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浅层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
- 格式:ppt
- 大小:4.85 MB
- 文档页数:10
第一章地球物理方法(Exploration Methods): 利用各种仪器在地表观测地壳上的各种物理现象,从而推断、了解地下的地质构造特点,寻找可能的储油构造。
它是一种间接找油的方法。
特点:精度和成本均高于地质法,但低于钻探方法。
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方法激发的地震波(弹性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从而来确定矿藏(包括油气、矿石、水、地热资源等)等的位置,以及获得工程地质信息。
第二章地震勘探: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力寻找油气田或其他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地震波:在岩层中传播的弹性波。
反射定律:入射波与反射波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条件为:上下界面波阻抗存在差异,入射波与反射波类型相同.地震子波:震源产生的信号传播一段时间后,波形趋于稳定,我们称这时的地震波为地震子波。
爆炸时产生的尖脉冲,在爆炸点附近的介质中以冲击波的形式传播,当传播到一的距离后,波形逐渐稳定,我们称这时的地震波为地震子波。
几何地震学:地震波的运动学是研究地震波,波前的空间位置与传播时间的关系,他与几何光学相似,也是引用波前,射线等几何图形来描述波的运动过程和规律,因此又叫几何地震学. 波形曲线:选定一个时刻t1,我们用纵坐标表示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就得到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就叫做波在t1时刻沿x方向的波形曲线.正常时差的定义:第一种定义:界面水平情况下,对界面上某点以炮检距x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同以零炮检距(自激自收)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之差,这纯粹是因为炮检距不为零引起的时差. 第二种定义:在水平界面情况下,各观测点相对于爆炸点纯粹是由于炮检距不同而引起的反射波旅行时间差.倾角时差:当界面倾斜时,炮检距相同,但相邻反射点传播时间不同而产生的角度差由激发点两侧对称位置观测到的来自同一界面的反射波的时差。
这一时差是由于界面存在倾角引起的。
浅层折射波和反射波的原理及其应用实例资源与环境工程09工程地质勘查200920425175张准南浅层折射波和反射波的原理及其应用实例摘要:折射波和反射波是近十多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微机数字处理系统的开发和普及才得以迅速发展。
关键词:浅层折射波反射波实例应用检测浅层折射波法是一种使用相对较早且较成熟的方法;可用来探测覆盖层厚度、基岩面起伏、断层及古河道;弱点:分辨率较低、测线较长;浅层反射波法具有相对较高的分辨率,可以采用较小的炮检距进行观测,因而可以采用较短的勘探测线;对资料的数字处理技术要求较高。
一,数据采集系统<一> 数据采集所用仪器1.1地震仪:是将埋置于介质表面的检波器所接收到的地震波信号进行放大、显示并记录下来的专门仪器,一般皆具有滤波、放大、模数转换及数字记录和微机处理等功能。
目前地震仪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1)可选择、可扩展的仪器道数和激发方式;(2)较宽的通频带以及灵活多样的滤波方式;(3)前置放大倍数可选;(4)范围较广的采样率;(5)灵活多样的存储、记录和显示方式;(6)带微机或微处理器及实时处理系统;(7)具有一机多用的性能1.2用来释放地震能量的装置(1)雷管和炸药震源一般工程地震勘探常用的震源为圆柱状成型TNT或铵梯炸药震源,它具有能量强、所激发的地震波具有良好的脉冲性等优点。
激发时,由瞬发电雷管引爆,延迟时间最多仅2ms,以雷管线断开作为起爆即时信号。
一般可在浅坑、浅井或水中激发。
2)锤击震源该震源是目前工程地震勘探常用的一种简便激发方式,它特别适合于在建筑物比较密集的地区开展工作。
它主要用于浅层反射和折射波法以及瞬态瑞雷波法勘探和桩基检测等领域。
震源设备主要为几磅至几十磅重的重锤。
该震源的主要特点是能方便地进行垂直叠加,且信号的重复性较好,但其能量有限,勘探深度较浅。
3)电火花震源:是电能震源的一种。
它利用电容器将所储藏的电能加到预先放置于水中的电极上,由于放电效应产生火花,造成振动。
探究工程地质勘查中常用的工程物探方法摘要:在实际地质勘探过程中,地球物理方法具有探测精度高、前沿探测深度大、对施工现场影响小的特点。
各种地球物理方法的应用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工程勘察水平。
目前,在工程地质勘察中使用的物探方法很多。
深入分析这些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从根本上提高工程地质勘察水平。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他们的研究。
同时,还要求地质调查人员准确及时地记录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发现的现象,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数据,这将推动中国地质调查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工程地质勘探中常用的工程物探方法。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分析前言近年来,工程技术方法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更新,目前常用的工程勘探方法有钻探、勘探、物探等方法,但对于新阶段工程发展来说物探方法越来越受到工程项目的青睐,成为工程勘探的主流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但由于勘探方法的使用存在一系列问题,这里需要开展勘探方法的研究。
1.工程地质勘探中物质勘探方法的重要意义物质勘探方法是一种新兴的勘探技术,不仅应用于地质勘探领域,也应用于地质勘探以外的其他领域。
从地质勘探角度看,周围环境的水资源和岩石中所具备的电磁特性特别适合物探技术的使用,同时有物探技术的支持,工作人员可以全面掌握周围地质环境以避免和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从工程建设的角度看,周围地质环境一直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因此,利用物质勘探方法对地质环境的全面把握可以保证施工时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
此外,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工程量较大,施工周期较长,管理人员往往缺乏工程质量气体,但有了物探技术,就可以给予管理人员数据的支持,提高管理人员的决策信心,增强工程建设中的安全性。
2.物质勘探方法特征分析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对不同区域的地质环境有一定差异,因此可以采用物质勘探方法对不同地质环境给予综合评价。
在传统的勘探技术中,一般勘探深度仅限于地表部分,而物探技术可以勘探地表深度100米,提供了足够的勘探分析数据。
第二章 地震波勘探(第3-6讲)讲授内容:浅层折射波法、反射波法、瑞雷面波法 讲授重点:浅层折射波法和瑞雷面波法 目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折射波法和面波法。
第一节 浅层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地震波传播特征等内容不讲,大家在石油勘探中已经学过了。
折射波法和反射波法在工程勘察中都很有用,但反射波法大家在石油物探中已经学过,故其讲述重点是折射波法,反射波法部分只讲与石油地震勘探不同的地方。
折射波法在工程地球物理勘探中是最古老的方法之一。
反射波法在工程地球物理领域的应用是八十年代中后期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波在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上会产生反射和透射,当满足波的全反射条件(2V >1V ,波的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会在界面上产生全反射现象,亦即产生折射波。
折射波勘探就是利用这种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运动学特性来进行地层结构的探测的。
§1-1理论时距曲线问题从理论的时距曲线谈起,在时距曲线上看折射波和反射波的运动学特性。
1.1.1直达波理论时距曲线时距曲线方程: Vxt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其斜率的倒数为表层波速V 。
求出其倒数, 就可以得出地表覆盖层的波速。
1.1.2折射波理论时距曲线 1、水平界面的折射波时距曲线1) 两层介质:利用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方能产生折射波的条件,可以求出折射波的时距曲线方程为:12cos 2V ih V x t +=21212222V V V V h V x -+=02t V x+=上式即为两层水平介质的折射波时距曲线方程。
它表示时距曲线是一条直线,其斜率的倒数为 2V 之值。
0t 是0=x 时,时距曲线的截距时间,是时距曲线延长线与t 轴相交处的时间值。
式 0t 2121222V V V V h-= 表示出了界面深度h 和截距时间0t 之间的关系。
当已知1V 和2V 时,可以求得界面的深度h 。
在测线上无法接收到折射波的范围称为盲区。
其大小为:i h x m tan 2=21arcsinV V i =2)三层介质:条件:1):3V >2V >1V ,2):当入射波在2R 界面上的B 点产生折射时,则入射射线在界面处必须满足∠23i =)/arcsin(32V V 和∠13i =)/arcsin(31V V ,即透过1R 界面的角度13i 和2R 界面的临界角23i 间的关系为:322311390sin sin sin V V i V i == 设来自2R 界面的折射波传播时间为3t ,类似于二层结构的求解过程得到:232223213212313322V V V V h V V V V h V x t -+-+=其时距方程仍然为一直线方程,直线斜率的倒数为3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