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与春节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4
圣诞节与春节比较在世界各地,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且重要的节日。
在西方,圣诞节无疑是备受瞩目的盛大节日;而在东方,尤其是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春节则是一年中最具代表性和意义的传统佳节。
虽然这两个节日分别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它们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亲情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先来说说圣诞节。
圣诞节是为了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而设立的,时间是每年的 12 月 25 日。
对于西方人来说,这是一个家庭团聚、互赠礼物、欢庆喜乐的时刻。
在圣诞节来临之前,人们就开始精心装扮自己的家。
街道上、商店里到处都挂满了彩灯和各种圣诞装饰,营造出浓郁的节日氛围。
圣诞树是圣诞节的重要象征之一,人们会在树上挂满彩球、彩灯、铃铛和各种小礼物。
圣诞袜也是孩子们期待的,他们相信圣诞老人会在夜晚将礼物放进袜子里。
圣诞节的美食同样丰富多样。
烤火鸡是餐桌上常见的主菜,搭配着各种蔬菜和酱料,十分美味。
还有圣诞布丁、姜饼等特色点心,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感受到节日的甜蜜。
此外,互赠礼物是圣诞节的重要环节。
家人和朋友们会提前准备好精心挑选的礼物,在圣诞节当天送给对方,表达自己的关爱和祝福。
而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的准备工作往往提前很久就开始了。
人们会打扫房屋,寓意扫除过去一年的晦气,迎接新的一年的好运。
贴上红红火火的春联和福字,窗户上贴着精美的窗花,整个家都充满了喜庆的气氛。
年夜饭是春节的重头戏。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丰盛的美食。
饺子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象征着团圆和吉祥。
还有各种美味的菜肴,如红烧鱼,寓意着年年有余;年糕,寓意着年年高升。
在春节期间,长辈会给晚辈发红包,这是一种祝福和关爱的表现。
人们穿上新衣,走亲访友,互相拜年,祝福对方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事业顺利、家庭幸福。
舞龙舞狮、放鞭炮等活动更是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氛围。
从文化内涵来看,圣诞节更多地与宗教信仰相关,强调的是对耶稣基督的纪念和感恩,同时也体现了西方文化中的家庭价值观和友善精神。
春节与圣诞节文化异同对比一、引言每年的12 月25 日,是西方最为盛大的节日——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
圣诞节英文为Christmas Day 是“基督恺撒”的缩写,它由基督(Christ)和弥撒(Mass)两个词组成,意为圣诞节这天,教徒们都要去教堂举行崇拜的仪式,以庆祝耶稣基督的诞生。
圣诞节源于罗马。
很长时间以来圣诞节的日期都没有确定的,因为耶稣确切的出生日期是存在争议的,除了《新约》以外,没有任何记载提到过耶稣。
《新约》不知道日期,当然就没有人知道确切日期了。
虽然普遍教会都接受12 月25 日为圣诞节,但又因为各地教会所使用的历书不同,具体的日期并不能统一,于是就把12 月24 日至翌年1 月6 日为圣诞节节期(Christmas Tide), 各地教会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在这段日期内庆祝圣诞节。
① 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文明的中国,在孕育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在这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最红火的要数春节。
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其中春节是中国最红火的节日,位居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首。
春节有叫阴历年、农历年、旧历年,俗称“过年、大年、过大年”。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作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在春节期间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迎新、迎喜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这篇论文从起源、习俗来比较春节与圣诞节的不同之处,从文化影响及节日意义论述春节与圣诞节的相同之处,并论述造成它们相同不同的原因。
这有助于在全球化趋势加强的今天,增强与西方各国各民族的沟通与了解,为更好地开展国际交流提供一个窗口。
二、春节与圣诞节的不同之处(一)起源不同 1.圣诞节的起源圣诞节,是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
圣诞节这天,教徒们都要去教堂举行崇拜的仪式,以庆祝耶稣基督的诞生。
说到圣诞节的起源,就要先从圣诞故事讲起,而耶稣就是圣诞故事中必不可少的主角。
圣诞节和春节的区别圣诞节和春节是全球性的重大节日,但是它们在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的意义和庆祝方式。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圣诞节和春节之间的区别。
一、起源和背景圣诞节是西方国家的基督教节日,庆祝耶稣基督的诞生,并于12月25日举行。
海外的民众会在这一天装饰圣诞树,互赠礼物,家庭聚餐和亲友聚会,在社交媒体上互发圣诞贺卡和祝福。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农历新年”或“年节”。
春节是中国的新年,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举行,相当于公历1月或2月中旬。
春节是庆祝农历年的到来和告别旧年。
大家会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享受传统美食,燃放烟花炸竹,舞龙舞狮等传统表演与庆祝仪式。
二、庆祝方式两个节日的庆祝方式也各不相同。
圣诞节通常表现为放假与旅游,成为大家旅游的黄金期,在欧洲热门路线上玩雪、享受美食,参观圣诞集市。
同时,商家们也会关门大吉,适用这个好机会清理库存,推出优惠政策来吸引消费者购买节日商品。
与此相比,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大家通常会休假,在家中与家人团聚共度。
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各种传统庆祝活动,如舞狮、舞龙、燃放烟花和爆竹等。
同时,人们会走访亲朋好友,互赠“红包”(装有现金的红色信封),并享受到中国美食中的传统美味佳肴。
三、文化差异圣诞节通常被视为商业节日,虽然它可以被认为是庆祝基督教文化庆典的一部分,然而圣诞节的普及趋势是因为圣诞老人和赠礼等习俗的普及等无关基督教儀式。
在西方国家,圣诞节通常被作为假期期间与家庭团聚的机会,商家则通过贺卡、装饰和礼品等产品的销售来赚取利润。
相反,在中国传统春节,家庭重聚、祭祀祖先和庆祝为其具有重要意义,并被认为是承载了重要的文化价值观。
尽管许多城市会在春节期间举办各种庆祝活动,但整个春节也和购物和消费等非经济方面的活动紧密相关。
春节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固有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传统表演、书法绘画和节日食品的啓示。
四、结论综上所述,圣诞节和春节是全球性的重要节日,具有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化传承和庆祝方式。
圣诞节和春节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庆祝节日,家人团聚。
不同点:
1、时间不同: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圣诞节阳历12月25日。
2、饮食不同:春节吃饺子和汤圆,圣诞节吃火鸡。
3、习俗不同:春节发压岁钱,圣诞节送礼物。
扩展资料: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但在历史上,春节有“元旦”等多个名称,日期也是几经变动。
直到1914年为接轨西方历法,才将“元旦”之名移到阳历1月1日,春节定为阴历正月初一。
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汤圆,话说子时为两年之交、辞旧迎新的时刻,便取更岁交子之意,所以就要吃饺子啦,而汤圆寓意着甜甜美美,一切美好。
相传圣母玛利亚在12月25日诞下耶稣,后来耶稣为救赎世人被钉上十字架,世人为了纪念耶稣所付出的一切,就把这一天定为圣诞节。
而在1620年的圣诞节,大批来自英国的移民抵达美洲大陆的朴里茅斯山。
当时那里物产贫乏,只有遍布山野的火鸡,于是他们便狂捉火鸡,作为节日主菜。
圣诞节与春节的异同圣诞节和春节,是西方和东方两半球分别最重要的节日,是反映两种文化及人们不同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它们各自各特色,但是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也有很多差异。
一、背景与历史圣诞节,西方世界普遍庆祝的宗教节日,源于基督教耶稣的诞辰,现已成为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节日。
而春节则是中国传统农历新年,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二、祝福语在圣诞节和春节期间,向他人表达祝福是一项必要的主题。
圣诞节中的“圣诞快乐”、“圣诞老人”等,到了春节则变成了“恭喜发财”、“新年快乐”等。
虽然祝福语不同,但是它们都代表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三、食物圣诞节和春节,都是丰盛美食的节日。
在圣诞节,烤火鸡、蛋糕、水果蛋糕和甜点等,成为了节日食品的代表;而春节中则有饺子、年糕、糖藕和年糕等传统食品,用以庆祝新一年的到来。
四、庆祝方式庆祝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
圣诞节以装饰房间和树为代表,沉浸于红色和绿色的氛围中。
在圣诞节的前夜,家人和朋友们会一起庆祝圣诞节,打开礼物和互赠礼物。
春节则以祭祖和拜年为主要内容,辞旧迎新,宣扬春节的传统精神,加深亲情和友情。
五、礼品在圣诞节和春节,送礼物也是必不可少的活动。
虽然礼品本身不同,但本意却相似。
圣诞节送礼品是表达祝福、友谊和感激之情的一种方式;春节送红包,也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祝愿和最好的愿望。
六、国际影响圣诞节和春节作为世界上两大重要的节日,不仅在本国影响深远,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圣诞节的元素:圣诞老人、圣诞树、礼物等,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过冬节的商业化符号;而春节,则是世界各地华侨和留学生的文化交流窗口。
七、结语虽然圣诞节和春节不同,但它们都在庆祝日的特点和过程中体现出普遍相似性。
通过比较和分析,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和尊重各种文化。
春节和圣诞节的区别
春节和圣诞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和宗教背景。
以下是春节和圣诞节之间的一些主要区别:
1. 文化背景: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而圣诞节则起源于基督教传统,是西方国家的主要节日。
2. 日期不同:春节的日期是根据农历计算的,通常在阳历1月21日至2月20日之间。
而圣诞节则总是在西历12月25日。
3. 节日意义不同:春节是中国传统农历新年的开始,被认为是一个家庭团聚和新春祝福的时刻。
圣诞节是庆祝耶稣基督的诞辰,被视为传统上为基督教信徒庆祝的日子。
4. 节日氛围不同:春节的氛围非常浓厚,准备工作开始于农历腊月,人们会进行大扫除、贴春联、做年夜饭等传统习俗。
而圣诞节则有强烈的宗教气氛,人们会去教堂参加宗教仪式,同时也会给亲朋好友送礼物。
5. 食物和饮品:春节期间,中国家庭会准备各种传统的年夜饭,如饺子、鱼、年糕等。
而圣诞节的传统美食则有火鸡、蔓越莓酱、蛋酒等。
6. 走亲访友:春节是一个重要的家庭团聚时刻,人们会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互相拜访亲友。
而圣诞节则更强调与朋友和亲人聚会,人们会相互交换礼物,共度这个节日。
总的来说,春节和圣诞节都是重要的节日,代表了不同地区和文化的传统和价值观。
它们带给人们团聚和庆祝的乐趣,并且都体现了人们对幸福和吉祥的祝愿。
圣诞节和春节对比圣诞节和春节,分别是西方和东方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它们承载着各自文化的深厚内涵,展现出不同的特色和魅力。
先来说说圣诞节。
对于西方人来说,圣诞节就如同我们的春节一样重要。
圣诞节通常在 12 月 25 日,它是为了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
在圣诞节来临之前,人们就开始忙碌地准备。
大街小巷充满了浓郁的节日氛围,商店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圣诞商品,从精美的圣诞树装饰品到可爱的圣诞老人玩偶,应有尽有。
圣诞树是圣诞节的标志性象征之一。
人们会精心挑选一棵圣诞树,将其带回家中,然后用彩灯、彩球、星星等饰品将其装扮得五彩斑斓。
在圣诞夜,一家人围坐在圣诞树旁,交换礼物,分享彼此的喜悦和祝福。
圣诞老人也是圣诞节不可或缺的元素。
传说中,圣诞老人会在圣诞夜驾着驯鹿拉的雪橇,从烟囱进入孩子们的家中,把礼物放在他们的袜子里。
孩子们怀着满心的期待入睡,盼望第二天早上能收到心仪的礼物。
圣诞歌曲也是圣诞节的一大特色。
经典的圣诞歌曲如《铃儿响叮当》《平安夜》等,在这个时候会被广泛传唱,那欢快的旋律让人感受到节日的欢乐。
而春节,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一年中最重要、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春节的时间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实际上,春节的庆祝活动往往从前一年的腊月就开始了。
春节前,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寓意着扫除旧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好运。
人们还会购买大量的年货,包括各种美食、新衣、春联、鞭炮等等。
春联是春节的重要符号。
红色的春联贴上家门,上面写着吉祥如意的话语,为家庭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除夕夜,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享用丰盛的年夜饭。
年夜饭的菜品丰富多样,每一道菜都有着特殊的寓意。
比如鱼象征着年年有余,饺子象征着团圆。
吃完年夜饭,大家一起守岁,等待新年的钟声敲响。
大年初一,人们穿上新衣,走亲访友,互相拜年,祝福彼此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孩子们能收到长辈们给的红包,寓意着祝福和关爱。
在庆祝方式上,圣诞节更多的是家庭内部的庆祝和亲友之间的礼物交换。
欧洲圣诞节与中国春节的异同圣诞节和春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个节日之一,它们分别代表了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虽然它们在时间和传统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它们都是人们团聚、庆祝和传统的重要时刻。
本文将探讨欧洲圣诞节和中国春节的异同之处。
一、历史渊源圣诞节作为西方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基督教的圣经故事。
根据圣经记载,耶稣基督是在圣诞节这一天降生的,所以圣诞节被视为耶稣的诞辰。
而春节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源远流长,起源于古代的祭祀和农耕活动。
春节是中国农历的新年,也是农民们辞旧迎新的重要时刻。
二、节日氛围圣诞节的氛围主要是温馨和浪漫。
街道上会装饰成五彩斑斓的灯饰,商店里播放着悦耳的圣诞音乐。
人们会互送圣诞礼物,家庭会一起装饰圣诞树,并在圣诞夜一起享用丰盛的晚餐。
而春节的氛围则更加喜庆和热闹。
街道上会挂满红灯笼,人们会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
家庭会一起包饺子,吃团圆饭,并在除夕夜一起守岁,迎接新的一年。
三、食物文化圣诞节的传统食物主要是火鸡、蛋糕和巧克力等。
人们会一起享用丰盛的晚餐,并品尝各种美味的甜点。
而春节的传统食物则包括饺子、年糕和汤圆等。
饺子象征着团圆,年糕象征着年年高,汤圆象征着团圆。
人们会一家人一起包饺子,共同品尝传统美食。
四、活动形式圣诞节的活动形式主要是庆祝圣诞节的宗教仪式和家庭聚会。
人们会去教堂参加宗教仪式,然后回家与家人共度圣诞节。
而春节的活动形式则更加多样化。
人们会观看春节晚会,放鞭炮,舞龙舞狮,猜灯谜等。
此外,春节期间还有拜年、红包等传统习俗。
五、节日意义圣诞节的意义主要是庆祝耶稣基督的诞辰,人们通过庆祝圣诞节来表达对耶稣的崇敬和感恩之情。
而春节的意义则更加丰富多样。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人们通过庆祝春节来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幸福。
六、文化传承圣诞节和春节都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圣诞节传承了基督教的信仰和价值观,弘扬了家庭团聚和爱的精神。
春节传承了中国千年的传统文化,弘扬了家庭和睦、团结友爱的价值观。
圣诞节的圣诞节与春节的异同在全球范围内,圣诞节和春节是两个备受关注的传统节日。
然而,尽管它们都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异同。
本文将从历史渊源、庆祝方式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探讨圣诞节和春节的异同。
一、历史渊源1. 圣诞节的历史渊源圣诞节是西方基督教国家庆祝耶稣诞生的节日。
传统上,12月25日被指定为纪念耶稣基督的诞辰。
在公元四世纪初,教宗西尔维斯特一世将此日确定为圣诞节,并将其作为基督教的官方节日。
2. 春节的历史渊源春节是中国传统的新年。
它源于上古时期的祭祀活动,主要是为了祈求来年的丰收和祖先的保佑。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团结和传统文化的象征。
二、庆祝方式1. 圣诞节的庆祝方式圣诞节的庆祝方式多样,包括家庭聚会、礼物交换和圣诞树装饰等。
许多家庭会在圣诞前夕举办盛大的晚宴,这通常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
孩子们期待着圣诞老人的到来,迫不及待地打开礼物。
此外,人们还会在家里或公共场所竖立圣诞树,用彩灯、花环和装饰品来布置。
2. 春节的庆祝方式春节的庆祝活动在中国的各个地方都有所不同,但有一些共同的传统。
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共同享用丰盛的年夜饭。
人们还会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以驱邪祈福。
此外,红包也是春节期间的传统,长辈会给晚辈们压岁钱,象征着祝福和好运。
三、文化内涵1. 圣诞节的文化内涵圣诞节强调爱与关怀,它是亲朋好友团聚的时刻。
节日期间人们常常表达仁爱之情,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
此外,圣诞节的文化内涵还包括希望、宽恕和和平等价值观。
2. 春节的文化内涵春节蕴含着家庭团聚和传统尊重的文化内涵。
人们会回到家乡与家人共度佳节,传承家族的血脉。
春节也是尊重祖先、敬畏传统的时刻,人们会参拜祖先牌位,重温家族的传统价值观念。
四、异同比较1. 异同之处圣诞节和春节在庆祝日期、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圣诞节主要庆祝耶稣的诞辰,而春节则是中国传统新年的庆祝活动。
此外,圣诞节更注重个人的家庭团聚,而春节则更强调家族的集体意识。
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的比较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0411121 学号:041112123 姓名:王一兴春节和圣诞节是不同文化的产物,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圣诞节是西方的一个宗教节日,是基督徒庆祝基督教创始人耶稣出生的节日。
两种节日都是在冬天,都在辞旧迎新中寄托者希望。
二者在来历,意义,习俗,文化逻辑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区别。
不过,尽管有很多区别,两者还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的。
下面主要比较一下两种节日的来历和习俗,从而使人们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这两种节日。
一.来历:春节的历史悠久,中国人过春节已超过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
它是由古代的丰收祭祀活动演变来的。
汉朝颁布的《太初历》确定以农历的正月初一为岁首,此后这一立法体制一直在中国沿袭了两千多年。
新中国成立时,规定农历的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圣诞节又称耶诞节,它是一个宗教性节日,是基督徒庆祝基督教创始人耶稣基督出生的日子。
据《圣经》记载,耶稣出生的具体日期不得而知,早期的罗马日历把12月25日定为圣诞节。
到了12世纪,圣诞节成为基督教最重要的庆典,它开始成为一项严肃的宗教庆典,后来逐渐的被非宗教人士所接受。
二.习俗:1.春节:春节一般是指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这么长的时间内,人们主要进行一下传统习俗:扫尘: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等,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在我的老家,年30那一天肯定会把家里打扫干净,并且还规定在春节那一天不准打扫卫生。
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现在是家家户户守在电视机前看着春晚,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等着钟声响起,放鞭炮庆祝新的一年,也欢快的送走了旧的一年。
拜年:大年初一那一天,人们都会早早的起来,到各家各户去拜年,互相恭贺新春的到来。
春节与西方的圣诞节对比春节和圣诞节作为两个重要的节日,分别在中国和西方国家深受人们喜爱。
尽管两者都是庆祝节日,但从传统、活动、氛围等方面来看,春节和圣诞节却有着鲜明的差异。
一、传统与历史背景春节,也被称为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源于古代中国的祈福习俗,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春耕祭祀,承载了丰收和新年希望的寓意。
春节以农历正月初一为起始,一般持续十五天,期间有祭祀祖先、贴春联、舞龙舞狮、放鞭炮等一系列庆祝活动。
圣诞节,是西方基督教国家庆祝耶稣基督诞生的节日。
历史上,圣诞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四世纪的罗马帝国,它在基督教的影响下逐渐发展成为现代节日。
圣诞节定在每年的12月25日,人们通常会去教堂参加宗教仪式,并进行家庭聚会和交换礼物的传统庆祝活动。
二、庆祝活动与习俗1. 春节的庆祝活动春节期间,中国人会重视家庭团聚,往往会返乡与家人共度佳节。
其中最重要的习俗之一是全家人一起享用丰盛的年夜饭,品尝各种传统美食,如饺子、年糕、汤圆等。
此外,人们还会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舞龙舞狮等寓意着吉祥如意的活动。
传统的拜年习俗也很重要,亲戚朋友互相拜访,送上新年祝福。
2. 圣诞节的庆祝活动圣诞节期间,西方国家的人们会张贴彩色装饰物,如圣诞树、彩灯等,给人们带来节日的气氛。
家人和朋友会聚在一起,分享节日盛宴,而火鸡则成为除夕晚餐的传统食物。
此外,圣诞老人也是圣诞节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之一,他在夜间骑着驯鹿,给孩子们送礼物。
交换礼物是圣诞节不可或缺的活动,人们相互表达关爱和祝福。
三、节日氛围与意义1. 春节的氛围与意义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具欢乐气氛的节日之一。
在整个春节期间,城市和乡村都会装饰一新,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人们追求团圆和吉祥,希望新的一年能够平安、幸福。
春节也象征着辞旧迎新、祭祖祈福的传统文化,通过各种庆祝活动,人们表达对过去一年的感恩和对未来的期望。
2. 圣诞节的氛围与意义圣诞节在西方国家被认为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商业活动最为繁忙的时期之一。
春节与圣诞节的差异春节和圣诞节是世界上两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分别代表东方与西方文化的庆典。
作为全球庆祝最盛大、最具代表性的节日之一,春节和圣诞节有着许多差异。
本文将从时机、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象征意义等方面综合比较春节与圣诞节的不同之处。
一、时机差异春节是根据农历来确定的,通常在公历的1月底至2月中旬之间。
由于农历每年的日期都不同,春节的具体日期也会有所浮动。
相比之下,圣诞节则是在公历的12月25日庆祝。
二、文化背景差异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的年节和祭祖文化。
根据传统,春节是为了祈求丰收和祭祖保佑,也代表着家庭团聚和新年的希望与祝福。
而圣诞节则源自于基督教的宗教活动,用来庆祝耶稣基督的降生。
三、风俗习惯差异1. 过年与交换礼物春节是中国人最喜爱的家庭团聚时刻,人们会进行大扫除、贴春联、走亲访友、放鞭炮等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
重要的传统习俗包括守夜、贴福字、辞旧迎新、拜年等。
此外,给长辈和小孩压岁钱也是春节的传统。
而圣诞节则以送礼为重要习俗,人们会互相交换礼物,并在家中装饰圣诞树、挂袜子等,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2. 吃年夜饭与盛宴春节的年夜饭是中国人家庭聚餐的重要组成部分,亲人团聚在一起共进丰盛的晚餐,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而圣诞节则常常在家中或外出享受丰盛的圣诞大餐,适合与家人或朋友共度美好时光。
3. 红包与袜子在春节期间,长辈们会给年幼的子女、晚辈和晚辈的子女发红包,以表达新年的祝福和关怀。
而在圣诞节,人们会将礼物放入袜子中,放在床边或壁炉旁,等待圣诞老人赠送礼物。
四、象征意义差异春节与圣诞节都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反映了不同文化对于节日的理解和期待。
春节象征着新的开始、希望和发展。
节日期间到处都能看到红色的装饰和吉祥的标志,如灯笼、福字等,寓意着幸福、吉祥和繁荣。
圣诞节则象征着爱和和平。
人们会在节日期间用彩灯、圣诞树和各种装饰品装饰家居,喜庆的气氛弥漫在街头巷尾,代表着节日的快乐和团聚。
春节与圣诞节的对比春节和圣诞节是两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分别在中国和西方国家中庆祝。
虽然它们在时间、文化背景和庆祝方式上存在许多差异,但都是家庭团聚、互赠礼物和庆祝神秘传统的机会。
本文将比较春节和圣诞节的不同之处,从而更好地了解这两个独特的节日。
时间与历史背景春节,也称为农历新年,通常在农历的正月初一,即中国农历的春天开始之日,这一天也意味着严寒的冬天即将结束,迎接温暖的春天。
据史书记载,春节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圣诞节则是西方国家在12月25日庆祝的节日,为了纪念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的诞生。
圣诞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在欧洲各国略有差异的传统和习俗中庆祝。
庆祝方式在春节期间,中国人采取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和传统,包括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和举办盛大的家庭聚会。
人们还会在春节前后进行大扫除,以象征新一年的新开始,还会给长辈和小孩赠送压岁钱作为祝福和吉祥之意。
相比之下,圣诞节的庆祝方式包括装饰圣诞树、互赠礼物、聚餐和唱圣诞颂歌。
人们会整装待发,在夜晚前往教堂参加午夜弥撒,庆祝耶稣的诞生。
此外,圣诞老人也是圣诞节的象征之一,孩子们期待着圣诞老人送他们礼物。
家庭聚会和传统食物春节和圣诞节都是家庭聚会的时刻,家人们围坐一起分享美食、交流和庆祝。
春节期间,中国人会准备一桌丰盛的传统菜肴,如饺子、年糕和鱼,这些食物都有吉祥和团圆之意。
与之相对,圣诞节的传统食物因地域和文化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例如,英国人会享用火鸡和圣诞布丁,而美国人则更喜欢火腿和烤鸡。
另外,圣诞蛋糕和饼干也是圣诞节期间不可或缺的美食。
商业因素和氛围在现代社会,春节和圣诞节都被商业化,并且成为了商家们的重要销售季节。
超市和商场会装饰节日气氛,促销优惠和特价商品,吸引顾客购物。
然而,圣诞节在西方国家的商业因素更加明显。
圣诞礼物的购买和圣诞打折活动使得销售额大幅增加,圣诞购物的气氛弥漫在每个角落。
相比之下,虽然春节也有类似的商业因素,但圣诞节所引起的商业风潮更加庞大。
圣诞节和春节比较和见解从时间上看:西方的年节,大致是由圣诞到新年,前后一周。
中国的旧历年则是从吃腊八粥时直到转年正月十五闹元宵才算过完年。
从象征物看:西方年节里的圣诞树象征伊甸园的“乐园树”,也就是生命之树、永恒之树,树上挂的小甜饼象征赎罪,点亮的蜡烛象征基督,整个的寓意具有感恩与希望,对新年的丰收和平安充满期盼。
中国年节的瓶子、苹果表示平安,金鱼预示富裕,瓜蔓是希望儿孙的绵延,桃子则祈祷长寿,马蜂与猴代表着封侯加官,鸡与菊花都暗喻吉利吉祥,年糕可以用来象征高高兴兴,其全部意义都表现了对喜庆、吉祥、平安、团圆、兴隆、加官、进禄、有余、长寿等的追求。
从表现形式看:中国的年节无论衣食住行、言语行为,一切无不充溢着年的内容、年的意味和年的精神。
鞭炮、春联、福字、年画、吊钱、年糕、糖瓜、元宵、空竹、灯谜、花会、祭祖、拜年、压岁钱、聚宝盆等等这些年的专有的物事。
从包饺子“捏小人嘴”到吃“团圆饺子”,都深深浸染了年的理想与年的心理。
这样,一切好吃好穿好玩以及好的想法,都要放在过年上。
平日竭力勤俭,年时极尽消费,原因是使生活靠向理想的水平。
过年是人间生活的顶峰,也是每个人特别是孩子一年一度憧憬的梦。
西方人的年节,特别是对基督徒来说,它代表了耶稣的诞生。
他要求人们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
在采购礼物及寄送圣诞卡片的一阵忙乱中,很多西方人仍会拨出时间去帮助别人。
圣诞节提供了很多传扬“平安与世、善意与人”的机会。
“报佳音”是另外一种能够将欢乐带给左邻右舍的传统方式,尤其是针对那些老人和无法常出门的人,圣诞节的精神鼓励人们在许多大大小小的事情上互相帮助。
从敬拜上来看:中国人敬拜的诸神,民间词语中的“上贡”、“烧香”等,无不灌输给人们这样一种观念:过节就是要敬比自己能力强大的人或神。
换一种说法,就是中国人崇拜的是生活本身。
“过日子”往往被视为生存过程。
在人们给天地间的诸神叩头烧香时,并非信仰,亦非尊崇,乃是企望诸神降福人间,能过上美好而又富裕的生活。
春节与圣诞节文化异同对比春节和圣诞节,分别是中国和西方国家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不同民族的价值观、信仰和传统。
尽管二者存在诸多差异,但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从时间上来看,春节是按照中国农历计算的,通常在公历的 1 月下旬到2 月中旬之间,持续约半个月。
而圣诞节则是在公历12 月25 日,虽然庆祝活动可能会提前开始,但主要集中在这一天及其前后几天。
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岁首祭祀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
传说中,年是一种凶猛的怪兽,人们通过放鞭炮、挂红灯笼等方式来驱赶它,祈求平安和丰收。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节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家庭团聚、欢庆新年的节日。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传统活动。
比如,大扫除,寓意扫除旧年的晦气,迎接新的一年;贴春联,春联上的吉祥话语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守岁,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等待新年的到来,象征着团圆和亲情。
此外,还有拜年、给压岁钱等习俗。
拜年时,人们相互祝福,增进感情。
压岁钱则是长辈给晚辈的祝福,希望他们在新的一年里健康成长。
圣诞节则与基督教密切相关,是为了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
在这一天,教堂会举行特别的弥撒仪式。
对于孩子们来说,圣诞老人是圣诞节的重要象征。
传说中,圣诞老人会在平安夜从烟囱进入孩子们的家中,把礼物放在他们准备好的袜子里。
家庭装饰也是圣诞节的一大特色,圣诞树挂满了彩灯和各种饰品,营造出温馨的节日氛围。
人们还会互赠礼物,表达关爱和祝福。
在家庭团聚方面,春节和圣诞节都非常重视。
春节期间,无论人们身在何处,都会想方设法回家与家人团聚。
年夜饭是春节的重头戏,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丰盛的美食,其乐融融。
而圣诞节在西方国家也是家庭团聚的时刻,家人会一起装饰圣诞树、准备圣诞晚餐,共同度过温馨的时光。
然而,在庆祝方式和氛围上,春节和圣诞节有所不同。
春节的庆祝活动热闹非凡,到处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充满了喜庆的气氛。
人们走亲访友,街头巷尾弥漫着烟火的味道和欢声笑语。
圣诞节和春节对比圣诞节和春节,分别是西方和东方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尽管它们有着不同的起源、庆祝方式和文化内涵,但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亲情、友情的珍视。
起源与文化背景圣诞节是为了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而设立的。
基督教在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耶稣基督被视为救世主,他的诞生被认为是给世界带来了希望和救赎。
因此,圣诞节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春节则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岁时祭祀和农业生产。
在古代,人们通过祭祀神灵和祖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春节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如十二生肖、春联、鞭炮等,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家庭团圆的重视。
庆祝时间和周期圣诞节通常在 12 月 25 日庆祝,前一天的 12 月 24 日被称为平安夜。
庆祝活动一般会提前几周开始,包括布置圣诞树、购买礼物等。
整个庆祝周期相对较短。
春节按照中国农历计算,日期不固定,一般在公历的 1 月下旬至 2月中旬之间。
春节的庆祝活动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历时约二十多天。
这段时间里,人们有各种丰富的传统习俗和活动。
庆祝方式在圣诞节,家庭会装饰圣诞树,挂上彩灯和各种饰品。
孩子们会期待圣诞老人在平安夜送来礼物,放在袜子里。
人们还会互赠礼物、唱圣诞歌、参加圣诞派对。
此外,教堂会举行特别的宗教仪式。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会打扫房屋,贴上春联、福字和窗花,营造喜庆的氛围。
年夜饭是春节的重要环节,家人团聚在一起,共享丰盛的美食。
长辈会给晚辈发红包,寓意祝福和好运。
还有放鞭炮、舞龙舞狮等传统表演。
食物圣诞节的特色食物有火鸡、圣诞布丁、姜饼等。
火鸡通常是圣诞大餐的主菜,配以各种蔬菜和酱料。
春节的美食则丰富多样,各地有不同的特色。
北方人喜欢吃饺子,寓意交子迎新;南方人常吃年糕,象征着年年高升。
此外,还有汤圆、腊肉、八宝饭等。
家庭团聚圣诞节是西方家庭团聚的时刻,人们会赶回家中与亲人共度。
但由于西方社会的家庭结构相对较为独立,团聚的方式可能没有像春节那样强调家族的大规模相聚。
圣诞节跟春节的区别是什么_两者有什么区别 圣诞节是庆祝耶稣基督诞⽣的节⽇,是“基督弥撒”("Christ'sMass")的缩写,是最重⼤的节⽇。
在这⼀天,西⽅⼈和中国⼈⼀样,⼀家⼈聚在⼀起,共享美⾷,回忆美好的过去,期待更辉煌的明天。
下⾯是⼩编为⼤家带来的圣诞节跟春节的区别是什么,希望能帮到⼤家! 节⽇起源 春节起源于“年”兽传说。
传说有⼀种凶猛的动物,名字叫做“年”。
它每到除⼣之夜就到村⾥吃⼈和牲畜。
所以⼈们在除⼣之夜总是早早吃过晚饭,关起门,⼀家⼈围聚在⼀起,闲聊壮胆,躲避“年”兽的侵袭。
后来⼈们发现,“年”兽害怕红⾊和噼噼啪啪的声⾳,所以⼈们就在⼤门上贴红⾊的对联,挂起红⾊的灯笼,燃放烟花爆⽵,这样“年”兽就被吓跑了。
⼈们很⾼兴,⼀家⼈围坐在⼀起,吃饺⼦庆祝好运,希望第⼆年⾃⼰的⽣活会更好。
这就是春节的起源。
圣诞节是庆祝耶稣基督诞⽣的节⽇,是“基督弥撒”("Christ'sMass")的缩写,是最重⼤的节⽇。
在这⼀天,西⽅⼈和中国⼈⼀样,⼀家⼈聚在⼀起,共享美⾷,回忆美好的过去,期待更辉煌的明天。
节⽇意义 ⼆者在形式上很相似,但圣诞节的涵义更丰富。
它曾经是宗教流派之争的⼿段和⼯具。
学者们⼀般认为12⽉25⽇被定为圣诞节可能开始于公元336年的罗马教会。
12⽉25⽇原来是波斯太阳神(即光明之神)密特拉(Mithra)的诞⾠,是⼀个异教徒节⽇,同时太阳神也是罗马国教众神之⼀。
12⽉25⽇这⼀天是罗马历书的冬⾄节,所以崇拜太阳神的教徒都把这⼀天当作春天的希望,万物复苏的开始。
由于这个原因,罗马教会选择这⼀天作为圣诞节,要把异教徒的风俗习惯化。
久⽽久之,圣诞节成为了各教派,甚⾄⼴⼤⾮群众的⼀个重要节⽇。
由此可见,圣诞节既是宗教的产物,⼜促进了宗教的发展,它把的思想传到了全世界。
春节和圣诞节分别代表中国和西⽅的最重要的节⽇,但是中国和西⽅国家有着不同的价值观,这使春节和圣诞节有着不同的⽂化。
春节与圣诞节的异同春节和圣诞节,分别是中国和西方国家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节日。
尽管它们在文化背景、庆祝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但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先来说说它们的相同点。
其一,春节和圣诞节都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
在春节,无论人们身在何处,都会想尽办法回家与亲人相聚,共享天伦之乐。
同样,圣诞节对于西方人来说,也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大家会围坐在圣诞树旁,一起交流、分享。
其二,这两个节日都有着浓厚的欢乐氛围。
春节期间,到处张灯结彩,人们欢声笑语,互相拜年祝福。
而圣诞节时,城市和家庭被装饰得五彩斑斓,圣诞歌曲在空中回荡,人们互赠礼物,充满喜悦。
其三,美食在这两个节日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春节时,家家户户准备丰盛的年夜饭,饺子、年糕等传统美食必不可少。
圣诞节也有其特色美食,如烤火鸡、圣诞布丁等。
然而,春节和圣诞节的差异也十分显著。
首先是文化内涵的不同。
春节源于中国古代的岁时祭祀和农业文明,承载着对祖先的敬仰、对新的一年丰收和幸福的期盼。
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如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而圣诞节则与基督教密切相关,是为了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
它传达的是宗教信仰和救赎的精神。
其次,庆祝时间和方式有很大区别。
春节一般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
在这段时间里,有扫尘、贴春联、守岁、拜年等一系列传统习俗。
人们会穿上新衣,走亲访友,长辈还会给晚辈发红包。
相比之下,圣诞节的庆祝时间相对较短,通常是从 12 月 24 日的平安夜到 12 月 25 日的圣诞节当天。
主要活动包括布置圣诞树、唱圣诞歌、参加教堂活动等,孩子们期待着圣诞老人在圣诞夜送来礼物。
再者,节日的象征元素也大相径庭。
春节的象征元素众多,如红色的春联、灯笼、鞭炮,还有生肖等。
红色象征着吉祥、繁荣和幸福。
而圣诞节的象征主要有圣诞树、圣诞老人、驯鹿、圣诞袜等。
圣诞树通常被装饰得闪闪发光,圣诞老人会给孩子们带来惊喜。
圣诞节与春节比较圣诞节与春节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产物,一个是基督宗教的礼仪文化,一个则是东方几千年的民间传统。
虽然两者都在这寒冬的季节里创造了一种温馨的气氛,在辞旧迎新中寄托着感恩与希望,但是春节和圣诞还是有所不同的。
圣诞简介:圣诞节(Christmas Day)这个名称是“基督恺撒”的缩写。
中国除大陆地区外基本翻译为“耶诞节”,是比较准确的翻译。
基督徒庆祝其信仰的耶稣基督诞生的庆祝日圣诞节”圣诞节的庆祝与基督教同时产生,被推测始于西元1世纪。
很长时间以来圣诞节的日期都是没有确定的,因为耶稣确切的出生日期是存在争议的,除了《新约》以外,没有任何记载提到过耶稣;《新约》不知道日期,当然就没有人知道确切日期了。
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罗马教廷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
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会领袖在伯利恒聚会,进一步予以确定,从此世界大多数的基督徒均以12月25日为圣诞节。
十九世纪,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圣诞节也开始流行起来了。
春节简介: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
年节古称“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
它们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
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
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人们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
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
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圣诞节习俗:西方人以红、绿、白三色为圣诞色,圣诞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用圣诞色来装饰。
红色的有圣诞花和圣诞蜡烛。
绿色的是圣诞树。
它是圣诞节的主要装饰品,用砍伐来的杉、柏一类呈塔形的常青树装饰而成。
上面悬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礼物和纸花,还点燃着圣诞蜡烛。
红色与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诞老人,他是圣诞节活动中最受欢迎的人物。
西方儿童在圣诞夜临睡之前,要在壁炉前或枕头旁放上一只袜子,等候圣诞老人在他们入睡后把礼物放在袜子内。
在西方,扮演圣诞老人也是一种习俗。
圣诞习俗数量众多,包括世俗,宗教,国家,圣诞相关,国与国之间差别很大。
大部分人熟悉的圣诞符号及活动,如圣诞树,圣诞火腿,圣诞柴,冬青,槲寄生以及互赠礼物,都是基督教传教士从早期Asatru异教的冬至假日Yule里吸收而来。
对冬至的庆祝早在基督教到达北欧之前就在那里广为进行了,今天圣诞节一词在斯堪的纳维亚语里依然是异教的jul。
圣诞树被认为最早出现在德国。
圣诞树圣诞树(Christmas tree)是圣诞节庆祝中最有名的传统之一。
通常人们在圣诞前后把一棵常绿植物如松树弄进屋里或者在户外,并用圣诞灯和彩色的装饰物装饰。
并把一个天使或星星放在树的顶上。
圣诞卡圣诞卡(圣诞卡片)在美国和欧洲很流行,也是为维持远方亲朋好友关系的方式之一。
许多家庭随贺卡带上年度家庭合照或家庭新闻,新闻一般包括家庭成员在过去一年的优点特长等内容。
圣诞袜最早以前是一对红色的大袜子,大小不拘。
因为圣诞袜是要用来装礼物的,所以是小朋友最喜欢的东西,晚上他们会将自己的袜子挂在床边,等待第二天早上收礼。
春节习俗: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春节食俗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
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
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
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圣诞节和春节比较:从时间上看:西方的年节,大致是由圣诞到新年,前后一周。
中国的旧历年(现称春节)则是从早早地吃一口那又黏又香又热的腊八粥时,就微薄地听到了年的脚步,这年的行程真是太长太长,直到转年正月十五闹元宵,在狂热中才画上句号,算一算,四十天。
从象征物看:西方年节里的圣诞树象征伊甸园的“乐园树”,也就是生命之树、永恒之树,树上挂的小甜饼象征赎罪,点亮的蜡烛象征基督,整个的寓意具有感恩与希望,对新年的丰收和平安充满期盼。
中国年节的瓶子、苹果表示平安,金鱼预示富裕,瓜蔓是希望儿孙的绵延,桃子则祈祷长寿,马蜂与猴代表着封侯加官,鸡与菊花都暗喻吉利吉祥,年糕可以用来象征高高兴兴,其全部意义都表现了对喜庆、吉祥、平安、团圆、兴隆、加官、进禄、有余、长寿等的追求。
从表现形式看:中国的年节无论衣食住行、言语行为,一切无不充溢着年的内容、年的意味和年的精神。
且不说鞭炮、春联、福字、年画、吊钱、年糕、糖瓜、元宵、空竹、灯谜、花会、祭祖、拜年、压岁钱、聚宝盆等等这些年的专有的物事,单说饺子这一原本的日常食品,到了年节却非比寻常。
从包饺子“捏小人嘴”到吃“团圆饺子”,都深深浸染了年的理想与年的心理。
这样,一切好吃好穿好玩以及好的想法,都要放在过年上。
平日竭力勤俭,年时极尽消费,原因是使生活靠向理想的水平。
过年是人间生活的顶峰,也是每个人特别是孩子一年一度憧憬的梦。
西方人的年节,特别是对基督徒来说,它代表了耶稣的诞生。
他要求人们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
在采购礼物及寄送圣诞卡片的一阵忙乱中,很多西方人仍会拨出时间去帮助别人。
圣诞节提供了很多传扬“平安与世、善意与人”的机会,如一些教会的慈善机构大多数为圣诞节购物的人们而言,是一个熟悉的景象。
他们通常会站在购物中心和商店外面,为有需要的人募捐,收集玩具和衣服,作为穷苦家庭的圣诞礼物。
“报佳音”是另外一种能够将欢乐带给左邻右舍的传统方式,尤其是针对那些老人和无法常出门的人,圣诞节的精神鼓励人们在许多大大小小的事情上互相帮助。
仁爱之家(Habitat for Humanity)则帮助穷苦的人们建盖属于他们自己的房子。
成千上万的西方人除了以金钱支持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之外,他们也献出自己的时间在医院、流浪者之家和学校做义工服务。
从敬拜上来看:中国人敬拜的诸神,民间词语中的“上贡”、“烧香”等,无不灌输给人们这样一种观念:过节就是要敬比自己能力强大的人或神。
换一种说法,就是中国人崇拜的是生活本身。
“过日子”往往被视为生存过程。
在人们给天地间的诸神叩头烧香时,并非信仰,亦非尊崇,乃是企望诸神降福人间,能过上美好而又富裕的生活。
这无非是想借助神的威力,实现各自的向往,至高无上的仍是生活本身。
谈到西方人的敬拜,让我们首先想到《圣经》中三王朝拜圣婴所带的黄金、乳香、没药这三样礼物。
黄金是金属之王代表尊贵,寓意耶稣是“君王”;乳香代表献祭,寓意耶稣是“祭司”;没药是贵重的香料,代表奉献、牺牲、最高的尊敬,寓意耶稣基督是众人的“救主”。
也就是说西方人敬拜的是天主的儿子耶稣、基督、默西亚,一位通过马槽、十字架、祭台,为了人类生命获得救赎,获享永恒,与主同福的神子。
这种敬拜是一种基于心灵的精神的信仰的理想,而生活的本身只是实现这一理想的过程。
一个民族的节日就是一种文化的生日,这种文化的传承,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在此生活被理想化和理想生活化的过程中,我们所有人在享受着西方年文化的浪漫、感恩与希望的同时,请不要忘记我们心灵的节日,以及春节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