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年鉴数据:中国历年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的进出口简统计(1980-2018)
- 格式:xls
- 大小:10.00 KB
- 文档页数:4
首先,1980年代是中国开放的初期阶段,此时我国对外贸易规模较小,而且主要是进口原材料和机电设备。
这一时期,我国对外贸易进口商品结构主要以能源矿产、农产品和机电设备为主。
对外贸易进口中,能源矿产和农产品的比重相对较大,而机电设备的比重相对较小。
然而,随着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对外贸易规模迅速增长,进口商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外贸易进口商品的种类和数量也不断增加,进口商品结构逐渐多元化。
从1990年代开始,我国对外贸易进口中机电产品的比重不断上升,成为进口商品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同时,由于我国对资源依赖的减少和农业产品进口的增加,能源矿产和农产品的比重逐渐下降。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对外贸易进口商品结构继续发生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进步,高技术产品的进口比重不断增加。
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占据了进口商品结构的较大比重,成为我国对外贸易进口的新亮点。
同时,由于我国消费者对高品质消费品的需求增加,一些高档消费品的进口也逐渐增加,如奢侈品、化妆品和进口食品等。
而能源矿产和农产品的比重继续下降。
变化背后的原因有多个因素。
首先,中国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使得国内市场对高技术产品和高品质消费品的需求增加。
这促使我国增加了这些产品的进口。
其次,国际分工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动使得各国在生产和贸易上更加专业化,中国能够通过进口获得其他国家的优质产品。
再者,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与其他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不断降低,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最后,政府的经济政策和贸易政策的调整也对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影响。
这一时期我国对外贸易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大量进口的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为我国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持。
其次,进口商品结构的多元化促进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
最后,通过进口高品质消费品和奢侈品,我国的消费者可以获得更多选择,也提高了消费者的生活水平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