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生理大纲-化生学院-楚雄师范学院

动物生理大纲-化生学院-楚雄师范学院

动物生理大纲-化生学院-楚雄师范学院
动物生理大纲-化生学院-楚雄师范学院

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实验课程名称:动物生理学及实验(实验部分)

大纲制定人:王振吉职称:副教授

大纲制定时间:2014年4月

楚雄师范学院化生学院实验室制

《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Zoophysiology Experiment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32207001

课程中文名称:动物生理学实验

课程英文名称:Zoophysiology Experiment

课程性质:专业任选(生物技术专业),专业限选(葡萄酒专业)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葡萄酒专业

开课学期第5学期

实验课时:27

总学分:1

预修课程:动物学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系统讲授动物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介绍了常用的实验器械和仪器及其使用方法、常用实验动物和基本的生理手术操作技术。

教材建议:《生理学实验》(第二版)解景田、赵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生理学实验教程》马恒东主编,周定刚主审,四川科技出版社

二、课程性质、目的及总体要求

课程的基本特性:

该门课程是化生系生物技术专业的独立实验课程,主要涉及神经与肌肉、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代谢、泌尿、中枢神经、感觉器官、内分泌与生殖等方面的生理学技术,并围绕上述几方面展开实验。

课程的教学目的:

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生物电现象、骨骼肌收缩、蛙心运动、蛙类离体心脏灌流、心音听诊、动脉血压测定、心电图描记、肺活量测定、鼠类耗氧量的测定、循环呼吸泌尿生理功能、消化道运动、脊蛙反射、迷路破坏效应、视力、听力、视野、盲点测定、色觉检查及瞳孔光反射、胰岛素致低血糖效应的基本原理;掌握动物生理学实验基本技术及仪器使用、神经肌肉标本剥制、动物的采血方法及血液的生理指标的测定、在体蛙心运动及斯氏结扎、蛙类离体心脏灌流、心音听诊、动脉血压测定、心电图描记、肺活量测定、鼠类

耗氧量的测定、动物的麻醉、动物活体解剖和插管技术、脊蛙反射弧分析、迷路破坏效应、盲点测定、色觉检查等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技能。

课程总体教学要求:

该门课程分组进行,每大组20-24人,再细分为每组5-8人的小组,实验仪器准备3-6套,满足小组操作的需要。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实验一:动物生理学实验总论

——生理学研究手段和技术路线,生理学实验课的目的、要求和规则章程( 3 课时)

一、实验目的:

1、认识动物生理学实验课的目的、要求和规程规则。

2、生理学实验报告的格式、内容和要求。

3、了解生理实验的基本方法。

4、了解生理实验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二、材料仪器:

生理信号放大系统、刺激系统、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引导、换能系统。

三、方法步骤:

1、生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和观察基础上的学科,生理学实验是生理学理论知识的依据与

来源。生理学实验课的重要性在于学习生理学的实验方法及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目的: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了解是生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学风,通过书写实验报告,提高分析、归纳问题及文字表达能力。

要求: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指导,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实验中,认真听讲,按要求进行各项实验操作,仔细认真求实的记录实验数据;实验后,整理实验台面,处理实验废弃物和实验动物,检查实验设备及器械,认真分析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2、活体解剖技术:(1)手术器械及其用途:手术刀、手术剪、手术镊、毁髓针、止血

钳、咬骨钳、动脉夹。(2)活体解剖技术:选择动物、麻醉动物、固定动物、急性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动物采血技术、动物的处死。

3、生理学实验常用仪器及用品:刺激系统:电子刺激器、感应电刺激器、锌铜弓、刺

激电极。探测系统:玻璃微电极、传感器。生理信号的显示、采集与处理:生物信号采集系统。

4、其他常用物品:双凹夹、纱布、棉线、滴管、注射器等

四、作业:

1、生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在于何地?生理学实验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和规则?

2、生理学实验报告的一般格式、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3、举例5种常用手术器械的名称、持握方法和用途。

4、举例3种生理学实验常用仪器设备的性能和主要用途。

实验二:神经与肌肉的生理活动观察(1)(2)

——神经肌肉标本剥制、生物电现象观察、骨骼肌收缩( 6 课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两栖类动物神经肌肉标本制备技术

2、掌握肌肉收缩种类及其刺激条件

3、学习电刺激器、生理信号放大器和计算机处理系统的使用方法。

4、观察蛙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基本波形,并了解其产生的基本原理。

二、材料仪器:

1、实验材料:蛙类

2、实验仪器:手术器械、刺激器、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双线示波器。

3、实验试剂:NaCl,KCl,CaCl2,NaHCO3,NaH2PO4,MgCl2,葡萄糖。

三、方法步骤:

1、坐骨神经肌肉标本制备:一手握持蛙,一手持毁髓针自枕骨大孔向前刺入颅腔,搅

动毁髓针以捣毁脑组织。剥制后肢标本,分离两后肢和坐骨神经,游离腓肠肌,分离股骨头或胫腓骨头,得到坐骨神经肌肉标本。

2、坐骨缝匠肌标本制备:剥制后肢标本,识别解剖部位,剪断梨状肌金额坐骨神经,

分离缝匠肌及其神经,得到坐骨缝匠肌标本。

3、骨骼肌收缩形式——单收缩、收缩总和、强直收缩:打开计算机采集系统,连接张

力传感器,将坐骨神经肌肉标本固定,连接标本和张力传感器。使用电极采用不同方式分别刺激腓肠肌和坐骨神经,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结果。

4、记录并测定双相及单向动作电位:打开计算机采集系统,连接神经屏蔽盒,将坐骨

神经肌肉标本固定于神经屏蔽盒,采用不同刺激参数刺激标本,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结果。

四、作业:

1、剥去皮肤的后肢能用自来水冲洗吗?为什么?

2、如何保持标本在实验过程中机能的稳定性?

3、根据实验结果阐述骨骼肌的生理特性。

4、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三:血液生理

——动物的几种采血方法及血液的生理指标的测定( 4 课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动物的几种常用采血方法

2、掌握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测定、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

试验、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等血液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

3、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及加速、延缓血液凝固的因素。

二、材料仪器:

1、实验材料:人、兔子

2、实验仪器:手术器械、离心机、血红蛋白计、血细胞计数板、秒表

3、实验试剂:3%红细胞悬浊液,3.8%柠檬酸钠,1%和2%氯化钠溶液,95%酒精,乙醚,

1%氨水,A型和B型标准血清,75%酒精,生理盐水。

三、方法步骤:

1、动物的几种采血方法介绍与实践:心脏采血法、兔耳中央动脉采血法、鼠尾静脉采

血法、翼根静脉采血法

2、血沉:采血后置于血沉管中观察记录。

红细胞渗透脆性:配置不同浓度的低渗氯化钠溶液,分别加入血液,观察各管的溶血情况。

血凝:采血6-10ml,分为两份,一份静置不动,另一份用粗糙的竹签搅拌后取出,观察记录。

3、红(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凝集:兔耳缘静脉采血,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显微镜下

观察红细胞遇冷凝集现象。

四、作业:

1、列举5种动物采血方法。

2、简述各种血细胞的基本功能。

3、简述生理性止血的过程。

4、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四:蛙心观察和结扎

——在体蛙心运动、蛙心期前收缩、斯氏结扎( 3 课时)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暴露蛙类心脏的方法,熟悉心脏的结构。

2、观察心脏各部分自动节律性活动的时相及频率。

3、学习在体蛙类心脏活动的描记方法。

4、观察心室在收缩活动的不同时期对额外刺激的反应。

5、了解心肌兴奋性的变化及代偿间歇的发生机理。

二、材料仪器:

1、实验材料:蛙类

2、实验仪器:手术器械、刺激器、单电极或双电极、生物信号采集系统。

3、实验试剂:任氏液

三、方法步骤:

1、暴露蛙类心脏并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心搏过程。

2、记录心搏曲线和心肌电兴奋变化曲线,仔细观察曲线各波与心脏各部活动的关系。

3、以引起心室期外收缩的刺激强度,分别在心室收缩的收缩期和舒张期给予单个刺激,

观察心搏曲线的变化。

4、在心室舒张的早期、中期和晚期给予单个刺激,观察心搏曲线的变化。

四、作业:

1、绘图表示蛙类心脏结构。

2、简述心脏搏动的基本过程。

3、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五:蛙类离体心脏灌流( 3 课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Na+、K+、Ga2+及肾上腺素、Ach等对心脏收缩的影响

2、掌握离体蛙心脏灌流实验方法

二、材料仪器:

1、实验材料:蛙类

2、实验仪器:手术器械、蛙心套管、刺激器、生物信号采集系统。

3、实验试剂:5%NaCl,1%KCl,2%CaCl2,任氏液,肾上激素(1:100000),乙酰胆碱

(1:1000000)肝素溶液(300单位/ml)。

三、方法步骤:

1、运用斯氏蛙心插管法,制备离体蛙心。

2、记录心搏曲线,观察Na+、K+、Ca2+及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对心脏活动的影响。

3、分析各种离子和药物对心搏的影响。

四、作业:

1、本实验说明心肌的哪些生理特性?

2、试分析任氏液中适量的钠离子、钙离子与钾离子对心肌的作用。

3、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六:心音听诊和血压测定( 3 课时)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心音听诊的方法,识别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

2、学习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

二、材料仪器:

实验仪器:听诊器、血压计、心音放大器。

三、方法步骤:

在教师指导下测量自身血压,听诊自身心音。心电图描记参考临床心电图。

四、作业: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七:肺活量及鼠类耗氧量的测定( 3 课时)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肺活量测定的方法

2、学习测定小动物耗氧量的一种简单方法

二、材料仪器:

1、实验材料:鼠类

2、实验仪器:单筒肺活量计

三、方法步骤:

1、利用肺活量仪测定肺活量,

2、利用测定小白鼠耗氧量的装置,通过测定动物在一定时间内的耗氧量,计

算其代谢率。

四、作业: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八:感觉器官功能实验

——视力、听力、视野、盲点测定、色觉检查及瞳孔光反射( 3 课时)

一、实验目的:学习视力、视野、盲点和色盲及听力的测定方法

二、材料仪器:实验仪器:视野计、色盲检查图、各色视标、标准视力表、音叉。

三、方法步骤:

1、测定视力:视力表检查

2、测定的视野:视野计检测

3、测定盲点:自制简易测试装置

4、色盲测定:使用辨色图版

5、测定听力:在脑后不同位置敲响音叉

四、作业:完成实验报告。

四、习题教学内容与要求

五、考核方式:

每次实验教学活动均进行点名制。课前学生自行预习,完成预习报告占5%。布置作业12次左右,包含思考题和实验报告,按时全部完成占20%。设计性实验成绩占15%。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期末考试,成绩占60%。

课程总成绩为:总成绩=预习报告5%+作业20%+设计性实验15%+考试成绩60%。

六、实验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生理学实验》(第二版)解景田、赵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动物生理学》(第二版) 陈守良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生理学实验教程》马恒东主编,周定刚主审,四川科技出版社;

《生理学实验指导》赵秩千、王雨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七、其他可以利用的资源

https://www.doczj.com/doc/198745763.html,/p-581465185.html

八、责任认定

1大纲执笔人:王振吉

2大纲审定人:

3制定日期: 2014年 4月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英文):《人体解剖生理学》 (HUMAN ANATOMY AND PHYSIOLOGY) 课程号(代码):300072020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32 学分:2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解剖生理学)》是由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两部分组成。人体解剖学属于形态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人体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及其调节过程。熟悉人体解剖生理学在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材料)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性。了解生理学的发展历史和近年来某些研究进展。通过对人体解剖生理学基本知识的学习,达到为生物材料的设计、制备及研发服务的目的。 对毕业要求及其分指标点支撑情况: (1)毕业要求2,分指标点2.6; (2)毕业要求6,分指标点6.4; (3)毕业要求12,分指标点12.3; 三、教学内容(含各章节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并红字方式注明重点难点) 第一章绪论(1学时)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念、解剖学与生理学关系、研究对象和任务。人体解剖生理学与现代医药学的关系,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水平;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生理功能的调节及体内的反馈控制系统。解剖学的基本术语;人体的解剖方位、人体的解剖面。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及研究方法。 要点: 掌握稳态、内环境、反馈、正反馈、负反馈、前馈的概念。 掌握神经调节的方式,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组成;体液调节的方式与激素、靶细胞、远距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的概念及神经分泌,神经-体液调节的概念。神经调节

与体液调节的特点。 熟悉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范畴、研究方法、在生物材料教育中所处地位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熟悉自身调节的概念,特点。 第二章人体的基本组成(2学时)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细胞的增值、衰老与死亡(凋亡)。 组织的概念和种类,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及功能。 要点: 掌握细胞的概念、细胞膜的结构;细胞的液体镶嵌模型学说的主要内容。 熟悉嵌入蛋白、表在蛋白的概念;质膜的概念及特性。 熟悉细胞增殖周期概念、分期和主要特点;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及其生理功能。 了解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功能(2学时)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被动转运、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兴奋组织或细胞的兴奋性和兴奋。神经-肌接头的结构及兴奋传递过程。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要点: 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主动转运的概念、特点、种类。易化扩散的概念、分类及特点。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区别。 掌握与生物电相关的基本概念;极化、超极化、去极化、超射、后电位。 掌握肌节的概念,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及过程。 掌握静息电位的概念、形成机制;动作电位的概念、形成机制及特点。 掌握兴奋性、兴奋、阈值的概念,刺激量的三个要素。神经-肌接头的组成、兴奋传递的过程及特征。 熟悉细胞跨膜信号转导的概念及途径;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通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酶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熟悉动作电位的传导机制,方式,影响因素。 了解出胞和入胞过程;了解影响神经-肌接头传递的因素;骨骼肌的超微结构;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及影响因素。 第四章运动系统结构与功能(2学时) 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接与骨骼肌);骨的形态,结构;骨连接的方式与结构;全身各部的主要肌群。 要点:

楚雄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目标

楚雄师范学院数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目标 数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是楚雄师范学院2001年升本以来第二批被批准开办的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是楚雄师范学院2003年首批立项建设的校级重点专业,经过几年的办学实践和重点专业建设,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办学基础,已经逐步形成鲜明的专业办学特色,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2008年12月通过了校级重点专业验收,被学校授予“楚雄师范学院重点专业”称号。现申报云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经过四年的建设,拟达到以下建设目标: 1.科学确定办学定位 坚持质量第一、努力形成特色专业、全力打造优势专业的办学效益观,进一步确立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坚持立足彝州、重点服务云南、努力面向全国,着力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和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定位,为云南省尤其是楚雄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基础教育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扎实、技能过硬、特长鲜明、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明确以满足基础教育改革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2.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具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化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满足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所需人才为出发点,优化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深化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各项改革,形成一套具有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的人才培养体系。 3.加强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课程建设 构建与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本科课程体系,优化课程

《解剖生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解剖生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36学时) 《解剖生理学基础》是中专药剂专业一门必修基础课程。由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两部分组成。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部分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形态结构与主要功能的科学,是学习人体生理学的形态学基础。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规律和生理功能的科学,如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等系统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具由哪些功能,这些功能是如何实现的,以及它们受哪些因素的调节和控制等问题。 一、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为面向药剂专业(中专)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人体各部分的基本结构、形态和位置;机体各系统、器官正常的生理功能。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体功能活动的一般规律。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术语。并在学习《解剖生理学》的基础上,懂得药物的作用原理及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等药理学的有关知识以及疾病学的基础知识,为学习生物化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药理学及药剂专业临床课奠定基础。 二、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概述 (二)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三)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第二章运动系统 (一)骨与骨连结 (二)骨骼肌 第三章神经和肌肉生理 (一)兴奋性 (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三)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第四章神经系统 (一)概述 (二)中枢神经系统 (三)周围神经系统 (四)神经系统活动的一般规律(五)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六)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七)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八)脑的高级功能 第五章血液 (一)概述 (二)血浆生理 (三)血细胞生理 (四)生理性止血 (五)血型与输血 第六章循环系统 (一)概述 (二)循环系统的结构 (三)心脏生理 (四)血管生理 (五)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七章呼吸系统 (一)概述 (二)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三)肺通气 (四)气体的交换和运输 (五)呼吸运动的调节 第八章消化系统 (一)概述 (二)消化器官的形态与结构

动物解剖生理---说课程

《动物解剖生理》说课程稿 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孙强东 这次的说课程,我主要从课程构思、课程设计、课程实现和课程运作等四个 方面进行阐述。 一、课程构思 1.设置依据 《动物解剖生理》是高等农业职业技术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 业骨干课。本课程的任务是研究正常畜禽的形态结构及其生命活动规律,内容包 括动物解剖学和动物生理学两部分内容,是一门形态学科。通过学习这门课程, 可以掌握动物各器官的形态、位置、结构、机能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动 物的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等生理过程和这些过程发生的原因、条件、 影响因素等,可以使 病防治人员、防疫检 疫人员、养殖场饲养 管理人员等应具备的 动物解剖生理方面的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 能,为继续学习畜牧 兽医专业课打下坚实 的基础。 2.课程定位 地位:本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 先修课程:生理卫生、生物学等。 特点:本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无论高等院校,还是中等职业学 校,凡是设置畜牧兽医专业,都要开设本门课程。对这门课程的教学研究比较全 面,理论体系健全。同时,在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3.学情分析 在新生进校后,就开始学习本门课程。而此时学生对畜牧兽医专业了解很少,

之前积累的专业知识有限。之所以选择学习畜牧兽医,可能多数是受家庭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但值得肯定的是,学生既然选择了畜牧兽医专业,往往对今后的就业方向,自己今后发展的目标就有了初步的设想和思考。只要我们教师引导得好,指导科学,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都很积极,平时的学习非常认真刻苦。基于这种考虑,我认为应该采取下列措施: (1)将课堂学习、课后练习、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2)充分利用校内的各种图书、挂图、标本、模型、网络资源等,帮助学生理解吸收书本知识。 (3)平时要经常列举生活中的成功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不怕苦、脏、累。 二、课程设计 1.设计理念 遵循职业教育的“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为目标”和专业基础课的“够用、适用、实用”的原则,淡化学科体系,重视能力培养。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突出重点,增加实训和实际操作内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创业型”人才为目标。 2.课程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 ①掌握动物解剖生理的基本概念、定义。 ②掌握动物各系统、器官的正常形态、位置。 ③了解各系统、器官的生理功能。 ④认识各器官的组织构造。 (2)能力培养目标 ①能熟练使用和保养显微镜。 ②能在显微镜下识别动物主要器官的组织构造。 ③能在活体上识别在诊断、治疗中常用的骨性、肌性标志。 ④能在活体上确认家畜主要器官的体表投影。 ⑤能在活体上测定畜禽主要的生理常数。 ⑥学会畜禽剖检技术,并在尸体上阐明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3)素质目标 ①热爱畜牧兽医事业,具备从事本专业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 ②具有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品质。

《动物生理学》考试大纲【模板】

《动物生理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动物生理学是全国高等院校生物学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报考动物学类学科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考试科目。为了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XX大学动物学研究方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生理学的发展史 第二章神经肌肉组织生理的一般原理 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神经肌肉细胞的电位变化、细胞电信号传递的功能基础、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过程、肌肉收缩的生理基础 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机能的控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机能 第四章感觉器官 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嗅觉与味觉器官 第五章血液与血液循环 血液的生理机能与组成特性、体液免疫系统、心脏的生理活动、血管的生理活动、血液循环的调节 第六章呼吸生理

呼吸道的结构与呼吸运动、气体的交换与运输、呼吸调节、肺的非呼吸功能第七章消化系统 消化道的运动与消化腺的分泌、消化吸收的调节、消化道各部位的功能与调节、摄食的调节 第八章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能量代谢及影响因素、体温调节 第九章排泄系统 肾脏的结构与功能、尿的生成过程、肾泌尿功能的调节、渗透调节的其他器官、排尿活动的调节 第十章内分泌调节 激素的分类与作用机制、下丘脑的内分泌调节机能、脑垂体的生理机能、甲状腺的功能、肾上腺的功能、其他内分泌腺与激素 第十一章生殖系统 雄性动物的生殖机能、雌性动物的生殖机能、受精、妊娠与生殖控制 三、考试要求 考生应全面掌握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动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各章节内容的有机联系;从动物细胞、组织和器官角度认识结构与机能相统一的生命活动规律及机理;并能运用这些理论分析医学和应用动物学领域的一般生产实践问题。 四、试卷结构 (一) 基本概念:占总分 20%

动物生理大纲-化生学院-楚雄师范学院

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实验课程名称:动物生理学及实验(实验部分) 大纲制定人:王振吉职称:副教授 大纲制定时间:2014年4月 楚雄师范学院化生学院实验室制

《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Zoophysiology Experiment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32207001 课程中文名称:动物生理学实验 课程英文名称:Zoophysiology Experiment 课程性质:专业任选(生物技术专业),专业限选(葡萄酒专业)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葡萄酒专业 开课学期第5学期 实验课时:27 总学分:1 预修课程:动物学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系统讲授动物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介绍了常用的实验器械和仪器及其使用方法、常用实验动物和基本的生理手术操作技术。 教材建议:《生理学实验》(第二版)解景田、赵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生理学实验教程》马恒东主编,周定刚主审,四川科技出版社 二、课程性质、目的及总体要求 课程的基本特性: 该门课程是化生系生物技术专业的独立实验课程,主要涉及神经与肌肉、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代谢、泌尿、中枢神经、感觉器官、内分泌与生殖等方面的生理学技术,并围绕上述几方面展开实验。 课程的教学目的: 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生物电现象、骨骼肌收缩、蛙心运动、蛙类离体心脏灌流、心音听诊、动脉血压测定、心电图描记、肺活量测定、鼠类耗氧量的测定、循环呼吸泌尿生理功能、消化道运动、脊蛙反射、迷路破坏效应、视力、听力、视野、盲点测定、色觉检查及瞳孔光反射、胰岛素致低血糖效应的基本原理;掌握动物生理学实验基本技术及仪器使用、神经肌肉标本剥制、动物的采血方法及血液的生理指标的测定、在体蛙心运动及斯氏结扎、蛙类离体心脏灌流、心音听诊、动脉血压测定、心电图描记、肺活量测定、鼠类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Experimentation of Anatomy and Physiology)课程编码:1313011224-5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学时数:64 学分:2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综合教研室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 适用对象:本科(四年) 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性质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课程类型属于专业课,与人体解剖生理学理论课程相配套的专业课,主要学习在人体及动物体上进行实际实验的方法技术。包括解剖和生理二方面的内容,组织、解剖是基础,生理是重点。 课程的目的是和任务是通过对动物或者人体实验研究方法的学习,学习一些经典实验和利用现代先进仪器所进行的新实验方法技术,熟悉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学习使用解剖生理学实验仪器,培养手术操作技能,训练学生基本的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获得解剖生理学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工作的态度;观察记录生理学现象,验证经典和基本的生理学规律,巩固和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为生物化学、动物学和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为学好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打基础。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 实验一、人体基本组织 观察人体上皮与结缔组织的基本结构[3];人体上皮与结缔组织分类[1];人体上皮与结缔组织特征[1];仔细比较人体基本组织的分布结构特点[2];观察人体神经与肌肉组织的基本结构[2];人体神经与肌肉组织分类和特征[1];仔细比较人体基本组织的分布与结构特点[2]; 实验二、人体骨与骨连结的观察 人体骨骼的形态结构[1];人体骨骼系统的组成[3];重要的骨连接[3];观察颅骨的组成[1];结构特征[2]; 实验三、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作方法[3];肌肉单收缩描记[1]; 实验四、骨骼肌的观察及骨骼肌的单收缩与强直收缩

动物解剖生理试题

动物解剖生理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胸廓 2、骨盆腔 3、鼻旁窦 4、消化 5、副性腺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面骨中,具有面结节与眶下孔得骨就是() A、上颌骨B、颧骨C、泪骨D、鼻骨 2、猪得胸椎一般有( )块 A、12 B、14-15C、13 D、18 3、反刍动物排出气体最主要得形式就是() A、肺 B、胃肠道末端 C、嗳气 D、口腔 4、不属于皮肤衍生物得就是() A、乳腺B、角C、皮脂腺D、皮下组织 5、牛得肝脏位于( ) A、左季肋部B、右季肋部C、剑状软骨部D、右髂部 6、动物固有鼻腔中得四个鼻道中,哪种与鼻旁窦相通( ) A、中鼻道 B、下鼻道 C、上鼻道 D、总鼻道 7、构成喉腔得四种软骨中哪种就是成对得( ) A、甲状软骨B、会厌软骨C、勺状软骨D、环状软骨 8、具有肠绒毛与微绒毛得就是( ) A、结肠B、直肠C、盲肠D、小肠 9、反刍动物进行化学性消化得主要器官就是( )

A、瘤胃B、瓣胃C、皱胃D、网胃 10、下列肌沟中,位于臂头肌与胸头肌之间得就是( )、 A、颈静脉沟B、髂肋肌沟C、前臂正中沟D、股二头肌沟 11、单室胃动物得胃液中分泌盐酸得就是( ) A、颈黏液细胞 B、壁细胞 C 主细胞、D、嗜银细胞 12、直接与( )相连得肋骨,称为真肋 A、髋骨 B、肩胛骨 C、枕骨 D、胸骨 13、具有舌圆枕、没有上切齿得就是( ) A、猪 B、马 C、羊D、牛 14、牛、羊与猪得肺分叶,右肺比左肺多得就是( ) A、副叶B、心叶C、隔叶D、尖叶 15、吸收营养物质得主要部位就是( ) A、瘤胃B、小肠C、大肠D、皱胃 16、下列对胆汁得描述,错误得就是( ) A、由肝细胞分泌 B、含有胆色素 C、含有消化酶D、含有胆盐 17、正常情况下猪、牛、羊等动物胸膜腔内压力_________大气压。 A、小于B、等于C、大于D、以上都不对 18、家畜精子成熟得部位就是: ( ) A、支持细胞B、附睾C、直细精管D、曲细精管 19、下列肌肉中属于跗关节得主要伸肌就是( )、 A、阔筋膜张肌B、股四头肌C、腓肠肌D、腘肌 20、肾单位包括肾小体与()。 A、肾小囊 B、肾小盏 C、集合管 D、肾小管 三、简答题(共40分) 1、简述关节得基本结构及辅助结构(8分)

ch8动物生理学 神经系统

第8章 神经系统 8-1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神经元的胞体大多集中在大脑和小脑皮质、脑干和脊髓灰质以及神经节内。胞体包括胞核和核周围的胞质。神经元的突起又分树突(dedrite)和轴突(axon)。树突发自胞体,分支多而短,呈树枝状,树突可以看成是胞体的延伸部。在胞体及树突膜上一般有能与神经递质相结合的特异性受体。轴突是从胞体发出的细长突起,也称为神经纤维(nerve fiber),直径均匀,但长短不一;一个神经元一般只有一根轴突,若有分支,则可垂直于轴突发出;轴突末端可分成许多分支,为神经末梢;轴突一般都有髓鞘包被,但在与胞体连接部(轴丘)及其末梢则失去髓鞘。神经末梢的末端膨大呈球状,称为突触小体(synaptic knob),突触小体内有丰富的线粒体和小泡,小泡内含神经递质。 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可将神经元分为:①假单极神经元(pseudounipolar neuron),如脊神经节细胞,从胞体发出一个突起,但很快形成“T”字形分支,一支进入周围组织形成感觉末梢,另一支进入脊髓;②双极神经元(bipolar neuron),如视网膜双极细胞,从胞体相对的两端各伸出一支突起,一支与感觉细胞相连接,另一支与神经节细胞相连接;③多极神经元(multipolar neuron),如脊髓运动神经元,具有一支轴突和多支树突。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差异或在反射弧中的位置,可将神经元分为:①感觉(或传入)神经元,能接受体内、外的刺激,将兴奋传到中枢神经系统;②运动(或传出)神经元,能把兴奋从中枢传至肌肉、腺体等效应器,如脊髓的运动神经元;③联络(或中间)神经元,它们主要在中枢内起中间连接作用,如脊髓中的闰绍细胞。根据轴突上是否含有髓鞘,可将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myelinated nerve fiber)和无髓神经纤维(unmyelinated nerve fiber)两种。实际上,即使是无髓纤维的轴突也包绕有一薄层神经膜。根据神经元所含的递质种类不同,可将神经元分为胆碱能神经元(cholinergic neuron)、肾上腺素能神经元(adrenergic neuron)和其他各种递质的神经元。在整体中,许多脊神经或脑神经多是由传入与传出纤维构成的混合神经。 8-2 哺乳类动物周围神经纤维的分类 表8–1 哺乳类动物周围神经纤维的分类 按电生理学特性 分类 来源 纤维 直径 /μm 传导 速度 /(m·s–1) 锋电位为 持续时间 /ms 按纤维来源 和直径分类α 肌梭、腱器官的传入纤维,支配 梭外肌的传出纤维 12~20 70~120 Ⅰ β 皮肤触压觉传入纤维, 肌梭传入纤维 5~12 30~70 Ⅱ A类(有髓 纤维) γ支配梭内肌的传出纤维3~6 15~30 0.4~0.5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120259 2.课程名称:人体解剖生理学 3.学时/学分:75学时/ 4.5学分 4.开课系(部)、教研室:生命科学系生物科学教研室。 5.先修课程:动物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 6.面向对象:生物科学专业(本科)。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 1.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体各部分的基本结构、形态和位置;对人体及动物生命活动规律及调控机制以及与环境相互关系有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的认识,牢固掌握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对学科未来发展趋势有所了解;使学生能够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自觉运用所学的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认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生物科学不断发展要求的需要。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2学时)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1.了解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掌握内环境及 自稳态的概念及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生理意义理解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 (二)教学具体内容 1.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0.25学时) 1.1研究的对象、任务 1.2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2.生理学研究方法(0.25学时) 3.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研究方法 3.1解剖学研究方法 3.2组织学研究方法

2.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发展简史和未来发展趋势(0.25学时) 2.1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2.2现代生理学的迅猛发展 2.3近代中国生理学的发展 2.4生理学展望 3. 人体解剖的方位和常用术语(0.5学时) 3.1解剖学姿势 3.2方位 3.3轴和切面 3.4胸部的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4. 生命现象和基本特征(0.5学时) 4.1新陈代谢 4.2兴奋性 4.3适应性 4.4生长与生殖 5. 人体及动物生理功能的调节(0.25学时) 5.1神经调节 5.2体液调节 5.3自身调节 附:人体自动控制系统 6.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学习方法(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生命的基本特征;内环境与稳态;生理功能的调节;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 2.难点:可兴奋组织与兴奋性;生理功能的调节;正负反馈与前馈。 (四)思考题 1. 生命有哪些基本特征。 2. 兴奋性与兴奋有什么不同。 3. 机体功能活动调节有哪些方式。 4.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各自有什么特点? 5. 什么是反射?反射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它包括哪几个部分?

动物解剖及生理学试卷试题及答案2.doc

动物解剖生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 分) 1.体成熟 2.鼻旁窦 3.食管沟 4.组织 5.反射 二、填空题(每空分,共30 分) 1.睾丸的功能是产生和分泌。 2. 在眼球的结构中,属于眼球壁血管膜的是、和睫状体。3.家畜的皮肤腺包括乳腺、和。 4. 肾上腺外包被膜,其实质可分为外层的和内层的。 5. 脑干由前往后可分为中脑、和三部分。 6. 周围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和等器官。 7. 家畜体内的骨髓可分为和两种。 8.心肌的生理特性有、、、。 9. 禽类的肩带部骨骼包括肩胛骨、和。 10. 泌尿系统包括、、和尿道。 11. 哺乳动物的喉软骨由、、、四种软骨构 成。 12. 神经元的结构由和突起构成,突起分为和两种。 13. 家畜前肢的后方和后肢的后方分别称和。 14.牛的后肢骨名称按由近及远顺序,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趾骨和籽骨。 15.肌肉由于位置和机能不同,而有不同的形态,一般可分为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类型。 16.家畜的脑脊膜由外向内依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家畜的子宫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三部分。 18. 根据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分为、、。 19. 家禽的输卵管可分为、、、和阴道部五部 分。 20. 关节构造包括、、、及辅助装置 等。 三、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 ()1.下列骨骼中,禽类特有的骨骼是。 A、肩胛骨 B、乌喙骨 C、尺骨 D、掌骨 ()2. 环绕心基部代表心房和心室分界的是。 A、冠状沟 B、左纵沟 C、右纵沟()3. 睾丸中分泌雄性激素的部位是 D、副纵沟 。

楚雄师范学院××××××系(院、部)-化生学院

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院 化学专业《材料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32107008 课程中文名称:材料化学 课程英文名称:Materials Chemistry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使用专业:化学专业 开课学期:6学期 总学时:36学时 总学分:2学分 预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课程简介: 《材料化学》是一门化学学科的分支学科,材料化学是化学学科的新兴领域,是化学、材料类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是培养化学与化工类工程技术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业发展所依赖的重要学科。本课程是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及结构化学的基础上,系统地讨论材料中的化学问题及合成和应用问题的一个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将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材料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材料合成条件的选择、材料性能、功能的分析检测方法和材料合成的基本方法。 教材建议:《材料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李奇等编 参考书:材料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周志华等编 材料合成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徐甲强等编 材料化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唐小真 二、课程性质、目的及总体教学要求 课程的基本特性:《材料化学》是化学专业一门基础的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后,以晶体学等知识为基础,介绍晶态材料、非晶态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及新型功能材料的性质、特点、结构等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基础理论,讨论物质性质与结构的关系,利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制造所需的各类材料的方法。学习材料的合成方法、表征手段、应用领域等一系列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解决材料中的化学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总体教学要求: 在教学当中讲究科学的思维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基础理论服务于实际应用过程。学会利用不同学科的知识为科学研究活动服务。掌握将科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基本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介绍材料化学当前发展的成果、动向和理论,使课程与当前材料科学的发展相同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结合化学工业发展的新成就、反映现代材料化学发展的理论、新成果、研究动态及其在高新技术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自觉性,培养独立思考、积极思维和创新意识。 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实际情况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教学内容。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含学时分配) 绪论(1学时) 简要介绍本课程的生产的历史条件、材料化学对人类历史的重要性及材料的分类、各种先进材料的制备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各种现代技术对材料化学的依赖和促进作用。材料化学的研究内容及在科学研究、化工生产、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本课程的要求、学习方法及教学安排。 第一章晶体学基础(3学时) 主要内容: 晶体结构的周期性及对称性,晶体结构的X射线衍射基本原理。 教学目的: 掌握:1、晶体结构的周期性和点阵; 2、晶体缺陷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理解:晶体结构的对称性,结构对称性与晶体外形的关系。 了解:晶体结构的X衍射基本原理及X衍射分析方法。 重点难点: 晶体的点阵结构,晶体的类型等。产生晶体缺陷的原因及晶体缺陷对晶体的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控制晶体缺陷的方法、 第二章晶态和非晶态材料的特性(4学时)

动物生理学章节试题及答案解析

动物生理学题库 绪论 一、填空题 1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机体生命命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 生理学的研究水平大致可分为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和整体和环境水平等。 3 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4 受控部分回送的信息加强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调节,该调控模式称为反馈,它是机体较多(多/少)的调控形式。 5 机体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负反馈调节。 6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准确、局限和短暂。 7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慢、持久和较广泛。 8 自身调节的特点是范围局限、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效应准确及对维持稳态具有一定意义。 9 生命现象至少应包括三种表现,即新陈代谢、兴奋性与适应性。 二、简答题 2 举例解释正反馈与负反馈。 当输出变量或生理效应发生偏差,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时,即反馈信息抑制或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负反馈。负反馈具有双向性调节的特点,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途径。(体温调节) 从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正反馈。(排便、分娩、血液凝固) 3 什么叫稳态?稳态有何生理意义? 稳态是指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化。 ○1,能够扩大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范围,少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制约。 ○2,能够让生物的酶保持最佳状态,让生命活动有条不絮地进行。 三、论试题 1 试述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功能所发挥的调节作用。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方式)是反射。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迅速、准确、作用部位局限和作用时间短。 ○2体液调节是指由体内某些细胞分泌的某些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全身有相应受体的组织、细胞,调节这些组织、细胞的活动。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较缓慢,但作用广泛而持久。 ○3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细胞、组织和器官并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也能对周围环境变

《动物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动物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动物解剖学 课程编号:0311002 课程性质:独立设课课程属性:专业基础 学时学分:65学时总学分 3.25 实验学时30 应开实验学期:一年级一~二学期 适用专业: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动物检疫、食品质量与安全、植物检疫 先修课程:动物学 大纲主撰人:张书松李奎大纲审核人:张玉龙张书松 一、实验课程简介 动物解剖学是研究正常畜禽有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动物医学专业、动物科学专业、动物检疫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与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如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动物生理学、病理学、外科学、产科学、诊断学、动物繁殖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学好上述课程必不可少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动物有机体各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初步了解各系统和各器官的生理功能,从而为本专业的后期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直观的形态学基础。 二、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动物解剖学的学科特点,借助标本、模型、幻灯、录像以及教学实习等教学手段,通过示教和教学实习等方式,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动物各系统各器官正常的形态、位置、色泽、质地、结构特征和功能,在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建立起完整的动物有机体的形态结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拓宽基础知识的目的。 1、了解动物体各系统各器官基本的形态、位置和结构特征; 2、掌握内脏器官的形态、位置、结构和体表定位; 3、熟悉动物解剖的实践技能。 0311002+01躯干骨、头骨及其连结2必做基础性7 0311002+02四肢骨及其连结2必做基础性7

第十六章元素有机化合物

第十六章元素有机化合物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元素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重要性 2、掌握C—M健的一般合成方法 3、掌握过渡金属n -络合物的结构及合成上的应用 4、了解有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及在合成上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C— M健的一般合成方法 2、过渡金属n —络合物的结构及合成上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 1、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必要的课堂讨论。教学手段以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 2、教学学时:4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元素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重要性 第二节C—M健的一般合成方法 一、金属与卤代烃反应 二、金属盐与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反应 三、烃类金属化反应 四、金属或非金属氢化物与不饱和烃的加成 第三节有机锂化合物 有机锂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在合成上的应用 第四节第四节烷基硼化合物 一、烷基硼及在合成上的应用 二、烷基硼反应的立体化学 第五节有机硅化合物有机硅化合物的制备及在合成上的应用 第六节过渡金属n —络合物 一、过渡金属元素的成健特征 二、不饱和烃n —络合物、夹心结构n —络合物、金属n —络合物的结构 五、课后作业、思考题 习题:3, 4, 5。 我们学习过的有机化合物,归纳起来主要是含有H , O, N , X及S, P等元素 的碳化合物。这些元素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与碳相结合,形成了数以百万计的有机化合物。然而,能够与碳相结合的元素并非仅限于上述少数几个几素,除了零族元素以外,绝大多数元素都能与碳相结合,形成了一大类新颖的有机化合物,它们被统称为元素有机化合物、严格地讲,元素有机化合物是指有机基团以碳原于直接与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相连结的化合物。如果有机基团是通过氧原于与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相连接的,这一类化合物就不属于元素有机化合物。

动物解剖生理2018期末

动物解剖生理 呼吸系统 1、呼吸系统由鼻腔、咽、喉、支气管和肺构成 2、上鼻道通嗅区,中鼻道通副鼻窦,下鼻道经鼻后口通咽,鼻中隔两侧面与鼻甲骨之间的腔隙称为总鼻道 3、鼻旁窦:鼻腔附近一些头骨内含气腔体的总称,它们直接或间接与鼻腔相通故称鼻旁窦 4、喉位于下颌间隙的后方,头颈交界的腹侧,前通咽和鼻腔,后接气管。 5、喉软骨:四种五块,会厌软骨(弹性软骨,吞咽时,向后翻转盖住喉口)、勺状软骨(一对,喉前部背侧,与会厌软骨围成喉口)、甲状软骨(最大,构成喉的侧壁、顶壁)、环状软骨(形如戒状,喉的后部) 6、喉腔中部的黏膜形成一对皱褶,称声带,两侧声带间的峡隙称声门裂 7、气管为一圆筒状长管,位于颈、胸椎腹侧,前端接喉,后端进入胸腔中,在心基上方分为左、右支气管和右尖叶支气管(右上支气管,牛羊猪有,马无),分别进入左、右两肺中,并继续分支形成支气管树 8、气管壁自内向外分为黏膜、黏膜下层和外膜三层,黏膜上皮为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 9、外膜由气管软骨环和环间结缔组织构成,较厚 10、肺位于胸内纵膈两侧的左右胸腔内。右肺大于左肺,牛羊猪分左三右四(左:尖叶、心叶、膈叶,右:尖叶、心叶、膈叶、副叶)马左二右三(左:尖叶、(心)膈叶,右:尖叶、(心)膈叶、副叶) 11、心切迹位于肺的腹侧,是听诊心音的位置(3-6肋) 12、肺小叶:是以细支气管为轴心,由更细的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构成的肺的结构单位 13、支气管树:主支气管由肺门入肺,反复分支,形成树枝状,称为支气管树 14、肺的导气部:肺叶支气管、肺段支气管、各级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支气管 15、肺的呼吸部:呼吸性细支气管(管壁上有肺泡开口)、肺泡管、肺泡囊、肺泡 16、细支气管上皮由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逐渐过渡为单层柱状上皮,杯状细胞、腺体和软骨片逐渐减少几乎消失,管壁平滑肌痉挛时,管壁发生闭塞,便发生呼吸困难 17、呼吸性细支气管管壁上有肺泡开口,开始具有气体交换功能 18、Ⅰ型细胞:95%,呈扁平形,含有许多吞饮小泡,参与气体交换 19、Ⅱ型细胞: 5%,呈立方形,位于Ⅰ型细胞之间,可分泌表面活性物质 20、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稳定肺泡的大小,使肺泡在呼气时,不至于因表面张力而塌陷,肺泡在吸气时,不至于因表面张力而过度膨胀 21、肺泡膈内有一种巨噬细胞称为膈细胞,这种细胞进入肺泡腔内称为尘细胞 22、胸膜属于浆膜,可分为壁层和脏层,脏层紧贴于肺的表面,又称肺胸膜,壁层分为三部分:肋胸膜、膈胸膜、纵膈胸膜(构成纵膈的两侧) 23、纵膈:是两侧的纵膈胸膜及其之间器官和组织的总称,内有胸腺、心包、心脏、气管、食管和大血管等,位于胸腔正中,将胸腔分成左右两个互不相通的腔 24、呼吸过程包括外呼吸、气体运输和内呼吸三个环节, 25、外呼吸是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泡和血液间的交换,因其在肺内进行,故又称肺呼吸 26、内呼吸是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因其在组织内进行,故又称组织呼吸 27、吸气: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

《动物解剖与组织学实验》教学大纲

《动物解剖与组织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本课程分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两部分。解剖学实验课部分介绍牛的骨骼、关节、肌肉、皮肤、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心血管、淋巴、神经和内分泌等的主要形态、结构以及位置和毗邻关系等,并简单介绍猪和犬的比较解剖的内容。组织胚胎学要求重点掌握四大基本组织和各个重要的器官的形态结构。了解动物胚胎发生的早期过程。通过实验课,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解剖动手能力与显微结构观察,描述能力。 三、学时分配 四、实验内容及教学要求 实验一:躯干骨 实验目的:了解躯干骨组成,理解椎骨的一般构造和各部椎骨的特点,胸廓骨骼的组成和连接,同时掌握椎管、椎间孔、横突孔、胸廓等概念。 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躯干骨的组成,理解椎管、椎间孔、横突孔、胸廓、颅腔等概念,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结

构,比较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的差异,比较不同家畜肋和胸骨的差异。 本实验重点、难点:椎骨的一般形态、各部分椎骨的特点的组成 实验二:头骨、前肢骨和后肢骨 实验目的:了解颅骨、面骨和前后肢骨的组成、各骨的形态结构、比较不同家畜的差异 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颅骨、面骨和前肢骨的组成,理解头骨的整体形态结构,比较不同家畜头骨的差异,重点掌握前、后肢骨的组成,重点掌握骨盆的结构。 本实验重点、难点:鼻腔和口腔的组成、前后肢各骨的形态结构 实验三:关节、肌肉和被皮 实验目的:了解关节的结构和动物体各部肌肉的划分。 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关节的组成,比较不同家畜前肢肌和后肢肌的差异。 本实验重点:掌握乳房的形态和结构。 实验四:消化器 实验目的:了解消化管和消化腺(壁内腺和壁外腺)等基本概念和肝脏、胰腺的位置,理解口腔的结构和肠管的划分。 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胃肠肝胰的一般形态结构和分部,理解其体表投影与疾病诊断的关系(及直肠检查),掌握牛胃肠肝胰的位置形态和结构特点。 本实验重点、难点:掌握不同动物胃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实验五:呼吸器和泌尿器 实验目的:呼吸器掌握鼻腔的构造、鼻道的划分和肺的形态结构,了解喉软骨的组成;泌尿器了解其组成、不同动物的肾的类型,以及膀胱的构造。 本实验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肾的位置和形态以及肾的切面构造、雌雄两性动物尿道的差异。 本实验重点、难点:鼻腔、喉、肺、肾和膀胱的结构。 实验六:生殖器 实验目的:了解雌性生殖系统和雄性生殖系统的组成。 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雄性生殖系统的组成,理解动物去势的基本原理,掌握睾丸、副性腺、阴茎和阴囊的位置形态和结构,比较不同家畜的差异。 本实验重点:掌握不同动物子宫的形态和结构;雄性生殖系统重点掌握睾丸、精索和阴茎的构造。 实验七:心 实验目的:掌握心的外形和心腔的结构。 本实验教学要求:了解心的位置,掌握心的形态和心腔结构。 本实验重点、难点:心腔的结构。 实验八:脑和脊髓 实验目的:了解脊髓的外形,掌握脑的外形和脊髓的结构。 本实验教学要求:掌握脑的外形和脊髓的结构。 本实验重点、难点:脊髓的结构。 实验九:细胞学 实验目的:掌握数码互动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与操作具体注意事项。 本实验教学要求:观察肝细胞(示线粒体)、神经细胞(示高尔基体)、肝(示糖原)。掌握细胞核内核仁和染色质,细胞质内细胞器和细胞内含物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结构。 本实验重点、难点:光学显微镜下细胞核及细胞质的形态结构。 实验十:上皮、固有结缔组织 实验目的:了解不同类型的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的分布与特点。 本实验教学要求:理解被覆上皮和固有结缔组织的形态特征,掌握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变移上皮的特征。掌握结缔组织特点,区分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 本实验重点、难点:被覆上皮和固有结缔组织的形态特征。 实验十一:血液、软骨和骨 实验目的:了解血液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形态特征和骨组织的结构。

楚雄师范学院化生系

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专业《分子生物学及实验》(理论)课程 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32205009 课程中文名称:分子生物学及实验 课程英文名称:Molecular Biology and Experiment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使用专业:生物技术 开课学期:第4学期 总学时:54 总学分:3 预修课程: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 课程简介: 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生命科学已成为科学的前沿,而分子生物学又是生命科学的带头学科。分子生物学已广泛渗透并应用于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肿瘤学、法医学等有关的研究领域,正日新月异地促进这些学科向分子水平发展,并形成了分子生理学、分子药理学、分子神经学、分子细胞学、分子免疫学等新学科。分子生物学作为生物学科最新兴、最具活力的科学,在推动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推动生物工程产业的崛起、推动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对生物专业的学生开设分子生物学课是十分必要的。生物专业的学生有了良好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无论是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还是对今后从事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凡是有志于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青年学者,都应该学习分子生物学,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实验与技术方法。 本课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打下牢固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熟练掌握并运用分子生物学语言,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系统讲授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分子生物学常用实验技术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分子生物学发展较快的几个领域。分别对染色体结构、DNA的复制形式与特点、DNA的转座、遗传密码的破译、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转、基因表达调控的原理等重大问题作全面系统的分析,讲授参与原核、真核细胞基因表达调控的各种元件,探讨DNA 甲基化、蛋白质磷酸化及各种不同环境因子对基因活性和基因功能的影响。最后讨论基因组学与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教材建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