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城市形态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868.00 KB
- 文档页数:16
西方国家城市中轴线的发展概况西方国家由于社会意识形态与中国的不同,城市是文明的集中体现载体,因而城市轴线的出现并不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而是基于城市功能和景观的诉求而产生的。
1.古代时期1)古埃及城市的轴线古埃及时期的孟菲斯古城和卡洪城虽南北布局,但没有明确的中轴线。
而古埃及的底比斯城具有明确的城市中轴线。
(如图 1)“在卡纳克和鲁克索神庙的群体设计中,运用了2公里长的中轴线布局,两边布置约1000具人面狮身像.规划中采用了对称、序列、对比、主题、尺度等建筑构图手法”。
而新王国时期建立的阿玛纳(El-Amarna)城也运用了类似的规划设计手法,其中部东西向有一条宽阔的皇家御道,与皇宫相连,现在称为“国王之路”,这是阿玛纳城的中轴线。
图1 底比斯城平面图2)古代美洲城市的中轴线古代美洲的特奥蒂瓦坎城也具有较为明确的中轴线。
“特奥蒂瓦坎城的城市中心主要建筑是一组举行宗教礼仪的纪念建筑物,分布在一条长达2公里的大道两侧,包括好几座雄伟的庙宇。
庙宇以月神庙为主,在主轴线一端。
其它建筑物形成若干个横轴,布局相当严谨。
”(如图2)图2 特奥蒂瓦坎城平面图3)古希腊的城市轴线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摇篮。
古典时期的雅典城,在希波战争之后修筑了防卫的城墙。
其背山面海,城市建设因地制宜,城市布局未有明确的轴线关系,中轴线一般存在于建筑之中。
雅典的中心是雅典卫城。
因为防御缘故,卫城选址在城内一处高地上。
卫城的观赏路线是由祭祀雅典娜大典的行进路线而设计,其祭祀的路线虽然不是直线,但其被认为是组织空间的主要轴线。
(如图3)“雅典卫城的视觉观赏均是按照祭祀雅典娜大典的行进过程来设计的,即在山下绕卫城一周,上山后又穿过它的全部。
它使得游行的行列在每一段路程中都可以看到不同的优美的建筑景象。
为了照顾山下的游行行列的观瞻,建筑物大体上沿周边布置,为照顾山上的观瞻,利用地形把最好的观赏角度朝向人们。
”我们可以看出这条以祭祀为主题功能的轴线,具有着良好的空间序列关系,这也是古代城市轴线空间序列设计的典范。
罗马罗马(Roma)意大利首都,有着辉煌历史的欧洲文明古城,由于它建在7座山丘之上并有悠久的历史,故被称为“七丘城”和“永恒之城”。
罗马位于亚平宁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总面积为1507.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08平方公里。
罗马市现由55个居民区组成,人口约264万。
罗马的气候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市花为玫瑰,市徽为母狼育婴的标志,亦为罗马足球队队服的标志。
在罗马长达2760多年的历史上,曾经历了东、西罗马帝国的辉煌时期。
1870年,意大利王国军队攻占罗马,意大利统一事业完成。
1871年,意大利首都由佛罗伦萨迁回罗马。
罗马被喻为世界最大的“露天历史博物馆”。
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古罗马露天竞技场,也称斗兽场,建于公元1世纪。
这座椭圆形的建筑物占地约2万平方米,周长527米,是古罗马帝国的象征。
罗马城充满了悠久历史散发的迷人魅力,到处可见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
罗马西北角的樊蒂冈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圣彼得大教堂,少女泉,西班牙台阶,万神殿,真理之口是游客们最向往的景点。
罗马城建筑依地势呈放射状发展。
分为古城和新城。
新罗马建在古城以南5公里以外处,是一座现代化的花园城市。
市内有雄伟的体育馆和别具一格的蘑菇形饭店、伊曼纽广场等。
罗马的建筑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家具、服装、大理石和首饰加工业也开发得较早。
二战结束以来,罗马的食品、造纸和机械制造业等也有长足的发展。
“条条大道通罗马”,形象地表明了罗马作为意大利的交通枢纽,它有铁路、公路通往全国各地。
罗马处于地中海地区的中央位置,也是国际空运的中心之一。
1998年5月28日,罗马与北京结为友好城市。
米兰米兰(Milano) 米兰是意大利第二大城,伦巴第大区首府。
位于波河平原西北部,阿尔卑斯山南麓。
人口158.1万(1982)。
米兰气候温暖,四季鲜明,夏季干燥,冬季多雨。
始建于公元前四世纪。
公元395年为西罗马帝国都城。
1158年和1162年在同神圣罗马帝国两次战争中,城市几乎全毁。
城市平面形态的四种类型一、放射状型:放射状型城市平面形态是指城市发展以一个中心点为中心,呈放射状地向外扩展。
这种形态常见于古代城市的布局,如中国的古都长安、古罗马的罗马城等。
在这种形态下,城市中心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周边则是居住区和农田。
放射状型城市平面形态使城市内部交通便利,但容易形成中心城拥堵和交通压力大的问题。
二、方网状型:方网状型城市平面形态是指城市的道路和街区都呈明确的网格状布局。
这种形态多出现在规划较为先进的城市,如美国的纽约和芝加哥。
方网状型城市平面形态便于城市的布局和管理,交通流线清晰,方便导航和出行。
但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交通拥堵、地块利用率低等。
三、环状型:环状型城市平面形态是指城市以一个或多个环路为中心,城市的各个功能区位于环路之内。
这种形态常见于发达国家的城市规划,如法国的巴黎环城道路、“防空圈”式的城市规划等。
环状型城市平面形态有利于交通的流通和城市的扩展,同时也形成了内城的高密度和外城的低密度。
但环状型城市也容易出现交通拥堵和城市边缘地带的社区分离问题。
四、错综复杂型:错综复杂型城市平面形态是指城市具有多个中心和复杂的道路网状结构。
这种形态多出现在历史悠久且经济发达的城市,如英国的伦敦和意大利的罗马。
这种城市平面形态通常由于历史上的扩张和功能发展而形成,因此道路布局复杂、交通拥堵问题突出。
但这种形态也使城市具有较高的活力和多样性,中心城区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综上所述,城市平面形态有放射状型、方网状型、环状型和错综复杂型四种类型。
每种类型都有其特点和问题,城市规划者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城市规模、功能和历史等因素,合理设计城市的平面形态,以满足人们对便利、舒适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西方传统城市街道的形成与变迁1.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弯曲街巷和网格规划古希腊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世纪,直至公元被罗马所灭。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和思想体系的源头。
古希腊自公元前年至前年就建立起众多奴隶制城邦或城市国家,其中雅典最为典型。
海洋贸易造就古希腊社会的海洋文明和幵放的个人性格。
亚热带海洋气候、美丽的自然风光、明媚阳光、多山多石的环境刺激了希腊人喜爱户外活动的性格。
优越的自然环境培养了希腊人的哲学智慧,也营造了积极健康的公共生活氛围。
由于市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公共空间和室外度过,所以他们对私密生活不是十分在意,因此希腊城市是不规则的,街道狭窄而且曲曲弯弯,检朴的住宅乱七八糟拥挤在一起。
很长时间,雅典城市甚至没有城墙和防御系统。
与之相反,雅典城市内各种公共空间却是异常发达,古希腊公共空间由建筑柱廊、广场和庄严宏伟的卫城组成,成为希腊人丰富公共活动的载体。
古希腊人的物质生活并不丰裕,但他们拥有以丰富的公共生活为基础的充实的精神世界,可以说公共生活是希腊文化主要表现方式。
在希波战争之前,希腊城市多为自发形成,在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思想的主导下,以神庙和广场(Agora)为城市中心,突出人的尺度和感受以及同自然环境协调。
尽管雅典并没有非常明确的人工规划,但形成了以庙宇为主导,活拨多变的城市景观,获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雅典卫城最具代表性。
这时期希腊城市的居住环境街道弯曲窄小,但公共建筑群形成的变化丰富广场空间给人印象深刻,是城市生活的主要场所。
图1 公元前世纪的雅典城图2 米利都城平面古希腊城市除了人本和自然的布局方式外,在理性思维的影响下,发展出网格规划城市的模式:希波丹姆模式。
公元前世纪,古希腊先哲希波丹姆在希波战争后的城市恢复建设中,提出网格城市规划模式。
他以古希腊哲学思想为蓝本,在几何与数理中寻找其和谐关系,用规则的棋盘式网格构建城市的框架,公共空间在城市中的位置明确,在城市的秩序中寻找美的规律。
其典型平面,由城市中心两条垂直大街交叉构成,中心广场在大街的一侧,广场面积非常大,要占据几个街区,但街坊划分一般都比较小。
罗马城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罗马城作为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城市之一,其城市规划和建设历史悠久,令人瞩目。
在罗马城的发展史中,从古罗马帝国时期到现代,罗马城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不断演化和发展。
本文将对罗马城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进行探讨。
罗马城最早的城市规划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53年罗马城建立之初。
据历史记载,罗马城的城市规划始于七丘之间的小山丘之上。
这些山丘是由人工建造的,被认为是不受洪水侵蚀的理想聚居地。
公元前509年成立罗马共和国时,罗马城的城市规划得到了发展。
共和国时期的罗马城是独角兽区和盖米诺山区的两个主要商业和政治区域,这些区域拥有多条重要的街道和交通枢纽。
通过将这些地区相互连接,罗马城可以实现更加便捷的城市交通。
公元前27年至公元14年被认为是罗马帝国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罗马城特别注重建筑和公共建设,这为罗马城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罗马城的中心凯旋门、基督教堂和公共浴场等重要建筑都建立于此时期。
同时,在罗马城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公共广场、街道和公共建筑也得到了重视。
中世纪时期,罗马城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受到一系列的倒退。
由于罗马城被多次入侵,因此大量的建筑和文化遗产被毁坏。
这导致罗马城的大部分街道和广场变得非常拥挤和狭窄,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速度也相应减缓。
但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罗马城开始重新注重城市规划和建设。
有很多艺术家和建筑师开始为罗马城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到了18世纪,罗马城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又开始变化。
在教皇克莱门特十三世的领导下,罗马城城墙被拆除,城市规划和建设得到了开展。
在罗马城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推行了一些重要的改革,如扩大市中心广场、开辟新的街道以及建造新的公共建筑。
在现代时期,罗马城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变得更加现代化。
首先,在20世纪初,罗马城建造了许多重要的现代建筑和公共设施,如绿地、大小广场、车站、医院和大型购物中心等。
同时,罗马城的城市建设和改造也变得更加成熟。
根据具体的城市要求和规划目标,罗马城制定了不同的城市规划项目。
欧洲古代城市的政治组织和经济结构历史悠久,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的规模和影响力逐渐上升,政治组织和经济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
本文将以古罗马时期的城市为例,探讨古代城市的政治组织和经济结构的演变过程。
一、古罗马时期的城市政治组织古罗马时期的城市政治组织中,最核心的是城市议会(curia)和城市长官(magistrate)。
城市议会由城市的官员、上层贵族、大商人和有资产的人组成,是城市最重要的决策机构。
城市长官则由受过选举的人组成,主要负责城市的行政和司法管理。
城市议会和城市长官的权力分立,使得古代城市政治能够保持稳定。
同时,城市议会和城市长官的选举制度也相对完善,避免了任意地位人物的执政和权力专制。
古罗马城市政治组织的建立,为后来的城市政治体系奠定了基础。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城市的政治组织开始发生变化。
二、城市经济结构的演变在古罗马时期,城市的经济结构主要由工业、商业和种植业组成。
城市中的制造业和商业产业有很大发展,如纺织业、金属冶炼、医药制造等等。
同时,城市也开始大力发展农业,以满足城市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随着时间推移,城市经济的结构也在不断演变。
中世纪时期,城市的商业和手工业开始进入成熟发展期。
城市的商业中心逐渐形成,并开始发展产业分工,出现特定的行业专业化。
同时,城市也开始出现了贸易和金融行业,并逐渐建立起相应的市场和金融机构。
在现代社会中,城市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导,其产业结构和形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虽然城市经济在演变过程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古代城市的经济结构对目前的城市经济依然有着重要的影响。
结语在古代城市的政治组织和经济结构变化的过程中,历史学家们争议非常之多。
这预示着使用古代城市政治组织和经济结构作为我们理解城市历史的基础元素之一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问题领域。
无论如何,古代城市的政治组织和经济结构均对现代城市政治组织和经济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我们理解城市演变历程的重要基础。
罗马帝国的城市生活罗马帝国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帝国之一,其城市生活也充满了丰富多彩的特色。
罗马帝国的城市生活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和繁荣的,不仅仅在于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城市规划,还在于其鲜明的社会、文化和娱乐活动。
一、城市建筑与规划罗马帝国的城市建筑以其宏伟的规模和精美的设计而闻名于世。
罗马的城市规划思想强调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合理利用,广场、街道、浴场和剧场等公共设施得到了充分的重视。
罗马城的街道网密集交错,由宽阔的主干道和狭窄的小巷组成,这种规划使得整个城市极具活力和便利性。
而城市中心的广场则成为社交聚会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人们可以在广场上交流、商谈和观看各种演出。
二、社会生活与社交文化在罗马帝国的城市中,社会生活和社交文化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罗马人非常重视社交交往,他们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如庆祝节日、参加宴会、举办婚礼等。
在这些活动中,人们可以欣赏音乐、舞蹈和戏剧表演,还可以品尝美食和饮品。
这些社交活动不仅是为了娱乐,也是为了建立社会关系和巩固社交地位。
三、文化与艺术罗马帝国的城市生活也富有浓厚的文化和艺术氛围。
罗马被认为是艺术和文学的中心,许多重要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都在这里产生。
罗马的艺术以其雕塑、绘画和建筑等方面的独特风格而著称。
罗马人也非常热衷于观赏剧场表演和竞技比赛,如角斗士比赛和戏剧演出等,这些表演为城市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四、体育与娱乐活动罗马帝国的城市生活中还有丰富多样的体育和娱乐活动。
罗马人热衷于体育竞技,特别是马术和角斗士比赛。
角斗士比赛是当时最受欢迎的娱乐活动之一,吸引了大批观众。
除此之外,人们还可以参观游乐园、马戏团和竞技场等地,享受各种娱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总结:罗马帝国的城市生活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和繁荣的。
其城市建筑和规划、社会生活和社交文化、文化与艺术、体育与娱乐活动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在这个城市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交和娱乐活动,享受生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