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小棒练习
- 格式:docx
- 大小:13.35 KB
- 文档页数:2
中班数学活动捆小棒中班数学活动:捆小棒适合年龄:中班活动目标:1、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提高计数能力。
2、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注意力集中能力。
活动准备:1、准备足够的小棒。
2、准备一个大的计数器。
3、准备一些小纸条,上面写有数字。
活动过程:1、教师向幼儿介绍活动内容和目标,并引导幼儿了解小棒的用途和捆绑方法。
2、教师出示小棒,引导幼儿观察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3、教师示范如何将小棒捆绑在一起,并使用计数器进行计数。
4、教师将小纸条上的数字出示给幼儿,引导幼儿根据数字将对应数量的小棒捆绑在一起。
5、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幼儿在捆绑过程中的错误。
6、活动结束后,教师对幼儿的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
活动亮点:1、活动采用了实际的物品小棒和计数器,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数学的概念和方法。
2、活动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更加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3、活动设置了明确的目标和步骤,让整个活动过程更加有条理和有效。
活动建议:1、活动前,教师可以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幼儿已有的数学基础和兴趣,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进行活动设计。
2、在活动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潜力。
3、活动后,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和延伸,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总之,本活动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数学思维和注意力集中能力。
教师通过巡回指导和及时发现并纠正幼儿错误,保证了活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中班数学活动《接下去是几》中班数学活动《接下去是几》【活动目标】1、理解“接下去是几”的概念,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排序。
2、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1、一些具有顺序特点的图案卡片,如数字、形状、颜色等。
2、制作一个简单的PPT,展示一些图片和排序规则。
【活动过程】一、导入老师出示一张数字卡片,然后问:“小朋友们,这个数字是几?”幼儿回答后,老师再问:“那么,接下去是几呢?”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接下去是几”的概念。
2024年小学一年级数学《捆小棒》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捆小棒》。
内容包括:认识10以内的数,掌握数的顺序,理解数的组成;通过操作小棒,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数出10以内的数,并理解数的顺序和组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小棒,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数的组成,培养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熟练地数出10以内的数,掌握数的顺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棒、教学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具:学生用小棒、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棒,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谁能数一数这些小棒有多少根?”2. 例题讲解(1)引导学生用小棒进行操作,数出10以内的数。
(2)通过小棒的操作,讲解数的顺序和组成。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小棒进行数数,巩固10以内的数。
(2)展示教学卡片,让学生说出卡片上的数,并理解数的组成。
4. 小组讨论5. 课堂小结6. 课堂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
六、板书设计1. 捆小棒2. 内容:(1)10以内的数:1、2、3、4、5、6、7、8、9、10(2)数的顺序:从小到大,依次递增(3)数的组成:每个数由几个一组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小棒数出10以内的数,并写出每个数的组成。
(2)和家长一起玩数小棒游戏,提高数数速度。
2. 答案(1)1=1个一,2=2个一,3=3个一,……,10=10个一(2)根据实际情况,提高数数速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小棒表示更大的数?(2)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实践,和家长一起探索数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操作性和实践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具体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突出性;4. 教具与学具的实用性;5.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和趣味性;6. 板书设计的清晰性和逻辑性;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性。
中班科学教案捆小棒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棒的材质和特性;2.探究小棒的运动方式和能力;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实践能力;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准备小棒若干,遮阳篷、隧道、小车等道具。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让幼儿做一些简单的拉伸运动,预热身体。
2. 导入新知引导幼儿观察小棒,并询问幼儿对小棒的认识。
介绍小棒的材质和特性,比如小棒的颜色、形状、硬度等。
3. 操作练习给幼儿一些小棒,让他们自由组合、堆叠、挑选出不同形状的小棒等。
引导幼儿观察小棒的运动方式和能力,如小棒可以滚动、旋转、叠加等。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操作,引导他们发现小棒在不同操作中的特点和规律。
4. 游戏探究将遮阳篷和隧道等道具放在一起,引导幼儿围绕遮阳篷和隧道进行游戏,观察小棒在不同环境中的运动方式和表现。
同时,鼓励幼儿进行合作,让他们一起想办法将小棒带过遮阳篷和隧道。
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5. 拓展活动可以将小棒放在小车上,让幼儿通过推动小车,观察小棒在运动中的变化。
也可以利用小棒进行简单的模拟,比如模拟桥梁、楼房等,让幼儿体验小棒在不同场景中的运用。
6. 总结归纳在活动结束时,带领幼儿回顾整个活动,引导他们总结归纳小棒的特点和运动方式。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察结果。
四、教学延伸1. 扩展材料可以引入其他类似的材料,如积木、磁棒等,让幼儿进行比较和探究,进一步拓展对材料的认识和理解。
2. 拓展活动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更复杂的小棒游戏,如将小棒用绳子串起来作为滚动车轮,在平滑的地面上进行竞速比赛等。
通过这些拓展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五、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评价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实践能力;2.观察幼儿之间的合作情况,评价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听取幼儿的总结和归纳,评价他们对小棒特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中班捆小棒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学习用小棒进行捆扎,提高手部精细动作的能力。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耐心。
3、增强幼儿的数数能力,理解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捆小棒方法,能够将小棒整齐地捆扎在一起。
引导幼儿通过捆小棒,正确地数数并理解数量的概念。
2、教学难点帮助幼儿在捆小棒的过程中保持耐心和注意力,避免出现混乱。
如何让幼儿能够将小棒的数量与数字准确对应,理解数量的实际意义。
三、教学准备1、足够数量的小棒(可以是彩色的)。
2、橡皮筋或细绳若干。
3、数字卡片 1 10 。
四、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教师展示一些已经捆好的小棒,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小棒捆在一起是不是很整齐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捆小棒。
”2、认识小棒和数字教师将小棒分发给幼儿,让幼儿观察小棒的特点。
同时,展示数字卡片 1 10 ,引导幼儿认识这些数字。
3、示范捆小棒教师拿起 5 根小棒,一边操作一边讲解:“我们先把小棒对齐,然后用橡皮筋或者细绳从中间捆起来。
”捆好后,举起小棒问幼儿:“这是几根小棒呀?”引导幼儿数一数并回答。
4、幼儿操作让幼儿自己选择一定数量的小棒进行捆扎,教师在旁边巡视指导。
鼓励幼儿自己数数,并与旁边的小伙伴交流。
5、游戏环节教师说一个数字,让幼儿迅速捆出相应数量的小棒。
分组比赛,看哪个小组捆得又快又准确。
6、巩固与拓展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捆小棒,如交叉捆、绕圈捆等。
增加小棒的数量,挑战更高难度的捆扎和数数。
7、总结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活动,提问幼儿:“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呀?”引导幼儿回答捆小棒和数数。
表扬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练习。
五、教学延伸1、在家中,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用筷子或吸管进行类似的捆扎活动,巩固幼儿的技能。
2、在区角活动中,提供更多的小棒和材料,让幼儿自由探索和操作。
六、注意事项1、确保小棒的边缘光滑,避免刺伤幼儿的小手。
捆小棒(活动区)
活动材料
彩色小棒若干、橡皮筋若干、计时器1个、转盘(电子图稿)1个。
可能出现的玩法
两人游戏,一人拨动转盘,两人根据转盘上所显示的数量(蓝色数字)同时捆小棒(数量是几,就几根一捆),计时器时间(下方黑色分钟数)到则停止,比比谁捆的小棒总数多。
观察要点
幼儿能否运用按群计数的方式——以3、5、10或其他自定义数量为单位按群计数,快速点数小棒的数量,并比较两个集合的数量多少。
幼儿能否有目的地观察材料并猜测玩法。
幼儿能否与同伴协商游戏玩法,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提示
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转盘上捆扎小棒的数量或颜色、模式等。
如转盘中橙色字母所示“A—3”表示同种颜色的小棒三个一捆。
“ABCDE—2”表示五种不同颜色的小棒五个一组、两组共10根为一捆。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捆木棒目标:1.学习按群计数。
2.练习物品捆扎的生活技能。
准备:彩色小棒若干,橡皮筋若干,计时器一个,任务转盘一个(如图一)。
玩法:1.四名幼儿围坐在桌子四周,一名幼儿转动任务转盘,依其指针指向明确此轮游戏任务。
2.一名幼儿打开计时器开始计时,四名幼儿同时开始按任务转盘上的任务要求捆扎彩色小棒。
3.计时时间一到,所有幼儿立即停止捆扎,并开始点数彩棒数量。
如果任务转盘指向的任务要求是“2根一捆”,幼儿就要两个两个数,也即按“2、4、6、8……”点数自己所捆扎的小棒;如果转盘指向的任务要求是“5根一捆”,幼儿就要五个五个数,也即按“5、10、15、20……”点数自己所捆扎的小棒。
最后以所捆扎的小棒数量最多者为赢(如图二)。
规则:1.需按任务转盘的指向决定每轮游戏的任务。
2.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时间一到就必须停下来。
3.点数小棒时必须以数群为单位,以达到按群计数的学习目的。
说明:1.每幅任务图都由三部分信息组成。
如在左侧这张任务图(如图三)上,数字5代表每捆5根小棒,字母代表捆小棒的颜色要求,“A一5”代表每捆5根小棒,且颜色要一致;在右侧这张任务图(如图三)上,“ABCDE”代表每捆5根小棒,且颜色需不同。
两张任务图上的“5分钟”表示的是捆扎日寸间。
2.教师可依据幼儿的实际水平来设计任务图,以每捆5根小棒为例,上述两个任务要求都比较简单,如果幼儿能顺利完成这两个任务,教师就可以设计难度更大一些的任务来挑战幼儿,如“AABBC”代表每捆5根小棒,且要由三种颜色组成,其中某两种颜色的小棒各两根,第三种颜色的小棒一根。
3.任务转盘上的8张任务图可以根据需要更换,也可以提供空白任务图(如图四)让幼儿尝试着自己商量、确定游戏任务,以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并借此帮助幼儿真正理解任务图的意义。
捆小棒(11~20各数的认识)
知识点:
1、计数器表示数的方法是摆小棒表示数的方法的简化和抽象:
计数器上的数的“十位”与“捆”对应,“个位”与“根”对应。
这次抽象形成了极为重要的位值概念。
2、认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十”,知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
3、在摆一摆、数一数、捆一捆活动中,认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以及数的组合。
搭积木(十几加(减)几的加减法)
知识点:
1、用形象的积木,帮助学生认识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即
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为加法,减少为减法。
)
2、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都是先在个位上加或减,然后再与十位上相加或相减。
3、在计算中找规律,理解加法中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相加结果不变。
减法中,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所得的差越小。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
知识点:
1、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
2、理解凑十法的简便性。
(把与9相加的另一加数分解成1和几,使9和1凑成10,再用10加上剩余的数,就是“9+?”的凑十法。
3、直接对进位加法的算式进行计算,以作为巩固练习。
有几棵树(8加几的进位加法)
知识点:
1、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9+?”的经验探索“8+?”的计算方法。
第一种方法:把 8凑10,分解另一个加数。
第二种方法:把8分解,将另一个加数凑成10。
2、进一步理解“凑十法”。
3、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买铅笔(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一))
知识点:
1、学会“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2、让学生探索并学会“十几减八”的退位减法及相关数学问题。
3、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第一种方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9或8,从十位退一在个位加十再减。
第二种方法:将十几分解10和几,用10减9或8,再用结果加上分得的另一个数。
第三种方法:逆向思维,做减法想加法, 9(8)加几等于十几,十几减9(8)就等于几。
第四种方法:十几减9可以想成用个位数加1。
(十几减9就用几加1)
以上几种方法不是要求每一位学生全部掌握,但是要求学生明确退位减法的算理。
跳伞表演(十几减内的退位减法(二))
知识点:
1、正确计算十几减7、减6等数的减法。
(减5、4、3、2等数
的减法在教学实际情况中进行穿插安排。
)
2、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美丽的田园(解决问题)
知识点:
1、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3、使学生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4、多角度的认识一个数,建立数感。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