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音乐的翅膀 (2)
- 格式:ppt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6
乘着音乐的翅膀初识《音乐之声》是在多年前的一次文艺汇演中。
舞蹈《孤独的牧羊人》那欢快、高亢的乐曲以及牧羊人高耸如烟囱的帽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惊讶音乐竟能直达人的灵魂深处,竟能够有如此强大的感染力。
让五音不全的我有种想放声歌唱的冲动。
我已无法确定《哆来咪》这首经典曲目是在哪里听到的。
只记得七个孩子站在舞台上引吭高歌的时候,我竟然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那流淌的旋律,踊跃的音符好像来自我遥远的记忆。
我不知道在我的童年、少年——那个精神文化极其贫瘠的年代我如何听得这神来之曲?但我至今仍清晰记得那神奇的相似感。
不知是否如宝哥哥初见林妹妹时“旧时相识,只作久别重逢”。
抑或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它不过是唤醒了我心灵一隅从未发掘过的音乐细胞。
看这部电影本来是为欣赏那些传唱不衰的经典歌曲。
可影片中白雪皑皑的山峰,松涛阵阵的森林,流水潺潺的小溪,芳草如茵的绿地,鳞次栉比的房屋,树木掩映的碧波,让人惊叹欧洲的如画美景。
也许只有这诗情画意的自然景色,这钟灵毓秀的土地才能孕育“音乐之都”——维也纳,才能诞生如很多的世界级音乐大师。
《音乐之声》取材于真实的故事,表现的是二战反抗侵略的爱国主题。
不过这么严肃沉重的主题却用音乐故事片这种轻松浪漫的形式表现,这也许是西方人骨子里的乐观吧!一曲《雪绒花》沸腾了音乐节上所有的爱国者,一曲《雪绒花》点燃了多少奥地利人的激情与反抗,一曲《雪绒花》表达了对祖国最最深沉的爱。
无怪乎《黄河大合唱》让整个中华民族投身抗战的洪流,无怪乎《喀秋莎》逆转了苏联卫国战争。
这就是音乐的以力量。
曾困惑于苏比——一个没有理想,没有追求堕落的行尸走肉,何以在听到教堂传出的唱诗班合唱后能幡然醒悟,能浪子回头重新做人。
与其说宗教的感召不如说是音乐的魅力。
音乐能净化人的心灵。
冯特拉普上校因妻子的离世陷入悲伤,他不允许孩子们歌唱,他甚至不能听到孩子们的笑声。
他用管理军队的方式管理自己的孩子,他逼得孩子们用捉弄家庭教师的极端方式来引起父亲的注重,赢得父亲的爱。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乘着音乐的翅膀一、活动目标1.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评价,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体验,培养学生将听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的能力。
3.通过创作校歌班歌,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的活动中喜爱音乐,同时培养学生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教师准备1.搜集整理一份关于音乐史、音乐流派的参考资料书目。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一些音乐磁带、光盘。
3.邀请音乐老师一同参与,共同指导。
三、活动建议和指导课本总共设计了三个活动,分别是讲述音乐的故事、聆听和解说音乐、创作校歌班歌。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表达了艺术家对于生活的理解,宣泄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聆听音乐,可以提升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性情。
我们设计这些活动,就是要在音乐和语文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从语文的角度去感受音乐,并且用语言文字去描述和发现艺术家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
1.活动一是“难忘的旋律,生动的故事”,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回忆,向大家讲述音乐的故事。
最好创设一定的情境,比如老师找一首自己最喜欢、最感动的曲子,放给大家听,然后述说自己与这首乐曲结识的故事,启发学生回忆自己的经历。
对某一支曲子印象最深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有的是因为作曲家与这首曲子的故事让人难忘,有的是因为听者对这首曲子产生了共鸣,有的则是因为乐曲和听者有一段有趣的结识的故事……这次活动强调个体感受,不求讲述的故事多么深刻,多么感人肺腑,只要能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即可。
2.活动二是“最爱的音乐,精彩的解说”,主要是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歌曲、一个作曲家、一张光碟或者一个歌手,推荐给大家。
当然,要让大家接受自己推荐的内容,必须有充足的理由。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材分析《乘着歌声的翅膀》是门德尔松艺术歌曲中流传最广的一首。
这首歌的歌词是海涅的一首抒情诗。
全曲以清畅的旋律和由分解和弦构成的柔美的伴奏,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图景:乘着歌声的翅膀,跟亲爱的人一起前往恒河岸旁,在开满红花、玉莲、玫瑰、紫罗兰的宁静月夜,听着远处圣河发出的潺潺涛声,在椰林中饱享爱的欢悦,憧憬幸福的梦...乐曲中大量采用了减三和弦和小三和弦的进行,这些具有特殊色彩的和弦在平淡的元素中加入了更多的幻想色彩。
门德尔松是莫扎特之后最完美的曲式大师,古典主义的传统与浪漫主义的志趣在他的作品中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赋予作品以一种诗意的美。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歌曲的演唱要求比较明了,由于年龄的增长,他们对音乐课的喜爱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有些同学上课非常被动。
所以,本节课充分调动学生的演唱积极性是首位。
6/8拍子的歌曲学生只在初一下册接触过,遗忘是肯定的,有必要在演唱前将6/8拍做有必要的复习。
《乘着歌声的翅膀》的旋律多处大跳音程及变化音,这两方面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高,由此可借助于视唱、划旋律线、教师的范唱帮助学生解决。
歌曲意境幽静深远,需要学生的气息支持,以情带声,创设意境引领学生进入情景也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呈现歌曲意境,享受歌声带来的美,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过程与方法(1)在听、唱、动中感受歌曲韵律,表现歌曲意境美。
(2)启发学生积极地感受、比较、分析作品,大胆参与歌曲的表现。
3.知识与技能(1)控制气息,保持声音的连贯、流畅,在歌唱中学习以气带声、以情带声。
(2)把握弱起节奏的准确起唱,唱准大跳音程和变化音并在正确的位置换气。
(3)认识音乐家门德尔松。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如果给你一周的假期和足够的钱,你最想去什么地方?(学生交流)看来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向往的诗和远方。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学方案教材解析这首歌的歌词是海涅的一首抒情诗,后由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门德尔松谱曲,成为一首描写爱情的经典艺术歌曲。
歌曲创作于1834年。
当时门德尔松在杜塞尔多夫担任指挥,完成了他作品第36号的六首歌曲,其中第二首《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他独唱歌曲中流传最广的一首。
其作品风格温柔舒适、优美恬静,结构完整严谨,富于诗意般幻想,完美地表现了海涅这首爱情抒情诗的意境。
可谓珠联璧合,天衣无缝。
歌曲旋律优美,充满梦幻色彩。
歌曲的三段采用非严格的分节歌形式,作曲家用飞扬而深情流畅的旋律和由分解和弦构成柔美的伴奏,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美妙图景。
乐曲开始,弦乐高音区模仿鸟鸣的声音,意境静谧而旷远,曲中不时出现下行大跳音程,这一夸张的线条变化表现出浪漫主义的幻想和激情,使旋律如翱翔在空中的鸟儿,表达出作曲家内心对美好世界的憧憬,而之后的平缓与补充则如低声亲切的倾诉,既浪漫又委婉——乘着歌声的翅膀,跟亲爱的人一起前往恒河岸旁,在开满红花、玉莲、玫瑰、紫罗兰的宁静月夜,听着远处圣河发出的潺潺涛声,在椰林中饱享爱的欢悦、憧憬幸福的梦……教学目标1.以甜美的声音用充满爱的情感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感受音乐带来的浪漫气息。
2.能够通过欣赏合唱作品感受艺术歌曲带来的美感,并自由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3.能够通过歌唱和欣赏,学会运用简单的音乐语言评价作品。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演唱这首歌。
2.掌握八六拍子的节奏,注意音符的时值。
教学准备钢琴、投影、电脑。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生问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问好,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为本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聆听乐曲感受歌曲的舒展婉转、优美动听。
教师讲解:1.《乘着歌声的翅膀》也有译为歌之翼的,原为一首独唱歌曲,德国诗人海涅诗作曲家1` 门德尔松曲。
《乘着歌声的翅膀》是门德尔松作品中流传最广的声乐作品。
六年级音乐上册第4课乘着歌声的翅膀歌唱二信牛郎教学设计(花城版)一. 教材分析《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一首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歌曲,选自花城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第4课。
歌曲以优美动人的旋律,描绘了牛郎在天堂与织女相会的情景,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歌曲的学习,还包括对歌曲背景、创作手法等方面的了解。
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课程有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乐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的背景、创作手法,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2.学会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高音部分,要求学生准确掌握音高,流畅演唱。
2.歌曲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感悟歌曲所传达的美好情感。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歌曲。
2.运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示范法、引导法,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的音乐课件、视频资料。
2.准备歌词、乐谱等相关教学资料。
3.准备教学设备,如音响、话筒、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的课件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背景和创作手法。
同时,提问学生对歌曲的初步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
随后,分发歌词和乐谱,指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音高和节奏的准确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演唱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乘着音乐的翅膀,在童话世界里飞翔——《真善美的小世界》教学反思发布时间:2022-07-07T08:54:23.507Z 来源:《素质教育》2022年2月总第407期作者:崔彬[导读] 课堂教学离不开“真”、“善”、“美”,真正的音乐课堂,其实就是一个“真、善、美”的小世界。
孩子们在这里感受真善美、创造真善美、表现真善美,积极营造一个个“真、善、美”的音乐课堂。
让我们一起乘着音乐的翅膀,在真善美的童话世界里,尽情翱翔吧!崔彬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秦皇台乡中心学校256659摘要:课堂教学离不开“真”、“善”、“美”,真正的音乐课堂,其实就是一个“真、善、美”的小世界。
孩子们在这里感受真善美、创造真善美、表现真善美,积极营造一个个“真、善、美”的音乐课堂。
让我们一起乘着音乐的翅膀,在真善美的童话世界里,尽情翱翔吧!关键词:真善美每一个孩子心里都有一个童话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没有邪恶和丑陋,只有真、善、美。
保护好孩子的童话世界,让他们拥有一颗真善美的心灵,为他们营造一个真善美的小世界。
同样,每一个孩子心里也有一个音乐梦。
在音乐中,没有烦恼和压力,只有童真和快乐。
保护好孩子的音乐梦,为他们创造一个快乐、生动的音乐课堂,是每一个音乐教师应该为之努力奋斗的方向。
有这样一首歌曲,恰好集童话世界与音乐梦于一体,名字叫做《真善美的小世界》。
这是一首歌唱美国“迪士尼乐园”的主题曲,表达了在这个童话世界中感受到的美好和欢乐以及对真善美这一人类心灵崇高境界的赞颂和追求。
基于新课标理念以及学情分析,加上我对整首作品的理解,突出解决重难点,我将本节课设置为四个大环节,每一个环节分别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
一节课进行完毕,让我忽然意识到,其实我们的音乐课堂就是一个“真、善、美”的小世界呢。
一、真所谓“真”,即根据学生的真实水平,找到适合学生的视唱方法,认真掌握基本的视唱能力。
新课标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中明确指出,识读乐谱是学生学习音乐中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要在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实践中运用乐谱。
《乘着音乐的翅膀》教学案例与反思良庆区那马初级中学语文教师黄娟[案例背景]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课,这是在前面所学四篇有关生命话题的课文基础上的综合解读与感受。
在这里,学生能走近名家,对音乐艺术魅力进行体验与感悟。
通过聆听音乐,陶冶情操,感受到生命的真谛与美好。
这次活动也是指导学生将音乐语言转化为写作语言的良好机遇。
二、学情分析学生最易接触的艺术样式,音乐不为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经常看到课下三三两两的同学聚在一起哼哼唱唱,追寻自己喜欢的音乐,陶醉其中;最喜欢谈论自己喜欢的明星歌星,甚至效仿,成为追星族。
很多都认为流行是最美的,歌星是最炫的......对于农村学生来讲,学生接触的音乐作品少,对时尚盲目追求,趋于庸俗,学校课程设计里也没有诸如音乐鉴赏之类的课程,农村艺术教育欠缺,家庭艺术氛围缺乏,很多学生只停留于面上的喜欢,如节奏、音律等,对音乐作品感悟浅层理解,审美能力较差。
恰好利用这一活动,激发学生积极感受和品味音乐,增强审美情趣,把它转化为生活动力,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同时也能提高学生搜集、提炼、整合、创新和写作等综合能力水平。
三、设计依据学生进入了紧张的备考学期,九年级了很多学生背负沉重的中考备考包袱,学习紧张,出现疲惫倦怠,同时结合我校近期进行校内的公开课评比活动,目前自己也承担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课题研究负责人工作,我便选定了此课题作为研究课来上,意在探究综合性学习备考与真正的教学环节如何融入。
[活动安排]一、活动目标1.通过对不同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通过“乘着音乐的翅膀,感受那动人的故事”“乘着音乐的翅膀,飞翔在艺术的天堂”“乘着音乐的翅膀,倘佯在心灵的海洋”等活动,让学生欣赏、演唱等形式,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评价,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体验,培养学生将听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的能力。
初三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乘着音乐的翅膀,翱翔小学,中学,大学,直到现在,音乐一直伴随我左右,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不论是快乐或痛苦,幸福或迷惘,激动或不安,都能在音乐中得到舒缓,使我原本落满尘埃的心灵得到净化。
我用音乐来了解生活,感受悲欢离合;用音乐来表达热情,诉说喜怒哀乐,我用音乐来感染旁人,让他们发现美好,感悟生命。
就业时,我选择了当一名音乐教师。
我想,也许我不能成为伟大的音乐家,把我热爱的音乐与全世界分享,但我能够通过这份工作,把音乐艺术尽可能多的传递给下一代,为音乐艺术的传承出一份力。
我要让学生们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学会理解和分享,发现真理和生活中的各种美好,并且热爱生命。
几年来,我与学生分享着音乐艺术的魅力,也一直不断地想方设法让他们更深刻地感受音乐。
然而,作为一门抽象的艺术,音乐没有实见的景物、形态和色彩,他只能通过音韵、旋律和节奏给听众营造一个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听众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来“看到情景、物象、色彩,再从中去感受和体验并得到精神上的超脱。
而青春期的学生充满热力和朝气,但生活阅历都还较少。
那么,如何通过课堂的教学让他们开启想象之门,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呢?三年前的课程改革风暴,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教学观1 / 4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我不断的努力钻研,学习新的课改理念和《音乐课程标准》。
音乐是抽象的艺术,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同样的音乐经过不同听众的想象和理解(即二度创作)都会有不同的音乐魅力。
那么,如此抽象艺术的教学自然也不能拘于一格,受到传统框架的束缚,正所谓“教无定法。
于是,在每堂课45分钟的时间里,我与学生们尽情挥洒,或听或感或唱或跳,互相分享,相互感动,寻找真理,发现美好,在广阔的音乐天空里自由自在的翱翔。
现在想来,每一堂课都是五彩缤纷,意犹未尽。
也许大家会问:这样无规无矩,“教无定法,教学的时候难道不会失去教学目标脱离正轨吗?其实不然。
音乐的力量——《乘着音乐的翅膀》读后感有时它像一片羽毛,能轻轻扫过你的双颊,但有时又似一双巨鼓,能够“嘭!嘭!”地重击打在心上。
它能像泉水一般柔软,又可以像太阳的明媚。
它快乐时,可以是播种着希望的麦苗,它悲伤时,也能用那抹情愫令你萧然你下......这就是音乐的力量!这笛声“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落城”。
丝丝缕缕,萦绕着无限的遐思与挂念,轻轻地飘到有明月清风的黑夜里,带着春风,传遍了洛阳抵达了每个游子的心底。
无需言语就能将浓稠的思念之情散化,这笛声,也更能与游子共鸣,相互倾诉着彼此的心声,相互鼓励,带着希望,相互展望未来的前程。
小时候父母出差,我被寄在了小姨家。
在热闹的大街上,我百无聊懒地走着。
突然,耳边传来了一阵清脆地拨弦声。
噢,原来有人在弹吉它,我刚准备转身离去,却只见那吉他手势一变,几缕悲怆的声音传来。
突然,一阵狂风乱来!那咆哮着,狮吼着的,要吞噬一切!本就脆弱的树更是发出了恐怖的“嘎吱”的声音!为什么?为什么?它的内心流着泪,它的身躯在这狂风之中瑟瑟发抖!发颤!它求饶着,讨好着,那狂风肆意地笑着,轻而易举地扯走了他最后的枯黄。
我流着泪,爸爸妈妈,你们什么时候来接我呀,我好孤独、好害怕!我静静听着,泪、却悄悄地流。
可突然声音一转,又似是春天来了,狂风早已逝去小溪流轻轻的流淌到这里滋润着干裂的大地,微风温柔扶着歪曲的树干,喃喃絮语。
一抹笑意飞快爬山了我的面孔。
当乐声停止,我才猛地惊醒过来,为何?为何?那视乎一触即出的弦。
能产生如此大的力量。
音符是上帝给予我们最宝贵的礼物,它是一种直击心间的力量,是源于人们来自灵魂的呐喊,是人类与万物对话最基本的语音。
附: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什么是读后感?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读后感怎么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
乘着音乐的翅膀作文乘着音乐的翅膀作文600字〔精选3篇〕乘着音乐的翅膀作文,任何一个人都离不开音乐,任何一个时代都存在着音乐:远古时代,音乐是风的呼唤,雨的洒脱;百年前,音乐是脚步的稳健,指间的柔情;再后来,音乐是琵琶的飘逸,古筝的缠绵;老歌?上海滩?盛行的时候,音乐是歌舞厅的霓虹,姗姗的舞姿;现在,音乐是钢琴的高贵,流行的旋风。
音乐,一种用音符组成的语言。
温柔的语言让你轻松甜蜜;伤感的语言让你同情忧伤;欢乐的语言让你心花怒放;雄壮的语言让你精神亢奋。
音乐是陶冶情操的秘方,净化灵魂的良药。
被音乐所陶醉,被音乐所感化,人生的价值就得到了升华。
虽说是一种精妙的语言,但却不能脱口而出。
因此只能靠乐器,钢琴、小提琴、二胡、筝……个个都是杰出的演说家,他们能将有形的音符化作无形的音乐。
钢琴的高雅,小提琴的婉转,二胡的沧桑,筝的清脆……正是这些美轮美奂的语言才使得莫扎特、贝多芬、巴赫、柴科夫斯基……这些伟大的作曲家动情,泻下一时的灵感,写出这一首首垂青千年的不朽名作。
去年欣赏了一场音乐会,其中一首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给我印象颇深。
虽说主题局部已耳熟能详,但结合二、三局部共同演奏又是另一番感受。
首段婉转细腻,小提琴的悠扬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绵延悠长,赏心悦目。
第二段较第一段坚强有力,择取梁祝中“英台抗婚〞这一情节,铿锵有力,表现了英台至死不屈的强烈情感。
联系梁祝这一感人爱情故事,品析音乐之隽永,自身会融入整个音乐意境之中,同喜同悲同愤同慨。
第三段忧伤悲怆,讲述山伯与英台不受逼迫双双化蝶的故事,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不禁为他们感到深深惋惜。
这是一首长达25分钟的民族交响乐,堪称音乐会之最。
但悠长的曲调并没有使人感到厌烦,反而跌宕起伏的音乐使人感到意犹未尽。
音乐的美不仅在于它能给人们情感的享受,它同样赋予许多深刻道理,给人启迪。
例如光未然和冼星海共同合作的黄河大合唱,雄壮有力的歌曲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强调我们要向黄河学习伟大坚强的精神;又例如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悲怆的音符让我们感悟到贝多芬耳聋后紧扼住命运的咽喉,顽强的生存下来的精神。
展翅翱翔吧,少年——《乘着音乐的翅膀》读后感帕拉图说:“心中充满旋律能渗透到人们的心灵深处。
”心灵与音乐,如同嫩芽与阳光雨露,如同蝴蝶蜜蜂与甘露花蜜,如同广袤土地与汩汩溪水。
近些天,一本名为《乘着音乐的翅膀》的人文故事读本深深地吸引了我。
这本图文并茂的书的作者,徐鲁,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系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作为用笔沟通人类心灵与枯燥字符的作家,他对音乐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德彪西说:“音乐只为聆听而存在。
”门德尔松也说:“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更好的多。
”言下之意似乎是说,任何文字的解读对于音乐来说都是多余的。
但作者却持有不同的看法。
他写道:“这个世界自从有了‘音乐’,也同时有了‘音乐文学’;有了无数伟大的作曲家和音乐作品,也同时有了一部部音乐传记、评论、欣赏和音乐研究著作。
”“人类的音乐史是由乐谱和文字共同谱写完成的。
”音乐会拨动人们的心弦,亦或是如重锤敲鼓般震撼人心。
音乐的魅力在于打动人心,让听者通过听,引起心灵共鸣,看到音乐所展现的世界。
“如果你热爱诗歌,那么你就会热爱诗人。
”同样,音乐与音乐家不可分离。
书中音乐家与音乐间的故事令我热泪盈眶。
巴赫九岁丧母,十岁丧父。
那时印刷乐谱少见且昂贵,哥哥觉得巴赫还小,不许他翻阅。
于是少年巴赫就趁哥哥深夜熟睡时,在每一个有月光的夜晚,悄悄拿出曲谱在月光下抄写。
有时月光暗淡,他就爬上屋顶。
由于小时候常在微茫的月光下抄写乐谱,晚年他双目失明。
屋顶上的月光陪伴他走过那些艰难和贫穷的岁月。
月光微茫,却为他指明了月亮的方向,少年的心早已乘着音乐的翅膀飞向了梦想之都。
著名音乐家贝多芬,他没有巴赫那样有音乐底蕴的家族,也没有莫扎特那样家庭的温暖。
罗曼·罗兰说:“自一开始起,人生就向他显示出像一场凄惨而残暴的战斗似的。
”父亲把四岁的他一连几个小时地钉在羽管键琴前,或给他一把小提琴,把他关在房间里,压得他透不过气来。
冯骥才《秋天的音乐》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的音乐冯骥才①秋天十月,我松松垮垮套上一件粗线毛衣,背个大挎包,去往东北最北部的大兴安岭。
赶往火车站的路上,忽然发觉只带了录音机,却把音乐磁带忘记在家,恰巧路过一个朋友的住处,他是音乐迷,便跑进去向他借。
他给我一盘说是新翻录的,都是“背景音乐”。
我问他这是什么曲子,他怔了怔,看我一眼说:②“秋天的音乐。
”③火车一出山海关,我便戴上耳机听起这秋天的音乐。
④带着享受的渴望往车窗外望去,秋天的大自然展开一片辉煌灿烂的景象。
阳光像钢琴明亮的音乐洒在这收割过的田野上,整个大地像生过婴儿的母亲,幸福地舒展在开阔的晴空下,躺着,丰满而柔韧的躯体!从麦茬里裸露出浓厚的红褐色是大地母亲健壮的肤色:所有树林都在炎夏的竞争中把自己的精力膨胀到头,此刻自在自如地伸展它优美的枝条:所有金色的叶子都是它的果实,一任秋风翻动,煌煌夸耀着秋天的富有。
真正的富有感,是属于创造者的;真正的创造者,才有这种潇洒而悠然的风度……一只鸟儿随着一个轻扬的小提琴旋律腾空飞起,它把我引向无穷纯净的天空。
任何情绪一入天空便化做一片博大的安寂。
这愈看愈大的天空有如伟大哲人恢宏的头颅,白云是他的思想。
有时风云际会,会闪出一道智慧的灵光,响起一句警示世人的哲理。
此时,哲人也累了,沉浸在秋天的松弛里。
它高远,平和,神秘无限。
那乘着小提琴旋律的鸟儿一直钻向云天,愈高愈小,最后变成一个极小的黑点儿,忽然“噗”地扎入一个巨大、蓬松、发亮的云团……⑤接下去的温情和弦,带来一片疏淡的田园风景。
秋天消解了大地的绿,用它中性的调子,把一切色泽调匀。
和谐又高贵,平稳又舒畅,只有收获过了的秋天才能这样静谧安详。
几座闪闪发光的麦秸垛,一缕银蓝色半透明的炊烟,这儿一棵那儿一棵怡然自得站在平原上的树,这儿一头那儿一头慢吞吞吃草的杂色的牛……近景从眼前疾掠而过,远景跟着我缓缓向前,大地像唱片慢慢旋转,耳朵里不绝地响着这曲人间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