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104.00 KB
- 文档页数:9
浅谈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承诺特点论文浅谈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承诺特点论文论文关键词:职业倦怠职业承诺新手教师熟手教师论文摘要:本研究对从事幼儿教师职业不足五年的新手教师与从业五年以上的熟手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职业承诺特点进行了测查和比较,结果显示:(1)总体而言,两类教师均未表现出较严重的职业倦怠,但从职业倦怠的不同维度来看,熟手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情绪耗竭;(2)两类教师职业承诺水平存在差异,其中新手教师职业承诺总体水平偏低,而熟手教师则具有非常高的规范承诺,但两类教师的继续承诺水平均偏低;(3)随着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程度的增高,其职业承诺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其情绪耗竭程度随教龄增长亦显著增高。
一、问题提出职业倦怠与职业承诺是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教师职业专长发展研究中关注的热点问题。
对职业倦怠的界定,目前引用最广的定义是:“职业倦怠是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
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
并据此形成了有关职业倦怠的三维度模型:情感耗竭(这是职业倦怠的核心成分)、去个性化(又称“人格解体”,指个体在工作中对工作对象感受表现出消极、冷漠、疏远的态度,同情心降低)、个人成就感降低(指在工作中自我效能感降低。
对自己做消极评价的倾向增长)。
不难看出,教师职业倦怠不仅会使自身心身健康受到不良影响,而且会因其对工作缺乏热情和积极性,而对学生的发展造成消极影响。
当前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教师群体。
职业承诺指个体对职业的认同感。
是否愿意承担角色应负的职责、履行角色应尽的义务。
它既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
又可以通过外在行为表现出来。
现在广为接受的职业承诺三因子模型包括情感承诺、规范承诺和继续承诺三个维度。
其中,情感承诺指个人愿意从事某职业的强烈愿望:规范承诺指个人从事某职业的义务感:继续承诺则指对离开某职业自身代价的认知。
当前我国对教师职业承诺的研究亦集中在中小学教师群体。
综上可见,当前我国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承诺的研究都比较少。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成因分析教育论文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成因分析教育论文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论文摘要:随着现代社会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日趋激烈,人的心理压力也悄然而至。
如果不能有效缓解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工作压力,不能运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或及时的获得外界的心理支持,久而久之,就会陷入消极情绪的阴霾里,最终造成与职业密切相关的身心耗竭状态——职业倦怠。
由于职业的特点,教师是职业倦怠感产生的高发人群,对于学生也有着非常大的消极影响,因此研究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成因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问题的提出“burn-out”(职业倦怠)是美国大众常用的一个词汇,用以描述个人与所从事的职业之间的歪曲关系。
马斯拉奇(Maslach)认为职业倦怠是由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降低三个维度构成的,其中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成分。
职业倦怠最容易发生在助人行业的从业者身上,教师职业作为典型的'助人行业,是产生职业倦怠的高危职业之一。
幼儿教师是教师群体中需要面对年龄最小教育对象的教育工作者,幼儿教师教育的对象与其他教师相比显得比较特殊,他们要面对的是一群刚能独立的行动,刚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情感,身心正迅速生长发育的儿童。
教师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幼儿的认知与学习、价值与信念、社会性与个性以及情感和心理健康等各方面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幼儿教师对幼教工作的情感和精力的投入,而且还影响他们教育能力的发挥和发展。
虽然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和探讨有所增多,但在西安却尚未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教师自身对这一心理病症的重视,于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就无法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解决。
这个现状的原因之一是西安市尚无真正实证意义上的本土化的第一手研究资料和理性分析。
2西安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成因分析2.1西安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总体状况①从对西安市幼儿园中随机调查的320名幼儿教师调查数据中来看,西安市幼儿园教师在情绪衰竭、非人性化、低个人成就感三个维度上的平均数为1.94、1.26和2.77,标准差分别为0.58、0.60和0.53。
谈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其对策幼儿教师作为教育培养幼儿的重要角色,承担着巨大的教育责任。
由于长时间面对幼儿教育的重复性工作和与幼儿家长的沟通,幼儿教师往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不仅会对幼儿的教育产生负面影响,更会对幼儿教师的健康和工作积极性造成伤害。
了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并采取相关对策,对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效能和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包括工作压力、工作冲突、工作不公平、工作不满意和人际关系问题等。
工作压力是导致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常见原因之一。
幼儿教师需要面对每天繁重的教学工作、与幼儿家长的沟通以及幼儿的情绪变化等,这些工作压力会长期累积导致幼儿教师精神压力过大。
工作冲突也是导致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
幼儿教师需要平衡教育机构和家长的期望,而这些期望往往会产生冲突,给幼儿教师带来困扰和压力。
工作不公平也是幼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
工作不公平包括工资待遇不合理、晋升机会有限等,这些不公平待遇会降低幼儿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积极性。
人际关系问题也会导致幼儿教师职业倦怠。
幼儿教师需要与幼儿家长、同事和领导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的紧张、冲突和矛盾会给幼儿教师带来压力和困扰。
针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缓解其压力。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良好的自我管理来应对工作压力。
他们可以学习一些心理调节和压力释放的方法,如适当的锻炼身体、自我放松、寻找爱好等。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沟通和合作来解决工作冲突。
他们可以与教育机构和家长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共同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和方法,减少工作冲突的发生。
幼儿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和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职业能力,增加自身的竞争力,解决工作不公平问题。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改善人际关系来缓解职业倦怠。
他们应该尊重和理解他人,积极与同事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强工作的合作性和团队性。
教师职业倦怠论⽂范⽂3篇教师职业论⽂:⽼师职业倦怠及联系本⽂作者:刘贤敏周炎根刘爱楼傅蕴男⼯作单位:南京师范⼤学泰州学院⼩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分析该量表采⽤7点计分法,3分为中数。
本研究中⼩学教师在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与⾃我成就感3个维度上的平均分为3.73、3.64、3.53,均超过中值,显⽰⼩学教师已存在明显的职业倦怠。
进⼀步分析表明,不同性别的⼩学教师职业倦怠差异不显著,不同年龄的⼩学教师在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与⾃我成就感3个维度上差异均达到显著⽔平,有统计学意义。
⼩学教师⼯作投⼊状况分析该量表3为中值,⼩学教师在热情、奉献、专注3个维度上的平均分为3.63、3.97、3.56,说明⼩学教师⼯作投⼊超过平均⽔平。
进⼀步分析发现,不同性别的⼩学教师⼯作投⼊差异不显著,不同年龄的⼩学教师在热情、奉献、专注3个维度上差异均达到显著⽔平,有统计学意义。
⼩学教师职业倦怠对⼯作投⼊预测⼒的回归分析以热情、奉献和专注为⾃变量,分别以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我成就感为因变量进⾏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发现:⼯作投⼊的热情、奉献和专注维度与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维度、⾃我成就感维度、去个性化维度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差异,进⼊回归⽅程。
本研究表明,⼩学教师职业倦怠已经凸显,3个维度中情绪衰竭维度得分最⾼,这与以往的研究⼀致[4,6]。
⼩学教师对学⽣有明显的冷淡和疏远,应该引起学校领导和教育部门的重视。
有些研究认为,男性教师由于社会压⼒和性别⾓⾊的原因,职业倦怠⾼于⼥性教师[8-9]。
在本研究中,并未发现男性教师与⼥性教师职业倦怠的显著差异,可能是由于⼩学教师中⼤部分是⼥性教师,他们承担的压⼒并不少于男性教师,情绪负荷较⼤,相应地情绪衰竭⽔平也⽐较⾼。
研究发现,⼩学教师⼯作投⼊没有性别差异,这与以往研究结果⼀致[10]。
不同年龄的⼩学教师⼯作投⼊差异显著,但得分并未发现呈“波浪型”趋势,这可能与年龄阶段划分不同有关。
⼩学教师职业倦怠与⼯作投⼊的相关分析显⽰,职业倦怠与⼯作投⼊关系密切,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维度与⼯作投⼊的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我成就感维度与⼯作投⼊的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研究幼儿教师是教育领域中一支重要的力量,他们承担着培养幼儿健康成长的重任。
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和幼儿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愈发突出。
本文将深入研究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一、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背景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心理、情绪和身体状态的反应,通常是由于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经历大量的工作压力和疲劳所导致的。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方面,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了幼儿教师工作负担沉重。
在教师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幼儿教师需要同时承担多项工作任务,如教学、管理、家长沟通等,这导致了莫大的工作压力。
另一方面,社会对幼儿教师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使得幼儿教师面临更多的责任和挑战。
人们对于幼儿园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追求更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更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这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低下也是导致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
较低的工资水平使得幼儿教师难以获得应有的物质和精神满足感,从而增加了其心理压力。
二、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不仅会对教师本人造成负面影响,更会对幼儿教育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幼儿教师个人而言,职业倦怠不仅会降低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还会导致身体健康问题的出现,如失眠、情绪焦虑等。
长期下来,这些问题将进一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质量和职业发展。
对幼儿教育行业而言,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将引发人才流失问题,并且影响行业的整体发展。
职业倦怠的幼儿教师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从而影响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另外,人才流失还会进一步加剧幼儿教师的短缺问题。
三、应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措施为了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以下是几个应对措施。
首先,加强教师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教师应该时刻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定期锻炼、放松身心。
同时,学会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建立良好的情绪调节机制。
谈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其对策1. 引言1.1 引言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会影响他们自身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对幼儿的教育质量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其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对于改善幼儿教师的工作状况和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表现、原因,并针对此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旨在促进幼儿教师的职业发展和工作满意度,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质量。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引起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重视,并促进相关部门和机构采取有效措施,共同维护幼儿教师的权益和工作环境。
2. 正文2.1 职业倦怠的表现在幼儿教师职业中,职业倦怠是一种常见的问题,表现在各个方面。
幼儿教师可能出现情绪低落、消极抱怨的情况。
他们对工作失去了热情和动力,对幼儿的教育工作缺乏耐心和积极性。
幼儿教师可能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比如头痛、失眠、胃痛等身体症状。
这是因为长期承受工作压力和情绪负担,导致身体健康受到影响。
职业倦怠还可能表现为工作效率下降、工作质量不高的情况。
幼儿教师在工作中疲倦不堪,无法有效地完成教育任务,导致工作质量下降,甚至影响到幼儿的学习发展。
职业倦怠还可能表现为对工作环境和同事关系的不满。
幼儿教师可能感到工作环境压力大、资源不足、待遇不公等问题,导致对工作环境的不满情绪。
与同事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也可能受到影响,出现矛盾和冲突,进一步加剧了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情绪。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多种多样,包括情绪低落、身体不适、工作效率下降、工作质量不高、对工作环境和同事关系的不满等。
及时了解并有效应对这些表现,对幼儿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都至关重要。
2.2 职业倦怠的原因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职业倦怠原因:1. 工作压力过大:幼儿教师需要面对来自学生、家长和学校等多方面的压力,工作任务繁重,时间紧张,长期紧张的工作环境容易导致职业倦怠。
浅谈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对策一、引言幼儿园教师是教育事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他们肩负着培养孩子的责任,但同时也面临着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等诸多问题。
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幼儿园教师们会出现职业倦怠的情况,这不仅会影响到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也会对孩子的成长教育产生不良影响。
对于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二、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原因分析1. 职业倦怠的表现- 情绪低落,经常感到疲惫和无助- 对工作缺乏热情,丧失干劲和动力- 工作效率低下,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对工作产生抵触情绪,与同事及家长发生摩擦- 与孩子产生距离,对孩子的教育产生消极影响- 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压力- 工作环境恶劣,感到无法适应- 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认可度不高- 教师个人职业发展受到限制- 教师缺乏工作动力及成就感- 社会角色过度冲突,工作和生活无法平衡等1. 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针对教师的心理状态,可以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及专业心理咨询师的个别或团体咨询来对教师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
学校或园所应该营造良好的氛围,让教师感到被理解和支持。
2. 提高教师待遇和工作环境可以通过提高教师的收入和福利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和环境,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增加教师的职业尊重感,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等方法,帮助教师减轻职业倦怠,增强工作动力。
3. 加强教师培训和提升自身素质通过不断的培训集中力量用好培训资源,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增强教师的自信心和满足感,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增强教师的积极性。
4. 建立良好的团队氛围园所应该建立和谐、互助、互信的教师团队氛围,让教师感受到团队的温暖和支持, 使教师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工作中,发挥更大的工作潜力。
5. 倡导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心态通过倡导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心态,增强教师的心理韧性,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困难和挫折,增强工作的忍耐力和耐心。
6. 增加家长对教师的支持和配合学校或园所应该积极引导家长正确对待教师,在家庭教育中要培养孩子尊重老师的态度,使老师得到家庭的尊重和支持,以减轻教师的压力。
浅谈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对策【摘要】幼儿园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着职业倦怠的压力。
本文首先介绍了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普遍性,以及对其重视的必要性。
接着分析了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原因,包括缺乏职业认同感、工作压力和情绪管理困难、以及缺乏专业发展机会和成就感等问题。
最后提出了缓解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其中包括加强预防和干预措施、提升职业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以及为教师提供更多支持和关怀。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提升他们的工作质量和幸福感,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原因、缺乏职业认同感、工作压力、情绪管理困难、缺乏专业发展机会、缓解对策、预防措施、干预措施、职业满意度、工作积极性、支持、关怀。
1. 引言1.1 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普遍性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普遍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壮大,幼儿园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由于工作压力大、工作内容繁重、工作环境较差等因素的影响,幼儿园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的现象。
据统计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幼儿园教师在工作中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倦怠情况,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人认为自己处于职业倦怠的边缘状态,需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来调整和改善。
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普遍性主要表现在工作疲劳、情绪低落、工作动力不足、对工作产生消极情绪等方面。
他们常常感到工作枯燥乏味,缺乏新鲜感和挑战性,导致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下降。
部分幼儿园教师还可能出现工作效率低下、对工作目标和任务不够认同、与同事之间存在沟通障碍等现象,进一步加重了职业倦怠的程度。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到幼儿园教师个人的工作状态和生活质量,也直接关系到幼儿园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有必要对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加以关注和研究,寻找有效的对策和解决方案,以提升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满意度。
1.2 对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视幼儿园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承担着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责任,其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浅谈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对策幼儿园教师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每天面对着年幼的孩子们,负责他们的教育和成长,但长时间从事这项工作会导致一些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
本文将从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以及对策方面进行探讨。
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工作压力大。
幼儿园教师需要负责教育孩子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交技能、学习能力等等,这些任务繁重且要求高,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二是工作重复性高。
幼儿园教育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每年都会遇到相似的教学内容和情境,这使得一些教师感到乏味。
三是与家长沟通困难。
幼儿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和参与,但有时由于家长的期望与教师的实际情况不符,导致沟通困难,给教师增加了压力。
还有一些特殊的原因,比如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不佳等。
针对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提供心理支持。
学校可以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和培训,帮助他们有效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压力和问题。
二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间的经验交流和协作,提供一个共同成长的平台,让教师们相互支持和帮助。
三是给予教师发展空间。
学校可以通过提供培训机会、职称晋升等方式,让教师在工作中有所提升和发展的机会,增强他们的工作动力。
四是改善工作环境。
学校可以加强对教室和办公室的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让教师们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
适当增加教师的工资待遇,也是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除了学校的支持之外,幼儿园教师也应该从自身角度,寻找有效的对策来应对职业倦怠。
教师可以定期进行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实现。
教师可以寻找适合自己的自我调节方法,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参加健康的娱乐活动等,以缓解压力。
教师也可以尝试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工作变得更有趣和挑战。
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通过学校和教师自身的努力,可以找到有效的对策,提升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专业素养,为幼儿园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论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封面、本课题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提纲、课题研究计划、本课题研究现状及主要参考文献要求打印。
2、指导教师意见、系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审核意见要求手写。
3、课题研究计划应包括从选题到论文定稿全过程,须注明详细的时间安排。
4、主要参考文献应注明文献、作者、出版单位及时间,文献中应尽量有外文资料。
5、指导教师意见应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提纲是否科学合理,研究计划是否可行、能否采用等。
6、指导教师意见、系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审核意见均要有“同意开题”。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学
学生学号:
系别: 教育科学系专业: 学前教育
届别:
指导教师:
本
课
题
研
究
目的
、
内容
本课题研究目的
2012年10月24日,浙江省温岭市一幼儿园发生了一起让人震惊的教师虐童事件,一个女教师居然满脸微笑着,两手拎着五岁孩子的耳朵并提起离地!这个事件发生后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都在思考这个教师为什么会这么做,而我认为,职业倦怠感是导致这起事件发生的一个原因。
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在研究职业压力时,第一次提出了“职业倦怠“这一词,”用于描述个体在面对过度工作需求时所产生的身体和情绪衰竭的现象,具体而言,“职业倦怠“是指那些长期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事件过长、工作压力过大、工作强度过高而产生的生理、心智、情绪、行为等方面的一种身心耗竭的状态。
而1980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的召开,更使这一问题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
对幼儿教师的概念有各种阐释,根据《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教育理论卷》,幼儿教师是指“在幼教机构中,对 3~6 岁幼儿进行教育的主要工作人员,即指受社会的委托,在幼儿园或其他幼教机构中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施加影响、从事教育和保育工作的专职人员。
”我们都知道,教师是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的,而幼儿教师更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这极大的危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同时,对
于幼儿的发展也极为不利。
本课题通过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分析教师产生倦怠感的主客观因素,从而帮助教师解决或者缓解这一问题,促进教师和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本课题研究提纲
前言
职业倦怠的定义
研究方法的选定
三
课
题
研
究
计
划
三、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际意义
四、我国职业倦怠的状况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我国职业倦怠的状况
(二)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五、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一)我国的研究现状
(二)国外的研究现状
六、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思考与建议七、结论
1、论题选定(2012.11)
2、搜集整理资料(2012.11-12)
3、拟定提纲,撰写开题报告(2012.12-2013.1)
4、进行观察和征询意见调查(2013.1-2013.2)
5、整理收集到的资料,根据情况进行分析(2013.2-2013.3)
6、撰写毕业论文(2013.3-2013.4)
7、论文修改(2013.4-2013.6)
8、毕业论文定稿(2013.6)
本课题研究现状:
美国教育协会主席麦克古瑞(Willard MC.Guire)曾经感叹“职业倦怠的感受正打击着无数具有爱心、有理想、乐于奉献的教师,使他们逐渐放弃自己的专业工作。
这个重大疾病正在折磨着教师职业,如果不及时有效地纠正,就会达到流行的程度。
“临床心理医生Farbe2000估计, 美国有30%一35%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强烈不满,有5%一20%的教师已处于职业倦怠状态。
而在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的情况也不容乐观,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加大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我国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已越来越严重。
梁慧娟、冯晓霞(2004)对北京447名幼儿教师的问卷调查显示,有2.9%的教师有严重的职业倦怠表现,59.5%的教师有比较明显的倦怠倾向;丁海东,李春芳2006对山东省499名幼儿园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具有较明显倦怠和严重倦怠倾向的教师占68%:曲铁华、梁清(2002),在珠江三角洲,26.3%的中学教师表示,如果能获得其他行业
的职业,即使工资比现职低,他们也愿意放弃教师职业;如果能获得相等的工资,有35.5%的教师愿意转行;如果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则有51.9%的教师会离开讲台.这些调查结果显示了我国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普遍存在的,且现状越来越严峻,这一情况不仅不利于幼儿和教师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我国幼儿教育的整体发展。
近年来,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8月1日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纲要》中充分肯定了幼儿教师在教育、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并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同时,幼儿教师需要面对的是年龄最小的教育对象,他们要在幼儿园中对儿童的认知、情绪、个性、社会性、价值观、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成为继父母之后,儿童发展的又一重要他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儿童都有很大影响,这一时刻的教育影响对儿童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幼儿教师较高职业倦怠程度,既影响自身的工作和生活,给健康带来诸多的问题,妨碍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会由此导致工作中的不良表现而深刻地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及行为模式,影响着幼儿园自身的发展,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
因此,幼儿教师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
职业倦怠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幼儿园管理方面、社会因素方面、幼儿教师自身因素、职业因素、组织伊苏等方面。
而如果想要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要注意从多方面着手,包括社会的支持、幼儿园进行民主管理、以及幼师自身的努力等。
总之,一定要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来预防或缓解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使教师和幼儿的身心都能健康的发展。
“
参考文献:
[1] 梁慧娟,冯晓霞. 北京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成因研究[J] .学前教育研究,2004,5:32-35.
[2] Farber B A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teacher burnout[J]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00,565:675-689.
[3] 曲铁华,梁清.知识经济与教师待遇探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4:19-23.
[4] 许燕,余华,王芳.心理枯竭:当代中国教师的职业疾病[J].中国教师,2004,5:4-5.
[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C].江苏: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6] 丁海东,李春芳.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12.
[7] 张冬梅.大连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分析[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8.
[8] 王欢.昆明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
[9] 林琳.内江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9.
[10] 毛艳美.社会支持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0.
[11] //.wab. Teacher Stress and Burnout[J]. Handbook of Researlb on Teacher Education. Sikulan Editor, Macmillan,1996:53.
[12] 庞丽娟.教育与儿童发展[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
[13]李悠.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及其与主管幸福感的关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14] Freudenberger H J. Staff burn-out[J].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974,1
[15] 谢蓉, 曾向阳.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与职业幸福感的提升[J]. 学前教育研究,2011,6:67-69
[16] 郑晓边. 现代幼儿教师的心理压力与应对[J]. 学前教育研究,20013:5-7.
[17] 邢少颖, 张亚宁. 幼儿教师良好心理素质及其养成[J]. 学前教育研究, 20035:49-51.
[18] 蔡军.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J]. 陕西教育,20116:90-92
[19] 连桂菊.北京高校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及应对措施[A].全国幼儿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论文集[C]. 北京: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9:2-3
,
本课题研究现状及主要参考文献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系毕业论文领导
小组审核意见
系主任(签名)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