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音乐赏析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43.31 KB
- 文档页数:19
儿童电影赏析教案《孤独的小猪》动画片《孤独的小猪》内容简介:小猪不喜欢帮助别人,也不需要别人帮助,在遇到大灰狼时,小猪的房子、树木、太阳等都离他而去,在危机关头,小兔、小刺猬、小老鼠等小动物帮助了他,使小猪明白了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道理。
一、欣赏目的:1、初步感知动画片中可爱的小动物形象。
2、能看懂动画片的主要内容。
3、懂得同伴间要互相帮助,才能不孤独,才能生活的更美好。
二、欣赏难点:懂得互相帮助的道理,并能做到主动帮助别人。
三、欣赏过程:1、谈话引入:我们遇到过困难吗?谁都帮了你?请看动画片,谁帮助了谁?2、欣赏影片。
引导学生看明白故事内容。
3、请大家说说故事内容。
4、动画片中有几个人物?都是谁?5、哪个小动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那句话给你留下的印象的最深刻的?为什么?6、这个动画片想告诉小朋友什么道理?四、引申道理:1、在生活中,你帮助过谁?你帮助别人心里有什么感觉?谁帮助过你,被人帮助后,你是怎么想的?2、演一演这个故事。
《牧笛》教案一、影片分析《牧笛》,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63年制作,全长21分钟,水墨动画片。
中国水墨动画的经典之作,牧童、牧笛、水牛形成一幅自然和睦的中国画卷,重温儿时的美好感觉...《牧笛》背景采用了中国江南景色:小桥流水、杨柳成行、竹林幽深、田野风光。
并借牧童一路找牛,展现中国山水画中常见的高山峻岭和飞流千尺的气象,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意境。
整个影片充满诗情画意,是一幅清丽淡雅的放牧图,也是一首质朴隽永的田园诗,又是一曲娓娓动听的交响乐。
画面优美,意境深远,节奏流畅,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二、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动画片中的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
2、知道影片中的伴奏乐器是笛子。
3、感受电影中的画面美。
4、了解中国水墨动画片。
三、教学流程谈话导入1、说一说你喜欢的动画片名?2、你知道这部动画片是哪个国家创作的吗?其实中国早期的动画片也成轰动过全世界,连现在的动漫大国日本,也称中国的动画片为“奇迹”。
影视音乐欣赏教案教案主题:影视音乐欣赏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对影视音乐的鉴赏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影视音乐在电影或电视剧中的作用。
3.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1. 影视音乐欣赏的相关音乐片段或整首音乐。
2. 影视作品的视频片段(建议选择一部经典影视作品)。
3. 学生的课堂笔记和习作(如果有)。
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有代表性的影视音乐开篇,例如《泰坦尼克号》主题曲。
2. 引导学生对这首音乐进行初步感受,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内容展开:1. 教师引导学生们对影视音乐进行细致分析,包括乐曲的曲调、旋律、节奏、配器等方面。
2. 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a. 主旋律:是否鲜明、悦耳,是否能够体现影视作品的主题或情感。
b. 背景音乐:是否能够为场景营造氛围,增强观众对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c. 音效、音乐的运用时机:音乐在电影或电视剧中的出现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凸显情节的转折点或高潮部分。
d. 配器:乐器的搭配是否合理,能否突出乐曲的特点。
3.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其他影视音乐片段,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学会从音乐的角度解读影视作品。
拓展讨论:1. 与学生一起选择一部经典影视作品,一起观看几个片段。
2. 学生可以对这些片段中使用的音乐进行分析,并结合剧情和画面,探讨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表现力。
3. 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影视音乐进行欣赏和评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总结:1. 教师进行本节课的总结,强调影视音乐的重要性,以及学生在欣赏中培养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2. 鼓励学生将学到的欣赏方法和技巧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提高对音乐的欣赏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写一篇影视音乐欣赏心得的作业,让学生将欣赏到的感受和分析写下来,以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音乐分享会,让学生有机会分享自己喜欢的影视音乐和影视作品。
电影音乐-冀少版七年级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电影音乐的种类及其与电影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对于艺术形式的鉴赏能力,同时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1.了解电影音乐的种类及风格;2.了解电影音乐的作用及与电影的关系;3.学习电影音乐的欣赏方法;4.练习分析电影音乐的构成要素,例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对于电影音乐的了解程度不同;2.需要提升学生对于艺术形式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步骤1. 热身老师可以播放一段电影音乐,让学生通过听觉感受其情感表现,再简要介绍电影音乐的作用和种类。
2. 导入介绍电影音乐分类,以及其中的一些经典的例子,如《泰坦尼克号》、《初恋这件小事》等,让学生在熟悉的曲目中进一步了解电影音乐的特点。
3. 讲解讲解电影音乐的制作流程和所包含的要素——旋律、节奏、和声、乐器、歌词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知其中的构成要素。
4. 欣赏学生进行电影音乐欣赏,可以通过课堂集体欣赏或自主欣赏,同时通过提问和讨论,加深学生对于电影音乐的理解和感知。
5. 练习通过听辨练习或课堂合唱等方式,练习分析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等结构特征,加深音乐认知和鉴赏能力,同时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现能力。
6. 总结回归本课教学目标,对于电影音乐的种类、作用、欣赏方法等进行总结和梳理,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四、教学资源1.电影音乐合集;2.PowerPoint课件。
五、教学评估1.课堂人际互动;2.学生听力反应、表现和参与度;3.练习与测试。
六、教学拓展1.学生可以通过DIY音乐,制作与影片相符合的背景音乐,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作能力;2.学生可以通过更多的欣赏和分析电影音乐的方式来提升其音乐鉴赏能力。
《两颗小星星》《碟中谍》片头曲教学设计(欣赏课)一、教材分析音乐《MISSION IMPOSSOBLE THEME》,是影片《碟中谍》片头曲。
由阿根廷作曲家拉罗·席夫林创作,作为对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有丰富创作经验的作曲家,他为影片创作的这段片头曲将影片的整体基调做出了明确的定位。
这首作品经电子化编曲,在配乐中使用电子人工配器。
定音鼓、弦乐、管弦乐与电贝司、吉他的配合,使全曲充满了变换的音色,整首音乐的节奏紧凑、速度较快、情绪激烈,对电影紧张的气氛做出了很好的诠释。
《两颗小星星》是影片《英俊少年》的插曲。
作品旋律流畅、动人。
作品采用再现单三部曲式,第一乐段音乐与第二乐段音乐情绪稍有对比,第一乐段比较明快,第二乐段稍悲伤,但“啦啦啦”的扩充句将全曲推向高潮,第三乐段的再现又将音乐带回到第一乐段的明快情绪中。
二、教学目标1. 简单了解《碟中谍》《英俊少年》故事情节,体会影视音乐具有的丰富表现力。
2. 能哼唱电影音乐的旋律。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简单了解影片的故事情节,哼唱影视音乐的旋律。
教学难点:体会影视音乐对刻画人物、情节发展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请大家听下面的音乐,给你什么感受?你知道这是哪部影片中的音乐作品吗?(播放音乐)教师总结:这首音乐是不是让你觉得有些紧张、刺激。
它就是电影《碟中谍》的片头曲,《MISSION IMPOSSOBLE THEME》。
(二)欣赏作品1. 简介影片:《碟中谍》是由布莱恩·德·帕尔玛执导,汤姆·克鲁斯、强·沃特、艾曼纽·贝阿等主演的动作冒险电影。
影片围绕美国不可能的任务情报署展开。
该情报署的特工都身手不凡,而且他们也擅长使用易容术,让目标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供出情报。
《碟中谍》第一部于1996年5月22日在美国上映。
直至今日,已拍成系列影片,共六部。
为了突出影片情节的紧张与刺激,突出人物的无所不能,采用了这首音乐作品来进行烘托。
电影音乐赏析教案教案:电影音乐赏析教学目标:1.了解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和影响;2.学会欣赏电影音乐,分析其背后的意义和情感表达;3.培养学生对电影音乐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首先,我们先从学生对电影音乐的了解和经验出发,让学生谈一谈电影音乐对电影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对电影音乐的喜好,同时也可以请学生分享一下自己心中最令人难忘的电影音乐片段。
第一步:解释电影音乐的作用和影响(15分钟)教师可以简要解释一下电影音乐的作用和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情感色彩:电影音乐可以通过旋律、和声和节奏等元素来表达电影中的不同情感,给观众带来情感上的冲击和共鸣;2.烘托氛围:电影音乐可以通过配乐来烘托电影的氛围,为电影场景增添更多的艺术表现力;3.引导情节发展:电影音乐可以通过音乐的起伏和变化来引导电影情节的发展,加强观众的情感体验。
第二步:欣赏电影音乐(25分钟)1.选择一段经典电影音乐,放给学生欣赏,让他们仔细倾听音乐,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色彩和氛围。
可以选择一些著名的电影音乐如《泰坦尼克号》、《星际穿越》等。
2.让学生在听完音乐后,进行个人思考和感受,然后组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对音乐的解读。
第三步:分析电影音乐的意义和情感表达(30分钟)2.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电影音乐的理解和解读。
3.利用学生的观察和感受,引导他们分析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意义和情感表达,如何通过音乐来烘托氛围和引导情节发展。
第四步:创作电影音乐(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创作一段适合一些场景的电影音乐。
2.学生可以根据之前的学习和观察,结合自己对电影音乐的理解和喜好,创作一段能够表达情感和烘托氛围的电影音乐。
3.让每个小组表演自己的创作,其他同学欣赏并给予评价。
总结和展望(10分钟)最后,教师可以对整节课进行总结,回顾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和表现。
可以提问学生对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以及他们对电影音乐的新认识和理解。
初中音乐教案:电影歌曲的情感表达电影是一种集影像、声音、情感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它可以让我们的情感得到释放和表达。
而电影歌曲作为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能够通过歌曲的形式,将情感传达给观众。
学习和演唱电影歌曲,既可以提高我们的音乐修养,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表达情感。
本教案将以电影歌曲为素材,让学生学习并练习情感表达,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情感素质。
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影歌曲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掌握唱法和演唱技巧。
2.学习歌曲的表意和情感表达,提高音乐素养和情感修养。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我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和自我发挥能力。
二、教学重点1.电影歌曲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掌握唱法和演唱技巧。
3.歌曲的表意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如何把握歌曲的情感表达,做到传递情感,引发共鸣。
2.如何将唱法和演唱技巧有机结合,达到最佳演绎效果。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短片回顾一下一些著名电影场景,并播放相应的电影歌曲,让学生了解电影歌曲的影响力和情感表现力。
请几个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激发全班的兴趣和思考。
2.学习和练习环节(1)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电影歌曲进行学习和练习。
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为每个小组指定一首适合的歌曲,也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每首歌曲都应该是内容比较鲜明,情感表达比较强烈的电影歌曲。
(2)学生先要对歌曲的表意和情感进行分析和理解,开始熟悉歌曲,掌握歌词和曲调,并进行逐小节的练习。
(3)老师可以对每个小组进行跟唱和演唱的指导,让他们掌握唱法和演唱技巧,提高演唱效果。
(4)除了歌曲本身的演唱之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在演唱时进行动作表达,比如手势、舞蹈、表情等,增强情感表达力。
(5)在练习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们要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不断改进和完善。
这样可以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自我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和自我发挥能力。
3.展示和评价环节(1)每个小组进行展示演唱,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点评。
《音乐之声》教案6篇音乐之声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把握人物形象特征。
2、欣赏音乐剧作品,学习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和技巧。
3、体会奥地利人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欣赏音乐剧作品【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音乐之声》中的插曲《雪绒花》,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主人玛丽亚热爱歌唱,并以音乐的形式表达出她对祖国的热爱,今天,我们共同走进玛丽亚的音乐世界,体会她无拘无束的快乐天性及伟大的爱国情怀。
简介影片(视频资料)根据音乐剧改编而成的电影《音乐之声》取材于1938年法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玛丽亚,在德国并吞奥地利之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
影片以善良美丽的玛丽娅,奥地利美丽迷人的秀丽风光,及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打动了全世界观众的心,本片获得了1965年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欣赏音乐剧作品)二、了解剧情1、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简洁语言概括。
2、课文有两个场景,划分两个场景,概括两个场景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后分小组交流,达成共识,组内成员汇报。
明确:1、少女玛丽亚当了见习修女后仍不改他热爱歌唱、无拘无束的快乐天性,在修道院做日常功课,例行宗教时,跑到野外游玩,后来想起此时应做日常功课,匆忙赶回修道院,而此时,修道院正乱作一团,众嬷嬷正在寻找玛丽娅,并谈论他是否适合当修女,当玛丽亚突然赶回时他们也结束了对玛丽亚的议论。
2、第一个场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纵情歌唱。
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
三、走进剧情,认识玛丽亚第一场景:播放电影第一个场景的情境,随影片一起歌唱唱词。
描述自己初步认识的玛丽亚。
学生自由发言汇报。
情境表演:感知剧情,模拟玛丽亚在第一个场景中的活动,上台表演,其他同学配合歌唱唱词,走进剧情。
第二个场景:我们认识一个活泼自由、热爱生活、音乐、心地善良美好、有丰富情感的少女,那么,院长及众嬷嬷眼中的玛丽亚是什么样的姑娘呢?学生分角色朗读。
《十面埋伏》音乐教案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能够打动人心,唤起人们深藏的情感和记忆。
电影《十面埋伏》是一部由陈凯歌执导,张艺谋担任监制的影片,影片中的音乐极具特色,既充满了东方的神秘和古典的韵味,又兼具现代的感觉和时尚的元素。
本篇教案将以电影《十面埋伏》中的音乐为例,通过分析音乐的元素和情感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的魅力和表现力。
一、音乐影片背景介绍电影《十面埋伏》讲述了中国古代的一个传奇故事,主要讲述了秦国的杀手大将军楚怀王被屠夫千人所救,屠夫带领着一支乡农队,蛰伏于秦都之外白马河畔,组织以农民为主的义军,发动群众起义,成功迎击了秦军,使秦国的统治者西楚霸王苛众被迫自杀,从而保全了秦国的主权。
二、音乐元素分析1.曲调电影《十面埋伏》中的音乐采用了传统的中国音乐元素,比如二胡、古筝等传统乐器。
这些乐器的音色柔和而空灵,富有古风韵味,给人一种神秘和古朴的感觉。
同时,电影中的音乐也加入了一些现代元素,比如电子合成音乐和现代打击乐器,使整个音乐更加时尚和现代化。
2.节奏电影《十面埋伏》中的音乐节奏多变,既有慢节奏的古典音乐,又有快节奏的战斗音乐。
这种反差的节奏安排使整个音乐更加生动有趣,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3.和声电影《十面埋伏》中的音乐和声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和声进行方式,比如用七和弦和五和弦作为基调,又有现代的和声处理手法,比如用复调和反复进行。
这些和声处理手法使音乐更加丰富多彩,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4.节拍电影《十面埋伏》中的音乐节拍明确,有一定的规律和节奏感。
这种有序的节拍安排使音乐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和理解,也增强了整个音乐的战斗氛围和紧张感。
三、音乐情感表达分析1.战斗电影《十面埋伏》中的音乐在战斗场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快节奏的音乐和激烈的和声处理,表现出了现代战争的紧张感和激烈度,使观众能够更加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战斗的残酷和紧张。
2.爱情除了战斗场面,电影《十面埋伏》中的音乐还通过柔和的曲调和温暖的和声展现了爱情的柔情和温馨,使观众能够更深入的感受到主人公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深情。
《辛德勒名单》教案教学课题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主题音乐。
课型器乐欣赏。
学情分析《辛德勒的名单》这部经典影片及其配乐信息量庞大,是本单元的重点欣赏内容,课堂必须突出音乐性,该影片的辉煌史、在电影界里程碑式的重要地位、创作背景,以及养成良好观影习惯等内容,应留给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要通过引导学生关注旋律(波浪式进行)、音色等音乐要素,初步接触“主题音乐”这一基本概念,以及配乐与画面间的关系、主题音乐的作用。
欣赏过程重在以“情”动人,教师要通过音乐活动引导学生走进乐曲,并始终沉浸在乐曲的氛围中。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全曲、画旋律线、哼唱主题句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情感,以及乐曲旋律波浪式进行的特点。
2、对比欣赏不同乐器演奏的主题音乐,引导学生感受音色变化所产生的不同情感表现与剧情画面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关注影视配乐,初步接触主题音乐这一基本概念,体会主题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
重点与难点让学生感受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情感。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教师播放乐曲,学生随乐曲进入教师。
(设计意图:营造氛围,让乐曲贯穿课堂始终。
)二、课程导入讲述历史背景与电影情节简介。
(《辛德勒名单》主题乐曲以低音量继续播放。
)三、赏析乐曲(一)初听乐曲,关注音色教师提出问题并播放乐曲,学生听乐曲,辨别乐器音色,感受音乐情绪,想象电影画面。
(二)再听乐曲,关注旋律(1)播放乐曲。
(2)教师范唱主题句。
(3)提问旋律线进行方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乐曲旋律波浪式进行的特点以及主题音乐与影片的关系。
)(三)视听结合(1)播放影片最震撼人心的“红衣小女孩”经典片段,提示注意影片配乐。
(2)提问影片配乐与画面的关系,什么是“主题音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影片主题音乐思想内涵、关注影片配乐与画面的关系。
)(四)音色与画面(1)播放三段场景音乐(主题音乐变奏),后揭示乐器音色。
(2)依次播放以上配乐的影片场景,提问配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