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毛概笔记(第一章)
- 格式:doc
- 大小:23.51 KB
- 文档页数:2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10分)1·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2)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3)中国在革命取得胜利后,又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西方国家不仅对我国实行持续的封锁禁运,还极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毛泽东思想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发展历程:毛泽东思想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形成,在抗日战争时期走向成熟,并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发展。
4·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这些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5·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6·1.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选择题)《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中,提出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2.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实践论》和《矛盾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从哲学方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系统阐述了党内“左”的和右的错误的思想根源。
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理论著作中,科学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性质和前途等基本问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并制定了相应的经济、政治、文化纲领,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具体目标。
毛概第一章重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理论成果 (1)第二节:毛泽东思想 (1)第三节:邓小平理论 (2)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第五节:科学发展观 (3)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理论成果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作为选择或者判断)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2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3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4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名词解释)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4、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单选与判断)第二节: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316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科学内涵】 P4、5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意义】历史进程:遵义会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党的十六大(胡锦涛)----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不断在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第二节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P15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P16三、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P17 实事求是四、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P17 群众路线五、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P18 独立自主六、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 P19七、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P19【毛泽东思想的地位与意义】P20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三节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P24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P25三、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P25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P25五、其他涉及现代化、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国防、党的建设…… P26【邓小平理论的地位与意义】一、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P26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P26三、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P27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毛概知识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P4①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②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③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二:四个全面是什么?及关系?P27"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
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P33《中国共产党章程》,指明:"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分针,政策,办法来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从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研究中做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就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判定认识或理论的是否是真理。
而不是依主上觉得如何而定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内容)P45——P70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的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
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知道路线。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P53①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②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
③保护民族工商业。
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六: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P53①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②没收官僚资产主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③保护民族工商业七: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与可能性P56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大一毛概笔记第一章知识点第一章:大纲和内容的介绍大一毛概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它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
本章主要介绍了毛概课程的大纲和内容安排,为学生提供了课程学习的指导。
第一点: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科学社会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它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要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思想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而辩证唯物主义则强调了事物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规律,指导着我们正确看待世界和解决社会问题。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高目标,它以实现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追求人类社会的最终解放。
第二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武器,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它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贯通于马克思主义始终的思想方法和观察世界的认识论。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的理论学科,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指导。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论成果,它包括理论上的创新和实践上的丰富经验。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表现在: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和政治规律。
第三点: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理论观点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行动指南,它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思想路线和人民战争。
统一战线是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通过建立广泛团结的联盟来开展革命斗争。
统一战线的核心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盟,它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
武装斗争是革命的主要形式,毛泽东思想强调武装斗争在农村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武装斗争的三个基本问题:农村包围城市、持久战和武装夺取政权。
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实际需要。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对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过程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但要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少数到多数,由不深刻到深刻,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这样的一个过程。
陈独秀:在1922年把马克思的学说和行为的精神归纳于两条:年把马克思的学说和行为的精神归纳于两条:第一,第一,“实际研究精神”。
第二,“实际活动精神”。
他说“以马克思实际研究的精神研究社会上的各种情形,他说“以马克思实际研究的精神研究社会上的各种情形,最重要的是最重要的是现社会的政治及经济状况,不要单单研究马克思的学理”。
1929年毛泽东:一是要教育党员用马列主义的方法去作政一是要教育党员用马列主义的方法去作政 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 二是告诫全党同志要注重调查研究,要求党员对社会经济进行调查与研究,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1930年,毛泽东在他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中,围绕着反对党内教条主义的问题,作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论断。
]2.1938年,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这个命题。
] [在1945年5月党的七大上,刘少奇在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第一次明确使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
报告指出:“要使马克思主义系统地中国化,要使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为中国形式,要使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为中国形式,……乃是一件特殊的、……乃是一件特殊的、困难的事业。
……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毛泽东同志,出色地成功地进行了这件特殊困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
毛概重点(2013年修订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一、单选1、P1:党的一大、二大、三大、四大分别确立了最终的奋斗目标、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形成的初步成果。
2、P2: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这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P2: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需解决的问题。
”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对后来党的理论发展和事业推进产生了深远影响。
4、P2:在党的七大报告上,刘少奇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阐述,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5、P9: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毛泽东在理论上阐述了中国革命新道路,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6、P9: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科学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精辟地论证了党的政策和策略。
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1945年的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7、P18: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二、多选1、P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P1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3、P18: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之所以被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因为~~~4、P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第一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时代背景:19世纪未和2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思想条件:十月革命带来马克思王义,中国革命从此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实践。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萌芽,形成,成熟、继续发展)毛泽东思想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萌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提出新民生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代表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功考察报告》❖初步形成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政权的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代表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岗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成熟时期遵义会议至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标志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代表作:《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重点关注:1945年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
在《矛盾论》和《实践论》中,运用马恩的认识论和辩证法,系统分析了党内“左”和“右”的错误。
❖继续发展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
代表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一、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题,提出了一系列关联的理论观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
毛泽东思想在以下几个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主义。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基本知识1.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p12.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
P23、1945年6月,在党的七大上,刘少奇代表中央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指导思想。
P24、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P2-3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
P3-46、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P7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P98、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作出最新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 P129.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P1310、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P1411、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的主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
P1512、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P191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即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P22-2314、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
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
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
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
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2.1927~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
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
毛概知识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1.李大钊等党的早期领导人,曾经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研究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思想2.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这是党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4.实现马克思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5.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就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6.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第一,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第二,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关系: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毛泽东思想包括:新民主主义正确思想、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其重要思想成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关系、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坚持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第二节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时代背景: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战争和革命成为时代主题国际环境:冷战两大阵营激烈对抗国内环境: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践基础: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45年党的七大2.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反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客观规律的完备的理论形态,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战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理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b.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内容:如何开展人民革命战争、应当实行什么样的战略战术、如何巩固国防、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原则:党指挥枪、三大纪律八项注意c.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解放思想,群众路线,独立自主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b.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c.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4.两个错误倾向:一、凡是毛泽东做出的一切决策、指示都必须坚决维护、始终遵循二、借口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全面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及指导作用5.《历史决议》指出:毛泽东功远远大于过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理论知识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
2.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45年,党的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它们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具体地说,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7.什么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8.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成为时代主题。
毛概论第一章知识点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前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提出过程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曾经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研究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思想。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
1945年5月党的七大上,刘少奇在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阐述。
党的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是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第一大理论成果。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第二大理论成果。
(二)科学内涵实质: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实践:革命、建设、改革;历史;文化)相结合。
1. 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 就是总结和提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从而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新的内容。
3. 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二者共同的“根”)二、毛泽东思想概述(一)科学内涵1.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
第一章官方笔记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教材结构图二、本章知识点及考频总结(一)第一章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成熟-遵义会议后到抗日战争时期;丰富和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3.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实际领导地位,标志中国共产党政治上开始成熟。
4.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5.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6.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7.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关于人民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与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理论。
8.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二)第一章主观题1、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主路线,独立自主。
1)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2)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独立自主,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依靠本国革命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努力,走出一条适合本国特点的革命与建设道路,把本国的革命与建设事业办好;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4)其中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党的基本路线。
2、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建设的科学指南。
3)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配套练习题1、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C:独立自主D:解放思想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A:邓小平理论B:毛泽东思想C:科学发展观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下列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是()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C:独立自主D:解放思想4、毛泽东思想是()A:毛泽东个人的思想B: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总结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5、下列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表述错误的是()A: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B: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C: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D: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参考答案:ABDCD第二章官方笔记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教材结构图二、本章知识点及考频总结(一)第二章选择题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社会性质: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毛概第一章读书笔记【篇一:毛概读书笔记】毛概读书笔记关于本书:毛概是指毛泽东思想概论。
它主要分为分五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介绍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历史地位与作用;二、三、四、五章则分别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上、下)、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等革命和建设的重大理论及各个组成部分:第六章对掌握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做了论述。
关于毛泽东的思想,主要可以表现一下三个层面:(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3)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4)关于政策和策略;(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6)关于党的建设。
其中,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关于毛泽东的思想成就也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毛泽东思想萌芽阶段:1921——1928年(即指共产党创立和国民革命时期)。
解释:国民党——《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的影响》;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运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它的标志: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第二阶段:毛泽东思想形成阶段:1928——1935年(即指土地革命中前期)。
解释:井冈山——《井冈山的斗争》;红色——《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本本——《反对本本主义》;之火——《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其标志: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活的灵魂。
第三阶段:毛泽东思想成熟阶段:1935——1945年(即指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解释:共产党——《共产党发刊词》、《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论——《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实践论》、《矛盾论》、《新民主主义论》;战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学——《改造我们的学习》。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的《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这标志着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从感性上升为理性。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实际需要其一,中国革命(反帝反封建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其二,中国国情的特殊性要求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革命条件、革命道路的特殊性)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3、这是中国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一方面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另一方面是在同错误思想倾向特别是教条主义思想倾向的斗争中获得的正确认识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思想实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实现途径)。
预期目标:1、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2、产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历史进程: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3、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4、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这个实践具体化。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过程和理论成果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其内容主要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3、毛泽东思想的含义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4、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时代背景:20世界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开始形成: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主要是反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绝对化正式确立:遵义会议到党的七大,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精辟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
继续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以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
5、邓小平理论的理论体系含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提出: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4)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节马克思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科学内涵】 P4、5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意义】
历史进程:遵义会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党的十六大(胡锦涛)----
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不断在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P15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P16
三、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P17 实事求是
四、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P17 群众路线
五、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P18 独立自主
六、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 P19
七、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P19
【毛泽东思想的地位与意义】P20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三节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P24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P25
三、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P25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P25
五、其他涉及现代化、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国防、党的建设…… P26
【邓小平理论的地位与意义】
一、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P26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P26
三、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P27
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的地位与指导意义】
一、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P31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南; P32
三、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P32
第二节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顾。
【其指导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P37
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P38
三、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P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