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 知识结构图
- 格式:docx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1
物态变化知识结构图20 年月日A4打印/ 可编辑初三物理光、热复习建议清华附中祁丽萍1.考点内容光学7个知识点14个分项细目热学10个知识点39个分项细目2.内容特点1.知识较零碎,知识点较多2.联系实际的现象较多3.有科学方法的体现3.光学、热学在中考中的地位虽然大纲对本部分知识要求不高,光学、热学共有4个B层次的要求,两部分共有4个C层次的要求。
但是中考中能力题的考察,可不拘泥于大纲。
因此,在光学、热学的复习中仍要注意能力的培养。
4.课时安排光学一周,热学一周,共两周。
各校可按自己的实际情况酌情调整。
5.知识要求和复习建议光学具体要求:(1)会判断光在某种实际情境中是否沿直线传播。
(2)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例证。
如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3)知道在实际中如何利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这一规律。
(4)知道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在其它介质中光速均小于3×108米/秒具体要求:(1)会判断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是反射现象(2)理解反射定律中三条线的位置关系、两个角的大小的关系,并注意叙述时的因果关系(3)会用光的反射定律正确、规范作图(4)会对生活中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正确区分和判断,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反射定律复习案例:光的反射举例说明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
如人眼为什么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光的反射定律是光学唯一属于理解层次的知识点,在此处要多下功夫。
在记忆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时多采用先说“面”,再说“线”,最后说“角”的记忆方法。
也可用作图的方法记忆。
总结光的反射定律画光路图的一般步骤1.由入射光线和反射面确定入射点。
2.过入射点做出反射面的法线(注意:法线一定要用虚线画)。
3.由法线和反射光线确定反射光线所在的平面。
4.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确定反射光线的确切方向,画出反射光线。
应该注意的是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要把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误当成入射角和反射角。
欢迎阅读
高中物理学知识的结构体系
高中物理包括必修1、2共7章;选修3-1、2、3、4、5共19章内容。
归纳起来,整个高中物理的知识体系可以分为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电学和磁学)、原子物理学五大学科部分。
必修1和2属于力学部分;选修3-1、3-2属于电磁学内容;选修3-4主要为光学;选修3-5主要为原子物理学,有3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动量守恒定律)为力学内容。
除了热学部分是初中物理(选修3-3未学)的主讲内容外,其他都在高中期间得到学习和深化。
力学知识结构体系力学部分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
PART I 静力学
PART II 运动力学
PART III 动力学
热学知识结构体系
热学包括:研究宏观热现象的热力学、研究微观理论的统计物理学,分子动理论是热现象微观理论的基础
电磁学知识结构体系
电磁学包括:电学和磁学两大部分。
包括电性和磁性交互关系,主要研究电磁波、电磁场以及有关电荷、带电物体的动力学,二者很难清晰分割。
电磁场和电磁波
光学知识结构体系
原子物理学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力
直线运动
牛顿运动定律
物体的平衡
.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
机械能
第九章机械振动
机械波。
普通光学显微镜示意图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名 称 作 用图 示目 镜 接近眼睛的镜头放大标本和成像 说明:1、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放大原理)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要透 明)→物镜(第一次放大成倒立的实像)→镜 筒→目镜(再次放大成倒立的虚像)→眼 2、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1)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成“反比”关系(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成“正比”关系3、在高倍物镜下,看到的视野是小而暗,细胞是大而少;而在低倍物镜下,看到的视野是大而亮,细胞是小而多。
4、物镜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越小; 物镜放大倍数越小,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越大。
物 镜 接近玻片的镜头镜 筒上面装目镜,下面连转换器转换器上面装有1~3个倍数不同的物镜,用于调换物镜 载物台 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通光孔 在载物台中央,使光线通过压片夹固定玻片标本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能调节光线强弱。
(光线强时,调小光圈;光线弱时,调大光圈)反光镜 反射光线,调节光线强弱。
(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粗准焦螺 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调 节 焦 距细准焦螺 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镜 臂 提握显微镜的部位 镜 柱 支持镜身 镜 座 稳定镜身二、有关显微镜与实验方面的知识:三、玻片标本的种类与制作方法: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起少量的材料制成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等四、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结构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结构功能图示细胞壁位于细胞最外层,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细胞膜紧贴于细胞壁内侧一层极薄的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在显微镜下看不清楚)细胞质位于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物质,具有液泡【液泡中含有细胞液,细胞液中又含有有机酸、糖类和色素等物质】;线粒体和叶绿体等。
细胞质具有流动性,能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是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高中物理学知识的结构体系
高中物理包括必修1、2共7章;选修3-1、2、3、4、5共19章内容。
归纳起来,整个高中物理的知识体系可以分为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电学和磁学)、原子物理学五大学科部分。
必修1和2属于力学部分;选修3-1、3-2属于电磁学内容;选修3-4主要为光学;选修3-5主要为原子物理学,有3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动量守恒定律)为力学内容。
除了热学部分是初中物理(选修3-3未学)的主讲内容外,其他都在高中期间得到学习和深化。
力学知识结构体系力学部分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部分
PART I 静力学
PART II 运动力学
PART III 动力学
热学知识结构体系
热学包括:研究宏观热现象的热力学、研究微观理论的统计物理学,分子动理论是热现象微观理论的基础
电磁学知识结构体系
电磁学包括:电学和磁学两大部分。
包括电性和磁性交互关系,主要研究电磁波、电磁场以及有关电荷、带电物体的动力学,二者很难清晰分割。
电磁场和电磁波
电磁场是电磁作用的媒递物,具有能量和动量,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其性质、特征及运动变化规律由麦克斯韦方程组确定。
电磁场总是以光速向四周传播,形成电磁波。
——四个方程:电动力学基本方程——麦克斯韦方程;
——三个关系:,,;
——两个假说:涡旋电场和位移电流;
光学知识结构体系
原子物理学知识结构体系。
课件•光学基础知识•透镜及其应用•光的色散与光谱目录•光的干涉与衍射•光学仪器与使用•光学实验与探究光学基础知识光是一种电磁波光的传播速度光的传播路径030201光的本质与传播光源与光线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如太阳、电灯等。
光线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我们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线。
箭头指向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光线的分类根据光源和光线的特点,可以将光线分为平行光线、发散光线和会聚光线等。
光的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01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02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03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反射与折射的应用透镜及其应用透镜的种类与性质凸透镜凹透镜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为实物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像和物在同一侧。
当物体为虚物,凹透镜到虚物的距离为一倍焦距(指绝对值)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同侧。
当物体为虚物,凹透镜到虚物的距离为一倍焦距(指绝对值)时,成像于无穷远。
当物体为虚物,凹透镜到虚物的距离为一倍焦距以外两倍焦距以内(均指绝对值)时,成倒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异侧。
当物体为虚物,凹透镜到虚物的距离为两倍焦距(指绝对值)时,成与物体同样大小的虚像,在透镜异侧。
凹透镜成像规律老花眼镜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制成的。
利用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制成的。
放大镜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制成的。
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物距大投影仪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光的色散与光谱光的色散现象光的色散现象原理光的色散现象定义不同颜色的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因此当复色光通过棱镜等介质时,会被分解为不同颜色的单色光。
光的色散现象实例光谱的分类根据产生方式不同,光谱可分为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和反射光谱等。
光谱的概念光谱是复色光经过色散系统(如棱镜、光栅)分光后,被色散开的单色光按波长(或频率)大小而依次排列的图案。
光谱的特点不同元素或化合物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光谱具有特征性,因此光谱分析在化学、物理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初中物理知识与概念_眼睛与眼镜的光学原理眼睛的光学结构眼睛是人类感知外界光信息的重要器官,其光学结构精巧而复杂。
眼睛主要由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等部分组成,这些部分共同协作,使得光线能够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视觉图像。
角膜角膜是眼睛最前方的透明组织,类似于一个凸透镜,具有折射光线的作用。
当光线进入眼睛时,首先会经过角膜的折射,使得光线向眼睛内部偏转。
晶状体晶状体位于虹膜后方,是一个可以调节曲率的可变形透明体。
晶状体通过睫状肌的收缩和松弛,改变其形状,从而调节眼睛的焦距,使不同距离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
玻璃体玻璃体是眼睛内部的无色透明胶状体,位于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具有支撑眼球壁、保持眼球形状的作用。
同时,玻璃体也能折射光线,使光线进一步向视网膜聚焦。
视网膜视网膜是眼睛内层的一层薄膜,位于眼球的后部,上面分布着大量的感光细胞。
当光线经过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后,最终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图像。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将这些图像转化为神经信号,通过视神经传递给大脑,从而产生视觉。
眼睛的视觉功能眼睛的视觉功能主要包括视力、视野、色觉和立体视觉等。
视力视力是指眼睛分辨物体细节的能力,通常以视力表来检测。
视力的好坏与眼睛的光学结构、感光细胞的敏感度和大脑对视觉信息的处理能力等多种因素有关。
视野视野是指眼睛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视野的大小和形状与眼睛的位置、瞳孔的大小和视网膜的敏感度等因素有关。
色觉色觉是指眼睛对颜色的感知能力。
人类视网膜上有三种不同的感光细胞(红敏细胞、绿敏细胞和蓝敏细胞),它们分别对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线敏感。
通过这三种感光细胞的组合,我们可以感知到各种颜色。
立体视觉立体视觉是指眼睛能够感知物体远近、大小和形状的能力。
这主要依赖于双眼之间的视差和大脑对双眼视觉信息的处理能力。
眼镜的光学原理眼镜是一种用来改善视力或保护眼睛的光学器件。
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眼镜可以分为近视眼镜、远视眼镜、老花眼镜和防护眼镜等。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主要构件的作用知识精讲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可分为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
1.机械部分:包括镜座、镜柱、镜臂、镜筒、载物台、压片夹、转换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2.光学部分:包括目镜、物镜、遮光器、通光孔、反光镜。
普通光学显微镜结构图名师点睛1.目镜、物镜与放大倍数(1)目镜:通常有2~3个目镜,上面刻有5×、10×、16×符号表示其放大倍数。
(2)物镜:通常有3~4个物镜,其中较短的刻有“4×”“10×”符号的为低倍镜,较长的刻有“40×”“100×”符号的为高倍镜。
(3)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如物镜为10×,目镜为10×,其放大倍数就为10×10=100。
2.常见镜头的识别及观察效果3.反光镜:有平、凹两面。
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时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
4.调节器:装在镜臂上的大小两种螺旋,包括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调节时使镜筒作上下方向的移动。
(1)粗准焦螺旋: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像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准焦螺旋迅速找到物像。
(2)细准焦螺旋:可使镜筒缓慢地升降,多在使用高倍镜时使用,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像。
5.显微镜的成像: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透明标本→物镜→镜筒→目镜→眼。
典型例题1.小明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发现视野中的物像不是很清晰,应调节显微镜的()。
A.细准焦螺旋B.粗准焦螺旋C.反光镜D.遮光器解析:粗准焦螺旋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像呈现于视野中,迅速找到物像,但是物像一般不是很清楚,而细准焦螺旋可使镜筒缓慢地升降,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像。
答案:A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可看到在视野中央有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