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66.50 KB
- 文档页数:7
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护理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26例突发性耳聋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及护理;结果26例患者7例痊愈(听力完全回复);显效12例(听力明显好转,听阈提高30dB以上);有效5例(纯音测听听阈提高15~30dB);2例无效(纯音测听听阈提高不足15dB)。
总有效率约为92.3%。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显著便于护理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护理突发性耳聋,又称暴聋,暴聋系指耳内骤感胀闷堵塞,听力急剧下降的急性耳病.即在无耳鸣、耳聋的情况下,原因不明突然瞬间发生耳鸣,耳聋,于数小时或数日内听力迅速丧失达到高峰者。
多累及单耳,以40~60岁成年人发病率高,双耳患者占1%,男性较多,春秋季节易发病。
近两年来我科根据中医的辩证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在治疗的过程中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最大限度的挽救患者的听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院自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突发性耳聋患者26例,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36~72岁。
平均年龄49.5岁。
单侧耳聋的20例,双侧耳聋的6例。
伴有耳鸣的18例,伴有恶心、眩晕的9例。
1.2方法入院后对26例患者进行系统的听力和前厅功能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凝血三项、肝、肾功能、胸片等检查排除其他气质性病变。
遵医嘱给与长春西丁10mg、银杏达莫30ml、氟美松静脉输入。
维生素B110mg、维生素B1210ug 口服。
配合中医耳穴埋豆,取穴为:心、肝、肾、三焦、内耳、外耳。
宜单耳取穴,双耳交替,更换1次/3d。
口服中药:熟地10g、川芎10g、香附10g、桃仁10g、红花6g、路路通15g、当归10g、牛夕10g、桔梗10g、地龙10g、柴胡10g、枳壳10g、甘草6g、白芍10g水煎服,1剂/d,7d为一疗程。
2结果根据突发性耳聋的诊断标准[1],26例患者中7例痊愈(听力完全回复);显效12例(听力明显好转,听阈提高30dB以上);有效5例(纯音测听听阈提高15~30dB);2例无效(纯音测听听阈提高不足15dB)。
暴聋中医护理方案暴聋是突发性耳聋的一种,指突然发生的,听力急剧下降或完全丧失的耳聋症状。
中医认为暴聋一般是由于外感寒湿风邪侵袭,或因心火横逆、肾阳不足、肝郁气滞等内因引起。
因此,暴聋的治疗应采用中医药的综合调理措施,包括针灸、中药药物、穴位按摩等多种方法。
以下是暴聋中医护理方案的具体步骤:步骤一:判断病因和病情首先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以便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舌脉情况,可能对患者的体寒体热、气虚气实等进行辨证施治。
步骤二: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暴聋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针灸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耳部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功能,从而促进听神经的修复和恢复听力功能。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听宫、风池、感冒、四神聪等。
对于寒湿阻滞的暴聋患者,可以选择激活经络、祛寒湿的穴位进行针灸。
步骤三:中药药物治疗中药药物是中医治疗暴聋的重要方式之一、常用的中药包括白术、附子、木通等。
白术能够健脾益气,木通可以通络化瘀,附子有温补阳气的作用。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中医师会开具个体化的中药方剂。
步骤四: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一种简便易行的中医调理方式,对于暴聋的护理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常用的按摩穴位包括听宫、听会、风池、太阳穴等。
按摩时可以使用适量的力度,刺激穴位周围的组织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
步骤五:饮食调理中医认为暴聋与人体的阴阳平衡有关,因此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来辅助治疗。
建议患者多食用温补类食物,如红枣、生姜、龟肉等,以温补肾阳、祛寒湿。
同时,要忌食生冷和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耳部的不适感。
步骤六:生活习惯调整暴聋患者在生活方面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要保持充足的休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激动。
此外,还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和湿邪侵袭。
总之,暴聋的中医护理方案包括针灸治疗、中药药物、穴位按摩、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调整等多种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考虑和个体化的治疗。
《暴聋中医护理方案》中医理论考试( A )科室姓名成绩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 3 分)()1. 突发耳聋,伴鼻塞、流涕,或有头痛、耳胀闷,或有恶寒、发热、身痛。
舌质红,苔薄白。
A风邪外犯证B寒邪外犯证C气血亏虚证()2.耳聋耳鸣,耳中胀闷,或见头晕眼花,脘腹满闷,咳嗽痰多,口苦或淡而无味二便不畅。
舌红,苔黄腻。
A 痰火郁结证 B 痰湿郁结证 C 怒火上炎证()3.痰火郁结证:宜食清热化痰的食品,可介绍的食疗方。
A薏米粥B百合粥 C 薄荷粥()4.突发耳聋,耳鸣如潮或风雷声,情志抑郁或愤怒以后加重,伴口苦口干,便秘尿黄,面红目赤。
舌红,苔黄。
A怒火上炎证B风邪外犯证C 寒邪外犯证()5.听力降落,遇疲惫以后加重,或见疲倦无力,声低气怯,面色无华,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薄,夜寐不安。
舌质淡红,苔薄白。
A 气血亏虚 B 气血阴虚 C 气血阳虚()6. 耳聋忽然发生,并快速发展,常伴耳胀闷感或耳痛,耳鸣不休,或有眩晕。
舌质暗红。
A 血瘀耳窍证 B 痰湿郁结证 C 气血亏虚证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3 分)()1. :耳内胀闷时,可行鼓气吹张法,包含 A 捏鼻 B 闭唇 C 鼓气()2. :风邪外犯证:宜食疏风解表、散邪通窍的食品,如 A 薄荷粥 B 葛根粥 C 薏米粥()3. :气血亏虚证:宜食健脾益气、补血的食品,如 A 大枣 B 薄荷 C 山药()4. :头晕眼花时遵医嘱穴位按摩,取 A 印堂 B 太阳 C 百会()5. :出现夜寐不安遵医嘱耳穴贴压,取 A 心 B 肾 C 神门()6. :怒火上炎证:宜食清肝泻热的食品,如 A 绿豆 B 冬瓜 C 梨三 . 判断题(每题 3 分)( )1. 耳内胀闷时,行鼓气吹张法,即捏鼻、闭唇、鼓气。
( )2. 头晕眼花改变体位时应迟缓 , 防止低头、旋转等动作,做好安全举措。
( )3. 头晕眼花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印堂、太阳、风池、百会等穴。
( )4. 耳聋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肾、内耳、皮质下、肾上腺等穴位。
耳鼻喉科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诊疗方案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2012年XXX发布《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多为单耳发病。
或伴耳鸣、眩晕。
常有恼怒、劳累、感寒等诱因。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2015年XXX制订的《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1)在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至少在相连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以上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多为单侧,少数可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
2)未发现明确原因(包括全身或局部因素)。
3)可伴耳鸣、耳闷胀感、耳周皮肤感觉异常等。
4)可伴眩晕、恶心、呕吐。
二)证候诊断1.风邪外犯证:多因感冒或受寒之后,突发耳聋,伴鼻塞、流涕,或有头痛、耳胀闷,或有恶寒、发热、身痛。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
2.怒气上炎证:情志烦闷或愤怒以后,突发耳聋,耳鸣如潮或风雷声,伴口苦口干,面红目赤,便秘尿黄。
舌红,苔黄,脉弦数。
3.痰火郁结证:耳聋耳鸣,耳中胀闷,或见头晕目眩,胸脘满闷,咳嗽痰多,口苦或淡而无味,二便不畅。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血瘀耳窍证:耳聋突然发生,并迅速发展,常伴耳胀闷感或耳痛,耳鸣不休,或有眩晕。
舌质暗红,脉涩。
5.气血亏虚证:听力降落,每遇疲劳以后加重,或见倦怠乏力,声低气怯,面色无华,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薄,心悸失眠,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2、医治办法一)辨证论治1.风邪外犯证治法:宣肺解表,散邪通窍1)推荐方药:宣肺通窍汤加减。
麻黄、杏仁、防风、川芎、僵蚕、柴胡、路路通、石菖蒲、苍耳子、白芷、甘草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针刺治疗①体针选穴:取穴以局部为主配伍满身辨证取穴。
首要局部穴位有听宫、听会、翳风、耳门四穴,可轮番选用1~2穴。
局部选穴: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等每次20分钟,每日1次。
远端选穴:外关、合谷,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
每日1次,10次一疗程。
中医护理方案在暴聋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作者:郭宝花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9年第03期【摘要】目的:观察暴聋的临床护理当中使用中医护理方案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200例暴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中医健康教育临床护理和常规护理。
对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进行观察。
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研究组患者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暴聋患者的临床研究中采用中医护理方案,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在医疗改革的配合下最大程度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进一步规范护理工作。
【关键词】暴聋; 中医临床; 护理方案doi:10.14033/ki.cfmr.2019.03.0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03-00-02突發性耳聋又叫作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
在中医上也叫作暴聋,它指的是患者的耳道由于感音神经性听力突然丧失发生的疾病。
对于每日标准护理计划类的患者而言,需要实施临床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模式包含病人的每一个诊断常规护理,可以帮助护士的护理工作凸显预见性和主动性。
并且有助于患者了解自身的护理目标,投身到护理活动中[1]。
暴聋属于感音神经性耳聋且发病原因不明确,通常都是通过内耳血管病变、病毒感染及迷路窗膜破裂等原因进行诊断。
这类疾病发病急且发病率高,患者会在短时间内降低或丧失听力,进而最大程度地影响耳聋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暴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以把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和西医治疗方法相结合,从而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并且可以提高临床护理的工作效率,缩短患者的患病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避免疾病在反复治疗和后续治疗中出现不良效果[2]。
因此,笔者所在医院在耳聋患者的临床护理当中应用中医护理方案,并且,通过比较患者的满意度、临床效果、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进行分析,得出如下总结性内容。
中医护理技术在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8-06-25T11:28:28.80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14期作者:裴燕芳朱玲张艳[导读] 突发性耳聋在临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中医称为“暴聋”,主要是由于患者外感风邪,体内邪气盛行而导致的脏腑失调引起的耳聋[1]。
(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无锡 214000)【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中医护理技术在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至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通过电脑随机的分为观察者37例,对照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技术,并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法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技术干预的效果十分显著。
中医护理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护理效果,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中医护理技术;突发性耳聋;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4-0202-02突发性耳聋在临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中医称为“暴聋”,主要是由于患者外感风邪,体内邪气盛行而导致的脏腑失调引起的耳聋[1]。
突发性耳聋主要发病于40~60岁的成年人群体当中,春秋季节易发病。
因此,本次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中医护理技术在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特意选取了2017年1月至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现把研究结果做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至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74 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并通过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7例患者。
其中对照组患者男15例,女22例,年龄范围在14~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15±4.22)岁;观察组患者男14例,女23例,年龄范围在24~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32±4.23)岁。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201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多为单耳发病。
或伴耳鸣、眩晕。
常有恼怒、劳累、感寒等诱因。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 2015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订的《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1)在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至少在相连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以上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多为单侧,少数可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
(2)未发现明确原因(包括全身或局部因素)。
(3)可伴耳鸣、耳闷胀感、耳周皮肤感觉异常等。
(4)可伴眩晕、恶心、呕吐。
(二)证候诊断1.风邪外犯证:多因感冒或受寒之后,突发耳聋,伴鼻塞、流涕,或有头痛、耳胀闷,或有恶寒、发热、身痛。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
2.肝火上炎证:情志抑郁或恼怒之后,突发耳聋,耳鸣如潮或风雷声,伴口苦口干,面红目赤,便秘尿黄。
舌红,苔黄,脉弦数。
3.痰火郁结证:耳聋耳鸣,耳中胀闷,或见头晕目眩,胸脘满闷,咳嗽痰多,口苦或淡而无味,二便不畅。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血瘀耳窍证:耳聋突然发生,并迅速发展,常伴耳胀闷感或耳痛,耳鸣不休,或有眩晕。
舌质暗红,脉涩。
5.气血亏虚证:听力下降,每遇疲劳之后加重,或见倦怠乏力,声低气怯,面色无华,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薄,心悸失眠,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风邪外犯证治法:宣肺解表,散邪通窍(1)推荐方药:宣肺通窍汤加减。
麻黄、杏仁、防风、川芎、僵蚕、柴胡、路路通、石菖蒲、苍耳子、白芷、甘草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针刺治疗①体针选穴:取穴以局部为主配伍全身辨证取穴。
主要局部穴位有听宫、听会、翳风、耳门四穴,可轮流选用1~2穴。
局部选穴: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等每次20分钟,每日1次。
远端选穴: 外关、合谷,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
暴聋突发性聋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暴聋是指突发性耳聋,常常在几小时内完全或部分丧失听力。
暴聋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可能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循环障碍、内耳血管病变等因素有关。
中医临床对于暴聋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具体情况分析病因,辩证用药,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方法进行调理。
下面是针对暴聋的中医临床诊疗方案:1.辩证施治:根据患者具体的临床表现进行辩证,分析病因和病理机制。
(1)风寒闭络型:临床表现为耳鸣、耳背沈沈、听力减退、耳道堵塞感,伴有头痛、身痛,舌苔白腻,脉浮紧。
此种情况可选用温通散寒的中药治疗,如葛根汤、桂枝加附子汤等。
(2)气滞血瘀型:临床表现为听力减退或丧失,耳鸣、耳聋、耳背或头背沈重,舌苔紫暗有瘀斑,脉弦涩。
此种情况可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如桃红四逆汤、血府逐瘀汤等。
(3)肾虚阳衰型:临床表现为耳鸣、耳聋、听力减退,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此种情况可选适量温阳助肾的中药治疗,如金匮肾气丸、助阳汤等。
2.针灸疗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暴聋。
(1)耳针疗法:主要通过刺激耳穴,调整全身气血运行情况,改善听力。
常用的耳针穴位有肾、肝、脾、胆、心、听神经等穴位。
可以选择耳针按压、耳针埋藏、耳针贴敷等方法。
(2)体针疗法:可以针对具体的辩证类型选穴进行针灸治疗,如阳关、足三里、肾俞等穴位。
3.中药内服:常用的中药有参参附饮、四君子汤、麦冬石膏汤等。
(1)参参附饮:主要由人参、细辛、附子等组成,具有温阳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适用于暴聋因脾肾阳虚或气血不足引起的。
(2)四君子汤:主要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组成,具有补血养气、健脾和胃的功效,适用于暴聋因气血不足引起的。
(3)麦冬石膏汤:主要由麦冬、石膏、牡蛎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润燥止痒的功效,适用于暴聋因火热上扰引起的。
4.辅助疗法:包括中医推拿、理疗、艾灸、气功、耳敷等,辅助调理身体气血运行,促进康复。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临床治疗暴聋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邪外犯:突发耳聋,伴鼻塞、流涕,或有头痛、耳胀闷,或有恶寒、发热、身痛。
舌质红,苔薄白。
(二)肝火上炎:突发耳聋,耳鸣如潮或风雷声,情志抑郁或恼怒之后加重,伴口苦口干,便秘尿黄,面红目赤。
舌红,苔黄。
(三)痰火郁结:耳聋耳鸣,耳中胀闷,或见头晕目眩,脘腹满闷,咳嗽痰多,口苦或淡而无味,二便不畅。
舌红,苔黄腻。
(四)血瘀耳窍:耳聋突然发生,并迅速发展,常伴耳胀闷感或耳痛,耳鸣不休,或有眩晕。
舌质暗红。
(五)气血亏虚:听力下降,遇疲劳之后加重,或见倦怠无力,声低气怯,面色无华,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薄,夜寐不安。
舌质淡红,苔薄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耳聋
1.评估患者耳聋的程度以及有无眩晕等伴随症状。
2.禁用耳塞,嘱病人勿用力挖耳,避免污水入耳。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肾、内耳、皮质下、肾上腺等穴位。
肝火上炎者加肝穴;风邪外犯者加肺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听会、听宫、合谷、耳门、翳风等穴。
5.遵医嘱刮痧,取风池、翳风、听宫,耳门等穴;背部取大杼、风门、肺俞等穴。
(二)耳鸣
1.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噪声刺激。
2.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内耳、神门、肾、心等穴。
(三)耳内胀闷
1.观察有无耳痛情况。
2.伴鼻塞、流涕时,指导患者正确擤鼻方法。
3.行鼓气吹张法,即捏鼻、闭唇、鼓气。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听会、听宫、耳门、翳风等穴。
(四)头晕目眩
1.观察患者眩晕发作的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2.改变体位时应缓慢,避免低头、旋转等动作,做好安全措施。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神门、肝、心、皮质下等穴。
肝火上炎伴血压升高者可加降压沟、肝阳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印堂、太阳、风池、百会等穴。
(五)夜寐不安
1.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肾、交感、神门等穴。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神门、三阴交、肾俞、涌泉等穴,伴心悸者加内关、心俞等穴。
3.遵医嘱中药泡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2.注射给药。
3.外用中药。
(二)特色技术
1.耳穴贴压。
2.穴位按摩。
3.刮痧。
4.中药泡洗。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减少噪音刺激,避免长时间使用手机。
2.双耳重度耳聋者避免单独外出,注意行走安全。
3.避免剧烈咳嗽。
4.指导患者正确擤鼻,防止涕液注入耳窍。
(二)饮食指导
1.风邪外犯:宜食疏风解表、散邪通窍的食品,如薄荷粥、葛根粥等。
2.肝火上炎:宜食清肝泻热的食品,如绿豆、冬瓜、梨、菊花叶、芹菜等。
食疗方:芹菜瘦肉粥。
3.痰火郁结:宜食清热化痰的食品,如薏苡仁、梨、枇杷、莲藕、百合等。
食疗方:百合粥。
4.血瘀耳窍:宜食活血化瘀的食品,如红糖、山楂、韭菜、黑木耳、桃仁等。
食疗方:桃仁拌黑木耳。
5.气血亏虚:宜食健脾益气、补血的食品,如大枣、枸杞、山药、桂圆等。
食疗方:红枣桂圆粥。
(三)情志调理
1.可采取多种形式的沟通方式,如采用文字书写等。
2.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教会患者调节情绪及自我心理疏导的方法,如:转移注意力等。
(四)康复指导
1.鸣天鼓:调整好呼吸,将两手掌心紧贴于两外耳道口,使外耳道口暂时处于封闭状态,两手指放于枕部,食指叠于中指上,食指从中指上滑下,轻轻扣于脑后枕部。
左右手各叩击24次,再两手同时叩击48次。
2.营治城廓:以两手按耳轮,一上一下摩擦,每次做15分钟。
3.鼓膜按摩:以手食指(或中指)按摩耳屏,随按随放,每次按20~30下,用力均匀,应先左后右交替进行或同时进行。
4.自行咽鼓管吹张术:用手指捏住鼻翼两侧,先用口吸气,然后闭唇,再用力用鼻呼气。
可反复多次,使咽鼓管通畅。
急性鼻炎或鼻腔浓涕较多时不宜使用此方法。
五、护理效果评价
附: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风邪外犯证□肝火上炎证□痰火郁结证□血淤耳窍证□气血亏虚证□其他:
一、护理效果评价
5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6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