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龙舟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9
龙舟的起源和历史发展龙舟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体育运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一项竞技运动,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展示。
本文将介绍龙舟的起源和历史发展,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一、龙舟的起源龙舟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
相传,龙舟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
楚国的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在被贬谪期间,因对国家的忧虑和思乡之情,投江自尽。
为了避免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百姓们纷纷划船捞救,并在江上撒米以供鱼虾食用,以此来纪念屈原。
后来,人们将这种划船救人的活动发展成为一种竞技运动,即龙舟竞渡。
二、龙舟的历史发展龙舟竞渡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最早的龙舟竞渡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龙舟是木质结构,船身长而窄,船头和船尾都有雕刻精美的龙头和龙尾。
随着时间的推移,龙舟的制作工艺逐渐改进,船身由木质改为竹木结合,船头和船尾的雕刻也更加精细。
到了唐宋时期,龙舟竞渡已经成为一项盛大的民间活动。
当时的龙舟比较大型,船身长达数十米,船上划桨的人数也增加到数十人甚至上百人。
龙舟竞渡在民间举办的规模越来越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和参与者。
到了明清时期,龙舟竞渡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节日活动。
每年端午节,人们会举行盛大的龙舟竞渡比赛,以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
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龙舟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龙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首先,龙舟象征着团结和协作。
在龙舟竞渡中,船上的划桨手需要高度协调和配合,才能使船艇保持平衡和速度。
这体现了中国文化中重视团结和协作的价值观。
其次,龙舟也是对屈原的纪念和怀念。
屈原是中国古代的爱国诗人,他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精神一直被中国人民所崇敬和传承。
龙舟竞渡作为对屈原的纪念活动,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此外,龙舟竞渡也是一种体育运动,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团队合作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龙舟文化简介龙舟文化,又称为龙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
龙舟作为一种特殊的船只,以其独特的外形和丰富的象征意义,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符号之一。
龙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传说和民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龙舟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相传,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屈原因忧国忧民而投江自尽,百姓为了不让鱼虾吞食他的尸体,纷纷划船撒米以阻止鱼虾接近。
后来,人们将这种划船的方式传承下来,并逐渐演变成了如今我们所熟知的龙舟竞渡。
因此,龙舟竞渡也被视为对屈原的纪念和怀念。
龙舟文化与端午节密切相关。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龙舟竞渡的主要时刻。
相传,屈原投江的日子就是农历五月初五,因此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划龙舟、竞渡,以纪念屈原。
龙舟竞渡的活动在中国各地都非常盛行,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
龙舟竞渡是一项集体协作的运动。
一艘龙舟通常由20人或更多人组成,他们分为不同的角色,如舵手、划桨手和鼓手等。
舵手负责操控龙舟的方向,划桨手则负责划动桨,而鼓手则敲击着船上的鼓,以保持队伍的节奏。
整个过程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和协作,以确保龙舟的稳定和速度。
龙舟竞渡也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首先,龙舟的外形就像一条巨龙,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物。
其次,划龙舟的过程象征着人们共同努力、团结协作的精神。
最后,龙舟竞渡还与祈求丰收和驱邪避灾等农耕文化相关联。
人们相信,划龙舟可以祈求风调雨顺,以保证丰收,也可以驱赶瘟疫和邪恶。
龙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龙舟竞渡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体育运动,不仅在中国,还在世界各地都有举办。
每年的端午节期间,各地都会举办盛大的龙舟竞渡比赛,吸引了众多参赛队伍和观众。
这些比赛不仅是一场体育盛宴,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龙舟文化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也是一种生动的民俗活动。
龙舟竞渡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协作精神,还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端午节的龙舟文化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文化中独具特色的节日之一。
而在端午节这一天,龙舟竞渡则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
本文将从龙舟的起源和历史、龙舟的制作与结构、龙舟竞渡的传统习俗以及龙舟文化的现代发展等方面来探讨端午节的龙舟文化。
一、龙舟的起源和历史龙舟作为一种传统的划船器具,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传,龙舟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水上祭祀活动,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是为了祭祀水神和龙神而划龙舟。
后来,龙舟逐渐发展为一种竞渡的娱乐活动,并与端午节结合在一起。
这源于古人在端午节时将龙舟竞渡作为一种祭祀和驱邪的方式,通过划龙舟来祈求丰收和消灾避祸。
二、龙舟的制作与结构龙舟的制作经过精细的工艺和特殊的设计。
一般而言,龙舟的主体采用木质结构,船身的长度和形状根据不同地方的习俗和需求各异,但一般都有触角状的龙首和龙尾。
船身上会装饰着五彩斑斓的龙鳞图案,既美观又寓意吉祥。
同时,船身内部设有操舵器和船桨,以保证龙舟在比赛中具有良好的操控性和速度。
三、龙舟竞渡的传统习俗龙舟竞渡作为端午节的主要活动之一,有着丰富的传统习俗。
一般而言,龙舟竞渡的赛道会设置在江河湖海等水域,舟上选手按照统一的指挥和节奏划桨前进,力争以最快速度抵达终点。
赛程中,观众们会穿上五彩斑斓的衣服,摇动彩绸,为参赛选手加油鼓劲,营造出热烈喜庆的氛围。
四、龙舟文化的现代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龙舟文化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如今,不仅有传统的龙舟竞渡比赛,还出现了更多的创意赛事,如划龙舟比赛、划独木舟比赛等,吸引了更多的参与者和观众。
此外,龙舟文化还在传统节日活动之外产生了新的应用,比如品牌推广、旅游推广等,为龙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总结:端午节的龙舟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宝藏之一。
龙舟竞渡作为传统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展示了民族团结与勇敢精神,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端午节的龙舟文化艺术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在端午节期间,龙舟比赛是一项重要的传统活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节日文化的热爱和对历史传统的传承。
龙舟赛事呈现出独特的文化艺术,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思考。
一、龙舟的起源和历史龙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相传,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他对于国家的忧心和不满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
在屈原投江自尽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纷纷乘船出江,救援他的遗体。
后来,为了避免鱼虾噬食屈原的尸体,人们开始在船上放入糯米饭、艾叶等物,形成了现代龙舟比赛的基本元素。
二、龙舟比赛的形式和意义龙舟比赛通常在端午节或者前后数天内举行。
比赛时,参赛队伍会划动船桨,按照既定的航线在江河湖海上竞速。
一般来说,每艘龙舟上都有20到80名划船手,还有一位指挥者站在船头,指挥队伍前进的方向。
比赛中,队伍们时而高潮迭起,时而奋力划水,以争夺冠军的荣誉。
龙舟比赛不仅考验参赛队伍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还寓意着人们抵御恶势力和消灭瘟疫的勇气。
在历史上,龙舟比赛常常被用作消灭瘟疫的仪式。
龙舟的形象象征着中国的精神图腾和力量,因此人们相信,通过比赛龙舟可以驱赶瘟疫和邪祟,保佑人民安康。
三、龙舟文化艺术的特点龙舟文化艺术作为传统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龙舟的造型体现着中国古代的审美观念。
龙舟一般由木制桨板和鳞片覆盖的龙身组成,船尾通常设有一个龙头,栩栩如生。
龙舟的外观精致美观,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美的追求和对手工艺术的热爱。
其次,龙舟赛事中的舞狮和舞龙表演为比赛增添了曼妙的艺术氛围。
舞狮和舞龙的起源也与屈原传说有关。
相传,人们为了驱赶江中的鱼龙,才有了舞狮和舞龙的表演。
在龙舟比赛时,人们也经常通过舞狮和舞龙来开场或者助威,为比赛增色不少。
最后,龙舟比赛的音乐和鼓点也是文化艺术的一部分。
在比赛中,队伍们会配合着鼓声和歌唱,形成一种节奏感极强的演奏方式。
龙舟文化一、龙舟运动的概况龙舟运动起源于中国,是中华民族的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的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
据考证,龙舟竞渡起源于楚国。
长期以来它深深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龙舟运动之所以几千年来经久不衰,兴旺发展,是因为它本身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与运动魅力决定的。
对中国人来说,龙舟运动有着很厚重的历史沉淀,很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崇高的精神寄托,这是中华民族对龙的图腾崇释决定的。
“月亮汪汪,大水茫茫,留下屈原,淹死坏王。
”汩罗江畔代代相传的楚谣和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一样,是对龙舟竞渡、纪念屈原由何而来的诠释。
公元前278年,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湖南汩罗投江殉国,其中以唐初魏征的《隋书·地理志》考辩最详:“屈原以五月望五赴泪罗,士人追至洞庭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者。
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尔鼓棹争归,竞会亭上。
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
其迅揖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看如云,诸郡率然”。
可见,纪念屈原的龙舟“竞渡之戏”是从汩罗江逐步推向全国各地的。
二、龙舟运动的发展龙舟的自由竞渡发展到以名次决定胜负的夺标之赛发源于唐代的岳阳。
在唐代以前没有龙舟竞渡夺标的记载。
唐开元年间,滴为岳州太守的诗人张说在端午节举办了一次有争标活动的龙舟赛,并作诗描述“画作飞鸟艇,双双竞拂流。
低装山色变,争棹水华浮……鼓发南湖槎,标争西驿楼”。
当时的龙舟竞渡起发点是南湖,而西门城楼上的岳阳楼刚为夺标的终点,声势浩大,场面壮观。
随着时间的推移,龙舟竞渡逐渐以民间地方习俗演变成具有官方色彩的专业竞技活动,形成有章法、有规范的龙舟体育文化,它被世界的华人、华侨所传承。
近二十年来,国内国际上的龙舟运动得到了长足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84年9月16日原国家体委决定将龙舟运动列为全国正式比赛项目,1985年6月5日中国龙舟协会成立。
1983年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正式龙舟比赛暨“屈原杯”龙舟赛。
另外,国内的“南舟北移”也有了飞快的发展,过去多是集中在我国长江以南的省市、区开展的龙舟运动,近年来也不断往北方发展。
端午节传承龙舟文化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也是其独特文化的体现。
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活动,龙舟比赛在端午节期间举行,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本文将探讨端午节传承龙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传承这一文化。
一、龙舟文化的历史意义龙舟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时期,起初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传说屈原为了抗议当时的腐败政府,投江而死。
当地的渔民在屈原投江去世的日子里划船寻找他的遗体,并且在船上撒下米饭以驱逐水中的鱼鳖。
龙舟节正是为了纪念屈原和远离不吉利的东西而设立的。
二、龙舟文化的特点1.龙舟制作:龙舟一般由木质材料制成,船身长而窄,头部呈龙形,尾部有舵。
船身上绘制有吉利图案,寓意着驱除灾难,祈求平安。
2.龙舟比赛:端午节期间,人们会组织龙舟比赛。
参赛队伍都会穿上统一的服装,携带篙子划船,并在船上欢呼助威。
比赛中,队伍要争先恐后地划动龙舟,全力争取胜利,以展示团队的力量和协作精神。
3.传承与发展:龙舟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与发展。
如今,龙舟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龙舟的制作和比赛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三、传承龙舟文化的重要性1.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龙舟文化是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是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通过传承龙舟文化,我们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博大精深。
2.增加文化自信:传承龙舟文化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增强我们对文化的自信心。
只有传承和发扬龙舟文化,我们才能更好地呈现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魅力。
3.促进社会和谐:龙舟比赛是集体协作的体现,它强调团队合作、相互支持和默契配合。
通过参与龙舟比赛,人们可以加深彼此的了解,增进友谊,共同享受团结合作的快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四、有效传承龙舟文化的方式1.教育推广:学校和社区可以通过举办龙舟制作和划船的实践活动,让更多的人亲身参与到龙舟文化中来,了解并体验其中的乐趣和意义。
龙舟历史的资料介绍龙舟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活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深入探讨龙舟的起源、发展和传统意义,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龙舟的历史。
一、起源1. 祭祀活动中的起源•龙舟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中。
•古代中国人相信龙是神灵的象征,能带来好运和丰收。
•为了祈求丰收和平安,人们开始制作龙舟,并在特定的日期举行划龙舟比赛的仪式。
2. 屈原与端午节•龙舟与屈原及端午节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屈原是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被认为是龙舟竞赛的始祖。
•他的忠诚和爱国精神激发了人们对他的纪念,逐渐发展成了现今的端午节。
二、发展1. 演变与改良•龙舟在漫长的历史中发生了许多的演变和改良。
•最初的龙舟是用木头制成,后来逐渐改用竹子和钉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龙舟的设计变得更加先进和精细,以提高比赛时的航行速度和稳定性。
2. 传播与流行•龙舟活动最初在中国南方的沿海地区兴起,后来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
•龙舟竞赛成为了一项盛大的传统体育赛事,吸引了大量观众和参与者。
•如今,龙舟赛事已经不仅仅是中国的传统活动,也成为了受到欢迎和认可的国际竞技项目。
三、传统意义1. 文化与娱乐•龙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制作龙舟需要工匠们的巧手和精湛的技艺,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木艺和船舶工艺。
•龙舟赛事不仅是一项竞技活动,也是民间娱乐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2. 团队合作与传统观念•龙舟竞赛需要船上队员的紧密合作和配合,体现了中国人的团队精神。
•参与龙舟竞赛的队员需准备充分,注重团队配合和默契,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龙舟竞赛也有利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如尊重师长、互相关爱和共同努力。
结论龙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祭祀活动,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项享有盛誉的国际竞技项目。
龙舟的发展和传统意义体现了中国人的团队精神、传统观念和对文化的推崇。
中国古代端午龙舟竞渡文化浅析中国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而龙舟竞渡作为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端午龙舟竞渡文化进行浅析,探讨其起源、发展和现代意义。
一、龙舟竞渡的起源龙舟竞渡作为中国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内涵。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和历史传统。
据《史记》载,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相传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一生忠贞不渝,不附和权贵,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懈奋斗。
他因不满春秋战国时期的腐败政治和外敌入侵,投江自尽,以身殉国。
为了悼念屈原,人们在端午节举行划龙舟、吃粽子等活动,以此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尤其在江南地区,端午节的习俗更为盛行。
根据《楚辞》记载,龙舟赛起源于楚国,是为了悼念楚国的国君屈原而举行的。
据说,在早些时候,人们为了防止水中的食人鱼靠近,便让居住在水中庙宇中的神龙居住在木船底部,在端午节这一天将神龙从水里抬出,使之看见大光明,来驱赶水中的食人鱼。
因此在端午节举行划龙舟的活动,称之为“龙舟竞渡”,是为了庆祝屈原的丰功伟绩。
龙舟竞渡作为中国古代传统节日的习俗,自古以来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中国的龙舟竞渡活动中,最为著名的当属粤、闽两省的端午龙舟竞渡。
相传,粤、闽两省的民间传说中也与屈原有关,当地人们非常尊崇屈原,因此在端午节时划龙舟的活动更是划龙舟竞渡的盛大庆祝活动。
在有史以来的端午节以及龙舟竞渡的活动中,龙舟赛所经的比赛常以划龙舟为中心,加之观赛时民间舞狮队表演和花灯社团的节目等,给当地民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娱乐。
三、龙舟竞渡的现代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龙舟竞渡在中国各地不仅得到了传承和发扬,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龙舟竞渡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庆祝方式,更成为一种广泛的体育竞技类活动。
龙舟文化的历史演变与现代发展龙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古代民间的划龙舟比赛,是中国人民勇敢、团结、拼搏的精神象征。
龙舟文化的历史演变与现代发展,是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
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龙舟文化不仅见证了中国古代的航海发展历程,也承载了古代人民的情感和民族精神,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下面我们将从历史演变和现代发展两个方面来探讨龙舟文化的发展脉络。
一、龙舟文化的历史演变龙舟文化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代中华民族。
相传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屈原就曾在龙舟比赛中感召耕者,举行划龙舟活动以悼念爱国诗人屈原,逐渐演变成为中国的传统习俗。
而龙舟比赛则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以此来祈求风调雨顺,丰年祥瑞。
在中国古代,龙舟比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用途就是检验水性和提高战船操纵技能。
在当时的中国,水路交通很发达,所以龙舟比赛也是一项重要的军事训练活动。
龙舟比赛还是一种展示民族精神和团结力量的活动。
古代龙舟对中国人有着特殊的意义,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随着历史的发展,龙舟文化逐渐成为一种体育活动和民间传统。
在中国的南方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地区,龙舟比赛成为一种习俗和传统。
随着时间的推移,龙舟比赛不再局限于宗教祭祀和军事训练,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盛大的民间节日活动,被举办于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
端午龙舟赛也被列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各地,举办龙舟比赛已经成为一种传统,每年都会吸引大批的游客前来观赛。
在近几十年来,龙舟比赛已经成为中国的国际传统节日活动,更是为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二、龙舟文化的现代发展龙舟文化源远流长,在现代社会得到了新的发展和传承。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龙舟文化在当代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除了传统的端午龙舟赛之外,在很多地方还举办了一系列的龙舟节庆活动,如儿童龙舟比赛、职工龙舟赛、企业龙舟赛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也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龙舟文化的历史演变与现代发展龙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符号,它源远流长,具有丰富多样的历史演变与现代发展。
下面将从历史、文化内涵以及现代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
龙舟作为古代的一种船只,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最早的龙舟具有祭祀和巡游的功能,主要用于祭祀神灵、驱邪避祸,同时也是古代军事活动的一部分。
在历史上的一些重要场合,如农历五月五日的端午节等,人们会举行龙舟竞渡的活动来庆祝,以图祈福和祈祷丰收。
这种传统观念一直延续至今,在全国各地的农村和城市,龙舟竞渡活动都被广泛举行,并得到了很高的社会认可和重视。
龙舟文化的内涵丰富多样,不仅体现在船只的外形和造型上,还包含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龙舟的形象以龙为主题,传达了勇气、团结、智慧、奋斗等正面价值观。
通过划龙舟的活动,人们培养了集体意识、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龙舟文化还涵盖了融合多元文化、展示地方特色、传承历史记忆等多个层面的内容,使之成为一种富有深度和广度的传统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龙舟文化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
传统的龙舟活动逐渐走向规模化和专业化。
一些地方建设了专门的龙舟赛事场馆和设施,举办了各类龙舟赛事,并且还吸引了国内外的游客来观看和参与。
在赛事组织方面,出现了更加科学的分组和赛制,提高了竞争的水平,并且在维权和安全等方面也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龙舟文化也逐渐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产生了新的商业价值。
在一些龙舟节期间,商家会推出龙舟主题的纪念品和商品,带动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也有一些创意作品以龙舟为主题,表达了设计师对传统文化的独特诠释。
这种融合与创新不仅增加了龙舟文化的影响力,也提高了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意义。
龙舟文化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和时间的压力影响了龙舟传统活动的参与率。
龙舟文化的传承问题亟待解决,传统的技艺和知识正在逐渐流失。
龙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以便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端午节龙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而龙舟赛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龙舟赛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传统,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本文将探讨端午节龙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龙舟文化的传承端午节的起源与传说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传,在中国古代,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因政治兴衰失意而投江自尽,人们为了悼念屈原,纷纷划龙舟寻找他的遗体。
为了防止鱼儿吃掉屈原的遗体,人们在江中敲鼓吵闹,同时将糯米团投入江中喂鱼。
这就是后来成为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来源。
自古以来,人们通过历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谣、节庆习俗等方式将龙舟文化代代相传。
历代文人多有咏龙舟的诗词,这不仅为龙舟文化的传承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也使得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活动。
二、龙舟文化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龙舟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1. 竞技与娱乐相结合龙舟赛最初只是为了寻找屈原遗体的祭奠行为,但现如今,龙舟赛已演变成一项盛大的体育竞技和民间娱乐活动。
每年端午节举办的龙舟赛吸引了众多观众和参赛队伍。
赛事中,队员们必须配合默契,有力地划动龙舟,争取冲线的荣誉。
这种竞技的发展使得龙舟文化更加活跃和多元化。
2. 组织与管理的规范化龙舟文化的发展还表现在组织与管理方面。
过去的龙舟赛往往是由民间社团组织和主办的,管理上存在一定混乱。
而如今,随着社会对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视,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社团组织纷纷介入,对龙舟赛的组织和管理进行规范化。
这为龙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保障。
三、龙舟文化的意义龙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历史、民俗和艺术等方面的意义,更体现了中国人民勇往直前、团结合作的精神。
1. 传承中华民族精神龙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
龙舟赛要求参与者团结协作、互相支持,这种精神代表了中华民族团结、勇敢、奉献的传统价值观。
通过参与和观赏龙舟赛,人们能够感受到这种精神,并将其融入到自身的生活中。
龙舟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舟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体育运动,它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不仅是一种竞技活动,还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体现,以及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
龙舟运动不仅在民间流行,还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将从龙舟的历史、文化内涵、传承和发展等方面,介绍龙舟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龙舟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龙舟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龙舟神话传说。
在传说中,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一种吉祥物,具有驱邪避灾的作用。
而舟则是人们为了满足水上交通的需要而发明的。
龙舟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追求。
龙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龙舟上,人们通过各种装饰和仪式,将龙的形象融入到舟中,使龙舟成为了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象征物。
同时,龙舟文化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协作精神。
在龙舟比赛中,所有队员必须齐心协力、配合默契,才能取得胜利。
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也是龙舟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
二、龙舟的传承和发展龙舟在中国有着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在民间,各种形式的龙舟比赛和表演活动层出不穷。
例如,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每年都会举办大型的龙舟比赛活动,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观看。
此外,在中国的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龙舟队伍和比赛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社区的团结和交流。
除了民间活动外,龙舟运动还被纳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运动,龙舟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为了保护和传承龙舟文化,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建立国家级龙舟保护区、推广龙舟文化、举办全国性的龙舟比赛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为龙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三、龙舟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舟制作技艺龙舟制作技艺是龙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选用优质的木材和雕刻精美的图案,以展现出龙舟的独特魅力。
制作技艺包括木材选择、雕刻、打磨、上漆等多个环节,每道工序都需要精湛的技艺和经验。
中国古代端午龙舟竞渡文化浅析中国古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
而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就是龙舟竞渡。
龙舟竞渡起源于古代,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龙舟竞渡不仅是一种体育活动,更是一种寄托民族精神、赞美英雄、祈福祈年的习俗,因而有着深远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历史、传说、活动形式和神话传说的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对中国古代端午龙舟竞渡文化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一、历史渊源龙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最早有关龙舟的记载,来自《诗经》,其中有“齐有良狐,遗季氏龙蛇”一诗。
可见到龙蛇和船只的结合已经在古代出现。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最早见于《楚辞》。
《楚辞》中关于屈原、龙舟竞渡的诗篇内容很多,反映了当时的风俗习惯和社会现状。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离骚》一篇,其中描述了屈原对楚国的忠诚以及他被流放后的心情,还有他对龙舟竞渡活动的热爱之情。
这些诗篇都为端午龙舟竞渡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据《史记》记载,龙舟竞渡活动在中国发展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古代中国民族英雄崇拜习俗的重要体现。
在龙舟竞渡活动中,人们以崇敬的心情纪念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并将这种纪念逐渐发展为一种文化传统。
龙舟竞渡活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是古代文化传统的一个具体体现。
二、传说与神话端午龙舟竞渡的传说与神话也在活动中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最著名的传说就是关于屈原和粽子的故事。
相传屈原是中国古代楚国的一位爱国诗人,他因忠贞不屈,遭到贵族排挤,最后投江自尽。
为了防止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群众便在江里撒下了粽子,以免鱼虾啃食屈原,同时也表示对屈原的纪念和哀悼。
这便是中国人吃粽子的习俗由来。
而为了驱赶江里的鱼虾,人们还划船出江竞渡,敲锣打鼓吵闹,这便是后来演化为龙舟竞渡的活动。
在龙舟竞渡的传统神话中,还有许多有关龙的传说。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是祥瑞之物,又是象征权力和统治的符号。
端午节的龙舟文化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
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属龙舟文化。
龙舟,一种木质长船,载着龙舟队员划水竞技的场景,让端午节焕发出了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从龙舟的起源与文化内涵、龙舟竞渡的赛事与技术要点、龙舟文化对人们的启示三个方面探讨端午节的龙舟文化。
龙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关于龙舟的来源有许多传说。
其中最著名的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因忧国忧民、直言忠诚,最终遭流放与离间,终身不得志,不幸自杀于汨罗江。
为了避免鱼虾噬食屈原的身体,百姓们划船打捞,从而演变成了龙舟竞渡。
这一传统至今已数千年,不仅是对屈原英名的致敬,更成为表达爱国情操的象征。
龙舟文化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象征着团结、勇气和毅力等特质。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被赋予了吉祥、护佑的寓意,也代表着华夏的血脉与力量。
舟象征着团队力量与协作精神。
而龙舟的划水竞赛则代表着勇气与毅力。
在比赛中,队员们紧密协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划水的节奏中,彼此配合,共同奋发。
他们需要克服身体的疲惫,战胜河流的阻力,赛文化中体现出了中国文化中“团结合作、齐心协力”的核心价值观。
而龙舟竞渡作为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也有其独特的赛事和技术要点。
比赛一般是在江河湖泊中进行,使用坚韧的龙舟,配备鼓手和舵手。
龙舟队员划水的节奏由船头上的鼓声控制,舵手则负责掌舵。
划水的动作要协调、有力,舵手需要灵活应对。
整个比赛过程需要队员们高度默契地配合,始终保持同一步调,以追求速度和协作力的最大化。
而在传统的龙舟比赛中,并非速度越快越好,往往强调的是团队的整体表现。
这不仅需要队员们的身体力量,更需要他们的智慧和团队合作精神。
龙舟文化对人们有着深远的启示。
首先,龙舟文化强调团队合作和共同奋斗。
无论是在学校中的集体活动,还是在职场中的团队合作,团队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只有大家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才能创造出更为优秀的业绩。
端午节了解龙舟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端午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世界上备受关注的节日之一。
作为端午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龙舟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在世界范围内不断传扬开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
一、龙舟起源及历史龙舟是一种古老的船舶形式,起源于中国的古代祭奠活动。
相传春秋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因忧国忧民而投江自杀,百姓纷纷划船捞救,以防鱼虾触痛他的尸体。
为了纪念他的贡献,端午节便成为了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的传统习俗。
随着时间的推移,龙舟竞渡成为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
二、龙舟文化在中国的影响力龙舟文化在中国久经沧桑,早已深入人心。
每年的端午节,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龙舟竞渡比赛,吸引着无数的观众和游客前来观看。
这些赛事将龙舟文化与体育竞技相结合,展示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勇敢精神。
此外,龙舟文化也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
许多学校会在端午节期间组织学生参与龙舟竞渡活动,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这种方式不仅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文化,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体育意识。
三、龙舟文化的国际传播随着全球化的进程,龙舟文化开始走向世界,逐渐在国际间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
龙舟竞渡赛事是中国龙舟文化重要的国际窗口。
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队伍参与中国的龙舟竞渡比赛,通过这种方式,他们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不同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另外,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开始举办自己的龙舟竞渡比赛和文化活动,如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美国和加拿大等。
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参与者和观众,有力地推动了龙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四、龙舟文化的全球影响力龙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日渐受到重视和赞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
首先,龙舟文化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展示了中国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魅力。
通过龙舟文化的传播,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中国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其次,龙舟文化的传播也促进了国际间的友好互动与文化交流。
端午节的龙舟文化传统与现代融合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源于古代中国对屈原的纪念,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载歌载舞、赛龙舟的方式来庆祝。
龙舟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中并没有被遗忘,相反,它与现代元素的融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讨论端午节的龙舟文化传统与现代融合,以及它对社会的意义。
一、龙舟文化传统回顾龙舟文化源远流长,起源于古代祭祀屈原的风俗。
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在追求正义的事业中遭遇失败,最终选择了投江自尽。
为了阻止鱼虾蛟龙吃掉他的身体,百姓们纷纷划船救援,于是有了划龙舟的习俗。
这一习俗逐渐演变成为现在我们庆祝端午节的重要活动。
二、现代元素的融入随着社会的发展,龙舟文化逐渐与许多现代元素结合,使得传统习俗更加吸引人。
首先是现代装饰的运用。
过去龙舟都是木质构造,现在龙舟采用更先进的材料和工艺,外观漂亮而耐用。
同时,龙舟的装饰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彩绘,还有炫目的灯光和流行的图案。
其次是现代科技的应用。
如今,在一些大型龙舟赛事中,人们可以通过无人机航拍、激光投影等当代科技手段,将龙舟文化呈现得更加炫目,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三、龙舟赛事的改进龙舟赛事作为传统的体育竞技项目,同样受到了现代化的改进。
现代赛事不仅注重龙舟外观的美观,更加注重赛道的科学设计和设施的完善。
为了提高比赛的公平性和观赏性,现代的赛道上设置有计时器、起跑器、终点器等设备。
此外,一些赛事还引入了电子计分系统,实时显示参赛队伍的成绩,提供给观众全面的信息。
四、龙舟文化对社会的意义端午节的龙舟文化融合了古代与现代元素,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首先,它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通过融合现代元素,龙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年轻一代传递了对传统的爱与尊重。
其次,它促进了社会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参与龙舟赛事的团队不仅需要个人的力量和技能,更需要彼此之间的密切配合和默契。
这种团队精神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赛龙舟的传统与习俗龙舟赛伴随着中国的历史长河走过了几千年。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龙舟赛不仅是一项体育竞技,更是一个载体,传递着丰富的中华民族的传统与习俗。
本文将探讨龙舟赛的传统与习俗,并分别从龙舟的起源与发展、龙舟赛的意义以及与龙舟相关的习俗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龙舟的起源与发展龙舟起源于中国古代,与屈原有着密切的关联。
屈原,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和爱国主义者,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因忧国忧民,以抱石投江的方式,以示自己的忠诚和爱国情怀。
后来的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便仿照他抱石投江的形象,在端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举行划船竞赛。
龙舟赛在中国的发展与壮大,得益于这段源远流长的历史。
从最初的简单划船竞赛,到后来的加入仿屈原抛江之舟,再到现如今的以龙头为船首造型的专业龙舟,龙舟的形式和设计不断进化和改变。
龙舟的设计越发巧妙,不仅流线型,更具有艺术感和视觉冲击力,成为了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二、龙舟赛的意义龙舟赛作为一项体育竞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龙舟赛是一种传统文化体育活动,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其次,龙舟赛强调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每支参赛队伍的成员需要高度协调配合,并且要有团队意识,这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还能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此外,龙舟赛还能促进民间交流和文化融合,吸引国内外游客,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
三、与龙舟相关的习俗除了划龙舟的比赛,龙舟节还伴随着一系列与龙舟相关的习俗,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氛围。
例如,人们会在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粽子是一种用糯米和竹叶裹制而成的传统食品,寓意着消灾避邪。
此外,人们还会在龙舟赛前进行舞龙表演,舞动巨龙的身形寓意着驱邪辟邪。
同时,人们还会在比赛前点燃艾草,这是一种驱邪的仪式。
总结起来,赛龙舟是一项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体育活动,凝聚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中华民族的集体精神。
龙舟的起源与发展、龙舟赛的意义以及与龙舟相关的习俗都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龙舟文化一、龙舟运动的概况龙舟运动起源于中国,是中华民族的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的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
据考证,龙舟竞渡起源于楚国。
长期以来它深深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龙舟运动之所以几千年来经久不衰,兴旺发展,是因为它本身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与运动魅力决定的。
对中国人来说,龙舟运动有着很厚重的历史沉淀,很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崇高的精神寄托,这是中华民族对龙的图腾崇释决定的。
“月亮汪汪,大水茫茫,留下屈原,淹死坏王。
”汩罗江畔代代相传的楚谣和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一样,是对龙舟竞渡、纪念屈原由何而来的诠释。
公元前278年,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湖南汩罗投江殉国,其中以唐初魏征的《隋书·地理志》考辩最详:“屈原以五月望五赴泪罗,士人追至洞庭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者。
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尔鼓棹争归,竞会亭上。
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
其迅揖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看如云,诸郡率然”。
可见,纪念屈原的龙舟“竞渡之戏”是从汩罗江逐步推向全国各地的。
二、龙舟运动的发展龙舟的自由竞渡发展到以名次决定胜负的夺标之赛发源于唐代的岳阳。
在唐代以前没有龙舟竞渡夺标的记载。
唐开元年间,滴为岳州太守的诗人张说在端午节举办了一次有争标活动的龙舟赛,并作诗描述“画作飞鸟艇,双双竞拂流。
低装山色变,争棹水华浮……鼓发南湖槎,标争西驿楼”。
当时的龙舟竞渡起发点是南湖,而西门城楼上的岳阳楼刚为夺标的终点,声势浩大,场面壮观。
随着时间的推移,龙舟竞渡逐渐以民间地方习俗演变成具有官方色彩的专业竞技活动,形成有章法、有规范的龙舟体育文化,它被世界的华人、华侨所传承。
近二十年来,国内国际上的龙舟运动得到了长足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84年9月16日原国家体委决定将龙舟运动列为全国正式比赛项目,1985年6月5日中国龙舟协会成立。
1983年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正式龙舟比赛暨“屈原杯”龙舟赛。
另外,国内的“南舟北移”也有了飞快的发展,过去多是集中在我国长江以南的省市、区开展的龙舟运动,近年来也不断往北方发展。
多年来,它伴随华人的迁移而传播到世界各地。
自1976年在香港首次举办国际龙舟赛开始,世界各地先后举办国际龙舟赛事。
1991年,国际龙舟联合会在香港成立,迄今该组织的成员已遍及到欧、美、澳、亚、非五大洲近60个国家与地区。
上世纪80年代末,已盛行国内外的龙舟赛事“寻根问祖”,先后在“龙舟之源”的岳阳举办了几次国际性的龙舟大赛,正所谓“洞庭三千入东海,龙舟之源在岳阳”。
而在今天的中国,拥有着成千上万支龙舟队与成百万、上千万的龙舟运动的热情观众和爱好者。
湖北宜昌举办的长江三峡76公里龙舟拉力赛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吉林松花江龙舟赛开创零下三十度划龙舟的先河,被国际龙联列入正式比赛项目。
广东南海、顺德、番禹等地是全国开展龙舟比赛活动最为广泛的地区,每年的端午前后,百姓扶老携幼,万人空巷观看赛事。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也将龙舟赛作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在黄浦江、苏州河进行比赛,不惜中断航运。
天津的国际大学生龙舟赛,国际警察龙舟赛已成为天津国庆期间的一大亮点。
西北宁夏的沙湖,靠龙舟比赛,使更多的国内外游客了解宁夏,向往宁夏。
湖南的沅陵每年的端午节传统龙舟赛已经成为当地政府对外推出的一个品牌。
从目前的情况看除了经济发达的城市外,一些经济不发达的省、市、区也在利用龙舟竞赛来带动当地三个文明的建设。
三、龙舟活动的定义、形式、类别及组创龙舟运动是一项集众多划手依靠单片浆的划桨作为推进方式,运动肌肉力量向船后划水,推动舟船前进的运动。
中国龙舟协会的标准比赛龙舟配备有龙头、龙尾、鼓手、舵手,以及保持中国民族传统。
龙舟竞赛分别为:直道竞速赛、环绕赛、拉力赛三种形式。
龙舟,具有独特的观赏性,它分“专职龙舟”和“业余龙舟”两大类。
“专职龙舟”只作竞渡,不作它用。
“业余龙舟”则是以生产船临时改装而成,赛后又恢复为生产用船。
专职龙舟又分为专用龙舟、简便龙舟、游龙及造型龙舟等。
各种龙舟的构造大致相同:分别为船体(包括浆梢或橹)、龙头、龙尾、各种装饰物和锣鼓。
龙舟的龙头大多用木雕成。
无论专职龙舟或是业余龙舟,龙头都是竞度前才装上船头前。
龙头造型千姿百态,根据各地风俗而定。
在民俗特点不同的区域。
龙舟造型在头尾设计方面分为凤舟、象牙舟、龟舟、虎头舟、牛头舟、天鹅舟、蛇形舟等形状。
龙头多染成红色。
称“红龙”。
也有涂为黑色或灰色的,称“黑龙”或“灰龙”。
龙尾大多用整木雕成,充满鳞甲。
龙舟的大小按划龙舟的人数区分:3人、5人、10人的为小龙舟,长约1丈半到2到丈;20到50多人的为中龙舟,长5丈到7丈;60到100人以上的龙舟为大龙舟,长9丈到10丈;还有150人至200人的特大龙舟。
小龙舟只有划手和舵手,中龙舟配鼓手和锣手各一人,大龙舟配鼓手和锣手各两人。
龙舟竞赛分为两大类:正式比赛及邀请赛,其中正式比赛可分为:世界龙舟锦标赛、世界俱乐部龙舟锦标赛、洲际龙舟锦标赛、全国龙舟锦标赛既屈原杯龙舟赛、全国综合性运动会龙舟赛、地方龙舟赛。
邀请赛分为:国际龙舟邀请赛、全国龙舟邀请赛、地方龙舟邀请赛。
龙舟竞赛组别分为:男子组、女子组、混合组、成年男子组、成年女子组、成年综合组、青年男子组、青年女子组、青年混合组、少年男子组、少年女子组、老将男子组、老将女子组、老将混合组及公开组15个组别。
其中混合组必须有至少8名最多12名女子选手参与,所有选手无年龄限制。
成年混合组,青年混合组,老将混合组都一样。
公开组参赛选手无性别与年龄限制。
各组别比赛都不得少于18名选手。
四、龙舟运动员选材龙舟运动属于体能类项目。
运动员通常选拔膀大腰圆、力量与在耐力素质较好,年龄在17—28岁,男子身高应在1.73-1.83米,女子身高在1.63-1.73米的人参加为宜。
对上肢力量、腰、腹力量的要求较高,对、柔韧、协调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
因龙舟运动是一项集众多划手在统一的鼓点指挥下,统一整齐的用划浆划水向前推前的一项运动,所以对运动员的要求较高。
龙舟的速度取决于浆划水的频率与浆划水的幅度的大小的乘积决定的。
龙舟运动的训练要紧紧围绕提高这二大要素来开展。
五、黔东南龙舟运动的发展龙舟运动在黔东南州称为划龙舟,又名划龙船,其渊源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祭礼苗族祖先。
以纪念屈原而开展的龙舟竞渡,一般都是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而开展,以竞速为主,盛行于黔东南氵舞阳河畔的镇远县和清水江畔的麻江、锦屏等县,以祭祀苗族祖先而开展的划龙舟活动,时间一般在五月初五端午节后,以表演为主,流传于清水江畔的台江、施秉等县。
以竞速为主的龙舟以镇远为代表。
明嘉靖年间《贵州通志》卷三风俗记载:“镇远端阳竞渡,府临河水,舟楫便利,居人先期制造龙船,绘画首尾,集众搬演剧戏,以竹叶裹米为粽,弃水中。
船争先得渡者,是岁做事俱利焉。
清乾隆《镇远府志》卷九“风俗”镇远府端午日作龙船戏,结彩两岸,观看如堵,以念稔。
行极词有云:“鸿锣急响在船头,划浆争行较劣优。
独有游人听不得,翻身直上玉皇楼。
”镇远龙舟一般采用航运木船,总长18.4米,船长15.5米,宽1.1米,舱深0.3米,木雕龙首龙尾,力求神似。
桡长80厘米,下宽15厘米,上半部呈圆柱形,下半部扁平而略宽。
水手坐而划之,一般为36人(指挥、鼓手、舵手除外)。
随着龙舟运动的不断演变和规范发展到现在的20名划手,鼓手、锣手、舵手各一名的传统龙舟运动。
1984年,镇远举办了首届“屈原杯”龙舟竞赛,此后每年都举办规模大、小不一的龙舟竞赛。
而随着龙舟运动的普及,黔东南龙舟竞赛运动得到了较快的提高和发展。
镇远、麻江、施秉、锦屏等县龙舟运动的水平不断的提高,从以前座姿演变成站姿等方式来提高成绩。
以祭礼苗族祖先而开展的划龙舟活动,以表演为主。
流传于清水江畔的台江、施秉等县。
清光绪《苗疆·闻见录》一书称:“好斗龙舟,岁以五月二十日为端午,竞渡于清江宽深之处。
其舟以走木刳成,长五、六丈,前安龙头,后置凤尾,中能容二、三十人。
短桡激水,行走如飞。
”清乾隆《镇远府志》写道:“重安江在胜秉入清水江。
苗人于五月二十五日,亦作龙舟戏。
形制诡异,更大树挖槽为舟,而树合并而成。
舟极长,约四、五丈,可载三、四十人,皆站立划浆,险极。
”如上史籍所述,从不同程度地描绘当时清水江苗族划龙舟的盛况,以及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虽都未言明始于何时,并且节目的日期亦有差异,还有“后置凤尾”或“首尾具备”等不确之处。
但至少可以看到,早在公元1790年,苗族龙船节已经是过得热闹,并且一直延续下来。
清水江独木龙舟形状,一般由三根粗大、完好的树挖成槽而成。
中间粗大的船体苗语称“合迷”意为“母船”。
母船长约21至25米,宽0.7米,前部接龙头处,翅离水面0.9米。
母船有六、七个舱,每舱长约1.8至5米,中间回舱供装载节日期间沿岸亲友所送的家畜、家禽和当日桡手的饭菜。
两侧的两只船,苗语称“嘎呆”意为“子船”。
子船比母船小,长度在15至17米左右,宽0.5米,主要为桡手划船站的地方。
龙头长3至5米,直径约0.3米;龙头上雕有(角、耳、鼻、眼、腮、胡须)。
龙头上分别写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一对水龙或山龙。
清水江苗族表演独木龙舟与竞速龙舟有很大的区别,舟上划手为32人,服饰对苗族独特的对襟衣服、大裤脚、带鞋、腰带(银腰带)、马尾斗笠、白色大襟长衫、红色或黑色马褂、锣一个。
不管与是“专职龙舟”、“业余龙舟”,还是竞速龙舟、表演龙舟,两千多年来,龙舟运动的经久不衰,它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弘扬的是爱国进取、团结求索、拼搏奋进的民族精神,也可称之为“龙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