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国家体育总局重点研究领域重大课题招标指南
- 格式:docx
- 大小:24.21 KB
- 文档页数:8
各级课题申报简明指南一、国家级1、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网址: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由原来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基金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整合而成,是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突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的技术瓶颈。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网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首页时间及分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按接收申请的方式不同,分为集中接收项目和非集中接收项目。
每年集中接收项目接收申请时间一般于3月20日16时截止。
非集中接收项目接收申请时间按照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布的项目指南和通告要求时间接收。
专家推荐的原创探索类项目可随时提出申请,由相关科学部受理并分批组织审查和评审。
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址: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时间及分类:国家社科年度项目申报一般每年的3月10日截至,重大项目、专项项目和后期资助等项目,随时在网站发布通知,按要求组织申报。
4、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网址: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时间及分类:年度项目申报一般在每年3月1日截至,重大项目、专项项目和后期资助等项目,随时在网站发布通知,按要求组织申报。
5、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网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申报管理系统时间及分类:年度项目申报一般在每年3月1日截至,重大项目、专项项目和后期资助等项目,随时在网站发布通知,按要求组织申报。
二、省部级1.中宣部、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国家语委、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等项目。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研究报告项目编号 1462SS10016 项目名称浙江竞技体育院校化发展模式研究项目负责人李云林项目承担单位浙江省体育局项目组成员李建设(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赵红红(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丁云霞(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硕士)填表日期2013年2月28日摘要浙江竞技体育人才院校化培养的管理模式,以及基于这一模式的体制调整,在解决可预见问题及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上,进行着积极有效的实践探索,运行八年来,已经形成比较一致的思想基础、比较稳定的组织架构、比较合理的体制安排和比较顺畅的运作机制。
并经历了奥运会和全运会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质量和竞技体育队伍管理的检验考量,浙江竞技体育院校化发展模式的改革,得到了总局的关注和肯定。
探寻体工队模式向院校化模式转变的历史缘由和发展背景,从制度设计、体制架构和机制形成三个层面,分析浙江院校化模式的比较优势和实践价值,解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达成的基本共识,反思传统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是否出现了问题?出现了什么问题?浙江竞技体育院校化发展模式,遵循的是预定路线的发展方式,坚定的是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实施的是三位一体的制度架构,其中“竞技体育系—项目管理中心—单项运动协会”三位一体的制度架构是浙江竞技体育院校化发展的重大创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院校化和竞技体育管理体制院校化。
关键词:竞技体育, 院校化发展ABSTRACTThe management mode in talent training and the adaption based on the mode of Zhejiang Competitive Sports institutionalization are conducting active and effective explorations for solving the foreseeable and emerging problems. The eight years operating makes the comparatively accordant ideological basis, stable organization structure, reasonable system arrangement and smooth operational mechanism possible. Moreover, having been experienced the inspection of competitive talent cultivation and group administration in Olympic and the National games, Zhejiang reform of institutionalizing competitive sports has been received attention and acceptance from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Explores the historical reasons and developmental background in transforming mode from sport team to institutionalization, analyzes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practical value of the latter mode from three layers—system design,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and mechanism formation, then takes the further step of studying the major existing problems, reaching the basic consensus and reflecting the problem appeared by traditional cultivating system of competitive talents. Zhejiang Competitive Sports Institutionalization abides by the developing pattern of projected route, upholds the school-running orientation of professional colleges and implements the trinitarian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The trinity of depart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center of project management and single event sports association is the significant innovation in the process of Zhejiang Competitive Sports Institutionalization, it achieves the goal of institutionalizing the competitive talents cultivation and competitive sports administrative system.KEY WORDS:competitive sports, developmental mode of institutionalization目录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思路....................................... - 1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 -1、选题背景............................................. - 1 -2、研究意义............................................. - 3 -(二)研究主题与研究方法................................... - 4 -1、研究主题............................................. - 4 -2、研究方法............................................. - 5 -二、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成才规律和培养体制 ..................... - 7 -(一)竞技体育人才的成才规律................................ - 7 -1、科学选材规律......................................... - 8 -2、基础训练规律......................................... - 9 -3、“三从一大”规律.................................... - 10 -4、养成教育规律........................................ - 12 -(二)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体制.......................... - 13 -1、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的形成...................... - 13 -2、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的变革...................... - 15 -三、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性反思 ...................... - 18 -(一)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 - 18 - (二)世界体育强国人才培养模式的借鉴..................... - 22 -1、美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及特点...................... - 22 -2、俄罗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及特点.................... - 23 -3、英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及特点...................... - 23 -4、澳大利亚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及特点.................. - 24 -5、德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及特点...................... - 24 -6、日本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及特点...................... - 25 -四、浙江竞技体育院校化发展模式的实践探索 .................... - 27 -(一)浙江竞技体育院校化发展模式的提出与实施.............. - 27 -1、浙江竞技体育院校化发展模式的提出.................... - 27 -2、浙江竞技体育院校化发展模式的实施.................... - 29 -(二)浙江竞技体育院校化模式的现实困境与发展思路.......... - 31 -1、浙江竞技体育院校化模式的现实困境.................... - 31 -2、浙江竞技体育院校化模式的发展思路.................... - 40 -五、参考文献................................................. - 49 -六、附件..................................................... - 52 -附表一: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机构设置....................... - 52 - 附表二:竞技体育专业学生入学及毕业人数统计表............... - 53 - 附件三:国内13所同类高等体育职业院校问卷调查.............. - 54 - 附件四:教育厅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基本办学条件评估........... - 56 - 附件五:我院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现状的调研报告........... - 58 -浙江竞技体育院校化发展模式研究浙江竞技体育院校化发展模式研究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思路竞技体育水平是衡量国家或地区体育运动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是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竞技体育的发展对于提升国家形象,展示国家精神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体育总局科教司关于开展研究课题结题验收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体育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体科字[2018]35号
【发布部门】国家体育总局
【发布日期】2018.04.24
【实施日期】2018.04.2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体育总局科教司关于开展研究课题结题验收工作的通知
(体科字〔2018〕35号)
各有关单位:
按照科研课题研究工作计划,现将对国家体育总局2012-2014年度重点研究领域延期和调整研究课题、2015年度全民健身研究领域课题以及2015年度科学健身示范区建设研究课题进行结题验收。
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结题验收主要依据2016年度《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体育总局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办法》(体经字〔2013〕219号)、《国家体育总局奥运科研攻关项目管理办法》(体科字〔2010〕119号)三个文件。
二、此次验收分为研究任务验收和财务验收两部分。
其中研究任务验收工作委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承担,财务验收工作委托国家体育总局财务管理和审计中心承担,并委托北京中平建华浩会计师事务所和中鹏会计师事务所协助国家体育总局财务管理和审计中心承担财务验收具体事务。
验收工作将于5月底结束,请各课题单位相关部门和负。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研究总报告项目类别:一般项目项目名称:我国体育政策执行的阻滞机制及其防治项目编号:1282SS08100项目承担单位:南昌大学项目负责人:罗建河报告日期:2009年8月30日课题组成员:杨青松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处谭新斌南昌大学教育学院吴根洲南昌大学教育学院毕正宇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叶忠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注:本研究的实际参与者还有南昌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应届与往届硕士研究生,他们实施采集的调查数据给本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原申请书中没能列出这些人员的名单,故此处也难以一一列出。
)当前,我国体育政策的执行却并不像想象的那样顺畅,诸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阳奉阴违,拒不执行”、“左顾右盼,敷衍了事”、“区分软硬,选择执行”等体育政策执行阻滞现象时有发生。
对于体育政策执行的理解有两个视角:一是过程的视角,一是构成的视角;从而形成了分析我国体育政策执行阻滞机制的两个分析框架:纵向分析框架和横向分析框架。
体育政策执行阻滞机制的纵向分析框架是从体育政策过程的视角,将“体育政策执行”与“体育政策问题的认定”、“体育政策的制定”、“体育政策的评估”视为不可分割、环环相扣的一个完整过程,体育政策的执行只是其中一环必然要受到其他环节的影响;这一框架的分析意图正在于探讨体育政策过程中的其他环节对于“体育政策执行”效果的影响机制。
体育政策执行阻滞机制的横向分析框架是将体育政策执行分离出整个体育政策过程的单独地加以分析,从体育政策执行的构成上去分析体育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政策执行主体的特性、政策文本的品质、政策的相对人认同和政策资源的投入等。
以体育政策执行阻滞机制的分析框架为理论假设,通过选取我国学校体育政策、群众体育政策和竞技体育政策中的代表性政策进行个案分析,结合相关的实证调查数据,证实了我国体育政策阻滞机制分析框架所揭示的影响我国体育政策执行导致我国体育政策执行出现阻滞现象的相关要素及其运作方式。
开放课题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完善开放课题的管理和实施,充分发挥开放课题对水上项目训练监控及干预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为“实验室”)研究工作的强化和补充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开放课题的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一、开放课题申请程序1、开放课题申请应符合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申请指南”的研究方向或研究内容。
2、实验室于每年1月发布本年度开放课题项目申请指南,并开始接受申请。
申请者需填写《水上项目训练监控及干预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申请书》,一式五份。
3、实验室对符合要求的课题申请,安排2名(含两名)以上同行专家或学术委员会委员对每份申请提出初审意见。
4、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对各项申请进行评审,确定资助项目及金额,报江西师范大学科研处备案并由实验室发出《立项通知书》。
5、实验室与项目负责人签订《水上项目训练监控及干预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合同书》。
项目负责人必须按照“合同书”的有关要求组织项目的实施。
二、开放课题经费的使用与管理1 、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项目经费使用执行《江西师范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主要用于项目科研工作直接需要费用,单独设项目管理,专款专用。
2、开放课题的项目负责人将受聘为实验室兼职研究员,得到实验室相应的研究支持。
3、实验室开放课题经费开支范围包括:与资助课题直接有关的科研费用、测试、计算、分析费,国内调研、旅差费和学术会议费,资料费,论文打印及发表版面费,成果鉴定、知识产权保护等费用。
其中,材料费及测试费占60%以上。
4、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计划的执行,每年应填写项目年度进展报告和科研成果汇报,实验室将会同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处对项目进行不同形式的中期检查。
5、项目执行过程中,若项目负责人和研究计划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时,应及时向实验室提出申请,经实验室批准后方可执行。
6、开放课题项目执行时间一般为2年。
资助金额一次核定,分年度使用。
必须持续较长时间的课题,可分阶段申请。
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关于开展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体育总局•【公布日期】2006.05.30•【文号】•【施行日期】2006.05.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关于开展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局,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各有关单位:为落实《2001-2010年体育科技发展规划》和《奥运争光科技行动计划》有关要求,充分调动体育系统和社会各方面科技力量参与备战2008年奥运会科技工作,全面提高我国体育科研水平,国家体育总局将开展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建设目标根据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实践需求,逐步在全国形成一批在体育事业发展中充分发挥先导和支撑作用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重点突出、条件一流、具有较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点实验室。
二、申报范围体育科教单位,其他行业、系统具备相应条件的高校、科研单位等均可申报。
三、申报条件(一)申报单位有创新思想、较好的研究基础并具有特色,取得较好的科研成绩,有明确的近、中、远期目标,在该领域有承担国家体育科研项目的能力。
(二)申报单位有为国家队进行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的经验和能力,得到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的认可和推荐,能根据国家队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需求长期下队服务。
(三)申报单位有较高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团结的、管理能力较强的领导班子以及素质较好、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有培养高级体育科技人才的能力。
(四)申报单位具备较好的研究条件和基础设施,依托单位重视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能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及相应经费等配套条件。
四、申报批准程序(一)申报重点实验室,按要求填写《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申报书》(附件),要明确重点学科领域,由依托单位负责组织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后,正式行文向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申报。
(二)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负责组织专家对申报单位进行评审,采用实地考察审验、评估打分等方式进行。
2014年度国家体育总局重点研究领域重大课题招标指南1.高原训练有效负荷结构和方法研究在总结国内外高原训练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原训练条件,针对专项特点,研究上高原前、高原训练期间以及下高原后的有效训练负荷结构和训练方法,为提高高原训练成功率提供理论和方法。
2.提高人体运动能力的生物学基础和对策研究在把握人体科学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围绕限制运动能力发展的重要生物学因素(例如:神经系统、骨骼肌、内分泌、呼吸、血液循环、能量代谢、免疫能力等),从运动能力监测、风险预防和干预、运动能力促进等方面,开展应用基础性研究,为提高人体运动能力,提供理论和方法。
3.提高足球、篮球、排球运动员专项竞技能力的训练方法研究在系统研究和梳理国内外足球、篮球、排球训练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专项特点和我国足球、篮球、排球训练现状,从体能、技术、战术、心理、身体承受能力等方面,研究并提出实用性强的,能够提高我国足球、篮球、排球运动员专项竞技能力的方法,指导训练实践。
4.我国青少年运动能力发展规律研究以保障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为前提,结合我国青少年运动员生长发育规律和运动能力发展规律,研究青少年运动员选材标准、青少年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适宜训练方法和手段;结合专项发展需求,开展提高青少年运动能力的科学方法和科学训练体系的研究。
5.我国职业化运动项目训练管理体系研究系统研究国外职业运动项目训练体系及其管理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运动项目职业化发展趋势和现实特点,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化运动项目训练管理制度、训练保障措施和服务体系建设(例如:青少年梯队建设、职业运动员准入制度、健康管理制度、专项训练规划、运动员职业发展规划、科技保障等)。
6.我国运动训练理论创新研究在把握国内外运动训练理论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针对制约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训练实践出发,在一般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方面,开展理论创新研究,为提高我国运动训练水平提供理论基础。
7.运动性伤病的诊治和康复方法的研究包括运动创伤、运动性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以及康复方法的研究;专项训练技术方法与运动损伤形成机制及损伤成因的关系研究;运动员运动损伤后或手术后重返赛场评判标准的研究;不同康复技术和方法对运动伤病发生后身体各系统功能恢复影响的研究;康复训练方案的实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8.兴奋剂检测技术和方法研究针对在近年的国际、国内兴奋剂检测中,出现了较多的克仑特罗和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的阳性或疑似阳性的案例,研究这类物质的来源及其进入运动员体内的原因;进一步通过兴奋剂检测方法,区分运动员故意服用或运动员在无意中从食源性、药源性及营养品源中摄入而导致,从而维护运动员正当权益,打击故意使用兴奋剂行为。
9.国民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技术规范和标准的研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重点研究制定科学健身指导方案的关键技术,规范有氧运动、抗阻练习、伸展性练习等不同健身方法的技术要求,并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保证不同人群健身时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为进一步丰富国民科学健身方法体系提供技术保障。
10.延缓中老年人群退行性功能下降健身方法与原理的研究以中老年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结合造成中老年人衰老过程中产生退行性功能下降与发展的关键问题,开发相应的健身方法,并探索其延缓退行性功能下降的原理或机制,为丰富“抗衰老”的运动方法提供技术支撑。
11.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与身体素质提高关键技术的研究结合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和体质健康现状特征,选择课内、外或校内、外体育活动为内容,重点解决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心理和智力提高;体育活动伤害预警与防护;以及青少年体育安全体系等关键技术,为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研究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体操和武术等运动项目,在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身心健康等方面的有效手段、方法、功效与原理。
研究相关人群科学锻炼素养水平对青少年体育行为的影响。
12.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服务内容、标准及评估体系研究重点针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组成内容、提供服务的基本标准以及科学评估各地服务体系的发展水平开展研究,推动群众体育工作实践。
13.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对国民体育健身行为和身体素质的影响因素及结果分析围绕实施《全民健身计划》,针对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与影响和改变国民体育健身行为、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相关性开展理论研究,理清政府公共政策对国民体育参与和健康促进的实际作用,对于科学决策、动态调整政策、即时满足国民健身需求提供理论支持。
14.新型运动健身仪器器材的研制和科学健身的信息化研究面向大众科学健身和运动训练的需求,基于现代物联网技术,结合我国文化特色,开展新型智能型室内外运动健身器材、穿戴式仪器的研制;推动科学健身的信息化研究,利用云计算技术,研发大众健身服务生产和供给、政府监管系统,建立科学高效的信息服务平台。
15.体育仪器器材、装备、场地设施的质量与性能测试标准和相关系统的研制开展应用于体育器材和场地设施检测的新指标、新技术或新方法的研究,建立科学性和针对性较强的关键测试指标和测试方法的标准规范;研究相关关键技术,开发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测试装备和系统。
13BTY006 徐茂卫我国体育产业资源整合机制创新及管理策略研究13BTY017 万晓红基于CIS理论的我国体育国际形象传播路径研究青年项目13CTY003 柳鸣毅国外青少年体育组织培育和政策监管研究13CTY027 廖婷功能性力量训练对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实证研究省部级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3YJC890038 王相飞大型体育赛事的新媒体传播研究13YJC890029 彭小伟基于学科能力评价视角的体育高考考试标准研究13YJCZH067 蒋立兵基于绩效监测的青少年个性化减肥运动处方专家系统研究全国教育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EEA120353 祝大鹏我国青少年运动员体育道德发展实证研究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FFB061 黄志剑情绪调节技术效果与机制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视觉表象技术与自我谈话技术的比较2012FFC110 孟思进废用对骨骼肌Akt-mTOR和AMPK-PGC-1α信号通路的影响与运动的靶向干预作用湖北省公益性科技研究项目2012DCA29 屈胜国 PPP模式在我国公共体育场馆中的应用研究湖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12GDA027 孙义良城市绿色体育发展机制构建研究——以武汉市为例2012GDA028 徐伟宏面向体育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建设2012GDA029 刘亮跨越式发展背景下湖北省运动员社会保障研究2012GDA030 周贤江国外竞技篮球发展模式研究2012GDA031 张钢花湖北体育“媒介形象”实证分析及传播与效果监测体系建设2012GDA032 王海明世界优秀女子网球单打运动员主要进攻能力评价体系研究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2012157 王宏中欧体育哲学思想六大视域的歧异与会通2012175 汤立许民族传统体育评价与发展研究2012181 何国民我国省级区域体育事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2012224 龙行年文化生态视域下武当武术文化研究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项目2012A006 郑伟涛备战2014年冬奥会速度滑冰队综合科技攻关与服务2013B013 郑伟涛太阳能发光篮球板2013B027 赵道静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科技成果在公益性大众健身场馆中的推广与应用国家体育总局社科基金项目1887SS13048 漆昌柱体育文化与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契合性研究1915SS13076 徐屏我国全民健身体系构建中的政府职能转变与制度研究1916SS13077 徐伟宏体育社团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机制与政策研究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重点项目D2******* 王志强我省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的评定与监控D2******* 黄志剑中学生健康概念认知研究D2******* 马勇基于试验研究的帆船调帆策略研究D2******* 金丽三七皂苷对运动性贫血大鼠骨骼肌蛋白合成的影响及机制研究中青年项目Q20134101 茅洁隔网对抗项目技战术决策优化模型设计---以羽毛球项目为例Q20134102 蒋立兵儿童青少年减肥运动处方专家系统开发及应用研究Q20134103 胡璞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篮球运球分阶段计时系统的研究Q20134104 黄志勇高尔夫球场果岭速度模型与推杆效果模型的建立与评价B类项目B2013255 陈艳林我国体育商业保险市场的供求非均衡研究B2013256 赵广体育类网络教学平台sakai的应用与技术研究B2013303 汤立许荆楚民俗民间休闲体育资源动员与乡村发展研究B2013304 张剑基于网络的共享型素材库与动态体育课件制作平台的设计与开发B2013305 付志华健康的生活方式与普通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B2013306 郭玲玲湖北省全民健身路径建设与使用状况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B2013307 朱颖体育校园文化景观改进高等体育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证研究B2013308 郑湘平我国11-12岁男子体操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及评价体系研究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13d086 张德胜家庭体育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研究13d087 周贤江我国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竞赛思维特征及其表现研究省教育规划重点项目2012A025 张德胜全媒体时代体育院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2012A026 龙斌湖北省与我国主要体育强省的竞技体育实力对比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厅局级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一般项目13y069 寇现娟湖北省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机制研究13y070 胡雪表演专业艺术体操专项课程体系优化研究青年项目13q101 刘娟大型赛事电视体育解说伦理失衡现象的实证研究指导性项目13g353 王东林体育解说人才专项化培养模式研究13g354 付晓静网络动员在全民健身中的应用研究13g355 叶涛体育院校通识课程设置研究13g356 刘晓丽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法律问题研究13g357 柳鸣毅青少年社会体育组织培育与政策监管研究省教育规划一般项目2012B105 王志强基于学科专业发展的我国体育类本科院校院系设置优化研究2012B106 易名农体育院校理工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012B107 周贤江我国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竞赛思维特征及其表现研究2012B108 万晓红基于媒介融合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2B109 梁亚东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术散打方向培养创新人才模式的研究2012B110 徐琼体育院校艺术体操专项课程学生成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2012B111 雷先良体育院校篮球专项“教学-竞赛”双核心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证研究2012B112 赵鹏女子足球运动员运动机能状态评价体系的研究国家体育总局文化体育中心项目2012-2014TYWHG190 黄莉中西体育精神文化的比较研究2012-2014TYWHY191 徐菊生中部城市圈龙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2012-2014TYWHY192 孙健从大武汉赛马文化的衰与兴看我国民间赛马文化的发展2012-2014TYWHZ193 汤立许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活化研究2012-2014TYWHZ194 朱颖从武当武术养生文化的审美看武当拳家的人生精神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项目WSH2013B006 余水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武术书籍文献目录研究WSH2013B007 孙健举办大型武术赛事的综合效益研究WSH2013D029 梅汉超新周期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专项能力结构及技术训练体系的研究WSH2013D036 王宏武术套路审美活动的时代性和民族性WSH2013D037 华桦论武术软实力的提升与体育强国建设的关系WSH2013D038 王战利女子武术散打技术课教学改革的实证研究湖北省建设科技项目马勇体育场馆室内环境的主观调查与实测研究横向项目漆昌柱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理念创新与顶层设计杨梅传播生态与中国当代体育报告文学研究唐慧菊《大学语文》课程考核体系改革研究扈盛运动康复外用中药凝胶及配套理疗仪器窦光华医药类企业品牌建构与宣传片制作徐菊生全运会皮划艇项目调研工作万晓红 2013 年辽宁全运会的媒体形象与公众形象王东林新媒介环境下广播电视人员提高自身媒介素养的可行性措施赵道静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科技成果在公益性大众健身场馆中的推广与应用王松岩湖北省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女足U18队科研攻关项目魏旭波《防治病健康操》系列音像制品魏旭波中国体操运动发展历程的探索陈刚科技创业团队风险认知过程研究陈刚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科级干部轮训效果评价与实证研究黄志勇中外高等院校高尔夫人才培养比较研究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T201320 马勇体育器材的流体动力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