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环类农药污染物排放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86.50 KB
- 文档页数:15
一律标准国家或地区加拿大0.1 ppm (正在修订中)新西兰0.1 ppm德国0.01 ppm美国无统一限值,但在实际中使用0.01 ppm和0.1 ppm之间的标准。
欧盟0.01 ppm,(EC)396/2005CAC与欧盟农残标准介绍: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蔬菜农药残留标准有 827 项指标,涉及146种农药;欧盟的蔬菜农药残留标准有583项指标,涉及76种农药。
我国蔬菜农药残留指标和指标涉及的农药都比较少,残留指标分别是CAC的7.0%,欧盟的9.9%;涉及的农药种类分别是CAC的 35.6%,是欧盟的68.4%。
可见,我国蔬菜农药残留标准与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相比不仅农药种类少,农药残留指标更少。
这是导致我国蔬菜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不健全,我国蔬菜技术性贸易壁垒作用不显著的关键因素。
欧盟农药残留限量欧盟所有成员国一般都遵循欧盟制定和发布的限量要求,在经过验证后,成员国可以设定更低的检出限,欧盟其他成员国随后也遵循这一限带夹豌豆、未成熟带夹豌豆苯醚甲环唑无0.01 0.03 0.03 0.03 氟硅唑(护矽得)无0.01 0.025 0.02 0.03 甲胺磷无0.5 0.83 0.83青梗菜甲氰菊酯无0.01 0.04 0.04韭菜(干韭菜)三唑磷(三落松)无0.02 0.36 0.36 甲胺磷无0.3 0.63 0.63胡萝卜环氟菌胺无0.01 0.2 0.2大蒜噻螨酮(合赛多)无0.01 3.3 0.3蒜苔嘧霉胺无0.01 0.073 0.19 0.71大葱莠去津无0.02 0.03 0.03三唑磷(三落松)无0.02 0.045 0.03 0.06 甲胺磷无0.05 0.255 0.16 0.33干木耳甲胺磷无0.1 0.715 0.28 1.61 绿豆氯氰菊酯无0.05 0.12 0.12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涉及的农业化学品残留限量包括4个类型:(1) “暂定标准”共涉及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734种,农产品食品264种(类),暂定限量标准51392条;(2) 沿用原限量标准而未重新制定暂定限量标准,共涉及农业化学品63种,农产品食品175种,残留限量标准2470条;(3) “一律标准”是对未涵盖在上述标准中的所有其他农业化学品或其他农产品制定的一个统一限量标准,即0.01ppm;(4) 豁免物质,共68种,包括杀虫剂和兽药13种、食品添加剂50种和其他物质5种。
农药残留标准农药残留是指残存在环境及生物体内的微量农药,包括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
施用于作物上的农药,其中一部分附着于作物上,一部分散落在土壤、大气和水等环境中,环境残存的农药中的一部分又会被植物吸收。
残留农药直接通过植物果实或水、大气到达人、畜体内,或通过环境、食物链最终传递给人、畜。
引致和影响农药残余的原因存有很多,其中农药本身的性质、环境因素以及农药的采用方法就是影响农药残余的主要因素。
现已被禁用的有机砷、汞等农药,由于其代谢产物砷、汞最终无法降解而残存于环境和植物体中。
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氯农药和它们的新陈代谢产物化学性质平衡,在农作物及环境中消除缓慢,同时难在人和动物体脂肪中累积。
因而虽然有机氯农药及其代谢物毒性并不低,但它们的残毒问题仍然存有。
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施用后,容易受外界条件影响而分解。
但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存在着部分高毒和剧毒品种,如甲胺磷、对硫磷、涕灭威、克百威、水胺硫磷等,如果被施用于生长期较短、连续采收的蔬菜,则很难避免因残留量超标而导致人畜中毒。
另外,一部分农药虽然本身毒性较低,但其生产杂质或代谢物残毒较低,如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及其代谢物乙撑硫脲属于致癌物,三氯杀死螨醇中的杂质滴滴涕,丁硫克百威、丙硫克百威的主要代谢物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等。
农药的内吸性、挥发性、水溶性、吸附性直接影响其在植物、大气、水、土壤等周围环境中的残留。
温度、光照、降雨量、土壤酸碱度及有机质含量、植被情况、微生物等环境因素也在相同程度上影响着农药的水解速度,影响农药残余。
一般来讲,乳油、悬浮剂等用于直接喷洒的剂型对农作物的污染相对要大一些。
而粉剂由于其容易飘散而对环境和施药者的危害更大。
任何一个农药品种都存有其适宜的预防对象、预防作物,存有其合理的灭鼠时间、采用次数、灭鼠量和安全间隔期(最后一次灭鼠距播种的安全间隔时间)。
《杂环类农药生产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吡虫啉、三唑酮、多菌灵、百草枯、莠去津)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目录总论---------------------------------------------------------------------------------------------- 1 1.制订农药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22.任务来源及工作过程----------------------------------------------------------------------- 3 3.农药品种选择---------------------------------------------------------------------------------44.标准编制的原则------------------------------------------------------------------------------- 6 5.标准制订的技术路线-------------------------------------------------------------------------76.标准主要技术路线---------------------------------------------------------------------87.与我国现行其它标准的关系----------------------------------------------------------------9 8.主管机构及人员----------------------------------------------------------------------------9 各论---------------------------------------------------------------------------------------------10《吡虫啉、三唑酮、多菌灵农药生产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编制说明------------11《百草枯农药生产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编制说明------------------------------------2 5 《莠去津农药生产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编制说明------------------------------------40第一部分总论1.制订农药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农药为防治农业病虫草害,保证作物高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农药残留检测国家标准
农药残留是指在农作物、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中,由于农药施用不当或者使用含有违规农药的情况下,导致农产品中残留有害物质的情况。
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农药残留检测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农药残留检测国家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农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来源,而农药残留会对食品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制定农药残留检测国家标准,对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严格监控和检测,可以有效保障人们食品的安全。
其次,农药残留检测国家标准的实施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药残留的存在不仅会影响人们的健康,也会对土壤、水源等环境造成污染,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通过制定和实施农药残留检测国家标准,可以规范农药的使用,减少农药残留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农药残留检测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也有利于推动农产品质量的提升。
农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而农药残留会严重影响农产品的质量。
通过严格执行农药残留检测国家标准,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保障人们食品的安全和健康。
综上所述,农药残留检测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农药残留检测国家标准的重要性,加强对农药残留检测国家标准的执行力度,共同维护人们的健康和食品安全。
《农业部标准【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摘要:农药残留是指残存在环境及生物体内的微量农药,包括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等,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主要来自化学农药,是关系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不仅危害人和动物的健康,破坏环境,而且影响世界农产品的正常贸易,第二,我国部分农产品出口企业存在技术力量不先进、卫生条件不好、对农药残留检测不全面等问题,影响了出口农产品的质量目前农产品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主要包括: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生物毒素残留量、重金属含量、食品包装和标签要求、动植物检验检疫制度、食品安全与卫生要求、环境保护及“绿色补贴”等等。
近年来,发达国家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实施了很多限制措施,如美国于2003年12月开始执行食品和农产品注册通报制度;欧盟通过修订关于食品标签的指令、增加对我国出口商品抽验批次;日本通过修改《食品和农产品卫生法》及实施强制检验等,都对我国出口农产品设置了障碍,进一步加强了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限制。
农产品出口遭遇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壁垒由于发达国家对进口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等卫生要求越来越多(仅2003年,国外在进口农产品和食品方面就新增标准260多项),限量指标越来越苛刻,所以农产品(食品、水产品、畜禽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问题成为我国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由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引发的贸易纠纷已经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例如2002年5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宣布中国蜂蜜氯霉素残留检测限为0.31μg/kg,并有可能提高到0.1μg/kg,受此影响,中国蜂蜜2002年对美出口约7614吨,比上年下降52.35%,出口额约80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3.56%。
欧盟不断实行新的茶叶检测标准,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指标不断增加,到2003年已经增加到196项,截止到2004年8月27日,欧盟共出台26个欧盟委员会指令涉及茶叶,从今年8月1日起,欧盟又将硫丹在茶叶中的残留限量从30mg/kg调整为0.01mg/kg,这些措施使得我国茶叶的出口雪上加霜;据海关人士介绍,今年1-7月广东累计出口茶叶8938吨,价值1868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33.9%和26%,其中对欧盟出口茶叶167吨,与去年同期相比降幅达88.8%。
农药残留量标准一、农药残留限量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从土壤、水体或植物中残留下来,甚至是延长了一段时间又被消费者摄入,从而在体内滞留甚至积存。
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有害,因此在食品中限定农药残留的最大残留限量很重要。
二、农药残留限量的分类1.通用农药残留限量:国家规定了通用农药残留限量,其中包括有机、无机农药的最大允许残留量,如农药糠醚、硫磺等有机化合物的残留限量较低,通常为0.2毫克/公斤,而无机农药氰菊酯的残留限量为0.5毫克/公斤。
2.产品农药残留限量:国家有关部门还制定了各种农产品的具体残留限量,将有机农药和无机农药分类,每类型的农药的限量也有所不同,如水果中有机农药限量为0.2毫克/公斤,无机农药限量为0.3毫克/公斤,蔬菜中有机和无机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均为0.2毫克/公斤。
三、农药残留限量的作用1.限制农药残留达到安全水平:国家规定的农药残留限量是根据专家对农药危害和食品安全性的判断才做出来,其中既要保证食品安全性,又要维护农民有效种植的权利,限定农药残留量并不代表一定不能使用农药,但必须控制农药残留的量以保持食用安全性。
2.督促农药使用正确和安全:农药残留限量的制定,有利于促使农业农药的使用更科学、更安全。
同时,对产品中农药残留量的检测,也可以有效督促使用者正确适量地使用药剂。
四、农药残留限量的执行1.由有关部门定期发布:有关部门要定期检查确认有效的农药残留限量,并及时取消、修改、发布和公告,以及协助地方维护社会食品安全和社会稳定。
2.检测指导教育:对批准使用的农药要检测其是否符合农药残留标准。
同时,2014年至今,建立了健全技术指导专业服务机制,加强对农药使用师的指导教育,规范农药使用行为。
五、结论农药残留限量的设定及监管执行,是我国社会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部分。
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已经对食品中农药的残留限量出台了规定,对消费者进行安全提示,也可以有效督促使用者正确地使用药剂、药用食品,避免因农药残留量过大而危害消费者的健康。
农药制造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1适用范围本标准提出了农药制造工业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防治可行技术。
本标准可作为农药制造工业企业或生产设施建设项目及农药制造工业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环境影响评价、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制修订、排污许可管理和污染防治技术选择的参考。
农药生产的中间体生产企业的污染防治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4754—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84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21523杂环类农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7822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9727农药制造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T50483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程设计标准HJ577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1033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治理HJ1093蓄热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1095芬顿氧化法废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1209工业企业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技术指南(试行)HJ1250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治理HJ2006污水混凝与絮凝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7污水气浮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9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10膜生物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13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14生物滤池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3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反应器废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5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6吸附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7催化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34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导则HJ2047水解酸化反应器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生态环境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令第23号)《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令第15号)《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24号)《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格式准则》(环办综合〔2021〕32号)《农药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12号)《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农药工业排放标准实施
2008年7月2日
环境保护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总局发布的《杂环类农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7月1日开始实施。
标准实施之后,环保部门将利用标准对农药生产企业进行生产资质审核,高污染和落后的农药生产工艺将被限制和淘汰。
这是在全国农药行业环保安全技术交流会上获悉的。
环境保护部相关负责人在会上指出,杂环类农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批准发布,为农药工业环境管理提供了监督执法依据。
环保部门在对排污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时,环保工作人员可以将现场即时采样或监测的结果作为判定排污行为是否达标的依据。
当同一农药生产企业适用不同类别农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且污水混合排放时,其水污染物排放浓度执行其中最严格的排放限值。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负责人在会上强调,农药生产企业要加大对“三废”处理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的研究和投入,形成完善、可靠的“三废”处理系统,实现达标排放。
针对新实施的标准,300多名农药生产企业参会代表表示,要从源头上想办法解决问题,走上高效、低毒、低污染的发展轨道才是企业生存之道。
据统计,目前我国农药生产企业每年废水排放量达到1亿吨以上,其中已经治理的仅占总量的7%,治理达标的仅占已经治理的1%,除大量废水排放,还有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和固体废物等。
此次会议是由中国农药协会在江苏扬州组织召开的。
(信息来源:江苏环保网)。
生态环境部解读《农药制造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新制定标准2020年12月8日,生态环境部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铸造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39726-2020)、《农药制造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9727—2020)等3项新制订标准,以及《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3—2015)等4项标准修改单,以下介绍对《农药制造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39727-2020)的解读。
1标准出台的背景当前阶段,我国面临细颗粒物(P创2.5)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和臭氧(。
3)污染日益凸显的双重压力,特别是在夏季,03已成为导致部分城市空气质量超标的首要因子。
挥发性有机物WXs)是形成PM2.5和的重要前体物,且部分VOCs是有毒物质和恶臭物质,是目前我国重点管控的大气污染物。
为加强VOCs污染防治,完善"行业+综合"的VOCs排放标准体系,需对农药等典型的VOCs排放行业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我国农药工业经过长期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农药生产国和出口国,可生产农药原药500多种,常年生产300多种,正式登记的农药制剂产品达三万多个。
农药工业是重要的VOCs排放行业,生产工序长,使用原料种类多,用量大,产品收率低,污染物排放量大,成分复杂且多为有毒有害物质。
长期以来,农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排放限值宽松,行业针对性不强,亟需制定专门的行业标准,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要求,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严格规范排放管理。
2本标准在排放控制方面的特点农药生产过程中涉及VOCs原辅料储存、输送、反应、分离精制等众多工序,均可能造成VOCs的排放,且无组织排放量较大,同时还存在大量有毒有害及恶臭物质排放。
本标准基于从源头削减、过程控制到末端治理的全过程管控思路,有组织排放与无组织排放控制双管齐下,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
第二部分各论《吡虫啉、三唑酮、多菌灵农药生产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1.生产工艺、污染物排放分析1.1吡虫啉目前我国吡虫啉原药生产厂家共有17家,原先我国的吡虫啉原药生产主要有四条工艺路线,即3-甲基吡啶路线、环戊二烯路线、苄胺-正丙醛路线及吗啉-正丙醛路线。
最新调查发现,原来采用3-甲基吡啶路线的生产厂家都已改为环戊二烯路线。
因此,就目前来说,我国吡虫啉原药的生产主要有三条工艺路线,而且大多是环戊二烯路线,只有个别厂家采用苄胺-正丙醛路线及吗啉-正丙醛路线。
吡虫啉生产中有两个重要的中间体,即2-氯-5-甲基吡啶和2-氯-5-氯甲基吡啶。
苄胺-正丙醛路线与吗啉-正丙醛路线的区别在于2-氯-5-甲基吡啶的合成方法不同,而从2-氯-5-甲基吡啶到吡虫啉的流程则相同。
环戊二烯路线与其它路线的差别则是2-氯-5-氯甲基吡啶的合成方法不同,从该中间体到吡虫啉的流程与其它路线相同。
每种工艺路线的工段流程及污染物排放分析如下。
1.1.1环戊二烯路线(1)工艺流程:该工艺路线包含以下三个工段:① 2-氯-2-氯甲基-4-氰基丁醛合成工段② 2-氯-5-氯甲基吡啶合成工段③吡虫啉缩合工段(2) 污染物排放分析水污染物:调查结果显示,采用环戊二烯路线进行吡虫啉生产排放的水污染物主要有磷盐、钾盐、钠盐、咪唑烷、2-氯-5氯甲基吡啶、丁酮、吡虫啉等,污水产生量为14-28 t/t产品。
大气污染物:污染物排放调查结果显示,采用环戊二烯路线进行吡虫啉生产排放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是丙烯醛、丙烯睛、氯气、氯化氢。
固体废物:调查结果显示,采用环戊二烯路线进行吡虫啉生产排放的固体废物主要成分是环戊二烯多聚体及炭化物、加成及环合多聚物、咪唑烷、吡虫啉。
排放量为1.3-2.9t/t产品。
1.1.2苄胺-正丙醛路线(1)工艺流程:该工艺路线包含以下工段流程:① N-苄基N-丙烯基乙酰胺的合成工段② 2-氯-5-甲基吡啶合成工段③ 2-氯-5-氯甲基吡啶合成工段④吡虫啉缩合工段(2) 污染物排放分析调查结果显示,采用苄胺-正丙醛路线生产吡虫啉有废水、废气、废渣产生。
废水主要成分是磷盐、钾盐、钠盐、甲醇、丙醛、苯甲醛、咪唑烷、2-氯-5氯甲基吡啶、吡虫啉等,产生量为41.35t/t产品;废气是氯化氢气体,产生量为0.05t/t 产品;废渣中含有甲苯、三乙胺、废碱、氯苯、氯苄、2-氯-5氯甲基吡啶、高聚物、咪唑烷、吡虫啉,产生量为0.655t/t产品。
1.1.3吗啉-正丙醛路线(1)工艺流程:该工艺路线包含以下工段流程:①2-氯-5-甲基吡啶合成工段② 2-氯-5-氯甲基吡啶合成工段③吡虫啉缩合工段(2) 污染物排放分析调查结果显示,采用吗啉-正丙醛路线生产吡虫啉有废水、废气、废渣产生。
废水主要成分是磷盐、钾盐、氯苯、吡啶酮、甲醇、一氯、二氯、乙腈、咪唑烷、吡虫啉等,产生量为7.45t/t产品;废气主要是氯化氢、氯气及少量的烯胺、吗啉、戊酯高沸物。
氯化氢、氯气的产生量为0.08t/t产品;废渣中含有磷酸盐、焦油、戊酯高沸物、碳化物、2,3-二氯-5-甲基吡啶、咪唑烷、碳酸钾、吡虫啉等,产生量为0.388t/t产品。
1.2三唑酮1.2.1三唑酮生产工艺分析目前我国三唑酮生产的工艺路线只有一种,包含以下工段流程:①三唑的合成工段②频那酮的合成工段③一氯频那酮的合成工段④三唑酮合成工段1.2.2污染物排放分析水污染物:调查结果显示,三唑酮农药生产排放的水污染物主要有钾盐、铵盐、甲醇、对氯苯酚、频那酮等,污水产生量为2.87-4.88 t/t产品。
大气污染物:上述气体污染物排放调查结果显示,三唑酮农药生产排放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氯化氢,排放量为0.32~0.45 t/t产品。
固体废物:调查结果显示,三唑酮农药生产排放的固体废物主要成分是氯化铵、甲醇、频那酮等。
排放量为0.12-0.18t/t产品。
1.3多菌灵1.3.1多菌灵生产工艺分析目前我国多菌灵生产的工艺路线只有一种,包含以下工段流程:①氯甲酸甲酯的合成工段②氰胺基甲酸甲酯钙盐的合成工段③多菌灵的合成工段1.3.2多菌灵生产污染物排放分析水污染物:调查结果显示,多菌灵农药生产排放的水污染物主要有NaCl 、NaHCO3Na2CO3、NH4Cl 、CaCl2、HCN2COOCH3、苯胺类、硝基苯类、多菌灵等,污水产生量为8-30 t/t产品。
大气污染物:上述气体污染物排放调查结果显示,多菌灵农药生产排放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是光气和氯化氢,排放量为500m3/ t产品。
固体废物:调查结果显示,多菌灵农药生产排放的固体废物主要成分是无机钙盐和石灰氮,排放量为1.4~4.2t/t产品。
2.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的确定2.1 控制指标的确定原则根据农药行业的特点,本排放标准除控制常规因子外,还要针对农药生产的特点,对特征污染因子加以控制。
这些特征污染因子可能是农药生产的中间体,也可能是最终产品。
这些特征污染因子的毒性与危害性往往很大,如不加以控制,则将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特征污染因子的筛选将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1)产生量大;(2)对人体、环境生物毒性强或对生态环境危害大;(3)易于控制;(4)具备有效的检测与监测方法。
(5) 刚开始时设置的控制因子不宜太多,以后可不断调整或增加控制因子。
2.2 控制指标的确定以上对目前我国吡虫啉、三唑酮、多菌灵三种农药生产的工艺流程及三废排放情况调查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根据前述控制指标的确定原则,确定了三种农药生产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指标(表1~表3)。
表1 吡虫啉农药生产污染物排放标准控制指标表2 三唑酮农药生产污染物排放标准控制指标表3 多菌灵农药生产污染物排放标准控制指标3.排放标准中各项标准值的确定3.1 标准值的确定依据本次标准值的确定主要依据为:(1) 当前的污染治理技术水平。
排放标准不同于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是基于环境基准值,是为了保护公众健康,维护生态环境安全而制定的目标值。
污染控制的目标是达到环境质量标准,其手段就是对污染源实行排放限制,排放限制的核心是排放标准。
排放标准的制订一定要以技术为依据,因为排放标准是要企业去执行的,应体现“技术强制”原则。
即通过排放标准的制订迫使污染者采用先进的污染控制技术。
我们制订的标准值应当是企业在采用了先进的生产工艺与污染治理措施后能够达到的水平。
而不应当盲目追求标准的先进性,而脱离目前行业的污染治理技术水平。
在标准制订时,新源和现源所依据的技术水平也是有区别的。
新源排放标准依据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技术水平制订,现源排放标准依据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技术水平制订。
(2) 环境质量要求与污染物的生态影响:在排放标准制订过程中,除充分考虑当前的污染治理技术水平外,还要充分考虑到污染物排放对人体健康乃至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制订农药的排放标准时,综合考虑农药的ADI值(每公斤体重每日允许摄入量)、MRL值(农作物最大允许残留限量)、LC值(半致死浓度)50等等,使制订的标准既是技术经济可行的,又能充分保护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
(3) 国内外现有的相关标准:现有的相关标准(包括国内标准、国外标准)在制定过程中肯定也考虑了诸多方面的因素,并经过了一定时间的实践检验,这些标准对于我们制订本标准可起到参考作用。
3.2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值的确定3.2.1 体现新源与现源的区别本标准特别强调对新源的控制,新源排放标准值的确定是根据采用最先进的污染控制技术所能达到的处理水平结合环境质量要求定出;而对于现源,则适当放宽,依据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技术水平制订,但同时规定了现源的达标日期,即到一定期限后,现源必须达到新源标准。
3.2.2 增设预处理标准对于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或工业污水集中处理站的污水设置了预处理标准。
城市污水处理厂是专业化的污水治理运行实体,具备向社会提供污水治理服务的条件。
其一,城市污水处理厂一般规模较大,配备有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的运行管理经验,有利于发挥处理设备的最大效能,保证设施的稳定运行;其二,大型污水处理厂具有接纳水量和污染物的能力,现在我国许多污水处理厂存在水量和污染物量不足的问题,具备吸纳更多污水的能力,为面向企业污染点源开展代处理业务提供了条件。
因此,应充分发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有利条件。
目前也有不少农药企业将污水送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但是,目前在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对接纳的工业废水仅仅要求一些常规指标,如COD、SS、pH、色度等,对工业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还很薄弱,对农药厂的废水也无特殊要求。
这样,就会带来两种结果,一是工业废水会对城市污水处理厂造成干扰,影响处理设施的性能及处理效果;二是造成“穿透”排放,“穿透”是指城市污水处理厂没有能力处理某种污染物,从而使其未经任何转化或降解而穿过城市污水处理厂,直接排入水体,从而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对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工业废水,一定要有预处理标准。
本标准对现源和新源都制订了排放标准和预处理标准。
预处理标准与排放标准相比,常规污染项目适当放宽,特征污染因子仍从严要求。
3.2.3 浓度控制与总量控制相结合本标准对于废水排放,设置了两种控制指标,即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最高允许排水量。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规定了废水中各污染项目允许排放的最高浓度限值,该指标可控制废水瞬时排放的浓度,但仅有这个指标,无法对污染物排放的总量进行控制。
为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本标准中同时规定了最高允许排水量,以避免企业简单地采用稀释的方式来达到浓度限值。
每一农药生产企业的废水排放都必须同时符合这两种限值要求。
3.2.4 常规污染因子标准值的确定(1) pH值吡虫啉农药:吡虫啉生产排放的废水有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酸性废水pH 在3~5,碱性废水pH在8~12。
本标准规定吡虫啉生产排放的废水无论是处理后直接排入水域,还是预处理后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都要将pH值调节至中性附近。
参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限值,将排放标准和预处理标准限值设定为6~9。
对企业实际处理情况的调查显示,只要是采用了一定的处理技术,该指标限值都能达到。
三唑酮农药:三唑酮生产会排放酸性的三唑盐酸盐废水,其pH在3~4;还会排放碱性的醚酮废水,pH在8~12。
本标准规定三唑酮生产排放的废水无论是处理后直接排入水域,还是预处理后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都要将pH值调节至中性附近。
参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限值,将排放标准和预处理标准限值设定为6~9。
对企业实际处理情况的调查显示,只要是采用了一定的处理技术,该指标限值都能达到。
多菌灵农药:多菌灵生产在胺化工段会排放中性至碱性废水,其pH在7~10;在缩合工段会排放酸性废水,pH在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