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粪大肠菌群测定的滤膜法研究_胥学鹏
- 格式:pdf
- 大小:344.34 KB
- 文档页数:3
水质 粪大肠菌群的测定粪大肠菌群是总大肠菌群中的一部分,主要来自粪便。
在44.5℃温度下能生长并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大肠菌群称为粪大肠菌群。
用提高培养温度的方法,造成不利于来自自然环境的大肠菌群生长的条件,使培养出来的菌主要为来自粪便中的大肠菌群,从而更准确地反映出水质受粪便污染的情况。
粪大肠菌群的测定可以用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
第一篇 多管发酵法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及废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
2原理多管发酵法是以最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简称MPN来表示试验结果的。
实际上它是根据统计学理论,估计水体中的大肠杆菌密度和卫生质量的一种方法。
如果从理论上考虑,并且进行大量的重复检定,可以发现这种估计有大于实际数字的倾向。
不过只要每一稀释度试管重复数目增加,这种差异便会减少,对于细菌含量的估计值,大部分取决于那些既显示阳性又显示阴性的稀释度。
因此在实验设计上,水样检验所要求重复的数目,要根据所要求数据的准确度而定。
3 培养基和试剂本标准所用试剂除另有注明外,均为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化学试剂;实验用水为新制备的去离子水。
3.1单倍乳糖蛋白胨培养液:成分:蛋白胨10g牛肉浸膏3g乳糖5g氯化钠5g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1mL蒸馏水1000mL制法:将蛋白胨、牛肉浸膏、乳糖、氯化钠加热溶解于1000mL蒸馏水中,调节pH为7.2~7.4,再加入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1mL,充分混匀,分装于含有倒置的小玻璃管的试管中,于高压蒸汽灭菌器中,在115℃灭菌20min,贮存于暗处备用。
3.2 三倍乳糖蛋白胨培养液:按上述配方比例三倍(除蒸馏水外),配成三倍浓缩的乳糖蛋白胨培养液,制法同上。
3.3 EC培养液:成分:胰胨20g乳糖5g胆盐三号 1.5g磷酸氢二钾(K2HPO4)4g磷酸二氢钾(KH2PO4) 1.5g氯化钠5g蒸馏水1000mL制法:将上述成分加热溶解,然后分装于含有玻璃倒管的试管中。
滤膜法检测粪大肠菌群方法摘要:在水质分析中,采用粪大肠菌群滤膜法所需的仪器简单,操作简便快捷,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等杂质较少水样。
对此实验方法易产生的问题及影响测定值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几个关键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以提高粪大肠菌群测定的效率及精度。
关键词:粪大肠菌群滤膜法注意事项C35 A大肠菌群是卫生防疫和环境保护监督执法的重要评价指标。
多年来大肠菌群作为卫生环境评价的指标,在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质量监测、污水综合排放控制评价、水资源生态环境变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目前国内的粪大肠菌群检测方法有多管发酵法、滤膜法、酶法、LTSE法和纸片法等。
其中,滤膜法检测粪大肠菌群,是利用微孔滤膜过滤一定量水样,将水样中含有的细菌截留在滤膜上,然后将滤膜贴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经培养和证实试验后,直接计数滤膜上生长的典型粪大肠菌群菌落,并计算出每升水样中含有的粪大肠菌群数。
本研究主要是针对滤膜法再实际监测工作中的可行性,利用实际水样对滤膜法与发酵法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并对滤膜法的重复性和准确性进行统计与评价。
一、概述粪大肠菌群是总大肠菌群的一个亚种,直接来自粪便,它除了耐热,在44~44.5℃的高温条件仍可生长繁殖并将色氨基酸代写成吲哚处,其他特性均与总大肠菌群相同。
总大肠菌群中的细菌除了生活在肠道中,在自然环境中的水与土壤也经常存在,但在这些自然环境中生活的大肠菌群培养的最适合温度为25℃,如在37℃培养则仍可生长,但如果将培养温度上升至44℃则不可生长,而直接来自粪便的大肠菌群,习惯于37℃左右生长,如将培养温度升高至44.5℃仍可继续生长。
因此,可用提高培养温度的方法将自然环境中的大肠菌群与粪便中的大肠菌群区分开。
在37℃培养生长的大肠菌群,包括粪便内生长的大肠菌群成为总大肠菌群 Total colifrom,在44.5℃仍能生长的大肠菌群称为粪大肠菌群 Fecal colifrom,粪大肠菌群细菌在卫生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多管发酵法与滤膜法测定粪大肠菌群对照实验【摘要】本文采用传统多管发酵法与滤膜法对水中粪大肠菌群进行比对实验,比较两者监测结果的一致性。
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结果一致性方面相关性好,与多管发酵法相比,滤膜法具有简便快速、结果准确的特点,实验过程污染的可能性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关键词】多管发酵法滤膜法粪大肠菌群引言;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是污水处理的重要指标之一,环境监测的重要意义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从而指导工艺。
然而面对每天繁重的监测工作,如何使实验更准确,方法更简便,是我们实验人员更加关注的问题。
本文主要讨论多管发酵法与滤膜法测定粪大肠菌群这两种方法,通过实验对照,确定一个最佳方法用于工艺指导。
粪大肠菌群是水质污染的重要指标之一。
目前,我国地表水及废水中粪大肠菌群的监测方法主要有传统的多管发酵法(MTF)及滤膜法(MF)。
无论是哪一种方法,都是利用其可在高温生长并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特点,所以实验过程最终要的环节是严格地控制好温度。
本实验通过采用传统多管发酵法与滤膜法,对大量实际水样中的粪大肠菌群同步检测,进行比对实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一、实验部分1、多管发酵法1.1培养基的准备① 乳糖蛋白胨培养液:称取23.3g乳糖蛋白胨培养液于1L超纯水中,分装于有倒立发酵管的试管中,120度高温灭菌15分钟。
单倍培养液取10ml,准备10支。
三倍培养液取5ml,准备5支。
② EC肉汤:称取3.7g EC肉汤于1L超纯水中,分装于有倒立发酵管的试管中,120度高温灭菌15分钟,每管8ml,准备10支。
1.2实验方法①根据我厂的出水情况,接种量分别为10ml、1ml、0.1ml,接种体积10ml的水样装入3倍乳糖蛋白胨培养液中,共5支。
接种体积1ml和0.1ml的水样各装入单倍乳糖蛋白胨培养液中,分别5支。
共15支。
②在37℃±0.5℃下培养24±2h,产酸和产气的发酵管表明实验阳性。
滤膜法与酶底物法检测污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比较分析滤膜法与酶底物法检测污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比较分析摘要粪大肠菌群是污水中常见的指标菌,其检测与评价对于污水处理过程的监测和卫生保障非常重要。
本研究采用滤膜法和酶底物法两种方法对污水中的粪大肠菌群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滤膜法具有操作简单、准确性高的优点,适用于对粪大肠菌群进行定量检测;而酶底物法快速、便捷,适用于快速筛查和初步评价。
两种方法在不同场景和实际应用中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应根据具体需求选取合适的检测方法。
1. 引言粪大肠菌群是一类常见的从属于大肠杆菌科的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水体中,为评估环境水质状况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指标。
粪大肠菌群来源于人体和动物的消化系统,其存在与污水中表明该水源可能受到了粪便污染。
因此,对于污水处理厂和水源地的管理和监测,粪大肠菌群的检测是必不可少的。
2. 滤膜法检测粪大肠菌群滤膜法是一种常用的粪大肠菌群定量检测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滤膜将样品中的粪大肠菌群分离并聚集,然后用染色剂进行着色,并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
滤膜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准确性高,可以快速定量检测粪大肠菌群的数量。
其缺点是耗时较长,需要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和计数,有一定的操作难度。
3. 酶底物法检测粪大肠菌群酶底物法是一种基于粪大肠菌群特定酶的检测方法,通过检测粪大肠菌群特异酶的活性来间接反映其存在量。
常用的酶底物法是利用3-苯基-六胺葡萄糖(X-GAL)和X-α-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进行检测。
该方法操作简单、迅速,只需在特定培养基中添加相应底物,通过观察底物转化后的色素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粪大肠菌群。
酶底物法的优点是快速、便捷,适用于大规模样品的筛查和初步评价。
然而,酶底物法只能定性判断粪大肠菌群的存在与否,无法精确定量。
4. 比较分析滤膜法和酶底物法是常用的粪大肠菌群检测方法,两种方法在检测原理、操作步骤、检测结果及适用范围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滤膜法与酶底物法检测污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比较分析滤膜法与酶底物法检测污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比较分析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污水处理成为一项重要的环保任务。
污水中的粪大肠菌群是评估水质和卫生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准确快速地检测污水中的粪大肠菌群,科学家们发展了各种检测方法。
其中,滤膜法和酶底物法是常用的两种方法,本文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二、滤膜法滤膜法是通过将粪大肠菌群附着在滤膜上,再通过计数形状与颜色进行检测。
其操作包括取样、滤膜萃取、滤膜染色和计数四个步骤。
滤膜法具有简单、直观、操作便捷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然而,滤膜法的检测结果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例如水质的浑浊度、背景物质的影响等,这可能导致结果的不准确。
三、酶底物法酶底物法是通过检测粪大肠菌群特有的酶活性来间接测定其存在。
常用的指示剂是3-indoxyl-β-D-glucuronide(X-Gluc),它能与酶β-D-葡萄糖苷酸酶反应产生可见的蓝色产物。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结果的准确性较高,而且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但是,酶底物法需要较长的检测时间,操作较为复杂,并且对仪器设备要求较高。
四、比较分析(1)准确性方面:滤膜法和酶底物法在检测粪大肠菌群方面均有较高的准确性,但是酶底物法的结果更为精确。
滤膜法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结果的偏差。
(2)操作方面:滤膜法操作简便,流程清晰,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
酶底物法的操作较为复杂,需要仪器设备支持,所需时间较长。
(3)受环境因素影响方面:滤膜法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如水质浑浊度、背景物质等因素会干扰检测结果。
酶底物法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结果更为稳定。
(4)适用范围方面:滤膜法适用于对大量样品进行快速筛查,特别是现场检测。
酶底物法适用于对粪大肠菌群的高灵敏度检测,尤其适合于研究或实验室内的检测。
五、结论综上所述,滤膜法和酶底物法是常用于检测污水中粪大肠菌群的两种方法。
滤膜法在测定水中大肠菌群中的应用社会快速发展,各个行业也随之发展,加大了对水污染程度,特别是对生活饮用水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越来越重视,为了保证生活饮用水更加安全可靠,人们寻找更快速、更灵敏的饮用水监测方法。
而大肠菌群作为评价饮用水卫生质量重要评价指标,可将水污染程度予以反映,对人们饮用水安全做以支撑,滤膜法作为检测水中大肠菌群方法之一,其具有操作便捷、结果可靠等特点,被人们所普遍应用。
那么什么是滤膜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有什么意义?滤膜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的原理是什么?滤膜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的过程及注意事项有哪些?滤膜法检测水中大肠菌群有哪些优势?下面将详细介绍。
1.什么是滤膜法?滤膜法作为检测水样中大肠菌群的常用方法,具体而言,将一定水量注入已经灭菌的微孔薄膜滤器中,通过对其进行抽滤,细菌被保留在滤膜之上,再将滤膜放置于贴满品红亚硫酸的培养基上,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对滤膜上的大肠菌群菌落数量予以计算及鉴定,以每升或每100毫克水样作为基础,计算其大肠菌群数量,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速度快、结果可靠等特点,通常适用于杂质较少的水样。
1.测定水中大肠菌群的意义是什么?通过检查水中是否存在病原菌,从而可判断水质的安全性及可靠性,但是因为病原菌种具有种类繁多、培养困难等特点,使直接从水中进行对病原菌检测难以实现,因人类肠道病原菌主要来源为粪便污染水,与水体中病原菌相比较,其粪便中病原菌数量较少,所以通过检测水中是否存在肠道正常细菌种类,从而判定水质质量安全性及可靠性。
若检测水中存在大肠菌群,表明水样受到粪便污染,存在病原菌被污染的可能。
1.滤膜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原理?滤膜法检测水中大肠菌群原理,采取过滤器将水样予以过滤,使其中细菌存留在过滤膜上,然后将滤膜存放在特定培养基上予以培养,大肠菌群通过在滤膜上不断生长,从而直接对其数量予以计算,所用滤膜通常使用乙酸纤维膜。
1.滤膜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的过程及注意事项?滤膜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的过程重要为四个方面:4.1准备工作将滤膜放入烧杯中,在烧杯中注入一定量蒸馏水,将其放置于沸水中煮沸灭菌三次,每次保持在15分钟左右。
方法验证报告项目名称:粪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名称:水质粪大肠菌群的测定滤膜法报告编写人:参加人员:审核人员:报告日期:1 实验室基本情况1.1人员情况表1参加验证的人员情况登记表1.2 检测仪器/设备情况表2使用仪器情况登记表1.3 检测用试剂情况表3使用试剂登记表1.4 环境设施和条件情况实验室具有检定合格的温湿度计,环境可以控制在温度18⁓26℃,湿度45%⁓65%的要求范围内,满足检测环境条件,实验室人员每天对环境条件进行监控。
另外实验室配备了洗眼器、喷淋设施、护目镜、灭火器等的安全防护措施,符合实验室安全内务的要求。
2 实验室检测技术能力2.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粪大肠菌群的的测定。
本方法的检出限为:当接种量为100ml时,检出限为10CFU/L;当接种量为500ml时,检出限为2CFU/L。
2.2 样品保存采样后应在2h内检测,否则,应10℃以下冷藏但不得超过6h。
实验室接样后,不能立即开展检测的,将样品在4℃以下冷藏并在2h内检测。
2.3检测步骤2.3.1样品过滤根据样品的种类判断接种量,最小过滤体积为10ml ,如接种量小于10ml时应逐级稀释。
先估计出适合在滤膜上计数所使用的体积,然后再取这个体积的1/10和10倍,分别过滤。
理想的样品接种量是滤膜上生长的粪大肠菌群菌落数为20-60个,总菌落数不得超过200个。
当最小过滤体积为10ml 时,滤膜上菌落密度仍过大时,则应对样品进行稀释。
1:10稀释的方法为:吸取10ml样品,注入盛有90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混匀,制成1:10稀释样品。
用灭菌镊子以无菌操作夹取无菌滤膜,贴放在已灭菌的过滤装置上,固定好过滤装置,将样品充分混匀后抽滤,以无菌水冲洗器壁2-3次。
样品过滤完成后,再抽气约5秒,关上开关。
2.3.2培养用灭菌镊子夹取滤膜移放在MFC培养基上,滤膜截留细菌面朝上,滤膜应与培养基完全贴紧,两者间不得留有气泡,然后将培养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内,(44.5±0.5)℃培养24h±2h。
滤膜法测定地表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2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摘要:通过对《水质粪大肠菌群的测定滤膜法》(HJ347.1-2018)的不确定度分析、评定,从结论中可分析该方法的实验误差,为该方法的提高该方法的数据准确的提供依据。
同时也可为其他水中微生物指标的不确定度评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粪大肠菌群;不确定度评定;地表水引言:粪大肠菌群即耐热大肠菌群,并非细菌学分类名称,而是卫生学用语,它们指的不是某一种或某一属细菌,而是一类细菌,是指在44.5℃培养24h,能够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及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主要包括大肠埃希氏菌属和耐热的克雷伯菌属细菌,是生长于人和温血动物肠道中的一类肠道细菌。
它主要来自粪便,在自然界中易死亡,若检出则说明检测对象近期受到了粪便污染,水体中存在着被粪便污染的可能性,暗藏着中毒和传染病的威胁,对人群健康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不确定度评定是表示被测量数据分散性的非负数值,是判断测定结果有效性的重要依据。
【1】通过对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可以分析出检测过程中哪些因素需要重点关注,从而提高检测能力,确保数据准确。
本文分析滤膜法测定地表水中粪大肠菌群过程中引入不确定度的来源,比较各不确定度分量所占的比重,计算地表水中粪大肠菌群测定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从而定量描述地表水中粪大肠菌群测定结果的测量扩展不确定度。
为类似粪大肠菌群测定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地表水:采自北京市丰台区马草河;MFC培养基:北京陆桥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无菌滤膜:直径50mm,孔径0.45μm,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仪器与设备BHC-1300A2型生物安全柜:苏州博莱尔净化设备有限公司;BXM-30R型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GHP-9050N隔水式培养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AB135-S电子天平(±0.1g):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公司;MFS-3A-250-K不锈钢多联过滤系统: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样瓶:500mL带旋塞的广口采样瓶;培养皿:直径90mm,北京陆桥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废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研究摘要: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是中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 347-2007)法定的检测废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方法。
本文基于滤膜法,对其培养时间进行研究,优化了检测方法。
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检测方法与行业标准方法得出的检测结果一致,该优化后的方法适用于废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检测。
关键词:废水,粪大肠菌群,滤膜法Study on Detection Method of Fecal Coliform in WastewaterABSTRACT:Manifold zymotechnics and filter membrane are two methods for the detection of fecal coliform bacteria in wastewater according to Chin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Standard(HJ/T 347-2007). In this paper,the culture time was studied based on the filter membrane method,and the detection method was optimi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ized method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est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andard detection method,andthe optimized method is suitable for the detection of fecal coliform bacteria in the wastewater.Key words:Waste water,Fecal coliform,Filter membrane method 粪大肠菌群(Fecal Coliform)是总大肠菌群的一部分,生物学特性为: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水中粪大肠菌群测定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说说这水中粪大肠菌群测定方法。
你想想看啊,水这东西,咱天天都得用,喝的、洗的、用的,要是水里有啥不干净的东西,那可不得了!这粪大肠菌群就是得重点关注的家伙。
咱先来说说多管发酵法吧。
就好像是个大侦探在找线索一样,把水样分成好多份,分别放到不同的管子里,给它们创造适合的环境,然后等着看有没有啥反应。
这就像是在观察一群小“嫌疑人”,看谁露出马脚。
如果有管子里出现了一些特殊的现象,嘿,那可能就找到目标啦!还有滤膜法,这就像是给水流过一个特别的滤网。
把水过滤一遍,那些粪大肠菌群就可能被留在滤膜上。
然后再去观察这个滤膜,看看有没有它们的踪迹。
这就好像是在沙滩上找贝壳,仔细地搜寻着。
平板计数法也挺有意思呢!把水样涂在平板上,就像给它们安排了一个小舞台,然后等着看哪些家伙会冒出来,在这个小舞台上“表演”。
通过观察这些“小演员”的数量和状态,就能大概知道水里的情况啦。
你说,这测定方法是不是挺神奇的?就像是给水里的这些小东西来了一场大排查。
咱得认真对待啊,不然喝了不干净的水,那肚子可不得闹腾啊!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儿。
而且啊,测定的时候可得细心再细心,不能有一点马虎。
这就跟咱做一件重要的事情一样,得全神贯注,不能出岔子。
要是稍微不注意,可能就错过了关键的信息,那可不行。
想象一下,如果因为测定不准确,导致我们以为水是干净的,结果却不是,那会带来多大的麻烦呀!所以说,这水中粪大肠菌群测定可真是个重要的活儿,一点都不能含糊。
咱普通老百姓可能平时不太会去做这个,但咱得知道有这么回事儿,得关注咱喝的水是不是安全的。
这也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呀!可别小看了这小小的粪大肠菌群,它们要是在水里闹腾起来,那可不好收拾呢!总之呢,水中粪大肠菌群测定方法是保障我们用水安全的重要手段,我们得重视起来,让我们的生活用水干干净净、健健康康的,这样我们才能放心地使用呀!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347.1-2018部分代替HJ/T 347-2007水质粪大肠菌群的测定滤膜法Water quality—Determination of fecal coliform—Membrane filtration(发布稿)本电子版为发布稿。
请以中国环境出版集团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8-12-26 发布2019-06-01 实施生态环境部发布目次前言 (ii)1适用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方法原理 (1)5干扰和消除 (1)6试剂和材料 (2)7仪器和设备 (2)8样品 (3)9分析步骤 (3)10结果计算与表示 (5)11精密度和准确度 (6)12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6)13废物处理 (7)14注意事项 (7)附录A(资料性附录)粪大肠菌群检验记录及报告格式 (8)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滤膜法。
本标准是对《水质粪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试行)》(HJ/T 347-2007)滤膜法部分的修订。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2007年,原起草单位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完善了方法原理的表述;——增加了检出限;——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干扰和消除、仪器和设备、样品采集、样品保存、精密度和准确度、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废物处理等章节;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水质粪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试行)》(HJ/T347-2007)废止。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
本标准验证单位: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丹东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锦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辽阳市环境监测站、铁岭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和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水中粪大肠菌群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分析湖南衡阳421200摘要:多管发酵法、滤膜法、纸片快速法和酶底物法是目前国内测定水中粪大肠菌群的常用标准方法。
分别从方法的检出限、方法操作、准确度和方法间的一致性四个方面对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进行了对比研究,总结出各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为分析人员根据实际条件和水样类型选择最佳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粪大肠菌群;酶底物法;多管发酵法;滤膜法;纸片快速法粪大肠菌群是在 44.5℃ 温度下能生长并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及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主要来自粪便。
粪大肠菌群又称耐热大肠菌群,可以指示水体是否遭受粪便污染,直接指示生活污水的污染,间接反映肠道致病菌的污染风险,是水质检验中非常重要的卫生指标。
目前,国内测定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标准分析方法有多管发酵法、滤膜法、纸片快速法和酶底物法。
多管发酵法早在 1985 年就列入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 5750 -85) ,至今已经沿用了三十多年,是行业内公认的粪大肠菌群测定的经典方法,卫生、水利、环保等行业均有多管发酵法的方法标准。
美国公共卫生协会( APHA) 出版的《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方法》( 20 版) 中方法 9221E 也采用的是多管发酵法; 滤膜法采用直接计数特征菌落的方式,不同于其它三种方法采用 MPN 法计数,其应用广泛性仅次于多管发酵法,美国 APHA 方法9222D和ISO9308 - 1: 2014采用的是滤膜法; 纸片快速法在西方发达国家采用较少,主要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使用,环保部在 2015 年发布了测定水中粪大肠菌群的纸片快速法; 酶底物法利用粪大肠菌群在邻硝基苯-β - D -吡喃半乳糖苷培养基上培养产生β - D -半乳糖苷酶,该酶可以分解色源底物释放出黄色的邻硝基苯酚,通过颜色变化定性,MPN 法定量。
我国没有酶底物法测定粪大肠菌群的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美国APHA 方法 9221 E、ISO 9380 - 2: 2012 和 GB5750. 12 -2006均将酶底物法列入标准,但仅限测定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
两种检验水质粪大肠茵群方法的比较研究摘要:粪大肠菌群是评价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卫生指示菌之一,水质粪大肠菌群的监测检验对保障人体健康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实际水样分别用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进行检验比较。
关键词:粪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滤膜法;检测水样abstract: the fecal coliform over the water environmental quality evalu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health instructions bacteria,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inspection of fecal coliform over to protect the human health and maintain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respectively with more actual water pipe, fermentation and the membrane filter method for the inspection comparison.keywords: fecal coliform bacteria; many tube fermentation; the membrane filter method; testing water中图分类号: r37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水中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健康形成的危害历史悠久,受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水体中含有大量的致病菌,可引起伤寒、痢疾、霍乱和腹泻等肠道疾病,历史上曾发生过一些大城市因水源水质受到污染而造成的致命传染病的爆发和蔓延。
虽然人们现在通过采用加氯消毒的方式,已基本上控制了水致传染病的问题,但水体中还是不断发现新的病原微生物种,病原微生物至今仍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