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氯吸收方案03
- 格式:doc
- 大小:163.50 KB
- 文档页数:19
液氯使用单元对策措施从事液氯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置的单位(以下统称液氯单位),其主要负责人必须保证本单位液氯的安全管理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国家标准的要求,并对本单位液氯的安全负责。
从事液氯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置的人员,必须接受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按照“两隔离”(液氯使用场所与大气隔离、操作人员与液氯使用场所隔离)原则一、液氯使用场所1.液氯使用场所距人员密集场所的距离必须满足《氯碱厂(电解法制碱)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8071-2000)规定的要求。
2.液氯使用场所应集中布置在厂区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成独立生产区,该区与相邻的其他生产装置的间距不应小于30m。
3.液氯钢瓶储存区、钢瓶使用区,应根据场地特点设立在相对封闭的厂房内,封闭厂房和使用液氯的厂房的防护间距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设计规范》的要求。
4.必须设围堰或挖应急处理池,围堰的高度或凹坑的深度为0.6~0.8米,容量应大于单个钢瓶容量,并留出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的操作空间和设备进出围堰或凹坑的踏步,踏步坡度不宜大于60°,并有防渗漏层。
钢瓶安放在围堰或凹坑内,以防剧毒液体溢出。
5.必须设有氯气浓度监测仪和事故应急处理相关系统设备,实现现场声光报警并将信号接至企业单位控制室,出现问题可以及时处理。
6.使用液氯的厂房工作面积小于100m2,必须设有两个出入口;大于100m2至少要有三个出入口;多层建筑物厂房时,每层至少设两个楼梯,以保证操作人员迅速撤离现场。
6.使用液氯的厂房的操作室不应与使用场所直接连通,应保持一定的隔离距离。
二、设备设施1、在液氯使用场所,包括液氯钢瓶储存区、钢瓶使用区和使用液氯的厂房设置氯气浓度监测仪,实现现场声光报警并将信号统一接至企业单位控制室。
2、使用气态氯操作与使用的厂房和液态氯原料供应场所之间应设立有效的隔离阀,一旦气态氯厂房发生意外事故时,可以通过关闭隔离阀快速切断泄漏源。
氯气及氯化氢吸收方法一、氯气的吸收方法:1.碱液吸收法:氯气可以与碱液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酸,如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与氯气反应生成盐酸和氯化钠:2NaOH+Cl2->2NaCl+H2O碱液吸收具有吸收速度快、效果好的优点,但需要采用专用设备进行操作。
2.活性炭吸附法:氯气可以通过活性炭进行吸附。
活性炭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高的吸附能力,可以有效地吸附氯气分子。
此方法操作简单,但吸附的氯气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以免引发再次释放。
3.双氧水吸收法:氯气可以与双氧水发生反应生成氯化氢和盐酸:H2O2+Cl2->2HCl+O2双氧水具有良好的氧化性,可以有效地吸收氯气,但需要注意反应条件,如温度和浓度等。
以上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以提高吸收效果。
二、氯化氢的吸收方法:1.碱液吸收法:氯化氢可以与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相应的盐类:NaOH+HCl->NaCl+H2O碱液吸收法是氯化氢常用的吸收方法,具有一定的吸收速度和效果,但也需要进行废液处理,以防止废液对环境造成污染。
2.活性炭吸附法:氯化氢可以通过活性炭进行吸附,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有效吸收氯化氢。
但需要及时更换或处理吸附的活性炭,以防止再次释放。
3.水吸收法:氯化氢可以通过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盐酸:HCl+H2O->H3O++Cl-水吸收法是一种简便、安全的吸收方法,但对水的纯度要求较高,并且需要进行废液处理。
以上吸收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吸收设备和操作条件,以确保安全有效地吸收氯气和氯化氢。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服、呼吸器等,并提前做好应急预案,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含氯尾气吸收处理工艺改进0 引言氯气在人类的生产、生活过程中用途非常广泛,特别是在化工领域它是重要的原材料,但也常常是化工生产中的附产物,因氯气有毒且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对人的身体健康有严重的影响,所以对含氯废气的处理和排放要求也极其严格化工生产中含氯废气的治理主要是通过湿法来净化,一般是采用化学中和法、氧化还原法等过程,对氯气进行吸收,做到综合利用。
1 氯气吸收系统及现状现有氯气吸收系统采用湍球吸收塔,吸收塔采用塑料球作为填料,采用每两个塔串联为一组的2级吸收。
前级塔吸收由排烟道引入的氯气(电解生产产生),后级塔吸收前级塔反应后的余氯。
前级塔使用后级塔循环后母液,后级塔用石灰乳作为吸收液。
后级塔出口与储液室相连,接抽风机,尾气再通过排气筒排空。
现有工艺运行良好,但因各种原因,偶发超标排放事件,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还来了较为不利的影响。
因此有必要对氯气吸收系统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提高氯气排放要求,杜绝超标排放事件的发生。
2 实施氯气吸收系统工艺改进的必要性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重2.5倍。
如果空?庵新绕?尝试超标,会对人体造成较为严重的伤害。
同时随着产品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氯气产生量也逐渐增大,若不以更高标准的处理就直接排入大气,将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
因此严于国家标准的氯气吸收系统,是公司发展壮大重要一环,有利于将来的发展。
3 工艺介绍国内外氯气吸收与回用的主要工艺有:碱液吸收法、生产液氯法、合成盐酸法、水吸收法、溶剂吸收法,废铁屑吸收制聚合氯化铁法。
几种方法及工艺比较见下表:3.1 碱液吸收法吸收剂主要是NaOH、Na2C03、Ca(0H)2等碱性水溶液或浆液,尾气氯气与其反应生成次氯酸盐和氯化盐。
其优缺点:吸收废氯气的吸收效率高,吸收速率快,设备和工艺流程简单,应用广泛。
其主要缺点是吸收费用较高,吸收废氯气之后的产物回收利用困难,排放掉又会造成二次污染。
3.2 生产液氯法对废氯气进行净化、干燥处理,然后冷却及加压,使氯气转化为液氯,封装钢瓶。
大装置氯气含量测定方法方案 1 饱和食盐水吸收HCL——操作简单(1)药品及用具药品:饱和食盐水NaOH 水溶液用具:两个磨口锥形瓶(2)原理根据电离平衡:CL2+H2O?2H++CL-+CLO-, HCL=H++CL-,二者都可以电离出氯离子,但氯离子可以使前个电离平衡左动,抑制氯气的反应,对后者没有影响,因为后者是彻底电离。
而饱和食盐水中氯离子,钠离子完全电离,所以能抑制氯气溶于水并与水反应,但是水仍然可以将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
之所以要饱和食盐水,就是怕有多的水会溶解氯气。
(3)操作采样:每隔30min 采一次样,打开阀门(类似从O2 钢瓶放出O2),将采样管分别置于20mL水和20mL NaOH水溶液中,分别采集200mL反应气,塞紧玻璃塞子,静置2h,待用。
检测:方法① 用国标GB/T 7139-2002 塑料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氯含量的测定分别检测饱和食盐水和NaOH水溶液CL 的含量,再将NaOH水溶液中氯含量- 饱和食盐水中氯含量,即得CL2量。
方法② 分别称量饱和食盐水和NaOH水溶液的重量,再将NaOH 水溶液增重-饱和食盐水增重,即得CL2量。
方案 2 快速检测试纸——较快速,不是特别精确(1)药品及用具药品:NaOH水溶液余氯快速检测试纸用具:磨口锥形瓶/ 气体取样球胆(2)原理CL2和HCL都溶于NaOH水溶液中,反应方程式如下:HCL+NaOH=NaC+LH2O,CL2+NaOH= NaC+L NaCLO;快速检测试纸中的缓冲物质、显色剂、稳定剂、掩蔽剂等可以将溶液中的CLO-快速检测出。
(3)操作采样:直接于采样口采集200mL气体溶于20mL NaOH水溶液或用气体取样球胆取200mL气体样再溶于NaOH水溶液,塞紧玻璃塞子,静置2h,待用。
检测:测试时一手握试纸盒,拇指压住试纸于出口处,另一手拉出纸条,在楔状齿上割断,浸入溶液后立即取出,与标准色板进行比色确定有效氯含量。
工业用液氯的分析方法2.4.1氯含量的测定2.4.1.1方法提要液氯气化后,取100ml气氯样品,用碘化钾溶液吸收氯气,测量残余的气体体积,计算气化样品中氯气的体积分数。
反应式如下:2KI+CI2=2KCI+I22.4.1.2试剂碘化钾溶液:100g/L.氢氧化钠(工业品)溶液:200g/L.2.4.1.3仪器一般的试验室仪器和以下仪器。
2.4.1.3.1气体量管:100ml,上部具有0.05mL分度值(见图1)。
图1 氯含量测定装置示意图2.4.1.3.2水准瓶:250mL。
2.4.1.3.3吸收瓶:500mL,内装氢氧化钠溶液。
2.4.1.4分析步骤2.4.1.4.1将气体量管A(5.1.3.1)与水准瓶E(5.1.3.2)按图(见图1)连接。
旋转气体量管A(5.1.3.1)的C阀,使气体量管A(5.1.3.1)与大气相通,之后旋转B阀,使气体量管A(5.1.3.1)与水准瓶E(5.1.3.2)相通,调整水准瓶E(5.1.3.2)的位置,使水准瓶E(5.1.3.2)中的碘化钾溶液(5.1.2.1)液面与气体量管A(5.1.3.1)下端“0”刻度处相平,关闭B阀。
2.4.1.4.2连接D和吸收瓶F(5.1.3.3),旋转B阀,使气体量管A(5.1.3.1)与取样器相连,缓慢打开取样器阀门,使氯气通入气体量管A(5.1.3.1)2min~3min,以保证把气体量管A(5.1.3.1)内的空气置换完全,关闭取样器阀门,紧接着关闭气体量管A(5.1.3.1)的C阀和B阀,拆下吸收瓶F(5.1.3.3)及通氯气的连接管。
放置片刻,使气体量管A(5.1.3.1)内的氯气温度与外界达到平衡。
迅速旋转气体量管A(5.1.3.1)的C 阀一周。
2.4.1.4.3将水准瓶E(5.1.3.2)逐渐升高,旋转B阀使碘化钾溶液(5.1.2.1)流入气体量管A(5.1.3.1)中少许,关闭B阀,使氯气被碘化钾溶液(5.1.2.1)吸收。
液氯工段工艺操作规程1、概述:1.1液氯工段任务:把气态氯进行降温液化,而使其变成液体,以便于运输和贮存,并满足对氯纯度要求很高的场合。
1.2 液氯的用途:液氯一般气化后使用,广泛用于纺织、造纸、冶金、医药、塑料、橡胶等行业。
1.3 液氯的贮运:液氯应贮存在阴凉通风的库房中,专库专储,切勿与易爆易燃及氨气共储共运,库温不超过35℃,防止日光照射。
失火时,可用水浇救。
2、原料及性质液氯工段主要原料有:氯气、氨、氯化钙、硫酸2.1 氯气的物化性质:2.1.1 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式Cl2;原子量35.453,分子量70.906,重度3.214Kg/M3(标准状况下;1大气压,0℃),沸点:-33.9℃,熔点:-100℃,汽化热:20.39Kj/Mol(-34.4℃),熔融热:6.39Kj/Mol(-101℃)。
压缩系数:0.1—7.6MPa之间,平均为0.000202。
溶解度:0℃,1atm下100g水中溶解1.462克。
熔解热:22.07Kj/Mol,水合物:温度小于9.6℃与水生成Cl2·8H2O水合物,生成热76.74Kj/Mol;外观:气体为黄绿色,液体为黄色微橙的透明液体,具有窒息性刺激气味。
2.1.2 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气属卤族元素,化学性质非常活泼,除了对惰性气体、碳、氮等元素外,几乎可以与各种元素直接化合,氯也能和许多化合物起反应,因此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氯状态存在的氯是极少的,大多数呈无机化合物存在。
2.1.2.1氯气与金属的反应:如 2Ag+Cl2→2AgCl在有水存在情况下,即生成盐酸,促使金属腐蚀如2Fe+3Cl2→2FeCl3FeCl3+3H2O→Fe(OH)3+3HCl完全干燥的氯气和液氯常温下几乎不与金属反应,也有例外:如钛与湿氯气不反应,而与干燥氯气反应Ti+Cl 2→TiCl 2,TiCl 3,TiCl 42.1.2.2氯气与无机化合物反应: 如2NaOH+Cl 2→NaClO+NaCl+H 2O2Ca (OH )2+Cl 2→Ca (ClO )2+CaCl 2+2H 2O 2.1.2.3与有机化合物的反应: C 6H 6+3Cl 2→C 6H 6Cl 6 2.1.2.4与水作用:氯气微溶于水,在9.6℃以下与水生成Cl 2·8H 2O 水合物,因此在冬季,水同氯很易生成水合物结晶,在常温下,氯微溶于水,生成少量盐酸和次氯酸:Cl 2+H 2O →HClO+HCl2.1.2.5和氢气反应:氯气和氢气在光照的情况下,能迅速反应与释放大量的热,并以爆炸的形式将热H 2+Cl 2 2HCl+Q (183.9kj )氯气和氨气即时在低温下,亦激烈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
ICS13.100C72备案号: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 3617—2019液氯使用安全技术规范Safety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use of Liquid chlorine2019-07-11发布2019-08-01实施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一般要求 (2)5 厂址选择与工厂总平面布置 (2)6 安全技术要求 (3)7 应急处置 (5)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苏省应急管理厅提出。
本标准由江苏省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江苏省氯碱工业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匡蕾、秦文浩、施祖建、张小波、李伟敏、汪丽莉、虞谦。
液氯使用安全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液氯使用企业厂址选择与工厂总平面布置、安全技术要求和应急处置等方面安全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液氯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化工企业,现有液氯使用企业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138 工业用液氯GB 11984 氯气安全规程GB 30077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要求GB 36894 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风险基准GB 50016-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489 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GB/T 11651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 18664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 20438 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安全GB/T 20801 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GB/T 29639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31856 废氯气处置规范GB/T 33942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35320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分析)应用指南GB/T 50770 石油化工安全仪表系统设计规范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65 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T 223 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 275 氯气职业危害防护导则AQ 3014-2008 液氯使用安全技术要求AQ 3047 化学品作业场所安全警示标志规范AQ/T 3048 化工企业劳动防护用品选用及配备AQ/T 9007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 9009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HG/T 2040 手动液体装卸臂通用技术条件HG/T 4684 液氯泄漏的处理处置方法HG/T 21608 液体装卸臂工程技术要求HG/T 23004 化工企业气体防护站工作和装备标准SY/T 6772 气体防护站设计规范SY/T 7350 低温管道与设备防腐保冷技术规范TSG 21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5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6 气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DB32/T 3255 液氯汽车罐车、罐式集装箱卸载安全技术要求DB32/T 3381 液氯汽车罐车、罐式集装箱接卸场地(厂房)安全设计技术规范T/CCSAS 001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质量控制与审查导则T/JSLJ 001 氯气泄漏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T/JSLJ 003 液氯(氯气)长输管道安全技术要求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浅析氯碱项目氯气处理采用工艺方案氯碱项目作为基础化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氯气处理工艺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和安全环保。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方案写作经验,为大家详细解析一下氯碱项目氯气处理采用的工艺方案。
一、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氯碱产品的需求逐年增加。
氯碱行业作为重要的基础化工产业,其生产工艺的优化和改进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氯气作为氯碱项目的主要产品之一,其处理工艺的合理性对整个项目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二、氯气处理工艺方案1.氯气吸收氯气吸收是氯碱项目中氯气处理的第一道工序。
我们采用的是湿法吸收工艺,通过将氯气与水混合,使其溶解于水中,氯化氢气体。
具体步骤如下:(1)将氯气从炉内抽出,经过冷却、除尘处理后,送入吸收塔。
(2)在吸收塔内,氯气与来自循环水池的水充分混合,形成氯化氢气体。
(3)氯化氢气体经过冷却、脱水、压缩等步骤,最终得到氯化氢产品。
2.氯气干燥氯气在吸收过程中会带入一定量的水分,为了确保后续工艺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对氯气进行干燥处理。
我们采用的是分子筛干燥工艺,具体步骤如下:(1)将氯气送入分子筛干燥塔,利用分子筛的吸附性能将水分去除。
(2)干燥后的氯气送入下一个工艺环节。
3.氯气压缩氯气在经过干燥处理后,需要对其进行压缩,以满足后续工艺的需求。
我们采用的是多级压缩工艺,具体步骤如下:(1)将干燥后的氯气送入压缩机,进行一级压缩。
(2)经过一级压缩的氯气,送入二级压缩机进行二级压缩。
(3)依次类推,将氯气压缩至所需压力。
4.氯气输送压缩后的氯气需要输送到各个用氯工序。
我们采用的是管道输送工艺,具体步骤如下:(1)将压缩后的氯气送入输送管道。
(2)通过管道将氯气输送到各个用氯工序。
(3)在输送过程中,设置相应的监控设备,确保输送安全。
三、工艺优势1.生产效率高:采用湿法吸收工艺,氯气吸收效率较高,有利于提高整个项目的生产效率。
2.安全环保:分子筛干燥工艺和管道输送工艺,有效降低了氯气在处理过程中的泄漏风险,确保了生产安全。
液氯使用平安技术要求(AQ 3014-2021国家平安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21 年 11 月 19 日发布2021 年 1 月 1 日实施 )前言本标准技术条款强制。
为了保护液氯使用单位作业人员的平安和健康,防范液氯事故的发生,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 A 为标准性附录。
TC288/SC3 〕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全国平安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平安分技术委员会〔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九兰、岳涛、汪彤、张志航、齐书芳、淡默、王小庆。
本标准首次发布。
液氯使用平安技术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液氯使用过程中,对使用条件、操作方法、工艺设备以及作业人员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液氯的单位。
2标准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中所含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即构本钱标准的条文,与本标准同效。
但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但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894平安标志GBZ 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AQ/T 9002生产经营单位平安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那么3一般要求液氯用户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新建、扩建、改建使用液氯的建设工程,应遵守国家相关行政许可制度,未经批准不应建设。
使用液氯的设备〔容器、反响罐、塔器等〕设计制造,应符合压力容器的有关规定。
液氯、氯气管道的使用、检验和维修改造,应符合压力管道的有关规定。
液氯用户应制定氯气泄漏事故应急预案,预案的编制应符合AQ/T 9002 中的有关规定。
液氯使用单位应遵照附录 A 的规定设置明显的平安标志,并符合GB 2894 相关要求。
4液氯使用条件要求液氯使用场所应保持枯燥、通风,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装置。
液氯使用单位的库房不应存放易燃物质和与氯气易发生化学反响的物品。
使用氯气场所的卫生和环境卫生条件应符合 GBZ 1 和 GBZ 中的有关规定,作业场所空气中氯气含量最高允许浓度为 1mg/m3。
氯气吸收装置操作规程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氯气吸收装置操作规程一、工作原理:1、通过二氯化铁(氯化亚铁)溶液做为吸收剂,吸收泄漏氯气,除去有害气体。
主要特点有:①吸收能力强、容量大,二氯化铁溶液吸收氯气生成三氯化铁(氯化铁)溶液,三氯化铁溶液又与吸收反应箱中的铁屑反应生成二氯化铁溶液,使二氯化铁浓度随着氯气的吸收而不断地得到增加,从而吸收能力增强,容量不断扩大;②吸收剂不老化,腐蚀性小,无需更换,可不断循环使用。
2、反应原理:以氯化亚铁溶液做为吸收液,以铁做为再生剂,氯与氯化亚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后生成氯化铁,并可用再生剂还原,其化学反应式如下:2FeCL 2+2CL 2=2FeCL 32FeCL 3+Fe=3FeCL 2二、结构及工作流程:1、本装置能确保将泄漏出来的氯气及时吸收,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如流程图所示,当有氯气泄漏时,安装在氯瓶间和加氯间中的漏氯报警仪开始报警,并将漏氯信号传递到泄氯吸收安全装置,装置自动运行,风机和泵开始运转。
风机将含氯气体由下往上送入吸收塔,泵抽取吸收液由上往下喷淋,含氯气体在吸收塔填料内接触反应,反应结束后,尾气返回氯瓶间,反应后的液体回流到溶液箱,经过再生后又被抽到吸收塔内进行反应,不断循环使用。
2、本装置可以将泄漏的氯气有效地控制在氯瓶间与泄氯吸收安全装置所构成的封闭的内部系统中处理,不向大气排放尾气,处理漏氯事故更彻底。
三、操作步骤:1、自动状态:①氯气泄漏时,漏氯报警器显示值到1.5ppm 时高报,到3.0ppm 时高高报,这时会触发泄氯吸收装置自启动;②平时必须将控制档打到“自动”,当控制箱收到漏氯报警器报警信号时,泄氯吸收装置会自动投入运行,直到把室内泄漏的氯气处理完后,操作人员到现场操作,将控制档打到“停止”才能停机;③当有漏氯报警信号时,警铃和警灯会同时触发,DCS 上氯气监测点会报警。
目录一、生产工艺流程 (3)氯气液化流程: (3)液氯包装的流程: (3)液氯排污的流程: (3)事故氯吸收流程 (4)二、岗位操作 (4)(一)液化岗位 (4)1、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4)2、液化系统开车的步骤 (5)3、正常操作 (5)4、液氯储罐切换操作 (6)5、液化系统停车操作: (6)(二)包装岗位 (6)1、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7)2、液氯包装的操作: (7)3、液环式氯气泵的操作 (8)5、正常操作 (10)事故氯吸收岗位操作 (11)(三)钢瓶技术检验岗位 (11)1、检验规程 (12)2、钢瓶试压操作 (12)3、钢瓶合格条件 (13)三、工艺控制指标 (13)四、不正常现象及处理办法 (15)1、氯气泵 (15)2、液下泵 (16)五、岗位职责 (16)1、工段长工作职责 (16)2、班长工作职责 (17)3、液化工工作职责 (18)4、包装工岗位职责 (18)5、复磅工岗位职责 (19)6、整瓶工岗位职责 (19)六、设备一览表 (20)附件一液氯工段事故预案 (22)一、液氯钢瓶发生液氯泄漏事故处理方案 (22)二、液氯包转管线发生泄漏事故的处理方案 (23)附件二液氯工段安全操作要点 (24)附件三液氯槽车充装操作规程 (25)一、生产工艺流程自氯氢处理来的氯气,进入原氯分配台,根据氯气平衡情况,一部分去氯化氢工段生产氯化氢,一小部分去乙炔配制次氯酸钠溶液,剩下的全部去生产液氯。
氯气液化流程:原氯通过分配台进入氯气缓冲罐(V0901),然后进入氯气液化器(E0901A、B、C)壳程内,与来自冷冻站的-20℃盐水换热冷却,部分液化成液体氯;液体氯及不凝性气体,经气液分离器(V0903A、B、C)分离,液体氯进入液氯储罐(V0904A—E)贮存。
需装瓶外运的液氯由液氯储罐进入液氯中间槽(V0911),由液下泵(P0902A、B)输送去装瓶。
未液化尾气经气液分离器顶部送出,经尾氯分配台送去合成盐酸。
一、编制目的为确保在液氯泄漏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液氯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发生的泄漏事故。
三、事故特点1. 液氯泄漏后,迅速汽化,扩散速度快,影响范围广。
2. 氯气具有剧毒,对人体呼吸系统、眼睛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吸入高浓度氯气可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3. 氯气能与许多有机物发生激烈反应,可能导致火灾或爆炸。
四、应急处置原则1. 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确保人员生命安全。
2. 快速反应,迅速处置,降低事故损失。
3. 严格执法,依法依规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五、应急处置流程1. 事故报告(1)事故发生后,立即向当地应急管理部门报告,并拨打110、119、120等救援电话。
(2)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影响范围、人员伤亡情况等。
2. 现场处置(1)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至气体散尽。
(2)应急处理人员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一级化学防护服。
(3)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然后强力通风。
(4)小量泄漏下风向撤离距离,白天400m,黑夜1200m;大量泄漏,白天2400m,黑夜7400m。
(5)着火处置: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冷却容器;采取沙土覆盖;可能的情况将容器移到空旷处,迅速将钢瓶浸入烧碱或石灰水吸收池、水中处理。
3. 人员救护(1)对吸入氯气中毒的人员,立即将其转移到空气新鲜处,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
(2)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避免氯气刺激。
(3)及时拨打120,等待专业救护人员到来。
4. 环境监测(1)对泄漏区域进行环境监测,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2)对受污染的水体、土壤进行治理,防止污染扩散。
5. 事故调查(1)事故发生后,立即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责任等进行调查。
(2)依法依规对事故责任人进行处理。
六、应急保障1. 人员保障(1)建立应急队伍,配备必要的人员和设备。
目录前言 (2)第一章液氯泄漏吸收装置 (3)一工艺流程 (3)二特点 (5)三安装及调试 (5)四操作与运行 (5)五故障与维护 (6)六需要配备的其他防护装备 (7)第二章安全用率 (9)I 氯的特性及事故处理 (9)一氯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健康危害 (9)二防灾设备 (10)三中毒的症状 (12)四急救方式 (13)五漏氯是的应对措施 (14)六救灾方式及灾后处理 (14)II 氯气中毒处理 (15)III 怎样防止泄氯 (18)前言氯气是给水排水中最常用的消毒剂,同时也是一种有剧毒的气体,对人、畜、植物以及设备具有极强的毒性和腐蚀性,因此在生产和试用过程中,必须采取可靠地防护措施,以防氯气泄漏引起重大事故。
本方案采用NaOH作为氯气的吸收液,因为NaOH对氯的吸收较快,而且是最为经济的碱液。
当漏氯探头探测到氯气泄漏时,漏氯报警器报警,直到自动控制箱开启风机和耐腐蚀泵时,报警器停止报警。
风机将泄漏的氯气和空气抽入反应塔,NaOH溶液经耐腐蚀泵从反应塔的顶部喷淋向下,和氯气充分接触反应,氯气和空气经反应塔A、B后排出。
该方案具有自动反应迅速、成本低、能够有效的处理泄漏液氯的特点。
第一章液氯泄漏吸收装置一工艺流程该方案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来吸收泄漏出来的氯气,将其泄漏空间中的含氯量达到除去氯气的目的。
氯与氢氧化钠化合后,生成较稳定的次氯酸钠、氯化钠和水,其化学反应式为:Cl2+2NaOH=NaClO+NaCl+H2O当有氯气发生泄漏时,从钢瓶或加氯系统中泄漏的氯迅速气化,安装在加氯间中的氯气检测器会自动报警,并发出一个信号给自动控制箱,吸收装置会自动启动投入运行,当风机和耐腐蚀泵均启动时停止报警。
风机将含氯空气由加氯间压入碱液池上部的吸收塔,混合气体经A吸收塔底部上升与碱液泵自碱液池抽出的碱液从塔顶喷淋而下,在吸收塔中的填料内充分接触,反应后的液体流回碱液池,一部分氯气在A吸收塔中被吸收,其余氯气通过连通管进入B吸收塔底部,同A吸收塔一样,再一次进行吸收,剩余少量未被吸收的氯气由B吸收塔塔顶排入大气。
工业生产中氯气的吸收与再利用作者:侯俊王三反汪孔泉张文泉李爱玉来源:《绿色科技》2016年第18期摘要:介绍了国内外氧气吸收与再利用现状,包括合成盐酸法、溶剂吸收法、生产液氯法、碱液吸收法等,对其回收与再利用进行了探讨,并对其中涉及的几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工业;氯气;吸收;再利用中图分类号:X7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80081031引言氯气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黄绿色气体,因其价格低廉,在生产与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是许多领域所需的重要原料。
氯气主要用于制备盐酸、农药、炸药、有机染料及三氯乙烯、氯化苯、氯乙醇等多种氯化物;可用于纸张的漂白、饮用水及布匹的消毒;同时还用于合成橡胶、塑料、石油化工产品以及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的冶炼工艺。
在工业生产中,氯气常被用来制造杀虫剂、消毒剂、溶剂、合成纤维等。
此外,氯气还可以处理某些工业废水,将具有还原性的有毒物质如H2S、氰化物等氧化成无毒物质[2]。
然而,氯气又是一种具有窒息性的有毒气体,它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且损害多种器物,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3]。
因此,在使用氯气的过程中,必须采取安全的防护措施,一旦氯气发生泄漏,应立即做好安全保护并迅速离开现场,以免吸收过量的氯气而危害人体健康;同时还要建立可靠的氯气吸收与再利用系统,使氯气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
2国内外氯气吸收与再利用现状氯气因其刺激性、剧毒性,危害着人类健康,污染着环境。
为此,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都在寻找一种科学、环保且经济有效的吸收方法。
目前国内外氯气吸收与再利用的方法主要有合成盐酸法、溶剂吸收法、生产液氯法、碱液吸收法、亚硫酸钠吸收法和氯化亚铁吸收法等方法。
2.1合成盐酸法此方法是将尾气中的氯气经过干燥、净化等工序处理后,与氢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HCl 气体,将HCl气体溶于水或用水喷淋后形成HCl溶液即成盐酸,防止了对空气的污染。
氯气吸收装置操作规程一、工作原理:1、通过二氯化铁(氯化亚铁)溶液做为吸收剂,吸收泄漏氯气,除去有害气体。
主要特点有:①吸收能力强、容量大,二氯化铁溶液吸收氯气生成三氯化铁(氯化铁)溶液,三氯化铁溶液又与吸收反应箱中的铁屑反应生成二氯化铁溶液,使二氯化铁浓度随着氯气的吸收而不断地得到增加,从而吸收能力增强,容量不断扩大;②吸收剂不老化,腐蚀性小,无需更换,可不断循环使用。
2、反应原理:以氯化亚铁溶液做为吸收液,以铁做为再生剂,氯与氯化亚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后生成氯化铁,并可用再生剂还原,其化学反应式如下:2FeCL2+2CL2=2FeCL32FeCL3+Fe=3FeCL2二、结构及工作流程:1、本装置能确保将泄漏出来的氯气及时吸收,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如流程图所示,当有氯气泄漏时,安装在氯瓶间和加氯间中的漏氯报警仪开始报警,并将漏氯信号传递到泄氯吸收安全装置,装置自动运行,风机和泵开始运转。
风机将含氯气体由下往上送入吸收塔,泵抽取吸收液由上往下喷淋,含氯气体在吸收塔填料内接触反应,反应结束后,尾气返回氯瓶间,反应后的液体回流到溶液箱,经过再生后又被抽到吸收塔内进行反应,不断循环使用。
2、本装置可以将泄漏的氯气有效地控制在氯瓶间与泄氯吸收安全装置所构成的封闭的内部系统中处理,不向大气排放尾气,处理漏氯事故更彻底。
三、操作步骤:1、自动状态:①氯气泄漏时,漏氯报警器显示值到1.5ppm时,高报,到3.0ppm时,高高报,这时会触发泄氯吸收装置自启动;②平时必须将控制档打到“自动”,当控制箱收到漏氯报警器报警信号时,泄氯吸收装置会自动投入运行,直到把室内泄漏的氯气处理完后,操作人员到现场操作,将控制档打到“停止”才能停机;③当有漏氯报警信号时,警铃和警灯会同时触发,DCS上氯气监测点会报警。
当风机和泵都运行后,DCS上泵和风机会显示运行状态,现场声光报警会停止,表示装置已正常投入吸氯工作状态。
2、手动状态:①当需要人工启动泄氯吸收装置时,把控制档打到“手动”状态,按下“风机启动”按钮和“溶液泵启动”按钮;②停机时,按下“风机停止”按钮和“溶液泵启动”按钮。
液氯制备及投加系统调试方案
一、手动控制
1、首先确认水喷射器工作水压力是否满足要求,然后打开压力水阀门,用手感测试真空接口的抽吸力。
如抽吸力小或向外出水,则需检查水喷射器后的闸阀是否开启及管道是否畅通。
2、真空调节阀安装完毕,要进行密封性试验。
先把氯瓶与调节阀之间所有接头装好拧紧,然后打开氯瓶,用氨水或pH试纸依次检查所有的接头。
如发生白色烟气或试纸变色,则表明该接头泄漏,需重接,直到无泄漏为止。
3、排气管装至室外,出口应低于流量控制器,并检查所有管道安装是否正确。
4、检查管道的气密性:关闭调节阀,将黑色旋钮转至“OFF”,打开水喷射器压力管阀门,水喷射器开始工作,数秒钟内气源指示器转至红色,表明气密性良好。
如指示器无变化,或变化缓慢,应检查真空管路何处损坏或漏气,直至维修完好为止。
5、在管路气密性良好的情况下,将调节阀黑色旋钮转至“ON”,使系统运行。
调整流量控制阀红色旋钮直到所需要的加氯量。
6、停止调试:关闭氯瓶阀门,指示器显红色后关闭电源、水源。
调试完毕。
二、自动控制
1、加氯机有流量配比控制、直接余氯控制和复合环路(流量、余氯)控制三种控制方式供选用。
2、检查所有应接入的信号(流量、余氯等)是否正常。
3、启动已经经过手动调试的加氯机。
4、将加氯机的控制按钮打到“自动”位置上。
5、观察、记录余氯数据,并采取变化水量的办法,检查余氯变化幅度、变化时间值(滞后时间)是否正常。
6、设置高低余氯报警值,并用手动调节氯量调节阀,检验报警效果。
第12期2020年12月中国氯碱China Chlor-AlkaliNo.12Dec.,202027液氯应急吸收装置的工艺设计聂常昆,王祖芳(新疆兵团现代绿色氯碱化工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新疆石河子832000)摘要:介绍了液氣储槽的现状,提出了氯气泄漏进行紧急吸收的工艺设计方案,通过方案的实施验证应急吸收装置的运行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
关键词:液氯储槽;氣气;应急吸收;工艺设计中图分类号:TQ08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1785(2020)12-0027-03Process design of liquid chlorine emergency absorption deviceNIE Chang-kun,WANG Zu-fang(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Modem Green Chlor-Alkali Chem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Center(Ltd.), Shihezi 832000, China)Abstract:The status of liquid chlorine storage tank was introduced,the process design scheme of chlorine gas leakage for emergency absorption was proposed,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gram,the operation effect of the emergency absorption device is verified,achieved the desired goal.Key words:liquid chlorine storage tank;chlorine gas;emergency absorption;process design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为确保液氯生产正常 操作无泄漏,出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处理,并将事故 影响降低到最低,决定对氯气泄漏的应急吸收进行 设计和改造,确保氯气在密闭的空间内及时有效的 被吸收,最大程度消除和减少氯气对外界大气和人 员的损害,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目录前言 (2)第一章液氯泄漏吸收装置 (3)一工艺流程 (3)二特点 (5)三安装及调试 (5)四操作与运行 (5)五故障与维护 (6)六需要配备的其他防护装备 (7)第二章安全用率 (9)I 氯的特性及事故处理 (9)一氯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健康危害 (9)二防灾设备 (10)三中毒的症状 (12)四急救方式 (13)五漏氯是的应对措施 (14)六救灾方式及灾后处理 (14)II 氯气中毒处理 (15)III 怎样防止泄氯 (18)前言氯气是给水排水中最常用的消毒剂,同时也是一种有剧毒的气体,对人、畜、植物以及设备具有极强的毒性和腐蚀性,因此在生产和试用过程中,必须采取可靠地防护措施,以防氯气泄漏引起重大事故。
本方案采用NaOH作为氯气的吸收液,因为NaOH对氯的吸收较快,而且是最为经济的碱液。
当漏氯探头探测到氯气泄漏时,漏氯报警器报警,直到自动控制箱开启风机和耐腐蚀泵时,报警器停止报警。
风机将泄漏的氯气和空气抽入反应塔,NaOH溶液经耐腐蚀泵从反应塔的顶部喷淋向下,和氯气充分接触反应,氯气和空气经反应塔A、B后排出。
该方案具有自动反应迅速、成本低、能够有效的处理泄漏液氯的特点。
第一章液氯泄漏吸收装置一工艺流程该方案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来吸收泄漏出来的氯气,将其泄漏空间中的含氯量达到除去氯气的目的。
氯与氢氧化钠化合后,生成较稳定的次氯酸钠、氯化钠和水,其化学反应式为:Cl2+2NaOH=NaClO+NaCl+H2O当有氯气发生泄漏时,从钢瓶或加氯系统中泄漏的氯迅速气化,安装在加氯间中的氯气检测器会自动报警,并发出一个信号给自动控制箱,吸收装置会自动启动投入运行,当风机和耐腐蚀泵均启动时停止报警。
风机将含氯空气由加氯间压入碱液池上部的吸收塔,混合气体经A吸收塔底部上升与碱液泵自碱液池抽出的碱液从塔顶喷淋而下,在吸收塔中的填料内充分接触,反应后的液体流回碱液池,一部分氯气在A吸收塔中被吸收,其余氯气通过连通管进入B吸收塔底部,同A吸收塔一样,再一次进行吸收,剩余少量未被吸收的氯气由B吸收塔塔顶排入大气。
在B吸收塔的顶部有一个除雾装置,将原气中夹带的碱液除掉,以免排入大气污染环境。
工艺流程如下:木塞氯瓶电子称中间氯瓶加氯间NaOH溶液池反应塔A反应塔B加氯管耐腐蚀泵风机氯气输入管排气管液位计碱液口自动控制箱漏氯报警器漏氯探头漏氯探头碱液管3HL5HG4HL1HR3HR2HR1SB3SB2SB4SB3HR厂牌3HR耐腐蚀泵故障指示灯5HG 电源指示灯4HL 风机故障指示灯1HR 耐腐蚀泵运行指示灯3HR 漏氯指示灯2HR 风机启动指示灯1SB耐腐蚀泵运行按钮3SB 风机启动按钮3HR 自动、手动、停转换器2SB 耐腐蚀泵停按钮4SB风机停按钮自动控制箱面板液氯泄漏吸收装置流程图放空管二特点1. NaOH溶液和氯气反应激烈、彻底,吸收速度快、效率高,而且NaOH成本低,较为经济;2.该装置的尾气中氯的含量已经很小了,排入大气后,不会存在任何的危害;3.设备不需清洗维护,操作管理方便;4.该装置运行全自动化,可应付突发性泄氯。
三安装及调试1.碱液池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反应吸收塔采用玻璃钢材料制造,安装在碱液池上,置于室内。
2.风机和耐腐蚀泵的基础要求平整,机体及轴要保持水平,试车是要注意方向,不可反转;3.氯气检测传感器要安装在加氯间易泄漏点的附近,以便及时检测斜率事故,检测器周围要保持干燥;4.加氯间门窗要能够封闭严密,以防泄氯外逸,装置的进风口应靠近易于发生泄漏的地方;5.反应吸收装置全部安装完毕,经试机运转(耐腐蚀泵、风机分别运转)正常后,进行强度和严密试验(不漏水、不漏气),再调试氯气检测器,进行整机自动运行试验。
四操作与运行自动控制箱要保持有电源,确保电源指示灯发亮。
1.自动状态平时必须将控制档打到“自动”,当控制箱收到泄漏报警信号时,泄漏吸收装置会自动投入运行,直到把漏氯处理完后,需人工到现场操作才能停机。
当有漏氯报警信号时,警铃和警灯会同时触发,当风机和泵都运行起来后,警报会停止,表示装置已正常投入吸氯工作状态。
2.手动状态当需要人工启动风机和泵时,把控制档打到“手动状态”,按下“风机开按钮”,与“泵开按钮”。
停机时,按下“风机关按钮”与“泵关按钮”。
通常在装置不能正常自动启动或检修设备时使用这一功能。
3.空挡状态在这一状态下,各项操作都进行不了。
4.控制箱内部有两个秒位的时间继电器一个是用来设定漏氯报警器多少秒后(一般为15秒)启动吸收装置。
另一个用来设定泵启动若干秒后(一般为7秒)再启动风机。
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五故障和维护1.故障诊断和解决2.维护及其他注意事项a.漏氯事件发生后,应对碱液池中的NaOH溶液进行一次更换;b.本装置每月应启动2—3次进行测试,每次10min,以确保装置处于正常状态,有问题应及时处理;c.保持氯气检测传感器的正常、有效,确保报警器有效工作;d.加氯间门窗平时应保持常闭,特别是发生漏氯事故时,要马上封闭门窗,防止泄氯外逸,并启动该设备进行洗手处理;e.当发生泄氯事故时,除了立即启动装置运行外,还要想办法尽快关闭泄漏源,才能有效的处理泄氯事故;f.对风机、耐腐蚀泵和控制箱,平时要进行常规的机电检修,确保其随时可投入运行;g.其他的注意事项参阅第五章的国家标准规程。
六需要配套的其他防护装备操作本装置的人员须经过培训并熟悉相关的安全知识。
氯的救灾需针对人员防护及泄露控制等选用适当防灾器材设备。
1.人防护设备2.侦测及报警设备附注:依据毒性化学物质管理法施行细则第18条、第20条及(82)环署毒字第31061号公告事项五—(二)之规定,氯的运作场所需安装侦测及报警设备。
3.常备抢修器材表4.常备防护用品表第二章安全用氯I 氯的特性及事故处理一氯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健康危害氯为氧化性、具腐蚀性的极毒性气体,其特性如下: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3.健康危害资料表二防灾设备氯的救灾需正对人员防护及泄露控制等选用适当防灾器材设备:1.防护设备2.侦测及报警设备附注:依据毒性化学物质管理法施行细则第18条、第20条及(82)环署毒字第31061号公告事项五—(二)之规定,氯的运作场所需安装侦测及报警设备。
3. 处理设备三中毒的症状氯可经由呼吸道、皮肤或误食而使人中毒,其中毒是急性且高刺激性的,可在短期接触后造成永久性的伤害甚至死亡。
1.吸入性中毒的症状吸入氯会刺激鼻、咽及上呼吸道,过量可能造成肺积水、反复的呼吸会加强毒性作用。
2.皮肤接触性中毒的症状高浓度下会严重刺激,造成灼热刺痛感、发红、起泡,直接接触其液体会造成严重的刺激、灼伤,甚至冻疮。
3.食入性中毒的症状食入氯液可能造成胃疼、灼伤、口渴、痉挛及恶心,甚至造成死亡。
4.眼睛接触性中毒的症状眼睛接触氯会严重刺激,造成灼热、刺痛感、发红、流泪及起泡,直接接触其液体可能造成灼伤及永久损伤,甚至失明。
四急救方式氯中毒的抢救者须穿戴上完整的救灾设备中的个人防护设备,以支援小组的方式进入灾区救人。
急救氯中毒者最重要的是要将患者迅速搬离现场至空气新鲜通风处,检查并根据患者的中毒症状,给予适当的救护。
1.吸入性伤害的急救a.给予100%氧气;b.立即请人帮忙打电话求救;c.检查呼吸,维持呼吸道畅通;d.若呼吸停止,施予人工呼吸(不宜用口对口人工呼吸,可用单向活瓣口袋式面罩);e.若心跳停止,立即施予体外心脏按摩。
2.皮肤接触性伤害的急救a.如果皮肤曾接触过液体,立刻以温水缓和冲洗15—30min;b.若是衣服受到污染,需先解冻后,方可脱去衣服,试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将污染鞋袜脱掉;c.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洗患部;d.继续用水冲洗15—30min;e.冲洗结束时,利用干净衣物覆盖受伤部位。
3.眼睛接触性伤害的急救a.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15—30min,并不时的睁开上下眼皮;b.隐形眼睛必先出去或用水将其冲出来;c.勿使清洗液沾染未受伤的眼睛;d.用湿润棉棒将眼睛任何可移除之物移除;e.冲洗完毕用干净纱布覆盖,并以纸胶布固定。
4.食入性伤害的急救a.切勿催吐;b.若有意识,用水彻底润洗口腔;c.食入10min内,患者无意识丧失或呕吐,可给予喝240—300ml水或牛奶,以稀释其浓度;d.若患者自发行呕吐,让患者向前倾或仰躺时头部侧倾,以减低吸入呕吐物早策划给你呼吸道阻塞的危险。
五漏氯时的应对措施1.发生漏氯事件时,应先紧急隔离,并封锁半径150公尺的危害范围;2.保持位于上风处及远离低洼处;3.进入危险区域观察前,需穿戴完整救灾设备中的个人防护设备;4.注意周围的可燃物,因为几乎所有的可燃物遇氯都能起火燃烧;5.小量泄漏时,由近而远的对下风处1公里内的居民进行疏散或通报居民留在室内、门窗紧闭;6.大量泄漏时(大于10吨),紧急封锁半径加大至450公尺,疏散距离应扩大到3.8公里以上;7.视气流状况与气云的扩散速率,疏散距离可扩大到7公里;8.更大量的泄漏(百吨以上),疏散距离应再加倍。
六救灾方式及灾后处理1.泄漏时的救灾2.周围有火灾的救灾a.喷水可冷却容器并将流窜的气体导离工作人员;b.氯溶于水具有强腐蚀性,用水时需小心;c.可燃物在氯中燃烧会生成有毒产物;d.储存的氯受热会有爆炸的危险;e.对于装卸区的大火,关掉泄漏源后在灭火,使用自动是喷塔。
3.灾后的处理a.清洁工作需由受过培训的人员负责;b.保持泄漏区通风良好;c.可用氢氧化钠或消石灰的水溶液来吸收或中和泄漏液;d.产生的废弃物依据相关法规处理,但需先将其残留的气体导入充水的洗涤塔;e.泄漏液避免流入下水道或其他密闭空间,而其残留气体需导入充水的洗涤塔;f.以氢氧化钠或消石灰的水溶液清洗灾区,并用大量水冲洗,废水排入废水处理场。
II 氯气中毒处理理化性质黄绿色气体,有窒息性气味,分子式为Cl2,分子量为70.91,相对密度为1.47(0℃,369.77kPa),熔点-101℃,沸点-34.5℃,蒸气密度2.49,蒸气压506.62kPa(5atm,10.3℃)。
溶于水和易溶于碱液。
遇水生成次氯酸和盐酸,次氯酸再分解为氧气和氯酸。
氯与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可生成光气。
氯在氧气中不燃烧,但可助燃,在日光下与易燃气体混合时会发生燃烧爆炸,与许多物质反应起燃烧和爆炸。
侵入途径主要经呼吸道侵入,损害上呼吸道;空气中氯浓度较高时也侵入深部呼吸道。
毒理学简介人吸入LC50 : 500ppm/5M大鼠吸入LC50 : 293ppm/1H小鼠吸入LC50 : 137ppm/1H(LC50:半致死浓度)氯气吸入后,主要作用与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导致相应的病变,部分氯气又可经深呼吸道呼出。
人体对氯的嗅觉为0.06mg/m3;90mg/m3可致咳嗽;120—180mg/m3,30—60min可引起中毒性肺炎和肺水肿;300mg/m3时可致成致命损害,危及生命;高达3000mg/m3时,一般滤过性防毒面具也无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