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国对外贸易数据
- 格式:ppt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14
《国际贸易》专题作业姓名:***学号:5号班级:国贸2班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及调整摘要:从20世纪中叶开始,许多从欧美殖民地中独立出来的发展中国家(地区),为了获取经济上自立,从根本上摆脱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依附,一直在寻求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
对于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国内市场非常小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无疑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
20世纪70年代,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大力扶持对外贸易的发展实现了工业化及经济振兴,促使一些国家开始将对外贸易的政策、措施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联系起来考虑。
本文将在比较分析一些发展中国家曾经实施过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对外贸易战略进行评价,以寻求今后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调整思路。
关键词:贸易政策;演变过程;一带一路Key words: Trade Policy;Evolution process;B&R一引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和稳定增长。
197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206.4亿美元,到2014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已达到43030.4亿美元。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模式引起了举世瞩目。
然而,这一模式在中国成为贸易大国之后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不得不有所调整。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一)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内容对外贸易政策包括对外贸易总政策、国别对外贸易政策和进出口贸易政策。
对外贸易总政策是各国从国民经济的总体结构和长远目标出发,在一个长时期实行的基本政策;国别对外贸易政策是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以及不同时期各国或各地区的政治经济关系,对个别国家或地区所实行的贸易政策;进出口贸易的具体政策是各国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和每个时期进出口商品的规模与国际市场状况,对主要进出口商品采取的具体政策和措施。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特征对外贸易政策具有五大基本特征,即宏观性、统一性、协调性、政治性、国际性。
2011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金融三班一.国际背景2011年是多变的一年,在这一年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
在国际上,欧美债务危机愈演愈烈,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实体经济萎靡不振,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从国内看,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增速温和回落,物价涨幅得到初步控制,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进一步增强,以内需拉动经济成长的效果逐渐显出成效。
根据2011年的中国国际收支报告,在这一年我国对外经济交往活跃,较2010年相比,全年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增长22%。
国际收支继续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其中,经常项目顺差2017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2211亿美元。
二.国际收支主要状况(一)经常账户分析货物贸易余额在贷方,余额为1883亿美元,表明中国的出口实物商品总金额大于中国进口的实物商品的总金额。
服务贸易余额位于借方,余额为-552亿美元说明中国无形商品包扩各类服务处于逆差的位置,中国为出口的服务费用小于中国进口服务的开销。
其中运输和旅游项目逆差扩大是服务贸易逆差扩大的主要原因。
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量增加,境内企业对国际货物运输的需求上升,带动运输服务支出较快增长。
在旅游方面,随着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结构继续改善,带动境外观光、购物、留学等旅游支出大幅增加。
另外保险服务,专利权使用费逆差也较大,分别为-167亿美元、-140亿美元,说明我国居民保险企业向非居民提供的保险服务和专利使用权少于非居民保险企业向我国提供的保险服务和专利使用权。
收益项目下,总体呈现逆差,借方余额-119亿美元。
但职工报酬处于贷方,余额为150亿美元,说明中国属于劳务输出国,而投资收益借方余额-268亿美元,表明中国是资本输入国,或者说外资在中国企业的投资带来的收益比中国国内资本投资国外所带来的收益大。
(二)资本金融账户中国的金融账户余额在贷方,表明2011年资本净流入我国2211亿美元。
直接投资处于贷方余额,净流入1704亿美元,表明外国在华投资大于本国在外投资,并且金额较大,大约为本国对外投资的2.7倍,所以直接投资净流入是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来源。
2011年1-12月全国外贸进出口统计数据分析中国行业报告研究中心据海关统计,201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6420.6亿美元,比2010年同期(下同)增长22.5%,外贸进出口总值刷新年度历史纪录。
其中,出口18986亿美元,增长20.3%;进口17434.6亿美元,增长24.9%。
贸易顺差1551.4亿美元,比上年净减少263.7亿美元,收窄14.5%。
海关统计显示,2011年12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为3329.2亿美元,增长12.6%。
其中出口1747.2亿美元,增长13.4%;进口1582亿美元,增长11.8%。
虽然,2011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速持续走低,但是贸易发展更趋平衡:进口、出口协调发展,外贸顺差逐年收窄。
2011年,在“扩大进口”的政策引导下,我国进口增速高出同期出口增速4.6个百分点,外贸顺差在2010年同比收窄7.2%的基础上继续收窄14.5%,减少263.7亿美元,当年贸易顺差与外贸总值的比值为4.3%,比上年降低1.8个百分点。
贸易方式结构继续改善:一般贸易强势回归,2011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9245.9亿美元,增长29.2%,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2.8%,所占比重较2010年提升2.7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9171.2亿美元,增长27.3%,高出同期出口总体增速7个百分点;进口10074.7亿美元,增长31%,高出同期进口总体增速6.1个百分点。
一般贸易项下出现逆差903.5亿美元,扩大85.8%。
同期,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13052.1亿美元,增长12.7%。
其中出口8354.2亿美元,增长12.9%;进口4697.9亿美元,增长12.5%。
加工贸易项下的顺差为3656.3亿美元,扩大13.4%。
贸易伙伴多元化成效明显:对欧美日传统市场增长平稳,对新兴市场国家贸易增长强劲。
2011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5672.1亿美元,增长18.3%,较同期我国进出口总体增速低4.2个百分点。
2011年GDP及通货膨胀分析一、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1.国内需求增速有所回落。
2.外贸逆差再次出现。
3.通胀压力进一步蔓延。
4.居民收入增长受通胀影响。
二、GDP发展情况2006年到2011年,我国的GDP一直持续增长,且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
2011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
——从生产角度看,——分季度看,季度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同比增长比率9.7% 9.5% 9.1% 8.9%三、2011年CPI走势分析1、CPI走势2011年CPI涨幅呈倒“V”型,其中1月份为4.9%,6~9月份以后均在5.6%以上,7月份最高达6.5%,这是2008年以后的最高涨幅,8月份CPI下跌到6.2%,然后逐月回落,到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到4.1%,2011年CPI涨跌幅度同上年相比2011年CPI上涨5.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6.6%。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6.0%。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9.1%。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6.5%。
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指标全国城市农村居民消费价格 5.4 5.3 5.8其中:食品11.8 11.6 12.4 烟酒及用品 2.8 3.0 2.4衣着 2.1 2.2 1.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2.4 2.7 1.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3.4 3.4 3.3交通和通信0.5 0.2 1.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0.4 0.3 0.8居住 5.3 5.1 5.72、影响CPI因素·食品类价格上涨2011年,食品价格涨幅明显,对CPI上涨的拉动作用最为显著,1-11月份食品类累计涨幅为14.9%.在食品类中粮食、肉禽蛋、鲜菜、鲜果价格的上涨成为拉动CPI上涨的“主力军”,食品类价格的上涨拉动CPI上涨4.26%.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累计涨幅为41.9%,拉动CPI上涨2.58个百分点,鸡蛋价格累计涨幅为14%,拉动CPI上涨0.13百分点,鲜菜、鲜果价格上涨拉动CPI上涨了0.13和0.38个百分点。
中国对外贸易:2011年分析和2012年展望China’s Foreign Trade: An Analysis of 2011 and theOutlook of 2012梁明副研究员2011年,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中国的进出口额再创历史新高、对外贸易平衡状况持续得以改善、对外贸易方式持续得以优化、对外贸易伙伴持续得以多元。
与此同时,2011年的对外贸易也出现了一些细微的问题,对外贸易已现放缓迹象。
2012年,中国的对外贸易环境将更加复杂和具有不确定性。
我们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持出口增长的基本稳定,积极加强和改进进口工作,妥善应对贸易摩擦。
我们预计,2012年,中国的对外贸易将会延续持续增长的态势,但增速较2011年将会有较大幅度的下滑。
一、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特点2011年,中国的对外贸易进出口取得不俗业绩,再创历史新高。
对外贸易平衡状况、对外贸易方式、对外贸易伙伴等结构问题都持续得以优化。
与此同时,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也出现了一些细微的问题,对外贸易也已呈现出减弱的苗头。
(一)贸易额度再创历史新高2011年,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恶化的情况下,中国的对外贸易进出口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进出口额再创历史新高。
2011年全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36420.59亿美元,同比增长22.51%。
其中,中国出口总额达到18986.00亿美元,同比增长20.32%;中国进口总额达到17434.59亿美元,同比增长24.99%。
从图1 可以看出,2000年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一直延续良好的上升态势。
虽然起源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我国的对外贸易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并使得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大幅下降,但2010年,中国的对外贸易实现了较为完美的复苏,并于2011年再创历史新高。
图1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情况:2000-2012年注释:(1)2012年数据为作者预测数据;(2)其他数据来源为《海关统计年鉴》。
海关总署在2012年1月10日发布201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据海关统计,2011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6420.6亿美元,比2010年同期(下同)增长22.5%,外贸进出口总值刷新年度历史纪录。
其中,出口18986亿美元,增长20.3%;进口17434.6亿美元,增长24.9%。
贸易顺差1551.4亿美元,比上年净减少263.7亿美元。
其中,中国与欧盟的贸易额占中国全年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5.57%,比2010年的16.1%略有下降;中国与美国的贸易额占中国全年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2.26%,比2010年的13%略有下降;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占中国全年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也由2010年的9.8%上升到9.96%。
2011年全年中国10大贸易伙伴占中国全年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72.5%,比2010年的75.8%下降3.3%。
2011年中国在全球的十六大贸易伙伴排名:第一位: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额突破5000亿美元2011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达到5672.1亿美元创新高,同比增长18.3%。
2010年中欧贸易额4797亿美元。
欧洲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其中,中国与德国这两个世界最大出口国之间的双边贸易额2011年1-9月达到1270亿美元,同比增长22.6%,全年有望达到1700亿美元;2010年,中国与德国的双边贸易额达1424亿美元,中国与英国双边贸易额约为600亿美元,中国与荷兰双边贸易额达到562亿美元,中国与法国双边贸易额448亿美元。
第二位:中国与美国双边贸易额有望达到4467亿美元据海关统计,2011年中美贸易额是4467亿美元,同比增长15.9%,创历史新高。
中国从美国进口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221亿美元,同比增长19.6%。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说,如果中美能保持长期稳定的政治信任关系,美国放宽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2015年双边贸易总额有望达到7500亿美元;2020年,中美双边贸易总额有望超过美欧双边贸易总额,中国将成为美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场。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2001年以来中国外贸情况院系:工商管理学院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学号: 110209219姓名:牛海婷2001年以来中国的外贸情况经过多年发展,对外贸易成为中国经济最为活跃、增长最快的部分之一,中国也成为跻身世界前列的贸易大国。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将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有力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促进了世界的繁荣与进步。
表 2001-2010年中国贸易规模占世界市场份额变化单位:亿美元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0年来,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进程加快,中国对外贸易的活力进一步增强。
2001年以来,中国外贸进出口增幅迅速回落。
2001年前三个季度中国进出口运行的主要特点有:第一,进出口增长前高后低。
第二,从贸易方式来看,一般贸易出口增速加快,进口增势趋缓;加工贸易出口增长平衡。
第三,从企业性质来看,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外商投资企业出口967亿美元,同比增长12.9%,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近50%。
第四,从国别来看,对新兴市场出口渐有起色,对传统市场出口增速放缓,对美国出口增速微幅下挫,对香港出口增长小幅回升。
第五,从商品构成来看,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幅回落,大宗商品出口增长较慢或出现下降。
2002年,我国在进出口商品的数量限制措施进一步减少。
2002年,出口许可证管理商品减少到53种。
其次,不断放宽进口数量限制。
从2002年1月1日起,中国取消了对原油、钢材、农药、石棉、胶合板、烟草、二醋酸纤维丝束、氰化钠、聚酷切片、晴纶、涤纶及部分机电产品的进口数量限制,改为实行自动进口许可管理。
除此之外,指定经营产品数量不断减少。
2002年,中国对粮食、棉花、植物油、食糖、原油、成品油、化肥和烟草等8种商品改为实行国营贸易管理,同时允许非国营贸易企业开展一定数量的进口业务,从而使上述商品的实际经营企业数增多;钢材、羊毛、天然橡胶、脂纶和胶合板等5种商品实行指定经营管理。
中经网2011年中国经济大事表(2011.01.01——2011.01.07)1、2010年财政收入突破8万亿成定局2010年前11个月全国财政收入增长率达21.1%,已至76740亿元。
2009年12月份,全国财政收入5084亿元,比前一年同月增加1822亿元,增长55.8%。
以此推算,即使2010年12月同比不增长,也将有5000多亿元财政收入,加上前11个月的76740亿元,将达到近8.2万亿元。
按照财政收入年增目标一般定在8%的惯例来推算,去年财政收入超过8万亿已无悬疑。
相关:据悉,2011年仍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8.9万亿元,全国财政支出9.8万亿元,支出将大幅增加对三农、教育和公共卫生方面的支出。
[点评]:2010年预计10%左右的GDP增长水平必然带来税收的高增长。
公开数据显示,2009年12月份,全国财政收入5084亿元,比前一年同月增加1822亿元,增长55.8%。
以此推算,即使2010年12月同比不增长,也将有5000多亿元财政收入,加上前11个月的76740亿元,将达到近8.2万亿元。
财政收入绝对数的高水平以及较高的增长幅度,反过来又能为经济增长提供基础动力,特别是各级财政支出对基础公共服务、保障性领域建设工作的支持作用很大,这些基础建设又对产业投资、区域协调发展有着基础推动作用。
不过,高财政收入带来的另一个结果就是对于税负过高的争议,争议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税收改革来逐步降低税负,进而实现国家经济增长、居民财富与福利增长相协调的局面。
目前来看,结构性减税和征管制度的改革预计会成为2011年的改革方向,也是“十二五”期间主要方向。
结构性减税,主要方向是减少营业税征收范围,增加增值税抵扣范围。
此外,还有继续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落实好各项税费减免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发展。
2、PMI5个月来首度回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2010年12月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9%,比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也是该指数近5个月以来首度出现回落。
大国崛起——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大国崛起——中国对外贸易概论1.11.(A.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索罗斯先后冲击了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多国的货币。
2.以下选项不属于“亚洲四小龙”的是(D.澳门)。
3.(B.2011)年中国货物贸易出口额达到18983.81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一。
4.伴随着中国国内产业结构和对外贸易结构的提升,中国的服务贸易会持续增长。
(√)1.21.刚刚改革开放时候,货物贸易的盈余和逆是(C.交替出现)2.中国在(C.2005)年进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的汇率在当天一次性升值2%。
3.顺差额除以GDP的比在(3%)以内,就是正常的,不存在贸易不平衡。
4.2005年时一个美元能兑换(应该是B.6.7个)个人民币。
5.贸易逆差是:进口<出口。
(×)6.贸易盈余和吸引外资共同决定了外汇储备的多少。
(√)7.进口多于出口带来的问题是外汇储备要流失。
(√)1.31.在20世纪50年代,我们国家刚成立头10年,我们国家的外汇储备()。
D 低于1亿美元2.外汇储备是官方持有的,在中国,外汇储备是由(B.中央银行)持有的。
3.(A.1990)年,中国的外汇储备首次超过100亿。
4.中国的外汇储备在()年首次超过了一亿美元。
B2006年5.黄金也是外汇储备。
(√)6.在1997年、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泰铢贬值了20%。
(×)7.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汇率不应该大幅度的波动,因为这对营商的环境影响很大。
(√)1.41.人民币(B.升值)有助于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
2.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中国换外汇,需要去哪个指定的银行?()C 中国银行3.下列观点中,不属于中国外汇储备“过多论”的观点是(D、高额的外汇储备使中国的产业失去竞争力)。
4.高额的外汇储备不存在引发中国通货膨胀的风险。
(×)5.高额的外汇储备加大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6.外汇储备的增加有助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上升。
上海进出口贸易形势分析专业: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联系电话:目录第一章中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2002年—201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2012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形势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上海对外贸易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2002年—2011年上海对外贸易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2011年上海对外贸易回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贸易依存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贸易依存度的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上海外贸依存度快速增长的原因及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上海外贸依存度快速增长的原因..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控制上海外贸依存度的政策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中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概述一.2002年—201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自改革开放我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加入WTO更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
中国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使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也对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对外贸易已发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2002-2011年,中国贸易规模持续扩大,进出口贸易总额由6207.7亿美元扩大至36417.83亿美元,共计增长5.9%倍,年均增长21.7%,占国际贸易的比重由4%升至9.7%。
2009年,中国已跃升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贸易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及地位已经不容忽视。
2002-2011年中国进出口总体情况金额单位:亿美元2002-2011年中国出口分贸易方式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2002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局增速(%)自编二.2012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形势分析从国际看,近期世界经济出现好的迹象,但持续复苏的制约因素依然较多。
中国对外贸易的形势和特点一.形势(一)2010 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4.7%,由于受到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市场需求降低及国内企业经营成本不断上升等因素的影响;2011年下半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量出现了增速放缓的现象,2011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量全年同比增长 22.5%,比 2010 年减少 12.2 %;2012 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增速继续放缓,上半年同比增长8.0%;2013年,增速在2012年的低增长的状态下继续缓慢增长,只增长了7.6%。
(二)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6.43万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增长2.3%。
其中,出口14.39万亿元,增长4.9%;进口12.04万亿元,下降0.6%;贸易顺差2.35万亿元创新高,扩大45.9%。
按美元计价,2014年,我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3.4%、6.1%和0.4%。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的对外贸易也进入了稳增长、调结构、提质量为特征的新常态。
(三)2015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59万亿元人民币,比2014年下降7%。
其中,出口14.14万亿元,下降1.8%;进口10.45万亿元,下降13.2%;贸易顺差3.69万亿元,扩大56.7%。
12月,按人民币计价,我国出口同比上涨2.3%,预期下降4.1%,前值下降3.7%;进口同比下降4%,预期下降7.9%,前值下降5.6%;12月贸易顺差3820.5亿元,预期顺差3388亿元,前值顺差3431亿元。
贸易数据回暖意味着,人民币贬值在促进中国外贸竞争力上已初见端倪。
人民币疲弱有助于出口,但弱势人民币对出口的影响将逐渐减退。
2015年对中国贸易来说是困难且复杂的一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下跌和大宗商品进口量增速的放缓是2015年中国进口值出现下降的重要原因,此外,外需疲弱亦造成此结果。
(四)2016年一季度外贸形势缓中趋稳,全年下行压力仍在。
2015年,受国际市场不景气、世界贸易深度下滑影响,我国实现进出口贸易总值24.55万亿元,同降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