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课程本科2w
- 格式:doc
- 大小:128.00 KB
- 文档页数:19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会计》课程(本科)学习指导书梁丽萍编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一)内容简介及培养目标管理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本科主干专业课,也是其他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介绍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包括管理会计概论、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短期决策分析、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全面预算、责任会计、标准成本制度和战略管理会计等内容。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较为全面系统地了解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各种决策、控制、考核的技术方法及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企业内部管理问题的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后,在加强企业管理,改善生产经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应注意的事项及学习方法同学们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应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自身的特点安排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真正实现:知识结构上由点到面形成系统、内容层次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习方法上提倡灵活多样。
做到从理论上理解和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能够熟练运用决策、控制、考核评价等定量定性分析的具体方法及运用技巧。
正确处理好预习、网上学习、复习及测试的关系,灵活运用网络课程提供的教学资源、文字教材和相关参考材料。
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管理会计课程的学习,是会计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方向的发展,因此应特别注重培养管理意识,即如何运用会计资料进行预测、决策、控制、考评等。
2、管理会计课程的重点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管理会计的练习题不是一般的计算题,应多分析、讨论。
4、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基础,只有在牢固掌握这两门课知识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理解、掌握和运用管理会计的知识、技术和方法。
为了更好地学习管理会计,最好能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及一些现代管理方法。
(三)本课程重点和难点1、基本方法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教材第2章)、本量利分析(教材第3章)2、决策会计短期经营决策(教材第4章)、长期投资决策(教材第5章)(一)基本内容本章共分四节。
管理会计课程介绍管理会计,你可别小瞧了这门课,它就像是企业管理的智囊团里的秘密武器。
管理会计和咱们平常了解的财务会计不太一样。
财务会计呢,就像是一个记录员,规规矩矩地把企业的账目整理得清清楚楚,给外面的人看,像什么股东啦、税务部门啦。
但管理会计呢,那可是企业内部的军师。
打个比方吧,企业就像一艘航行在商海里的大船,管理会计就是那个在船舱里拿着航海图和各种计算工具,给船长出谋划策的人。
它要算清楚这艘船走哪条航线最赚钱,是装满了货物直接驶向一个大港口划算呢,还是中途在几个小港口停靠做些小买卖更赚。
在管理会计的课程里,你会接触到好多超级实用的知识。
比如说成本性态分析,这就好比是给企业的各种成本来个大分类。
有的成本像固定的船员工资,不管船开多远、运多少货,这钱都得花,这就是固定成本;还有的成本像燃料费,船开得越远,运的货越多,燃料费就越高,这就是变动成本。
知道了这些成本的习性,就像你知道了船员们和燃料在航行中的规律一样,你就能更好地规划航程,让企业这艘大船开得又稳又赚钱。
还有本量利分析,这可是个很厉害的工具。
简单说,就是搞清楚销售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关系。
这就像是你在调配一种魔法药水,销售量是一种原料,成本是另一种原料,利润就是最后调配出来的神奇效果。
你得知道加多少销售量,控制多少成本,才能调出最多的利润。
这可不像炒菜,盐多了加水那么简单。
企业的本量利关系复杂着呢,但是通过管理会计的课程,你就能掌握这个调配的秘诀。
再讲讲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就像是给企业的未来画一幅蓝图。
你不能毫无计划地就开始航行,你得规划好每个月的航程,每个港口要赚多少钱,要花多少钱补充物资。
预算就是这个计划,而且这个计划还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像航行中遇到了风暴,你得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航线一样,预算也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调整。
在管理会计课程里,你会学到怎么制定合理的预算,怎么监控预算的执行,要是预算出了偏差,怎么去纠正。
决策分析也是管理会计课程的重头戏。
《管理会计》课程标准(040131)1课程概述1.1课程性质《管理会计》课程是高职高专学校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的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扎实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学会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代企业制度环境中,进一步加工和运用会计信息及其他信息进行企业内部的管理预测、决策、规划、控制以及业绩考评的能力,从而以规范的方式提高企业经营业绩,为企业管理当局做好参谋工作。
《管理会计》课程要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管理学基础》、《成本会计》等课程学习为先导,是进一步学习《财务管理》等后续课程的基础。
1.2设计思路《管理会计》课程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决策主体为对象,从现代企业的内部管理需要出发,按管理会计基础、预测决策会计、规划控制会计为主线组织课程内容,确定管理会计所必备的核心技能与方法,以实现管理会计理论知识与管理工作岗位技能的无缝对接,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与业务素质能力。
2课程目标《管理会计》课程是以培养高技能应用性会计人才为标准开发、设计课程内容,以提高企业经营业绩为中心,以做好企业参谋为目标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体例,注重实务操作,为学生学习管理会计业务提供了高仿真的工作场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从事管理会计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可以养成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优质的职业道德、和谐的团队精神和务实的创新精神,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
2.1职业能力目标《管理会计》是以提高企业经营业绩为中心,以做好企业参谋为目标开发、设计的一门课程。
其职业能力目标包括岗位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和社会能力目标三个方面。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2.2方法能力目标(1)团队协作能力(2)沟通协调能力(3)创新能力(4)敬业与责任意识2.3社会能力目标(1)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2)利用信息资源能力(3)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4)社会适应能力4实施建议4.1教材选择与编写(1)在选择管理会计课程的教材时,应依据本课程标准选择教材。
《管理会计》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管理会计》是高职会计专业针对会计、出纳、财务管理等关键岗位,经过对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调研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来的为适应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短期经营决策、标准成本控制、作业成本计算、预算管理等能力要求而设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2.课程任务《管理会计》课程通过与管理会计相关的实际项目学习,增强学生对专业管理会计知识运用的认识,让他们熟练掌握企业管理会计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短期经营决策、标准成本控制、作业成本计算、预算管理等,从而满足企业对相应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
3.课程要求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管理会计方面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风险防控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企业管理会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管理会计职能、成本性态分类、变动成本法、本量利等概念;(2)知道管理会计的主要模块与功能;(3)了解管理会计的标准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责任会计等应用;(4)掌握成本性态分析原理、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基本模型、短期经营决策的方法、作业成本法、预算编制方法等。
2.能力目标(1)能运用本量利分析模型,进行保本分析、保利分析以及敏感性分析;(2)能运用短期经营决策的基本方法,进行生产的相关决策;(3)能对标准成本差异进行计算和分析;(4)能应用作业成本法进行计算;(5)能运用预算编制方法进行全面预算编制;(6)培养学生对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的能力。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经营管理能力和责任意识;(2)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4)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前续课程主要是《会计基础》、《企业财务会计(一)》等课程,这些前续课程使学生掌握了会计账务处理的原理,能根据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处理资金的筹集、生产经营、成本的核算、销售核算、利润形成和分配等经济业务,为《管理会计》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管理会计课程的主要内容
《说说管理会计课程》
嘿,要说管理会计课程呀,那可真是有意思呢!这门课程就像是一个藏
满宝贝的大箱子,打开后有好多新奇的东西等你发现。
管理会计课程会教给你怎么去精打细算。
它会告诉你成本是怎么一回事,怎么去分析成本,就像你在家算计这个月的花销一样。
比如说,咱就拿做蛋糕这件事来说吧。
你得考虑做一个蛋糕需要多少面粉、鸡蛋、糖,这些就是成本啊。
然后你还得想想,怎么才能用最少的材料做出最好吃的蛋糕,这就是在进行成本控制啦!学习管理会计课程,你就会知道怎么去做这样的算计,厉害吧!
还有呢,它还会教你怎么样去做决策。
好比你要开一家甜品店,你就得
考虑很多问题。
是开在学校附近呢还是商业区呢?要卖哪些种类的甜品?这都得通过管理会计的知识来分析。
课程里的各种方法和工具就像是你的小助手,帮你理清思路,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另外呀,管理会计课程还会让你学会怎么去评估业绩。
就好像你参加跑
步比赛,得知道自己跑得多快,和别人比怎么样。
在企业里也是一样,得看看各个部门干得好不好,是不是达到了目标。
总之,管理会计课程就是一门超级实用的课程,它不是那种死板的知识,而是能真正用到生活和工作中的。
就像你生活中的小军师,帮你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等你学完这门课,你就会发现,哇,原来对很多事情都能看得更清楚、更明白啦!就像你突然戴上了一副神奇的眼镜,能看到以前看不到的东西呢!哈哈,真的很有趣呀!这就是我对管理会计课程主要内容的一些理解和感受啦!。
课程名称:管理会计授课对象: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作用。
2. 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和职能。
3. 熟悉管理会计的主要方法,如成本计算、预算管理、责任会计等。
教学重点:1. 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和职能。
3. 管理会计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 管理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的区别。
2. 管理会计方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和职能。
2. 提出问题: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除了财务会计,还需要哪些会计工具和方法?二、讲授新课(50分钟)1. 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介绍管理会计的定义、起源和发展。
- 分析管理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的区别。
2. 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和职能- 阐述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如系统性、相关性、实用性、及时性等。
- 分析管理会计的职能,包括成本计算、预算管理、责任会计、决策支持等。
3. 管理会计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 介绍成本计算方法,如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
- 讲解预算管理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 分析责任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 举例说明管理会计方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企业管理中常见的成本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总结管理会计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注重管理会计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2. 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论文。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管理会计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管理会计基本原则和职能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管理会计主要方法及其应用的实际操作能力。
管理会计课程大纲一、引言- 课程背景和目标- 课程重要性和学习价值二、课程概述- 管理会计的定义和作用- 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比较- 管理会计在决策制定和执行中的角色三、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 成本概念与成本分类- 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 机会成本与沉没成本四、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与成本分析- 成本核算方法与系统- 过程成本与作业成本制- 成本估算与成本审核五、预算管理- 预算概念与预算体系- 预算编制与预算控制- 预算执行与预算调整- 预算与绩效管理的关系六、绩效评价- 绩效指标的设定与使用- 绩效评价体系与方法- 绩效评价在激励与考核中的应用- 绩效评价与绩效改进七、投资决策- 投资决策的概念与目标- 投资估值方法与技术- 投资风险评估与管理- 投资决策在战略制定中的应用八、战略管理会计- 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 战略成本管理与战略定价- 战略投资管理与价值链分析- 战略绩效评价与战略控制九、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 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实际企业管理会计应用案例- 实践中的管理会计问题与挑战十、课程总结与展望- 课程重点回顾- 学生反馈与体会- 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总结: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应用的全面理解和熟练运用能力。
通过对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投资决策和战略管理会计等内容的学习与实践,学生将能够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中的会计问题,并为企业的决策制定和执行提供有力的支持。
同时,本课程将结合案例分析与实际应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并逐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其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管理会计》(Management Accounting)课程教学大纲制定人:崔秀梅、殷俊明 审核人:杨 政第一部分 课程概述一、基本信息(一)课程代码:02110090(二)课程属性、学分、学时《管理会计》是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等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阐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的会计信息利用系统,是为培养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
它将现代化管理与会计有机融为一体,向企业管理当局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以便其有效地经营管理企业,制定企业政策,计划和控制企业活动,评价、选择决策方案,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学分:3 学时:48(三)适用对象适用于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等专业的本科生。
二、课程简介《管理会计》将现代管理与会计融为一体,作为内部报告会计,向企业管理当局提供会计信息支持,以便其有效地经营管理企业,制定企业政策,计划和控制企业活动,评价决策方案,帮助企业实现其价值。
《管理会计》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四大知识模块:第一模块为管理会计基础篇部分,主要包括管理会计概述、成本性态的分析与应用、本量关系解析、变动成本法;第二模块为预测和决策部分,主要包括分部报告和分权制、短期经营决策;第三为规划和控制部分,主要包括全面预算管理、标准成本控制、作业成本管理;第四模块为责任与评价部分,主要包括责任会计和业绩评价。
Management accounting, as accounting for internal reporting, integrates modern management and accounting, providing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o managers of enterprises to facilitate their management, decision-making, enterprise activities planning and evaluation scheme, for the purpose of realizing enterprise value.This course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fundamental knowledge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including overview of accoun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cost behavior, 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 andvariable costing. The second part deals with forecasting and decision-making, mainly including the segment reporting, system of decentralization, and short-term business decision. The third part is concerned with planning and control, covering comprehensive budgeting management, control of standard cost, and activity-based costing management.The last part is about responsibility and evaluation, including the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预测、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内容的技术方法和相关知识,并能将所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代企业制度环境中,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提高分析和解决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能力,为走向社会,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管理会计教案》Word版一、课程简介1.1 课程目的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管理会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课程内容本课程内容包括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成本计算、预算编制、财务分析等方面。
1.3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够运用管理会计进行成本计算、预算编制和财务分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教学方法2.1 讲授法通过讲解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管理会计的知识。
2.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管理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3 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管理会计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内容3.1 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介绍管理会计的定义、特点和作用,使学生了解管理会计的基本情况。
3.2 成本计算讲解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掌握成本计算的基本技巧。
3.3 预算编制介绍预算的定义、分类和编制方法,使学生学会如何编制各种预算。
3.4 财务分析讲解财务分析的方法和指标,使学生能够通过财务分析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
四、教学安排4.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4.2 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依次讲解每个章节的内容。
五、考核方式5.1 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练习情况,给予相应的平时成绩。
5.2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考核学生对管理会计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6.1 教材推荐使用《管理会计学》作为主教材,辅助以《管理会计案例分析》等参考书籍。
6.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6.3 案例库收集和整理一系列管理会计案例,用于课堂讨论和分析。
七、教学评价7.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7.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管理会计课程本科12w在这种制造系统中生产程序经常根据顾客的需要进行调整为了避免积压不受顾客欢迎的产品企业一般按定单适时组织生产这样一方面企业应以品种多质量优功能强去争取尽可能多的产品定单以增加产品销售收入另一方面企业则应采用适时制的 Just in Time 生产方式降低成本增加利润适时制要求企业内部不同工序和环节必须紧密相扣适时相接这一切都要求成本管理深入到作业层次把企业生产工序和环节视为对最终产品提供服务的作用把企业看成是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这时降低成本工作的重点在于分析区分作业类型并且衡量各种作业所耗资源的价值这要求成本会计追踪资源到每一项作业选择合适的标准将资源耗费价值计入每种作业上去以此作为比较作业耗费进而寻求降低成本方法的直接依据作业观念也促使企业优化作业组合采用日趋合理的产品生产程序以降低总的资源耗费和成本例如采用价值工程来消除每项作业的多余功能消除所有不能为产品带来必要功能的作业等等这些工作的结果使得企业的制造系统在产品定单即外部顾客需求的拉动下弹性地组合为若干个紧凑有效的制造中心就每个制造中心看又由于生产过程中各作业特性不同被区分为一个一个作业中心每个作业中心负责完成某一项特定的产品制造功能这样工厂行为被有效化为作业中心行为考核作业中心耗费乃至制造中心耗费也成为成本会计的职能于是成本会计的目标呈现多元化从最初耗费形态的各种资源到作业作业中心制造中心乃至最后的产品等都是成本计算的直接对象显然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已很难满足如此多层次的计算目的综上所述在现代制造业中有两个引人注目的特点其一是作业观念已引起管理上重视其二是制造过程中间接费用的比重和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两个特点直接引发作业成本计算法的产生19531954年美国会计学者斯托布斯博士的论文《收益的会计概念》揭开了全面研究决策有用性目标的序幕这对作业成本计算理论的形成有重要意义斯托布斯之后世界各国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这一新的成本计算方法其中美国哈佛大学青年学者罗宾·库珀 Robin Cooper 和罗伯特·卡普兰 Robert Kaplan 发表了大量与此相关的论文和专著并率先把这种成本计算方法于1988年简称为ABC Activity based Costing 从此ABC风靡全世界并在理论上趋于成熟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所谓决策相关性是指基于作业基础计算出的成本信息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多方面的需要在现代制造业中企业对成本信息的需求更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 1 成本信息应有助于相对准确地确定期末存货的价值从而有助于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 2 成本信息应有助于相对准确地确定已销商品成本从而有助于核定企业的期间损益3 在企业按照不同需求层次组织多品种产品生产时成本信息应有助于确定某些特殊用户订货产品的价格4 成本信息应有助于考核企业的业绩衡量企业在各个制造环节的耗费并进一步为降低产品成本提供依据在变化了的制造环境下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计算产品成本将会歪曲成本信息甚至使成本信息完全丧失决策相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在将间接费用计入最终产品或服务方面采用单一的标准并假定间接费用的支出有助于生产这种情况在现代制造业中已发生改变其次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将间接费用按直接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分配给最终产品或服务必然会导致生产数量多的产品要负担较多的间接费用而生产数量少批量小的产品则负担较少的间接费用显然这种分配方式在假定间接费用随产量变动而变动这个前提下是合适的而在现代制造业中产量只是引起间接费用发生的一个原因而不是惟一原因甚至也不再是主要原因最后成本计算方法的决策相关性还表现在确定系统化考核指标上传统成本计算方法虽然也有科学的责任会计系统和标准成本计算方法等与之相适应来实现这一目标但这些方法在成本性态上缺乏必然的联系这也要求采用一种新的成本计算法实现这些方法的融合综上所述获取决策相关性强的成本信息是作业成本计算法得以产生的理论依据成本信息的决策相关性是作业成本计算法的理论基点作业成本法是把企业消耗的资源按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以及把作业收集的作业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成本对象的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核算的基础是成本驱动因素理论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产品消耗作业由此可见作业成本的实质就是在资源耗费和产品耗费之间借助作业来分离归纳组合然后形成各种产品成本因此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计算程序就是把各种资源库成本分配给各项作业再将各作业成本库成本分配给最终产品或劳务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相比作业成本计算法更注重成本信息对决策的有用性因此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理论差异作业成本计算法是一种适应当代高新科学技术的制造环境和灵活多变的顾客化生产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成本计算方法它改革了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并使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趋于一致大大提高了成本信息的真实性作业成本计算法以更加符合现实其结果也更加精确的成本分解替代了成本分配作业成本计算法有四个目标 1 消除低增值成本或使之达到最小 2 引入效率与效果从而使经营过程中展开的增值活动衔接流畅以改善产出 3 发现造成问题的根源并加以改正 4 根除由不合理的假设与错误的成本分配造成的扭曲作业成本法将企业作为一个职能价值链来看待这个职能价值链是由研发产品服务或生产过程的设计生产营销配送客户服务这样一系列企业职能组成企业通过这些职能逐步使其产品或劳务具有有用性作业成本法对成本的看法是不同目的下有不同成本产品成本是特定目的下分配给一项产品的成本总和作业成本计算法在管理上的应用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企业管理者可以利用作业成本计算法提供的信息来更好的对他们的产品服务进行定价以便使他们收到的收入与所付出的成本能够配比其次企业管理者可以利用作业成本计算法所提供的信息更好的选择产品组合传统成本计算法认为成本的经济实质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所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即C+V 作业成本计算法认为企业管理深入到作业层次以后企业成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从而形成了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向外的作业链每完成一项作业要消耗一定的资源而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给下一个作业按此逐步推移直到最终把产品提供给企业外部的顾客以满足他们的需要最终产品作为企业内部一系列作业的总产出凝聚了各个作业上形成并最终转移给顾客的价值因此作业链同时也表现为价值链作业的推移同时也表现为价值在企业内部的逐步积累和转移最后形成转移给外部顾客的总价值这个总价值即是产品的成本传统成本计算一般以产品为成本计算对象或以某一步骤分步法或某一批订单分批法为成本计算对象传统成本计算的目标主要是满足计算存货成本的需要进而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作业成本计算法适应于弹性制造系统下适时制生产方式生产组织中作业的可分辨性极大地增强同时企业成本控制观念和控制手段也都提高到了新的高度这种变化要求成本信息不仅要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还要满足成本控制和生产分析的要求当作业成本计算法将资源作业作业中心制造中心等概念引入成本控制时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作业成本体系作业成本计算的成本对象是多层次的大体上可以分为资源作业作业中心和制造中心这几个层次资源进入企业并非都被消耗即使被消耗也不一定都是对形成最终产出有意义的消耗因此作业成本计算法把资源作为成本对象是要在价值形成的最初形态上反映被最终产品吸纳的有意义的资源耗费价值在这个环节成本管理要处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区分有用消耗和无用消耗把无用消耗价值单独汇集为不增值作业价值而只把有用消耗的资源价值分解到作业中去二是要区别消耗资源的作业状况看资源是如何被消耗的找到资源动因按资源动因把资源耗费价值分别分解计入吸纳这些资源的不同作业中去作业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工序和环节从作业成本计算角度看作业是基于一定的目的以人为主体消耗一定资源的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具备如下特征 1 作业是以人为主体的工作 2 作业消耗一定的资源作业以人为主体要消耗一定的人力资源作业是人力作用于物的工作因而也要消耗一定的物质资源 3 区分不同作业的标志是作业目的4 对于一个生产程序不尽合理的制造业作业可以区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这里非增值作业虽然也消耗资源但并不是合理消耗5 作业的范围可以被限定作业中心是负责完成某一项特定产品制造功能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作业中心既是成本汇集中心也是责任考核中心一般说来作业中心是基于管理的目的而不是专门以成本计算为目的设置或划定的传统制造企业的经营过程被习惯地分为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和产品销售这三个环节而按照作业成本计算理论这三个环节都可以称为作业中心制造中心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实质上是指计算制造中心产出的产品的成本一般地一个大型制造企业总可以划定为若干制造中心划定制造中心的依据是各制造中心只生产某一种产品或某个系族多种产品在决策相关性这个理论基点上作业成本计算法可以归纳为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因此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程序就是要把资源耗费价值予以分解并分配给作业再将各作业汇集的价值分配给最终产品或服务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这一步骤只是价值归集过程在作业成本计算法下价值归集的方向受两方面的限制一是资源种类二是作业中心种类在实务操作中对某制造中心的每一作业中心都按资源类别设立资源库把该制造中心所耗资源价值归集到各资源库中去如对前述圆珠笔生产这个制造中心分别对制芯和制壳这两个作业中心设立材料费动力费折旧费办公费等资源库这样可以从资源耗费的最初形态上把握各种资源归集到各作业中心的状况作业确认后一般不得轻易发生变动这样在对资源库资源耗费价值进行分配时面临的是已确定的作业种类我们为每一项作业设立一个成本库该成本计算步骤就演化为如何将资源库价值结转到作业库这一具体分配问题在成本分配过程中各资源库价值要根据资源动因一项一项分配到各作业中去这样我们可以为每个作业库按资源类别设立作业资源要素将每个作业库各作业资源要素价值相加就形成了作业成本库价值应为制造中心投产的每一种或批产品设立成本计算单在每一张成本计算单中还应按该产品生产所涉及作业种类开立作业成本项目这样该成本计算步骤就是要把各作业成本库的价值结转到各产品成本计算单上这一步骤反映的作业成本计算规则是产出量的多少决定着作业的耗用量在把作业库成本计入各产品成本计算单以后如何得出完工产品成本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把作业成本计算法应用于财务会计则在期末有必要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成本此问题在后面结合实例说明如果认为作业成本计算法只是一种管理会计手段则用成本计算单追踪到产品全面完工即可 ppc公司为公用事业公司其开单部为两类主要客户---居民户和商业户提供帐户查询和帐单打印服务目前有120000个居民户和20000个商业户两个因素正影响公司的获利能力一是行业竞争加剧收费更低要想获利必须降低成本二是市场规模扩大预计居民户上升50商业户上升10 而公司正在满负荷运转需有良策对应现有一地方劳务局愿按每户35元不分帐户类型提供公司提供的帐户查询和帐单打印服务为此PPC公司对两类客户单位成本进行测试发现公司目前按统一分配率为基础进行成本计算有关计算如下图1以统一分配率为基础的当前成本计算----总成本565340元按统一分配率为基础进行当前两类客户单位成本的计算结果如下对于上述计算结果管理当局认为存在问题一是按此结果进行决策由于两类客户的单位成本均高于地方劳务局的出价因而将两类客户全部移交地方劳务局将使公司获得最大利益但公司经营将空心化二是管理局认为由于业务的复杂性商业户实际消耗的支持资源远远高于2174如商业户平均每张帐单50行而居民户平均每张只有12行成本动因必须按两个标准选择 1成本动因与资源消耗及或支持业务的发生之间必须具有合理的因果关系 2有关成本动因的数据必须是可获得的其次制作一个描述作业流程资源及其相互关系的流程图图2 再次收集关于成本和成本动因在资源和作业实物流动的相关数据每一作业中心所收集的成本数据包括可追溯成本和成本动因的实物流量如下图中账户开单作业的可追溯成本为235777元包括打印机成本55000元加支持开单活动的其他资源成本纸张占地计算机开单人工图中可追溯成本总额为2053323538423577788847 565340元等于图1中的间接成本总额最后计算和解释新的作业信息通过对成本的重分类和计算形成作业成本计算研究的关键结果居民户单位帐户成本228元比传统会计时的单位帐com而商业户单位帐户成本1457元传统会计时的单位帐com管理当局认为传统方法低估商业帐户的想法得到了证实 EPW厂是一家国有中型电器制造厂技术力量雄厚产品质量过硬生产过程及生产成本管理严格但是近年来EPW厂主导产品LA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取得强大的竞争力EPW厂跳出传统的以生产制造过程为重点的成本管理范围应用战略成本管理原理指导成本管理工作企业对LA产品开展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LA产品的设计成本供应商成本顾客的使用成本和官后服务成本应用价值链分析的思想对EPW厂的上下游环节进行分解和分析发现EPW厂上下游环节均有许多工作可改进对这些环节实施成本管理可提高整个企业的竞争优势在采购阶段除了采用经济批量法控制采购批次货比三家控制采购价格等常规方法还通过与供应商发展密切关系进一步控制甚至降低采购成本例如该厂每月需5000只不锈钢盖自加工用料每月0·8吨材料费1·5万元产品成本4元只运用战略成本管理原理该厂发现其上游企业材料供方下属的南汇不锈钢餐具厂的边角料可以利用每com生产5000只不锈钢盖约耗用边角料15吨材料费约0·45万元一0·6万元比采购整料节约0·9万元一1·05万元但利用边角料加工多耗工时人工费要多支出0·1万元一0·2万元经测算EPW厂采购边角料加工不锈钢盖可降低成本0·8万元左右同时该厂在与其上游企业接触中了解到南汇厂有加工该零件的生产能力如由EPW厂提供模具请南汇厂直接加工该零件每只价格为2·18元经比较EPW厂选择了后一方案即请南汇厂直接利用边角料加工该零件合作结果使EPW厂LA产品每月降低成本9100元南汇厂也获得比出售边角料更大的盈利达到了双赢在销售阶段通过分析EPW厂撤掉了很多办事处试行代理分销制例如在天津通过代理商使得销售有了快速增长销售费用比设办事处时降低了35另一方面采用新销售方式后代理商对市场信息及时收集和反馈代理商根据市场动态及时提出价格变动的可行性建议使企业能动态地掌握竞争对手的价格与市场行情取得投标中的竞争优势同时增加企业销售利润 EPW厂针对市场环境将LA产品定位于中高档采取\"成本领先\"战略运用财务数据严格控制成本的上升并局部运用ABC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控制产品成本使得LA产品的价格在市场上一直保持较强的竞争力 ABC法是将着眼点放在作业活动上以作业为成本对象依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再由作业依据成本动因追踪到产品成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由此得出最终产品成本可见ABC 法是战略成本管理向作业层面的渗透而战略成本管理则是ABC法拓展延伸到生产上游的采购和下游销售的一个系统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的EPW厂通过ABC法实证研究发现浪费找到降低成本机会所在提高作业活动效率完善定价决策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下面着重介绍ABC法在EPW厂实际运用的情况1·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选择 EPW厂的A部门作为ABC法研究的样本A部门生产高压电器产品H10型LA 以下简称H型产品和ZH10型LA简称ZH型产品 H型产品是普通性产品市场价150元只ZH型产品是新型复杂的产品市场价250元只这两种产品都在相同的生产线上制造单独生产H型产品月产量为1000只而单独生产ZH型产品月产量为1000只数据来自EPW厂2000年3月份的财务报表另有一部分与作业相关的数据来自流水线上的技术人员和优秀员工的口述 2·研究假设 1 假设A部门符合作业成本法的适用要求理由有以下几点 A部门有以数控设备等现代化装备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制造系统 A部门人员经过多次精简直接人工成本在产品成本中的比例小于20 H型产品和ZH型产品属于有不同特点却可在同一生产线上生产的产品H型产品产量大工艺复杂程度低而ZH型产品产量小复杂程度高产品零库存因为H型和ZH型产品均供不应求不存在成本沉淀到会计分期中去的问题 A部门管理水平较高员工成本意识均较强成本核算的数据较为准确 2 假设 H型产品和ZH型产品的成本分摊使用传统成本计算法不合理制造费用的分配率应重新调整 ABC法重新计算产品成本能反映出上述不合理ABC法对H型与ZH型产品的成本分配将改变现有核算方法下的产品定价决策和发现降低成本重点所在二验证 2000年3月份A部门生产了ZH 型产品400只同时生产了H型产品6000只有关这两种产品的生产成本资料如表1所示成本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合计H型产品 11609149 7657153 34123589 53389891 ZH型产品 885943 849684 3787298 5522925 合计 12495092 8506837 37910816 58912816 按传统成本法计算H型产品和ZH型产品的单位成本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EPW厂 A部门产品单位成本表单位元成本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合计 H型产品6000只 1935 1276 5687 8898 ZH型产品400只 22152124 9468 13807 上述传统成本计算法按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分配制造费用而制造费用是直接人工成本的445·65这样分配制造费用虽然方便了成本核算工作但分配直接人工成本时产生的小的错误就会被放大近4·5倍可能扭曲成本数据不利于对制造费用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和以成本进行的定价决策根据ABC法的实施步骤EPW厂组织会计技术生产和采购等专业人员对该月A部门的制造费用进行分析并按ABC法重新计算H型和ZH型产品的单位成本首先通过会计工艺和管理等专业人员的作业分析及与A部门技术人员生产工人的谈话了解列出了制造费用的详细清单如表3 其次对清单中的项目进行成本动因分析将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归纳如下 1 H型和ZH型产品的单位机器小时比例为112 2 每批产品需做二次清洁及装卸模具的准备工作H型产品每批6只ZH产品每批1只 3 H型进料12批月每批移动4次ZH型进料4批月每批移动4次 4 每批产品的检验数为H型产品每批2只ZH型产品每批1只 5 H型产品和ZH型产品分类打包并运输进仓的次数分别为3次和6次第三在成本动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因果关系和同质性原理按照单位级作业批量级作业产品级作业和管理级作业四个作业层次分配制造费用 1·单位级作业层次 1 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的计算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相同 2 机器动力成本按一定比率进行分配分别分配给H型产品和ZH型产品计算过程如表4 表4机器动力成本分配表单位元 2·批量级作业层次 1准备工作成本根据准备次数为基准进行分配H型产品每批生产6只生产6000只H型产品共准备6000/6=1000 次ZH型产品共准备400次计算过程如表5 3产品检验成本按照检验次数分配H型产品检验批次为60006 1000次ZH型产品每批1只每1只检验1次检验批次为400次计算过程如表7 表7 检验成本分配表单位元品名批次每次检验合计分配比率分配率 H产品 1000 22000 2678 5356266 ZH产品 400 1 400 2678 1071253 合计----2400 2678 6427519 3产品级作业层次产品分类成本以分类为基础分配计算过程如表8表8 产品分类成本表单位元产品名称分类次数分配比率分配额 H产品24 647305 1553532 ZH产品 6647305 388383 合计 30647305 1941915 4·管理级作业层次 1 设备折旧居管理级作业但该部门主要设备是生产线上设备生产设备占设备总量的80 且一直是满负荷运转故将约80的机器设备折旧按H型和ZH型产品使用机器的比例估算分配给H型和ZH型产品如表9所示表9 生产设备折旧分配表单位元品名使用比例数量合计分配率分配额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