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事讨论中开发灵性——《童话庄·独脚兽与百足虫》教学实录及评析
- 格式:doc
- 大小:14.70 KB
- 文档页数:7
交流中提升碰撞中成长——《孤独的小螃蟹》共读交流课实录及评析每个孩子都有及其独特的性格和成长经验,而应用新型阅读活动来提高孩子们发展潜力的机会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和社区组织而逐渐增多。
一个值得关注的活动是《孤独的小螃蟹》(Solitary Crab)的共读交流课。
该课是由位于新加坡新加坡政府社会发展部的社会发展局(SSDC)组织的,以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尝试多元文化活动,并分享彼此的感受与想法。
在《孤独的小螃蟹》的共读交流课中,孩子们可以了解彼此更深入,并分享他们在阅读和写作中所体验的不同感受。
这个活动帮助孩子们学习如何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重视彼此言行,并且探讨当前社会上出现的问题,如孤独,歧视和排斥等。
孩子们可以在《孤独的小螃蟹》的共读交流课中学习到许多令人振奋的信息,例如,坚持自己的价值观,拥抱自己的文化,尊重他人的文化,承认孤独,关爱其他人等等。
在小组讨论活动中,孩子们还可以学习到,如何以体谅的态度去理解和接纳他人。
以及如何以鼓励的态度帮助他人分享自己的故事。
在这场活动中,主要讨论的焦点是“孤独”。
孩子们通过讨论,可以更加理解什么是孤独,以及孤独会给孩子们带来怎样的影响。
孩子们也可以学习如何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孤独,例如,发掘自己的兴趣,扩大社交圈子,了解到自己并不是独自一人,并最终接受自己。
在后期,主持人会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话反映一下他们从这次共读交流课中学到了什么,让孩子们对自身的价值有更深的知识,并以自信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总而言之,《孤独的小螃蟹》的共读交流课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们发展出自信和理解多元文化的能力,通过这种活动孩子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价值,并在彼此的交融中提升自我。
它不仅能提高孩子们的能力,也能帮助他们获得良好的社会技能,这将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人际交往中取得成功。
特级教师薛法根⽼师的《寓⾔两则》教学实录及评析薛⽼师,⼀个开⼼的孩⼦王,⼀个俏⽪的⼤男⼈。
薛⽼师的课总是那样轻松、潇洒,举重若轻,尽显⼤师风范。
讲故事悟道理,演故事知得失,层层深⼊,步步提⾼,循序渐进,润物⽆声,学⽣在轻松愉悦中⾃主领悟了寓⾔⾥蕴藏的深刻哲理,同时,说话、写话、朗读、识字写字、讲故事的能⼒得到了全⾯的训练。
平实的语⾔,巧妙的点拨,催⽣灵动⽽充满⽣长⼒的课堂。
薛⽼师真正站在学⽣学习的⽴场教语⽂,教语⾔,看似简单的教学设计却牢牢抓住了学⽣的⼼,简约的背后蕴藏着⼤智慧,所以课堂上欢声笑语不断,良⾔妙语连珠。
的确,删繁就简才是真,简简单单教语⽂,轻轻松松学语⽂,也许这样学⽣才能有更多⽣长的空间。
【附听课实录】汉字很神奇,板书“⽇”,认识吗?下⾯加个⼥,认识吗?读yan,再加⼀个框,这个框也是⼀个字,读这个字还是读yan匽加上提⼿旁,读什么?ya 【教⼀字,识多字,⾼效!】课⽂中的⼀些⽣字词认识吗?宋国农夫什么是农夫?那专门撑船的叫——船夫专门打渔的叫——渔夫专门挑担⼦的⼈叫——挑夫在厨房烧菜做饭的叫——伙夫巴望焦急焦上⾯是只鸟,在⽕上烤,焦急呀所以有个词叫⼼急如焚第三组:筋疲⼒尽兴致勃勃兴致勃勃什么意思还有什么勃勃勃字难写,师范写左边⼦变提如果⼦不变横读bei纳闷枯死词语要会读会记,这些词放⼊课⽂中就有特定的意思出⽰课⽂,⼀共四⼩节,请⼩朋友⾃⼰读⼀读,注意这些⽣字词指名读第⼀节很流利继续读⼀直读到第四节平时都是这么读的吗很流畅但是你还可以读得更好,要像说话⼀样⾃然,这是故事,要讲板书:⾃然再指名他读,再慢⼀点请他再读你读了⼀遍课⽂,⼜讲了⼀遍课⽂,⽼师考你⼀个问题揠苗助长的揠是什么意思?再奖励你⼀个问题,揠苗助长什么意思?⽤课⽂中的话来说学习在课堂上把话说具体,说连贯你们都会这么说吗?谁来说说看揠苗助长什么意思?再指名说宋国这个农夫下⾯要做⼀件事情,讲故事。
把故事讲得像说话这么⾃然,⾃⼰先练练。
小古文《〈伊索寓言〉两则》课堂实录及评析狐狸和葡萄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
一只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口水。
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但是白费劲。
狐狸感到无望了,只好转身离开。
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有兴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蝉和狐狸一只蝉在大树上唱歌。
狐狸想吃蝉,便设下了一个圈套。
他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道:“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您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蝉察觉其中有诈.就摘一片树叶扔下来。
狐狸以为是蝉,猛地扑了过去。
蝉对狐狸说:“朋友。
要是你以为我会下来,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自从看到你的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对你就怀有戒心了。
”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选自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文言版《伊索寓言》两则狐与葡萄昔有一狐,见葡萄满架,万紫千红,累累可爱,垂涎久之。
奈无猿升之技,不能大快朵颐。
望则生怨,怨则生怒,怒则生诽.无所不至。
乃是心非,自慰日:“似此葡萄绝非贵重之品,罕见之物。
况其味酸涩,吾从不下咽。
彼庸夫俗子方以之为食也。
”此如世间卑鄙之辈,见人才德出众,自顾万不能到此地步,反诋毁交加,假意清高。
噫,是谓拂人之性.违心之谈也。
鸦狐鸦本不善鸣。
一日,口衔食物,稳栖树上。
适有饿狐见之,欲夺其食,无以为法,乃心生一计,日:“闻先生有霓裳羽衣之妙,特来一聆仙曲,以清俗耳。
幸勿见却!”鸦信为然,喜不自胜,遂开声张口,其食物已脱落矣。
狐则拾之,谓鸦曰:“将来有羡先生唱者,切勿信之,必有故也。
”俗云:甜言须防是饵。
选自1840年罗伯特·汤姆翻译的《意拾喻言》点评:以白话文为桥梁,机敏地把学生引到文言的岸边,不费吹灰之力即可让学生自觉运用了“文白对应”的文言阅读法。
这种方法即使在高中乃至今后的一生中自读更长篇的文言典籍都是可取的。
【教学目标】1、借助学生对该寓言故事熟知的基础,尝试诵读文言的寓言故事,文白对读,感受文言的魅力,激发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草虫的村落》教学实录及评析课题:草虫的村落班级: 六年级授课教师:徐多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抄写喜欢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在读中抓重点语句,揣摩其所蕴含的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关爱小生灵的情怀。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默读课文,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和对小生灵的关爱。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的。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
齐读课题。
点评:以谈话的方式导入课题,新颖有趣,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
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字词检查。
(3)交流反馈。
点评:这个环节采用了自读、自评的方法。
学生在评议过程中,充分地发挥了学习潜能。
三、梳理内容,明确场景(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点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由读,边读边思考这一点值得学习。
(2)交流反馈。
①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
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
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②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
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作者是怎样想象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③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读前导读《昆虫记》课堂实录师:正如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不一样的人对人生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对生活也会有不一样的表达。
今天我们跟着法国科普作家法布尔,走进不一样的昆虫世界——(板书)昆虫记法布尔。
师:首先让我们来看几种可爱的小昆虫,萤火虫(屏幕出示文字),你见过萤火虫吗?生:见过(介绍一下),萤火虫会发光,会飞,很可爱,个头很小.....师:那么法布尔给我们介绍的萤火虫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来看一段文字。
生:(自由读)萤火虫看上去既小又弱,像是与他人无害,可它却是个最小最小的食肉动物,是猎取野味的猎手,而且,捕猎时还相当狠毒。
萤火虫在啃食猎物之前,先对它施以麻醉,使之失去知觉。
它的猎物通常是很小的蜗牛,……我不止一次地观察到萤火虫对猎物发动攻击,对之施以灵巧的外科麻醉手术,使猎物在颤动着的茎秆上昏死过去,然后,对之下口,美餐一顿。
师:我们发现小小的萤火虫它居然是——生:食肉的昆虫,居然还会麻醉。
师:法布尔笔下的萤火虫是狠毒,聪明的,不要被事物的表象迷惑。
师:提到蝎子,我们立刻会想到成语:蛇蝎心肠,心如毒蝎,人们谈蝎色变,古希腊的神话里面有这样一首诗现代诗:(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一下)生:朋友啊,每块石头下都藏有蝎子,谨防他袭击,暗中施用诡计。
师:这是文学作品中的蝎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狠毒。
法布尔眼里的蝎子会是怎样的呢?(请一位同学帮助老师读一下这段话)生:一旦当上妈妈,母蝎有一段时间就不再外出了,即使晚上,其他人都外出嬉耍的时候它也不出门。
它把自己禁锢在自己的小屋里,不吃不喝,一心想着抚养子女。
——《昆虫记》师:我们发现法布尔笔下的蝎子是——生:很疼爱自己的儿女,温柔而慈祥,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慈母。
师: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事物的形象特征往往是不一样的。
第三种昆虫我们用视频来给大家展现一下,它的名字叫做——生:圣甲虫师:圣甲虫在我们的印象中是怎样的呢?生:臭、脏兮兮、丑、很不惹人喜爱.....师:它来了,(播放视频),又丑又臭的圣甲虫居然——生:非常聪慧,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遇到困难不气馁......师:是的,它以动物粪便为生,我们都认为它又丑又脏,但通过视频我们还看出了它的坚持不懈、遇到困难不气馁。
课外阅读,语感生长的又一片森林--周益民《童话庄子独脚兽
与百足虫》教学片段赏析
赵春松
【期刊名称】《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年(卷),期】2016(000)004
【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有效的补充,在学生语感形成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演读实践、对话交流、思考推敲等多种方式可以不断强化学生语感的形成,推动语感教学向着更深、更广发展。
【总页数】3页(P21-23)
【作者】赵春松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 215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口耳相传,重返话语之乡r——周益民老师《夸父逐日》教学片段赏析 [J], 卢永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童话庄子独脚兽与百足虫教学实录师:上课前先玩一个小游戏,脑筋急转弯。
什么马不是马?生:河马?师:什么鱼不是鱼?生:鲸鱼。
师:什么晶不是真水晶,猜我们学校一老师的名字。
生:蒋军晶。
(众笑)师:蒋军晶是谁啊?生:我们副校长。
师:呵呵,再听一题:什么徽不能别胸前?生:楼朝辉。
(众大笑)师:楼朝辉又是谁啊?生:是我们校长。
师:什么子不是真儿子?生:庄子。
师:解释一下。
生:不是真儿子就是装出来的儿子。
师:假装儿子,简称“装(庄)子”。
(众笑)一、故事的感受师:这两天,大家都在看这本《童话庄子》,今天,我们讨论其中的一个故事《独脚兽与百足虫》。
请同学们读题目。
生:独脚兽与百足虫。
师:请你再把这个课题读一遍,读出这两种动物不同的特点。
生:独脚兽与百足虫。
(这回将“独角”与“百足”处理成重音)师:为什么这样读,能给大家解释下吗?生:因为独脚兽只有一只脚,百足虫有一百只脚,所以应该这样读吧。
师:对,独脚兽、百足虫,要读出它们的特点。
独脚兽是只有一条腿的怪兽,叫夔。
一齐读!生:(齐)夔师:百足虫是有许多条腿的虫子,叫蚿。
一齐读!生:(齐)蚿师:这个故事按照顺序讲了哪几个角色之间发生的事?(显示)()—()—()—()—()—()生:独脚兽、百足虫、蛇和风一起发生的故事。
师:在对话中还说到了谁?生:眼睛和心。
师:这个意思,庄子原文一开始用这段话表示:(显示)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
“怜”是羡慕的意思。
同学们一起读,看看发现了什么。
(学生齐读)生:我发现独脚兽很羡慕百足虫,百足虫很羡慕蛇。
师:这是你看到的。
整体看,你们还发现了什么?生:每一句的句式都是一样的。
师:嗯,都是“谁怜谁”。
生:前面最后一个字和下一个开头的字相同。
师:对,像连锁一样。
生:我发现独脚兽非常羡慕百足虫,而百足虫羡慕其他的东西,其他的东西又羡慕其他的东西,所以世界上没有最好的东西,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好。
师:你发现了所有的事物都在羡慕另一样事物,在不断地羡慕。
小学语文优质课《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及反思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夏日里的虫鸣声;大自然的图片;摘抄卡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一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
作者认为“草虫的村落”是个“快乐天地”?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画句子。
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①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
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a作者为什么把黑甲虫称作“游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大胆想象,这位游侠可能干了些什么?b 你从哪里看出甲虫是勇敢的?小结: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他是快乐的。
②云游四方,回到家乡,同伴们是怎么招呼游侠的?你感受到它们的快乐了吗?(2)从“村民的和谐生活”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地很投机”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得很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的融洽。
他们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差不多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理解甲虫们所在的音乐厅很美,是“天然”的。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抓住“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执教:周益民学生: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四年级师:上课前先玩一个小游戏——脑筋急转弯。
什么马不是马?生:河马。
师:什么鱼不是鱼?生:鲸鱼。
师:什么晶不是真水晶,猜我们学校一老师的名字。
生:蒋军晶。
(众笑)师:蒋军晶是谁啊?生:我们副校长。
师:呵呵,再听一题:什么徽不能别胸前?生:楼朝辉。
(众大笑)师:楼朝辉又是谁啊?生:是我们校长。
师:什么子不是真儿子?生:庄子。
师:解释一下。
生:不是真儿子就是装出来的儿子。
师:假装儿子,简称“装(庄)子”。
(众笑)一、故事的感受师:这两天,大家都在看这本《童话庄子》,今天,我们讨论其中的一个故事《独脚兽与百足虫》。
请同学们读题目。
生:独脚兽与百足虫。
师:请你再把这个课题读一遍,读出这两种动物不同的特点。
生:独脚兽与百足虫。
(这回将“独角”与“百足”处理成重音)师:为什么这样读,能给大家解释下吗?生:因为独脚兽只有一只脚,百足虫有一百只脚,所以应该这样读吧。
师:对,独脚兽、百足虫,要读出它们的特点。
独脚兽是只有一条腿的怪兽,叫夔。
一齐读!生:(齐)夔。
师:百足虫是有许多条腿的虫子,叫炫。
一齐读!生:(齐)炫。
师:这个故事按照顺序讲了哪几个角色之间发生的事?(课件出示:( )一( )一( )一( )一( )一( )生:独脚兽、百足虫、蛇和风一起发生的故事。
师:在对话中还说到了谁?生:眼睛和心。
师:这个意思,庄子原文一开始用这段话表示:(课件出示)夔怜炫,炫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
“怜”是羡慕的意思。
同学们一起读,看看发现了什么。
(学生齐读)生:我发现独脚兽很羡慕百足虫,百足虫很羡慕蛇。
师:这是你看到的。
整体看,你们还发现了什么?生:每一句的句式都是一样的。
师:嗯,都是“谁怜谁”。
生:前面最后一个字和下一个开头的字相同。
师:对,像连锁一样。
生:我发现独脚兽非常羡慕百足虫,而百足虫羡慕其他的东西,其他的东西又羡慕其他的东西,所以世界上没有最好的东西,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好。
师:你发现了所有的事物都在羡慕另一样事物,在不断地羡慕。
再仔细看一看,所有的事物都在不断地羡慕另一样事物,它们其实羡慕的都是同一个特点,一个字,是什么?生:快。
师:对!接下来,我们回忆回忆这个故事。
首先看开始部分百足虫和独脚兽的那段对话。
这段对话非常有意思,我改成了—个小剧本(显示小剧本):(独脚兽、百足虫互相看看对方的脚,都笑起来)百足虫:(笑)喂!你只有一只脚!走路要小心点哪!独脚兽:(笑)哇!你怎么有那么多脚?小心刹车来不及呀!(绕百足虫跳了一圈)你大概有一万只脚吧?百足虫:(谦虚地)哪里哪里,你过奖了。
只有一百只而已。
独脚兽:那你走起路来,随时都要想哪一只脚先走,然后第二只脚跟上去,然后第三只脚……一直到第一百只,这样不会很累吗?百足虫:不会呀。
我又不用想,自然而然就会走了啊。
一想反而就不会走了。
我也不晓得为什么。
独脚兽:(惊奇地)不会常常跌倒吗?脚不会打结吗?百足虫:不会的。
独脚兽:后脚不会常常踢到前脚的脚跟吗?百足虫:(不耐烦地)跟你说不会了嘛。
幸会幸会,下回见。
(百足虫一溜烟跑远了)括号里的内容是提示怎么表演的,动作、神态、语气等等。
请同桌合作,一个演百足虫,一个演独脚兽,还有一位做小导演(当时是三人一桌),台词可以照着上面的读,也可以自由发挥。
同学们练习一下。
(学生练习后,教师邀请他们上前表演。
)“导演”:这位是独脚兽,这位是百足虫。
“百足虫”:喂,你只有一只脚,走起路来可要小心点。
“独脚兽”:你怎么有那么多脚?小心刹车来不及啊!“百足虫”:哪里哪里,你过奖了,只有一百只而已。
“独脚兽”:那你走起路来,随时都要想哪一只脚先走,然后第二只脚跟上去,然后第三只脚……师:导演,这两位同学的表现你满意吗?“导演”:满意。
师: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独脚兽是一只脚,你表演的时候提着另外一只脚,这给表演带来很大的难度,可以两只脚并在一块,这样身体平衡更容易控制一点。
(第二组同学表演)“百足虫”:大家好,我是百足虫。
“独脚兽”:嗨,我是独脚兽!“百足虫”:喂,你只有一只脚,走路要小心点啊!“独脚兽”:哇,你怎么有这么多脚,小心刹车来不及呀,你大概有一万只脚吧?“百足虫”:哪里,哪里,只有一百只而已。
“独脚兽”:那你走起路来,随时都要想哪一只脚先走,然后第二只脚跟上去,这样走不会累吗?“百足虫”:不会,我又不用想,自然而然就会走了啊,一想反而就不会走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独脚兽”:不会常常跌倒吗?不会打结吗?“百足虫”:不会。
“独脚兽”:后脚不会常常踢到前脚的脚跟吗?“百足虫”:跟你说了不会嘛!幸会,幸会,下回见!师:请问“独脚兽”,刚才你问“百足虫”哪只脚先走,是不是心里还有别的想法?“独脚兽”:我觉得他脚特别多,如果我真的见到百足虫可能很害怕呢。
师:如果是比赛,百足虫很快就过去,你怎么想?“独脚兽”:我会很羡慕。
师:心里羡慕,于是产生了这段对话。
二、故事意图的讨论师:刚才我们再现的是百足虫与独脚兽见面的场景。
接下来我们看故事最后部分蛇和风的对话,也是故事里非常有意思的一段。
(显示对话)“……快别这么说了……我也有比不上你的地方啊……人家用脚踢我……用拳头打我……我都拿他没办法,吹不断他的脚,也吹不断他的手……换成你呢,你却可以咬他们哪……”“你虽然吹不断他们的手脚,但是发起火来,却可以拔起大树,吹倒房屋。
何况,我虽然没有脚,跑起来还会留下痕迹,而你呢,却是来无影、去无踪的。
所以我说你天下第一,你就别客气啦!”“哈哈……真的要比快,我还比不上眼睛哩……不管多远,眼睛一看,视线就到了……风吹过,会留下风沙,眼睛看过的地方,才真的不留痕迹。
”“你是说,比起速度,眼睛才是天下第一吗?”“……不,眼睛还比不上心,眼睛看不了多远,心要到哪里,一想就到了……”“只有巧妙不同,没有天下第一……我还是喜欢当风……”师:你们看风的话,一眼看去,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风说的话里面有很多省略号,表示它说的话是断断续续的。
师:为什么断断续续?生:比如风在这里刮,不可能一直这样刮,肯定是呼呼刮的,所以断断续续的,不可能呼一下子就过来,不然蛇就被刮飞掉了。
师:你的意思是风一会儿刮到这儿,一会儿刮到那边,速度非常快。
下面我们对读,我读蛇的话,你们读风的话。
一边读,一边找你认为最关键的一句话。
(师生对读)生:我觉得是“只有巧妙不同,没有天下第一……我还是喜欢当风……”。
生:“只有巧妙不同,没有天下第一……我还是喜欢当风……”师:同学们都认为这句话特别重要。
再看这个故事结局是怎样的。
课件显示:于是风的低语,到处随风飘散,当他吹拂过百足虫身边时,百足虫听了也说:“没错,我也喜欢当我自己!”说完,他就用那一百只脚跳起舞来了。
风吹过独脚兽身边时,独脚兽也忽然觉得很快活。
“啊,我真是快乐的独脚兽!”他一蹦一跳地自言自语。
师:这时候独脚兽怎么样?生:独脚兽应该很快乐,因为他一蹦一跳地自言自语。
生:他很高兴,因为他说是快乐的独脚兽。
师:独脚兽非常自在。
(请学生板书“自在”)刚才咱们看的是结局,来看看他开始的样子。
(课件显示)“独脚兽只有一只脚,但是一点也不烦恼,他用一只脚跳啊跳,动作灵活,姿势美妙。
”你们感觉这时候独脚兽怎么样?生:非常快乐,跟结尾一样。
师:非常快乐,用这个词就是—一生:也很自在。
师:(请学生再板书一个“自在”)独脚兽一开始很自在,最后还是自在,看来,故事里独脚兽没有变化,一直很自在。
生:不对。
师:两个“自在”一样吗?生:这两个“自在”不一样。
一开始的“自在”,独脚兽没有经过委屈或者是扫兴,后来的自在,是他经过了跟百足虫一些扫兴的对话,最后经过风说了这段话,再次感受了“自在”。
师:也就是经历了一个过程。
生:中间应该还有一个词,我觉得是“扫兴”。
师:为什么扫兴?生:因为独脚兽跟百足虫对话以后,觉得自己不如百足虫,觉得自己不怎么样,所以很扫兴。
师:是有点沮丧。
他认为中间经历了一个扫兴的过程。
生:我觉得独脚兽一开始觉得自己非常快乐,但是跟百足虫接触以后,就觉得自己速度不如别人,有点自卑。
不过,我们知道鲁迅有个《阿Q正传》,就是精神上的胜利者,自我安慰,我觉得独脚兽也是在自我安慰。
师:我们后面再讨论独脚兽怎么自我安慰,怎么想才超越了原先的自在、不自在,然后又有了新的自在。
生:我们了解过庄子,他宁愿做一头快乐的野牛,也不愿意一辈子当官,所以说百足虫觉得自己不需要跟别人去争第一,只需要自己快快乐乐生活下去就是最好。
师:这位同学是说独脚兽等故事里有庄子的影子。
庄子当然是通过这些故事传递自己的主张与追求。
所以这两个“自在”之间其实经历了一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独脚兽在成长的过程,他在长大。
由此,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像刚才那位同学说的,我们做快乐的自己,不必羡慕与追求别人。
三、多角度思考师:但是面对一个问题,有时候需要进行一种反向思考,有助于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
刚才,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不必羡慕与追求,如果反向思考,应该思考什么?生:我们应该羡慕与追求。
师:对,应该羡慕与追求。
(课件显示)师:这是两种完全对立的选择,同学们做一个选择,同意“不必羡慕与追求”的坐着,认为人生“应该羡慕与追求”的起立。
(学生表决)师:基本上一半对一半。
下面,我给大家讲述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可能会帮助大家加深思考,等会儿你们再来作出判断。
(显示童谣《老鼠嫁女》,教师、同学一起打节奏诵读。
)大红喜字墙上挂,老鼠女儿要出嫁。
女儿不知嫁给谁,只得去问爸和妈。
爸妈都是老糊涂,争来争去才定下:谁最神气嫁给谁,女儿自己去挑吧!鼠女听罢仔细想,最神气的是太阳,太阳高高挂天上,光芒万丈照四方。
鼠女求嫁找太阳,太阳急忙对她讲:乌云能把我遮挡,嫁给乌云比我强。
鼠女又去找乌云。
乌云说:大风能把我吹散,大风来了我胆战。
鼠女又去找大风。
大风说:围墙能挡我的路,我见围墙心打怵。
鼠女又去找围墙。
围墙说:老鼠打洞我就垮,见了老鼠我害怕。
鼠女听罢猛想起,老鼠天敌是猫咪,看来猫咪最神气,我要与他定婚期。
婚期定在初七夜,鼠女出嫁忙不迭,大红花轿抬新娘,群鼠送亲喜洋洋。
新娘刚到猫咪家,猫咪一口就吞下。
猫说新娘怕人欺,为保平安藏肚里。
师:再来看图画书《换一换》。
(课件显示图画书,教师讲述。
)小鸡出去玩,路上碰到了小老鼠。
他跟小老鼠换了声音,“吱吱”“吱吱”。
继续往前走,碰到了青蛙,小鸡又跟他换声音了,“呱呱”“呱呱”。
随后,小鸡又碰到了小狗,跟小狗换了声音,“汪汪”“汪汪”。
这时,小鸡碰到了大猫,大猫一看到小鸡,就扑过去,小鸡朝大猫“汪汪”大叫,大猫吓了一跳,逃跑了。
小鸡和大猫换了叫声:“喵——喵——”后来又跟乌龟换了声音。
师:这个故事是说的换声音,但我们不要仅仅理解成换声音,这里面还隐藏着一层意思,我们可以理解成学习什么?生:我觉得应该是学习别人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