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郭嘉传》原文及翻译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3
“郭嘉字奉孝,颖川阳翟人也”原文及译文赏析原文及翻译郭嘉字奉孝,颖川阳翟人也。
初,北见袁绍,谓绍谋士辛评、郭图曰:“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
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遂去之-或荐嘉。
太祖召见,论天下事。
太祖日:“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
’’表为司空军祭酒。
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
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
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租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牝袭许。
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i皇盔王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
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
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
从破袁绍,绍死,又从讨谭、尚于黎阳,连战数克。
诸将欲乘胜攻之,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嫡立也。
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
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
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
”太祖曰:“善u’’乃南征。
军至西平,谭、尚果争冀州。
谭为尚军所败,走保平原,遣辛毗乞降。
太祖还救之,遂从定邺。
又从攻谭于南皮,冀州平。
太祖将征尚及三郡乌丸,诸下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以讨太祖,嘉日:“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太祖遂行。
至易,嘉言曰:“兵贵神速。
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太祖乃密出卢龙塞,直指单于庭。
虏卒闻太祖至,惶怖合战。
大破之。
(选自《三国志菁华,郭嘉传》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祖欲引军还引:率颔B.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趣:追求C.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敌:敌人D.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济:渡河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郭嘉有战略才能的一组是(3分)①太祖召见,论天下事②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③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④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⑤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⑥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A.①③④B.①②⑥C.②④⑤D.③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郭嘉之所以离开袁绍,是他认为袁绍只是学了周公一点皮毛,诡计多端而做事抓不住要害,喜欢谋划而缺乏决断,想与他拯救天下大难,太难了。
关于《元史》的原文及译文解析陈?,一名天?,字庆甫,赵州宁晋人,世业农。
祖忠,博究经史,乡党皆尊而师之。
?少好学,家贫,母张氏尝剪发易书使读之,长遂博通经史。
时诸王得自辟官属,岁*丑,穆王府署?为其府尚书,赐其父母银十铤、锦衣一袭。
王既分土于陕、洛,表?为河南府总管。
下车之日,首礼金[注]季名士李国维、杨杲,咨访治道,商议古今,奏免征西*数百家诸税,又上便民二十余事,朝廷皆从之。
世祖即位,分陕、洛为河南西路。
中统元年,真除?为总管。
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独以清慎见称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至元二年调官法行改南京路治中适东方大蝗,徐、邳尤甚,责捕至急。
?部民丁数万人至其地,谓左右曰:“捕蝗虑其伤稼也,今蝗虽盛,而谷已熟,不如令早刈之,庶力省而有得。
”或以事涉专擅,不可,?曰:“救民获罪,亦所甘心。
”即谕之使散去,两州之民皆赖焉。
三年,朝廷以?降官无名,乃赐虎符,授嘉议大夫、卫辉路总管。
卫当四方之冲,号为难治,?申明法令,创立孔子庙,修比干墓,且请于朝著于祀典。
及去官,民为立碑颂德。
六年,置提刑按察司,首以?为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
朝廷大举伐宋,遣?签*,山东民多逃匿,闻?来,皆曰:“陈按察来,必无私。
”遂皆出,应期而办。
十三年,授南京总管,兼开封府尹。
吏多震慑失措,?因谓曰:“何必若是!前为盗跖,今为颜子,吾以颜子待之;前为颜子,今为盗跖,吾以盗跖待之。
”由是吏知修饬,不敢弄法。
十四年,迁浙东道宣慰使。
时*南初附,*士俘虏温、台民男女数千口,?悉夺还之。
未几,行省榷民商酒税,?请曰:“兵火之余,伤残之民,宜从宽恤。
”不报。
遣?检覆庆元、台州民田。
及还至新昌,值玉山乡盗,仓猝不及为备,遂遇害,年五十六。
谥忠定。
父老请留葬会稽,不得,乃立祠祀之。
?能诗文,有《节斋集》。
(节选自《元史》卷一百六*,有删改)[注]金,朝代名,曾建都汴京。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独以清慎见/称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至元二年调官/法行改南京路治中/b.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独以清慎见称/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至元二年调官/法行改南京路治中/c.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独以清慎见/称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至元二年/调官法行/改南京路治中/d.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独以清慎见称/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至元二年/调官法行/改南京路治中/5.根据《金版教程》p135-137附录的文化常识,请你判定下列文化常识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
曹操手下的鬼才谋士郭嘉生平引言:郭嘉,东汉末曹操的重要谋士。
字奉孝。
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
经荀推荐任曹操司空军祭酒。
早在官渡之战前三年197年,郭嘉便建议曹操东平吕布,以防与袁绍决战时吕布援绍,双方夹击,造成被动。
郭嘉170—207,字奉孝,颍川阴翟今河南禹县人,东汉末年曹操手下著名军事家、谋士。
郭嘉初投袁绍,袁绍对其非常恭敬。
郭嘉住数十日后,对袁绍谋士辛评、郭图说:“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
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还说:“吾将更举以求主,子盍去乎!”二人却说:“袁氏有恩德于天下,人多归之,且今最强,去将何之”《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二》!郭嘉知二人还没发现到袁绍的短处,不再多言,遂离绍而去。
起初,颍川名士戏志才为曹操谋士,曹操对他甚为器重。
无奈戏志才早逝,曹操便写信给谋士荀彧,书中说:“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
汝、颖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荀彧见信后,向曹操推荐了郭嘉。
曹操召见郭嘉,与其共论天下大事,高兴地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会见后,郭嘉也非常高兴地说:“真吾主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曹操遂任郭嘉为司空军祭酒,时为建安元年196年。
自此,郭嘉以多谋善断而深得曹操倚用。
同年,吕布以辕门射戟的方式解救了刘备,刘备不久便又得兵万余人,引起吕布妒恨,率兵攻打刘备。
刘备逃走,归降曹操,曹操待其甚厚,让刘备豫州牧。
有人对曹操说:“备有英雄之志,今不早图,后必为患。
”曹操问郭嘉该当如何,郭嘉说:“有是。
然公起义兵,为百姓除暴,推诚杖信以招俊杰,犹惧其未也。
今备有英雄名,以穷归己而害之,是以害贤为名也。
如此,则智士将自疑,回心择主,公谁与定天下乎!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也,不可不察。
郭嘉字奉孝颖川阳翟人也原文及译文赏析郭嘉字奉孝,颖川阳翟人也。
初,北见袁绍,谓绍谋士辛评、郭图曰:“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
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遂去之-或荐嘉。
太祖召见,论天下事。
太祖日:“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
’’表为司空军祭酒。
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
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
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租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牝袭许。
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i皇盔王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
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
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
从破袁绍,绍死,又从讨谭、尚于黎阳,连战数克。
诸将欲乘胜攻之,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嫡立也。
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
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
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
”太祖曰:“善u’’乃南征。
军至西平,谭、尚果争冀州。
谭为尚军所败,走保平原,遣辛毗乞降。
太祖还救之,遂从定邺。
又从攻谭于南皮,冀州平。
太祖将征尚及三郡乌丸,诸下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以讨太祖,嘉日:“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太祖遂行。
至易,嘉言曰:“兵贵神速。
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太祖乃密出卢龙塞,直指单于庭。
虏卒闻太祖至,惶怖合战。
大破之。
(选自《三国志菁华,郭嘉传》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祖欲引军还引:率颔B.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趣:追求C.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敌:敌人D.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济:渡河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郭嘉有战略才能的一组是(3分)①太祖召见,论天下事②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③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④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⑤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⑥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A.①③④B.①②⑥C.②④⑤D.③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郭嘉之所以离开袁绍,是他认为袁绍只是学了周公一点皮毛,诡计多端而做事抓不住要害,喜欢谋划而缺乏决断,想与他拯救天下大难,太难了。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仿真训练:《宋史·郭永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郭永)字慎思,大名元城人。
天资雄爽,刚明勇决,身长七尺,须髯若神,以祖任屡知太谷县。
太原帅率用重臣,每宴飨费千金,敛诸县以给。
永以书抵幕.府.曰:“非什一而取,皆民膏血也。
以资豆觞之费可乎?脱不获命,令有投劾而归耳。
”府不敢迫。
燕山兵起,以为路转运判官。
郭药师屯边,怙恩暴甚,与民市不偿直,殴至坏目折支乃已。
永请见曰:“前日将军杖策归朝廷,上推赤心置将军腹中,客遇之礼无所不至,而将军未有尺寸功报上也。
乃纵部曲戕民不禁,平居尚尔,如缓急何?”药师虽谢无愧容。
会金人趋京师,所过城邑欲立取之。
是时天寒,城池皆冻,虏率藉冰梯城,不攻而入。
永适在大名,闻之,先弛濠渔之禁,人争出渔,冰不能合,虏至城,睥睨久之而去。
时宗泽留守京师以大名当冲要檄永与杜充张益谦相掎角..永即朝夕谋战守具因结东平权邦彦为援,不数日,声振河朔,已没州县皆复应官军,金人亦畏之不敢动。
居亡何,泽卒,杜充守京,益谦为帅。
刘豫来寇,大名孤城无援,永帅士昼夜乘城,伺间则出兵狙击,或劝益谦委城遁。
永曰:“北门所以蔽遮梁宋,彼得志则席卷而南,朝廷危矣。
借力不敌,犹当死守,徐挫其锋,待外援之至,奈何弃之?”质明,大雾四塞,豫以车发断碑残础攻城,楼橹..皆坏,左右蒙盾而立,多碎首者。
良久城陷,益谦率众迎降,金人曰:“城破始降,何也?”众以永不从为辞。
金人遣骑召之,正衣冠南向再拜讫,易幅巾而入。
金人奇其状貌,且素闻其贤,乃自相语,欲以富贵啖之。
永瞋目唾曰:“无知犬豕,恨不醢.尔以报国家,何说降乎?”怒骂不绝,金人麾之使去,复厉声曰:“胡不速我死,当率义鬼灭尔曹。
”大名人在系者,无不为之出涕。
乃杀之,一家皆遇害。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宗泽留守京师以大名/当冲要檄/永与杜充/张益谦相掎角/永即朝夕谋战守具/因结东平权邦彦为援B.时宗泽留守京师/以大名当冲要/檄永与杜充/张益谦相掎角/永即朝夕谋战/守具因结东平权邦彦为援C.时宗泽留守京师以大名/当冲要檄/永与杜充/张益谦相掎角/永即朝夕谋战/守具因结东平权邦彦为援D.时宗泽留守京师/以大名当冲要/檄永与杜充/张益谦相掎角/永即朝夕谋战守具/因结东平权邦彦为援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幕府,本指将帅在外的营帐,后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
课外古诗文《元史郭嘉传》原文及翻译元史原文:郭嘉,字元礼,濮阳人。
祖昂,父惠,俱以战功显。
嘉慷慨有大志,始由国子生登泰定三年进士第,授彰德路林州判官,累迁翰林国史院编修官,除广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经历。
未几,入为京畿漕运使司副使,寻拜监察御史。
会朝廷以海寇起,欲于浙东温、台、庆元等路立水军万户镇之,众论纷纭莫定。
擢嘉礼部员外郎,乘驿至庆元,与江浙行省会议可否。
嘉至,首询父老,知其弗便,请罢之。
会方择守令绥靖辽东,乃授嘉广宁路总管,兼诸奥鲁劝农防御。
属盗起,军旅数兴,供饷无虚日。
民苦和籴转输,而吏胥得因时为奸。
嘉设法计其户口,第其甲乙,民甚便之。
有诏团结义兵,嘉招集民数千,教以坐作进退,万、千、百夫各统以长,号令齐一,赏罚明信。
故东方诸郡,钱粮之富,甲兵之精,称嘉为最。
十八年,寇陷上京,嘉闻之,躬率义兵出御。
既而辽阳陷,嘉将众巡逻,去城十五里,遇青号队伍百余人,始言官军,嘉疑其诈,俄果脱青衣变红。
嘉出马射贼,分兵两队而夹攻之,生擒贼数百,死者无算。
嘉见贼势日炽,孤城无援,乃集同官议攻守之计,众皆失措,嘉曰:“吾计决矣。
”因竭家所有衣服财物犒义士,以励其勇敢,且曰:“自我祖宗,有勋王室,今之尽忠,吾分内事也。
况身守此土,当生死以之,余不足恤矣。
”顷之,贼至,围城亘数十里,有大呼者曰:“辽阳我得矣,何不出降!”嘉挽弓射呼者,中其左颊,堕马死,贼稍引退,嘉遂开西门逐之,贼大至,力战以死。
事闻,赠崇化宣力效忠功臣、资善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省左丞、上护军,封太原郡公,谥忠烈。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八十一·郭嘉传》)译文:郭嘉字元礼,濮阳人。
祖父郭昂,父亲郭惠,都因战功而显贵。
郭嘉意气激昂,胸怀大志,由国子生中泰定三年进士,任彰德路林州判官,经多次升迁,官至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被授予广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经历。
不久,入朝任京畿漕运使司副使,不久任监察御史。
适逢朝廷因为海盗作乱,想在浙东温州、台州及庆元三路建立水军万户来镇守。
27、郭嘉传〔原文〕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
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
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於是遂去之。
先是时,颍川戏志才,筹画士也,太祖甚器之。
早卒。
太祖与荀彧书曰:“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
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彧荐嘉。
召见,论天下事。
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
〞表为司空军祭酒。
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
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
语在荀攸传。
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於官渡,将渡江北袭许。
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
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
假设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
以吾观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
从破袁绍,绍死,又从讨谭、尚于黎阳,连战数克。
诸将欲乘胜遂攻之,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適立也。
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
急之那么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
不如南向荆州假设征X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
〞太祖曰:“善。
〞乃南征。
军至西平,谭、尚果争冀州。
谭为尚军所败,走保平原,遣辛毗乞降。
太祖还救之,遂从定邺。
又从攻谭於南皮,冀州平。
封嘉洧阳亭侯。
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诸下多惧X表使X备袭许以讨太祖,嘉曰:“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
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
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
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也。
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那么恐不能制,轻任之那么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太祖遂行。
至易,嘉言曰:“兵贵神速。
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古诗元史翻译赏析《元史》是系统记载元朝兴亡过程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成书于明朝初年,由宋濂(1310~1381年)、王祎(1321~1373年)主编。
全书二百一十卷,包括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传九十七卷,记述了从蒙古族兴起到元朝建立和灭亡的历史。
《元史》的本纪,以记载忽必烈事迹的《世祖本纪》最为详尽,有十四卷之多,占本纪篇幅的三分之一;其次是《顺帝本纪》,有十卷之多。
这是因为元世祖和元顺帝在位时间都长达三十多年,原始史料丰富,所以对他们的记述就比较详细。
这体现了《元史》编纂中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材料多就多编,材料少就oRg少编。
像蒙古建国前后的史料不多,那时《元朝秘史》尚未译出,因此,成吉思汗和蒙哥的本纪就只各有一卷。
《元史》的志书,对元朝的典章制度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述,保存了大批珍贵的史料。
其中以《天文》、《历志》、《地理》、《河渠》四志的史料最为珍贵。
《天文志》吸取了元代杰出科学家郭守敬的研究成果。
《历志》是根据元代历算家李谦的《授时历议》和郭守敬的《授时历经》编撰的。
《地理志》是根据《大元一统志》,《河渠志》是根据《海运纪原》、《河防通议》等书编撰的。
而今,《大元一统志》等书已经散佚,《元史》中保存了这些书的内容,史料价值就更为可贵。
《元史》的列传有类传十四种,大多沿袭以往的史书,只有《释老》一传是《元史》的创新。
《释老》是记载宗教方面的列传,从中可以了解宗教在元朝所居的地位和发展情况。
类传中以《儒学》、《列女》、《孝友》、《忠义》四种所记的人物最多,说明宋以来封建的思想统治在逐步加强。
《元史》列传还有个特点是,所叙述的事,都有详细的年、月、日记载,这就更增加了参考价值。
马八儿等国传求传三屿传暹传爪哇传占城传安南传缅传日本传高丽传耽罗传孛罗帖木儿传铁失传阿鲁辉帖木儿传李鋋传王文统传搠思监传铁木迭儿传哈麻传桑哥传阿合马传卢世荣传李邦宁传朴不花传阿尼哥、刘元传阿老瓦丁传亦思马因、布伯传李杲传孙威、孙拱传张康传萧辅道、李居寿传靳德进传张宗演传(附张与材等传) 希成、张清志传武恪传丘处机、祁志诚传何中、危复之传杜本、张枢传孙辙、吴定翁传张特立传丁好礼传杜锳传迭里弥实、获独步丁、吕复传朴赛因不花、张庸传柏帖穆尔传赵弘毅、赵恭传郑玉传普颜不花传闵本、拜住传潮海传魏中立、于大本传陈君用传野峻台传刘氵睿、刘健传朵里不花传彭庭坚传王伯颜传孛罗帖木儿传俞述祖传丑闾传聂炳传刘耕孙传周镗传樊执敬传全普庵撒里传伯颜不花的斤传杨乘传纳速剌丁传孙扌为传石普传赵琏传王士元传杨朴传卞琛传颜瑜、曹彦可传喜同传褚不华传郭嘉传李黼传李齐传张桓传攸哈剌拔都传任志传林兴祖传卜天璋传杨景行传许楫传田滋传谭澄传吴师道传赡思传韩性传胡长孺传熊朋来传萧斗传同恕传许谦传石抹宜孙传金履祥传吴当传刘哈剌不花传周伯琦传归旸传曹鉴传张桢传李稷传盖苗传干文传传韩镛传汪泽民传崔敬传吕思诚传韩元善传任速哥传陈思谦传王克敬传苏天爵传王都中传李竳传孛术鲁罛传王思诚传李好文传谢端传王守诚传宋本传欧阳玄传许有壬传黄氵晋、柳贯、吴莱传张起岩传揭亻奚斯传元明善传虞集传孔思晦传耶律希亮传赵世延传杨朵儿只传萧拜住传贺胜传宋道传王约传王结传梁曾传刘敏中传陈颢传张升传臧梦解传张思明传吴元珪传尉迟德诚传秦起宗传刘德温传韩若愚传赵师鲁传谢让传王倚传刘正传李元礼传王寿传曹伯启传李孟传敬俨传张孔孙传张珪传耶律有尚传马绍传姚燧传叶李传燕公楠传崔彧传崔斌传曹元用传齐履谦传赵孟兆页传邓文原传程钜夫传刘因传吴澄传雷膺传畅师文传申屠致远传许国祯传尚文传姚天福传何荣祖传陈思济传陈天祥传刘宣传陈佑传张庭珍、张庭瑞传王恽传张立道传郭守敬传杨桓传杨恭懿传王恂传赵炳传程思廉传乌古孙泽传张德辉传马亨传张雄飞传李德辉传高兴传刘国杰传李庭传史弼传李忽兰吉传徐世隆传阎复传王鹗传李冶传王磐传赵良弼传赵璧传宋子贞传商挺传窦默传姚枢传许衡传张文谦传郝经传刘秉忠传董士元、董士选传张弘范传董文炳传汪世显传史天泽传李进传洪福源传(附洪俊奇等传) 郑鼎传(附郑制宜传) 杨奂传贾居贞传石天麟传焦德裕传王守道传王玉汝传刘敏传王楫传刘斌传(附刘思敬传) 齐荣显传石天禄传刘通传(附刘复亨等传) 张子良传(附张懋传) 杨杰只哥传王珍传赵天锡传(附赵贲亨传) 张晋亨传(附张好古传) 石抹孛迭儿传田雄传杜丰传邸顺传(附邸浃传) 王善传王玉传(附王忱传) 赵迪传王义传石抹明安传张荣传郝和尚拔都传赵瑨传(附赵秉温传) 何实传李守贤传(附李彀传) 耶律阿海传何伯祥传(附何玮传) 移剌捏儿传王纂传(附王荣祖传) 石天应传刘元振、刘元礼传郭宝玉传(附郭德海等传) 刘伯林传(附刘黑马传) 严实传耶律留哥传董文忠传董俊传董文用传史枢传史天祥传史天倪传张柔传张弘略传杨惟中传达礼麻识理传耶律楚材传(附耶律铸传) 廉惠山海牙传月鲁不花传亦怜真班传福寿传道童传卜颜铁木儿传星吉传月鲁帖木儿传余阙传答里麻传小云石海涯传泰不华传阿荣传马祖常传彻里帖木儿传纳麟传庆童传也速传答失八都鲁传察罕帖木儿传扩廓帖木儿传达识帖睦迩传太不花传铁木儿塔识传别儿怯不花传太平传脱脱传朵尔直班传马札儿台传燕铁木儿传伯颜传脱烈海牙传康里脱脱传奕赫抵雅尔丁传察罕传阿礼海牙传拜住传哈剌哈孙传阿沙不花传塔出传明安传也先不花传迦鲁纳答思传斡罗思传和尚传(附千奴传) 刘容传朵儿赤传唐仁祖传爱薛传月合乃传昔班传撒吉思传沙全传帖木儿不花传哈剌觞传昂吉儿传玉哇失传拜降传怀都传亦黑迷失传伯帖木儿传完者都传奥鲁赤传囊加歹传忙兀台传速哥传完泽传阿鲁浑萨理传(附岳柱传) 不忽木传李恒传彻里传百家奴传阿塔海传唆都传阿剌罕传来阿八赤传纽瞒传(附也速答儿传) 土土哈传床兀儿传相威传阿术传阿里海牙传伯颜传廉希宪传安童传铁哥传布鲁海牙传高智耀传(附高睿传) 忽辛传赛典赤赡思丁传纳速剌丁传忙哥撒儿传孟速思传速哥传李桢传塔塔统阿传岳瞒帖穆尔传塔本传(附阿里乞失帖木儿等传) 哈剌亦哈赤北鲁传察罕传忽剌出传月里麻思传重喜传怯怯里传(附相兀速传) 苫彻拔都儿传赵阿哥潘传纯只海传绍古儿传(附忽都虎传) 阔阔不花传拜延八都鲁传撒吉思卜华传昔儿吉思传昔里钤部传(附爱鲁传) 雪不台传耢木海传按扎儿传巴而术阿而忒的斤传铁迈赤传(附虎都铁木禄、塔海传) 抄思传(附别的因传) 畏答儿、博罗欢传按竺迩传速不台传兀良合台传曷思麦里传肖乃台传吾也而传镇海传术赤台传札八儿火者传亦力撒合传立智理威传察罕传塔察儿传月赤察儿传玉昔帖木儿传脱脱传博尔术传霸突鲁传塔思、速浑察传乃燕传(附硕德传) 孛鲁传木华黎传阔里吉思传忽怜传帖木儿不花传孛秃传宽彻普化传牙忽都传秃剌传术赤传别里古台传顺宗后答己传裕宗后伯蓝也怯赤传顺宗传显宗传睿宗传裕宗传顺帝后完者忽都传顺帝后伯颜忽都传文宗后卜答失里传成宗后卜鲁罕传世祖后察必传太祖后孛儿台旭真传宁宗本纪顺帝本纪文宗本纪明宗本纪泰定帝本纪英宗本纪成宗本纪宪宗本纪世祖本纪太宗本纪定宗本纪太祖本纪《元史》简介---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元史曹鉴传》原文及翻译元史原文:曹鉴,字克明,宛平人。
颖悟过人,举止异常儿。
既冠,南游,具通《五经》大义。
大德五年,用翰林侍讲学士郝彬荐,为镇江淮海书院山长。
十一年,南行台中丞廉恒辟为掾史。
丁内艰,复起,补掾史,除兴文署。
命伴送安南使者,沿途问难倡和,应答如响,使者叹服,以为中国有人。
至治二年,授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
明年,奉旨括释氏白云宗田,稽检有方,不数月而事集,纤毫无扰。
泰定七年,迁湖广行省左右司员外郎。
时丞相忽剌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风纪不报。
天历元年,调江浙财赋府副总管。
属淮、浙大水,民以灾告,鉴损其赋什六七,势家因而诡免者,鉴核实,谕令首输。
元统二年,升同佥太常礼仪院,鉴习典故,达今古,凡礼乐、度数、名物,罔不周知。
因集议明宗皇后祔庙事,援礼据经,辩析详明,君子多之。
后以中大夫升礼部尚书,俄感疾而卒,年六十五。
追封谯郡侯,谥文穆。
鉴天性纯孝,亲族贫乏者,周恤恐后。
历官三十余年,僦屋以居。
殁之日,家无余赀,唯蓄书数千卷,皆鉴手较定。
鉴为诗赋,尚《骚》、《雅》,作文法西汉,每篇成,学者争相传诵。
有文集若干卷,藏于家。
鉴任湖广员外时,有故掾顾渊伯,以辰砂一包馈鉴,鉴漫尔置箧笥中。
半载后,因欲合药剂,命取视之,乃有黄金三两杂其中,鉴惊叹曰:“渊伯以我为何如人也!”渊伯已殁,鉴呼其子归之。
其廉慎不欺如此。
(《元史•曹鉴传》)译文:曹鉴,字克明,宛平人。
聪颖超人,举止不同于一般的儿童。
二十岁后,到南方游览,通晓《五经》大义。
大德五年(1301),经翰林侍讲学士郝彬推荐,任镇江淮海书院山长。
十一年,南行台中丞廉恒聘为掾史。
母亲去世,服孝期满,补任掾史,授官兴文署。
命其伴送安南使者,沿途使者向他提出许多疑问,他应答如流。
使者叹服,认为中国有人才。
至治二年(1322),授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
第二年,奉旨核查佛教白云宗的田产,由于稽查得法,不到几个月时间,事已完成,对百姓毫无侵扰。
《三国志·郭嘉传》白话文翻译郭嘉字奉孝,颖川阳翟人。
起先,郭嘉在北方见到袁绍,对袁绍的谋士辛评、郭图说:“聪明的人应该会选择好的主公,这样才可以立下功勋。
袁绍想效仿周公的做法,却不知如何用人。
计策很多,但袁绍只知谋略不知决定,想与这种人共赴天下的灾难,辅佐其霸业,实在是难啊!”于是离开了袁绍。
先前,颖川的戏志才,为曹操出谋划策,曹操非常器重他。
戏志才早死。
曹操给荀彧写信,信中说:“从戏志才死后,没有人与我共同策划。
汝,颖川多人才,谁可以继承戏志才?”于是荀彧推荐了郭嘉。
曹操召见郭嘉,与其共同谈论天下大事。
曹操说:“使孤成就大业之人,必是郭嘉。
”郭嘉出来后,也非常高兴的说:“曹操真不愧为我的主公。
”曹操上表朝廷任郭嘉司空军祭酒。
曹操征讨吕布,几场仗下来,吕布退军固守。
这时曹军士卒疲倦,曹操想撤军,郭嘉劝曹操速攻吕布,最后曹操擒住了吕布。
这件事情在《荀攸传》里也有记载。
孙策千方百计,得到了全部江东地区,孙策知道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想渡江向北方进发以便袭击曹操的许昌。
曹操的人知道了都非常恐惧,郭嘉预料到,说:“孙策刚刚得到了江东,杀的都是英雄豪杰,这样部下就为他奋力死战。
但是孙策轻敌没有防备,虽然拥兵百万,不过是一方诸侯罢了。
如果有刺客埋伏他,一个刺客就能将孙策杀了。
在我看来,孙策一定死于匹夫之手。
”孙策还未渡江,果然被许贡的门客刺杀了。
曹操打败袁绍,袁绍死后,曹操又在黎阳讨伐袁谭、袁尚,每仗皆胜。
曹军诸将认为应该乘胜追击剿灭袁氏,郭嘉说:“袁绍宠爱这两个儿子,不知立谁继承好。
有郭图、逢纪为他们出谋划策,两人一定起内讧,离间。
我们急于攻打他们就会联合,我们缓一缓他们就会起内讧。
不如挥军南进荆州,假装进攻刘表,等待他们的内讧;内讧起来我们再打,一举就可以胜利了。
”曹操说:“好。
”之后率军南征。
大军到达西平,袁谭、袁尚果然开始争夺冀州。
袁谭被袁尚打败,撤军守平原,派辛毗求降。
曹操援救袁谭,最后攻破邺城。
元史
原文:
郭嘉,字元礼,濮阳人。
祖昂,父惠,俱以战功显。
嘉慷慨有大志,始由国子生登泰定三年进士第,授彰德路林州判官,累迁翰林国史院编修官,除广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经历。
未几,入为京畿漕运使司副使,寻拜监察御史。
会朝廷以海寇起,欲于浙东温、台、庆元等路立水军万户镇之,众论纷纭莫定。
擢嘉礼部员外郎,乘驿至庆元,与江浙行省会议可否。
嘉至,首询父老,知其弗便,请罢之。
会方择守令绥靖辽东,乃授嘉广宁路总管,兼诸奥鲁劝农防御。
属盗起,军旅数兴,供饷无虚日。
民苦和籴转输,而吏胥得因时为奸。
嘉设法计其户口,第其甲乙,民甚便之。
有诏团结义兵,嘉招集民数千,教以坐作进退,万、千、百夫各统以长,号令齐一,赏罚明信。
故东方诸郡,钱粮之富,甲兵之精,称嘉为最。
十八年,寇陷上京,嘉闻之,躬率义兵出御。
既而辽阳陷,嘉将众巡逻,去城十五里,遇青号队伍百余人,始言官军,嘉疑其诈,俄果脱青衣变红。
嘉出马射贼,分兵两队而夹攻之,生擒贼数百,死者无算。
嘉见贼势日炽,孤城无援,乃集同官议攻守之计,众皆失措,嘉曰:“吾计决矣。
”因竭家所有衣服财物犒义士,以励其勇敢,且曰:“自我祖宗,有勋王室,今之尽忠,吾分内事也。
况身守此土,当生死以之,余不足恤矣。
”顷之,贼至,围城亘数十里,有大呼者曰:“辽阳我得矣,何不出降!”嘉挽弓射呼者,中其左颊,堕马死,贼稍引退,嘉遂开西门逐之,贼大至,力战以死。
事闻,赠崇化宣力效忠功臣、资善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省左丞、上护军,封太原郡公,谥忠烈。
(节选自《元
史·列传第八十一·郭嘉传》)
译文:
郭嘉字元礼,濮阳人。
祖父郭昂,父亲郭惠,都因战功而显贵。
郭嘉意气激昂,胸怀大志,由国子生中泰定三年进士,任彰德路林州判官,经多次升迁,官至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被授予广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经历。
不久,入朝任京畿漕运使司副使,不久任监察御史。
适逢朝廷因为海盗作乱,想在浙东温州、台州及庆元三路建立水军万户来镇守。
大家议论纷纷不能定下来。
提升郭嘉为礼部员外郎,乘着驿车到庆元,与江浙行省商议可否实行。
郭嘉到后,先询问父老,得知这样做不合适,请求废止。
适逢朝廷选择地方官安抚平定辽东,于是授郭嘉为东宁路总管,兼劝勉农民防御。
正赶上盗贼起事,几次动用军队,没有一天不供应军饷的。
百姓苦于粮食的征购和转运,而官吏能够乘机做坏事,郭嘉便设法根据他们的户口多少,排列他们的甲乙等第,百姓觉得非常方便。
朝廷下诏命令结聚民兵,郭嘉便设法招募数千百姓,教给他们攻防进退的方法,每万人、千人、百人各以长官相统领,号令整齐划一,赏罚严明守信。
所以在东方各郡中,要论钱粮的富足,甲兵的精锐,以郭嘉的广宁为最。
十八年,贼寇攻下上京,郭嘉听说后,亲自率兵抵御。
不久,辽阳陷落,郭嘉率领众人巡逻。
离城十五里,遇到穿青色号衣的队伍一百多人,谎称是官军,郭嘉怀疑他们是伪装的,不一会儿,他们脱下青衣,变成红衣。
郭嘉骑马出城射杀贼寇,分兵两队夹攻他们,活捉贼寇数百人,死的人不计其数。
郭嘉见贼寇势力日益强大,孤城没有援助,
于是召集诸同僚商议攻守之策,大家都惊慌失措。
郭嘉说:“我的主意已定。
”于是拿出家中所有的衣服财物犒赏民兵,用来鼓励他们勇敢战斗。
并且说:“自我祖宗以来,对王室都有功勋,我现在尽忠朝廷,是分内之事。
何况我受命守卫这块土地,应当与之共生死,其余不值得忧虑古代诗歌阅读答案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①柳宗元古诗词鉴赏。
”不久,贼寇到达,围城达数十里,有人大声呼叫道:“辽阳我已经取得了,为什么不出来投降!”郭嘉拉弓射那个呼叫的人,射中他的左面颊,堕落下马而死,贼寇稍稍向后退却。
郭嘉于是打开西门追逐他们,贼寇大批赶到,郭嘉奋战而死。
朝廷得知此事,追赠崇化宣力效忠功臣、资善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省左丞、上护军,追封太原郡公,谥号“忠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