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补液常用的11种液体知识科普(热门)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6
外科补液常识(1)外科补液常识外科手术后,补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它能够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以下是关于外科补液的常识:1. 补液的目的补液的目的是维持血容量,防止感染、减少出血、避免术后低血压。
此外,补液还可以防止肾脏损伤,保护肝脏功能,防止低钠血症等。
2. 补液的时机补液的时机很关键,需要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都及时进行。
手术前需要让患者饮食和饮水正常,保障体内的液体储备,手术中需要根据手术种类和患者情况,及时补液,手术后也需要足量补液,确保患者身体功能恢复。
3. 补液的种类补液的种类有晶体液和胶体液两种。
晶体液是一种无机盐溶液,如生理盐水、林格液等。
胶体液是一种含有大分子物质的溶液,如白蛋白、羟乙基淀粉等。
晶体液主要用于扩容,促进利尿等,而胶体液是用来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
4. 补液的剂量补液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和手术种类来调整。
普通手术的补液剂量为10-20ml/kg/h,重症手术的补液剂量为20-30ml/kg/h,需要严格控制补液速度和总量,避免出现“液体过载”导致的并发症。
5. 补液的方法补液的方法有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两种。
静脉注射适用于补液量较少的情况,滴注适用于补液量较多的情况。
在补液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尿量等,及时调整补液剂量和速度。
总之,在外科手术中进行补液是必不可少的步骤,要根据患者情况和手术种类来调整补液剂量和种类,严格控制补液速度和总量,避免出现并发症。
同时,在补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补液剂量和速度,确保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
输液的原理知识点总结一、液体的组成1. 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通常用于补充糖分,提供能量,维持体液平衡。
葡萄糖溶液的浓度一般为5%、10%、15%和20%。
2. 盐水溶液:盐水溶液主要用于补充水分,维持体液平衡。
盐水溶液的浓度一般为0.9%的氯化钠溶液,也可以是一些含有氯离子和其他电解质的生理盐水。
3. 药物溶液:药物溶液主要使用于治疗疾病,根据药物的不同可以分为抗生素溶液、激素溶液、维生素溶液等。
二、输液形式1. 静脉输液:通过静脉输液器或引流管将液体注入患者体内的静脉,并通过静脉通道输送至全身循环,通常适用于需要快速补液、给药或治疗的情况。
2. 静脉滴注:采用静脉输液器或滴定管进行滴速控制,使药液缓慢、均匀地进入体内,并以降低药物的毒性和提高药效。
3. 皮下输液:通过皮下注射器将药液注入患者的皮下组织,适用于药物对肌肉或静脉注射反应敏感的情况。
三、输液途径1. 静脉输液:通过外周静脉、中心静脉、肝静脉进行输液,根据病情和患者特点选择不同的输液途径。
2. 皮下输液:通过患者的皮下组织进行输液,常用于慢性疾病患者和需要长期输液治疗的情况。
四、输液的选择和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液体和浓度: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和治疗需要选择适合的液体和浓度进行输液。
2. 注射速度和滴速控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特性设置合适的注射速度和滴速控制,以保证药物的有效输送。
3. 输液途径的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输液途径,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总而言之,输液作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涉及到液体的组成、输液形式、输液途径、输液的选择和注意事项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只有充分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才能有效地进行输液治疗,并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
临床补液常用的11种液体晶体晶体液的溶质是小分子物质,可自由通过大部分的毛细血管,使毛细血管内外具有相同的晶体渗透压。
晶体液对凝血、肝肾功能基本没有影响,缺点是扩容效率低、效应短暂,输注液体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仅约20%的输液量保留在血管内,大量输注可致组织水肿、肺水肿等。
以下介绍常用的电解质晶体液。
1生理盐水即0. 9%氯化钠溶液,是临床上最早和最常用的一种等渗晶体液。
虽然名为生理盐水,其实并不生理,与正常的血浆成分相差较大,其氯含量较血清高50 mmoL∕Lβ另一方面,生理盐水不含血浆中的钾、钙、镁等电解质,也缺乏维持血浆正常pH值所需的缓冲剂。
因此,大量输注生理盐水后可引起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减少肾脏血流,增加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引起电解质紊乱。
总而言之,生理盐水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一般用作Na+的补充液或药物输入的载体。
若用于补液治疗勿超出代偿极限,建议控制其每日总量不超过1000 mL,长期使用时注意监测血液中的氯离子和酸碱平衡。
2林格氏液(复方氯化钠林格液)在生理盐水中加入氯化钾及氯化钙,其比例组成为氯化钠0. 85%,氯化钾0. 03%,氯化钙0. 033%这增加了一定的生理功能,成为第一代平衡液。
林格氏液可代替生理盐水使用,以调节体液、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其不足之处与生理盐水基本相同。
3乳酸钠林格液在林格液的基础上加入乳酸钠,则成为乳酸钠林格液,也称哈特曼氏溶液。
作为第二代等渗平衡晶体液,其优点在于不仅含有生理浓度的C1-,还有乳酸盐可代谢为碳酸氢盐而增强体内的缓冲作用,尤其适用于酸中毒或有酸中毒倾向的脱水病人。
然而,大量输入含乳酸盐的液体可能引起高乳酸血症,尤其是合并乳酸代谢障碍病人。
4醋酸林格液使用醋酸盐代替乳酸盐,升级成第三代等渗平衡晶体液,其突出优点是pH值为7.4, C1-和Na+浓度接近血浆,K+和Mg2+浓度接近细胞外液。
乳酸的代谢依赖肝脏和肾脏,而对醋酸的代谢主要通过三竣酸循环,受肝肾影响较小。
临床护理补液知识大全补液量:1.根据体重调整【2ml/(kg·h)即48ml/(kg·d)】,一般为2500-3000ml.2.根据体温,大于37℃,每升高一度,多补3-5ml/kg.3.特别的丢失:胃肠减压;腹泻;肠瘘;胆汁引流;各种引流管;呼吸机支持(经呼吸道蒸发增多)补液质:1.糖:一般指葡萄糖,250~300g (5% 葡萄糖注射液,规格100ml:5g,250ml:12.5g,500ml:25g ;10%葡萄糖注射液,规格100ml10g,250ml:25g,500ml:50g )。
2.盐:一般指氯化钠,4~5g (0.9%氯化钠注射液:取0.9克氯化钠,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稀释到100毫升。
0.9% 氯化钠注射液,规格100ml:0.9g,250ml:2.25g,500ml:4.5g )。
血清钠<130 mmol/L时,补液。
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
公式:应补Na+(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女性为0.5)应补生理盐水=【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3.5(女性为3.3)完全肠外营养时糖盐比例约为5:1.3.钾:一般指氯化钾,生理量3-4g (10%氯化钾溶液,规格:10ml:1g .一般10%氯化钾注射液10-15ml加入萄糖注射液500ml)。
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胶后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缺啥补啥。
注:休克时先晶后胶。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
注意事项:1. 根据病人的合并其他内科疾病,重要的如糖尿病,心功能不全,肾病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等,来调整补液的量和质,当然自己拿不准的时候,还是叫内科专科会诊。
2.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对液体的需要,容量不足。
如低血压,尿量少,等低容量的情况。
注意改善循环。
3.根据化验结果:白蛋白,钠,钾,钙等,缺多少补多少(可以根据公式计算),补到化验复查基本正常。
临床补液常用配方临床补液是指在医疗中通过向患者体内输注液体来恢复或保持正常的体液和电解质平衡。
临床补液常用配方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临床补液配方。
静脉注射除约占体内液体总量的2/3,因此有效的静脉补液应当理解为纠正失血量,保持干湿平衡,解除组织水肿,并改善循环。
1.生理盐水(0.9%氯化钠注射液)生理盐水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补液配方之一、它是一个含有氯化钠(盐)的溶液,浓度与体液相似。
生理盐水用于补充体液丢失,如脱水,休克和严重呕吐。
它还可以用作稀释其他药物的溶剂。
2.林格液林格液是人体体液的模拟液体,用于复苏和支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它包括与生理盐水类似的成分,如氯化钠、钾、钙和糖。
它还包含乳酸,以模拟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乳酸。
林格液广泛用于休克、严重感染、严重创伤和烧伤等病情。
3.白蛋白白蛋白是体液中主要的蛋白质之一,它具有保持体液在血液和组织之间的平衡和维持血压的功能。
白蛋白溶液通常用于肝功能不全、大面积烧伤、严重脱水和低蛋白血症等情况。
4.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包括氯化钾、乳酸钠、硫酸镁等成分,用于纠正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和低镁血症。
它们通常与生理盐水或林格液一起使用。
5.胶体溶液胶体溶液是一种含有高分子物质的液体,可以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帮助血管保持正常的血容量。
常用的胶体溶液包括血浆,羟乙基淀粉和明胶。
它们在临床上用于休克治疗和手术后的液体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临床补液配方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个体化调整。
在制定补液方案时,必须考虑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病情以及已有的液体和电解质异常。
此外,由于补液治疗也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如肺水肿和心力衰竭,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还需要权衡利弊和风险。
总的来说,临床补液配方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补液治疗。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和调整合适的补液配方,并监测补液效果和患者的生命体征。
临床补液大全公式及分析临床补液是指在临床上应用液体来纠正体液失衡或代谢紊乱的治疗方法。
补液的目的是维持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调节生理功能。
根据临床情况的不同,补液有多种类型,包括静脉补液、口服补液、皮下补液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补液类型及其临床应用。
1.静脉补液静脉补液是指通过静脉通道将液体输送到人体内,用于纠正严重水分缺乏、电解质紊乱、血容量不足等疾病状态。
静脉补液可以根据病情和目标选择适当的液体类型,一般包括以下几种:-生理盐水:用于补充体液失衡,保持细胞内外液体平衡。
-5%葡萄糖盐水:适用于轻度脱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情况。
-10%葡萄糖盐水:适用于重度脱水、代谢紊乱或酮症酸中毒等情况。
-白蛋白溶液:适用于休克、低蛋白血症等情况。
-全血浆:适用于急性失血或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
2.口服补液口服补液是指通过口腔摄入液体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口服补液主要适用于轻度脱水和口服摄水困难的患者,如儿童、老年人和消化系统疾病患者。
常见的口服补液制剂包括:-葡萄糖盐水:含有适量的葡萄糖和电解质,可提供能量和水分。
-补盐液:含有适量的钠、钾、氯等盐类,可帮助维持电解质平衡。
-益生菌溶液:含有益生菌和益生元,可改善肠道微生态,促进肠胃健康。
3.皮下补液皮下补液是指将液体注射到皮下组织,通过组织液的吸收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皮下补液一般适用于轻度脱水、术后恢复期患者或进食不适应的患者。
通常使用的皮下补液包括:-生理盐水:通过皮下注射补充体液,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5%葡萄糖溶液:适用于需补充能量的患者,如妊娠合并孕吐、食欲不振等情况。
对于不同类型的补液,选择合适的补液剂量十分重要。
一般情况下,补液剂量需考虑患者的年龄、体重、疾病情况等因素,并由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判断。
此外,在给予补液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尿液的量和颜色、血压、脉搏等指标的变化,及时调整补液速度和剂量,并监测电解质浓度的变化。
输液化学知识点总结一、输液液体的分类及化学性质1. 葡萄糖盐水葡萄糖盐水是一种含有5%葡萄糖和0.9%氯化钠的生理盐水溶液,属于渗透压相对较低的液体,适用于细胞外液丧失和体液不足的情况。
葡萄糖盐水的化学性质主要是以葡萄糖和氯化钠为主,其中葡萄糖可以提供细胞能量,氯化钠可以维持体液的渗透压和离子平衡。
2. 白蛋白溶液白蛋白溶液是一种含有人血浆白蛋白的液体制剂,通常用于体液不足或低蛋白血症的情况。
白蛋白溶液的化学性质主要是以蛋白质为主,能够提供营养物质和维持体液的渗透压。
3. 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是一种含有0.9%氯化钠的生理盐水溶液,是一种渗透压与血浆接近的液体,适用于各种脱水、循环衰竭等情况。
生理盐水的化学性质主要是以氯化钠为主,能够维持体液的渗透压和离子平衡。
4. 乳酸林格液乳酸林格液是一种含有林格液成分的生理盐水溶液,具有碳酸氢钠和乳酸盐的缓冲作用,适用于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情况。
乳酸林格液的化学性质主要是以林格液成分为主,能够调节体液的酸碱平衡。
5. 葡萄糖酸钠溶液葡萄糖酸钠溶液是一种含有5%葡萄糖和0.3%葡萄糖酸钠的溶液,适用于各种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情况。
葡萄糖酸钠溶液的化学性质主要是以葡萄糖和葡萄糖酸钠为主,能够提供细胞能量和调节体液的酸碱平衡。
6. 红细胞悬液红细胞悬液是一种含有红细胞的血液制品,适用于贫血或输血的情况。
红细胞悬液的化学性质主要是以红细胞成分为主,能够提供氧气和输血功能。
以上是常见的输液液体及其化学性质,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输液液体,并了解其化学性质,以确保输液的安全及有效。
二、输液药物的化学特性在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了解药物的化学特性,包括药物的成分、性质、作用机理、不良反应等,以确保输液的安全及有效。
1. 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破坏细菌生长的药物,常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抗生素的化学特性包括药物的成分、结构、作用机理、适应症、给药途径等,医护人员需要了解不同种类抗生素的化学特性,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输液治疗。
护士必备临床护理补液知识大全
对于体重为50 kg 的病人,除外其他所有因素,一般禁食情况下,每天生理需要水量为2500~3000 ml。
下面是yjbys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临床补液知识,欢迎阅读。
一、补液的量
1、根据体重调整:(50 公斤成人每天生理需水量为2.5~3 L)
2、根据体温:大于37 摄氏度,每升高一度,多补3~5 mL/kg。
3、特别的丢失:胃肠减压;腹泻;肠瘘;胆汁引流;各种引流管;呼吸
机支持(经呼吸道蒸发增多)。
二、补液的质
1、糖:一般指葡萄糖,250~300 g。
①5% 葡萄糖注射液:(规格:100 ml:5 g,250 ml:12.5 g,500 ml:25 g)。
②10%葡萄糖注射液:(规格:100 ml:10 g,250 ml:25 g,500 ml:50 g )。
2、盐:一般指氯化钠,4~5 g。
0.9% 氯化钠注射液(规格:100ml:0.9 g,250 ml:2.25 g,500 ml:4.5 g)。
3、钾:一般指氯化钾,3~4 g。
10%氯化钾溶液,(规格:10ml:1 g 。
一般10%氯化钾注射液10-15 ml 加入葡萄糖注射液500 ml)。
4、一般禁食时间在3 天内,不用补蛋白质、脂肪。
大于3 天,
每天应补蛋白质,脂肪。
三、其他注意事项
1、应根据病人合并的其他内科疾病,重要的如糖尿病,心功能。
临床补液大全(公式及分析)临床补液公式及分析补液公式一、补液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胶后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缺啥补啥。
注:休克时先晶后胶。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粗略计算补液量=尿量+500ml.若发热病人+300ml×n1.补钾:补钾原则:①补钾以口服补较安全。
②补钾的速度不宜快。
一般<20 mmol/h.③浓度一般1000ml 液体中不超过3g.④见尿补钾。
尿量在>30ml/h.细胞外液钾离子总含量仅为60mmol 左右,输入不能过快,一定要见尿补钾。
⑤低钾不宜给糖,因为糖酵解时消耗钾。
100g 糖→消耗2.8g 钾。
轻度缺钾3.0——3.5mmol/L 时,全天补钾量为6——8g.中度缺钾2.5——3.0mmol/l 时,全天补钾量为8——12g.重度缺钾<2.5 mmol/l 时,全天补钾量为12——18g.2. 补钠:血清钠<130 mmol/L 时,补液。
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
公式:应补Na+(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女性为0.5>应补生理盐水=【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3.5<女性为3.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035<女性为0.03>或=体重(kg)×〔142-病人血Na+(mmol/L)〕×0.6<女性为0.5>÷173.输液速度判定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4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 数÷【输液总时间(h)×4】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 数÷(每分钟滴数×4)4.静脉输液滴进数计算法每h 输入量×每ml 滴数(15gtt)①已知每h 输入量,则每min 滴数=——60(min)每min 滴数×60(min)②已知每min 滴数,则每h 输入量=——每min 相当滴数(15gtt)5. 5%NB(ml)=〔CO2CP 正常值-病人CO2CP〕×体重(kg)×0.6.首日头2——4小时补给计算量的1/2.CO2CP 正常值为22——29%.如未测定二氧化碳结合力,可按5%碳酸氢钠每次溶液5ml/kg 计算(此用量可提高10容积%)。
常用的补液名词解释经常听到人们谈论补液,但是对于这些常用的补液名词,你是否真正了解它们的含义和作用呢?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常用的补液名词进行解释,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一、注射液注射液是指通过注射的方式将药物或液体直接注入人体。
根据药物的种类和使用目的,注射液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输液、血液制品、灌肠液等。
注射液可以迅速进入血流,快速发挥药物作用,并且通常用于严重疾病的治疗。
二、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是一种常用的补液剂,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和水。
生理盐水的浓度和成分与人体内的细胞液类似,因此能够迅速被细胞吸收和利用。
生理盐水常用于输液治疗,可以补充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维持体内正常的生理功能。
三、葡萄糖盐水葡萄糖盐水是一种含有葡萄糖和氯化钠的溶液。
葡萄糖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能够提供糖分为细胞代谢使用。
葡萄糖盐水通常用于体力消耗大、水分不足或低血糖等情况下的补液补充。
它能够迅速补充体内的能量和电解质,恢复体力和水分平衡。
四、胶体溶液胶体溶液是指由微粒子或大分子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稳定混合物。
胶体溶液的主要作用是扩容,其质量效应会增加有效血容量,提高血压。
胶体溶液通常包括血浆代用品和血液代用品,用于骨折、创伤、大手术、失血性休克等情况下的补液治疗。
五、血浆代用品血浆代用品是一类能够模仿和替代人体血浆功能的溶液。
血浆代用品主要通过传输液体和营养物质,帮助维持血液循环和输送氧气、药物等至全身各组织和器官。
血浆代用品的种类较多,包括白蛋白、羟乙基淀粉等。
六、氧气补液氧气补液是一种通过吸入氧气来进行氧气补充的方法。
氧气是人体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缺氧会导致各种健康问题。
氧气补液通常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高原反应、心脑血管疾病等,可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给,改善组织缺氧状况。
七、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是一种含有氯化钠和水的溶液,也被称为盐水。
氯化钠溶液主要用于平衡体内的电解质浓度,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平衡,在输液治疗和手术过程中广泛应用。
临床实用补液量大全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临床实用补液量大全[转]对于标准50kg病人,除外其他所有因素,一般禁食情况下,每天生理需要水量为2500-3000ml,下面我讲补液的量和质:一、量:1。
根据体重调整2。
根据体温,大于37摄氏度,每升高一度,多补3-5ml/kg。
3。
特别的丢失:胃肠减压;腹泻;肠瘘;胆汁引流;各种引流管;呼吸机支持(经呼吸道蒸发增多)二、质:1。
糖,一般指葡萄糖,250-300g (5% 葡萄糖注射液规格 100ml:5g, 250ml:,500ml:25g 10%葡萄糖注射液规格 100ml:10g, 250ml:25g, 500ml:50g )2。
盐,一般指氯化钠,4-5g (%氯化钠注射液:取克氯化钠,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稀释到100毫升。
% 氯化钠注射液规格 100ml:, 250ml:, 500ml:)3。
钾,一般指氯化钾,3-4g (10%氯化钾溶液,规格:10ml:1g 。
一般10%氯化钾注射液10-15ml加入萄糖注射液500ml) 4.一般禁食时间3天内,不用补蛋白质、脂肪。
大于3天,每天应补蛋白质,脂肪。
三、还要注意:1。
根据病人的合并其他内科疾病,重要的如糖尿病,心功能不全,肾病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等,来调整补液的量和质,当然自己拿不准的时候,还是叫内科专科会诊。
2。
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对液体的需要,容量不足。
如低血压,尿量少,等低容量的情况。
注意改善循环。
3。
根据化验结果:白蛋白,钠,钾,钙等,缺多少补多少,补到化验复查基本正常。
4.禁食大于3天,每天补20%脂肪乳250ml。
5。
糖尿病,血糖高,补液时一定要记得加RI。
根据不同情况:a:老年人,即使没有糖尿病,也要加RI,按5:1给,因为手术是一个应激,会有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
b糖尿病病人,根据具体血糖情况。
(一)水的代谢人体内的体液经过四种门路排出体外。
1、肾排尿:一般每天尿量约1000—1500mL。
每天尿量起码为500mL,因人体每天代谢产生固体废物35—40g,每15 mL尿能排出1g固体废物。
(新时代医学/收集整理)2、皮肤的蒸发和出汗:每天从皮肤蒸发的水份约500mL。
这类蒸发的水份是比较恒定的,其实不因为体内缺水而减少。
若有出汗,则从皮肤丢掉的水份更多,若有发热,体温每高升1℃,从皮肤丢掉的水份将增添100mL。
3、肺呼出水份:正常人每天从呼气中丧失水份约400mL。
这类水份的丧失也是恒定的,也不因体内缺水而减少。
4、消化道排水:每天胃肠分泌消化液8200mL,此中绝大多半重汲取,只有100mL左右从粪排出;胃液为酸性,其余为碱性;胃液内钾为血浆中的3—5倍。
以上经过各样门路排出体外的水份总量约2000—2500mL。
此中皮肤蒸发(出汗除外)、肺呼出的水一般是看不到的,叫不显性失水。
正常人摄人的水份与排出的水份是相等的,人体每天排出的水量就是需要的水量,约2000—2500mL。
这些水份主要来自饮水1000—1500mL和摄取的固态或半固态食品所含的水份。
体内氧化过程生成的水份(内生水)约200—400mL。
一个不可以进食的成人假如没有水的额外丢掉,减去内生水,2000mL就是最低生理需要量。
(二)电解质1、钠离子(Na+):细胞外液主要阳离子,保持细胞外液浸透压和容量。
肾对钠的排泄是多钠多排,少钠少排,没钠不排。
正常成人每天排出钠约4.5—6g,正常需要量也为4.5—6g。
2、钾离子(K+):细胞内液主要阳离子,钾对神经-肌肉应激性和心肌张力与喜悦性有明显作用。
细胞合成糖原和蛋白质时,钾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细胞分解糖原和蛋白质时,钾由细胞内移出细胞外。
肾向来保持排钾状态,固然在体内钾的含量少时,排泄也减少,可是有限的,每天的排泄钾的量基本靠近。
正常成人每天排出钾约3—5g,正常需要量也是此数值。
静脉输液中的常用输液液体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方式,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它通过将药物或营养液直接注入体内的静脉,以快速、有效地满足病人的治疗需求。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输液液体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的病情和治疗目标需要不同的输液液体。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静脉输液液体及其特点。
1. 生理盐水生理盐水,也称为0.9%氯化钠溶液,是最常用的静脉输液液体之一。
它的成分非常简单,就是注射用的氯化钠溶液。
生理盐水具有与人体体液非常接近的成分,可以维持体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因此,它可以广泛用于补充液体和纠正体液失衡,例如治疗脱水、低血容量等病情。
2. 5%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是另一种常用的静脉输液液体,通常浓度为5%。
葡萄糖是一种简单的糖类,在体内可以被迅速吸收和利用。
它可以为身体提供能量,并维持血糖水平。
葡萄糖溶液通常用于治疗低血糖、营养不良等情况。
3. 人血浆人血浆是从供血者的全血中经过分离、冷冻制成的。
它在体液成分和渗透压方面与血浆非常接近,可以用于替代病人的血浆,维持血容量和血浆蛋白水平。
人血浆输液通常用于大面积烧伤、失血性休克等紧急情况。
4. 胶体溶液胶体溶液是一种含有胶体颗粒的液体,可以增加血液的胶体渗透压,维持血容量和循环稳定。
胶体溶液可以分为天然型和合成型。
天然型胶体溶液主要包括血浆代替品和血小板浆,可以补充血浆和凝血因子,适用于重度失血或一些凝血功能异常的病人。
合成型胶体溶液由明胶、羟乙基淀粉等合成而成,可以提高血容量,但在一些病情中的使用需谨慎。
5. 药物溶液静脉输液也广泛应用于药物输液。
根据不同的病情和治疗目标,可以选择不同的药物溶液,如抗生素、镇痛剂、营养剂等。
这些药物会被溶解在适当的输液液体中,并通过静脉输注进入人体,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总之,静脉输液中的常用输液液体根据治疗目标和病情的不同而选择。
生理盐水、5%葡萄糖溶液是最常用的基础液体,可用于补充液体和维持酸碱平衡。
人血浆和胶体溶液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失血性休克和凝血功能异常。
常用输液知识点总结一、输液的基本原理输液是通过静脉通道将溶液注入人体内,以便为身体提供所需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同时还可通过输液给药的方式,将药物快速输送到人体循环系统中,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二、输液的种类1.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是一种含有适量氯化钠的无菌注射用溶液,主要用于补充体液和电解质,矫正酸碱失衡等。
2.葡萄糖葡萄糖是一种生理活性较强的物质,可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被广泛用于治疗低血糖、脑力衰退、心肌梗死等疾病。
3.氯化钠氯化钠主要用于调节体内的水盐平衡,维持生理环境平衡,以及作为药物的溶剂。
4.其他溶液还有一些针对特定病情所配制的氯化镁、钙剂等溶液,用于治疗特定疾病的需要。
三、输液的适应症1.消化道功能不全一些消化道功能不全的病人,由于无法摄取足够的营养,需要通过输液方式来补充养分。
2.手术后恢复期手术后的病人,因为影响饮食和吸收,需要通过输液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3.失血和休克失血和休克病人,由于丢失了大量的体液,需要通过输液来补充失去的水分和电解质。
4.其他疾病如肺炎、脑中风、糖尿病等一些疾病,都有可能需要通过输液进行治疗。
四、输液的禁忌症1.凝血机制障碍凝血机制障碍的病人,如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等,易发生出血,因此不宜进行输液。
2.充血性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因为有心脏搏动力下降,易发生心力衰竭,不能进行液体超负荷。
3.严重贫血严重贫血病人,由于输液后可能导致血液稀释,加重贫血,出现负面影响。
4.其他情况如肾功能不全、严重水肿、高钠血症等情况,都需要谨慎使用输液。
五、输液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1.液体泄漏输液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针头脱落、管路断裂、皮肤穿透不到等情况,导致液体泄漏。
这时需要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器材。
2.静脉穿破由于输液时间过长或者插管不当,可能会导致静脉穿破,出现静脉血液渗漏。
这时需要及时拔管,并按病情处理。
3.感染输液器材不洁净或者穿刺部位清洁不当,易导致感染。
需要及时更换器材,加强感染控制。
补液知识点总结补液的分类根据补液液体的渗透压和渗透活性,可以将补液分为等渗液、高渗液和低渗液。
等渗液指的是渗透压与血浆相当的液体,如生理盐水和林格液等;高渗液指的是渗透压高于血浆的液体,如高渗葡萄糖液;低渗液指的是渗透压低于血浆的液体,如低渗盐水。
根据补液的渗透压和渗透活性来选择不同的补液类型,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要。
补液的适应症补液广泛应用于各种急慢性失血、休克、脱水、严重感染、烧伤、手术、产科等状态下,用以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恢复和维持血容量,保证组织灌流,调整酸碱平衡,并提供所需的热量和营养,维持器官功能的正常运转。
另外,补液还可以用于药物输注、输血和监测血液参数时需要静脉通路的建立。
补液的原则1. 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制定补液方案,包括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
2. 安全原则:选择安全、无菌的穿刺器材和补液液体,定期更换静脉通路,避免感染和静脉血栓等不良情况。
3. 温和原则:补液的速度和量应当逐渐增加,依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进行调整,防止发生过补液反应。
4. 监测原则:在补液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尿量、电解质及其他血液参数,并及时调整补液方案。
5. 经济原则: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节约补液用量,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静脉补液的常用液体1. 生理盐水:是一种等渗液,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和水,通常用于补液和盐分适中的病人。
2. 5%葡萄糖注射液:是一种低渗液,主要成分为葡萄糖和水,主要用于补充能量和水分。
3. 林格液:是一种等渗液,主要成分包括氯化钠、氯化钾、钙氯化物和葡萄糖等,具有维持电解质平衡和碱基缺失的作用。
4. 乳酸林格液:是一种等渗液,主要成分包括氯化钠、乳酸氢钠、氯化钾、钙氯化物和葡萄糖等,通常用于碱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的补液治疗。
5. 10%葡萄糖注射液:是一种高渗液,主要成分为葡萄糖和水,通常用于治疗重度脱水和高渗性昏迷。
补液的并发症1. 感染:补液过程中可能引起输液部位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等,严重的甚至可导致败血症。
临床补液常用的11种液体
多年来,液体疗法中长期存在着「晶胶之争」,同时晶体和胶体中也存在各自细分类别的争议。
从「求同存异」的视角来看,晶体与胶体在液体治疗过程中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晶体液主要用于补充机体水分的丢失及维持电解质平衡,胶体液主要用于扩充血容量以维持有效的循环血量。
因此,本文讨论各类液体的特点,以利临床实践中根据病人不同的疾病状态从而合理选择液体类型以及给予合适的剂量[1–4]。
晶体
晶体液的溶质是小分子物质,可自由通过大部分的毛细血管,使毛细血管内外具有相同的晶体渗透压。
晶体液对凝血、肝肾功能基本没有影响,缺点是扩容效率低、效应短暂,输注液体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仅约20% 的输液量保留在血管内,大量输注可致组织水肿、肺水肿等。
以下介绍常用的电解质晶体液。
1. 生理盐水
即0.9% 氯化钠溶液,是临床上最早和最常用的一种等渗晶体液。
虽然名为生理盐水,其实并不生理,与正常的血浆成分相差较大,其氯含量较血清高50 mmoL/L。
另一方面,生理盐水不含血浆中的钾、钙、镁等电解质,也缺乏维持血浆正常pH 值所需的缓冲剂。
因此,大量输注生理盐水后可引起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减少肾脏血流,増加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引起电解质紊乱。
总而言之,生理盐水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一般用作Na+的补充液或药物输入的载体。
若用于补液治疗勿超出代偿极限,建议控制其每日总量不超过1000 mL,长期使用时注意监测血液中的氯离子和酸碱平衡。
2. 林格氏液(复方氯化钠林格液)
在生理盐水中加入氯化钾及氯化钙,其比例组成为氯化钠0.85%、氯化钾0.03%、氯化钙0.033% 这增加了一定的生理功能,成为第一代平衡液。
林格氏液可代替生理盐水使用,以调节体液、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其不足之处与生理盐水基本相同。
3. 乳酸钠林格液
在林格液的基础上加入乳酸钠,则成为乳酸钠林格液,也称哈特曼氏溶液。
作为第二代等渗平衡晶体液,其优点在于不仅含有生理浓度的Cl-,还有乳酸盐可代谢为碳酸氢盐而增强体内的缓冲作用,尤其适用于酸中毒或有酸中毒倾向的脱水病人。
然而,大量输入含乳酸盐的液体可能引起高乳酸血症,尤其是合并乳酸代谢障碍病人。
4. 醋酸林格液
使用醋酸盐代替乳酸盐,升级成第三代等渗平衡晶体液,其突出优点是pH 值为7.4,Cl- 和Na+ 浓度接近血浆,K+ 和Mg2+ 浓度接近细胞外液。
乳酸的代谢依赖肝脏和肾脏,而对醋酸的代谢主要通过三羧酸循环,受肝肾影响较小。
因此,对于肝肾功能受损或高乳酸血症的病人,醋酸平衡盐溶液治疗优于乳酸林格液。
5. 复方醋酸钠林格液
作为第四代等身平衡盐晶体液,除具有采用醋酸作为缓冲体系的优点外,其电解质配较上一代更接近细胞外液,可有效维持内环境稳定。
添加的镁离子可调控钙
离子进入细胞并发挥正常作用,是酶的主要激活物质,可以减少中枢系统易激惹、癫痫发作、反射亢进及骨骼肌痉挛等现象的产生。
此外,复方醋酸钠林格注射液增加1% 葡萄糖,对于非糖尿病患者而言,不会引起血糖升高,还可有效降低因术前禁食、手术时间较长出现的低血糖现象,可预防或减轻危重症患者应激状态下出现的胰岛素抵抗,同时还可降低酮体生成,抑制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利于术后康复。
6. 碳酸氢钠林格液
碳酸氢钠林格注射液是一种由多种电解质(含钠、钾、镁、钙离子)成份组成的复方制剂,作为最新的第五代平衡盐晶体液,其采用独特的HCO3- 缓冲体系,代谢不经过肝肾,而是通过呼吸代谢,适用于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液体治疗,优势显著。
碳酸氢钠林格液电解质配比与血浆比较接近,其主要用于循环血流量和组织间液减少时细胞外液的补充校正,以及代谢性酸中毒的纠正。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开展的III 期临床试验中,51 例接受碳酸氢钠林格注射液的患者中有9 例(17.6%)发现不良反应,共计16 件。
所观察到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血中碳酸氢盐升高,碱剩余升高,血液pH 上升。
胶体
胶体液的溶质是大分子物质,不能自由通过大部分毛细血管而在血管内产生较高的胶体渗透压。
胶体溶液的优点是维持血容量效率高、持续时间长。
天然胶体液包括白蛋白和血浆。
人工胶体液主要有羟乙基淀粉(HES)、琥珀酰明胶和右旋糖酐。
1. 白蛋白
人血白蛋白是人体血浆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约占血浆蛋白总量的60%。
输注4%~5% 的人血白蛋白将增加与输注量相同的血容量,而20%~25% 的浓缩溶液则会达到4~5 倍输注溶液体积的扩容效果。
白蛋白可引起持久性血浆容量扩张,其血管内半衰期为9.1 小时,故输注时应小心确保蛋白质有足够的水化作用。
蛋白量应受到监控以免循环超负荷或水分过多。
在安全性方面,尽管白蛋白是人血制品,但其仍是所有胶体中最安全的,尤其适用于脓毒血症患者的液体复苏。
但由于白蛋白为血制品,价格昂贵,所以大量使用受到限制。
2. 血浆
临床上最常用的是新鲜冰冻血浆,含有单位原血中所含的全部凝血因子和其他蛋白。
血浆制品不应作为蛋白质源或营养源,也不应用于扩充血容量,因为白蛋白和/或其它溶液可提供所需成分且不易引起血浆相关并发症。
3. 羟乙基淀粉(HES)
羟乙基淀粉是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经羟基化而制成的人工胶体液。
临床上最常使用6%HES(中分子HES 130/0.4),其渗透浓度约为300 mmol/L,输注1 L HES 能够使循环容量增加700~1000 mL,扩容效应能维持4~8 小时。
羟乙基淀粉导致的过敏反应发生率很少,但是可引起急性肾损伤、凝血功能障碍,且其发生率随着累积剂量的增加而升高,每日最大剂量按体重50 ml/kg。
因此,欧洲和北美限制了HES 溶液的使用
4. 右旋糖酐
目前临床上常用右旋糖苷40 和右旋糖苷70 两种剂型,两种液体的区别在于扩容效果和对微循环的影响不同。
右旋糖苷40 扩容效果较右旋糖苷70 弱,但改善微循环作用比右旋糖苷70 明显。
右旋糖苷具有强抗原性,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率较高,约为0.03~4.7%。
使用时开始几毫升应缓慢静滴,严密观察5-10 分钟,出现所有不正常征象(寒颤、皮疹等)都应马上停药。
过敏体质者用前应做皮试。
本品可影响凝血功能且可从肾脏快速排泄,因此,严重血小板减少,凝血障碍等出血患者以及少尿或无尿者禁用。
5. 琥珀酰明胶
明胶是一种动物蛋白质,临床上最常用的是4% 琥珀酰明胶。
明胶的扩容量即为输注量,作用持续时间很短(2-3 小时),因其黏稠度与血浆相近,故有增加血容量、血液稀释和改善微循环的效果。
明胶即使是大剂量输入(作为大输液的组分,24 小时输入达15L),也不影响凝血功能和肾功能,但可导致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在1/6000 和1/13000 之间,需保持警惕。
总结
单一理想的「万能」治疗液体并不存在,针对不同病因与不同病理生理状态应该个体化地选择相应的治疗液体。
对于脱水的液体治疗,在补充水分的同时应矫正细胞外液的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对于休克的液体治疗则应尽可能使液体的成分接近于血浆和细胞外液。
除大量失
血所致的低血容量休克必须及时补充含有凝血因子的新鲜冰冻血浆及红细胞等血液制品外,大部分休克治疗中首选平衡盐溶液,酌情补充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