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和圣诞节比较
- 格式:docx
- 大小:24.11 KB
- 文档页数:7
春节与圣诞节文化异同对比一、引言每年的12 月25 日,是西方最为盛大的节日——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
圣诞节英文为Christmas Day 是“基督恺撒”的缩写,它由基督(Christ)和弥撒(Mass)两个词组成,意为圣诞节这天,教徒们都要去教堂举行崇拜的仪式,以庆祝耶稣基督的诞生。
圣诞节源于罗马。
很长时间以来圣诞节的日期都没有确定的,因为耶稣确切的出生日期是存在争议的,除了《新约》以外,没有任何记载提到过耶稣。
《新约》不知道日期,当然就没有人知道确切日期了。
虽然普遍教会都接受12 月25 日为圣诞节,但又因为各地教会所使用的历书不同,具体的日期并不能统一,于是就把12 月24 日至翌年1 月6 日为圣诞节节期(Christmas Tide), 各地教会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在这段日期内庆祝圣诞节。
① 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文明的中国,在孕育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在这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最红火的要数春节。
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其中春节是中国最红火的节日,位居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首。
春节有叫阴历年、农历年、旧历年,俗称“过年、大年、过大年”。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作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在春节期间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迎新、迎喜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这篇论文从起源、习俗来比较春节与圣诞节的不同之处,从文化影响及节日意义论述春节与圣诞节的相同之处,并论述造成它们相同不同的原因。
这有助于在全球化趋势加强的今天,增强与西方各国各民族的沟通与了解,为更好地开展国际交流提供一个窗口。
二、春节与圣诞节的不同之处(一)起源不同 1.圣诞节的起源圣诞节,是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
圣诞节这天,教徒们都要去教堂举行崇拜的仪式,以庆祝耶稣基督的诞生。
说到圣诞节的起源,就要先从圣诞故事讲起,而耶稣就是圣诞故事中必不可少的主角。
春节和圣诞节的比较的作文首先,春节和圣诞节都是重要的传统节日,被当地人亲朋好友聚会、庆祝和交流最多的时刻。
无论是中国的春节还是西方的圣诞节,都是家人团聚的重要时刻。
在春节和圣诞节期间,人们会回家团圆,享受亲人的陪伴和交流。
这一点是春节和圣诞节最大的共同点之一。
其次,春节和圣诞节在文化传统上有很大的不同。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被称为“过年”。
它是农历年的开端,一般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之后到正月十五之间。
庆祝春节的习俗包括贴年画、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舞龙舞狮、燃放烟花等。
家庭会为春节准备丰盛的年夜饭,并有互相拜访亲戚朋友的传统。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活动,比如舞狮子和舞龙舞狮等,这些都是春节的独特特色。
而圣诞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主要庆祝基督耶稣的诞生。
圣诞节是公历12月25日,是西方世界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圣诞节有很多传统习俗,比如圣诞树、圣诞老人、礼物交换、圣诞卡片、教堂礼拜等。
人们会装饰自己的家里和街道上,挂上彩灯和装饰物,并在家里庆祝圣诞节,与家人一起分享美食和交换礼物。
与春节类似,圣诞节也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人们会远道而来回家与亲人共度圣诞。
另外,春节和圣诞节在食物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
春节期间,中国家庭会准备丰盛的团年饭,有传统的菜品,比如饺子、年糕、鱼、肉、蔬菜等。
这些食物代表着团圆、幸福和财富。
此外,还有一些传统的糕点和小吃,比如汤圆、年糕、酥皮、花生糖等,都是春节期间不可缺少的美食。
而圣诞节的主要食物包括火鸡、圣诞布丁、果蛋、姜饼曲奇等。
这些食物与圣诞节的传统有关,人们会在圣诞节期间品尝这些特别的美食。
最后,春节和圣诞节在氛围上也有显著差异。
春节是一个充满喜庆、热闹和欢乐的节日,灯火通明、烟花爆竹声声,家家户户欢歌笑语。
人们会参加各种庆祝活动,比如花市、庙会、灯谜会等。
此外,春节期间会有红包的传统,长辈会给晚辈们压岁钱,以示祝福和希望他们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快乐。
而圣诞节的氛围则更加宁静和温馨,人们会参加深夜教堂礼拜、唱圣诞颂歌,以及安排和家人共度的庆祝活动。
圣诞节和春节的区别圣诞节和春节是全球性的重大节日,但是它们在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的意义和庆祝方式。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圣诞节和春节之间的区别。
一、起源和背景圣诞节是西方国家的基督教节日,庆祝耶稣基督的诞生,并于12月25日举行。
海外的民众会在这一天装饰圣诞树,互赠礼物,家庭聚餐和亲友聚会,在社交媒体上互发圣诞贺卡和祝福。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农历新年”或“年节”。
春节是中国的新年,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举行,相当于公历1月或2月中旬。
春节是庆祝农历年的到来和告别旧年。
大家会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享受传统美食,燃放烟花炸竹,舞龙舞狮等传统表演与庆祝仪式。
二、庆祝方式两个节日的庆祝方式也各不相同。
圣诞节通常表现为放假与旅游,成为大家旅游的黄金期,在欧洲热门路线上玩雪、享受美食,参观圣诞集市。
同时,商家们也会关门大吉,适用这个好机会清理库存,推出优惠政策来吸引消费者购买节日商品。
与此相比,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大家通常会休假,在家中与家人团聚共度。
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各种传统庆祝活动,如舞狮、舞龙、燃放烟花和爆竹等。
同时,人们会走访亲朋好友,互赠“红包”(装有现金的红色信封),并享受到中国美食中的传统美味佳肴。
三、文化差异圣诞节通常被视为商业节日,虽然它可以被认为是庆祝基督教文化庆典的一部分,然而圣诞节的普及趋势是因为圣诞老人和赠礼等习俗的普及等无关基督教儀式。
在西方国家,圣诞节通常被作为假期期间与家庭团聚的机会,商家则通过贺卡、装饰和礼品等产品的销售来赚取利润。
相反,在中国传统春节,家庭重聚、祭祀祖先和庆祝为其具有重要意义,并被认为是承载了重要的文化价值观。
尽管许多城市会在春节期间举办各种庆祝活动,但整个春节也和购物和消费等非经济方面的活动紧密相关。
春节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固有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传统表演、书法绘画和节日食品的啓示。
四、结论综上所述,圣诞节和春节是全球性的重要节日,具有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化传承和庆祝方式。
圣诞节和春节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庆祝节日,家人团聚。
不同点:
1、时间不同: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圣诞节阳历12月25日。
2、饮食不同:春节吃饺子和汤圆,圣诞节吃火鸡。
3、习俗不同:春节发压岁钱,圣诞节送礼物。
扩展资料: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但在历史上,春节有“元旦”等多个名称,日期也是几经变动。
直到1914年为接轨西方历法,才将“元旦”之名移到阳历1月1日,春节定为阴历正月初一。
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汤圆,话说子时为两年之交、辞旧迎新的时刻,便取更岁交子之意,所以就要吃饺子啦,而汤圆寓意着甜甜美美,一切美好。
相传圣母玛利亚在12月25日诞下耶稣,后来耶稣为救赎世人被钉上十字架,世人为了纪念耶稣所付出的一切,就把这一天定为圣诞节。
而在1620年的圣诞节,大批来自英国的移民抵达美洲大陆的朴里茅斯山。
当时那里物产贫乏,只有遍布山野的火鸡,于是他们便狂捉火鸡,作为节日主菜。
春节和圣诞节的区别
春节和圣诞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和宗教背景。
以下是春节和圣诞节之间的一些主要区别:
1. 文化背景: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而圣诞节则起源于基督教传统,是西方国家的主要节日。
2. 日期不同:春节的日期是根据农历计算的,通常在阳历1月21日至2月20日之间。
而圣诞节则总是在西历12月25日。
3. 节日意义不同:春节是中国传统农历新年的开始,被认为是一个家庭团聚和新春祝福的时刻。
圣诞节是庆祝耶稣基督的诞辰,被视为传统上为基督教信徒庆祝的日子。
4. 节日氛围不同:春节的氛围非常浓厚,准备工作开始于农历腊月,人们会进行大扫除、贴春联、做年夜饭等传统习俗。
而圣诞节则有强烈的宗教气氛,人们会去教堂参加宗教仪式,同时也会给亲朋好友送礼物。
5. 食物和饮品:春节期间,中国家庭会准备各种传统的年夜饭,如饺子、鱼、年糕等。
而圣诞节的传统美食则有火鸡、蔓越莓酱、蛋酒等。
6. 走亲访友:春节是一个重要的家庭团聚时刻,人们会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互相拜访亲友。
而圣诞节则更强调与朋友和亲人聚会,人们会相互交换礼物,共度这个节日。
总的来说,春节和圣诞节都是重要的节日,代表了不同地区和文化的传统和价值观。
它们带给人们团聚和庆祝的乐趣,并且都体现了人们对幸福和吉祥的祝愿。
圣诞节和春节对比圣诞节和春节,分别是西方和东方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它们承载着各自文化的深厚内涵,展现出不同的特色和魅力。
先来说说圣诞节。
对于西方人来说,圣诞节就如同我们的春节一样重要。
圣诞节通常在 12 月 25 日,它是为了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
在圣诞节来临之前,人们就开始忙碌地准备。
大街小巷充满了浓郁的节日氛围,商店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圣诞商品,从精美的圣诞树装饰品到可爱的圣诞老人玩偶,应有尽有。
圣诞树是圣诞节的标志性象征之一。
人们会精心挑选一棵圣诞树,将其带回家中,然后用彩灯、彩球、星星等饰品将其装扮得五彩斑斓。
在圣诞夜,一家人围坐在圣诞树旁,交换礼物,分享彼此的喜悦和祝福。
圣诞老人也是圣诞节不可或缺的元素。
传说中,圣诞老人会在圣诞夜驾着驯鹿拉的雪橇,从烟囱进入孩子们的家中,把礼物放在他们的袜子里。
孩子们怀着满心的期待入睡,盼望第二天早上能收到心仪的礼物。
圣诞歌曲也是圣诞节的一大特色。
经典的圣诞歌曲如《铃儿响叮当》《平安夜》等,在这个时候会被广泛传唱,那欢快的旋律让人感受到节日的欢乐。
而春节,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一年中最重要、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春节的时间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实际上,春节的庆祝活动往往从前一年的腊月就开始了。
春节前,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寓意着扫除旧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好运。
人们还会购买大量的年货,包括各种美食、新衣、春联、鞭炮等等。
春联是春节的重要符号。
红色的春联贴上家门,上面写着吉祥如意的话语,为家庭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除夕夜,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享用丰盛的年夜饭。
年夜饭的菜品丰富多样,每一道菜都有着特殊的寓意。
比如鱼象征着年年有余,饺子象征着团圆。
吃完年夜饭,大家一起守岁,等待新年的钟声敲响。
大年初一,人们穿上新衣,走亲访友,互相拜年,祝福彼此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孩子们能收到长辈们给的红包,寓意着祝福和关爱。
在庆祝方式上,圣诞节更多的是家庭内部的庆祝和亲友之间的礼物交换。
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的比较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0411121 学号:041112123 姓名:王一兴春节和圣诞节是不同文化的产物,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圣诞节是西方的一个宗教节日,是基督徒庆祝基督教创始人耶稣出生的节日。
两种节日都是在冬天,都在辞旧迎新中寄托者希望。
二者在来历,意义,习俗,文化逻辑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区别。
不过,尽管有很多区别,两者还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的。
下面主要比较一下两种节日的来历和习俗,从而使人们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这两种节日。
一.来历:春节的历史悠久,中国人过春节已超过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
它是由古代的丰收祭祀活动演变来的。
汉朝颁布的《太初历》确定以农历的正月初一为岁首,此后这一立法体制一直在中国沿袭了两千多年。
新中国成立时,规定农历的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圣诞节又称耶诞节,它是一个宗教性节日,是基督徒庆祝基督教创始人耶稣基督出生的日子。
据《圣经》记载,耶稣出生的具体日期不得而知,早期的罗马日历把12月25日定为圣诞节。
到了12世纪,圣诞节成为基督教最重要的庆典,它开始成为一项严肃的宗教庆典,后来逐渐的被非宗教人士所接受。
二.习俗:1.春节:春节一般是指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这么长的时间内,人们主要进行一下传统习俗:扫尘: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等,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在我的老家,年30那一天肯定会把家里打扫干净,并且还规定在春节那一天不准打扫卫生。
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现在是家家户户守在电视机前看着春晚,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等着钟声响起,放鞭炮庆祝新的一年,也欢快的送走了旧的一年。
拜年:大年初一那一天,人们都会早早的起来,到各家各户去拜年,互相恭贺新春的到来。
春节与西方的圣诞节对比春节和圣诞节作为两个重要的节日,分别在中国和西方国家深受人们喜爱。
尽管两者都是庆祝节日,但从传统、活动、氛围等方面来看,春节和圣诞节却有着鲜明的差异。
一、传统与历史背景春节,也被称为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源于古代中国的祈福习俗,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春耕祭祀,承载了丰收和新年希望的寓意。
春节以农历正月初一为起始,一般持续十五天,期间有祭祀祖先、贴春联、舞龙舞狮、放鞭炮等一系列庆祝活动。
圣诞节,是西方基督教国家庆祝耶稣基督诞生的节日。
历史上,圣诞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四世纪的罗马帝国,它在基督教的影响下逐渐发展成为现代节日。
圣诞节定在每年的12月25日,人们通常会去教堂参加宗教仪式,并进行家庭聚会和交换礼物的传统庆祝活动。
二、庆祝活动与习俗1. 春节的庆祝活动春节期间,中国人会重视家庭团聚,往往会返乡与家人共度佳节。
其中最重要的习俗之一是全家人一起享用丰盛的年夜饭,品尝各种传统美食,如饺子、年糕、汤圆等。
此外,人们还会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舞龙舞狮等寓意着吉祥如意的活动。
传统的拜年习俗也很重要,亲戚朋友互相拜访,送上新年祝福。
2. 圣诞节的庆祝活动圣诞节期间,西方国家的人们会张贴彩色装饰物,如圣诞树、彩灯等,给人们带来节日的气氛。
家人和朋友会聚在一起,分享节日盛宴,而火鸡则成为除夕晚餐的传统食物。
此外,圣诞老人也是圣诞节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之一,他在夜间骑着驯鹿,给孩子们送礼物。
交换礼物是圣诞节不可或缺的活动,人们相互表达关爱和祝福。
三、节日氛围与意义1. 春节的氛围与意义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具欢乐气氛的节日之一。
在整个春节期间,城市和乡村都会装饰一新,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人们追求团圆和吉祥,希望新的一年能够平安、幸福。
春节也象征着辞旧迎新、祭祖祈福的传统文化,通过各种庆祝活动,人们表达对过去一年的感恩和对未来的期望。
2. 圣诞节的氛围与意义圣诞节在西方国家被认为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商业活动最为繁忙的时期之一。
春节与圣诞节的差异春节和圣诞节是世界上两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分别代表东方与西方文化的庆典。
作为全球庆祝最盛大、最具代表性的节日之一,春节和圣诞节有着许多差异。
本文将从时机、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象征意义等方面综合比较春节与圣诞节的不同之处。
一、时机差异春节是根据农历来确定的,通常在公历的1月底至2月中旬之间。
由于农历每年的日期都不同,春节的具体日期也会有所浮动。
相比之下,圣诞节则是在公历的12月25日庆祝。
二、文化背景差异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的年节和祭祖文化。
根据传统,春节是为了祈求丰收和祭祖保佑,也代表着家庭团聚和新年的希望与祝福。
而圣诞节则源自于基督教的宗教活动,用来庆祝耶稣基督的降生。
三、风俗习惯差异1. 过年与交换礼物春节是中国人最喜爱的家庭团聚时刻,人们会进行大扫除、贴春联、走亲访友、放鞭炮等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
重要的传统习俗包括守夜、贴福字、辞旧迎新、拜年等。
此外,给长辈和小孩压岁钱也是春节的传统。
而圣诞节则以送礼为重要习俗,人们会互相交换礼物,并在家中装饰圣诞树、挂袜子等,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2. 吃年夜饭与盛宴春节的年夜饭是中国人家庭聚餐的重要组成部分,亲人团聚在一起共进丰盛的晚餐,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而圣诞节则常常在家中或外出享受丰盛的圣诞大餐,适合与家人或朋友共度美好时光。
3. 红包与袜子在春节期间,长辈们会给年幼的子女、晚辈和晚辈的子女发红包,以表达新年的祝福和关怀。
而在圣诞节,人们会将礼物放入袜子中,放在床边或壁炉旁,等待圣诞老人赠送礼物。
四、象征意义差异春节与圣诞节都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反映了不同文化对于节日的理解和期待。
春节象征着新的开始、希望和发展。
节日期间到处都能看到红色的装饰和吉祥的标志,如灯笼、福字等,寓意着幸福、吉祥和繁荣。
圣诞节则象征着爱和和平。
人们会在节日期间用彩灯、圣诞树和各种装饰品装饰家居,喜庆的气氛弥漫在街头巷尾,代表着节日的快乐和团聚。
春节与圣诞节的对比春节和圣诞节是两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分别在中国和西方国家中庆祝。
虽然它们在时间、文化背景和庆祝方式上存在许多差异,但都是家庭团聚、互赠礼物和庆祝神秘传统的机会。
本文将比较春节和圣诞节的不同之处,从而更好地了解这两个独特的节日。
时间与历史背景春节,也称为农历新年,通常在农历的正月初一,即中国农历的春天开始之日,这一天也意味着严寒的冬天即将结束,迎接温暖的春天。
据史书记载,春节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圣诞节则是西方国家在12月25日庆祝的节日,为了纪念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的诞生。
圣诞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在欧洲各国略有差异的传统和习俗中庆祝。
庆祝方式在春节期间,中国人采取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和传统,包括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和举办盛大的家庭聚会。
人们还会在春节前后进行大扫除,以象征新一年的新开始,还会给长辈和小孩赠送压岁钱作为祝福和吉祥之意。
相比之下,圣诞节的庆祝方式包括装饰圣诞树、互赠礼物、聚餐和唱圣诞颂歌。
人们会整装待发,在夜晚前往教堂参加午夜弥撒,庆祝耶稣的诞生。
此外,圣诞老人也是圣诞节的象征之一,孩子们期待着圣诞老人送他们礼物。
家庭聚会和传统食物春节和圣诞节都是家庭聚会的时刻,家人们围坐一起分享美食、交流和庆祝。
春节期间,中国人会准备一桌丰盛的传统菜肴,如饺子、年糕和鱼,这些食物都有吉祥和团圆之意。
与之相对,圣诞节的传统食物因地域和文化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例如,英国人会享用火鸡和圣诞布丁,而美国人则更喜欢火腿和烤鸡。
另外,圣诞蛋糕和饼干也是圣诞节期间不可或缺的美食。
商业因素和氛围在现代社会,春节和圣诞节都被商业化,并且成为了商家们的重要销售季节。
超市和商场会装饰节日气氛,促销优惠和特价商品,吸引顾客购物。
然而,圣诞节在西方国家的商业因素更加明显。
圣诞礼物的购买和圣诞打折活动使得销售额大幅增加,圣诞购物的气氛弥漫在每个角落。
相比之下,虽然春节也有类似的商业因素,但圣诞节所引起的商业风潮更加庞大。
圣诞节和春节比较和见解从时间上看:西方的年节,大致是由圣诞到新年,前后一周。
中国的旧历年则是从吃腊八粥时直到转年正月十五闹元宵才算过完年。
从象征物看:西方年节里的圣诞树象征伊甸园的“乐园树”,也就是生命之树、永恒之树,树上挂的小甜饼象征赎罪,点亮的蜡烛象征基督,整个的寓意具有感恩与希望,对新年的丰收和平安充满期盼。
中国年节的瓶子、苹果表示平安,金鱼预示富裕,瓜蔓是希望儿孙的绵延,桃子则祈祷长寿,马蜂与猴代表着封侯加官,鸡与菊花都暗喻吉利吉祥,年糕可以用来象征高高兴兴,其全部意义都表现了对喜庆、吉祥、平安、团圆、兴隆、加官、进禄、有余、长寿等的追求。
从表现形式看:中国的年节无论衣食住行、言语行为,一切无不充溢着年的内容、年的意味和年的精神。
鞭炮、春联、福字、年画、吊钱、年糕、糖瓜、元宵、空竹、灯谜、花会、祭祖、拜年、压岁钱、聚宝盆等等这些年的专有的物事。
从包饺子“捏小人嘴”到吃“团圆饺子”,都深深浸染了年的理想与年的心理。
这样,一切好吃好穿好玩以及好的想法,都要放在过年上。
平日竭力勤俭,年时极尽消费,原因是使生活靠向理想的水平。
过年是人间生活的顶峰,也是每个人特别是孩子一年一度憧憬的梦。
西方人的年节,特别是对基督徒来说,它代表了耶稣的诞生。
他要求人们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
在采购礼物及寄送圣诞卡片的一阵忙乱中,很多西方人仍会拨出时间去帮助别人。
圣诞节提供了很多传扬“平安与世、善意与人”的机会。
“报佳音”是另外一种能够将欢乐带给左邻右舍的传统方式,尤其是针对那些老人和无法常出门的人,圣诞节的精神鼓励人们在许多大大小小的事情上互相帮助。
从敬拜上来看:中国人敬拜的诸神,民间词语中的“上贡”、“烧香”等,无不灌输给人们这样一种观念:过节就是要敬比自己能力强大的人或神。
换一种说法,就是中国人崇拜的是生活本身。
“过日子”往往被视为生存过程。
在人们给天地间的诸神叩头烧香时,并非信仰,亦非尊崇,乃是企望诸神降福人间,能过上美好而又富裕的生活。
春节与圣诞节文化异同对比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是两个重要的节日,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和传统。
虽然它们在时间、背景、仪式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但它们都是以团聚、庆祝和祝福为主题。
本文将比较春节和圣诞节的文化异同点,以此展示这两个节日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的独特魅力。
一、文化背景与历史渊源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乃是农历新年的开始,也代表着一个新的开始和希望。
中国人庆祝春节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神和祈求丰收的仪式。
春节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延续至15天的庆祝活动,其中包括除夕夜的团圆饭、舞龙舞狮、放烟花爆竹等传统习俗,以及拜年、赏花灯、收压岁钱等习俗。
圣诞节是西方国家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是基督教纪念耶稣基督诞生的日子。
虽然圣诞节是基督教节日,但它已经成为了世俗文化中一种共同的庆祝活动。
圣诞节定于每年12月25日,是西方国家的公共假日。
西方人庆祝圣诞节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家庭聚会、赠送礼物、焚烧圣诞树等传统习俗,以及圣诞老人、圣诞卡片、圣诞颂歌等文化象征。
二、节日氛围与装饰物品在节日氛围方面,春节和圣诞节都散发着浓厚的喜庆氛围,人们都会积极准备庆祝活动。
春节期间,中国的城市和农村都会装饰得五彩斑斓。
红色是主要的节日色彩,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象征着喜庆和好运。
家家户户会贴春联、门神、福字,形成浓厚的喜庆气氛。
此外,春节期间还有各种灯笼、舞龙舞狮等活动,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祝福。
圣诞节的装饰物主要以绿色和红色为主,代表着生机和爱。
圣诞树是圣诞节的重要象征,它会被装饰成各种各样的灯、彩球、星星和礼物。
此外,圣诞市集也是圣诞节期间的重要活动之一,人们可以在市集上购买到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和小礼物。
三、庆祝活动与传统习俗春节期间,中国人有许多庆祝活动和传统习俗。
其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是团圆饭,家人会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晚餐,象征着家庭的团聚和和睦。
此外,互赠红包也是春节期间的习俗,长辈们会给晚辈们送压岁钱,希望他们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幸福。
中国春节与西方圣诞节之比较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是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重要节日,它们在庆祝方式、文化内涵和现代变迁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都承载着各自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上古时代的岁首祈年祭祀,后来演变为团圆、祈福和平安的节日。
圣诞节则是西方基督教国家的传统节日,是为了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
两个节日在历史长河中都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成为了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
在庆祝方式上,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有着显著的区别。
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传统活动,如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等,以祈求新年的好运和幸福。
家庭成员会团聚在一起,共度佳节,同时也会互相赠送礼物。
而圣诞节则以基督教徒为主的庆祝活动,人们会在家中布置圣诞树、挂上各种圣诞装饰品,以及唱圣诞歌曲、交换礼物等,表达对耶稣基督的敬仰和感恩。
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春节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体现了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尊老爱幼的美德以及对生命的热爱。
而圣诞节则反映了西方文化中对宗教信仰的尊重和对个体价值的重视,同时也表现出人们向往和平、感恩生活的情感。
在现代社会中,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两个节日都成为了世界性的重要节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和参与。
两个节日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现代文明的影响,比如春节逐渐有了商业气息,而圣诞节也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发展。
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虽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庆祝方式,但它们都是各自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智慧。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更加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节日,让它们在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我们也要传承和弘扬各自的文化传统,为未来的世界注入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
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传统节日,它们在历史渊源、庆祝方式和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
圣诞节和春节对比圣诞节和春节,分别是西方和东方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尽管它们有着不同的起源、庆祝方式和文化内涵,但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亲情、友情的珍视。
起源与文化背景圣诞节是为了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而设立的。
基督教在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耶稣基督被视为救世主,他的诞生被认为是给世界带来了希望和救赎。
因此,圣诞节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春节则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岁时祭祀和农业生产。
在古代,人们通过祭祀神灵和祖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春节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如十二生肖、春联、鞭炮等,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家庭团圆的重视。
庆祝时间和周期圣诞节通常在 12 月 25 日庆祝,前一天的 12 月 24 日被称为平安夜。
庆祝活动一般会提前几周开始,包括布置圣诞树、购买礼物等。
整个庆祝周期相对较短。
春节按照中国农历计算,日期不固定,一般在公历的 1 月下旬至 2月中旬之间。
春节的庆祝活动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历时约二十多天。
这段时间里,人们有各种丰富的传统习俗和活动。
庆祝方式在圣诞节,家庭会装饰圣诞树,挂上彩灯和各种饰品。
孩子们会期待圣诞老人在平安夜送来礼物,放在袜子里。
人们还会互赠礼物、唱圣诞歌、参加圣诞派对。
此外,教堂会举行特别的宗教仪式。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会打扫房屋,贴上春联、福字和窗花,营造喜庆的氛围。
年夜饭是春节的重要环节,家人团聚在一起,共享丰盛的美食。
长辈会给晚辈发红包,寓意祝福和好运。
还有放鞭炮、舞龙舞狮等传统表演。
食物圣诞节的特色食物有火鸡、圣诞布丁、姜饼等。
火鸡通常是圣诞大餐的主菜,配以各种蔬菜和酱料。
春节的美食则丰富多样,各地有不同的特色。
北方人喜欢吃饺子,寓意交子迎新;南方人常吃年糕,象征着年年高升。
此外,还有汤圆、腊肉、八宝饭等。
家庭团聚圣诞节是西方家庭团聚的时刻,人们会赶回家中与亲人共度。
但由于西方社会的家庭结构相对较为独立,团聚的方式可能没有像春节那样强调家族的大规模相聚。
圣诞节跟春节的区别是什么_两者有什么区别 圣诞节是庆祝耶稣基督诞⽣的节⽇,是“基督弥撒”("Christ'sMass")的缩写,是最重⼤的节⽇。
在这⼀天,西⽅⼈和中国⼈⼀样,⼀家⼈聚在⼀起,共享美⾷,回忆美好的过去,期待更辉煌的明天。
下⾯是⼩编为⼤家带来的圣诞节跟春节的区别是什么,希望能帮到⼤家! 节⽇起源 春节起源于“年”兽传说。
传说有⼀种凶猛的动物,名字叫做“年”。
它每到除⼣之夜就到村⾥吃⼈和牲畜。
所以⼈们在除⼣之夜总是早早吃过晚饭,关起门,⼀家⼈围聚在⼀起,闲聊壮胆,躲避“年”兽的侵袭。
后来⼈们发现,“年”兽害怕红⾊和噼噼啪啪的声⾳,所以⼈们就在⼤门上贴红⾊的对联,挂起红⾊的灯笼,燃放烟花爆⽵,这样“年”兽就被吓跑了。
⼈们很⾼兴,⼀家⼈围坐在⼀起,吃饺⼦庆祝好运,希望第⼆年⾃⼰的⽣活会更好。
这就是春节的起源。
圣诞节是庆祝耶稣基督诞⽣的节⽇,是“基督弥撒”("Christ'sMass")的缩写,是最重⼤的节⽇。
在这⼀天,西⽅⼈和中国⼈⼀样,⼀家⼈聚在⼀起,共享美⾷,回忆美好的过去,期待更辉煌的明天。
节⽇意义 ⼆者在形式上很相似,但圣诞节的涵义更丰富。
它曾经是宗教流派之争的⼿段和⼯具。
学者们⼀般认为12⽉25⽇被定为圣诞节可能开始于公元336年的罗马教会。
12⽉25⽇原来是波斯太阳神(即光明之神)密特拉(Mithra)的诞⾠,是⼀个异教徒节⽇,同时太阳神也是罗马国教众神之⼀。
12⽉25⽇这⼀天是罗马历书的冬⾄节,所以崇拜太阳神的教徒都把这⼀天当作春天的希望,万物复苏的开始。
由于这个原因,罗马教会选择这⼀天作为圣诞节,要把异教徒的风俗习惯化。
久⽽久之,圣诞节成为了各教派,甚⾄⼴⼤⾮群众的⼀个重要节⽇。
由此可见,圣诞节既是宗教的产物,⼜促进了宗教的发展,它把的思想传到了全世界。
春节和圣诞节分别代表中国和西⽅的最重要的节⽇,但是中国和西⽅国家有着不同的价值观,这使春节和圣诞节有着不同的⽂化。
圣诞节与春节比较圣诞节与春节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产物,一个是基督宗教的礼仪文化,一个则是东方几千年的民间传统。
虽然两者都在这寒冬的季节里创造了一种温馨的气氛,在辞旧迎新中寄托着感恩与希望,但是春节和圣诞还是有所不同的。
圣诞简介:圣诞节(Christmas Day这个名称是“基督恺撒”的缩写。
中国除大陆地区外基本翻译为“耶诞节”,是比较准确的翻译。
基督徒庆祝其信仰的耶稣基督诞生的庆祝日圣诞节”圣诞节的庆祝与基督教同时产生,被推测始于西元1世纪。
很长时间以来圣诞节的日期都是没有确定的,因为耶稣确切的出生日期是存在争议的,除了《新约》以外,没有任何记载提到过耶稣;《新约》不知道日期,当然就没有人知道确切日期了。
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罗马教廷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
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会领袖在伯利恒聚会,进一步予以确定,从此世界大多数的基督徒均以12月25日为圣诞节。
十九世纪,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圣诞节也开始流行起来了。
春节简介: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
年节古称“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
它们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
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
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人们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
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
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圣诞节习俗:西方人以红、绿、白三色为圣诞色,圣诞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用圣诞色来装饰。
春节与圣诞节的异同春节和圣诞节,分别是中国和西方国家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节日。
尽管它们在文化背景、庆祝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但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先来说说它们的相同点。
其一,春节和圣诞节都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
在春节,无论人们身在何处,都会想尽办法回家与亲人相聚,共享天伦之乐。
同样,圣诞节对于西方人来说,也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大家会围坐在圣诞树旁,一起交流、分享。
其二,这两个节日都有着浓厚的欢乐氛围。
春节期间,到处张灯结彩,人们欢声笑语,互相拜年祝福。
而圣诞节时,城市和家庭被装饰得五彩斑斓,圣诞歌曲在空中回荡,人们互赠礼物,充满喜悦。
其三,美食在这两个节日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春节时,家家户户准备丰盛的年夜饭,饺子、年糕等传统美食必不可少。
圣诞节也有其特色美食,如烤火鸡、圣诞布丁等。
然而,春节和圣诞节的差异也十分显著。
首先是文化内涵的不同。
春节源于中国古代的岁时祭祀和农业文明,承载着对祖先的敬仰、对新的一年丰收和幸福的期盼。
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如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而圣诞节则与基督教密切相关,是为了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
它传达的是宗教信仰和救赎的精神。
其次,庆祝时间和方式有很大区别。
春节一般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
在这段时间里,有扫尘、贴春联、守岁、拜年等一系列传统习俗。
人们会穿上新衣,走亲访友,长辈还会给晚辈发红包。
相比之下,圣诞节的庆祝时间相对较短,通常是从 12 月 24 日的平安夜到 12 月 25 日的圣诞节当天。
主要活动包括布置圣诞树、唱圣诞歌、参加教堂活动等,孩子们期待着圣诞老人在圣诞夜送来礼物。
再者,节日的象征元素也大相径庭。
春节的象征元素众多,如红色的春联、灯笼、鞭炮,还有生肖等。
红色象征着吉祥、繁荣和幸福。
而圣诞节的象征主要有圣诞树、圣诞老人、驯鹿、圣诞袜等。
圣诞树通常被装饰得闪闪发光,圣诞老人会给孩子们带来惊喜。
分析并比较两个不同的文化节日。
分析并比较两个不同的文化节日引言文化节日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庆祝和纪念特定事件或传统的重要方式之一。
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其中一些可能非常相似,而其他可能截然不同。
本文将分析并比较两个不同的文化节日:春节和圣诞节。
春节- 日期:春节是中国农历年的第一天,通常在1月底或2月初。
- 背景: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标志着农历新年的开始。
它源远流长,具有浓厚的传统和宗教意义。
- 节日活动:春节庆祝活动包括家庭聚会、拜年、放鞭炮、舞龙舞狮、戏曲表演和观赏花灯等。
人们还会贴春联、扫尘、归位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 象征意义:春节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人们祈求来年事事顺利、平安健康、财富兴旺。
圣诞节- 日期:圣诞节是西方教国家的重要节日,定在每年的12月25日。
- 背景:圣诞节是纪念诞生的节日,它具有宗教和世俗的意义,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传统节庆。
- 节日活动:圣诞节庆祝活动包括教堂礼拜、圣诞音乐会、家庭聚餐、互赠礼物、圣诞老人的到访和装饰圣诞树等。
- 象征意义:圣诞节代表着团聚、慈爱和喜悦,人们用互赠礼物和友好的举动来庆祝这一特殊的节日。
比较春节和圣诞节虽然在日期、背景和庆祝活动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和社会影响力。
春节更强调传统的宗教和家庭价值观,而圣诞节则更加注重宗教节日的敬意和世俗的欢乐气氛。
两个节日都是重要的家庭聚会时机,人们会传承和庆祝自己的文化传统。
结论文化节日是世界各地人们庆祝和纪念特定事件或传统的方式之一。
春节和圣诞节作为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重要节日,在日期、背景和庆祝活动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和社会影响力。
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节日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互相了解。
春节和圣诞节比较【篇一:春节和圣诞节的异同】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1 they are both各个地方最隆重的一种民族庆祝的节日。
2.都要开party,和亲朋好友一起聚会。
3.they are both 各个国家最受欢迎,最喜爱的节日。
4. they are both 值得欢庆的节日。
不同点:1.中国春节是西方节日,西方圣诞节是东方节日。
2.圣诞节是发gifts,春节是发money。
3.圣诞节门前是挂圣诞老人,春节门前是挂对联。
4.时间不同。
春节是每年的农历一月一日开始,圣诞节是每年的12月25日5.起源不同。
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
人们经过一年辛勤劳动,在岁尾年初之际,用农猎收获物来祭祀众神和祖先,以感谢大自然的恩赐,逐渐形成了庆祝岁首的风俗。
圣诞节起源于据基督教徒的圣书《圣经》说,上帝决定让他的独生子耶稣基督投生人间,找个母亲,然后就在人间生活,以便人们能更好地了解上帝、学习热爱上帝和更好地相互热爱。
“圣诞节”的意思是“庆祝基督”,庆祝一个年轻的犹太妇女玛丽娅生下耶稣的时刻。
在公元后的头三百年间,耶稣的生日是在不同的日子庆祝的。
最后,在公元354年,教堂的领导人把12月25日定为耶稣基督的生日。
6.圣诞节有圣诞晚宴,春节吃饺子、汤圆等。
7.春节放鞭炮,圣诞节有烟花,但是没有鞭炮。
8.春节是中国人辞旧迎新的节日,圣诞是耶酥诞生的日子。
【篇二: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习俗比较】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习俗比较习俗是长期的文化积淀和约定俗成的结果.是一个社会或民族在特定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的,是一种典型的历史文化现象。
通过习俗这个窗口。
我们可以了解一个民族和它的文化。
就拿节日习俗来说,东西方各国人民都把对自己民族的生存、发展和变革最有意义的日子记下来,作为节日来庆贺。
一个民族越是历史悠久.其节日就越是纷繁复杂。
相应地节日文化也就越是丰富多彩。
中国的春节、西方的圣诞节都是东西方特别蕈要的节日.本文拟从习俗的角度来比较这两个节日。
从而使学习彼此语言的人能够更全面、更深人地认识两国。
一、中国的春节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
春节在这些节日中是喜庆时间最长、活动内容最多、节日气氛最浓、影响范围最广、重视程度最高的一个民俗节日,它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形成为一个巨大的历史文化传统。
是亿万中国人情感的聚合。
(一)春节的来历春节是由古代的丰收祭祀活动演变来的。
早在夏朝之前中国就有了“年”的概念。
那时候农业复种率很低,一年只有一茬作物,所以谷物成熟一次就是一年。
每次人们收获了庄稼准备新一轮的周期的时候,都会举行庆祝活动,表达喜庆、祝愿和快乐的心情。
报答众神之恩,同时也希望来年风调雨顺。
驱灾辟邪,这就是春节的起源。
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颁行《太初历》,确定以农历的正月初一为岁首。
此后中国两千年沿袭了这一历法体制。
民国时期开始采用公历,规定公历的一月一日为新年,而农历的一月一日则为春节。
中华人民共和园成立时,规定农历的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而公历的一月一日改称为“元旦”。
(二)春节的习俗整个春节历时较长。
其中心部分就是年三十 (除夕)和正月初一这两天了。
经历了年前的忙碌之后,一年的工作基本结束,人们终于迎来了一年中的最后一天——除夕。
“除夕”中的“除”字有“辞去”的意思,引申为“更替、交替”,“夕”就是“et暮”。
也就是晚上的意思。
除夕是新年的前夕,因此又叫“大年夜”。
放爆竹:“爆竹声中一岁除”。
在辞旧迎新之际燃放烟花爆竹成为人们情感释放、愿望表达、避邪驱鬼的方法。
燃放鞭炮的传统源于一个叫“年”的怪兽。
这个怪兽青面獠牙,非常可怕。
每到腊月三十晚上就要窜到各个村庄,残害生灵。
有一次三十晚上“年”跑到一个村庄。
恰逢两个孩童正在燃放爆竹,“年”不知其为何物,只听到噼里啪啦的响声,看见刺眼的亮光,于是吓得落荒而逃。
人们由此摸清了“年”怕爆竹的亮光和响声的弱点.每到腊月三十都要燃放鞭炮,后来逐渐演化成一种习俗。
近些年来,人们发现燃放爆竹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容易引发火灾,伤及生命和财产安全。
于是,一些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但遭到人们的强烈抵触。
2006年春节,北京解除了禁令,允许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内燃放。
贴春联、换门神:贴春联、换门神是过春节的一个重要习俗。
每到大年三十,无论城乡。
家家户户都要张贴红纸春联和威武的门神,春联、门神是用来辟除不祥和保护一家安全的,它们源远流长。
春联来源于古代驱鬼辟邪的桃术,后来演变为桃符,悬挂在门上。
据《山海经》说,很久以前。
在大海中的度朔山上,有棵杆干盘曲三千里的巨型桃树。
树上有神荼、郁垒二位神仙,他们负责监管所有鬼魅。
对于恶鬼,他们就用芦苇绳捆住,喂老虎。
因此,后世人们每到春节,就将桃木的神荼、郁垒雕像,挂在大门的两旁,驱鬼辟邪;六朝时干脆不再画像,而是用两块桃板挂在门上;到了宋代,过年在桃符上题对联。
渐渐地就演化成为用红纸书写春联。
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联中巫术的因素逐渐的消失,喜庆、吉祥的成分越来越浓了。
年夜饭: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就是年夜饭了.又叫团圆饭。
北方人的习俗是除夕夜全家人同着炕头一起包饺子吃;南方人除夕这一天也忙得不亦乐乎,全家人系上围裙,下到厨房不停地择洗烧炒炖.摆满一大桌。
尽管各地的年夜饭的菜品不尽相同.但各菜都有一定的寓意。
如鸡谐音“吉”,即吉祥如意;鱼谐音“余”,即年年有余;豆腐谐音“斗富”,即丰裕富足;年糕象征“一年比一年高”;杏仁象征“幸福人”;饺子谐音“交子”。
即更岁交子之意,饺子馅也五花a.tl,有的加入糖块、花生等。
吃到糖则寓意生活甜如蜜,吃到花生则表示长生不老。
拜年:正月初一。
新年来到。
人们开门燃放炮竹,俗称“开门炮”。
吃过早饭。
人们要相互拜年、祝福,共贺新春。
拜年的通常顺序是:先拜天地。
次拜祖先。
再拜高堂尊长。
然后全家按照尊卑长幼顺序相互拜,最后出门拜。
随着电话、网络和手机的普及,人们给亲戚朋友拜年可以打电话,发e—mail。
近些年来更是兴起了手机短信拜年的新形势。
二、西方的圣诞节公历每年的12月25日为圣诞节.又称耶诞节。
12月24日晚至12月25日晨为圣诞夜.也称“平安夜”。
“圣诞节”一词是由西文翻泽而来.是“基督弥撒”的缩写。
圣诞节原是基督教徒的节日.现在却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参和人数最多的节日之一。
圣诞节和春节一样,也是合家团聚的节日。
(一)圣诞节的由来12月25日的圣诞节是一个令人快乐的宗教性节日,是基督徒庆祝基督教创始人基督出生的日子,爱、家庭和归属感是蕈要的主题。
据基督教徒的圣书《圣经》上说,上帝决定让他的独生子耶稣基督投胎人间,在人间生活.以便人们能更好地了解上帝,学习热爱上帝和更好地相互热爱。
耶稣出生的具体日期已不得而知。
早期的罗马日历(公元336年)把圣诞节定在了12月25日,这是首次提到的耶稣出生的特殊日子。
到了12世纪圣诞节成为基督教最重要的庆典。
他开始成为一项严肃的宗教庆典,后来非宗教性质的装饰、赠送礼品,盛宴开始流行。
(二)圣诞节的习俗西方各国,圣诞节每年11月11日就拉开了序幕。
一直持续到来年的2月2日圣火节才算真正结束。
整个节期持续50多天。
装饰圣诞树:每个家庭要在圣诞节前特别布置一番圣诞树。
圣诞树一般用小松树或小柏树这类塔形的常青树做成,树上挂满彩色灯泡.枝头上缀着金色和银色的闪光的纸片。
花花绿绿的拉花从圣诞树上伸向四方,树上还挂着用槲花作的雪花,点缀着各种精巧别致的小礼物。
夜幕降临,全家人围坐在圣诞树前,互赠礼品、互祝节日快乐。
吃圣诞大餐:圣诞大餐类似中国春节的年夜饭,非常丰盛。
圣诞夜,全家嗣坐在圣诞树下。
点燃蜡烛,一边吃一边聊天,看电视或唱歌跳舞,玩集体游戏。
圣诞大餐通常多设一个位置。
留给“上帝的使者”。
这顿大餐极为丰富,有烤火鸡、烧牛肉、烤乳猪、大蛋糕、美酒和蔬菜。
有时蛋糕里藏着三颗豆子,代表《圣经》上提到的3位东方贤士,吃到豆子的人会增加智慧。
(三)圣诞老人圣诞老人原指1600多年前荷兰巴里的主教尼古拉斯.他和蔼可亲、帮助穷人.将自己所有的家庭财富都分给穷人。
民间有关尼古拉斯的故事往往和少年儿童和礼物有关,所以圣诞老人成了专门在圣诞夜给孩子们送礼物的慈祥老人。
据《圣经》记载:来自东方的三位贤士曾在耶稣降生时送给他金子、乳香和药作为礼物.这便是圣诞老人为儿童赠送圣诞礼物习俗的由来。
有些人家为了增加节日气氛.还请一位亲友装扮成圣诞老人.来到家里向孩子们祝贺节日,把礼物送给孩子们。
三、春节和圣诞节习俗的比较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虽然是起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两种节日,但两个节日却有许多相似处。
(一)两者在东、西方节日中,所占的地位是同等重要的,都是各自节日中最盛大、最神圣的节日在节日中,期盼同家人、亲友团圆相聚。
和同事、同行共同祈望未来事业成功,甚至借节日而过得更加休闲、放松,并从中获得精神愉悦,都是一年中全家人最激动的时刻。
(二)节日气氛的高潮都是在节日前夕,即年三十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和平安夜午夜前后在中国,一进入腊月即有新年的味道,经过年前的打扫房屋,贴上新春联,终于迎来了除夕——团圆之夜;在西方,11月份圣诞的气氛就开始了,人人都在选购馈赠亲友的圣诞礼物、圣诞大餐的材料和五彩缤纷的糖果,期待着平安夜的到来。
(三)春节和圣诞节的习俗也有许多相似处除夕全家要聚在一起吃丰盛的年夜饭、守岁、的节期并不相同,最长的从__看电视和互相祝愿.而在西方平安夜全家也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看电视、许愿,都期盼着吉祥一年的到来;中国的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西方大人也要给小孩礼物:中国要相互拜年送给朋友礼品,而西方国家也要互赠圣诞卡表达祝福;西方国家在圣诞节时做甜食布丁就像中国人过春节包饺子一样,搅动圣诞布丁能使自己在未来一年中万事如意,摆饺子时也要一圈一圈的摆,表示来年一年圆满。
中西方节日文化各自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中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西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及其文化渊源。
通过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习俗的比较。
我们发现了具有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它们之间存在性。
这能使学习彼此语言的人更深入、更全面地认识两国文化。
【篇三:春节和圣诞节文化比较论文】浅谈春节和圣诞节的文化比较摘要:中西传统节日之间存在着鲜明的差异,两者之间的文化横向交流不断深入,西方节日冲击着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
我们应行动上传承中国的节日传统和文化,态度上包容西方节日。
关键词:春节;圣诞节;文化一、节日的起源、形成差异及习俗差异“不同的节日有着各自不同的社会活动,但他们都能凝聚在一起。
”西方文化的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文化节日只是其中一方面。
节日文化是把中西方不同地域,两个主流文化差异明显的群体的精神文化特征的鲜明体现,也反映中西方习俗表达方式的独特和历史传承的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