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农华(水稻)
- 格式:doc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33
证券代码:002385 证券简称:大北农 公告编号:2010-054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增资的公告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人员保证公告内容真实、准确和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色农华”)成立于2001年10月16日,注册资本30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李绍明,主营业务为水稻和玉米种子的培育、加工和推广,是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或“本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金色农华目前拥有两家全资子公司和两家参股企业,分别为湖南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先农种业有限公司、江西赣兴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和湖南洞庭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金色农华控股、参股公司简要财务状况表:单位:元2009年12月31日 2009年序号关联企业公司名称注册资本 持股比例总资产净资产销售收入净利润 1 江西先农种业有限公司30,000,000100% 54,582,053.09 29,211,971.75 44,954,487.43 89,804.69 2 湖南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10,000,000 100% 36,613,444.68 10,242,518.95 24,411,413.26 116,820.74 3 江西赣兴种业有限责任公司5,200,00045% 15,118,204.24 4,883,970.60 9,565,528.70121,726.194湖南洞庭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36,000,000 8%57,749,160.31 40,229,067.36 53,910,864.44 3,594,707.26金色农华自创立以来,其杂交水稻种子和杂交玉米种子业务获得较大发展,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
根据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中瑞岳华川审字[2010]第269号),截止2009年12月31日,金色农华总资产(合并报表数据,下同)为383,960,306.63元,其中流动性资产322,140,781.66元,非流动性资产61,819,524.97元,负债总额242,779,177.4元,所有者权益合计141,181,129.23元;2009年度金色农华主营业务收入266,734,869.15元,主营业务成本163,030,369.80元,净利润36,399,722.84元。
面积比1∶5,稀播有利培育壮秧,增加秧龄弹性,提高群体整齐度,并尽量多预备父本秧苗。
采用符合GB 4404.1—2008《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指标以上和符合GB 8371—2009《水稻种子产地检疫规程》中水稻不育系、保持系原种。
播种前晒种2~3d ,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势。
清水预浸12h (注意勤换清水)后用25%咪鲜胺乳油1000~2000倍液或0.3%强氯精消毒灭菌12h ,可再加入碧护5000倍液与消毒剂浸种,农膜平铺堆放增温催芽,注意防止种堆底部积水,将温度控制在25~32℃进行保温催芽。
或每kg 种子使用24.1%肟菌·异噻胺种子处理悬浮剂20mL+600g/L 吡虫啉悬浮种衣剂5mL+0.136%赤·吲乙·芸可湿性粉剂1g 充分混匀拌种,放在阴凉处摊开晾干;播种前2d 将拌药的种子用清水浸种催芽[2]。
3.4 稀播培育带蘖壮秧 母本播种前施45%三元复合肥450~500kg/hm 2作底肥。
种谷破胸出芽需符合播种要求,播种前用碧护1g 兑水150mL 均匀喷在芽谷上,边喷边翻拌均匀或用15%多效唑800~1000倍液浸泡芽谷30min ,摊放在阴凉处晾干播种。
父本稀播育壮秧,每m 2 播种80~100粒(约1拳头大小1粒种);母本500~900粒(约1拳头大小5~9粒种),视茬口、秧田面积大小、秧龄长短、肥水条件及栽培模式可进行适当调整。
每667m 2大田需准备父本秧田面积36~40m 2,母本秧田面积140~150m 2,1.5m 开厢,厢面1.0m ,做到厢面平整、无积水,沟直畅通。
播种时分畦称种,均匀播种,确保疏密一致,要求种子半卧泥,泥浆塌谷,不露种,有利于保湿齐苗。
未用多效唑药液浸泡芽谷播种的田块,秧苗1叶1心时及早用150mg/kg 多效唑药液均匀喷湿苗床,促进早生快发。
秧苗3叶1心时每hm 2施用45%三元复合肥150kg 或碳铵150kg 或尿素75kg 作分蘖肥,间隔5~7d 追施1次,由少到多给父本追肥3~4次,母本2~3次;移栽前10d 追施尿素150kg 作“送嫁肥”。
2008年桐城市中籼稻品种对比试验摘要桐城市2008年中籼稻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金色农华3号综合性状较好,产量较高,达9 849.0kg/hm2,抗性强,生育期适中,可推广示范种植;金色农华4号产量较高,但抗倒伏性差,可进一步试验;其他参试品种不适宜在桐城市种植。
关键词中籼稻品种;对比试验;安徽桐城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参试中籼稻品种共9个:金色农华1号、金色农华2号、金色农华3号、金色农华4号、协A/W81、滇优7号、TH3008、扬6系列、新两优6号,以新两优6号为对照(CK)。
1.2试验方法试验小区面积200m2,a株行距为13.2cm×29.7cm,区间及四周走道宽0.5m,四周设保护行,旋耕机耕作,不设重复。
试验地位于长枫村中屋组,地势平坦,能排能灌,肥力比较均匀,土壤为砂壤土。
播期为5月11日,移栽期为6月14日。
大田基肥施40%振风复合肥300kg/hm2、尿素225 kg/hm2、20%有机无机复合肥375 kg/hm2;分蘖肥施75kg/hm2尿素、穗肥施尿素75kg/hm2、氯化钾112.5 kg/hm2;粒肥施尿素60 kg/hm2。
试验田除草2次,耘草1次,打沟搁田1次,防治稻蓟马、条纹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各1次,防治稻纵卷叶螟3次,防治稻飞虱2次。
水分管理按常规大田生产进行。
2结果与分析2.1生育期由表1可知,参试品种生育期在132~154d之间,金色农华1号、滇优7号生育期偏长,分别为152d、154d;金色农华4号生育期偏短,为132d;其他参试品种的生育期均较适宜。
2.2主要农艺性状及抗性由表2可知,株叶型较好品种有金色农华1号、金色农华3号、滇优7号、协A/W81,TH3008、扬6系列、新两优6号株型松散,其他品种株型一般。
参试品种群体整齐度较好,杂株率均较低。
抗倒性强的有金色农华3号、协A/W81、滇优7号;抗纹枯病、稻曲病强的为金色农华3号。
北京金色农华种业有限公司中稻新品种直播栽培展示技术总结湖北省种子管理站湖北省现代农业展示中心水稻直播栽培,是一项节省投工、节省能源、节本增效的轻简化栽培技术。
为了筛选出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中稻新品种,系统观察品种的特征特性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给大面积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特进行中稻新品种直播栽培展示,现将展示结果总结如下:1.参展品种由北京金色农华种业有限公司提供的中稻新品种两优龙占、天优华占两个。
2、展示设计2.1展示地点安排在武汉市黄陂区武湖农场湖北省现代农业展示中心基地内,展示区4号田,属长江冲积平原,潮土土质,前茬作物为蚕豆。
2.2田间设计采取大区对比方法,每个品种种植面积1500㎡左右,大区长116m×宽13.5m。
2.3观察记载按水稻试验观察记载项目内容及标准,进行田间定株、定期观测,定苗后随机连片确定10株,6-7天观察1次叶龄、分蘖数、生育期及田间管理技术措施等;齐穗后20天取标准穗数2蔸,观测植株茎节长度、上部3片功能叶长×宽;成熟期田间随机进行3点取样,各取3㎡的穗数,用于室内考种,全田分品种用收割机单收计产。
3.栽培管理3.1浸种催芽4月下旬晒种2个太阳日,5月16日将种子装入塑料网袋放入塑料桶里,按强氯精5g浸3㎏种子的比例配制浸种液,浸种8小时后,把种子捞起来,用清水淘洗后放在清水池中再浸种16小时,捞出放在室内催芽,当谷芽伸长达半粒谷长时,摊晾炼芽。
3.2整田施肥5月5日用拖拉机将蚕豆秸秆粉碎、耕翻还田,灌水泡田,5月16日每667㎡施水稻专用BB肥(N22P8K20)40Kg,硫酸锌0.75Kg,用拖拉机旋耕2遍,整平田面,按200cm宽开沟,开沟方法采取塑料纤维袋内装碎石砂,扎紧袋口系上长绳子,人沿厢沟标记拖着袋子行走。
3.3均匀播种5月19日将芽谷称量到厢,每667㎡按芽谷2㎏,均匀撒播,确保每平方米有60粒芽谷种子。
3.4田间管理播种至立针期,保持厢沟有水,厢面湿润;1叶1心至3叶期,厢面保持1-2㎝水层;4-6叶期灌2㎝左右浅水层,促进分蘖早生快发;7-8叶期排水晒田,促根生长,控制无效分蘖;9片叶至抽穗期灌水4-5㎝,促进孕穗;灌浆结实期灌“跑马水”,使厢沟有水,厢面无积水,湿润管理到成熟,养根防倒。
C 两优华占水稻品种汉中高产栽培技术刘志立 余 玲(陕西省城固县种子管理站,723200)C 两优华占是由湖南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用C815S 母本与华占父本组配而成的两系杂交组合,201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03号。
在陕南推广种植3年来,因其积多抗、广适、优质、高产为一体,深受农民喜爱。
然而,汉中稻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种植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减产,严重制约着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科学种植,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利用当地光温水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品种的增产潜能,对促进粮食增产有重大意义。
1 品种主要特点1.1 农艺性状好 该品种在汉中种植全生育期为155d 左右,熟期适中,平均株高105.8cm ,穗长24.5cm ,千粒重24.3g ,穗平粒数190多粒。
品种株型矮,茎秆粗,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剑叶短,成熟时青秆、黄粒,活秆成熟。
1.2 植株矮,抗倒性强 植株较矮,茎秆较粗,活秆成熟,抗倒性强,适合低茬机收。
连续2年在汉中推广种植400hm 2,对元胡、大蒜、小麦、油菜、马铃薯等不同前茬作物及高肥力田块均表现出较强的抗倒伏能力,是机械化收割的最佳品种之一。
1.3 分蘖力强,稳产性好 C 两优华占具有极强的分蘖力和较好的自身补偿能力。
多地多点试验展示表明,每穴有效分蘖可达20~25穗,最高达38穗,只要水肥条件满足,无论插稠栽稀,都能通过自身的补偿性和协调性来获得较多的有效穗数,从而获得稳产、高产。
通过3年高产栽培示范,当每667m 2基本苗数为7万~8.5万时,有效穗数均能达到20万以上,最高达到23.6万,平均产量稳定在730kg 以上。
1.4 抗性及品质表现 汉中是全国优质籼稻种植区,同时又是稻瘟病重发区,稻瘟病的抗性强弱直接影响该品种推广的安全性和米质好坏。
通过3年推广种植,C 两优华占综合抗性强,米质优,根据国家区域试验资料显示,稻瘟病综合指数3.9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中感稻瘟病;抽穗期耐热性一般,耐冷性弱;米质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2021年第8期 29良种优品·2021年湖南省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3)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由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民升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选育的籼型三系杂交晚稻迟熟品种由湖南金源种业有限公司、湖南胜必达种业研究所选育的籼型三系杂交中稻迟熟品种由湖南永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选育出的籼型常规一季稻品种由湖南大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现代种业发展有限公司、湖南省裕优丰种业科技所选育的籼型三系杂交一季稻品种由湖南正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省水稻研究所选育的籼型常规一季稻品种由湖南佳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康乃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籼型常规晚稻中熟品种由湖南垦惠商业化育种有限责任公司、湖南佳和垦惠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籼型三系杂交晚稻中熟品种由湖南垦惠商业化育种有限责任公司、湖南佳和垦惠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籼型三系杂交晚稻中熟品种由湖南金源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籼型三系杂交晚稻中熟品种由湖南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籼型三系杂交晚稻中熟品种由湖南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籼型三系杂交晚稻中熟品种由湖南袁创超级稻技术有限公司选育的籼型三系杂交晚稻迟熟品种由湖南大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省裕优丰种业科技所、广东现代种业发展有限公司选育的籼型三系杂交晚稻迟熟品种由长沙利诚种业有限公司、广西绿海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籼型三系杂交晚稻迟熟品种由湖南正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宁波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籼型三系杂交晚稻迟熟品种由湖南金源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籼型三系杂交晚稻迟熟品种由郴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南省水稻研究所选育的籼型常规早稻中熟糯稻品种由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中稻迟熟品种由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湖南百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中稻迟熟品种由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湖南亚华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中稻迟熟品种由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湖南亚华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中稻迟熟品种由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中稻迟熟品种审定编号品种名称类 型品种名称类 型湘审稻20210045湘审稻20210046湘审稻20210047湘审稻20210048湘审稻20210049湘审稻20210050湘审稻20210051湘审稻20210052湘审稻20210053湘审稻20210054湘审稻20210055湘审稻20210057湘审稻20210058湘审稻20210059湘审稻20210060湘审稻20210061湘审稻20216001湘审稻20216002湘审稻20216003湘审稻20216004湘审稻20216005(待续)湘审稻20210056民香优1174健湘丝苗耕香优银粘松雅17惠湘优玉晶垦优18莉优丝苗华盛优莉香耕香优荔丝苗更香优巴丝万丰优丝占晶泰优莉香甬优6708美优晶丝苗文早糯1号玮两优6246臻两优1468隆两优6018臻两优农占臻两优钰占审定编号(续第7期第38页)莹优1097佳优长晶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加气站年度上半年工作总结9篇第1篇示例:加气站年度上半年工作总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汽车的使用量也逐渐增加,加气站作为供应汽车燃料的基础设施,在城市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加油需求,加气站在过去的一年里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上半年的工作成绩。
一、加气站基本情况截至上半年底,我加气站共有员工30人,其中包括10名专业加油员和20名客服人员。
加气站配备了5台加油机和2个加气泵,每天可以为约500辆汽车提供加油服务。
加气站周围交通便利,方便市民前来加油。
二、工作业绩1. 加气服务升级为了提升市民的加油体验,我们加气站上半年开展了加气服务升级工作。
通过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减少加油时间,提高服务效率。
客户在加油时,我们的员工会主动询问车辆加油要求,保证给予合适的服务。
加气站还配备了专门的加油指导牌,方便司机准确找到加油口。
这些措施受到了市民的好评。
2. 安全管理加气站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带来巨大的危害。
我们加气站上半年着重强化了安全管理工作。
加气站的员工都参加了安全生产培训,掌握了应急处理的技能。
加气站也加强了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上半年,我们成功实现了“零事故”目标,保障了加油站的正常运行。
3. 环保措施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加气站也在加大环保力度。
上半年,加气站对废气排放进行了检测,严格执行废气排放标准。
加气站还开展了废油回收和再利用的工作,将废油进行分类储存,并委托专业公司进行回收处理。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加气站在环保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4. 营销推广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我们加气站上半年还开展了一系列的营销推广活动。
比如举办客户回馈活动,推出优惠加油券,提供免费洗车等服务。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成功吸引了大量新客户,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三、未来展望上半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仍需加强员工的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加强设备维护工作,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创新营销手段,吸引更多客户。
2018年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5)作者: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来源:《湖南农业》 2019年第5期深两优111(湘审稻20180017) 由湖南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选育的籼型杂交品种,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迟熟中稻种植。
全生育期133.1天,株高120厘米,每667平方米有效穗数16.6万穗,每穗总粒数186.6粒,结实率84.5%,千粒重24.2克。
抗性:叶瘟4.1级,穗瘟6.4级,穗瘟损失率5.4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8,白叶枯病5级,稻曲病6级。
米质主要指标:糙米率75.4%,精米率66%,整精米率60.2%,粒长6.3毫米,长宽比3.1。
2017年生产试验,每667平方米产量650.8公斤。
4月中下旬播种,每667平方米播种量秧田10公斤、大田1公斤,秧龄30天以内。
种植密度20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秧,每667平方米基本苗8万苗左右。
创两优965(湘审稻20180018) 由湖南鑫盛华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科创两系杂交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籼型杂交品种,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稻种植。
全生育期123.7天,株高112.1厘米,每667平方米有效穗数18.2万穗,每穗总粒数196.9粒,结实率79%,千粒重21.8克。
抗性:叶瘟4.8级,穗瘟5.8级,穗瘟损失率4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7,白叶枯病5级,稻曲病7级。
米质主要指标:糙米率80.1%,精米率70.6%,整精米率62%,粒长6.3毫米,长宽比3.4。
2017年生产试验,每667平方米产量596.6公斤。
5月下旬播种,每667平方米播种量秧田10公斤、大田1.25公斤,秧龄30天以内。
种植密度16.7厘米×26.7厘米,每穴插3粒谷秧,每667平方米基本苗8万苗左右。
金两优华占(湘审稻20180019) 由湖南金健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雪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选育的籼型杂交品种,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稻种植。
C两优华占水稻品种怎么样?审定编:国审稻2021002品种名称:C两优华占申请者:湖南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育种者:湖南金色农华种业科技品种来源:C815Stimes;华占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
在华南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123.3天比对照天优998长0.8天。
株高101.4厘米穗长22.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8.3万穗每穗总粒数1.1粒结实率84.5千粒重23.0克。
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9、3.8穗瘟损失率级7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9级;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高感白背飞虱。
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0.8长宽比3.1垩白粒率18垩白度2.9胶稠度8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2.8。
产量表现:2021年参加华南早籼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1.8千克比对照天优998增产7.6;2021年续试平均亩产515.0千克比天优998增产5.9;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8.4千克比天优998增产6.7。
2021 年消费试验平均亩产537.0千克比天优998增产12.8。
栽培技术要点:1.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6千克培育壮秧。
2.插秧时田间保持薄水1.5-2厘米插秧后田间灌水3-4厘米。
在对秧田施好送嫁肥的根底上基肥亩施普钙30千克、氯化钾7.5千克、碳铵25千克有条件的地方要每亩施用优质农家肥1000-1500千克亩施尿素5-6千克作促蘖肥;插后12-15天亩施尿素7.5千克左右、氯化钾7.5-10千克或复合肥12.5-15千克作壮蘖肥。
3.防治病虫害。
积极做好稻瘟病(叶瘟)、稻纹枯病、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审定:该品种符合稻品种审定通过审定。
适宜在广东中南及西南福建南部广西桂南和海南稻作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
天优华占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08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
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2.9天,比对照Ⅱ优838短4.9天。
植株较矮,茎秆偏软,抗倒性一般。
株高99.0厘米,穗长22.7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9万穗,每穗总粒数177.8粒,结实率81.7%,千粒重25.4克。
株型适中,群体整齐,剑叶挺直,颖尖紫色,谷粒有短顶芒,熟期转色好。
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3.4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9级;耐热性较弱。
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
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8.5%,长宽比2.9,垩白粒率9%,垩白度1.7%,胶稠度7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8%,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1.0天,比对照Ⅱ优838短2.9天。
株高109.6厘米,穗长23.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8.3万穗,每穗总粒数174.5粒,结实率82.7%,千粒重24.9克。
植株较矮,株型适中,群体整齐,剑叶挺直,颖尖紫色,谷粒有短顶芒,熟期转色好。
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3.1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
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
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9.6%,长宽比3.0,垩白粒率34.7%,垩白度9.0%,胶稠度6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2%。
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3.6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2.0%(极显著);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590.1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3.7%(极显著)。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6.8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2.8%,增产点比率70.0%。
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4.1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3.0%。
200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2.2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8.1%(极显著);2010年续试,平均亩产579.2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7%(极显著)。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0.7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7.4%,增产点比率92.3%。
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2.1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5%。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每亩大田用种量1千克,每亩秧田播种量6千克,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2.移栽:适龄移栽,插足基本苗,采取宽行窄株为宜,栽插株行距以13.3厘米×30厘米或16.7厘米×26.7厘米,每穴栽插2粒种子苗。
3.肥水管理:适宜在中等肥力田块种植,生产上应注意水肥控制,防止倒伏。
配方施肥,多施有机肥,适当配施磷、钾肥;整田时每亩施复合肥20~25千克,碳铵20~30千克作底肥;移栽后早施追肥,每亩尿素5~8千克与氯化钾5~8千克混合施用;穗粒肥依苗情适施或不施,以防倒伏。
水分管理做到浅水插秧活棵;薄水发根促蘖;当每亩总苗数达到16万苗时应排水晒田;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时,每亩最高苗数控制在20万苗左右;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时,每亩最高苗数控制在22万苗左右;孕穗至齐穗期田间有水层;齐穗后应间歇灌溉,湿润管理,成熟收获前5~6天断水。
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稻曲病等病虫害。
C两优华占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03选育单位:湖南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
长江上游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7.2天,比对照Ⅱ优838短0.7天。
株高101.8厘米,穗长23.0厘米,每亩有效穗16.5万穗,每穗总粒数202.2粒,结实率79.3%,千粒重23.7克。
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3.9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热性一般,耐冷性弱;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
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0.3%,长宽比2.9,垩白粒率18.0%,垩白度2.0%,胶稠度85毫米,直链淀粉15.7%,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0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9.9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4%;2011年续试,平均亩产605.8千克,比Ⅱ优838增产4.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2.9千克,比Ⅱ优838增产4.8%。
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9.0千克,比Ⅱ优838增产7.7%。
栽培技术要点:1.在长江上游稻区海拔800米以下作中稻种植,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6千克,培育壮秧。
2.秧龄30天左右,宽行窄株栽插为宜,株行距13.3×30.0厘米或16.7×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亩基本苗8万左右。
3.多施有机肥,适当配施磷、钾肥,亩施复合肥20~25千克、碳铵20~30千克作底肥,移栽后早施追肥,尿素与氯化钾配合施用;穗粒肥看苗情适施或不施。
4.浅水插秧活棵,薄水发根促蘖,亩总苗数达到16万时,排水重晒田,孕穗至齐穗期田间有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
5.该品种穗期耐冷性弱,纹枯病较重,应适时早播,及时防治纹枯病;注意防治螟虫、稻飞虱、稻曲病、稻瘟病等病虫害。
审定编号:鄂审稻2013008品质产量:2011~2012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出糙率80.0%,整精米率65.3%,垩白粒率35%,垩白度4.5%,直链淀粉含量12.4%,胶稠度83毫米,长宽比3.2。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4.36公斤,比对照丰两优香一号增产8.36%。
其中:2011年亩产672.34公斤,比丰两优香一号增产7.21%;2012年亩产676.38公斤,比丰两优香一号增产9.52%。
特征特性:属中熟籼型中稻品种。
株型适中,分蘖力较强,部分茎节外露,抗倒性一般。
叶色绿,剑叶中长、窄挺,叶鞘紫色。
穗层整齐,中等偏大穗,着粒较密。
谷粒长型,稃尖紫色,部分谷粒有短顶芒。
抽穗扬花期对低温敏感。
区域试验中亩有效穗19.6万,株高115.3厘米,穗长24.4厘米,每穗总粒数181.2粒,实粒数149.3粒,结实率82.4%,千粒重24.51克。
全生育期134.4天,比丰两优香一号长3.4天。
抗病性鉴定稻瘟病综合指数3.1,穗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白叶枯病5级;中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鄂西南、鄂北4月中旬至4月底播种,江汉平原及鄂东等地4月底至5月上旬播种。
秧田亩播种量6.0公斤。
播种前用强氯精或咪鲜胺浸种。
大田亩用种量1.0公斤。
2、及时移栽,插足基本苗。
适宜秧龄25~30天,最长不超过35天。
株行距13.3厘米×30厘米或16.6×26.7厘米,亩插基本苗8万左右。
3、科学肥水管理,注意防止倒伏。
一般亩施纯氮12~15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0.7。
亩苗数达16万左右时及时晒田,后期控施氮肥,田间干湿交替,成熟前一周断水。
4、病虫害防治。
注意防治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病和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扬两优6号审定编号:国审稻2005024。
选育单位: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
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4.1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0.7天。
株型适中,茎秆粗壮,长势繁茂,稃尖带芒,后期转色好,株高120.6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6万穗,穗长24.6厘米,每穗总粒数167.5粒,结实率78.3%,千粒重28.1克。
抗性:稻瘟病平均4.8级,最高7级;白叶枯病3级;褐飞虱5级。
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8.0%,长宽比3.0,垩白粒率14%,垩白度1.9%,胶稠度6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7%。
产量表现:2002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优质A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7.8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88%(极显著);2003年续试,平均亩产528.3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82%(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5.9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34%。
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5.7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3.73%。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适时播种,湿润育秧秧田每亩播种量10公斤,旱育秧秧田每亩播种量15公斤。
2、移栽:一般秧龄35天左右移栽,适宜栽插密度1.8~2万穴,每穴4~5个基本茎蘖苗。
3、肥水管理:一般每亩施纯氮12.5~14公斤,采用前重、中稳、后补平衡的策略,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
在水浆管理上,做到浅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蘖,适时搁田。
孕穗至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阶段干湿交替。
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螟虫等病虫害。
五优华占审定编号:赣审稻2013007选育单位: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20.1天,比对照岳优9113迟熟0.6天。
该品种株型适中,叶色浓绿,剑叶挺直,长势繁茂,分蘖力强,有效穗多,稃尖紫色,穗粒数多,结实率较高,千粒重小,熟期转色好。
株高93.2厘米,亩有效穗23.2万,每穗总粒数128.0粒,实粒数99.6粒,结实率77.8%,千粒重22.2克。
出糙率81.6%,精米率72.2%,整精米率58.7%,粒长6.4mm,粒型长宽比3.0,垩白粒率10%,垩白度1.0%,直链淀粉含量18.5%,胶稠度80mm。
米质达国优1级。
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穗颈瘟为9级,高感稻瘟病。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2010年平均亩产481.12公斤,比对照岳优9113增产5.70%,显著;2011年平均亩产524.10公斤,比对照岳优9113增产8.71%,极显著。
两年平均亩产502.61公斤,比对照岳优9113增产7.21%。
栽培技术要点:6月25日左右播种,大田用种量每亩1.0公斤。
秧龄30天以内。
栽插规格5寸×6寸,每穴插3-4粒谷。
大田亩施45%的复合肥30公斤、尿素5公斤作基肥,移栽后5-7天结合施用除草剂亩追施尿素10公斤、氯化钾5公斤,后期看苗补肥。
深水活蔸,浅水勤灌,够苗晒田,齐穗后干湿交替壮籽,后期不要断水过早。
根据当地农业部门的病虫预报,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编号:桂审稻2013036号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湖南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特征特性:该品种属感温籼型三系杂交水稻。
桂中、桂北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26天左右,比对照金优207长5~6天;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0天左右,比对照天优华占短2天左右。
主茎叶片数14片左右,叶片色绿色,叶鞘色紫色,穗型弯曲,着粒密度密,颖壳色黄色,稃尖紫色,无芒或短顶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