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出限和精密度的正确校准
- 格式:pdf
- 大小:92.95 KB
- 文档页数:2
操作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WXZ/ZYJL36-2013共3页第1页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岛津)检出限、精密度和回收率第一版第1次修订颁布日期:2013-9-281.参数设置连接岛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7000仪器系统,2.检出限为某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所谓“检出”是指定性检出,即判定样品中存有浓度高于空白的待测物质。
检出限除了与分析中所用试剂和水的空白有关外,还与仪器的稳定性及噪声水平有关。
在灵敏度计算中没有明确噪声的大小,因而操作者可以将检测器的输出信号,通过放大器放到足够大,从而使灵敏度相当高。
显然这是不妥的,必须考虑噪声这一参数,将产生两倍噪声信号时,单位体积载气或单位时间内进入检测器的组分量称为检出限。
则:D = 2N / S式中:N---噪声(mV或A);S---检测器灵敏度;D---检出限,其单位随S不同也有三种:灵敏度和检出限是两个从不同角度表示检测器对测定物质敏感程度的指标,前者越高、后者越低,说明检测器性能越好。
从而可见,测量方法的检出限于分析空白值、精密度、灵敏度密切相关。
是分析方法的一个综合性的重要计量参数。
3.1.检测限有四种常用的表示方式(1)仪器检测下限可检测仪器的最小讯号,通常用信噪比来表示,当信号与噪声之比大于等于3时,相当于信号强度的试样浓度,定义为仪器检测下限。
(2)方法检测下限即某方法可检测的最低浓度。
通常用低浓度曲线外推法可求的方法检测下限。
(3)样品检测下限即相对于空白可检测的样品最小含量。
样品检测下限定义为:其信号等于测量空白溶液的信号的标准偏差的3倍时的浓度。
共3页第2页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岛津)检出限、精密度和回收率第一版第1次修订颁布日期:2013-9-28检测下限是选择分析方法的重要因素。
样品检测下限不仅与方法检测下限有关,而且与空白样品中空白含量以及空白波动情况有关。
只有当空白含量为零时,样品检测下限等于方法检测下限。
462020/09中国食品工业安全与检测SAFETY AND TESTING赵云珠 大理州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 云南 大理 6710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出限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1概述1.1依据JJG694-2009《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1.2环境条件:温度:21.5 ℃,相对湿度:47 %1.3测量对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GCX-600,106,北京海关仪器有限公司1.4测量标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定用标准物质铜(Cu)、镉(Cd)1.5测量方法:选一台性能稳定可靠、美国热电仪器公司生产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型号:M6、编号: 650725),对火焰法和石墨炉法的最小检测浓度进行评定。
数学模型式中:C L ---检出限的测量结果; S A ---空白溶液测量值的标准偏差; b---工作曲线的斜率。
2火焰法测铜检出限的不确定度分析和计算2.1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和分析和计算[1]据规程检测斜率的方法其检测数据如下,并分别计算斜率和截距为下表:2.2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μ1按规程要求采用空白溶液测量数据列进行重复测量11次,则测量数据见下表所列:则标准偏差s=0.0002,则检测限为QCL=0.01μg/ml,则其不确定度为: 6.79%2.3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准不确定度u2检定用的标准溶液来源于国家标物中心,浓度0.5、1.0、3.0、5.0μg/ml 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均为1%,k=2,则:2.4回归曲线斜率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3根据规程检测斜率的方法其检测数据如下,并分别计算斜率和截距同(2.1表)。
则斜率的极差为,测量次数3,极差系数C=1.69,则回归曲线斜率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2.5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摘要:计量检定部门需要对当地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量值传递,保证其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通过火焰法测铜检出限和石墨炉原子化法测镉检出限的不确定度分析和计算,详细论述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存在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
提高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量准确度摘要:原子吸收光度计主要是依照物质基态原子蒸汽在特殊辐射吸收的作用分析金属元素,可以有效的检验微量和痕量元素。
此种类型的仪器组成结构表现为光源、试样原子化器、单色仪以及数据处理系统。
当从两级之间增加200V-500V电压时,逐渐形成辉光放电。
基于电场作用下,电子在飞向阳极的途中,与载气原子碰撞并使之电离,放出二次电子,使电子与正离子数目增加,以维持放电,正离子从电场获得动能。
在本篇文章中,主要论述了提高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量准确度的基本要点。
关键词:提高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量准确度当前阶段,水汽内铜铁铝等元素含量是有效分析积盐以及机组腐蚀的一项基本指标,对系统内相关元素精准的监督和试验有利于提升机组安全性,达到稳定运行的目的。
利用水汽系统检验铜铁铝含量,借助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其有着一定的灵敏性、准确性和分析操作便利以及干扰行少等诸多优势,属于微量元素分析领域内普遍使用的一种方式。
但是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应用到实验室内也存在着相应的弊端,比如标准样品偏差大,检测不精准,样品重复性差等。
文章中结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理论以及具体操作,从实验条件、仪器设备和操作等多方面入手,探究了影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量精准性的因素,落实完善解决对策,从而提升仪器稳定性和灵敏性,从而获取准确的检测数据。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不准确的情况1.1原子吸收法检测操作原理所谓原子吸收光谱法,主要指的是按照物质的基态原子蒸汽对特征辐射吸收作用展开定量分析。
实验室内应用石墨炉原子化器,将相应比例的样品溶液添加到石墨管内,连接大电流。
借助热量对石墨管进行加热处理,使样品内的元素原子化,将具体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具体的操作方式是预处理水样,添加到石墨管以及吸入雾化器,促使水样内的铜铁元素原子化形成吸收信号,进而获取实际的水样铜铁铝含量。
1.2分析流程第一,对标准工作液进行有效配置。
铜标准工作液,精准获取0.5ml的铜标准溶液,将其放到容量瓶内,添加1ml硝酸,用除盐水定容道刻度。
食品中铅的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试验为了了解本实验室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GB5009.12-2010的执行能力。
本实验室对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铅的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进行评价,实验证明,本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能过满足GB5009.12-2010的要求。
1、仪器和试剂1.1PEAA8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1.2MARX-5-微波消解仪(备高压消解罐) 1.3 UP 级硝酸(苏州晶瑞) 1.4磷酸二氢铵(国药)1.5铅标准物质GBW (E )080619 浓度1000mL g /μ 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
2、 检出限测定:铅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铅标准溶液:GBW (E )080619 浓度:1000mL g /μ 批号:9094。
逐级稀释成每毫升含10.0、20.0、30.0、40.0、50.0ng 的标准使用液。
采用自动进样器。
进样体积为20μL 。
每次进样同时添加5μL 基体改进剂(磷酸二氢铵,20g/L ).仪器条件:波长283.3nm ,狭缝0.2nm ,灯电流6mA,干燥温度110℃,20S ;灰化温度450℃,持续20S ,原子化温度1900℃,持续5S 。
背景为赛曼效益。
工作曲线(mL ng /)0.010.020.030.040.050.0吸光度A 0.0014 0.0195 0.0417 0.0607 0.0803 0.0987 吸光度A-A 。
0.01810.0403 0.05930.0789 0.0973Y=0.002X-0.0003 r=0.9994按照国际理论和化学联合会( IUPAC)的规定,用公式CL=3S 计算检出限。
连续测定空白样品20次,其测定值分别为0.0015,0.0016,0.0013,0.0011,0.0015,0.0016,0.0012,0.0015,0.0015,0.0014,0.0013,0.0010,0.0015,0.0016,0.0017,0.0015,0.0013,0.0011,0.0012,0.0013吸光度。
原子吸收、原子荧光光度计检测限检定/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1 适用范围本文件适用于原子吸收、原子荧光光度计的检定/校准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2 引用文件JJG 694—2009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JJG 939—2009 原子荧光光度计;JJF1059—1999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CX/19/200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3 测量方法原子吸收、原子荧光光度计检测限采用直接比较法检定/校准。
即由原子吸收、原子荧光光度计连续11次测量空白样品,求出11次空白测量的标准偏差s,再测量系列浓度的标准物质,做出回归曲线,计算回归曲线斜率,根据公式DL=3s/b得到检出限的检定结果。
4 测量模型检出限量值由空白测量的标准偏差s的3倍和工作曲线斜率b计算得到:DL=b s3=dIVds)(3ρ⋅=aIVs-⋅⋅ρ3式中:s —空白溶液的标准偏差;b—标准曲线斜率,b=d I/d(ρV);V—平均进样体积,mL;ρ—样品溶液平均质量浓度,ng/mL;I—响应平均荧光强度值。
曲线上实际I=I-a,a为曲线截距。
5 输入量进样量V =1 mL ,b =171.83 I/(ng/mL),检测限:DL=b s /3=71.83I/ng1I3652.43⨯=0.0762 ng5.1 按公式bs3DL =评定 5.1.1 方差和灵敏系数由于采用直接比较法进行检定,测量方法的不确定度可以不予考虑。
在规程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检定,温度、湿度等影响可以忽略。
人员操作的影响和被检定仪器的变动性体现在测量的重复性中。
标准物质浓度的扩展相对不确定度U =2%,k =2。
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 =1%,其对于检测限不确定度的贡献很小,可以忽略。
同时由于检出限接近仪器测量下限,仪器的分辨力也对检出限有影响。
检出限检定/校准测量结果不确定度主要由仪器测量响应曲线斜率的不确定度u (b )、空白测量的不确定度u (s )和仪器分辨力的不确定度u (d )三项组成。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校准标准操作规程目的:明确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校准的标准操作程序。
范围:适用于分析研究室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定期再验证。
职责:分析室:负责本规程的起草、修订、培训、执行及监督。
Qa使用操作程序:1.引用标准《药品检验仪器检定规程》《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694-2009)》2.仪器环境2.1.检验室应通风良好,清洁无尘,无易燃、易爆和腐蚀性气体,不得有强光直射,无强气流影响。
2.2.室温在10℃~30℃,室内相对湿度≤85%。
2.3.仪器应平稳放在工作台上,周围无强烈机械震动和电磁干扰源,仪器接地良好。
3.检定用的主要试剂5.1.波长示值误差与重复性按空心阴极灯上规定的工作电流点亮汞灯,待基线稳定后,在光谱带宽0.2nm条件下,选择253.7nm,365.0nm,435.8nm,546.1nm的汞谱线分别作三次单向的测量,以给出的最大能量的波长示值作为测量值,以三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与标准值之差为波长示值误差;三次测量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波长重复性误差。
可接受标准:波长示值误差不得过0.5nm;波长重复性误差不得过0.3nm。
5.2.基线稳定性在光谱带宽0.2nm条件下,按测铜的最佳火焰条件,点燃乙炔/空气火焰,吸喷10min纯化水后,在波长324.7nm条件下,记录15分钟内的零点漂移(以起始点为基准计算)和瞬时噪音(峰-峰值)。
可接受标准:零点漂移吸光度不得过0.008/15min;瞬时噪音不得过0.006。
5.3.火焰原子化法测铜的线性误差将仪器各参数调制正常工作状态,用空白溶液调零,选用系列:0.0,0.5,1.0,3.0μg/ml的铜标准溶液,对每一浓度分别进行三次吸光度重复性测定,取三次测定值的平均值后,按线性回归法求出工作曲线的斜率(b)和截距(a)。
根据以下公式求出标准曲线中间点(系列1计算1.0μg/ml;系列2计算3.0μg/ml)的线性误差:C i为第i点按照线性方程计算出的测得浓度值,μg/ml;C si第i点标准溶液的标准浓度,μg/ml。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标准操作规程1 简述供试品在高温下经原子化产生原子蒸汽时,如有一光衍射作用于原子,当辐射频率相当于原子中电子从基态跃迁到较高能量时,即引起原子对特定波长的吸收。
吸收通过发生在真空紫外、紫外及可见光区。
原子吸收光谱为线光谱,通过测定该特征光谱线的吸光度可以计算出该待测原始的含量。
原子吸收一般遵守吸收分光光度法的比尔定律,试验条件固定时特定波长处的吸光度值与样品中原子浓度成正比。
但实验参数的变化会影响结果值。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测量对象是呈原子状态的金属元素和部分非金属元素。
测定的样品一般经高温破坏成原子态,在气态下利用自由原子的光谱性质进行测量,常用在药物中无机元素的测定。
1.1 仪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光源、原子化器、单色器、检测器、记录显示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等部分组成。
1.1.1 光源由于原子光谱为线光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光源应能在窄的光谱范围内有高强度的辐射,否则检测器得不到准确测量信号。
因此,需要应用能满足上述要求的线光源。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常用的光源为空心阴极灯。
灯的阴极由待分析元素的物质构成,工作时使该元素激发并发射特征光谱。
被测元素只能用该元素的空心阴极灯进行分析。
1.1.2 原子化器常用的原子化器有主要有火焰型、电热型、氢化物发生型和冷蒸汽型四种。
火焰型原子化器样品溶液导入雾化器成气溶胶,并与燃气和助燃气充分混合后在燃烧器上成火焰燃烧,不同物质需要不同能量使其离子态转变成基态的原子。
入射光通过基态原子时部分能量被吸收,并由传感器转变为电信号,用记录仪进行记录。
改变燃气和助燃气的种类及比例可以控制火焰的温度,以获得较好的火焰稳定性和测定灵敏度。
最常用乙炔-空气火焰。
电热型原子化器又称无火焰原子化器,其中又以石墨炉应用最广。
石墨炉原子化器为用电流控制温度的炉子,其中放入可置放样品的石墨管或其他合适的样品置放装置。
在测定过程中炉内通入氩或其他保护气体,以防止炉的氧化。
1 目的: 保证仪器在受控条件下使用,确保仪器分析数据准确。
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具有火焰原子化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以下简称仪器)的内部检定 3 检定周期:
检定周期一般不超过2年,更换重要部件或对仪器性能有怀疑时,应随时检定。
4 参考方法:
GB/T21187-200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5 计量性能要求:
5.1 外观:仪器应具有仪器名称、型号、制造厂名、出厂编号、出厂日期及产品合格
证书等标志,仪器外观无影响正常工作的损伤。
5.2 吸光度误差:在规定条件下,仪器吸光度误差不应超过透过率标定值对应吸光度
的±2%。
5.3 重复性:在规定条件下,铜元素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应大于1%。
6 作业程序:
5.1 外观及常规要求
用目视方法进行
5.2 吸光度误差
在汞546.1nm 谱线处,仪器基线调零,用可见光区透过率为10%、20%、30%标准中性滤光片,垂直光轴插入光路,检测吸光度误差。
5.3 重复性
选择铜324.8nm 谱线,光谱带宽0.2nm ,调节T 90不大于3s ,将仪器其他参数调到火焰最佳工作状态,对空白溶液连续进行7次吸光度测量,按下式进行相对标准偏差的计算:
式中:RSD ——仪器测量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
Ai ——第i 次的测量值
-
A ——6次测量平均值
()%
100117/7
12
⨯⨯-⎪⎭⎫
⎝⎛-=-=-∑A
A Ai RSD i
7修订记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期间核查规程1 目的为使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功能在检定期间内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在仪器设备两次检定期间,对该设备进行期间核查,以验证设备是否保持校准时的状态,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范围适用于ICE3300火焰原子吸收光度计的期间核查。
3 核查项目采用有证的标准物质Cu(已知浓度u并给出不确定度Ur的单标准物质)配制标液,测量标准曲线相关系数、线性误差、检出限(L)、标准偏差(RSD)、检出限不确定度。
4 核查依据JJG694-2009《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5 核查方法5.1 测定条件:室温5—35℃,相对湿度20%—85%。
5.2 标准曲线:取铜标准液配制标准系列0.0、1.0、2.0、3.0、4.0、5.0ug/ml(2%硝酸).将仪器各参数调整至最佳状态,用空白溶液调零,依次进样分别对铜标准溶液进行三次重复测定,取平均值后,绘出标准曲线,并计算相关系数γ。
5.3线性误差:基于5.2测得的标准曲线,计算标准曲线测量中间点(3.0ug/ml)的线性误差线性方程:线性误差:——三次吸光度测量值的平均值;——第i点按照线性方程计算得出的浓度值,ug/ml;——第i点标准溶液的标准浓度,ug/ml;——工作曲线的截距;——工作曲线的斜率,ug/ml;5.4 检出限:调试仪器处于最佳工作状态(铜空心阴极灯),待基线稳定后,通过对空白溶液11次测量的标准偏差结果及标准曲线回归方程斜率,计算出铜的检出限(mg/L)。
X L=X b+KS b式中:X b———空白溶液多次测量的平均值(n≥20);S b——空白溶液多次测量的标准偏差;K——根据一定置信水平确定的系数;则与X L—X b(即KS b)相应的浓度或量即为检出限LL=(X L—X b)/S = KS b/S式中:L——检出限;S——方法灵敏度(标准曲线回归方程斜率)5.5 精密度(火焰原子化法测铜):使用5.2相同的条件和其标准曲线,选择某一标准溶液,其吸光度在0.1~0.3之间,进行7次测定,求出其相对标准偏差(RSD),即为仪器测铜的精密度。
原子吸收光谱仪检定规程 JJG——023-19961 前言本规程参照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技术工作导则第二部分:OIML国际建议和国际文件起草与表述规则、JJG1002-84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和GB3100-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编写的。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检定规程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检定规程的条文。
JJG694-9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602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T603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和制品的制备2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新购置、使用中的和检修后的各种类型的原子吸收光谱仪(以下简称仪器)的检定。
2.1原理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蒸气相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来自光源特征辐射的共振吸收,其吸收值(吸光度)与试样中被测组分的浓度的关系,遵循光吸收定律:(1)式中A——吸光度I0——入射辐射(光)强度I——透射辐射(光)强度ε——摩尔吸收系数c——试样中被测组分的浓度L——光通过原子化器的光程2.2 构成仪器按光束形式分为单光束型与双光束型仪器,按照原子化器的不同,分为火焰与无火焰仪器,有些仪器同时配备有两种原子化器。
仪器由光源、原子化器、单色器、检测器、背景校正系统与信号放大、显示、处理系统组成。
光源的功能是发射被测元素的特征共振辐射,原子化器是提供能量,使样品原子化,单色器的作用是将欲检测的特征辐射分离开来,5.5.1.外观与初步检查:仪器外观应符合5.1的要求。
仪器各旋纽与功能键应能正常工作;配备微机的仪器,由键盘输入指令时,各相应的功能应正常。
5.5.2 波长示值误差检定用汞灯或一组空心阴极灯的特征谱线进行检定。
若用汞空心阴极灯的谱线进行检查,按该灯上规定的工作的电流(或最大的电流的1/2~1/3)点亮它,对253.7nm、365.0nm、435.8nm、546.1nm、640.2nm、724.5nm和871.6nm各谱线分别进行三次测量,以给出最大能量的波长示值作为测量值(注:若汞灯的640.2nm、724.5nm、和871.6nm谱线的能量太弱,则用K766.5nm、Cs852.1谱线);若用一组空心阴极灯的特征谱线进行检定,则将As、Cd、Cu、Ca、Na、K与Cs各空心阴极灯点亮,对As 193.7nm,Cd 228.8nm,Cu 324.8nm,Ca 422.7nm,Na 589.0nm,K 766.5nm,Cs 852.1nm 各谱线分别进行三次测量。
国家标准-原子吸收检定规程详文目录一概述二技术条件三检定条件四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五检定结果处理和检定周期附录检定用空心阴极灯稳定性(暂行)检测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本规程适用于新制造、使用中和修理后的单、双光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以下简称仪器)的检定。
一概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是根据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特征辐射的吸收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的仪器。
其测量原理是基于光吸收定律:A=–lg I/I=–lg T =KCL式中A吸光度(其单位为A );I入射光强度I透射光强度T透射比K吸光系数C样品中被测元素的浓度L光通过原子化器的光程仪器的主要结构如下:特征辐射光源---原子化器---单色仪---检测系统按光束形式可将仪器分为单光束型和双光束型,原子化器可分为火焰原子化器及无火焰(石墨炉)原子化器等。
二技术要求1 外观与初步检查1.1 仪器应有下列标志:仪器名称、型号、制造厂名、出厂编号与出厂日期等。
1.2 仪器及附件的所有紧固件应紧固良好;连接件应连接良好;运动部件应运动灵活、平稳;气路系统应可靠密封,不得泄露。
1.3 仪器的各旋钮及功能键应能正常工作;由计算机控制或带微机的仪器,当由键盘输入指令时,各相应的功能应正常。
2 波长示值误差与重复性波长示差误差不大于±0.5nm,波长重复性优于0.3nm3 分辨率仪器光谱带宽为0.2nm 时,应可分辨279.5nm和279.8nm双线4 基线稳定性30min内静态基线和点火基线的稳定性应不大于表1所列指标。
表1 基线稳定性(A)5 边缘能量在仪器波长处,应能对193.7nm,铯852.1nm谱线进行测定,其瞬时躁声应小于0.03A。
)和精密度(RSD)6 火焰法测定铜的检出限(CL(K =3)新制造仪器应分别不大于0.008µg/ml和1%;使用中和修理后的仪器应分别不大于0.02µg/ml和1.5%。
),特征量(C。
M。
)和精密度(RSD)7 石墨炉法测定隔的检出限(CL(K =3)新制造仪器应分别不大于2pg, 1pg和5%;使用中和修理后的仪器分别不大于4pg, 2pg和7%。
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期间核查操作规程1 目的为了确保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性能在仪器两次检定期间内处于正常状态,对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范围适用于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的期间核查。
3 核查项目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检出限(IDL)、精密度(RSD)、准确度。
4 核查依据JJG 939-2009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操作指导书。
5 环境条件温度:5~35℃,相对湿度≤80%。
电源:电压(220±22)V,频率(50±0.5)Hz,接地良好。
6 核查方法6.1标准曲线:配制砷标准液配制标准系列浓度分别为(0、1、2、4、8、10)ug/L.将仪器各参数调整至最佳状态,用空白溶液调零,依次进样分别对砷标准溶液进行测定,绘出标准曲线,并计算相关系数γ。
6.2 检出限(IDL):6.2.1将仪器各参数调至最佳工作状态,用硼氢化钠 (或硼氢化钾)作还原剂,根据6.1,按线性回归法求出工作曲线的相关系数和斜率b./d(ρ×V)b=dIf-荧光强度测量值;式中: Ifρ-溶液质量浓度 (ng/ml) ;V-进样体积 (ml)。
6.2.2 在与6.2.1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对空白溶液连续进行11次荧光强度测量,并求出其标准偏差s。
;式中:I—某一次测量荧光强度值;foiI fo -次测量荧光强度的算术平均值;n- 测量次数。
6.2.3按下式分别计算仪器测砷的检出限:IDL )=3s o /b6.3精密度:使用6.1相同的条件和其标准曲线,选择某一浓度的砷标准溶液,进行重复7次测定,求出其相对标准偏差(RSD ),即为仪器的精密度。
按下式计算: RSD=1001)1/()(12⨯⨯--∑=x n x x ni i % 5.5 准确度:有证标准物质测定,连续进样测定7次,计算出平均值X 。
用平均值与标准物质的标准值进行评定。
7 评定标准7.1 期间核查用砷(AS )标液来核查:7.1.1 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 ≥0.997;7.1.2 精密度(RSD )≤3%;7.1.3 检出限≤0.4 ng ;7.1.4 准确度用有证标准物质测定,测定平均值X 在标准值U 的不确定度范围内,可判定仪器运行正常。
国家标准-原子吸收检定规程详文目录一概述二技术条件三检定条件四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五检定结果处理和检定周期附录检定用空心阴极灯稳定性(暂行)检测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本规程适用于新制造、使用中和修理后的单、双光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以下简称仪器)的检定。
一概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是根据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特征辐射的吸收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的仪器。
其测量原理是基于光吸收定律:A=–lg I/I=–lg T =KCL式中A吸光度(其单位为A );I入射光强度I透射光强度T透射比K吸光系数C样品中被测元素的浓度L光通过原子化器的光程仪器的主要结构如下:特征辐射光源---原子化器---单色仪---检测系统按光束形式可将仪器分为单光束型和双光束型,原子化器可分为火焰原子化器及无火焰(石墨炉)原子化器等。
二技术要求1 外观与初步检查1.1 仪器应有下列标志:仪器名称、型号、制造厂名、出厂编号与出厂日期等。
1.2 仪器及附件的所有紧固件应紧固良好;连接件应连接良好;运动部件应运动灵活、平稳;气路系统应可靠密封,不得泄露。
1.3 仪器的各旋钮及功能键应能正常工作;由计算机控制或带微机的仪器,当由键盘输入指令时,各相应的功能应正常。
2 波长示值误差与重复性波长示差误差不大于±0.5nm,波长重复性优于0.3nm3 分辨率仪器光谱带宽为0.2nm 时,应可分辨279.5nm和279.8nm双线4 基线稳定性30min内静态基线和点火基线的稳定性应不大于表1所列指标。
表1 基线稳定性(A)5 边缘能量在仪器波长处,应能对193.7nm,铯852.1nm谱线进行测定,其瞬时躁声应小于0.03A。
)和精密度(RSD)6 火焰法测定铜的检出限(CL(K =3)新制造仪器应分别不大于0.008µg/ml和1%;使用中和修理后的仪器应分别不大于0.02µg/ml和1.5%。
),特征量(C。
M。
)和精密度(RSD)7 石墨炉法测定隔的检出限(CL(K =3)新制造仪器应分别不大于2pg, 1pg和5%;使用中和修理后的仪器分别不大于4pg, 2pg和7%。
试析提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结果准确度的有效方式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化工产品在大众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大众生活不断被化工产品影响的情况下,化工产品的元素测量问题成为大众越来越关心的问题之一。
本文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进行化学元素测量的实验过程中,易于影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结果准确度的因素为引。
通过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量过程全方面、多角度、分层次的阐述,力争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结果准确度的提高,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与措施。
关键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量结果;准确度提升;实验过程与程序引言:一般而言,原子吸收的实质,其实是物理或物理化学的一种实验方式,根本目的是对物质的某些性能进行研究和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仪又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根据物质基态原子蒸汽对特征辐射吸收的作用来进行金属元素分析,能够灵敏可靠地测定微量或痕量元素。
一般由光源(单色锐线辐射源)、试样原子化器、单色仪和数据处理系统(包括光电转换器及相应的检测装置)这四大部分组成[1]。
而这其中,又以试样原子化器的构成最为复杂。
1 仪器的准备实验仪器的完好是确保实验数据精准有效的重要前提。
对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实验而言。
首先,应保证原子吸收仪器设备的完好和良好的性能,具体而言,就是原子吸收仪器不能与其他仪器混合放置,并且应保证原子吸收仪器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在原子吸收仪器周围也不能有其他有机试剂的存在,从而避免原子吸收仪器被实验场所的环境污染,进而影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实验数据的准确度。
其次,对于石墨炉而言,必须保证稳定的220V电压的电源供电,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加装电压的增压稳压装置,从而确保石墨炉的正常使用。
温度的控制,也是确保实验顺利进行的一大重要因素,实验的温度控制在室温的正负5度上下,避免水雾的产生,而影响实验的客观性。
最后,火焰检测仪器所用的乙炔气体,其纯度必须达到百分之99及以上,当乙炔瓶内气压小于0.5兆帕时,必须更换乙炔瓶,减少客观因素的影响,从多个方面提升实验的准确度。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期间核查操作规程1 目的为了确保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性能在仪器两次检定期间内处于正常状态,对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范围适用于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期间核查。
3 核查项目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精密度(RSD)、检出限(IDL)、以及采用有证的标准物质进行检测结果的评定。
4 核查依据JJG 694-2009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操作指导书。
5 核查方法5.1 测定条件:温度:5~35℃,相对湿度≤80%。
5.2 标准曲线:取铜标准液配制标准系列(包括零点在内应不少于6个点).将仪器各参数调整至最佳状态,用空白溶液调零,依次进样分别对铜标准溶液进行三次重复测定,取平均值后,绘出标准曲线,并计算相关系数γ。
5.3 检出限(IDL):5.3.1火焰原子吸收检出限:调试仪器处于最佳工作状态(铜空心阴极灯),通过对空白溶液多次测量的标准偏差结果及标准曲线回归方程斜率,计算出铜的检出限(mg/L)。
/KIDL=3Sb式中:IDL——检出限;——空白溶液多次测量的标准偏差(n≥11);SbK——标准曲线回归方程斜率;5.3.2石墨炉原子吸收检出限:调试仪器处于最佳工作状态(镉空心阴极灯),通过对空白溶液多次测量的标准偏差结果及标准曲线回归方程斜率,计算出镉的检出限(Pg)。
IDL=3S b /S , S=K/V式中:IDL ——检出限;S b ——空白溶液多次测量的标准偏差(n ≥11);S ——仪器测量的灵敏度;K ——标准曲线回归方程斜率;V ——测量时取样的体积(ul );5.4 精密度(火焰原子化法测铜):使用5.2相同的条件和其标准曲线,选择某一标准溶液,其吸光度在0.1~0.3之间,进行7次测定,求出其相对标准偏差(RSD ),即为仪器测铜的精密度。
按下式计算: RSD=1001)1/()(12⨯⨯--∑=x n x x ni i % 5.5 有证标准物质:连续进样测定7次,计算出平均值X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检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检定摘要: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又称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蒸气相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其原子共振辐射的吸收强度,来测定试样中被测元素含量的一种方法。
文章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光谱带宽、基线稳定性、检出限等项目的检定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分光光度计;检定方法;技术指标随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迅速发展,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一些技术指标的衡量标准也发生了变化。
中国计量院崔彦杰等专家对规程进行了修订,《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JJG694-2009)已于2010年4月9日正式实施。
目前各单位所使用的仪器很多都具有波长自动准值功能,对于该类仪器,其波长准值过程等同甚至优于人工优化过程,即使其波长准确度存在偏差,在其准值过程中也消除了偏差带来的影响,通常可称为波长自动校准,因此新规程中取消了对该类仪器的波长示值误差项的检定。
1检定方法的修订1.1光谱带宽偏差检定测量Cu灯327.4 nm谱线的半峰宽与0.2 nm设定带宽的偏差。
1.2线性误差检定新规程根据被检仪器灵敏度条件及线性工作曲线,计算拟合浓度与标准浓度的相对误差,其中火焰原子化器的测量浓度点为1.0 g/mL或3.0 g/mL,石墨炉原子化器的测量浓度点为1.0 g/mL或3.0 μg/mL。
1.3边缘能量检定新规程根据仪器推荐的最佳条件设定光谱参数来测量,而不再强制规定As、Cs两谱线的光谱带宽、能量及光电倍增管的高压,增强了规程的可操控性。
1.4基线稳定性及检定新规程统一了旧规程中单双光束型仪器的静态与点火稳定性,且不区分新旧仪器的性能差别,将稳定性的测量时间从旧规程的30 min缩短为15 min。
1.5表观雾化率检定新规程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度,将去离子水吸喷总量从旧规程规定的10 mL提高到50 mL。
1.6背景校正能力检定针对在扣背景模式下,能同步获得背景值的仪器,新规程简化了检定操作,直接读取吸光度与背景的比值即可。
原子吸收光谱仪检定和验收仪器出厂前需经质检部门按专业标准或企业标准检定。
实验室中的仪器也需经计量部门按检定规程定期检定后方可使用, 了解和掌握仪器的检定验收技术尤为重要。
本节介绍有关仪器主要技术指标的测试和检定方法。
一、波长示值误差与重复性谱线的理论波长与仪器波长机构读数的差值称为波长示值误差。
目前,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大多以正弦机构调节波长。
商品仪器经过长途运输的振动, 波长示值可能超差。
按波长顺序如果始终是正误差或负误差, 但差值不等, 可以通过调整正弦机构来校正;若差值大致相等, 则可调节波长鼓轮或数码轮来校正;若差值随波长变化而正负波动, 则需重新调节光学系统。
专业标准和检定规程要求, 波长示值误差应不大于0.5nm,波长重复性应优于0.3nm。
以求空心阴极灯作光源, 光谱通带为0.2nm, 选取五条谱线, 逐一做三次单向( 短波向长波) 测量, 以给出最大能量时的波长示值为测量值, 然后按下式计算波长示值误差(Dλ ) 和重复性(dλ ):Dλ= dλ=式中: 为汞( 氖) 谱线的波长理论值; λi 为求( 氖) 谱线的波长测量值; λ max 为某谱线三次测量值中的最大值; λmin为某谱线三次测量值中的最小值。
专业标准推荐使用柔的五条谱线:253.65nm,365.01nm,435.837nm, 365.01 × 2nm,435.83´2nm。
检定规程推荐使用汞和氛的谱线:253.7nm,365.Onm,435.8nm,546.1nm,640.2nm(氖),724.5nm(氖) 和811.6nm, 从中选取3~5 条谱线加以测试。
如果没有汞灯, 可用砷灯(193.7nm) 、锌灯(213.9nm) 、镁灯(285.2nm) 、铜灯(324.8nm) 、钙灯(422.7nm) 、钾灯(766.5nm) 和铯灯(852.1nm)来校验波长示值误差和重复性。
二、分辨率仪器的分辨率, 是鉴别仪器对共振吸收线与邻近的其它谱线分辨能力大小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国家标准-原子吸收检定规程详文目录一概述二技术条件三检定条件四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五检定结果处理和检定周期附录检定用空心阴极灯稳定性(暂行)检测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本规程适用于新制造、使用中和修理后的单、双光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以下简称仪器)的检定。
一概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是根据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特征辐射的吸收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的仪器。
其测量原理是基于光吸收定律:A=–lg I/I=–lg T =KCL式中A吸光度(其单位为A );I入射光强度I透射光强度T透射比K吸光系数C样品中被测元素的浓度L光通过原子化器的光程仪器的主要结构如下:特征辐射光源---原子化器---单色仪---检测系统按光束形式可将仪器分为单光束型和双光束型,原子化器可分为火焰原子化器及无火焰(石墨炉)原子化器等。
二技术要求1 外观与初步检查1.1 仪器应有下列标志:仪器名称、型号、制造厂名、出厂编号与出厂日期等。
1.2 仪器及附件的所有紧固件应紧固良好;连接件应连接良好;运动部件应运动灵活、平稳;气路系统应可靠密封,不得泄露。
1.3 仪器的各旋钮及功能键应能正常工作;由计算机控制或带微机的仪器,当由键盘输入指令时,各相应的功能应正常。
2 波长示值误差与重复性波长示差误差不大于±0.5nm,波长重复性优于0.3nm3 分辨率仪器光谱带宽为0.2nm 时,应可分辨279.5nm和279.8nm双线4 基线稳定性30min内静态基线和点火基线的稳定性应不大于表1所列指标。
表1 基线稳定性(A)项目新制造使用中和维修后静态基线最大零漂最大瞬时躁声±0.0050.005±0.0060.006点火基线最大零漂最大瞬时躁声±0.0060.006±0.0080.0085 边缘能量在仪器波长处,应能对193.7nm,铯852.1nm谱线进行测定,其瞬时躁声应小于0.0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