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五步”教学法

  • 格式:doc
  • 大小:7.3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小品写作教学,一是为了技巧的练笔,二是为了提供于应用,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创造创新的机会,摆脱在创作中常见的雷同、重复、模仿、模式化现象。“激情五步”教学法是一次教学模式的探索,其关注点,不在于重视技巧的训练,而在于引导原创的激情。

关键词:“激情五步”教学法小品写作教学模式

在学院从事小品写作的教学已经有几年了,从教学实际来看:有些学生不注重深入生活进行调查研究,泛泛地以“想当然”为创作的出发点,所选取的材料普通,没有新意,很难在内容上打动读者和观众。

另一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技巧训练,对技巧的掌握跃跃欲试,认为创作很容易,只要理性地安排情节,处理技巧就行了。他们全部热情在于关注表达方式,比如说习惯性地运用误会法挑起一些戏剧冲突等。这么一来,创作过程中那种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得到感悟,从生活中发现戏剧美的功能就疏忽了,对内容引发的创作激情在无意中被淡化了。

从教学看,小品创作的最大困难是激情的缺乏,我们的教学辅导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激情,让学生从平淡中见到诗情,在审美发现中澎湃激情,在挣脱模式中发挥出自己的才情,创作出具有原创意义的作品。因而,对原有模式进行了改变,注重了“创作激情的发现、聚焦、审美、扩展、引导原创”的教学法的探索。

第一步:发现激情

鲁迅在《致董永舒》的信中强调:“如果创作第一须观察。”①学生在观察生活,经过深入生活收集素材之后,进入创作的第一步是选题的确定。选题,是一种创造,是创造中的重点之重,其最能显现编剧创造能力和智慧。作家王蒙认为这是一个作者基本能力的表现:“因为生活就好像大海一样,我们对生活的认识是不会终结的,我们需要时时刻刻对生活有新的发现,指的就是这种能力。”②

选题阶段,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小组讨论,其解决五个问题。

1.给学生一个打腹稿的机会。学生在形成书面结构之前,可以随意地,以零星的碎片的凝聚材料、展开想象、简单塑型,而不必刻意追求完美无缺。

2.给学生一个口头表述的机会。学生以口述方法,将简单整理好的故事表达出来,以增强绘声绘色地描绘一个故事的能力。

3.给学生一次听取反应的机会。学生在讲述中,注意别的同学和老师作为故事的第一接受者的反应,接受反馈,而不是自顾自地独白。

4.给学生一次参与其他同学的创作的机会。对别人的故事随时补充,启发联想,发挥集体创作激情碰撞的场效应,帮助叙述者完成故事。

5.教师了解学生创作兴趣、思维习惯和生活范围。在各个学生的发言中,教师应注意了解和掌握学生作为叙述者和接受者时流露出来的情况。

没有热情、激情、诗情,创作者就失去了人对于世界的实践精神的掌握方式,再好的材料,也看不到其中的闪光点。尤其是有些学生经过一些走马看花的采访后,抱怨没有挖掘到那些充满复仇、欺骗、犯罪、失恋的看点,抱怨没有挖掘到那些极其动情、煽情、滥情的素材,对创作反而产生厌倦和失望。

教师关注的重中之重,是激情的有与无。

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敏感的感觉力,像绷紧的琴弦,轻轻的一个触摸,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一旦感觉到了同学在交流中冒出了激情,教师要及时、正确地给予回应,反馈,让学生看到反应,以致保护、肯定,鼓励学生的激情;而不能一直做思索状,没有一丝反应,或只对学生所交流的素材感兴趣,不对学生对这素材的情绪进行关注。教师对学生激情的冷漠和沉默,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第二步:聚焦激情

一般地说,在解决了学生的创作激情有与无之后,就需要解决激情的“多与少”、“大与小”、“持久或瞬间即逝”的问题。

小品创作,常常刻画入微,给人一种“纤毫毕现”的印象。“戏剧小品之小,小在篇幅,小在规模,更准确地说,小在构造”③。虽然寥寥几笔,比不上结构复杂的巨大的多幕剧,但它重心突出,以局部的完整性取胜。罗丹雕塑巴尔扎克像时,由于发现雕像的手过于精美,影响到大家对全体的注意,他毅然去掉了最精美的手,而小品创作,我们需要去掉的不是手,恰恰相反,我们要求去掉整个塑像,保留下最精美的部分。

学生在讲述选题时,有时一下子不知道要讲什么,或者能够讲述很多很多,住住抓不住事件的重点。抓不住重点,就会觉得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或觉得这个非常不错那个也不能放弃,没法下笔,更不知道围绕哪一点将剧情有机地组合展开。

小品创作特别需要有突出的聚焦点,以便在众多小品展演中能够留下印象,否则,在整场演出之后,前面没有深刻印象的作品,往往容易被后来演出的作品冲淡、掩盖,而变得模糊起来。

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缩小、消除非重点。有意识地删除其他影响注意力的目标,抑制和舍弃不符合他认识到的情感生活模式的一个或几个方面,抑制没有集中的散点,令其模糊、沉寂甚至消失。

第三步:审美激情

我们必须牢记,审美的基本点是通过叙事塑造人物:没有脱离开人物的“纯粹的”事件;没有与人物无关的环境描写;而推动叙事的核心――冲突和对抗则更离不开人物④。写人,主要是写人的心灵、心路、心情。只有通过写出人性,表达出人的喜怒哀乐、苦难抗争、生离死别,无奈尴尬和奋发图强,才能走入通向创作成熟和绚丽多彩的大道。

其次,即便没有戏剧性的生活,日常生活更需要发现美的眼光。

再者,绕开责任,逃避崇高,一味追求庸俗的娱乐性,这种审美上的市场化倾向,正是我们需要加以克服的。我们不能肤浅地认为,只要是歌颂正面价值,赞美伟大人性的就是宣传好人好事,只有政治价值,而没有了艺术的审美,没有了诗情画意。失去了价值判断能力,就没有审美激情,而审美激情正是在价值观的基础上催生和奋发的。

最后,教师要注意学生在创作方面具有的与众不同的感受能力,因材施教地展现学生独特的审美能力。学生在创作中很容易显露出自己不同的个性,有的偏重于抒发感情,喜欢抓住感情的爆发点;有的偏重于哲理思考,热衷于探索社会问题的热点和难点;有的偏重于形式,精耕于叙事的事件要点,重视交织着错综复杂的情节,展示人物性格的特点,或现实,或浪漫;有的或拆解经典,胡解经书;或模仿经典。我们既要注意根据这次小品展演的特点和市场的需求,调整学生的审美角度和倾向,更要强调根据学生的客观条件,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体现自己的特色审美自己的发现。

第四步:扩展激情

初学创作时,有些学生一旦抓住了聚焦点,觉得有意义,就会如抛掷一个闪电一般,三笔两笔一下子把故事说完,迅速将激情挥洒一空。等到写完之后,会觉得戏不够,篇幅太短,只能想方设法再找其他故事填充,以至于一个小品中充斥了三四个小事件。

这个时候,关键是对原来聚焦的激情点要有个技术处理。技术处理,需要抓住极富有典型意义的一瞬间,在哲理、隐喻、联想上精雕细刻,做技巧性处理。

常见的处理有三:

处理之一:麻雀虽小五脏齐全,一个有张力情境,一个有冲突的过程,一个突然间的变化,一个回味无穷的结尾,人物,细节,结构少一不可。

处理之二:藏与露,抑与扬;强弱反复;对比与映衬;涨落与起伏,缓急顿挫、疏密有致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