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单元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67.50 KB
- 文档页数:4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主题单元设计适用九年级年级所需课内共用5课时课外用1课时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
如果把《化学》比作一颗大树,“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则是树干,因为只有定量研究化学反应能清楚地显示反应物、生成物的组成及结构,能揭示物质在反应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利用质量守恒解释化学反应的内涵、化学方程式本身就反映出物质的变化规律。
所以从定量角度认识化学变化,从符号表征的角度学习如何表示化学变化的规律是初中化学的核心,是学生学习化学的载体。
学生学好学透本单元,就等于掌握了全书的精髓。
本单元以化学方程式为中心,组建了专题1、质量守恒定律为化学方程式的理论依据。
专题2、化学反应的表示即如何用化学方程式描述化学变化。
专题3、根据化学方程式解决化学变化中的简单定量问题。
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过程研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
其中专题1是专题2的理论依据,专题3又是专题2的应用。
单元学习重点:1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真正涵义。
2 、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归纳化学方程式所提供的信息。
3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格式规范化。
单元学习难点: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单元主要学习方式:实验探究学习、小组合作与交流、指导阅读预期学习成果:探究实验报告、思维导图、课堂综合检测、调查报告、配平方法小结等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表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能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包括质和量两方面的问题。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3、能说出某具体化学反应方程式所代表的涵义。
4、能正确书写第一单元到第四单元中出现的所有化学方程式。
5、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简单计算以及规范的格式。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设计与活动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其内涵。
八年级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复习》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进一步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微观解释,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2.巩固认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步骤及表示的意义;规范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格式,提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下列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为什么?点燃 (1) 4P +5O 2 ===2P 2O 5点燃 (2)4Fe+3O 2===2Fe 2O 3 (3) H 2+O 2===H 2O点燃 (4)CH 4+2O 2===CO 2 +2H 2O通过该题组练习,强化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注意事项,为正确书写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强化重点】一、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和应用1: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引导同学们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同学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分别以ABC 表示如下:(1)上述三个实验探究反应前后天平仍平衡的是 ,天平不平衡的是 。
(2)B 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
若要得到正确结论,请帮助改进实验装置。
【小结】探究设计质量守恒定律时,若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要在 装置中进行 。
2: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A.丁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C.甲一定是化合物,乙一定是单质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分数/% 70 15 6.25 8.75 反应后质量分数/% 35 7.5 48.75 x学生口答,针对气球反应完后是否胀大产生浮力展开实验创新,观看微视频,充分理解实验改进方法和原理。
学生讲解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该问题解答,使学生明确探究设计质量守恒定律时的注意事项:若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要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并学习灵活进行实验的创新性改进通过该表格题的解答,使学生明确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未知质量的求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初中化学五.四学制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教学设计本课题的课程内容位于一级主题----物质的化学变化下面的二级主题---质量守恒定律。
本主题的主要内容有: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3、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4、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1、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实质的理解进一步认识定量研究,知道定量研究是在定性研究基础上更加深入的研究。
2、通过思考讨论进一步理解为什么化学方程式能准确的表示化学反应,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以及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并熟练掌握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3、通过分析,进一步体会宏观、微观、符号相联系这一化学学科的三重表征。
4、通过真实的生产情况,认识定量控制化学反应对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学生对物质的微观构成(分子、原子等)有了较深的认识,初步建立了微粒观2、对化学变化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比如化学变化的特征、能量变化、反应类型、表示方法等,能判断出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但是没有更深层次的从定量角度认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不能够熟练的把反应过程中原子不变跟物质的总质量也不变联系起来。
因此,从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量和质量不变,认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也不发生变化,是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的重点。
1、通过学生到黑板或在本上画过氧化氢分解的微观模型图这一活动,考察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否掌握,评价学生是否具有从微观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1、通过学生到黑板或在本上画过氧化氢分解的微观模型图这一活动,考察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否掌握,评价学生是否具有从微观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验证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相等这一探究活动,考察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从学生的参与程度、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能力、记录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与习惯习惯、表达与交流的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给与恰当的反馈以激励学生进步,。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1.木炭燃烧成灰烬,质量如何变化?
2.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质量如何变化?
【活动一】推测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物质的质量关系
【交流、研讨】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分解了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与生成的水和氧气的质量具有什么关系呢?
1.观察下图,你同意下图两位同学中哪一位的观点?
甲:过氧化氢分解了,分子变了,质量当然也就变了!
乙:质量怎么会变呢?在化学反应中,分子虽然变了,但是原子没有改变,质量应该不变吧?
2.小丽同学用如下3个图示表示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反应。
你认为哪个图示是正确的?为什么?。
课题专题复习: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认识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的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理解定律成立的原因,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并能够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广泛应用。
2.认识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的工具:化学方程式。
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并能够正确书写常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掌握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的方法:建立质量比例模型,能够规范的进行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质量守恒定律应用学习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理解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问题与讨论设计思路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的依据【课前预习】1.绘制知识树2.完成学案预习中的相关题目【引入】能把任何物质变成黄金的油霸存在吗?一、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的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教材重现】现在请大家重温教材上的一张图片,说一说你都能得到那些信息?【归纳总结】在化学反应中宏观上不变:物质总质量、元素质量、元素种类微观上不变:原子种类、原子数量、原子质量宏观上改变:物质种类微观上改变:分子种类【知识应用】1.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813610建立知识结构,展示复习目标。
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问题。
激发学习兴趣。
重温教材,发散思维。
进一步从宏观微观多方面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注重方法总结。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的工具反应后质量(g)待测20031反应后,甲的“待测”值应为( )A.10 B.8 C.4 D.02.用氯酸钠(NaClO3)和盐酸反应可制得二氧化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4HCl =2ClO2↑+Cl2↑+2X+2NaCl ,则X的化学式为()A. HClOB. NaOHC. H2OD. HClO33.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取该混合气体3g通过足量灼热的CuO充分反应,将得到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可得到沉淀()克。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复习学习目标:1、进一步巩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从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2、巩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步骤和涵义。
3、巩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
教学过程:学情分析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对于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还具体地学习了氧气、自然界的水和物质构成的奥秘等知识,对化学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所牵涉的化学反应均用文字表达。
这种表示方法只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无法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也无法反映出各个物质间量的关系,使用起来极不方便,不利于深一步学习化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入门的三种重要化学用语,掌握了它们才有可能学好化学。
前两者前面已经学习了,为本单元的教学作了准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就可以从量的角度了解化学变化,解决用文字表达不方便的问题。
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他们的心理发展阶段由图像把握向符号把握发展,但还处于一种过渡时期,仍须依赖具体形象或图象的支持,才能认识事物,明白事理。
学生对《化学》这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接触时间不长,积累的化学知识有限,加之第一次从量的方面研究化学反应的规律,知识和心理准备都不足,使得本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及书写规则;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练习要讲求质,也要讲求量。
化学方程式及其书写,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是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的。
设计练习时要既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又要考虑问题的典型性。
在训练中要反复强调反应进行的条件、生成物的气体符号、难溶物的沉淀符号都要书写完整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保证练习质量。
练习的形式尽可能多一些,象文字改符号、简单配平、错题纠正等;独立练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教师评价、小组互评、板演众评等。
初中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教学设计本课题的课程内容位于一级主题----物质的化学变化下面的二级主题---质量守恒定律。
本主题的主要内容有: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3、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究,知道定量研究是在定性研究基础上更加深入的研究。
2、通过思考讨论进一步理解为什么化学方程式能准确的表示化学反应,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以及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并熟练掌握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3、通过分析,进一步体会宏观、微观、符号相联系这一化学学科的三重表征。
4、通过真实的生产情况,认识定量控制化学反应对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学生对物质的微观构成(分子、原子等)有了较深的认识,初步建立了微粒观2、对化学变化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比如化学变化的特征、能量变化、反应类型、表示方法等,能判断出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但是没有更深层次的从定量角度认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不能够熟练的把反应过程中原子不变跟物质的总质量也不变联系起来。
因此,从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量和质量不变,认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也不发生变化,是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的重点。
1、通过学生到黑板或在本上画过氧化氢分解的微观模型图这一活动,考察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否掌握,评价学生是否具有从微观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1、通过学生到黑板或在本上画过氧化氢分解的微观模型图这一活动,考察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否掌握,评价学生是否具有从微观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验证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相等这一探究活动,考察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从学生的参与程度、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能力、记录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与习惯习惯、表达与交流的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给与恰当的反馈以激励学生进步,。
3、通过自学、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解决质量守恒定律在生活、生产及实验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考察学生独学、互学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