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地球物理勘探展望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地球物理勘探与地热能资源开发研究地球物理勘探是一种探测地下地质情况的方法,通过测定地下介质的物理性质,以获得地下结构、地下水和各种地下资源的分布情况。
地热能资源指的是位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资源,可以通过地热能开发利用来满足人们的能源需求。
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热能资源开发研究相互关联,通过地球物理勘探可以帮助发现地热能资源的分布,并为地热能资源的开发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1.地热梯度测量:地热梯度是指地球内部温度随着深度增加的变化率。
通过测量地下不同深度处的温度变化,可以推算出地热梯度的分布情况。
地热梯度是地热能开发的重要指标,可以用来评估地下热源的丰富程度和可开发性。
2.地下水流动性质:地下水是地热能开发的重要热源之一,它可以通过热交换来提供热能。
地球物理勘探可以通过地下电磁场测量、地震波传播等方法来推测地下水的流动性质和分布情况,为地热能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考信息。
3.地下构造特征:地热能资源的分布与地下构造密切相关。
地球物理勘探可以通过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反射和折射等信息来推测地下结构的分布情况,包括断裂带、地层边界、岩石类型等,从而帮助地热能资源的寻找和开发。
在地热能资源开发研究中,地球物理勘探可以提供定量的地下数据,为地热资源的评估和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地下结构和地热梯度等参数的分析,可以确定地热能资源的可开发性和潜在价值,为地热能开发的规划和决策提供依据。
此外,地球物理勘探还可以帮助解决地热能资源开发中的一些技术难题。
例如,地热能开发中常常会面临地下热水的储存和输送问题,地球物理勘探可以通过电磁测井、地电阻率测量等方法来确定地下储层的连通性和导热性,为地热能的输送和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综上所述,地球物理勘探与地热能资源开发研究是相互关联的。
地球物理勘探可以提供地下结构、地热梯度和地下水流动性质等有关地下情况的定量数据,为地热能资源的评估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地球物理勘探的方法,可以推测地下构造特征和地下水的分布情况,帮助发现地热能资源的分布和规模,为地热能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地热资源的勘探工作研究与展望发布时间:2022-08-03T06:17:29.122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3月6期作者:郭祥震[导读] 目前世界资源日益紧缺,各个国家都在积极的寻求新能源以代替不可再生资源郭祥震辽宁省第八地质大队有限责任公司前言:目前世界资源日益紧缺,各个国家都在积极的寻求新能源以代替不可再生资源。
资源的探索使得世界的视角转向地热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地热资源对于现在的世界来说是一种有着无限发展潜力和开发运用作用的新能源。
它的开发与应用能够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有非常大的经济效益。
地热资源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资源,有着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如用于发电、采暖、医疗洗浴、疗养、农业种养殖等领域。
地热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能够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对世界人民的生活品质的提升有很大好处。
现阶段,地热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采暖、空调、农业和水产养殖、发电等生活生产中。
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对沧州市献县地热资源的勘探工作进行分析研究与展望,以期能为今后该地区的地热资源利用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地热资源;勘探;前景摘要:地热资源是一种正在被世界很多国家广泛应用的新资源,它开发出来以后价格比石油更便宜更经济更实惠。
地热资源最大的优点是无污染,完全符合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的要求。
地热在我国有着很广泛的应用,比如燃烧转化成热能为人们提供暖气,为人们在洗浴、游泳等诸多方面提供帮助。
热水中往往含有一些特殊的气体、化学组分、微量元素和放射性元素,具有医疗保健作用,可大规模地用于洗浴、饮用、医疗、地热旅游等。
因此,地热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1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现状1.1我国地热资源现状我国地热资源的勘探从无到有取得了很大进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地质勘探技术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并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了多次大型地质矿产勘探工作,实现了大面积航空测量同地面地质、遥感地质等勘查,检测到面积极大得到金属矿产,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金属矿资源,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物质保证。
地球物理勘探在地热勘查中的应用分析地球物理勘探是以物理方法探测地下物质分布与性质的一种方法。
地球物理勘探在地热勘查中广泛应用,可以探测地质结构、岩石性质和流体分布,为地热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
一、地球物理勘探方法1、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通过人工或天然产生的震动在不同深度处的反射或折射来获取地下信息。
地震勘探可以确定地下岩层厚度、岩石性质、孔隙度、介质饱和度等参数。
2、重力勘探重力勘探是基于地球的引力场不均匀性原理,利用重力计测量地球引力场在不同位置的变化,进而推断地下物质的密度、厚度和形态。
3、电磁法勘探电磁法勘探是利用电磁场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方向差异来推测地下岩石的性质、含水情况、空隙率等参数。
常用的电磁法勘探方法包括磁法、电法和电磁法等。
地热勘探是利用地热能源的物理特性,如温度、温度梯度、热导率等参数来推断地下岩石热传输性质,反映地下地热组成、分布等情况。
地震勘探是获取地下地质结构、岩石性质和流体分布信息的重要手段。
在地热勘查中,地震勘探可以用于探测地下岩层结构、岩性、厚度等参数,通过地下地震波速度与频率的变化来推测地下岩层的性质及成因,从而判断地热资源的质量与分布。
重力勘探利用重力场的不均匀性推断地下岩石的密度、厚度和形态,可以为寻找地热地区提供宝贵的信息。
在地热勘查中,重力勘探可以用于判断地下水体的分布、深度和厚度,同时结合地震勘探结果,对地下热源的类型、规模及分布范围等进行研究。
电磁法勘探可以根据地下岩石的电性质来推测地下介质的分布情况,其中磁法常用于检测矿床、电法常用于检测地下水等。
在地热勘查中,电磁法可以用于探测地下含水层的覆盖情况、地下流体的分布等,为地热发电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地热勘探可以通过检测地下温度、温度梯度、热流密度等参数来推测地下热源的类型、规模及分布范围等。
在地热勘查中,地热勘探可以用于确定地热能够利用的区域范围、估算地热资源量及储量等数据。
三、总结地球物理勘探在地热勘查中的应用,可以获取地下物质的分布、性质及规模等信息,为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提供了基础数据与理论支持。
地热资源勘探中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研究地热资源是一种能源形式,它可以通过地球物理探测方法来勘探。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地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在地热资源勘探中常用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
地球物理探测是指利用地球物理学原理和方法,对地下物质的性质、分布、结构等进行探测的技术。
在地热资源勘探中,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下热水体的分布、温度、深度等信息,从而为地热资源的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在地热资源勘探中,常用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包括电法、磁法、重力法、地震法和测井法等。
电法是利用地下电阻率差异进行勘探的一种方法。
地下热水体通常具有较低的电阻率,因此可以通过电法勘探来发现地下热水体。
电法勘探需要在地面上设置电极,并通过电流和电压的测量来确定地下物质的电阻率分布。
电法勘探可以提供地下物质的三维电阻率结构图,从而帮助我们了解地下热水体的分布和性质。
磁法是利用地下磁性差异进行勘探的一种方法。
地下含水层通常具有较高的磁导率,因此可以通过磁法勘探来发现地下含水层。
磁法勘探需要在地面上设置磁场源和磁传感器,并通过测量地下物质对磁场的响应来确定地下物质的磁性分布。
磁法勘探可以提供地下物质的三维磁性结构图,从而帮助我们了解地下含水层的分布和性质。
重力法是利用地下密度差异进行勘探的一种方法。
地下含水层通常具有较低的密度,因此可以通过重力法勘探来发现地下含水层。
重力法勘探需要在地面上设置重力仪,并通过测量地下物质对重力场的响应来确定地下物质的密度分布。
重力法勘探可以提供地下物质的三维密度结构图,从而帮助我们了解地下含水层的分布和性质。
地震法是利用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差异进行勘探的一种方法。
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会受到反射、折射等影响,从而形成复杂的波场。
通过分析波场信息,可以确定地下介质的结构和性质。
在地热资源勘探中,地震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岩层结构、裂隙分布等信息,从而为地热资源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综合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热勘查中的应用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是地球科学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地球内部的物理性质和地球物理现象,并利用物理方法进行地质勘查和资源探测。
地热勘查是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通过对地下热储层的勘探,可以为地热能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热勘查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热勘查中的主要应用包括地震勘查、地磁勘查、重力勘查和电磁勘查等。
这些技术方法能够对地下的温度分布、热储层的厚度和深度、地下水流动情况等进行评估,为地热能的开发提供重要的信息。
地震勘查是地球物理勘查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地震勘查通过制造人工地震波,并观测地震波在地下反射、折射和传播时的特征,获取地下介质的性质和结构信息。
在地热勘查中,地震勘查可以用于识别和划定地热资源区的边界,评估地下热储层的分布和性质、以及地下水的流动情况等。
地磁勘查是通过测量地球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变化,来推测地下的结构和物性的一种方法。
在地热勘查中,地磁勘查可以用于测量地下岩石矿物的磁性、识别热储层的岩性、划定热储层的范围等。
重力勘查是根据物体的重力场与物体的质量分布之间的关系来推断地下介质的性质和结构的方法。
在地热勘查中,重力勘查可以用于评估地下热储层的分布和厚度、识别地下断裂和裂缝带等。
除了以上介绍的主要地球物理勘查技术,还有一些其他技术方法也在地热勘查中有应用。
例如地电勘查、放射性勘查、测井勘查等。
这些技术方法在地热勘查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地热能的勘查效果,为地热能的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热勘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地球物理方法获取的勘查结果可以为地热能的开发提供重要的信息,为地热能的利用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和进展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指利用地球物理学原理和方法,在工程领域进行地下信息获取和工程地质问题解决的技术。
在过去几十年里,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不断的发展,为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在勘探仪器方面,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代工程地球物理仪器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和多功能等特点,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地下介质的物理性质和结构,提供可靠的勘探数据。
同时,成像技术、三维模拟和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勘探结果更直观、更可靠。
在勘探方法方面,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采用了多种方法来解决工程地质问题。
地震勘探是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记录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时间和能量变化来推断地下介质的性质和结构。
电法勘探则是利用地下电阻率差异来推断地下介质的性质,具有较高的探测深度和分辨率。
磁法勘探则是利用地下磁场的异常变化来推断地下介质,适用于矿产资源勘探和工程建设。
此外,重力勘探、电磁法勘探和地热勘探等方法也在工程地球物理勘探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果。
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地下难以观测的地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工程项目、环境地质调查、工程灾害预测和水资源开发等。
例如,在隧道工程中,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可以提供隧道周围地层的物理性质和结构,为隧道施工提供安全保障和技术指导。
在地下水资源开发中,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可以提供地下水的分布、流动路径和水质状况等信息,为水资源利用和管理提供依据。
在环境地质调查中,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可以探测地下含水层、地下溶洞和地下沉陷等地质问题,为环境保护和工程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然而,尽管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工程领域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勘探数据的解释和分析需要地球物理学和工程地质学的深入结合,因此需要拥有跨学科的综合实力和专业技术人才。
地球物理勘探在地热勘查中的应用分析地球物理勘探是指利用物理方法对地球深部结构和地质性质进行勘探的一种方法。
在地热勘查中,地球物理勘探可以提供关于地热资源的重要信息,为地热能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将对地球物理勘探在地热勘查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地球物理勘探可以提供地热资源的分布和储量评估。
通过电法、磁法、重力法和地震法等地球物理方法,可以获取地下岩层的地质构造信息,了解地热资源的分布和储量情况。
通过测量地下温度和地热梯度分布,可以评估地热能的储量和可利用性。
地球物理勘探还可以辅助地热能的开采和利用。
在地热能的开采过程中,地球物理勘探可以提供关于地下裂缝和热水渗流通道等信息,帮助选择适合的开采方式和确定开采范围。
地球物理勘探还可以监测地热能的开采效果和环境影响,及时调整开采方案,保护地下地热资源的合理利用。
地球物理勘探还可以为地热能的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地球物理方法可以提供关于地下岩石的热物理性质和热传导特性等信息,为地热能的利用技术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通过测量地下岩石的导热系数和热容量等参数,可以评估地热能的传导效率,指导地热能的利用方式和设备设计。
地球物理勘探在地热勘查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可以获取地热资源的分布、储量和流动性质等信息,为地热能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地球物理勘探还可以辅助地热能的开采和利用,提供技术支持,为地热能的可持续利用做出贡献。
但需要注意的是,地球物理勘探只是地热勘查的一部分,还需要结合地质勘查、化学分析和工程技术等多学科综合应用,才能全面有效地开展地热资源的勘查和利用。
地球物理勘探在地热勘查中的应用分析地球物理勘探是一种利用地球物理方法来探测地下岩石和矿产资源的技术。
它通过观测和分析地球内部的物理现象和参数,从而获取地下构造、地质特征以及资源分布等信息。
在地热勘查中,地球物理勘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地热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丰富、持久、稳定的特点。
地热勘查的目的是找到地壳内部的高温地热资源,为热能利用提供依据。
传统上,地热勘查主要借助于地质勘探和钻探等方法。
而地球物理方法在近年来成为地热勘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主要的地球物理方法有地震勘探、电磁勘探、重力勘探和磁力勘探等。
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特性,通过记录地震波在地下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时间和传播速度,来推测地下构造和地质层序。
地震勘探在地热勘查中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地震勘探可以测量地下岩石的物理参数,如密度、泊松比等。
通过这些参数的测量,可以推测地下岩石的热导率、热容和导热系数等。
这些参数对地热资源的分布和热流量的计算非常重要。
地震勘探也可以用来探测地下水体的存在和分布,这对地热资源的利用也具有指导意义。
地震勘探可以测量地下介质的波速和阻尼等特性。
地热勘查中,地震勘探可以通过测量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振幅来获得地下温度的信息。
地下温度是判断地下地热资源的重要指标。
地震勘探还可以通过测量地震波的反射和折射等现象,来推测地下构造和裂缝等特征,进一步指导地热勘查工作。
重力勘探是通过测量地下岩石和地下水的密度差异,来推测地下构造和地热资源分布的方法。
重力勘探是利用地球物理仪器测量地方重力场的变化,通过地质信息的解译和数据的处理,得到地下介质的密度分布。
这对勘探地下岩石和判断地下流体分布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磁力勘探是利用地下岩石中的磁性物质对磁场的响应,来推测地下构造、地下岩石的磁性特征和地热资源的特点的一种方法。
地热勘查中,磁力勘探可以用来探测地下的热液循环系统以及判断地下岩石中的矿物成分。
这些信息对勘查地热系统的充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球物理学研究现状及展望地球物理学研究是对地球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的探求,是地质学和物理学的融合。
通过研究地球的地震波、地热、重力和电磁场等现象,可以深入了解地球的物理性质、内部结构和变化特征。
本文将介绍地球物理学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展望。
一、地球物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地球物理学研究主要分为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物理理论研究两方面。
地球物理勘探是指利用物理测量方法,探测地下物质分布、地壳构造和地球内部结构等信息,为矿产资源勘探、地质灾害预测等提供科学依据。
地球物理理论研究是指通过理论分析、模型建立和实验室研究等手段,深入探讨地球内部各主要层次的物质成分和物理性质、地球内部的流体运动、地震波的传播特征等问题,为了解地球内部物理现象提供科学基础。
二、地球物理学研究现状目前,地球物理学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下面将分别从地幔、磁场和重力场、地震活动等方面进行介绍。
1. 地幔研究地幔是地球内部最厚的一层,由于无法直接观测,因此研究地幔是地球物理学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
地震波是研究地幔的主要手段,通过对地震波的速度、传播路径、穿透深度等特征的分析可以推断出地幔的物质成分和流体运动等信息。
近年来,利用新型的地震仪器和高性能计算机技术,地震学家对地幔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例如,发现地幔中存在一些异常区域,如“地幔彗星”等,这些异常区域对地球的热力学演化和地震活动具有很大影响。
此外,还证实了地幔对岩石圈板块的运动和演化起着关键作用。
2. 磁场和重力场研究地球磁场和重力场是地球物理学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对地球物理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地球磁场不仅在强磁暴时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也有助于认识地球内部的物理特征。
利用航空磁、卫星磁等手段,可以绘制出全球三维磁场分布图,从而了解地球内部的磁性物质分布和演化历史。
地球重力场的研究也有助于了解地球内部的物质分布和物理特征。
近年来,利用卫星测量和全球GPS定位等技术,已经制作出全球重力场模型,并发现了一些异常区域。
地热地球物理勘探展望探讨
[摘要]本文就地热地球物理勘探七种重要技术进行了系统分析探讨,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地热地球物理勘探展望
1遥感技术
遥感(Remote Sensing),通过空中的飞行器远离探测物,不受地形影响而获取一种特殊的波段信息,最后对这些波段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有用的地质信息的一种技术方法。
遥感的波段信息主要是地面物体自身的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
所有地物都对光谱有一定的响应。
就同一光谱各种地物反映情况不同,同一地物对光谱反映也不同。
遥感对地物的反映有时限性,不同时段形成的遥感图像也不一致。
这就是遥感技术应用的基础。
遥感仪最主要的部分就是遥感器,根据波段不同就有不同的仪器。
遥感图像模型记录的仅仅是某一瞬间、某一波段的空间平面模型,绝非是地面实况的全部信息。
因此遥感资料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解译效果。
不同的遥感资料是有不同的用途的,研究不同问题要选择合适的遥感资料。
特别是对于波段的选择,由于各类地物的电辐射性质各不相同,必须根据地物波谱特性曲线来选择适用的波段,如水体和岩性的识别用TM1波段。
比例尺和时间的选择也要合适。
一个像素内只包含一种地物的称为正像素。
像素内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地物的称为混合像素。
我们利用遥感资料可以直接发现地球表面的温度异常。
遥感图像比例尺的大小与判释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进行不同目的判释,应选择相应比例尺的图像。
卫星遥感获取的资料宽广、规律性强、高效,经济环保、对研究体无破坏性。
航片解译主要判断与地热有关的构造、地表地热的位置、地面水热蚀变带和深部温度场展布判断下列地热地质问题。
2重力勘探
区域重力在地热勘探经常被使用,是利用密度差异来进行判断异常体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
第一个研究和测定重力加速度的是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G.Galileo)。
采用区域重力资料,资料处理经过重力仪格值测定结果资料整理、重力基点网平差、测地资料整理、重力异常值计算(包括数据处理、窗口滑动平均及重力剩余值计算、原平面水平方向重力一阶导数计算、原平面水平方向重力二阶导数计算、方向导数、向上延拓、向下延拓等)。
断裂划分的标志:(1)线状密集的重力梯级带;(2)相邻正负重力异常或异常带在走向、规模、强度等特征上有显著不同的分界线;(3)有规律分布的串珠
状重力异常的中连线;(4)规律性的重力异常同形弯曲、转折或长轴状异常转折、突变的线状转折线;(5)具有一定规模的梯度较大的长轴状重力异常零值线或长轴线;(6)沿一定方向分布的重力异常零值线的线状连接线。
在地热勘探方面,重力方法解决了研究区的断裂的展布,能探测到岩性界面的起伏与凹陷。
我们由此根据这些重力布格异常(剩余重力异常),来确定断层的位置、基底凹陷和隆起,根据这些地质构造分布来预测松潘甘孜地区地热可能形成的有利区域。
当然平原地区重力效果是特别明显的,比较容易推测覆盖层下的构造情况。
重力方法勘查方法简单,野外测量实施方便。
但对仪器的要求较高,就是仪器比较“娇贵”,资料处理比较繁琐,特别是高精度(总误差小于0.2×10-5m/s2)大比例尺的重力勘查。
但它不受城市等测量环境的限制,特别是电磁波强干扰地区(如发电厂、电站、信号传送塔、高压线旁边等),我们的电法和电磁波测量根本无法进行,重力测量结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可以推测测量剖面的大致地质构造。
重力测量在震动干扰严重的地区,测量效果也不好。
3磁法勘探
航空磁测(regional aeromagnetic survey)是指采用航空磁测方法进行的区域地球物理测量或利用航空磁测资料进行的大范围地球物理编图。
航空磁法在地热勘查主要应用追索断裂、断裂带、褶皱构造等。
采用磁法资料,资料处理经过测定结果资料整理、测地资料整理、磁异常值计算(包括数据处理、日变改正、化极处理、水平方向磁法一阶导数计算、水平方向磁法二阶导数计算、方向导数、向上延拓、向下延拓等)。
比重力资料多了化极处理,但少了繁琐的地形改正。
所以在地热勘查中也被广泛采用。
同样,磁法勘探方法简单,野外测量实施方便。
资料处理比较繁琐,特别是高精度(总误差小于5nT)大比例尺的磁测。
但它在城市及周边的测量中基本不受建筑物及人文环境的限制,可以方便在一些地点进行测量。
测量结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可以推测测量剖面的大致地质构造。
但磁法,特别是电磁波强干扰地区(如发电厂、电站、信号传送塔、高压线旁边等),我们的磁法和电(磁)法测量根本无法进行,只有选择别的地球物理方法。
磁法划分断裂的标志:(1)线状密集的磁力梯级带;(2)相邻正负磁异常或异常带在走向、规模、强度等特征上有显著不同的分界线;(3)有规律分布的串珠状磁异常的中连线;(4)规律性的磁异常同形弯曲、转折或长轴状异常转折、突变的线状转折线;(5)具有一定规模的梯度较大的长轴状磁法异常零值线或长轴线;(6)沿一定方向分布的磁异常零值线的线状连接线。
4电(磁)法勘探
电(磁)法在地热勘探上应用,是根据地热构造与周围岩体的物性差异,主
要是电阻率的差异,来观测和研究电(磁)场的变化规律,进而探测地热体的一类地球物理方法。
电磁测深法就是研究地下存在的天然场和我们施加的电磁场的变化规律,以进行深度探测的电磁方法。
常用的电磁测深方法有天然场源的大地电磁测深、人工场源的电磁测深和瞬变电磁测深。
在地热勘探中常用的是低频电磁法,由于成本大,所以没有区域性的地质资料。
测量所得的电阻率,是整个地热区体积范围中所有物体的综合反映。
地下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矿化度明显增高,离子也表现得格外活跃,从而使热储构造电阻率下降,形成了地热研究低电阻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