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状况:
美国以除草剂为主,占45%; 欧洲占26.3%; 远东14.9%; 中国占8.9%。
化学除草剂的优点: 高效 省工 增产 机械化作业。
第二节
除草剂的分类和使用方法
分类方式很多,主要以作用方 式、作物体内的传导性、使用方法 和化学结构等进行分类。
一、 根据作用方式
1. 非选择性除草剂:
(一) 土壤处理法
1. 播前土壤处理
(1)播前土表处理:主要在稻田,旱地 少用,如插秧前; (2)播前混土处理:避免挥发和光解, 达到提高药效、延长持效期目的。
2. 播后苗前土壤处理 利用利谷隆、敌草隆防除大 豆田(播种深)杂草(土壤表 层)。
3. 苗后土壤处理 如水 稻插秧后使用丁草 胺 、杀草丹。主要对萌发期杂草 有效,对已经长出的杂草则效 果很差,需进行茎叶处理。
苯氧羧酸类:2,4-D 均三氮苯类:西玛津 取代脲类:敌草隆、绿草隆
2. 非传导型除草剂
只限于接触部位的伤害,如百草
枯、敌稗。
三、 根据使用方法
主要是 茎叶处理剂:适宜在作物生育期使用,可 将除草剂直接喷洒与植株叶面或全株。例 如敌稗。 土壤处理剂:一般在作物播种前或播种后 出苗前,将药剂施于土壤或土壤表面,消 灭杂草幼芽或幼苗。
2. 间接:
主要指助长病、虫的发生与蔓延等方面 所造成的损失。田间、地边、路旁等处的杂 草,是病、虫栖息的场所,可诱发某些病、 虫害的发生与蔓延。
野燕麦:赤霉病;
芥菜:甘蓝菌核病和棉蚜、萝卜蚜寄主;
紫花地丁:棉蚜的交替寄主。
3. 其他影响
在小麦的机械收获作业中, 常因杂草量大而影响机械收获的 速度和质量,加大作业成本,减 少经济效益。
如何控制和消灭草害,是当 前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