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表现性色彩 绘画班
- 格式:ppt
- 大小:9.64 MB
- 文档页数:30
《色彩表现多样性》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绘画色彩表现的多样性,启发学生对绘画的艺术境界和情趣的体味与追求。
2、了解梵高的色彩特点与技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色彩表现的多样性
难点:色彩的整体和谐统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题:前几课介绍过毕加索,请问同学们还记得毕加索画的特点吗?
答案:散点透视、打破重组、立体抽象、色彩丰富。
解释:色彩是绘画艺术重要的表现语言,能直接反应画家所要传达的情感内容。
二、新课讲解
1. 色彩表现分为写实性色彩、表现性色彩、装饰性色彩
(1)写实性色彩:客观、理性
学院派:力求实现自然色彩的真实再现
印象派:强调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之间的和谐统一
(2)表现性色彩:主观、感性
典型:梵高
绘画特点:强烈:1.厚重的笔触2.对比色的运用
(3)装饰性色彩:大众审美
2、深入分析作品
(1)写实性色彩:拉斐尔《戴披纱的女子》、莫奈《日出印象》
提问讨论:两个同样是表现性色彩有什么区别?
(2)表现性色彩:梵高《向日葵》、《星空》
提问讨论:写实性色彩莫奈的画与表现性色彩梵高画的色彩区别?
(3)装饰性色彩:日本浮世绘、中国年画
3、课堂思考讨论
(1)展示几幅作品让学生分析属于哪一种色彩表现
(2)引导学生从色彩分析作品的内涵及情感。
4、课堂小结
1.了解熟知色彩的三种表现形式,掌握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之间的和谐统一
2.培养色彩感性认识,增加对色彩的认知
5、课后作业
绘制一幅装饰画。
设计色彩课程标准教师:陈媛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一、课程的基本要素1.课程性质《设计色彩》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本专业核心技能课的基础,在学习中认识色彩的基础知识,并实践色彩的各种属性,通过色彩构成作业、色彩写生作业、案例作品的训练等形式,巩固所学的设计色彩理论知识;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全面性起促进及提高作用。
2.课程的基本理念《设计色彩》课程本课程从对设计色彩的认知能力出发,使学生了解并灵活应用设计色彩的基础知识于实训中。
既要满足专业课需求,也要满足社会的直接需求。
确切地说,设计色彩课程的知识既为专业课打好基础,即双基(即创意基础、技能表现基础、美学基础),也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即双技(通用技能、专业技能)学生学了色彩,要能绘制环艺效果图。
3.课程的设计思路二、课程的目标1(1)理解和表现与基础造型有关的物品的结构和线条运用;(2)能表现与图形图像制作有关物象的质感,并能加以设计和创新;(3)提高学生造型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4)以结构为主适当加一些色彩塑造技法。
2.能力目标(1)培养视觉的反应及增强接受视觉信息的能力,即敏锐的感受能力。
(2)培养分析、洞悉、理解的心智思维,形成对事物特征的深刻把握,即富于理智的认识能力。
(3)培养开发想象能力,形成对未知领域的自觉探求,即创造意识。
(4)培养技能的熟练掌握,达到对于视觉信息的有效表达,即富于技能的适应能力。
3.素质目标(1)进行专业认知和专业探究;(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和利用资料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会设计和创新,提高审美意识;(4)提高学生造型能力和抽象思维想象力。
三、课程内容的组织设计色彩的课程性质为专业必修课,用以培养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以及提高艺术审美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就是争取在有限的学时内,通过大量的练习、图片、作品欣赏、绘画练习、创作辅导等多种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欣赏国内外优秀设计色彩作品,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接触绘画艺术的方方面面,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锻炼其抽象思维.知识目标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在实际动手绘画的过程中,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审美品味、鉴赏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为学生将来从事的设计艺术专业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2020-1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表现性色彩在绘画中的表达———以康斯坦特·佩尔梅克为例杨宪(武汉东湖学院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212)摘要:表现性色彩注重的是个人情感的表达,主要是在客观事物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自由地改变客观色彩,突出个人化的色彩语言特色。
表现主义艺术家们将表现性色彩的应用推向顶峰,强调色彩应该对内在体验和心灵情感进行表现,反对对现实客观世界的单纯模仿与再现。
以比利时表现主义艺术家康斯坦特?佩尔梅克为例进行解读分析,探究表现性色彩的应用在绘画创作中所体现的作用。
关键词:表现性;色彩;情感;个性化;康斯坦特·佩尔梅克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32-0041-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2.020一、引言西方中世纪时期之后到古典主义时期,色彩还只属于素描的附属品,主要目的是为了再现客观事物的表面形态。
印象派时期,画家们通过色彩之间的冷暖关系以及环境色因素对同一描绘对象进行不同时段的描绘,主要为了表现不同时段的微妙的色彩变化,于是色彩获得了相对的独立性。
紧接着随着后印象派画家的出现,色彩本身的存在意义以及色彩相互之间形成的关系所产生的意义被充分发挥出来,更加注重内心的感受,不再满足于对大自然进行客观描绘,从而确立了表现性色彩在油画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到了二十世纪,表现主义早已成为西方当代架上油画的主流,注重的是个人的主观思想情感和心理感受,更能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绘画中色彩从再现到表现的这一过程,推动了色彩艺术的全面独立。
在“85思潮”的影响下,中国当代艺术家们纷纷想摆脱传统的苏联式学院派风格,想要创造出自己的色彩语言,并不断地探究西方当代的油画创作。
表现性色彩语言的应用在中国当代绘画创作中变得普遍起来,艺术家们也更加注重内心的情感表达,探索与研究绘画创作中表现性色彩的应用是当今艺术家自身发展与作品创新的一大主题。
教学资料:认识表现性色彩色彩是绘画的形式因素,是艺术表现的语言之一,且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自然界的色彩现象为我们的视觉提供了丰富的色彩资源,画者作为视觉艺术的创造者,更应关注对色彩的体验和感受,让色彩成为我们表现自然、表现情感的自由手段。
色彩可以传达人的思想和感情:明快与忧郁,兴奋与平静。
然而,不同色彩的完美组合,会使人感觉到色彩的奥妙,感受到迷人的旋律。
色彩在绘画中从来不是单一的角色。
色彩既是无限变化的,又是有规律可循的。
从色彩的对比中依靠虚与实、明与暗、疏与密、厚与薄、有形与无形的变化,成为表现性的重要语言。
在传统写实绘画中,色彩、素描的关系是一体两面,难分难解,互为表里,互为因果的。
纯粹的色彩现在在传统绘画中是不存在的。
漫长的古典绘画以素描关系带动并呈现色彩,形总是优先于色彩,色彩只不过是体现、加强形的一种手段。
达·芬奇在《绘画论》中这样写道:“绘画也包括单纯的色彩,并且是与各种色彩性质有关的光和影的结合。
”达·芬奇是用明暗来表现色彩的。
自印象主义的色彩革命之后,人们对于色彩的认识与表现呈现了一种全新的态度和形式。
作品中以色彩的层次来描绘自然现象和形态,实现了色彩的物质化,使色彩潜入物体之中来传达物体的真正形态,色彩优先于形了。
在抽象绘画中色彩自行具备了素描的性格,色彩就是“意义”,色彩就是“内容”。
在此,一切形象都被单纯化或被省略了,抽象画色彩运用得成功、高明,正如好素描的境界:不可增减,难以更动。
“色彩超越了形就有可能成为形”。
在现代主义绘画中,用色彩表达素描关系,以素描表达色彩效果,无形的色,无色的形,素描与色彩进入自在自为的所谓“纯绘画”。
由于后期印象主义、野兽派和表现主义等对色彩的进一步认识与表现,使色彩的表现中带有了明显的设计意识。
通过强调色彩来塑造空间关系和起到对光的表现,尝试着对绘画本质的表现。
不再将色彩理解为色彩,而将色彩视为动力。
不固守于只表现外在自然的再现,而是对形和色的分解,进行重新设计、整合、协调,从而达到艺术至高至纯的境界。
推荐适合小学生参加的绘画班,开发美术天赋和创意思维简介绘画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创意思维和美术天赋,让他们在艺术领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为了帮助家长挑选适合自己孩子参加的绘画班,我们推荐以下几个备受好评的绘画班。
1. ABC绘画班•班级分级制度: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绘画水平进行分班,保证教学内容与学生能力相匹配。
•专业师资:ABC绘画班拥有一支经验丰富、充满耐心的师资团队,他们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创意绘画。
•多元课程设置:ABC绘画班不仅注重基本绘画技巧的教学,还开设了色彩理论、透视画法、人物肖像等专题课程,帮助学生全面提高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丰富的实践机会:学生将有机会参加各类比赛、展览和社区活动,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增强艺术修养和自信心。
2. EFG绘画班•互动教学:EFG绘画班采用小班制教学,师生互动紧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指导和关注。
•高品质教材:EFG绘画班的教材经过严格筛选,既有经典名作,又有新颖的创意绘画,给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素材。
•主题创作:EFG绘画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通过开展主题创作活动,鼓励学生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艺术展示:学生的作品将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展示,并有机会参加艺术展览,与其他小画家进行交流和学习。
3. GHI绘画班•艺术探索课程:GHI绘画班致力于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对不同绘画形式的理解。
课程内容包括素描、水彩、油画等多种绘画形式的学习和实践。
•个性化辅导:GHI绘画班注重个别辅导,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发挥潜能。
•艺术游学:定期组织艺术游学活动,带学生参观美术馆、画廊等,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激发创作灵感。
•比赛参与:GHI绘画班定期组织绘画比赛,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和竞技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动力和学习热情。
小结通过参加绘画班,小学生能够开发自己的美术天赋,培养创意思维,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耐心和观察力。
ABC绘画班、EFG绘画班和GHI绘画班都是非常出色的绘画培训机构,无论从师资力量、课程设置还是实践机会来看,都是值得推荐的绘画班。
课程介绍色彩构成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础,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位置是不言而喻的。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的任务有两个:一是方法与表达能力的培养;二是解决色彩的运用问题,即通过对基本色彩规律的掌握,举一反三地应用于专业设计。
它是一种形象构成,传递一种情感。
要求学生掌握色彩最基本的使用概念,色彩的工具与材料及其使用方法与设计更加亲近起来,强化色彩的结构、空间、质量的概念,灵活运用色彩的创作方法与步骤,理解色彩的表现技巧,深入地理解色彩构成的本质。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还没模式可循,许多院校采用实用主义的态度,即将一般本科艺术院校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略加“压缩”、“削减”而粘来就范,形成多年来煮“夹生饭”式的现象。
为结合高职教学改革的特色,我们从内容、课时、学生素质与本科院校相比,深切地体会到——必须把色彩构成教学的改革渗透到“三个阶段”的整合中去,才能形成一个适合于高职艺术设计教学的模式,才能完成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教学目标。
第一个阶段是基本训练,这一阶段是从色彩基本理论教学起步,进行基础训练,培养学生的色彩表达能力。
第二个阶段是技能训练,这一阶段是从色彩的知觉效应出发,运用科学原理与形式美相结合的法则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创造性能力。
第三个阶段是结合专业方向的技法训练,这一阶段是从专业方向出发灵活进行包括:具象、意象、抽象训练。
通过这三阶段表现性、综合性的色彩构成训练,突出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和针对性训练,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性应用设计能力,成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在教学实践进程中,我们不断对原有的课程进行补充、调整和修订,使其更加适应新职业岗位对于设计艺术技能的需求。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本课程从1985年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美术装潢专业)成立以来,一共经历了3个主要历史阶段色彩构成课程的初步建立与摸索阶段1985年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根据邯郸地方经济的优势,决定设立“美术装潢专业”专业,培养邯郸及周边地区急需的美术装潢设计人才。
从表现性绘画看色彩话题:兴趣爱好心理学色彩[摘要]表现性艺术是某种特殊的,强烈的、情感的直接流露和宣泄。
表现性艺术从艺术形式上不仅对人的心理具有启发性,而且对人的心灵具有强烈的冲击性。
色彩在表现性绘画中的语言的表现起到了十分重要的载体作用。
[关键词]表现性情感色彩美术作为造型艺术,从最一开始的模仿自然或是再现自然的艺术,来衡量艺术作品的高低,其标准主要取决于作品再现自然的逼真程度如何,“肖似”、“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等皆属对再现性作品的褒词。
进入20世纪以来,艺术家们不再满足于忠实地描写客观对象,出现了对传统观念的全面冲击的浪潮。
因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大工业生产和高速发展的科技,导致社会结构以及人的思想、意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绘画领域,在尼采、叔本华、弗洛伊德等人的哲学思想影响下,促成了艺术家不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再现,而着重于对人内心的“自我表现”。
加上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为现代艺术家提供了新的表现媒介,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传统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它使传统绘画中的观察方法,表现形式以及价值取向受到了挑战。
绘画把人带入到一个从多元化,多侧面去透视现代社会的图景当中去。
正如野兽主义画家马蒂斯所说:“我首先所企图达到的是表现”、“我的道路是不停止地寻找忠实临写以外的表现的可能性”,“因为艺术就是一种表现,它服从于表现艺术家内心的幻想。
” [1]1、表现是表达创作主体对社会生活的思考和评价、愿望和情感,是对于自身内心世界的一种情绪化的把握,是一种内在的、主观的方式。
表现是与个人性格相关联的,是个人风格与众不同的表现。
艺术的表现是作者本身的情感体验,是造型过程中文化积淀的自然流露,是个人审美能力、艺术激情的迸发,是从有法到无法的境界。
其中表现的内容除了艺术家个人的思想情感之外,也包括作品中体现的社会情感、时代情感和民族情感。
因此情感是表现性绘画的一个重要的载体。
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认为艺术归根结底就是情感的表现。
人教版小学美术第七册教案第1课四季的色彩(一)教学内容与目标l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通过欣赏、分析艺术作品,能够认识到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及不同色彩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应会:认识该课中介绍的四位画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其作品进行初步分析,并写出短文,以表达对画而的认识与感受。
2、隐性内容与目标(1)通过本课欣赏,认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了解东西方不同的文化。
(2)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能力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四季的色彩,能正确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难点:用写短文的方法,表达个人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课前准备l教师设计《四季的色彩》课件,音像结合,图文并茂。
2学生搜集在不同季节拍摄的照片或相关资料,并和家人聊一聊对不同季节的感受。
导人1请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四季图片)2问题:(I)你看到了什么?(2)听到了什么?(3)又想到了什么?(请学生回答)3自学:打开书第2页选择你最喜欢的季节,试着用“这是季,是的季节。
”来形容它。
4全班交流:你对最喜欢的季节有哪些美好的记忆或感受?5出示课题:四季的色彩新授I、欣赏。
(I)出示教材中的四幅画。
(2)问题:说说四幅作品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2.分组活动。
(1)要求: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画,由组长带领分组欣赏。
(2)学生根据要求.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
反馈l反馈。
(以小组形式)(1)《早春之路》(日本画)东山魁夷(日本)①画面体现了什么绘画风格? (写实性、装饰性)②画家主要运用了哪些色彩表现春天?③写一篇短文来表达你从这幅作品中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什么?(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④你还想了解什么?(2)《夏》列维坦(俄国)①画家运用了怎样的笔触来表现画面?(细碎、完整)小知识:笔触是画家在再现或表现自然和生活时运用的各种笔痕。
②画面主要使用了哪些颜色?④用短文表达欣赏这幅作品之后的所见、所闻、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