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酒店集团发展的品牌构建_对_锦江_品牌发展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51.67 KB
- 文档页数:5
目录1.国内酒店行业龙头 (6)1.1国内首家有限服务连锁酒店 (6)1.2上海国资委为实控人,大股东实力雄厚 (6)1.3酒店为主,餐饮为辅 (8)1.4近年来业绩稳步增长 (9)1.4.1营收净利润持续增长,酒店贡献多数收入 (9)1.4.2毛利率稳步提升,费用率基本持平 (11)2.行业连锁化率仍有进步空间,中高端占比提升成为趋势 (11)2.1锦江门店数量领先国内酒店集团 (11)2.2我国酒店行业连锁化率较低,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12)2.3中高端占比提升成未来趋势 (13)3.酒店业务 (15)3.1.直营+加盟两种模式 (15)3.2境内酒店收入超过百亿 (15)3.3开业酒店数量持续增长,中高端占比稳步提升 (16)3.5收购卢浮、铂涛和维也纳,扩大自身品牌和版图 (17)3.5.1卢浮酒店—战略布局国际市场 (17)3.5.2铂涛—提升公司市占率 (17)3.5.3维也纳—进一步丰富公司品牌 (18)3.5.4成立中国区,加速品牌整合 (19)3.6锦江拥有超过1.5亿会员 (19)3.7旗下酒店品牌屡获殊荣 (19)4.餐饮业务 (20)图目录图1:锦江酒店历史沿革 (6)图2:锦江酒店股权结构 (7)图3:锦江酒店业务情况 (8)图4:锦江旗下酒店品牌 (9)图5:锦江旗下餐饮业务 (9)图6:锦江酒店近年来营业收入(亿元)和增速 (10)图7:锦江酒店近年来净利润(亿元)和增速 (10)图8:锦江酒店收入构成情况 (10)图9:锦江酒店近年来毛利率和净利率情况 (11)图10:锦江酒店近年来费用率情况 (11)图11:2020年全国连锁酒店客房数量占比情况 (12)图12:2018中国10大酒店集团在连锁酒店市场占有率 (13)图13:2019中国10大酒店集团在连锁酒店市场占有率 (13)图14:近年来中端酒店增长情况 (13)图15:2018十大中端酒店品牌市占率 (14)图16:三大酒店集团中高端酒店数量 (14)图17:三大酒店集团中高端酒店占比情况 (14)图18:锦江酒店直营和加盟占比情况 (15)图19:锦江客房直营和加盟占比情况 (15)图20:锦江酒店业务收入情况 (16)图21:开业酒店数量和环比增速 (17)图22:中高端酒店开业数量和占比情况 (17)图23:卢浮旗下kyriad品牌酒店 (17)图24:卢浮集团旗下品牌 (17)图25:铂涛酒店品牌logo (18)图26:铂涛集团旗下品牌 (18)图27:维也纳酒店大厅 (18)图28:维也纳旗下品牌 (18)图29:锦江拥有国内酒店集团最多会员数量 (19)图30:锦江餐饮业务收入情况 (20)表目录表1:锦江资本旗下全服务酒店情况 (7)表2:2019中国酒店集团规模10强 (11)表3:公司酒店数量情况(2019年底) (16)表4:公司近年来获得荣誉情况 (20)1.国内酒店行业龙头1.1国内首家有限服务连锁酒店上海锦江国际酒店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酒店、餐饮业上市公司。
102前言锦江酒店集团在我国国内属于十分有名的酒店集团,可以作为是我国目前酒店发展的风向标。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对于涉外的酒店进行了改制,该改革涉及到了酒店管理的各个部分,锦江集团在改革的浪潮中依旧能够跟随时代的发展脚步,成为至今比较著名的酒店集团之一。
锦江酒店集团在自身的品牌打造和经营管理中都有一定的特色。
一、酒店品牌管理酒店品牌管理理论来自于品牌的营销管理和品牌战略理论。
酒店集团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扩大规模,因此酒店品牌比较难以让人识别出来,很多酒店实行了一些品牌的战略,对自己集团管理下的各种品牌进行了综合的管理,这样大大加快了酒店的集团的发展。
在酒店品牌的管理中,消费者的忠诚度是酒店品牌管理的重要部分。
消费者的忠诚度指的是由于价格或者是商品质量等的吸引,促使消费者对于某一品牌的商品十分喜爱而产生一种偏爱的情感,从而成为该品牌的忠实消费者。
酒店的品牌管理也包括消费者的忠诚度,所以对于酒店品牌管理来说,要让消费者对酒店品牌有忠诚度,才能保证客源,维持酒店的不断发展。
锦江酒店在过去的品牌营销的过程中进行了大规模而较为集中性的采购,这样所带来的低采购成本对于企业来说属于一种规模经济现象。
锦江酒店集团使用了合资和合并等方式来增大了经营的规模。
另外,锦江酒店还根据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者对于酒店的要求,建立了不同档次的酒店,锦江之星就属于大众消费层次,在很多消费者所能接受的范围之内。
二、锦江酒店集团品牌管理出现的问题(一)集团品牌识别未能落实锦江酒店集团已经制定了很多的星级酒店的运行方案,并设计了很多品牌的识别系统,但是在具体落实的时候却不能真正落到实处。
首先,锦江酒店集团的名称体系就存在不够全面的问题。
锦江酒店旗下的很多知名的酒店在名称的设置上和锦江酒店没有任何联系,因此即便是那些旗下的酒店拥有很多忠实的客户,但是客户并不能将这些酒店和锦江酒店联系起来,也就不能给锦江酒店带来预想的宣传效果。
其次,锦江酒店集团设计了十分具有代表意义的品牌标识,这些标识都体现了锦江酒店的悠久历史。
锦江酒店集团品牌管理第二章锦江酒店集团发展历史和品牌管理现状锦江酒店集团隶属于锦江国际集团,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旅游企业集团之一,集团设有酒店、旅游、客运物流、地产、实业、金融六个事业部。
锦江国际酒店是上海锦江国际集团的主要核心产业之一,中国最大的酒店业主及运商,更是我国酒店业品牌化集团化发展的先驱。
根据品牌的六个特征,要研究锦江酒店集团的品牌发展,就必须从集团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属性说起,深入研究其品牌发展的途径和特点。
第一节锦江酒店集团的历史回顾一、锦江酒店集团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分析1‘锦江”拥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锦江饭店最初由近代企业家、中国女权运动的先驱董竹君1951年创建于上海。
酒店所在的原华懋公寓建于1929年,上海人惯称之为“十三层楼”。
上海锦江饭店开张后,成为接待中央首长和外宾的国宾馆。
1972年2月27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当日抵达上海下榻上海锦江饭店;1993年4月,尼克松第三次访问上海,特意和当年锦江饭店服务人员合影并对众人说,“中美关系就是从这里起步的”;2005 年5月2日,连战在上海锦江饭店小礼堂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会面∞。
从某种意义上说,上海锦江饭店见证了中国大大小小的历史时刻,很多是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
“文革”前上海只有7家大饭店——老上海都知道的“七大饭店”,即锦江、和平、国际、衡山、上海大厦、静安和华侨,’除衡山宾馆和华侨宾馆,基本都是锦江集团下属酒店,可见“锦江”这一品牌在上海的饭店业捐j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正是由于锦江拥有深厚的文化历史背景,“锦江”品牌得以发展至今,锦江集团在新的时代继承老锦江的荣誉开创新锦江的辉煌。
回顾锦江酒店集团的发展历史,从1984年发展至今,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进行了多次变革,不断向集团化发展的方向迈进,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1984年~1993年,锦江集团成立。
1984年,当时的上海市政府将市府接待办拥有的数十家涉外宾馆组建成大型的国有企业集团——锦江集团,并且通过输出管理的方式将业务拓展到北京、昆明等地。
四川锦江宾馆做大做强发展战略研究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酒店业通过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中外合作等多种形式,大量引进管理、外资、技术、人才、品牌,使一大批国有独资酒店由招待所经营模式逐步转变为适应国际酒店业运作模式的商务、涉外星级酒店。
可以说,酒店业是我国国内最早对外开放的产业,也是与国际标准接轨最早的领域。
开放,既给国有酒店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又带来严峻的竞争挑战。
四川锦江宾馆是西南地区首家五星级国有独资酒店,一直是四川旅游饭店业的一面旗帜、一扇窗口。
可是,随着喜来登、假日、雅高、凯宾斯基、香格里拉、洲际等一大批国际著名酒店集团进驻成都市场,原来锦江宾馆五星级酒店独此一家的局面被彻底打破,外资酒店利用其相对优越的现代企业制度、成熟的品牌、完善的连锁组织、优秀的酒店管理人才、雄厚的投资实力,对锦江宾馆等传统国有酒店形成强大的竞争压力。
面对强势竞争,锦江宾馆作为一家尚未改制的国有独资单体酒店,必须研究市场竞争格局的巨大变化,正确评估自身竞争实力,抓住发展机遇,认真制定做大做强的发展战略,保持四川酒店业龙头地位。
有鉴于此,本人将锦江宾馆做大做强作为研究课题,提出管理研究报告。
本研究报告是对锦江宾馆做大做强发展战略的探索,它在对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竞争对手战略变化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资源状况、实力规模等实际情况,提出具有方向性、长期性和决策性的研究报告,在一定时期内对企业各种经营、投资活动具有指导价值。
本研究报告的写作思路和逻辑结构分以下几个层次:首先从介绍锦江宾馆历史沿革入手,对锦江宾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以及所取得的成就进行阐述;其次,运用SWOT分析法,对锦江宾馆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了系统分析;接着,分析锦江宾馆的经营现状、经营结构、竞争力水平,指出其优势所在,同时明确与竞争对手的差距;第四,针对锦江宾馆的发展,确立锦江宾馆发展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以及发展战略目标;最后,根据锦江宾馆发展战略目标,制定发展规划,提出原有业务努力做强、增量业务尽快做大的发展战略措施。
锦江酒店集团品牌管理案例分析2008210258时针商学院旅游管理研究生一、锦江集团简介锦江国际集团,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旅游企业集团之一,集团设有酒店、旅游、客运物流、地产、实业、金融六个事业部。
锦江国际酒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主要酒店服务供应商之一,主要从事星级酒店营运与管理、经济型酒店营运与特许经营以及餐厅营运等业务。
锦江国际酒店是上海锦江国际集团的主要核心产业之一,中国最大的酒店业主及运商,更是我国酒店业品牌化集团化发展的先驱。
到今年6月底,锦江酒店投资和管理了420余家九点、近7.5万间客房,在全球300家酒店集团中排名第17位,位列亚洲第一。
“锦江”拥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锦江饭店最初由近代企业家、中国女权运动的先驱董竹君1951年创建于上海。
酒店所在的原华慰公寓建于1921年,上海人惯称之为“十三层楼”。
锦江旗下有锦江饭店、和平饭店、国际饭店、金门大酒店、新亚大酒店、新城饭店等多家老饭店,这些建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饭店,半个多世纪来,先后接待过百余个国家的四百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这些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老饭店是“锦江酒店”独特的优势。
锦江集团将这些酒店整合成为“锦江酒店”的经典品牌系列,并以此带动豪华酒店的发展。
锦江集团公司的发展基本经过了一下几个阶段:第一、1984年,锦江集团成立。
当时的上海市政府将市府接待办拥有的数十家涉外宾馆组建成大型的国有企业集团——锦江集团。
第二、上海新锦江大酒店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锦江国际事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上海新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锦江国际酒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于1993年和1996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第三、锦江集团重组和锦江之星的成立发展。
1996年5月,锦江之星旅馆有限公司成立,成为之后集团公司的明星产业。
2001年,锦江集团与华亭集团合并,合并后的锦江集团总资产达95亿元人民币。
第四、2003年至今,锦江国际集团重组和快速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四十年的风风雨雨,取得世界瞩目的经济成就,我国的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各行各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进步。
中国酒店业作为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座座鳞次栉比的酒店坐落于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之间,为我国的商旅提供着不同层次的住宿服务。
近几年来,酒店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的本土酒店管理公司也随之发展壮大,从单打独斗到连锁经营,从商务酒店开始进军中高端以及高端奢侈酒店。
到作为酒店业的生命所在的“品牌”运营和管理上,依然和国际连锁酒店管理公司有着巨大的差距。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本土酒店管理公司在品牌建设中的现状进行分析,在酒店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作者将对中国本土酒店管理公司品牌发展和管理进行探讨和策略建议。
一、中国酒店业发展历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地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随之相应提高。
当前时期,旅游业成为国民消费的一个主要方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也带来了酒店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过去的三四十年里,中国酒店业的发展可以分为大约以下几个阶段:早期发展阶段: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早期,随着人们商旅活动的发展,原有的中低端酒店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中高端酒店的市场需求随之而生。
在此阶段,中国的酒店主要是以合资建设为主,聘请外国专业人士管理。
例如:北京建国饭店、广州白天鹅宾馆、金陵饭店、西安金花饭店等。
初期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初期,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到九十年代中期,中高端酒店的强劲市场需求,催生了许多国际连锁品牌酒店的进入。
这个阶段国际品牌开始进入市场,例如:最初的北京长城饭店(喜来登品牌,美国),上海华亭饭店(喜来登品牌,美国),广州中国大酒店(国际万豪集团,美国),西安金花饭店(香格里拉酒店集团管理,亚洲)等。
快速发展阶段:因为资本的介入,中国酒店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到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期,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这个阶段酒店业开始快速发展。
国外高端品牌不断涌入(例如:凯悦、喜来登、洲际、万豪、香格里拉、希尔顿、雅高、凯宾斯基等),中国本土品牌开始出现,中国本土酒店管理公司也开始发力(例如:锦江集团、建国集团、开元集团、首旅集团、海航集团等)。
上海锦江酒店品牌管理策略研究目录1绪论 (2)1.1研究背景 (2)1.2研究目的与意义 (2)1.2.1研究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研究意义 (3)1.3研究综述 (3)1.3.1国外研究综述 (3)1.3.2国内研究综述 (4)1.4研究方法 (5)2相关理论概述 (5)2.1酒店品牌发展相关概述 (1)2.1.1品牌的概念 (1)2.1.2酒店品牌发展的概念 (1)2.2品牌相关理论 (1)2.2.1品牌的特征 (1)2.2.2酒店品牌的作用 (2)2.2.3酒店品牌发展的要素 (3)2.2.4品牌发展的一般途径 (4)3上海锦江酒店集团品牌发展现状 (4)3.1上海锦江酒店集团的发展历史 (4)3.2上海锦江酒店集团品牌发展现状 (5)3.3上海锦江国际酒店集团业务构成 (6)3.4上海锦江国际酒店集团品牌分类 (6)4上海锦江国际酒店集团存在问题 (7)5上海锦江国际酒店集团品牌管理策略 (8)5.1强化品牌意识 (8)5.2增强客户品牌忠诚度 (8)5.3细化品牌定位 (9)5.4加强品牌维护 (10)5.4.1加强品牌的法律保护 (10)5.4.2注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升 (11)5.4.3高度重视品牌的危机管理 (11)6本研究的不足及努力方向 (12)参考文献 (12)绪论1.1研究背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市场竞争也因为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而加剧了。
传统市场竞争原来更加侧重于产品技术、功能、价格和质量,而商业市场的发展日趋成熟,使得市场竞争着重于服务质量和品牌竞争力的提升。
自从品牌时代以来,行业竞争中品牌的竞争力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命运。
品牌是公司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和最大的优势。
如今,我国许多企业都遇到了这样的发展问题: 品牌建设发展到一定时期,不能突出品牌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导致品牌发展到更高水平时受到一定程度的阻滞,使消费者不能了解品牌的魅力,也不能进一步了解品牌,更不能了解品牌体验。
毕业设计说明书题目:锦江饭店品牌战略的调查与分析院(系):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专业:工商企业管理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讲师题目类型: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工程设计工程技术研究软件开发2015年11月8日第页共页毕业论文题目:锦江饭店品牌战略的调查与分析院(系):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专业:工商企业管理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讲师题目类型: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工程设计工程技术研究软件开发2015年11月8日第页共页摘要品牌已经成为饭店集团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之一。
它不仅关系到饭店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关系到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此,提高我国饭店集团品牌资产经营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锦江饭店集团为例,在对与品牌相关的基本理论阐述的基础上,回顾总结锦江品牌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品牌丰富内涵,审视揭示了现阶段实施锦江饭店品牌战略所面临的一些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进而思考提出了如何努力把锦江品牌构建为饭店管理的世界著名品牌的战略对策措施。
总结归纳了锦江饭店集团品牌资产经营的成功经验,并以此为借鉴提出了优化我国饭店集团品牌资产经营的策略。
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了三种方法:一是文献资料参考法,查阅了有关锦江品牌发展的历史资料以及现状材料,查阅了有关品牌及其相关问题的一些书籍、刊物和网上文章,了解事实,掌握理论,以便理论联系实际。
二是案例分析法,剖析了一些国际饭店管理公司实施品牌战略的情况,更好地知已知彼,并借鉴成功经验为我所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三是中外比较法,围绕中外饭店管理的品牌竞争力问题进行了对比分析,在综合分析基础上,明确锦江的现实差距和努力方向。
本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章,饭店品牌战略的基本内涵。
本章为全文提供了理论上和研究思路上的铺垫。
第二章,锦江酒店集团的发展历史和品牌管理现状与锦江酒店集团品牌管理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
本章着重分析锦江集团品牌结构和特点以及锦江酒店集团品牌管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其制约因素。
锦江酒店集团品牌管理第二章锦江酒店集团发展历史和品牌管理现状锦江酒店集团隶属于锦江国际集团,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旅游企业集团之一,集团设有酒店、旅游、客运物流、地产、实业、金融六个事业部。
锦江国际酒店是上海锦江国际集团的主要核心产业之一,中国最大的酒店业主及运商,更是我国酒店业品牌化集团化发展的先驱。
根据品牌的六个特征,要研究锦江酒店集团的品牌发展,就必须从集团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属性说起,深入研究其品牌发展的途径和特点。
第一节锦江酒店集团的历史回顾一、锦江酒店集团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分析1‘锦江”拥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锦江饭店最初由近代企业家、中国女权运动的先驱董竹君1951年创建于上海。
酒店所在的原华懋公寓建于1929年,上海人惯称之为“十三层楼”。
上海锦江饭店开张后,成为接待中央首长和外宾的国宾馆。
1972年2月27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当日抵达上海下榻上海锦江饭店;1993年4月,尼克松第三次访问上海,特意和当年锦江饭店服务人员合影并对众人说,“中美关系就是从这里起步的”;2005 年5月2日,连战在上海锦江饭店小礼堂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会面∞。
从某种意义上说,上海锦江饭店见证了中国大大小小的历史时刻,很多是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
“文革”前上海只有7家大饭店——老上海都知道的“七大饭店”,即锦江、和平、国际、衡山、上海大厦、静安和华侨,’除衡山宾馆和华侨宾馆,基本都是锦江集团下属酒店,可见“锦江”这一品牌在上海的饭店业捐j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正是由于锦江拥有深厚的文化历史背景,“锦江”品牌得以发展至今,锦江集团在新的时代继承老锦江的荣誉开创新锦江的辉煌。
回顾锦江酒店集团的发展历史,从1984年发展至今,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进行了多次变革,不断向集团化发展的方向迈进,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1984年~1993年,锦江集团成立。
1984年,当时的上海市政府将市府接待办拥有的数十家涉外宾馆组建成大型的国有企业集团——锦江集团,并且通过输出管理的方式将业务拓展到北京、昆明等地。
锦江酒店研究报告1.酒店行业龙头,并购助力公司扩张1.1.并购造就酒店龙头锦江酒店是中国酒店行业龙头。
公司1996年上市,2003-2010年进行资产重组和资产置换后,将有限服务型酒店作为主业。
2015-2016年,公司先后收购卢浮、铂涛、维也纳等酒店集团,充实品牌矩阵,旗下门店规模高速增长。
截至2020年底,公司已开业酒店共9406家,客房总数达91.9万间,在连锁酒店行业市占率为19.61%,稳居国内第一。
1.2.归母净利润受疫情影响较大,加盟业务占比持续提升剔除疫情的影响,2016-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CAGR分别为12.39%、16.26%。
2021全年,公司实现营收113.39亿元,恢复至2019年的75.1%;实现归母净利1.01亿元,扣非净利润-1.22亿元。
2021年国内疫情反复,且锦江在广东省的门店数量较多(截至2021年底,锦江在广东省的开业酒店共1529家,占境内酒店的16.3%),受广深疫情的影响较大,归母净利润承压。
从营收结构来看,有限服务型酒店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近年来占营收比例均在97%以上。
其中,加盟业务占有限服务型酒店业务营收比重从2015年的17.67%,不断提升至2021年底的47.31%,主要是由于公司加盟店快速拓店,直营门店数略有下降。
未来公司将仍以发展加盟店为主,进一步熨平经济周期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2.连锁酒店行业:短期关注疫情扰动,长期量价齐升2.1.疫情导致行业出清,未来商旅需求有望恢复2020年疫情导致行业尾部出清,连锁酒店数量逆势上升。
2014年后中国酒店行业供给增速明显放缓,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在0%上下波动,2019年酒店数量较2018年同期减少1.83%,行业进入存量时代。
2020年在疫情冲击下,尾部单体酒店持续出清,2020年酒店数量较2019年同期大幅减少17.41%。
而连锁酒店纷纷逆势开店,2020年酒店行业连锁化率上升5pct至31%。
酒店品牌建设策略研究内容总结简要在酒店行业中,品牌建设是提升酒店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
作为一名资深员工,深知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并在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结合我的工作经验,对酒店品牌建设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酒店业者有益的参考。
我所在的公司是一家拥有多家分店的知名酒店品牌,我在品牌建设部门工作,负责酒店品牌的推广、策划和实施等工作。
在我的工作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品牌定位与核心价值传递: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我为酒店明确了独特的品牌定位,并将其核心价值传递给目标客户。
通过精准的定位,使酒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营销策略制定与实施:负责制定酒店的营销策略,包括线上线下活动、广告投放、合作伙伴关系等。
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化策略,以提高酒店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三、品牌形象设计与传播:负责酒店品牌形象的设计,包括LOGO、视觉识别系统、宣传物料等。
负责酒店品牌传播,通过各种渠道将品牌形象传递给客户,提升酒店的口碑和美誉度。
四、客户关系管理:为了提升客户满意度,负责制定客户关系管理策略,包括客户满意度调查、会员制度、客户关怀等。
通过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增强客户粘性和忠诚度。
五、数据分析与策略调整:我定期对酒店的经营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客房出租率、客单价、客户满意度等。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我及时调整品牌建设策略,以实现酒店业务的持续增长。
在品牌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并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品牌建设策略。
接下来,结合具体案例和数据分析,对酒店品牌建设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以下是本次总结的详细内容一、工作基本情况在酒店品牌建设部门工作期间,始终以提升酒店品牌竞争力为目标,积极投身于品牌建设工作。
我全面负责酒店品牌的推广、策划和实施等工作,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1.品牌定位与核心价值传递: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我为酒店明确了独特的品牌定位,并将其核心价值传递给目标客户。
通过精准的定位,使酒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浅谈中国本土酒店管理公司酒店品牌发展策略【摘要】中国本土酒店管理公司在酒店品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对本土酒店管理公司的特点、酒店品牌发展策略分析、产品定位与差异化竞争、营销推广方式和运营管理策略进行探讨,揭示了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和挑战。
本土酒店管理公司可以通过不断优化产品定位和营销推广方式来实现品牌的差异化竞争,同时加强运营管理策略,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
未来,本土酒店管理公司有望在国际化进程中获得更多机遇,需要加强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提高竞争力。
建议本土酒店管理公司积极拓展市场,加强合作与创新,站在国际市场的前沿,实现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本土酒店管理公司、酒店品牌发展策略、产品定位、差异化竞争、营销推广、运营管理、发展趋势、建议、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本土酒店管理公司在近年来逐渐崛起,成为中国酒店行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消费的不断增长,本土酒店管理公司开始崭露头角,积极探索与创新,努力提升自身竞争力。
本土酒店管理公司在品牌建设与发展方面展现出独特的特点和优势,为中国酒店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中国本土酒店管理公司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不断提升服务品质与管理水平。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本土酒店管理公司可以更好地树立自身品牌形象,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盈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围绕中国本土酒店管理公司的特点展开讨论,分析其品牌发展策略,探讨产品定位与差异化竞争策略,探讨营销推广方式以及运营管理策略。
希望通过对本土酒店管理公司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中国酒店行业中的地位与作用,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与建议。
1.2 研究意义研究中国本土酒店管理公司酒店品牌发展策略的意义在于深入了解中国酒店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为本土酒店管理公司提供有效的发展策略和方向。
随着国内消费升级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本土酒店管理公司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浅谈中国本土酒店管理公司酒店品牌发展策略【摘要】中国本土酒店管理公司在酒店品牌发展中正逐步成为市场主导力量。
本文结合酒店管理行业的现状和酒店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探讨了提升酒店服务品质、拓展线上线下市场、加强品牌建设与推广、打造独特文化与特色以及与当地文化景观相结合的策略。
中国本土酒店管理公司应注重酒店品质,提高服务水平;积极拓展市场,增加线上线下渠道;加强建设品牌形象,推广酒店特色;打造独特文化和特色,与当地文化景观相融合。
未来,应进一步完善酒店品牌发展策略,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更大发展。
中国本土酒店管理公司在酒店品牌发展中的策略将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中国本土酒店管理公司、酒店品牌、发展现状、市场竞争、酒店服务品质、线上线下市场、品牌建设、推广、独特文化、当地文化、景观、策略、未来发展方向、国际竞争力。
1. 引言1.1 中国本土酒店管理公司的发展现状中国本土酒店管理公司在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国内酒店行业的重要力量。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中国本土酒店管理公司的市场份额逐渐增加,竞争格局也逐渐趋于激烈。
这些公司在本土市场已经建立起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部分公司还开始向国际市场拓展,实现了跨国经营。
中国本土酒店管理公司在管理理念、服务水平和品牌建设方面不断创新,与国际知名酒店管理公司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他们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模式,提升酒店服务品质,不断满足客户需求,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
在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方面,他们也采取了多种策略,加强了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中国本土酒店管理公司在发展中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和品牌形象,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大的优势地位。
通过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加强品牌推广、打造独特文化特色等策略,中国本土酒店管理公司将有望实现更好的发展和壮大。
1.2 酒店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酒店品牌的建设和维护变得至关重要。
浅谈中国本土酒店管理公司酒店品牌发展策略【摘要】本文对中国本土酒店管理公司的品牌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
在我们定义了本土酒店管理公司并概述了中国酒店市场现状。
在我们分析了本土酒店管理公司的优势,提出了针对本土市场的品牌发展策略,包括精准的定位、注重本地文化特色和与国际品牌差异化竞争等。
在我们展望了中国本土酒店管理公司品牌发展的未来趋势,并总结了本土酒店管理公司品牌发展策略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本土酒店管理公司更好地制定品牌发展战略,提升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关键词】中国本土酒店管理公司,酒店品牌发展策略,本土化,定位精准,本地文化特色,差异化竞争,未来趋势,重要性1. 引言1.1 定义本土酒店管理公司本土酒店管理公司,指的是在中国大陆注册成立并由中国本土资本控股的酒店管理公司。
这些公司通常以本土文化和市场为基础,具有深厚的本土化优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
与国际连锁酒店集团相比,本土酒店管理公司更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能够更快地适应市场变化,提供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酒店产品和服务。
在中国快速发展的酒店行业中,本土酒店管理公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中国酒店行业的多样化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机遇。
通过不断创新和提升服务质量,本土酒店管理公司正在逐渐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成为中国酒店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 概述中国酒店市场现状中国酒店市场目前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国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中国酒店行业呈现出巨大的潜力和机遇。
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酒店服务质量和体验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随着国内外酒店品牌的竞争加剧,中国本土酒店管理公司也逐渐崛起,开始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酒店市场的特点包括消费者需求多元化、市场竞争激烈、品牌建设的重要性逐渐凸显等。
消费者对于酒店的需求不再仅仅停留在住宿提供的基本功能,而是更加注重服务体验、文化传承和个性化定制。
浅谈中国本土酒店管理公司酒店品牌发展策略中国本土酒店管理公司的品牌发展策略相较于国际酒店管理公司在一些方面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考虑因素。
下面将从市场定位、品牌文化和服务体验等方面浅谈中国本土酒店管理公司的酒店品牌发展策略。
中国本土酒店管理公司在品牌发展过程中会更加注重市场定位。
由于中国的地域差异和文化多样性,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对于酒店的需求和偏好也存在差异。
本土酒店管理公司会根据不同地区的市场状况和消费群体的需求特点,定制不同的品牌定位策略。
在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城市,本土酒店管理公司会注重打造高端奢华酒店品牌,以满足高收入人群对于高品质服务和独特体验的需求;而在一些旅游景区或者次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本土酒店管理公司会侧重于打造经济型酒店品牌,以满足大众对于性价比较高的住宿需求。
中国本土酒店管理公司注重打造自己的品牌文化。
品牌文化是酒店品牌的核心,能够赋予品牌独特的人格和灵魂。
本土酒店管理公司会在品牌发展过程中注重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将其融入到酒店的设计、装饰、服务等各个环节中。
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本土酒店管理公司能够赢得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和好评。
品牌文化还能够使酒店与其他竞争对手区别开来,提升品牌的辨识度和忠诚度。
中国本土酒店管理公司注重提升服务体验。
酒店是以服务为主导的产业,提供优质的服务是酒店品牌发展的关键。
本土酒店管理公司会从员工培训、服务标准制定、设施设备更新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本土酒店管理公司还会积极引入新技术和新模式,提升服务效率和便捷度。
近年来,很多本土酒店管理公司开始尝试在酒店中引入智能化设备和无人化服务,提供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的入住体验。
中国本土酒店管理公司的酒店品牌发展策略注重于市场定位、品牌文化和服务体验等方面。
通过根据地区市场的需求特点进行定位,打造独特的品牌文化,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本土酒店管理公司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和口碑。
浅谈中国本土酒店管理公司酒店品牌发展策略中国本土酒店管理公司在酒店品牌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这些策略帮助它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了优势。
以下将对中国本土酒店管理公司酒店品牌发展策略进行浅谈。
定位明确。
中国本土酒店管理公司在品牌发展过程中一般会选择明确的定位。
他们会针对市场的需求,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提供不同的服务。
一些酒店管理公司会专注于商务旅行的市场,提供高端的商务酒店服务;而另一些酒店管理公司则专注于休闲度假的市场,提供高品质的度假酒店服务。
通过明确的定位,酒店管理公司能够更好地满足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
注重品牌建设。
中国本土酒店管理公司在品牌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品牌的建设。
他们注重打造独具特色的酒店品牌形象,通过品牌来传递自己的价值观和服务理念。
他们会以独特的设计和装修风格为酒店注入独特的文化氛围,通过良好的服务质量和高品质的客房设施来树立品牌形象。
酒店管理公司还会注重品牌的口碑建设,通过积极主动地与客户沟通交流,以及在各种宣传渠道进行品牌推广,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注重创新。
中国本土酒店管理公司在品牌发展中注重创新,不断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
他们会关注国内外酒店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积极学习和吸收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
他们也会不断提升酒店服务的创新性,通过引入新的设施、新的服务项目以及新的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体验感。
通过创新,酒店管理公司能够在市场中更好地与其他竞争对手区分开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注重品质控制。
中国本土酒店管理公司在酒店品牌发展过程中注重保持品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他们会严格要求酒店的各个环节,包括酒店设施的维护、员工的培训和服务水平的提升等,确保酒店能够始终保持一贯的优质服务。
他们会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对酒店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酒店的品质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提升。
浅谈中国本土酒店管理公司酒店品牌发展策略中国本土酒店管理公司在酒店品牌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挑战。
由于中国特有的文化、消费习惯和市场需求,本土酒店管理公司在品牌发展策略上需要更加注重本土化和创新,以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本文将从市场情况、品牌定位、服务理念、创新技术等方面进行浅谈,以探讨中国本土酒店管理公司酒店品牌发展策略。
一、市场情况中国酒店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的持续增长,酒店需求不断增加。
与此国内外品牌酒店竞争激烈,本土酒店管理公司需要在品牌发展策略上寻求突破。
从市场情况来看,本土酒店管理公司在中国市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可以更好地融入本土文化,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
二、品牌定位三、服务理念酒店的服务理念是品牌发展的核心,本土酒店管理公司要在服务理念上注重以人为本、以客为尊的理念,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中国消费者越来越重视体验和情感,因此酒店服务要注重情感化和个性化,让消费者在酒店里感受到家的舒适和温馨。
本土酒店管理公司在服务理念上需要更加注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以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礼仪与文化,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体验。
四、创新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酒店业也在不断探索创新技术和数字化服务。
本土酒店管理公司需要在品牌发展策略上积极引入和应用新技术,提升酒店的数字化水平和智能化服务。
可以建设智能化的酒店客房系统、智能化的酒店管理系统、智能化的酒店安防系统等,以提升酒店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本土酒店管理公司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数字化营销和品牌推广,以拓展商业渠道和增加品牌影响力。
第18卷第2期2007年4月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Guilin Institute of Touris mV o l.18N o.2A p r.,2007[酒店业研究]中国本土酒店集团发展的品牌构建Ξ——对“锦江”品牌发展的研究李庆(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275)[摘 要]品牌是酒店集团的关键资源和核心竞争力。
国际酒店集团的进入在给我国本土的酒店企业带来了巨大冲击的同时,也给后者提供了学习先进管理水平和品牌运营策略的机会。
锦江集团的品牌推广是国内酒店服务业的成功典范,其品牌战略值得我国其他酒店集团借鉴。
我国本土酒店集团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速酒店集团扩张,形成规模和品牌的良性互动;细分顾客市场,明确营销重点,增强顾客对酒店品牌的忠诚度;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酒店集团品牌战略。
[关键词]酒店集团;品牌;“锦江”集团[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080(2007)022******* 一、品牌对酒店集团发展的意义资源基础观认为,企业应被视为“生产性资源的集合体”(Pen ro se,1959)。
W ernerfelt在题为《基于资源的企业观》的文章中把资源定义为“企业所永久性拥有的(有形和无形的)资产。
资源的例子是:品牌、内部的技术知识、高技能的雇员、贸易联系、机器、高效的程序、资本等等”。
资源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够产生持续的竞争优势是“资源观”讨论的中心问题[1]。
巴尼提出,企业的资源如果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是:(1)有价值的;(2)稀缺的;(3)不能完全模仿的;(4)难以替代的[2]。
随着研究的深入,P rahalad和H am el提出“核心竞争力”一词,认为企业间的相互竞争在表面上看来是各具特色的产品与服务,实际上在背后体现的是企业在核心产品上的能力差异,作为核心竞争力与最终产品之间的有形联结,核心产品实际上又是一种或几种核心竞争力的实物体现。
识别核心能力的3个标准是:第一,它能提供进入许多产品市场的可能性;第二,对终端产品的顾客提供明显的使用价值;第三,应该让竞争者难以模仿[3]。
上述文献主要是从制造企业的角度来分析,缺少针对服务业资源和核心竞争力的探讨。
国内学者翁钢民等通过对饭店资源和资源结构的界定,利用资源基础论提出的价值性(V alue)、稀有性(R areness)、可模仿性(I m itab ility)、组织(O rgan izati on),即V R I O框架的4个基本问题,构建饭店资源三维度评价模型,并对饭店资源的价值性、稀有性和可模仿性分别提出评价方法,以期推动对饭店资源理论与应用的研究[4]。
徐虹运用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的核心竞争力“树型”理论,推出饭店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概念,并对概念的内涵进行了剖析,为核心竞争力理论在服务业企业中的运用莫定了基础[5]。
生延超认为品牌是酒店企业竞争力的外在表现,而顾客满意则是酒店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
现有酒店产品的同质性和服务的雷同性导致酒店企业的顾客识别度较低,为了在竞争中制胜,酒店企业必须以顾客满意这一战略作为品牌塑造的关键。
通过现有酒店企业顾客满意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酒店企业的品牌塑造提供指南[6]。
笔者认为,酒店的产品主要是服务。
服务与有形产品相比,具有无形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异质性以及难以储存性(易折性)的特征,而如果将服务的无形性、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和异质性结合起来,我们可以识别服务与有形产品的一个重大差别,即购买有形产品而得到的品质和效果是能够预期的,是相对稳Ξ[收稿日期]2006211211[作者简介]李庆(19702 ),男,陕西西安人,粤海(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海粤海酒店总经理,经济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大型国有酒店集团发展模式研究。
定的;而购买服务却是难以预期的。
也就是说,与有形产品相比,服务具有较强的经验特征和信任特征。
因此,酒店业必须重视有形证据的提供,表达服务承诺,为宾客预期消费结果和减少购买风险服务。
而在这一过程中,酒店品牌是强有力的工具。
对于酒店集团来说,品牌还是企业扩张的重要工具。
酒店集团除了可以通过独资、参股等形式实现企业扩张外,还可以运用管理合同和特许经营加速扩张。
酒店业发展的历程和现实可以表明,管理合同和特许经营是酒店集团实现快速发展的主要而有效的手段。
而两者的共同特性是技术、品牌等无形资产的转让和特许使用。
无论是酒店的管理模式、经营理念和服务标准等内容,都是由品牌来统率的,品牌是酒店集团整个无形资产的代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品牌是酒店集团取得快速扩张的极为核心的因素。
二、国际著名酒店集团的品牌战略与我国本土酒店品牌存在问题分析国际酒店集团已全面进入中国市场。
例如,在2004年全球饭店集团300强排行榜里的前10名中,至少有8名已经进入中国,其中包括:名列第一的洲际饭店集团(In tercon tinen tal Ho tels Group)、名列第二的圣达特公司(Cendan t Co rp.)、名列第三的万豪国际集团(M arri o tt In ternati onal)、名列第四的雅高集团(A cco r)、名列第六的希尔顿饭店公司(H ilton Ho tels&R eso rts W o rldw ide)、名列第七的最佳西方国际集团(B est W estern In ternati onal)、名列第八的喜达屋饭店集团(Star w ood Ho tels&R eso rts W o rldw ide)、名列第十的希尔顿(H ilton Group p lc.)等。
这些国际酒店集团的进入在给我国本土的酒店企业带来了巨大冲击的同时,也给后者提供了学习先进管理水平和品牌运营策略的机会。
(一)国际酒店集团多采用单一品牌和多品牌组合模式并存的品牌战略单一品牌经营模式是酒店集团对其生产经营的所有酒店产品均使用同一品牌名称,其优势在于能够集中企业财力、物力塑造单一品牌,有利于准确传达企业统一的公司哲学与经营理念。
国外酒店集团在运用单一品牌经营模式时主要使用公司品牌,即直接使用酒店集团的公司名称作为产品品牌名称。
例如加拿大的四季饭店集团将目标市场定位为全球高档饭店消费群体,因此运用公司品牌战略清晰地体现了豪华饭店的产品定位,从而使其在全球豪华饭店市场获得了很高的市场占有率。
多品牌组合经营模式是指酒店集团对其生产经营的不同细分市场的产品冠以不同的品牌名称。
它主要有以下3种类型:(1)独立产品品牌组合。
独立产品品牌组合指酒店集团对其经营的每一种酒店产品都冠以各自独立的品牌,每一种品牌都针对特定细分市场的个性“量身制作”,从而达到明晰产品等级和功能的差异。
在这方面全球酒店集团的佼佼者——圣达特饭店集团就是成功的典范,它针对豪华、中档、经济型等不同档次的饭店细分市场针对性地推出了豪生品牌、骑士客栈品牌、天天客栈品牌等独立产品品牌,准确的产品形象定位使其在各个细分市场均保持着很高的市场占有率;(2)分类品牌组合。
分类品牌组合指酒店集团对其经营的各种饭店产品按照某一标准进行分类,对每一类别的产品冠以各自独立的品牌。
这种组合方式的优点是既克服了单一品牌组合经营模式所造成的品牌定位模糊的缺点,又克服了独立品牌组合带来的营销成本过高、不易管理等缺点。
例如圣达特饭店集团的豪生品牌就由豪生快捷客栈、豪生广场饭店、豪生饭店、豪生客栈4个同类型的不同品牌组成;(3)母子品牌组合。
母子品牌组合指饭店集团对其经营的饭店产品冠以2个品牌,即“母品牌+子品牌”,母品牌代表集团整体形象,传递公司经营理念,为子品牌提供信誉保证;子品牌对母品牌起增加个性和活力,丰富内涵,提升价值支撑客展现集团产品高质量的整体形象,子品牌则从饭店档次、服务特色等方面向顾客提供不同的个性服务与价值体验,丰富并提升了母品牌的形象[5]。
(二)国际酒店集团在向超豪华品牌酒店发展的同时,也集中推出经济型酒店品牌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世界著名饭店集团对我国饭店业的市场表示出极大的信心,他们纷纷推出超豪华品牌饭店,在中国打造自己的旗舰,如开业不久的上海瑞吉红塔酒店成为喜达屋集团在中国开业的第二个圣・瑞吉斯品牌酒店。
2005年底开业的北京东方君悦酒店是凯悦集团在中国继上海君悦金茂酒店之后管理的第二家君悦品牌酒店,2006年元月开业的上海四季酒店成为国际著名的四季酒店集团在中国开业的第一家酒店,马里奥特的丽嘉・卡尔顿酒店不久也将在北京落户。
超豪华品牌饭店落户中国,标志着中国饭店业档次更加完备,一批品质卓越、服务超群的酒店将为客人提供高度个性化的服务。
另一方面,在向超豪华品牌酒店发展的同时,国外酒店集团也大力推出经济型酒店品牌。
较早进入中国经济型饭店市场的是美国的天天酒店集团,该集团于90年代末期进入中国市场并与中国建设银行联手推出了11家天天品牌酒店。
六洲、雅高等集团的高层人士近期纷纷来华调研中国市场,希望在拓展豪华品牌饭店的同时,也以经济型饭店品牌进入中国市场。
(三)我国酒店集团品牌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酒店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本上实现了由服务接待型向产业经营型的转变。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酒店业目前除一部分高档酒店能够做到与国际接轨外,占酒店总量85%以上的中小型酒店仍处于单体经营、管理粗放、效益欠佳的状态,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管理水平、技术含量、服务质量、经营效益,都与旅游酒店业发达国家的水平有较大差距,更谈不上品牌的建设和经营。
与国际上品牌运作历史长、经验丰富的知名企业相比,国内企业在品牌经营上存在巨大的差距:一是知名品牌少,具有国家性知名度的饭店品牌仅有锦江、凯莱和建国等寥寥几个,二是在品牌开发上投入的财力和精力严重不足,缺少宣传和整体形象设计;三是品牌开发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品牌对市场开发的指导意义不强,影响企业建立成熟的战略发展思路。
以经济型酒店为例,在我国酒店行业中,欠缺的不是经济型酒店的产品形态,而是群体意义上的经济型酒店品牌。
在我国,三星级以下的经济型酒店占我国住宿设施的比例在80%以上,但长期以来都以单体的形式存在,没有形成规模、缺少有影响力的品牌。
彼此之间主要靠价格进行竞争,所以实力不强、效益较差。
虽然国内已经产生了一批经济型酒店的知名品牌,如锦江之星、如家等,但其中连锁规模较大的也不过100家,而国际上有规模的品牌动辄上千家,相比之下仍有相当的差距。
三、锦江集团品牌发展的成功经验研究锦江国际集团的核心产业为酒店宾馆业、餐饮服务业和旅游客运业,总资产规模达150亿元。
锦江国际酒店是上海锦江国际集团的主要核心产业之一,集团经营范围涵盖旅游,客运物流,实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