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端:屈死的抗金名将
- 格式:pdf
- 大小:799.10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历史上十位爱国名将1.鞠躬尽瘁守东京——宗泽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
生于1059 年,卒于1128 年。
是我国宋朝时期著名的抗金将领。
2.壮志未酬死不瞑目——辛弃疾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历城人。
他是我国南宋时期一位极其坚定的抗金志士和爱国词人。
1127 年,金军消灭了北宋王朝以后,又连续不断地发兵南侵,进攻南守王朝。
辛弃疾正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民族矛盾极其尖锐激烈的历史时期。
他一生中,始终站在爱国主义的立场上,坚持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抗战路线。
3.保卫京城大败瓦刺——于谦于谦,字廷益,生于1398 年,死于1457 年。
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代政治家,杰出的爱国英雄。
一生中政绩颇多。
抵抗蒙古瓦刺的进攻,保卫北京城,是他一生最大的历史功绩。
4.精忠报国,还我河山——岳飞(1103——1142),字鹏举,出生于北宋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的一户佃农家里,青年时代,正遇上金女真贵族对宋发动大规模掠夺战争。
他亲眼目睹北宋灭亡前后的惨痛史实,和当时中原沦陷区的人民呼吸相通,有坚决抗击女真贵族民族压迫,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和要求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青原区)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
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
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
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名将总是在昏暗的朝代才显得明亮。
为了国家,他能舍弃荣华富贵,为了国家,他能宁折不弯,为了国家,他视死如归。
在我们当代应该是找不出如此这般之人了。
让我们谨记他。
6.禁烟英雄——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
岳飞的作文关于岳飞的作文(精选21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岳飞的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岳飞的作文篇1岳飞是南宋的著名的军事家,抗金名将,他那精忠报国,光彩照人的故事千百年来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岳飞从小勤奋好学,文武双全,就在岳飞20岁那年,金兵侵犯中原,所到之处,烧杀抢掠。
岳飞是个爱国的热血青年,他决定奔赴战场,杀敌报国。
岳飞的母亲最了解岳飞的心思,他鼓励儿子奋勇杀敌,报效祖国,他在岳飞的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岳飞铭记母亲的教诲,奔赴抗击金军的站斗前线,屡建战功,成了一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将军。
他率领部队北伐,收复了被敌人侵占的大片国土。
但就在他取得抗金斗争全面胜利之时,昏庸无能的宋朝皇帝听信奸臣秦侩乘机求和的劝说;一连颁发十二道金牌,强逼岳飞立即班师,岳飞壮志难酬,只好挥泪班师。
这时岳飞写下了千古绝唱《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此次岳飞被免除兵权,宋高宗和秦浍派人向金求和,岳飞坚决反对。
秦侩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临死前岳飞写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这样,一代抗金名将岳飞惨遭杀害了,岳飞死时年仅三十九岁,但他精忠报国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岳飞的作文篇2我最欣赏岳飞,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由母亲养育成人。
传说其母透过在他的背上刺“精忠报国”四个字,让他铭记国仇家恨。
曾经拜周侗为师学习武艺。
1126年靖康之变,金兵攻破开封,北宋覆亡。
1134年,岳飞首次伐金,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
1136年再次北伐,占伊阳、洛阳,后因孤军作战而被迫撤回鄂州。
岳飞在这次北伐中壮志未酬,写下《满江红》。
后来金兀术又来南侵,岳飞出兵大破金兵,收复郑州、洛阳,兵临朱仙镇,直迫金国首府汴京。
《岳飞》读后感《岳飞》读后感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岳飞》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岳飞》读后感1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他以毕生的精力抗击金兵的入侵,屡战屡胜,令敌人闻风丧胆,最后壮志未酬,遭奸臣陷害屈死在风波亭。
他,就是岳飞!寒假里我读了《岳飞传》,让我对这位令人尊敬的民族英雄有了更多的了解。
他出生于贫苦人家,从小家境贫寒,喜欢习武,练得一身好本领。
在金兵入侵中原的时候,岳母在岳飞身上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字,鼓励他参军报国。
精忠报国激励着岳飞从一个普通的士兵成长为著名的抗金将领。
岳飞熟读兵书,深知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必须有严格的纪律,所以岳飞治军非常严厉,即使对他的儿子岳云也不例外。
一次,岳飞在与敌军首领单独对阵前,颁布了一道军令,部将只准远远观看,不许上前插手,违抗军令者,定斩不饶。
当时岳云押送粮草来到军营,守营的士兵告诉他,岳飞正在与敌军首领对阵,岳云听了之后立刻赶到阵前举锤就打,敌军首领见了,对岳飞说道,你军令不严,我不与你战了!岳飞回到大帐中大怒,命令将岳云斩首,经众将再三求情,解释岳云因为运粮食初到,不知岳飞的军令,这才免了岳云的死罪,改为重打二十军棍。
在战场上,岳飞更是智勇双全。
青龙山一战,岳飞以八百精兵大破十万金兵。
岳飞在事先设下埋伏后,单枪匹马杀入金营,大喝一声“岳飞在此,谁来送死”,挥动沥泉枪逢人便刺、逢马便挑,杀得金兵人仰马翻,如入无人之境。
突然,岳飞诈败,杀出金营,引金兵进入山谷中的埋伏圈,两边埋伏的宋军放下无数滚木礌石、火炮火箭,杀得金军横尸遍野、血流成河,大败而归。
在这一战中,岳飞一身本领显露无疑。
为了收复国土,岳飞带领岳家军出生入死,四次北伐,金军将领也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
岳飞抵御外侮、精忠报国的精神世世代代激励着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也将继续激励着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岳飞》读后感2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
《岳飞传》的读书笔记《岳飞传》的读书笔记1这个故事的人物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岳飞。
岳飞是民族英雄的杰出的代表,他是抗金的英雄。
他的'母亲在他的背上刺了精忠报国,他几十次击溃金兵,但最后被卑鄙下流的小人秦桧给害死了。
真可惜。
读了《岳飞传》,我要好好学习,学好本领,为国家多做贡献。
《岳飞传》的读书笔记2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民族英雄岳飞,他文武双全。
岳飞是南宋人,英勇善战,精忠报国,一心想要收复中原。
他武艺高超,用兵如神,训练了一支纪律严明、作战勇敢的`岳家军。
他抵御外敌,全力抗金,最后却被秦桧害死了。
最令我伤心的故事就是风波亭遇害记,这已经是故事的结局。
金兀术站在山岭上,想起以前的60万人马,现在只剩下5000人马,没有脸见皇上,就拔剑自杀,军师劝他:“我们可以用反间计把岳飞害死。
”然后,他们马上通知秦桧,秦桧就假传圣旨把岳飞招来,把他活活勒死了。
最后,人们为纪念岳飞造了一个庙,让秦桧夫妇像跪在寺庙前,游客们把口水吐在他们头像上,以表示愤怒和唾弃。
如今,杭州还有一道叫“炸秦桧”的菜肴。
而岳飞的美名却流芳百世,受人敬仰。
《岳飞传》的读书笔记3小时候听妈妈讲故事,妈妈说,岳飞啊,大英雄呀。
她还告诉我说,岳飞是被奸人害死的。
我傻傻的问妈妈,妈妈,给我讲讲岳飞的故事吧。
然后,我知道了这个抗金的大英雄,还知道了他背上的字——精忠报国!那时候我有个梦想,长大了像他一样,为祖国贡献我的力量,像他一样死而后已,拥有一种精神。
其实,那是我只是一个小小的想法,或者说是一个梦想,而如今,当我读完了《岳飞传》,我彻彻底底的了解了这个我以前崇拜而且必将崇拜下去的大英雄。
书中介绍的'大大小小的战役不必我一一说来,仅仅一首满怀英雄壮歌《满江红》就让我感触颇深,为之一镇。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赞美英雄古诗文1、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元朝:阿鲁威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这是元代蒙古族曲作家阿鲁威的一首怀古之作,此曲吊古咏史,缅怀和赞颂了三国时期三位杰出人物曹操、周瑜、诸葛亮的丰功伟业。
借用“赤壁东风”和“八阵图”等典故,言简义丰地塑造了他们的英雄形象,并对三国鼎立的形势进行了鸟瞰与概括。
全曲写得沉郁奔放,与所吟人物的胸襟抱负暗相契合。
全曲凝练紧凑,气势豪放,笔力不凡。
周瑜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首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全词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孙仲谋3、吊岳王墓明:高启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
班师诏已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宫。
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
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露中。
历史上人们咏叹最多有三国英雄、西汉抗击匈奴的英雄、南宋抗金英雄、明代抗倭英雄等,其中,对于南宋抗金英雄岳飞,一心报国,却被奸人陷害,含冤而死,给予了更多关注和同情。
这首《吊岳王墓》就是众多作品中的一首,诗人高启亲临栖霞岭岳飞墓凭吊,有感而发,写下这首怀念英雄的赞歌。
岳飞4、题韩蕲王庙清:尤侗忠武勋名百战回,西湖跨蹇且衔杯。
英雄短气莫须有,明哲保身归去来。
夜月灵旗摇铁瓮,秋风石马上琴台。
千年遗庙还香火,杜宇冬青正可哀。
这是一首题庙诗,是诗人凭吊镇江韩蕲王祀庙后专为纪念抗金名将韩世忠而写的。
那“莫须有”的三字冤狱,使抗金英雄韩世忠壮志消沉,心灰意冷;为保全自己,最后只得明智地选择了远离官场归隐田园的道路。
曲姓的历史名人
曲环、曲枢、曲珍、曲端、曲承裕等。
1、曲环(726年-799年9月28日),陕州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人,唐朝中期名将。
2、曲枢,西土人。
曾祖达不台,祖阿达台,父质理花台,世赠功臣,追封王爵。
曲枢七岁失怙恃。
既壮,沉密静专,为徽仁裕圣皇太后宫臣。
3、曲珍:字舍洛,西平酒泉人也。
壮勇善骑射。
以帐内从高祖晋州,仍起义,所在征讨。
武定末,封富平县伯。
天保初,食黎阳郡干,除晋州刺史。
武平初,迁豫州道行台、尚书令、豫州刺史,卒,赠太尉。
4、曲端(1091年—1131年),字正甫,一字师尹,镇戎军(今宁夏固原)人,南宋名将。
高宗建炎初年,任泾原路经略司统制官,屯兵泾州,多次击败金兵。
5、曲凤祥,又名曲元,今兰沃乡大曲村人。
清光绪年间,知县-,引起公愤。
他联合绅民控告到巡抚衙门,因违背上意没被理睬。
他没有恢心,再次到有关衙门控告,不但没准,反而更触怒了当权者。
他为此受到酷刑,倍受摧残,后被判为流刑,含冤逃至辽宁死去。
岳飞传的文言文翻译〔优秀6篇〕内容简介篇一本书主要讲述了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从一个贫家之子成长为一代名将,精忠报国,最后含冤屈死的可歌可泣的一生,是中国古代英雄传奇小说的经典之作。
比武扬威初露头角,岳母刺字立誓报国,单身探敌营智勇救友,收服山贼水寇壮大抗金队伍,屡破敌阵连胜金贼,奸臣构陷命丧风波亭,大败金兀术岳氏一门沉冤得雪……一幕幕故事读来酣畅淋漓,让人击节叫好,又令人扼腕叹息。
岳飞传的文言文翻译篇二岳飞传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飞生时,有大禽假设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
母有痼疾,药饵必亲。
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
家无姬侍。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
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
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
〞遂绝不饮。
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
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
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
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
善以少击众。
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
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张俊尝问用兵之术,曰:“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
〞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耗敝极矣。
〞荆湖平,募民营田,又为屯田,岁省漕运之半。
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
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
张所死,飞感旧恩,鞠其子宗本,奏以官。
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襄阳之役,诏光世为援,六郡既复,光世始至,飞奏先赏光世军。
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书生。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历史人物1、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抗金英雄,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眼看就要实现自己恢复河山的理想,却被宋高宗和秦桧联手以13道金牌招回,百姓含泪挽留,岳飞含泪说:“我不能违抗皇帝命令啊。
”后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在杭州风波亭,同时被害的还有他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
2、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
道号浮休道人、文山。
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他反抗元朝的南宋丞相,被捕后始终不屈,忽必烈亲自招降四次始终无果,最后只得下令处斩,就义时年仅47岁。
3、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
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
北宋丞相。
在金朝强大扬言要进攻北宋时,力排众议,坚持抵抗,组织了著名的东京保卫战,并取的胜利。
虽如此,还是遭到了投降派的陷害,朝廷议和,李纲被害。
4、陆秀夫(公元1236年—公元1279年),字君实,一字宴翁,别号东江,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人。
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与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崖山海战兵败,背着卫王赵昺赴海而死,时年四十四。
5、史可法(1601年2月4日—1645年5月20日),字宪之,又字道邻,汉族,祖籍大兴,祥符人。
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史可法为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任西安府推官。
后转平各地叛乱。
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明福王(弘光帝),继续与清军作战。
官至督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
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大举围攻扬州城,不久后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尸体不知下落。
6、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原籍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广州市海珠区),清末海军杰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宋朝抗金名将有谁宋朝抗金名将有谁你知道吗?南宋四大抗金名将:包括刘锜,岳飞,韩世忠,张浚。
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宋朝抗金名将简介,希望对你有用!宋朝抗金名将1、刘锜刘锜(1098~1162)中国南宋抗金将领。
字信叔。
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人。
前泸州军节度使刘仲武的第9个儿子。
“南渡十将”之一。
他少年时代跟随父亲生活在军营之中,年龄稍长,就被父亲带上转战于陇右战场,参加抵御西夏的各种战斗。
他胆大、心细,尤以箭法精熟而著称。
《宋史》载:“牙门水斛满,以箭射之,拔箭水注,随以一矢窒之,人服其精。
”出身将门,少时从军征战。
南宋初,为泾原经略使。
建炎四年(1130),率泾原军参加富平(今属陕西)战役。
富平战后,将领多人降金。
刘锜奉张浚命讨伐叛军,因后路吃紧,被迫撤退,遂降职。
后召回临安府(今浙江杭州),任权提举宿卫亲军。
十年,任为东京(今河南开封)副留守。
他率八字军等近两万人及全军家属沿水路北上,到顺昌府(今安徽阜阳),得悉金朝已毁约重占东京。
他和知府决定守城御敌。
金统帅完颜宗弼以大军进攻,刘锜大败金军。
十一年,奉调增援淮南,与王德、杨沂中等军在庐州(今安徽合肥)东南的拓皋镇大破金军。
宋廷决心求和,诸军都奉命撤退。
以后,刘锜曾任知荆南府(今湖北江陵),在江陵兴修水利。
三十一年,金又侵宋,宋任刘锜为江、淮、浙西制置使,节制诸路军马,驻扬州,直接指挥淮东军事,扶病率军与金军相持。
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年),刘锜由高俅推荐入朝,担任阁门祗后。
宋高宗继位后,特授他阁门宣赞舍人,知岷州,为陇右都护,成为专门对西夏作战主力部队的一名指挥官。
由于他作战勇敢,夏人畏之如虎,就连夏国境内的妇女儿童都知道他的威名。
据史载,“夏人儿啼,辄怖之曰:‘刘都护来!’”小娃娃就立马不敢再哭了。
当张浚代表朝廷宣抚陕西时,看到刘锜是个奇才,任命他担任泾原经略使兼知谓州(今甘肃平凉)。
富平之战失利后,他率部退驻德顺军。
《岳飞传》观后感优秀作文600字《岳飞传》告诉了我做人的道理:做人要精忠报国,不要优柔寡断,不要不分善恶,心中要胸怀大志!而我们现在的本分就是好好学习,周恩来总理就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你是否看过这部作品?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岳飞传》观后感,欢迎阅读。
《岳飞传》观后感1通过读《岳飞传》,我了解了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像岳母刺字,含冤入狱等等,并且对岳飞的人有了一定的了解。
我认为他是一个精忠报国,对国家忠贞不二,从小就有自己的理想。
我们可以从他所创作的《满江红》中体会到他所抒发的不愿虚度年华和希望抗金复国成功的激昂心情和雄心壮志。
岳飞自幼无书不读,并且认周侗做义父,从周侗那里习得了一身好武艺。
因其母想让岳飞今后为国效力,因此在岳飞身后刺下了“精忠报国”四字。
岳飞在他今后的道路之中,更是屡建奇功。
一直打到了朱仙镇,可正当岳飞准备“之地黄龙府”时,投降派宋高宗和秦桧却下了12道金牌命令岳飞撤军。
最后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及儿子岳云和步将张宪一同处死。
读完《岳飞传》之后,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岳飞学习,学习他的精忠报国,学习他为了国家能够放弃生命。
他能够忠诚于祖国,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承担义务,为祖国的完整、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我认为爱国之情是一种崇高钨丝灯情感,是一个民族精神财富中最珍贵的情感,它具有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虽然岳飞已经不在了,但是他那一颗为祖国奉献的行却永远留在了人世,为我们中华民族能够凝聚起来造福祖国做贡献。
岳飞最后奇冤得雪,成为了抗金英雄,并且流芳百世,而那些诬陷岳飞的人也最终得道了因有的惩罚。
所以我们应该努力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即使得不到像岳飞一样的殊荣,但是我们为国家出的那一份力量却会永远存在,我们可以教导后代向我们一样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组国。
我国每年都评选十大杰出人物,其实是侧面告诉我们每个人只要努力就都会被关注,激发我们每个人对国家做贡献的热情。
《岳飞传》读后感15篇《岳飞传》读后感1岳飞出生在北宋末年的一天,出生后没几天就赶上家乡发洪水,他随线母亲逃生到他乡,有好心人施救。
几年后岳飞长大了,与王贵、汤怀、张显一起拜周侗为师跟他学艺。
很快岳飞的功夫已经闻名乡里。
当时中国的北方有个民族叫生女真,他们消灭了辽国,建立金国,皇帝是阿骨打。
一心想侵占中原。
徐仁知道岳飞的才能所以向高宗推荐岳飞。
岳飞被如召入军中抗击金兵。
岳飞上任后在八盘山打了个小胜,然后他乘胜追击又在青龙山巧破金兵……他每次都屡战屡胜,把金兵打得抱头鼠窜,落荒而逃。
但是岳飞精忠报国十六年却被奸臣秦桧通敌设法陷害了岳飞,岳飞父子吊死在风波亭。
读完<<岳飞传>>这故事后,我知道了岳飞是一个智勇双全、一心为国,把国家利益看的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一个人。
我被他的精忠报国的义气深受感动了。
岳飞二十三岁的时候,杨幺派部下王佐拿十定金子和一些珠宝送给岳飞劝他入伙洞庭湖义军,但是岳飞断然拒绝了,他说“作为宋朝人怎么能有判国之心呢”?可见岳飞不受金钱诱惑,不是一个见利忘义的人。
岳飞的事迹世代相传,感动和激励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使我们在困难面前永不低头,百折不回,永往直前。
我以后要做一个像岳飞一样,深明正义,能为国家做贡献的人。
坚决反对像秦桧那样叛变国家的人。
《岳飞传》读后感2在寒假里,我读了《岳飞传》,知道了岳飞生活在一千多年的两宋之际,当时金兵南侵,北宋灭亡,中原大片土地沦丧。
百姓深受荼毒。
面对国家危亡,岳飞胸怀报国大志,毅然走上抗金道路。
他率领岳家军英勇善战,纪律严明,多次取得胜利。
岳飞因此得到饱受战争之苦的广大中原名众的爱戴。
但是后来岳飞遭到陷害,蒙受不白之冤屈死在风波亭上。
我最喜欢这本书的第十二回《青龙山岳飞立大功》,这一回主要是讲在青龙山岳飞和吉青带领八百人去和兀术打仗,岳飞在查看地形后,依据曲折的山势,埋伏下军士,请吉青把敌人引诱到山谷,然后山谷两边的射箭手一齐把金兵都射伤,使敌人的军队落荒而逃,粘罕遇到败下阵来的金兵,又得知岳飞杀了他两千多人马大怒,便率领十万大军杀回青龙山报仇,要会一会岳飞。
杂剧·昊天塔孟良盗骨原文|翻译及赏析朝代:元代作者:朱凯原文:第一折(冲末扮杨领卒子上,云)雄镇三关几度秋,番兵不敢犯白沟。
父兄为国行忠孝,敕赐清无佞楼。
某姓杨名景,字彦明。
父亲是金刀无敌大总管杨令公,母亲佘太君。
所生俺弟兄七人,乃是平、定、光、昭、朗、嗣,某居第六。
镇守着这三关,是梁州遂城关,霸州益津关,雄州瓦桥关。
某手下有二十四个指挥使。
今差孟良巡绰边境去了,天色将晚,不见回还。
小校与我点上一盏灯来。
(卒子点灯科)(杨景云)我唤你便来,不唤你休来。
(卒子云)理会的。
(下)(杨景云)我今日神思恍惚,不知为何?我暂时歇息咱。
(做睡科)(正末扮杨令公同外扮杨七郎魂子上,云)老夫杨令公是也。
因与北番韩延寿交战,被他围在虎口交牙峪,里无粮草,外无救军。
这个是我第七个孩儿杨延嗣,他为搭救我来,被潘仁美攒箭射死。
老夫不能得脱,撞李陵碑而亡。
被番兵将我尸首焚烧了,把骨殖吊在幽州昊天寺塔尖上,每日轮一百个小军,每人射我三箭,名曰百箭会。
老夫疼痛不止,今日在阴司告过,放我出了枉死城中,来到这三关地面,向六郎孩儿根前托一梦咱。
(七郎云)父亲,想着我盖世功勋,今日一旦休矣,俺托梦与哥哥去来。
(诗云)俺子父全忠不到头,功劳汗马一时休。
可怜死战三边上,不得生封万户侯。
尸陷虏庭遭箭苦,魂依沙漠和云愁。
今宵梦里将冤诉,专告哥哥为报仇。
(正末云)孩儿也,俺身丧番城,又遭此残害,着俺魂魄不宁,好生苦毒,枉做了这一世英雄也呵!(唱)【仙吕】【】傀儡棚中,鼓笛声送,相搬弄。
想着那世事皆空,恰便似一枕南柯梦。
(七郎云)只恨那潘仁美这个奸贼,逼的俺父子并丧番地,可怜人也。
(正末唱)【混江龙】盼不到先茔旧垅,黄泉下埋没杀俺这英雄。
(七郎云)父亲,俺不能勾青史标名,留芳万古,空怀着一腔怨气,何时分解也?(正末唱)空锁着一腔怨气做不的万丈霓虹。
本待要汉主台前把俺形容画,准知道李陵碑底早是命途穷。
怎将那一座两狼碜可可生扭做祁连冢,也枉了俺半生无敌,十大的这边功。
岳飞的故事优秀作文岳飞的故事优秀作文【篇1】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人生的惨淡,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鲁迅今夜,在无人的幽灯下,我带着崇拜而又无比沉重的心情,穿越厚重的历史,来到六百六十多年前的这个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时代,来到了刻着“精忠报国”四个苍劲大字的英雄的墓碑前。
想当年,在你意气风发的年代,你那块中原大地般厚的脊背上,早已针针见血地负起了母亲的叮咛――“精忠报国”。
当你忙于出征时,你可曾留心,你的功劳已被朝中奸臣所嫉妒,当你把战表作为捷报时,你可曾留意到,金銮殿上不露声色的檐角,已勾勒出风波亭的雏形。
果然,阴谋出笼,当你正欲率军渡过黄河,收复河北失地时,十二道金牌,急速你回京。
“收拾旧河山”终于成为水中月。
于是,你高唱“我欲把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风波亭上,“莫须有”的罪名欲将你置之于死地,亭间,一个奸佞为此狞笑,亭外,无数百姓为此痛哭。
而你,终于在书写“天书昭昭,天日昭昭?”然后,将毒酒一饮而尽,含恨而终。
你就这样轰然倒下了,但你的赤胆忠心,却永远留于青史中。
然而,值得欣慰的是,后人明白你的无辜。
在你的雕像前,铸造了一队秦桧夫妇的铜人,且墓铭上刻着“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八百多年后,一个女孩在灯下读你,读你的热血豪情,读你的精忠报国,也读你的无奈与悲哀。
你的英雄气概,你风波亭上作后的手书,始终缭绕着我的心,让我肃然起敬。
你那男儿血色,你敢于面对死亡的态度,可称得上是真英雄。
而你短暂的一生,就是一首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岳飞的故事优秀作文【篇2】“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吟诵着岳飞的《满江红》,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幕幕历史画卷,那是腐朽的南宋王朝求和;那是大金王朝的奸诈;那是秦桧的无耻背叛;那是岳飞的精忠报国。
忠义爱民的岳飞啊,你可知道,后人是那样仰慕你,崇敬你?你可知道,世人对陷害你的人的唾骂?你可知道,多少人为你的英勇牺牲而哭泣,多少人为你的“莫须有”罪名而气愤?这或许是上天的安排,但对你的冤屈,世人都感到不公啊!你的战迹,功不可没。
岳飞传读后感10篇岳飞传读后感1在阳光明媚的午后,我手里捧着《岳飞传》这本书,津津有味地读着,从中,获得了不少收获。
跟随着书中的一个个关于这位英雄的故事,我仿佛来到了岳飞的身边,与他一起精忠报国。
首先,我先介绍下这本书,《岳飞传》这本书是由清朝钱彩写的。
《岳飞传》讲述了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壮丽的一生。
这位中国著名的军事统帅有胆识、智勇双全,训练一支纪律严明、作战勇敢的抗金武装——岳家军,为挽救民族于危亡英勇杀敌,最终却被奸臣秦桧害死。
我最喜欢读:抢挑小梁王、岳母刺字、大闹朱仙镇、风波亭遇害等故事。
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大破连环马。
一天,兀朮训练“连环马”。
来对付岳飞。
岳飞派董先带兵5000人,率陶进、贾俊、王信王义,结果全死在阵内。
岳飞最后用徐宁传下来的“钩镰枪”破了“连环马”。
岳飞在面对危险的时候表现得特别的镇定,临危不乱的精神也让我深有所想,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面对困难要学会的。
以及在战胜敌人后岳飞发现王俊克扣军粮的事情后,细心盘问,最后也处置了克扣的人,也让我们知道了岳飞关心士兵,关心下属的精神,也深深值得我们学习。
另外,岳飞的《岳母刺字》的故事也不仅让我们明白了岳母的一片苦心,也让我们知道了岳飞满腹的爱国情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怀。
我用了一个寒假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我要向岳飞学习,精忠报国,好好读书,提升自己,报效国家。
岳飞传读后感2这本书详细地描写了岳飞不平凡的一生。
岳飞从小没有父亲,可以说岳母是他的启蒙老师,教他读书、写字、做人。
岳飞有着“精忠报国”的精神,多半是受岳母的教育。
教岳飞武功的是周侗师父。
岳飞长大后,金兵正好南侵,北宋灭亡,中原大片土地沦丧,百姓深受荼毒,苦不堪言。
面对国家危亡,岳飞胸怀报国大志,毅然走上抗金道路。
岳母为时时刻刻提醒岳飞不忘报孝祖国,在他的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字。
他率领岳家军英勇善战,纪委严明,多次取得抗金胜利。
岳飞也因此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与爱戴。
虽然岳飞和他的儿子岳云一行人遭到奸臣隐害,蒙受了不白之冤,屈死在风波亭上,抗金大业功败垂成,令人悲伤,但是人们并没有忘记这位富有悲剧色彩的英雄,他死后,关于他的各种传说和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人们在西湖边建了岳王庙,香火鼎盛。
宋朝抗金名将有谁宋朝抗金名将有谁你知道吗?南宋四大抗金名将:包括刘锜,岳飞,韩世忠,张浚。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宋朝抗金名将简介,希望对你有用!宋朝抗金名将1、刘锜刘锜(1098~1162)中国南宋抗金将领。
字信叔。
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人。
前泸州军节度使刘仲武的第9个儿子。
“南渡十将”之一。
他少年时代跟随父亲生活在军营之中,年龄稍长,就被父亲带上转战于陇右战场,参加抵御西夏的各种战斗。
他胆大、心细,尤以箭法精熟而著称。
《宋史》载:“牙门水斛满,以箭射之,拔箭水注,随以一矢窒之,人服其精。
”出身将门,少时从军征战。
南宋初,为泾原经略使。
建炎四年(1130),率泾原军参加富平(今属陕西)战役。
富平战后,将领多人降金。
刘锜奉张浚命讨伐叛军,因后路吃紧,被迫撤退,遂降职。
后召回临安府(今浙江杭州),任权提举宿卫亲军。
十年,任为东京(今河南开封)副留守。
他率八字军等近两万人及全军家属沿水路北上,到顺昌府(今安徽阜阳),得悉金朝已毁约重占东京。
他和知府决定守城御敌。
金统帅完颜宗弼以大军进攻,刘锜大败金军。
十一年,奉调增援淮南,与王德、杨沂中等军在庐州(今安徽合肥)东南的拓皋镇大破金军。
宋廷决心求和,诸军都奉命撤退。
以后,刘锜曾任知荆南府(今湖北江陵),在江陵兴修水利。
三十一年,金又侵宋,宋任刘锜为江、淮、浙西制置使,节制诸路军马,驻扬州,直接指挥淮东军事,扶病率军与金军相持。
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年),刘锜由高俅推荐入朝,担任阁门祗后。
宋高宗继位后,特授他阁门宣赞舍人,知岷州,为陇右都护,成为专门对西夏作战主力部队的一名指挥官。
由于他作战勇敢,夏人畏之如虎,就连夏国境内的妇女儿童都知道他的威名。
据史载,“夏人儿啼,辄怖之曰:‘刘都护来!’”小娃娃就立马不敢再哭了。
当张浚代表朝廷宣抚陕西时,看到刘锜是个奇才,任命他担任泾原经略使兼知谓州(今甘肃平凉)。
富平之战失利后,他率部退驻德顺军。
不久金兵攻打谓州,部将李彦琦降金,谓州失守。
历史学基础(史料分析题)模拟试卷1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阅读以下史料,并回到问题:“古之有国家迫于危亡者,不过守与奔而已。
今以守无人,以奔则无地,所以諰諰然惟冀阁下之见哀而赦已,前者连奉书,愿削去旧号,是天地之间,皆大金之国,而尊无二上,亦何劳师远涉而后为快哉!”(宋高宗致信金兵元帅)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朕兼爱南北之民,屈己讲和,非怯于用兵也。
若敌国交恶,天下受弊,朕实念之。
今通好休兵其利博矣。
士大夫狃于偏见,以讲和为弱,以用兵为强,非通论也。
”(宋高宗对大臣所言)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问题:1.简述以上史料反映的历史背景。
正确答案:靖康元年(1126)秋,金军第二次南下,合围东京(今河南开封),闰十一月二十五日,京师城破,宋钦宗亲往金营投降。
金统治者在大肆掠夺后,于次年三月立宋朝投降派张邦昌为傀儡皇帝,改国号楚。
四月初一,俘徽、钦二帝及宗室、后妃、官僚、百工等数千人,携带大批掠夺的金银珠宝、珍贵书籍北撤。
金灭北宋时,北宋皇族在开封者都被掳往燕京,只有徽宗九子康王赵构因在外地而幸免此难。
金兵北还后,张邦昌在全国一致反对下,被迫退位。
同年五月,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帝位,是为高宗,改元建炎。
国都后迁至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宋高宗即位后,多次派人向金求和。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2.在以上思想指导下,最终产生了什么后果?正确答案:在宋高宗这种求和思想的主导下,即使南宋军队和北方义军多次取得了胜利,但以宋高宗为首的投降派担心抗金队伍的壮大,也担心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军放回,便不断试图利用有利机会向金军求和,杀主战派将军岳飞。
最终宋金达成《绍兴和议》。
顺昌大捷后,南宋准备与金议和。
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签订和议,南宋向金称臣;皇帝由金册封;宋每年向金输银25万两、绢25万匹;以淮河至大散关为两国分界线。
史称《绍兴和议》,合约是在两国力量大致相当的形势下签订的,此后双方基本上维持了比较稳定的对峙局面。
历史上曲端的简介曲端生于官宦之家,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是宋朝的抗金名将。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历史上曲端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曲端的简介曲端(1091年—1131年),字正甫,镇戎(今宁夏固原)人,南宋名将。
高宗建炎初年,任泾原路经略司统制官,屯兵泾州,多次击败金兵。
建炎二年(1128年),任延安府知府。
后迁康州防御使、泾原路经略安抚使,拜威武大,统率西军。
后因布阵问题,与张浚争执,被贬为团练副使。
富平之战,宋军失利。
张浚接受吴玠密谋,以谋反的罪名将曲端交由康随审问。
绍兴元年,因酷刑死于恭州,年仅四十一岁。
后追复端宣州观察使,谥号壮愍。
曲端和吴玠的故事彭原店一战让曲端和吴玠结下了梁子。
彭原店之战是一场有名的战争。
宋军起先处于优势,但最后败在了金军手下。
宋军之所以处于优势是因为吴玠的先锋部队重创金军。
而后吴玠在金兵重来之际向上司也就是曲端请求增援。
但是曲端早就带领部队后撤。
吴玠孤立无援,率部死战才勉强逃出了虎口。
战役过后,吴玠责问曲端。
但是曲端不仅没有解释道歉,还给吴玠扣上了不停调遣的帽子。
最后曲端还降了吴玠的职。
曲端自此被吴玠恨上了。
吴玠是曲端的老部下,关于曲端的往事他一清二楚。
曲端为了排挤朝廷文官,对于金兵围困延安视而不见,导致死伤无数。
许多跟曲端同级的官也都着过他的道。
曲端是吴玠的上司,对吴玠握有生杀大权。
吴玠害怕有一天自己也会身首异处,决定先下手。
吴玠想到了谋反这个罪名。
曲端的行径早就为各路大臣所不满。
朝廷本就怀疑他谋反。
吴玠知道只要把曲端的过往透露一二,再将这些行为与谋反联系在一起,曲端连死就不远了。
最后吴玠阴谋成功,曲端死了。
曲端虽然与各位大臣不和,但并没有参与谋反。
曲端是被冤死的。
不管曲端对于同僚的态度有多么不好,但在面对金兵时他始终没有丢弃民族气节。
曲端怎么死的绍兴元年(1131年)正月,曲端一度复出,改任“荣州刺史,提举江州太平观,徙阆州。
”但张浚深恐曲端怀有二心,难以制服,便与吴玠共谋,诬告曲端在家中的房屋庭柱上所题写的诗句:“不向关中兴事业,却来江上泛渔舟”,是影射和攻击高宗赵构的意思,因而被捕投入恭州(今四川巴县)监狱。
周史话B13
辖。
九月,金军进攻陕西,王庶征召曲端到雍、耀间会合,曲端推辞不接受命令。
王庶率领鄜延军先到龙坊,曲端又声称已上奏请求回避,拒绝配合作战。
王庶对曲端无可奈何,只好写信给席贡勒令曲端还任旧职,派遣陕西节制司将官贺师范赴耀州(今陕西铜川),别将王宗尹赴白水,并命令原、庆州出兵作为后援,王庶、席贡各自派遣偏将刘仕忠、寇鱼军来同贺师范会合。
王庶打算到耀州督战,已经出发,曲端却又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写信告诉王庶,说自己已赶到军前,王庶于是停止赴耀州督战。
贺师范轻敌,在八公原和敌军突然遭遇而战死,刘仕忠和寇鱼军各自率兵退走,这样曲端就成为泾原军的统帅。
但是,曲端和王庶不和,再加师,曲端表面答应而实际上并没
有前行的意思。
在再三催促下,
曲端认为自己的兵力有限,
幸失败,那么金军骑兵就会长驱
直入,整个陕西就会丢失,不如扫
荡敌人巢穴,攻敌必救之地。
他
派遣吴玠进攻华州,将其攻拔,
终率军同吴玠在襄乐会合。
延安失守后,王庶将残军交
与温州观察使、知凤翔府王燮,
己率领一百多名骑兵和官属奔赴
襄乐。
他依然以节制身份看待曲
端,打算让其当自己的副手,
心中更加不满。
曲端和王庶之间
为延安的失守发生严重的争执,
认为是王庶多次不采纳自己的建
议而导致失败。
曲端想在军中杀
死王庶,吞并他的部队,后来在陕
西抚谕使谢亮的劝阻下才放弃想
法。
王庶告诉曲端,说自己已上奏
之罪。
真是民间自有公理在!
2014年11月10日星期一主编│梁昆版式│许丽海南
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