效应:(四)激素节省效应(五)抗病毒效应三、抗菌外作用的临床应用(一)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1. DPB是存在于两肺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的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