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5
列举10个意象
列举10个意象如下:
第1个意象是青山,文人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例如:在唐代王昌龄的《送柴侍御》中有“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
第2个意象是月,文人对月思乡,用月表达自己思念亲人。
例如:在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第3个意象是大江,用来表示时光流逝。
例如:在宋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第4个意象是菊花,蕴含着不畏权贵、淡泊名利的精神,象征着隐士君子。
例如:在东晋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第5个意象是梧桐,用来触发文人心底的悲凉。
例如:在宋代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第6个意象是蝉,象征着品行高洁。
例如:在唐代李商隐的《蝉》中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第7个意象是子规,表达着孤独悲苦。
例如:在唐代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有“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第8个意象是鸿雁,代指书信。
例如:在宋代晏殊的《清平乐》中有“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
第9个意象是燕子,象征着世事变迁。
例如:在唐代刘禹锡的《乌衣巷》中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第10个意象是柳,“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
例如:在唐代王维的《渭城曲》中有“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 1。
意象“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
中国传统诗论实指托物言志、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
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
中国诗学一向重视“意”与“象”的关系,亦即“情”与“景”的关系,“心”与“物”的关系,“神”与“形”的关系。
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
意象作用1、所要表达的感情被物化,加深了审美的愉悦。
(寄情于物,赏心悦目)将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具体的客观物象,使情思得到鲜明生动的表达。
,使阅读过程成为一个充满愉悦的过程,让读者更好的吸收。
2、有空白留意增加了诗的张力性。
(意同象异,各见其趣)譬如爱情诗,其实古今中外所有的爱情诗都是同一个主题,无非是“我爱你”,“真的好想你”一类的中心内容,同样的主题,爱情诗却永远也写不完。
这正是因为意象选取的不同,使得不同的爱情诗,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气质、艺术魅力。
3、避免与当时的政治发生冲突。
(主题朦胧,意绪无穷,不肯殉葬,寓意于象)使难抒之情、难言之理,由意象婉转得代抒代言。
采用意象这种写作手法,可以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回味余地,使诗的主题多义和不确定,读来更回味无穷。
简单通俗的说就是,也许作者写的这篇文章当时是赞叹某个社会(或人)的,而在不久之后,该社会(或人)变成了反面题材。
由此,之前作者的这篇文章就会陷入尴尬,这个时候,哪怕是再好的文章也会成为殉葬品。
可见意象达到了回旋的作用。
4、确立篇意。
知道自己在写什么和怎么写,梳理好思路,以至不会东一笔西一笔乱写。
(文字有狱,取象而避)在一个没有言论自由的时代,诗人想要倾诉对社会阴暗面的一腔义愤,又不致于以言获罪被割断喉管,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借助意象,作委婉的表达。
一、知识梳理1、“意象”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
景、物、人、事+情感=意象2、意象是诗词的基本元素,或者说是零件,通过意象的组接、并置、叠加和深化,就构成了诗词的意境。
3、意象的分类:A、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作者创造的人物形象,又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B、事象,事象即动作形象;C、物象,物象即事物形象;(四)景象,景象即景物形象。
在古典诗歌中最为普遍与常见的就是后两种。
二、注重意象的积累增大意象的积累量,对于快速解读诗词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其途径有:①教材中的诗词意象。
②课外阅读与考试练习。
③补充的一些意象。
(一)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竹:气节、高风亮节、坚贞、忠诚、高雅。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折柳:汉代惜别的风俗,惜别怀远、离愁别绪。
杨柳:伤别情怀,思乡。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正直、刚正、高洁、傲岸、坚强、生命力。
梧桐:梧桐是凄凉、萧瑟、凄苦、愁思、悲伤的象征。
(二)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年华易逝、美丽不再、挫折,伤春、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落花也可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青草:离恨。
枯草“衰败。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菊花:坚贞、恬然自处、高洁品格、清高的气质、坚强的品格,隐逸。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寒梅: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纯净洁白,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莲:“莲”与“怜”音同,表达爱情。
出淤泥而不染,故又被视为处于浊世而仍保持气节。
常见意象示例————————————————————————————————作者:————————————————————————————————日期:常见意象示例一、树木类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竹:气节、积极向上桐:凄苦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二、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菊:隐逸、高洁、脱俗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低微的卑微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三、动物类子规:悲惨、凄恻猿猴:哀伤、凄厉鸿鸽:理想、追求鱼:自由、惬意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乌鸦:小人、俗客庸夫沙鸥:飘零、伤感四、风霜雨雪水云类: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的教化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春风: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云:游子、漂泊天阴:压抑、愁苦、寂寞天晴:欢愉、光明五、器物类玉:高洁、脱俗珍珠:美丽、无暇六、其他类:古人:明志、自省、鞭鞑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破晓:初现希望深夜:愁思怀旧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月亮:人生的圆满或缺憾、思乡、思亲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古典诗词中的意象一、“柳”的意象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意象大全:
【花草树木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菊:隐逸,高洁,脱俗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
松柏: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
柳:送别,伤感,春天的美好
【飞禽走兽类】
子规:悲惨凄恻
猿猴:哀伤凄厉
鸿鹄: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
(孤)雁:孤独思乡消息
鹰:刚劲,自由,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
沙鸥:飘零,伤感
【风霜雨雪类】
海:辽阔,力量,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江水:时光的流逝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
暴雨:残酷,热情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东风:春天,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
狂风:作乱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
古诗词中常见的100个意象1.春江水:代表春天的气息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2.秋叶:象征秋天、变化和离别。
3.星辰:代表夜晚的美丽和辽阔无边的天空。
4.云彩:象征变幻多姿的事物和人们的遐想。
5.山峰:代表高远、坚定和人生的巅峰。
6.清风:象征着清新、宜人和快乐的心情。
7.白雪:代表纯洁、美丽和寒冷的冬季。
8.绿草:象征茂盛、希望和生命的力量。
9.碧水:代表湖泊、河流和清澈见底的水域。
10.金色:象征富有、荣耀和辉煌。
11.红霞:代表日出和夕阳的美丽光芒。
12.红梅:象征坚韧不拔、傲雪欺霜的精神。
13.黄河:代表中国的母亲河和丰收的象征。
14.雨露:象征滋润、恩泽和希望。
15.雁阵:代表群鸟南飞和离别的景象。
16.松树:象征坚贞、长寿和不畏风雨。
17.飞燕:代表快速、自由和高贵的形象。
18.玉露:象征宝贵、清凉和独特的美。
19.高楼:代表壮丽、气派和人们的理想。
20.桃花:象征美丽、爱情和温柔的形象。
21.蝶舞:代表自由、欢乐和生命的轻盈。
22.霜雪:象征严寒、冰冷和岁月的沉淀。
23.渔舟:代表宁静、悠闲和人们的生活。
24.钟声:象征时光流逝和人们的思念。
25.月光:代表浪漫、宁静和悠远的意境。
26.梅花:象征坚强、不屈和寒冷中的美。
27.风筝:代表自由、激情和人们的梦想。
28.朝霞:代表早晨的美丽和希望的曙光。
29.烟雨:象征迷蒙、幽静和诗意的雨景。
30.蓝天:代表晴朗、明亮和无限的广阔空间。
31.风车:象征旋转、活力和勤劳的形象。
32.清泉:代表清澈、纯净和甘甜的水源。
33.古道:象征悠久、历史和传统的路径。
34.燕子:代表迁徙、回归和喜悦的飞鸟。
35.金秋:象征丰收、成熟和秋日的金黄。
36.翠竹:代表青翠、挺拔和清雅的植物。
37.天鹅:象征高贵、纯洁和优雅的水鸟。
38.诗人:代表才华、感性和对美的追求。
39.青山:象征永恒、安宁和山水的壮丽。
40.晚霞:代表傍晚的美景和天空的绚丽色彩。
41.红尘:象征尘世、繁忙和人世间的纷扰。
什么是意象什么是意象?答:意象,是指诗词中有些艺术形象在被成功地使用过一次以后,后来的诗人反复运用,并逐渐约定俗成,使这些形象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特定意义上。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用来兴寄思想感情的人、物、景、事等。
常见意象一般具有的约定性的涵义,但这些常见意象有时在诗人笔下还会有非约定性的涵义,同时,诗中更多的是诗人即兴描绘的意象,其涵义也不具有约定性,这些都需要从具体作品中去感受把握。
在全面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中,意象主要分为两类,自然类和人文类。
1、自然类意象自然类意象,就是和大自然有关的意象,主要是指天然存在的一些事物。
日月星辰、江河湖海、花草树木等,都是自然类意象。
自然类意象,一般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也表达了某种情感。
关于自然类意象在古诗词中的使用,一般用法都是固定的。
举几个例子:月亮,一般是是思乡之情;柳树,一般是送别、离别之情;红豆,一般是相思之情;鸿雁,一般是思念之情;草,生命力强。
意象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会有不同的用法。
例如,秋天,很多诗人感叹秋天悲伤、孤寂、肃杀;实际上,秋天也是收获的季节,有收获的喜悦,有万物的成长。
只要是合理正确的用法,都是可以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人文类意象人文类意象,就是和人类有关的意象,主要是指人为创造的各种事物。
亭台楼阁、假山园林、宫殿、道路等,都是人文类意象。
人文类意象,一般是赞美人类的伟大,也表达了某种情感。
关于人文类意象在古诗词中的使用,类似于自然类意象,用法都是相似的,一般都有相对固定的意思,偶尔也会出现新的意思,只要是正确的用法,都是可以的。
举几个例子:亭台楼阁、假山园林,一般是指建筑,精美巧妙的艺术;城墙,以万里长城为代表,一般是指防御;宫殿,一般是指王权富贵。
意象是指什么意思一、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二、扩展知识:1、举例说明:单纯的概念不好理解,下面我们举例来说明,以柳树为例:他的意象是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例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该诗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例2: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唐时最盛,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
例3: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例4:周邦彦《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古诗文常见意象
1. 春天的意象:春风、花开、新绿、蝴蝶、鸟儿、蜜蜂等形象。
2. 秋天的意象:秋风、落叶、金黄、丰收、霜冻、菊花等形象。
3. 冬天的意象:寒冷、雪花、冰冻、白雪、寒梅、梅花等形象。
4. 夏天的意象:酷热、阳光、游泳、西瓜、荷花、蜻蜓等形象。
5. 月亮的意象:明亮、皎洁、溶溶、银色、圆月、弯月等形象。
6. 夜晚的意象:黑暗、星星、夜空、月光、蛙鸣、蟋蟀等形象。
7. 水的意象:清澈、流动、涓涓、波光、江河、湖泊等形象。
8. 山的意象:雄伟、峻峭、巍峨、青山、青翠等形象。
9. 花的意象:芬芳、娇艳、妖娆、花香、花语等形象。
10. 鸟的意象:自由、飞翔、高鸟、鸣鸟、飞鸟等形象。
常见意象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意象的名词解释1. 引言意象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文字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释意象这一概念,并探讨其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2. 意象的定义意象是指通过生动、具体、有形的形象描写,来表达抽象思想、情感和主题的修辞手法。
它利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来刺激读者的想象力,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
3. 意象的分类根据刺激读者不同感官的方式,意象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3.1 视觉意象视觉意象通过描写事物外貌、颜色、形状等方面来刺激读者的视觉感受。
例如:“红日如血”、“白雪皑皑”等。
3.2 听觉意象听觉意象通过描写声音、音乐等方面来刺激读者的听觉感受。
例如:“风声呼啸”、“鸟语花香”等。
3.3 嗅觉意象嗅觉意象通过描写气味、香味等方面来刺激读者的嗅觉感受。
例如:“花香扑鼻”、“饭菜香喷喷”等。
3.4 味觉意象味觉意象通过描写食物的味道、口感等方面来刺激读者的味觉感受。
例如:“甜如蜜糖”、“苦涩难咽”等。
3.5 触觉意象触觉意象通过描写事物的质地、温度等方面来刺激读者的触觉感受。
例如:“冰凉如玉”、“柔软细腻”等。
4. 意象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和应用4.1 增强作品的表现力意象能够使抽象的思想和情感具体化,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作品表现力,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作者所要传达的信息。
4.2 营造良好的阅读体验意象能够刺激读者的感官,使其在阅读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阅读的趣味性和参与度,让读者更加享受阅读的过程。
4.3 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鸣意象能够唤起读者的记忆和情感,引发他们对作品中描绘事物的联想和思考,从而与作品产生共鸣。
通过共鸣,作品能够更深入地触动读者的心灵。
4.4 塑造人物形象和描绘环境意象在文学创作中广泛应用于塑造人物形象和描绘环境。
通过对人物外貌、动作、言行举止等方面进行意象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栩栩如生。
什么是意象?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
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
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
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
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
许多古诗名句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秋风吹不尽,落叶满长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其中的意象,都是自然意象。
有时,诗中所咏叹的社会事物,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所铺陈的社会生活情节和史实,也是用来寄托情思的,这便也是意象。
即相对于物象的事象,相对于自然意象的社会意象。
它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如马致远的《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句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意象是具体事物的,意境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中国诗学一向重视“意”与“象”的关系,亦即“情”与“景”的关系,“心”与“物”的关系,“神”与“形”的关系。
这方面的论述很多。
如刘勰指出,诗的构思在于“神与物游”;谢榛说“景乃诗之媒”;王夫之说“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则自有灵通之句,参化工之妙。
意象一、物象与意象的区别:物象是指客观事物所呈现出来的样子。
如花草树木,山川河流、风雨雷电等客观存在物都以各自的形态存在着。
物象一旦进入诗歌,打上诗人的感情和思想的烙印。
这种渗透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对客观事物的印象,就是意象。
二、意象的类别:从内容上分,意象可以分为景、物、事、人等四大类。
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诗中所咏叹的社会事物,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所铺陈的社会生活情节和史实,也是用来寄托情思的,这便也是意象。
三、意象的特点1、含蓄性歌德曾说:“最直露的中国诗歌,与西方的诗歌相比,也是含蓄的。
”“含蓄”是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美的重要范畴,这种美最忌直露,主张将作者情感的表达包含在作品所创造的意象和意境之中,启发联想,引人遥思,耐人回味。
这就要求我们在敏锐地捕捉到意象之后,借助想象,再现画面,解读物语。
2、确定性意象的确定性是指诗歌的物象常常有固定的含义,表达诗人某种固定的情感和志趣。
而这些物象与人的情感总有某种关联,在不同诗人的笔端,那些特定的物象都可能表达相同的情感和内容。
这就要求我们在鉴赏时把握关联,识记意象。
把握关联识记意象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落花流水传愁绪,别时长亭柳依依。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3、丰富性不同的诗人因为个人性情和际遇的不同,对同样的意象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在抒写心灵时力求“意”与“象”,“我”与“物”的完美结合。
其实,哪怕是同一位诗人,境遇不同,对同一对象也有不同的感触。
这就要求我们在鉴赏古诗意象时须立足文本,有所甄别,切忌先入为主,生搬硬套。
立足文本有所甄别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四、常见意象的主要类型1、象征式意象借助具体事物,表现特定意义菊花因秋天开放,饮露凌霜,被赋予清高、坚贞、顽强、高洁等象征意义。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离骚》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
元稹《菊花》宁可梢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梅花因冬季开花,傲雪斗霜,被赋予不惧挫折、刚强傲岸、玉洁冰清、不媚世俗等象征意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陈亮《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咏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咏梅》青松因高大挺拔,四季长青,被赋予顽强、傲岸、正直、不屈等象征意义。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李白《赠韦侍御黄裳》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陈毅《咏青松》夕阳因业已垂暮,即将落山,被赋予人生短暂、光阴易逝或失意消沉等象征意义。
西风因猛烈寒冷,摧残万物,被赋予万物凋零、衰败落寞或游子思归等象征意义。
黄叶因盛期已过,凋落在即,被赋予衰败凋零、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等象征意义。
鸳鸯因雌雄相守,双栖又宿,被赋予相亲相爱、爱情甜蜜的象征意义。
鸣蝉因餐风饮露,居高声远,被赋予品行高洁、清高绝俗的象征意义。
冰雪因冰清玉洁,晶莹剔透,被赋予心志忠贞,品格高尚的象征意义。
牡丹因生在名园,雍容华贵,被赋予富贵荣达、浮华庸俗的象征意义。
朝露因缘寒而生,遇暖即消,被赋予人生苦短、生命易逝的象征意义。
2、物语式意象根据景物特征,寄寓抽象意义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
——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根据景物特征,寄寓抽象意义水:因为奔流不息,一去不回,常被用来比喻时间流逝。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因为剪切不断,滔滔不绝,常被用来比喻不尽愁思。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因为清澈明亮,深沉灵动,常被用来比喻美人眼睛。
“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草:可能比喻生命力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能比喻离愁别恨“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可能比喻思念绵长“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可能比喻荒凉衰败“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可能比喻盛衰无常“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燕:因系迁徙候鸟,故有“羁旅漂泊”寓意。
“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因为秋去春来,故有“春光美好”寓意。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因为双宿双飞,故有“爱情甜蜜”寓意。
“花开望远行……东风草堂飞燕子”因为眷恋旧巢,故有“物是人非”寓意。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杜鹃:因相传系杜宇泣血而化,故有“凄凉哀伤”寓意;又因叫声似“不如归去”,故有“游子思乡”“脱俗归隐”等寓意。
鹧鸪:因为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故有“旅途艰险”“愁苦伤感”等寓意。
鸿雁:因系候鸟,故有“思乡怀远”或“羁旅情愁”等寓意;且因鸿雁传书之典,故常以代家书;又因飞得高远,故常比喻志向远大。
沙鸥:因栖息江湖间,故有“漂泊无定”“渺小无助”“孤独寂寞”等寓意。
浮云:因为随风动飞、飘忽不定,常被用来比喻四海漂泊、居无定所的游子。
柳絮:因为数量众多、纷飞无尽,常被用来比喻愁思绵绵。
残灯:因为独守愁人,彻夜无眠,故有孤独寂寞、凄冷愁苦的寓意芭蕉:因为南方有《雨打芭蕉》之丝竹乐,故有孤独悲凉、忧愁凄恻的寓意。
3、谐音式意象谐音双关是我国古代诗歌尤其是民歌的传统表现方式,巧以语音作桥梁,借用甲字的形式表达乙字的语义,以此委婉含蓄而又风趣幽默地表达某种微妙的感情,是其基本特征。
“柳”谐“留”音,因具有“留恋惜别”的寓意“晴”谐“情”音,因具有“痴情痴心”的寓意“莲”谐“怜”音,因具有“恋情爱意”的寓意“亭”谐“停”音,因具有“惜别难舍”的寓意“琴”谐“情”音,因具有“情意谐和”的寓意“笛”谐“啼”音,因具有“悲戚伤感”的寓意“丝”谐“思”音,因具有“思绪绵长”的寓意“梅”谐“媒”音,因具有“少女怀春”的寓意“杯”谐“悲”音,因具有“伤感惆怅”的寓意“藕”谐“偶”音,因具有“爱情婚姻”的寓意“杏”谐“幸”音,因具有“运途侥幸”的寓意“芯”谐“心”音,因具有“心思情感”的寓意4、借代式意象桑梓:故乡。
“唯桑与梓,必恭敬止”。
丝竹:音乐。
民间弦乐器、管乐器合称。
汗青:史籍。
青竹烤去水分,做成竹简。
娥眉:美女。
蚕蛾触须细长而弯,喻眉。
南冠:有节操的囚徒。
春秋时楚人之冠。
请缨:请求为国效力。
汉将军终军请以长缨活捉南越王。
击楫:立志收复失地报效国家。
须眉:男子。
胡须和眉毛。
巾帼:妇女。
原指妇女的头巾。
三尺:法律或宝剑。
轩辕:中华民族或祖国。
寸管:毛笔。
折桂:科举及第。
怀桔:爱亲孝亲。
陆绩见袁术时藏桔。
怀沙:怀抱石头自沉。
系屈原绝命词。
采薇:隐居不仕。
宫阙:帝王权位。
咏絮:女子有文才。
用谢道韫事。
南朝旧梦:繁华往事。
关山月——曲调名,多写征戍离别之情。
梅花落——曲调名。
写由梅花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冷落之情。
霓裳羽衣曲——传为唐玄宗所编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传为南朝后主所制乐曲,为绮靡之音。
杨柳曲——即乐府曲调“杨柳枝”、“折杨柳”,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
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
五、赏析意象的思路(1)找出意象;(2)分析意象的基本特点;(3)分析意象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产生的艺术效果。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注释】翠微:青翠的山色,即青山。
取次:随便,任意。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赏析朱雀桥横跨秦淮河,为通往市内乌衣巷必经之路。
桥巷相邻,且东晋时,乌衣巷为高门士族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居于此。
以朱雀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造成对仗的美感,且可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
赏析“野草花”给给人以荒僻之感,而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桥畔,表明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如今已经荒凉冷落。
“夕阳斜”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
赏析过去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燕子,如今栖息在寻常百姓之家。
燕子历史的见证人,见证了房子的主人的变化,见证了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衰败。
对比中隐含着作者对昔盛今衰的无限感慨。
答案: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
答案:目的在于唤起读者的想象,暗写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赏析全诗写诗人路过苏州枫桥停船过夜,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秋深夜静,西天的上弦月渐渐落下,天色变得漆黑,乌鸦惊叫起来。
霜华满地,寒气袭人。
描写诗人在船舱里的所见所闻所感。
赏析江边飒飒的枫林,渔船上忽隐忽现的灯火,触发着诗人远游的孤独、思乡的愁绪,使他不能入睡,凄凉难耐。
“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
赏析寒山寺的半夜钟敲响,飞进船舱,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尽在不言中。
(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景物:月落、鸟啼、霜满天、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钟声,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答案写出羁旅者孤单寂寞、愁绪满怀的情感。
4.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