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种体质人群中医干预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13
中医辩证中国人的九种体质附带调理方法中医辩证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根据观察病情和辨别病机的不同特点,将人体体质分为九种类型。
每种体质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不足之处,需要通过相应的调理方法来保持身体健康。
下面将介绍这九种体质及其调理方法。
1.平和体质:平和体质是中医理想的体质状态,具有健康、精力充沛、体态匀称等特点。
调理方法包括保持规律作息、适度锻炼、饮食均衡等,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压力。
2.气虚体质:气虚体质特点是气血不足、容易疲劳、抵抗力较弱。
调理方法包括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平时注意营养均衡,多吃一些有益健脾益气的食物,如山药、红枣、莲子等。
3.阳虚体质:阳虚体质的人体寒怕冷,容易腹泻、尿频。
调理方法包括避免寒冷刺激、合理饮食,注意补充温热食物,如生姜、红枣、肉类等,同时注意保持室内温暖。
4.阴虚体质:阴虚体质的人比较烦躁易怒,皮肤干燥,容易口干舌燥。
调理方法包括调整心态,避免情绪波动,适量饮水,多吃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
5.痰湿体质:痰湿体质的人容易肥胖,体形肥胖,皮肤不清爽,口苦口腻。
调理方法包括少吃油腻、辛辣食物,多吃纤维素食物,如蔬菜、水果,并注意适量运动,促进新陈代谢。
6.湿热体质:湿热体质的人容易烦躁易怒,体形肥胖,皮肤油腻,容易口苦口干。
调理方法包括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多喝水,同时适量运动。
7.血瘀体质:血瘀体质的人容易面黄肌瘦,皮肤暗淡,容易疲劳。
调理方法包括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长时间久坐,平时注意营养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核桃、绿叶蔬菜等。
8.气郁体质:气郁体质的人容易情绪低落、抑郁,胸闷气短,容易头痛。
调理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压力过大,多参加户外活动,保持适量运动,放松心情。
9.特禀体质:特禀体质即过敏体质,容易对一些物质过敏,如花粉过敏、食物过敏等。
调理方法包括避免接触过敏源,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衣物干爽,提高自身抵抗力,补充免疫系统所需的营养素。
(完整版)中医九种体质调养表(全)中医学认为,人的体质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而不同的体质对于健康的调养也有不同的要求。
以下是中医九种体质调养表的完整版,帮助您根据自身体质进行养生调理。
1. 平和质- 饮食:均衡饮食,以谷类为主,适量摄入蔬果、鱼肉等。
- 运动: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 调理方法:保持身心平静,避免过度劳累。
2. 气虚质- 饮食:多食糯米、山药、枸杞等温补食物。
- 运动:适量参与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
- 调理方法:保持规律生活,避免过度疲劳。
3. 阳虚质- 饮食:多食豆类、动物肝脏等温阳食物。
- 运动:适量参与阳性运动,如健身操、户外活动等。
- 调理方法: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4. 阴虚质- 饮食:多食绿叶蔬菜、芝麻、豆浆等滋阴食物。
- 运动:适量参与静性运动,如瑜伽、太极等。
- 调理方法: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
5. 痰湿质- 饮食:少食油腻、生冷食物,多食薏苡仁、红小豆等利湿食物。
- 运动:适量参与消耗体液的运动,如跑步、踢毽子等。
- 调理方法:避免潮湿环境,保持通风干燥。
6. 湿热质- 饮食:少食辛辣、油炸食物,多食苦瓜、黄花菜等清热食物。
- 运动:适量参与排汗的运动,如打篮球、游泳等。
- 调理方法: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激动。
7. 血瘀质- 饮食:少食油腻、高糖食物,多食红枣、黑豆等活血化瘀食物。
- 运动:适量参与扩张血管的运动,如跳绳、单车等。
- 调理方法:保持情绪稳定,避免长时间静坐。
8. 气郁质- 饮食:少食辛辣、油腻食物,多食山楂、佛手等理气食物。
- 运动:适量参与宣泄情绪的运动,如瑜伽、慢跑等。
- 调理方法:保持心情开朗,避免压抑情绪。
9. 特禀质- 饮食:避免过敏原,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 运动:适量参与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 调理方法:保持环境清洁,避免接触过敏原。
以上是中医九种体质调养表的完整版,根据自身体质进行调理,有助于促进健康和平衡。
中医九种体质分型标准与调养
常见中医九种体质划分为:气虚型、阴虚型、阳虚型、痰湿型、气郁型、湿热型、血瘀型、特禀体质、平和体质。
可以内服相应的中药,或用刮痧法、艾灸法、饮茶等方法来调养。
1.阳虚体质:肺阳虚者服用化痰药;脾阳虚者服用温里药;肾阳虚者服用补阳药;心阳虚者使用活血化瘀药。
适合的补药有鹿茸、海马、冬虫夏草,中成药有金匱肾气丸、桂附地黄丸。
2.气虚体质:适合的补药有人参、党参、西洋参、黄芪等。
还可以艾灸神阙、气海等穴位来补气。
老人、小儿、孕妇因体弱气虚便秘者,可以使用蜂蜜栓。
3.阴虚体质:肺胃阴虚者,可以服用沙参、百合、麦冬、天冬、石斛、玉竹、黄精等补药。
肝肾阴虚者,可以选用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楮实子、龟甲、鳖甲等药。
4.痰湿体质:通补兼施,以通为主。
可以采取胃经刮痧的方法进行调养。
应该少吃肥甘厚腻之品,多食用赤小豆、红豆、薏米等。
5.湿热体质:饮用白茅根茶并配以胃经刮痧,能够有效地缓解体内的湿热。
6.气郁体质:平时适当地饮用玫瑰花茶,能够理气解郁,舒发人体郁结之气。
7.血瘀体质:适合的补药有阿胶、熟地当归、何首乌、龙眼肉、白芍等。
8.特禀体质:食用黄芪粥可以调养此类体质。
特禀体质容易过敏,需要注意一些没有进食过的饮食,容易引起过敏的饮食尽量不要随意食用,以免出现过敏症状。
9.平和体质:调和阴阳,以平为期,阴平阳秘。
平和质(一)体质特性总体特性: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重要特性。
形体特性:体形匀称强健。
常见体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性: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二)防止调理——原则:平衡阴阳/培补阴阳环境起居:起居顺应四时阴阳,劳逸结合。
运动导引:适度运动即可。
穴位按摩:足三里、涌泉等穴位。
情志调适:清净立志、开朗乐观、心理平衡。
饮食调养:食物宜多样化,不偏食,不可过饥过饱、偏寒偏热。
药物调理:不需。
气虚质(一)体质特性总体特性:元气局限性,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体现为重要特性。
形体特性: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体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轻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性: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二)防止调理—原则:益气健脾,培补元气环境起居:热则耗气,夏当避暑;冬当避寒,以防感冒;防止过劳伤正气。
运动导引:起居宜柔缓,不适宜剧烈运动以防耗气,应散步、慢跑、打太极、五禽戏等。
穴位按摩:足三里。
情志调适:气虚之人多神疲乏力、四肢酸懒,应清净养藏,祛除杂念,不躁动,少思虑。
饮食调养:常食益气健脾食物,如粳米、糯米、小米、大麦、山药、土豆、大枣、香菇、鸡肉、鹅肉、兔肉、鹌鹑、牛肉、青鱼、鲢鱼,少吃耗气食物如生萝卜、空心菜等。
药物调理:可用甘温补气之品,如人参、山药、黄芪等。
脾气虚,宜选四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肺气虚,宜选补肺汤;肾气虚,多服肾气丸。
阳虚质(一)体质特性总体特性:阳气局限性,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体现为重要特性。
形体特性: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体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九种体质及调理方法九种体质及调理方法是指中医学中针对人体的九种不同的体质类型,并提供相应的调理方法和建议。
这些体质类型分别是:1. 阳虚体质:该体质类型的人容易感到疲倦无力,易出汗,舌苔淡白,脉搏弱。
调理方法包括适当补阳,多休息,增加营养摄入,保持温暖。
2. 阴虚体质:阴虚体质的人常常感到心烦口渴,五心烦热,易失眠,舌红少苔,脉搏快。
调理方法包括滋阴补液,保持情绪稳定,饮食要清淡,避免辛辣刺激。
3. 气虚体质:气虚体质的人常感到气短疲乏,容易倦怠,声音低弱,脉搏弱。
调理方法包括补气,规律运动,增加营养摄入,保持良好的呼吸习惯。
4. 血虚体质:血虚体质的人经常感到面色苍白,容易出血,心悸失眠,舌质淡红,脉搏细弱。
调理方法包括补血,适量摄入富含铁质的食物,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5. 痰湿体质:痰湿体质的人容易肥胖,口苦口腻,胸闷咳嗽,舌苔厚腻,脉搏滑。
调理方法包括祛湿化痰,饮食要清淡,避免油腻食物,适量运动,保持排便畅通。
6. 湿热体质:湿热体质的人常感到口苦口干,大便黏滞,皮肤痤疮,舌苔黄腻,脉搏滑数。
调理方法包括清热利湿,饮食要清淡,避免辛辣刺激,多饮水,保持皮肤清洁。
7. 瘀血体质:瘀血体质的人经常感到疼痛,皮肤容易出现淤血或瘀斑,舌质暗苍或紫,脉搏涩。
调理方法包括活血化瘀,保持充足的休息,合理锻炼,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
8. 气郁体质:气郁体质的人常感到胸闷烦躁,易焦虑抑郁,舌质淡红,脉搏弦细。
调理方法包括疏通气机,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进行心理疏导,适当经常锻炼。
9. 特禀体质:特禀体质的人常有过敏反应,易出现过敏症状如哮喘,皮肤瘙痒,舌质淡红,脉搏细弱。
调理方法包括提高免疫力,避免过敏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增加体质的抵抗力。
以上是九种体质及调理方法的简要介绍,不同的体质类型需要针对性地调理,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九种体质的中医养生法
中医学认为人体体质因素包括九种,分别是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和特禀体质。
下面是对每种体质的具体养生方法:
1. 平和体质:保持均衡饮食,有规律的生活作息,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气候变化时适当调整衣着。
2. 气虚体质:多吃易于消化的食物,如小米、大米、红枣、莲子等,适量进行有氧运动,避免长时间过度劳累,可以经常进行气功、太极等练习。
3. 阳虚体质:多补充温热的食物,如生姜、羊肉、黑豆等,经常进行户外运动,注意保暖,适度接触阳光。
4. 阴虚体质:多饮百合、玉竹、银耳等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精神紧张,注意充足的休息。
5. 痰湿体质:少吃油腻、糖分高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并适量饮用温开水,应避免潮湿环境,适度进行体育锻炼。
6. 湿热体质: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清热解毒的食物,如冬瓜、绿豆等,避免过量饮酒,适度参加汗蒸、桑拿活动。
7. 血瘀体质:多食用活血化瘀的食物,如红豆、花生、山楂等,适量进行有氧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定期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8. 气郁体质: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压力过大,多进行室内外活动,适当进行舒缓运动,如瑜伽、散步等,避免长时间久坐。
9. 特禀体质: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宠物等,注意保持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饮食上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九种体质组合调理方案
九种体质组合调理方案是一种综合性的健康管理方案,旨在根据个体的体质类型和健康状况,采取不同的调理措施,以实现全面改善体质、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以下是九种体质组合调理方案的详细介绍:
1.平和质:平和质的人身体健康,无明显的亚健康症状,只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体检即可。
2.气虚质:气虚质的人容易疲劳、气短、头晕等,应多进行适当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同时可食用益气健脾的食物,如小米、红薯、鸡肉等。
3.阳虚质:阳虚质的人畏寒、手脚冰凉,应避免生冷食物,多食用温性食物,如羊肉、狗肉等,同时注意保暖,避免过度劳累。
4.阴虚质:阴虚质的人易出现口渴、咽干、失眠等症状,应保持室内湿润,多食用养阴的食物,如百合、绿豆、梨等。
5.痰湿质:痰湿质的人体型肥胖、多汗、口黏腻等,应避免过度饮食,多进行户外运动,少食肥甘厚味的食物。
6.湿热质:湿热质的人面部油光、易生疮疖等,应保持饮食清淡,少食辛辣食物,多食用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苦瓜、黄瓜等。
7.血瘀质:血瘀质的人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等,应加强体育锻炼,促进气血流通,多食用活血化瘀的食物,如山楂、黑木耳等。
8.气郁质:气郁质的人情绪低落、易焦虑等,应保持心情愉悦,多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可食用行气的食物,如佛手、橙子等。
9.特禀质:特禀质的人过敏体质或有过敏史等,应避免接触过敏原,加强身体锻炼,增强免疫力。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的体质类型和健康状况,调理方案需要因人而异。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如有疑问,可咨询医生或专业的健康管理师。
中医预防保健科健康干预方案本科室根据中医体质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将受检者的健康信息分析汇总,归结为九种体质类型,如下: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气郁体质、血瘀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平和质及特禀体质,并根据不同受检者的体质类型制定了相应的健康干预方案:一、气虚体质中医特色疗法干预方案:隔姜片灸神阙(即肚脐),温针灸气海、足三里等穴,以补气温阳健脾;早晚睡前及下床前摩腹以调畅气机,平衡阴阳;注意作息,夜晚早睡以助阳气收藏,晨起适量运动以助阳气升发,使自身顺应阴阳气机的变化,宜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配合小米山药粥以健脾养胃,真正做到适劳逸,调饮食。
二、阳虚体质中医特色疗法干预方案:隔附子或盐灸神阙穴以及温针灸或者艾条直接灸关元、脾俞、肾俞、命门、足三里等穴以温补脾肾阳气;根据虚寒体质秋冬季易发作的疾病,利用“冬病夏治”的原理以温阳的药物穴位贴敷脾俞、胃俞、肾俞、中脘、足三里等穴以温补脾肾阳;掌擦脐下关元穴附近以温下焦元气;早卧早起以顺应天地阴阳气机的变化,饮食宜食牛羊肉等温性食物以补阳,可配合服用附子理中丸及桂附地黄丸以温脾肾阳。
三、阴虚体质中医特色疗法干预方案:针刺太溪、三阴交、肾俞等滋阴之要穴以滋肾阴;早睡早起,晨起多进行户外运动呼吸新鲜空气,以助阳气的升发,饮食不宜辛辣过烫以防耗散阳气伤阴血,宜进食清淡。
四、气郁体质中医特色疗法干预方案:膀胱经第一二侧线走罐,肝俞、胆俞闪罐后留罐以调畅气机;点按太冲穴并配合深呼吸;先逆时针摩腹再顺时针摩腹以顺肝气;早睡早起,晨起多进行户外运动如慢跑步、爬山等以调畅情志,有时间多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如唱歌、跳舞等以抒发心中的不悦,饮食宜清淡,真正做好调饮食、畅情志。
五、血瘀体质中医特色疗法干预方案:膈俞刺络拔罐,针刺血海、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以活血祛瘀、益气通络;按揉腹部或摩腹以通腹部上下之气机,气行则血行;早睡早起,并多做户外运动,饮食宜清淡不宜进食生冷油腻之品,以防伤胃气,可配合服用血府逐瘀丸以活血化瘀。
中医9种体质调护方案平和体质1.饮食调养:饮食应有节制,不要过饥过饱,不要常吃过冷过热和不干净的食物。
粗细粮食要合理搭配,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
不要吸烟酗酒。
2.生活起居:起居应有规律,不要过度劳累。
饭后宜缓行百,不宜食后即睡。
作息应有规律,应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3.体育锻炼:根据年龄和性别参加适度的运动。
如年轻人可适当跑步、打球,老年人可适当散步、打太极拳等。
4.情志调摄: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积极进取,节制偏激的情感,及时消除生活中不利事件对情绪的负面影响。
5.药物调理:一般不提倡使用药物。
气虚体质1.饮食调养:可多食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鸡肉、鹌鹑肉、泥鳅、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
少食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如槟榔、空心菜、生萝卜等。
2.生活起居:起居宜有规律,夏季应适当午睡,保持充足的睡眠。
平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劳动或剧烈运动时出汗受风。
不要过于劳作,以免伤正气。
3.体育锻炼:可做一些柔缓的运动,如在公园、广场、庭院、湖畔、河边、山坡等空气清新之处散步、打太极拳、做操等,并持之以恒。
平时自行按摩足三里穴。
不宜做大负荷运动和出汗运动,忌用猛力和做长久憋气的动作。
4.情志调摄: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多与别人交谈、沟通。
以积极进取的态度面对生活。
5.药物调理:常自汗、感冒,可服玉屏风散预防。
6.推荐食疗(1)小米山药粥原料:小米100g、山药50g。
做法:将小米洗净,山药洗净刮皮切成丁,加水同煮粥。
功效:补益心肾、健脾和胃。
适应人群:气虚质、脾肾两虚,出现食少乏力,面色萎黄,时有汗出,产后乳少等症。
(2)黄芪汽锅鸡块原料:黄芪15g、鸡一只、葱、姜、蒜、盐适量。
做法:将黄芪洗净后,用纱布包好待用;把净膛鸡切块,用开水焯一下去血沫,捞出后放入汽锅内,然后将黄芪、葱姜蒜盐放入,大火烧开后改文火焖三个小时,直到肉烂为止,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益气,养血安神。
九种体质不同指导方案1、平和质:保持平和的心态,饮食宜粗细粮搭配,饮食起居规律,每天运动30-60分钟,穴位保健:足三里、涌泉每天按柔2次,一次3分钟运动选择一种适合的如:散步,跳舞,跑步,打球。
春宜多食蔬菜如菠菜、芹菜、春笋等夏宜多食新鲜水果,如西瓜、番茄菠菜等秋宜选用沙参、麦冬、阿娇、甘草等冬宜温补之品如生姜、肉桂、羊肉等保持平和的心态,饮食宜粗细粮搭配,饮食起居规律,每天运动30-60分钟,足三里、涌泉每天按柔2次,一次3分钟2、气虚质:情志调摄:宜保持稳定乐观的心态,不宜过度劳神,宜欣赏节奏明快的音乐如《喜相逢》饮食调养:饮食宜选用大米、小米、南瓜、山药、鸡肉、牛肉等,食疗参考方(山药粥、黄芪童子鸡)起居调摄:提倡劳逸结合,不能过于劳累运动保健:运动可选择太极八段锦等穴位保健:气海、关元按柔2次,一次3分钟保持乐观的心态,多食用大米、小米、南瓜、山药、鸡肉、牛肉等,忌劳累,打太极拳每天30-60分钟,气海、关元按柔2次,一次3分钟3、阳虚质:情志调摄:宜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饮食调养:饮食选用补脾阳、温肾阳为主的如:羊肉、鸡肉、带鱼、豆、韭菜、少食生冷苦寒如田螺、螃蟹、西瓜及冰冻饮料。
参考食疗方:当归生姜羊肉汤、韭菜炒胡桃仁起居调摄:起居环境不宜在阴暗、潮湿的环境工作或生活运动保健:运动可选择太极八段锦等穴位保健:关元、命门按柔2次,一次3分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多食用羊肉、鸡肉、带鱼、豆、韭菜等,起居环境宜干燥,敞亮,打太极拳每天30-60分钟,关元、命门按柔2次,一次3分钟4、阴虚质:情志调摄:加强自我修养、培养自己的耐性,宜欣赏舒伯特的《小夜曲》饮食调养:饮食参考方:蜂蜜银耳百合粥、莲子百合煲瘦肉,居住环境宜安静起居调摄:睡好“子午觉”运动保健:运动可选择太极八段锦及太极剑等穴位保健:太溪、三阴交按柔2次,一次3分钟保持乐观心态,饮食多食用绿豆,黑木耳,银耳,黄瓜等,睡好“子午觉”,太极拳每天30-60分钟,太溪、三阴交按柔2次,一次3分钟。
九种体质人群中医干预方案1.1平和质平和质人群不需要特别进行干预,按照健康宣教处方进行日常自我保健即可。
鼓励在原有方案原则上,结合自身特色添加新的干预措施。
1.2气虚质(1)干预流程按次序实施艾灸、针刺干预。
鼓励在原有方案原则上,结合自身特色添加新的干预措施。
(2)干预方案具体操作①艾灸部位:腹部。
仪器:大艾灸箱 1 个,将灸箱的艾条插孔插满艾条。
操作:置一灸箱于腹部,温箱正中对准肚脐,灸 20 分钟。
②针刺选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
仪器:毫针操作:按照针刺规范实施。
行针以缓慢捻转,中度刺激平补平泻法,留针20 分钟。
(3)干预频次和疗程①干预频次:每 3 天实施干预 1 次。
②疗程:每10 次为1 疗程,每疗程间隔 7 天。
(4)操作要点①取穴需准确;②可针对患者的合并症状适当选取配穴;③注意艾条与皮肤之间的距离,以及患者的热感,慎防烧烫伤。
④注意针刺的宜忌,宜忌患者的反应,谨防意外发生。
1.3 气郁质(1)干预流程依次实施点穴、平衡火罐、刮痧干预。
鼓励在原有方案原则上,结合自身特色添加新的干预措施。
(2)干预方案具体操作①点穴穴位:太冲、足临泣穴操作:轻触上述穴位,找到细小筋节或患者感觉疼痛的点,由浅入深、由轻至重缓慢点按5-10 分钟,直至局部筋节消失或疼痛消失为度。
②平衡火罐经络:膀胱经及督脉。
操作:膀胱经闪罐 3-5 次,皮肤潮红为度;膀胱经及督脉走罐 3-5 次,着重肝胆俞节段,留罐 5 分钟。
③刮痧穴位:四花穴部。
操作:以背部四花穴为刮痧部位,用刮痧板配合刮痧油刮痧 5-10 分钟,以痧出为度。
(3)干预频次和疗程①干预频次:每 3 天实施干预 1 次。
②疗程:每10 次为1 疗程。
每疗程间隔 7 天。
(4)操作要点①取穴需准确;②可针对患者的合并症状适当选取配穴;③平衡火罐操作时注意火罐的内压不能过大,走罐、闪罐时动作应柔和舒缓,不能用强行推进,留罐时注意患者皮肤的反应。
尤其要注意不能损伤患者皮肤。
④点穴时用力不可过猛过大。
⑤刮痧时应注意出痧的情况,以及患者皮肤状况,尤其是前一次干预留下的痧痕未退尽时。
⑥注意患者的反应,谨防意外发生。
1.4 痰湿质(1)干预流程依次实施平衡火罐、刮痧、中药熏蒸干预。
鼓励在原有方案原则上,结合自身特色添加新的干预措施。
(2)干预方案具体操作①平衡火罐经络:膀胱经及督脉。
操作:膀胱经闪罐 3-5 次,皮肤潮红为度;膀胱经及督脉走罐 3-5 次,着重肝胆俞节段,留罐 5 分钟。
②刮痧穴位:脾俞穴、酸重关节及肌肉部位。
操作:以脾俞穴和患者感觉酸重不适的关节及肌肉为刮痧部位,用刮痧板配合刮痧油刮痧5-10 分钟,以痧出为度。
③中药熏蒸仪器:中药熏蒸机操作:选中药粉末按熏蒸机的要求置入熏蒸机准备好后,做全身熏蒸。
推荐药物如:藿香、佩兰、羌活、艾叶等。
(3)干预频次和疗程①干预频次:每 3 天实施干预 1 次。
②疗程:每10 次为1 疗程,每疗程间隔 7 天。
(4)操作要点①取穴需准确;②可针对患者的合并症状适当选取配穴;③平衡火罐操作时注意火罐的内压不能过大,走罐、闪罐时动作应柔和舒缓,不能用强行推进,留罐时注意患者皮肤的反应。
尤其要注意不能损伤患者皮肤。
④熏蒸时要注意温度不能过高,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度,并随时按患者感受进行调整。
⑤刮痧时应注意出痧的情况,以及患者皮肤状况,尤其是前一次干预留下的痧痕未退尽时。
⑥注意患者的反应,谨防意外发生。
1.5 阳虚质(1)干预流程按次序实施雷火灸、热敏灸干预。
鼓励在原有方案原则上,结合自身特色添加新的干预措施。
(2)干预方案具体操作①雷火灸选穴:神阙穴。
操作:应用特制的雷火灸艾条,点燃艾条后,火头对准神阙穴,距离皮肤 2-3cm熏灸,灸 20 分钟,至皮肤发红,深部组织发热为度。
②热敏灸选穴:中脘、关元、足三里穴。
操作:分别用一支或两支艾条对准施灸,左手食指及中指张开露出穴位距离皮肤2-3cm 熏灸,至皮肤发红,深部组织发热为度。
(3)干预频次和疗程①干预频次:每 3 天实施干预 1 次。
②疗程:每10 次为1 疗程,每疗程间隔 7 天。
(4)操作要点①取穴需准确;②可针对患者的合并症状适当选取配穴;③注意艾条与皮肤之间的距离,以及患者的热感,慎防烧烫伤。
1.6 阴虚质(1)干预流程实施耳穴疗法干预,教导受干预者自我实施穴位按摩干预。
鼓励在原有方案原则上,结合自身特色添加新的干预措施。
(2)干预方案具体操作:①穴位按摩选穴:三阴交、血海、太溪、肾俞、肝俞手法:按法或揉法具体操作:用指腹在相应穴位上进行按法和揉法操作,力度适量,至皮肤微红为止。
②耳穴疗法选穴:交感、肾、内分泌、心、肝材料:王不留行籽、小胶布、镊子具体操作:将贴有王不留行籽的小胶布贴敷在穴位上,每日自行按压3-5 次,每次每穴按压 30-60 秒,留贴 3-5 天。
(3)干预频次和疗程每周接受方案干预 1 次,12 周为一个疗程。
耳穴疗法每次两耳穴交替贴压。
体穴按压由患者每天自行操作,每天坚持。
(4)操作要点①方案需成套完整执行;②耳穴压豆的位置要准确,力度合适;③教患者掌握穴位处方和正确运用体穴按压的手法。
1.7 湿热质(1)干预流程实施耳穴疗法干预,教导受干预者自我实施穴位按摩干预。
鼓励在原有方案原则上,结合自身特色添加新的干预措施。
(2)干预方案具体操作:①穴位按摩选穴:足三里、合谷、曲池、脾俞、丰隆、阴陵泉手法:按法或揉法具体操作:用指腹在相应穴位上进行按法和揉法操作,力度适量,至皮肤微红为止。
②耳穴按摩选穴:胃、脾、肾、大肠、三焦、内分泌、肾上腺材料:王不留行籽、小胶布、镊子具体操作:将贴有王不留行籽的小胶布贴敷在穴位上,每日自行按压3-5 次,每次每穴按压 30-60 秒,双耳交替,留贴 3-5 天。
(3)干预频次和疗程:每周接受方案干预 1 次,12 周为一个疗程。
耳穴疗法每次两耳穴交替贴压。
体穴按压由患者每天自行操作,每天坚持。
(4)操作要点①方案需成套完整执行;②耳穴压豆的位置要准确,力度合适;③教患者掌握穴位处方和正确运用体穴按压的手法。
鼓励在原有方案原则上,结合自身特色添加新的干预方案内容。
1.8 瘀血质(1)干预流程依次实施拔罐疗法、中药沐足干预,教导受干预者自我实施穴位按摩和艾灸干预。
鼓励在原有方案原则上,结合自身特色添加新的干预措施。
(2)干预方案具体操作:①穴位按摩选穴:足三里、合谷、三阴交、血海、阴陵泉手法:按法或揉法具体操作:用指腹在相应穴位上进行按法和揉法操作,力度适量,至皮肤微红为止。
②拔罐疗法选穴:气海、脾俞、肝俞、肾俞、太冲、关元具体操作:用闪火法将罐子扣在穴位上,一般留罐 10-15 分钟,待皮肤充血时,将罐取下。
③艾灸选穴:三阴交、血海、足三里、阴陵泉、合谷、关元具体操作: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穴位,距离皮肤 2-3cm 左右进行熏烤,让皮肤感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约 10-15 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④中药沐足组成:丹参 20 克,赤芍15 克,党参20 克,桂枝10 克,地龙10 克、桃仁10 克。
功效:行气活血做法:水煎,临睡前泡脚,约 15-20 分钟,若感不适者立即停止。
(3)干预频次和疗程每周接受方案干预 1 次,12 周为一个疗程。
其中,耳穴疗法两耳穴交替贴压。
体穴按压由患者每天自行操作,每天坚持。
艾灸疗法每 3 天实施1 次。
(4)操作要点①方案需成套完整执行。
②取穴要准确,手法要正确。
③体穴按压由患者每天自行操作,每天坚持。
④拔罐疗法操作时注意火罐的内压不能过小和过大,留罐时注意患者皮肤的反应。
尤其要注意不能损伤患者皮肤。
⑤实施沐足疗法时应注意水温不能过高和有无过敏反应,同时应注意沐足时受干预在的反应,避免意外事件发生。
1.9 特禀质(1)干预流程依次实施拔罐疗法、耳穴疗法、中药沐足干预,教导受干预者自我实施穴位按摩和艾灸干预。
鼓励在原有方案原则上,结合自身特色添加新的干预措施。
鼓励在原有方案原则上,结合自身特色添加新的干预措施。
(2)干预方案具体操作:①穴位按摩选穴:足三里、天枢、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关元手法:按法或揉法具体操作:用指腹在相应穴位上进行按法和揉法操作,力度适量,至皮肤微红为止。
②耳穴疗法选穴:肺、肾上腺、神门、胃、脾、肾材料:王不留行籽、小胶布、镊子体操作:将贴有王不留行籽的小胶布贴敷在穴位上,每日自行按压 3-5 次,每次每穴按压 30-60 秒,双耳交替,3-7 日更换。
③拔罐法选穴:肺俞、督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命门、关元、气海、神阙具体操作:用闪火法将罐子扣在穴位上,一般留罐 10-15 分钟,待皮肤充血时,将罐取下。
④艾灸法选穴:足三里、天枢、曲池、合谷、神阙、关元具体操作: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穴位,距离皮肤 2-3cm 左右进行熏烤,让皮肤感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约 10-15 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⑤中药沐足组成:北芪 30 克、防风10 克、白术20 克、党参30 克、五爪龙30 克。
功效:健脾补气。
做法:水煎,临睡前泡脚,约 15-20 分钟,若感不适者立即停止。
(3)干预频次和疗程每周接受方案干预 1 次,12 周为一个疗程。
其中,耳穴疗法两耳穴交替贴压。
体穴按压由患者每天自行操作,每天坚持。
艾灸疗法每 3 天实施1 次。
(4)操作要点①方案需成套完整执行。
穴位按摩由患者每天自行操作,每天坚持。
②取穴要准确,手法要正确。
③注意艾条与皮肤之间的距离,以及患者的热感,慎防烧烫伤。
④拔罐疗法操作时注意火罐的内压不能过小和过大,留罐时注意患者皮肤的反应。
尤其要注意不能损伤患者皮肤。
⑤实施沐足疗法时应注意水温不能过高和有无过敏反应,同时应注意沐足时受干预在的反应,避免意外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