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十详细答案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6.61 MB
- 文档页数:13
负数同步练习(一)1.读出下面各数,再把这些数填入相应的圈内。
-8 读作: ;+12读作: ;5.37读作: 。
-710读作: ;正数 负数2.一座高山比海平面高234米,记作( );一个盆地比海平面低64米,记作( );海平面记作( )。
3.下面各组数中不是互为相反意义的量的是( ) A 、向东走5米和向西走2米 B 、收入100元和支出20元 C 、上升7米和下降5米 D 、长大1岁和减少2千克 参考答案:1.负八;正二;五点三七,负十分之七;正数 负数2.+234 -64 03.D1.按要求填空。
(1)写出A 、B 、C 、D 、E 表示的数。
(1)(2)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
-4 2.5 -3 -52+2 +3.52.升降机上升5米,记作+5米,那么它下降3米,记作( )。
3.5名同学的身高如下: 小兰 135cm 、小东138cm 、小丽142 cm 、小华145 cm 、小昊150 cm 。
以平均身高为标准,小兰矮7cm 记作:-7cm ;请你表示出其他4个同学的身高。
参考答案:1.略2.-3米 3.(135+138+142+145+150)÷5=142 cm小东:-4cm 小丽:0 小华:+3cm 小昊:+8cm负数同步练习(二)一、填空1.选择合适的温度连线。
考查目的: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负数的意义。
答案:解析: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判断。
对于-5℃和-16℃,这两个温度的连线很容易出错,分析时提示学生根据南京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知道,冬天某一天的最低气温应为-5℃。
2.某市2014年每个季度的平均气温如下表所示。
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平均气温-10 15 20 -5(℃)你能在温度计上表示出这些温度吗?考查目的:负数的意义及其在温度计量中的应用。
答案:解析:此题主要用正负数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两种量:零度以下记为负数,零度以上记为正数。
再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直接在温度计上标出即可。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课后练习(共十练附答案)4.1 比例的意义1.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不能的说出理由。
(1)0.9︰1.2和8︰6(2) 0.22.5 和 450(3)6︰45和0.8︰6 (4)12︰1.2和1︰1102.写出比值是14的两个比: 和 ,组成的比例是 。
3.连一连。
(将两个能组成比例的比连起来)2︰3 0.5︰0.20.6︰0.8 13︰1103︰1.2 4︰623︰15 35︰454.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1)3︰( )= ( )︰12(2)24︰9 = 8︰( )(3)( )︰3 = 8︰( )填完之后,将各组比例中的第一项与第四项相乘,第二项与第三项相乘,算一算,你有什么发现?4.2 比例的基本性质1.填一填。
(1)如果a ︰b =c ︰d ,那么,( )×( )=( )×( )。
(b 、d 都不为0)(2)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5和a ,则两个外项的积是( )。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23 ︰ 14 和 45 ︰310(2)34 ︰1.2和 54︰1.63.根据等式,改写成比例式。
(1)14×12=21×8 (2)A ×B=C ×D4、用8,40,32再找上一个数组成比例,可以找哪些数?请写出组成的比例。
1.解比例。
(1)34 ︰56 =X ︰23 (2)1.5X =6122.根据下列条件列出比例,并解比例。
(1)8与X 的比等于13 与 56的比。
(2)什么数与314 的比值等于 79与1.2的比值?3.轮船模型是按照与实物大小1︰400的比例做成的,它的长是20.5cm ,这艘轮船的实际长多少米?4.下图是一个山坡的示意图,如果A 点的高度是40米,B 点的高度应是多少米?1.上表中,路程是随着 的变化而变化的, 和 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也就是 和 成正比例关系,和 是成 的量。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书答案第4页做一做答案
第5页做一做答案
练习一答案
第8页做一做答案第9页做一做答案第10页做一做答案第11页做一做答案第12页做一做答案练习二答案
第18页做一做答案第19页做一做答案
练习三答案
第21页做一做答案第22页做一做答案
练习四答案
第25页做一做答案第26页做一做答案
第27页做一做答案练习五答案
第32页做一做答案第34页做一做答案练习六答案
第37页整理和复习答案
练习七答案
第40页做一做答案第41页做一做答案
第42页做一做答案练习八答案
第46页做一做答案
第48页做一做答案练习九答案
第53页做一做答案第54页做一做答案
第55页做一做答案练习十答案
第60页做一做答案第62页做一做答案
练习十一答案
43+40+41+44+42≈40×5=200(人)
因为把43、41、44、42看成40计算时,都把原数看小了,
所以这5个数的和的准确值要比近似值200大,说明开会的人数比椅子数
多。
因此需要加椅子。
练习十九答案。
六年级数学和倍和差倍问题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和倍问题》和第十章《差倍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1. 掌握和倍问题的定义,理解其解题思路。
2. 学会和倍问题的计算方法,能解决实际问题。
3. 掌握差倍问题的定义,理解其解题思路。
4. 学会差倍问题的计算方法,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和倍、差倍问题的定义,掌握其计算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和倍、差倍问题的解题思路。
2.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和倍、差倍问题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例如小明和小华的年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讲解:讲解和倍、差倍问题的定义,通过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3. 练习: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作业:布置课堂作业,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和倍问题:(1)定义:已知两个数的和,求这两个数。
(2)解题思路:利用和减去一个加数,得到另一个加数。
(3)计算方法:设未知数,列方程,求解。
2. 差倍问题:(1)定义:已知两个数的差,求这两个数。
(2)解题思路:利用差加减数,得到另一个数。
(3)计算方法:设未知数,列方程,求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两个数的和是35,其中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7,求这两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差是15,且这两个数的乘积是216,求这两个数。
2. 答案:(1)第一个数:26,第二个数:9。
(2)第一个数:24,第二个数:9。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一些拓展性题目,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定向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在一个样本中,50个数据分别落在5个小组内,第1、2、3、5小组数据的个数分别是2、8、15、5,则第4小组的频率是()A.0.3 B.0.4 C.0.5 D.0.62、某学校对七年级随机抽取若干名学生进行“创建文明城市"知识答题,成绩分为1分,2分,3分,4分共4个等级,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这些学生中得1分或2分的共有()人.A.10 B.11 C.12 D.133、下列调查中,适合采取抽样调查的是()A.对某小区的卫生死角的调查B.对某市初中学生视力状况的调查C.对某校九(1)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D.对“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前零部件质量情况的调查4、七年级10个班开展“学雷锋做好人好事”活动,为了清楚表明三月份各班做好人好事的件数是多少,最好选用()A.折线统计图B.条形统计图C.扇形统计图D.以上都不对5、为了完成下列任务,你认为最适合采用普查的是()A.了解某品牌电视的使用寿命B.了解一批西瓜是否甜C.了解某批次烟花爆竹的燃放效果D.了解某隔离小区居民新冠核酸检查结果6、下列调查中,适合采用抽样调查的是().A.了解全市中学生每周使用手机的时间B.对乘坐飞机的乘客进行安全检查C.调查我校初一某班的视力情况D.检查“北斗”卫星重要零部件的质量7、为了了解2017年我县九年级6023名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数学成绩,从中随机抽取了2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17年我县九年级学生是总体B.每一名九年级学生是个体C.200名九年级学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D.样本容量是2008、七年级10个班开展“学雷锋做好人好事”活动,为了清楚表明三月份各班做好人好事的件数是多少,最好选用()A.折线统计图B.条形统计图C.扇形统计图D.以上都不对9、下列事件中,调查方式选择合理的是()A.为了解某批次汽车的抗撞击能力,选择全面调查B.为了解某市中学生每天阅读时间的情况,选择全面调查C.为了解某班学生的视力情况,选择全面调查D.为选出某校短跑最快的学生参加全市比赛,选择抽样调查10、某校为了了解家长对“禁止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这一规定的意见,随机对本校100名学生家长进行调查.这次调查的样本是()A.100名学生B.100名学生家长C.被抽取的100名学生家长D.被抽取的100名学生家长的意见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去年某市有9万名初中毕业生参加升学考试,为了了解这9万名考生的数学成绩,从中取2000名考生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抽样中,总体是________,个体是________,样本是________,样本容量是________.2、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______;(2)决定______与______;(3)列 ______;(4)以______表示数据,纵轴表示频数,画频数分布直方图.3、九年级体育测试某班跳绳成绩的频数分布表如下:跳绳次数x在160≤x<180范围的学生占全班学生的_____(用百分数表示).4、某学校在开展“节约每一滴水”的活动中,从九年级的200名同学中任选出10名同学汇报了各自家庭一个月的节水情况,将有关数据整理成下表:请你估计这200名同学的家庭一个月节约用水的总量大约是__________.5、一个盒子中有5个红球和若干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都相同,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它的颜色后再放回盒子中.不断重复这个过程,共摸了100次球,发现有25次摸到红球,请估计盒子中白球大约有_____个.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为了了解我校学生对英语单词掌握的情况,现对全校学生进行英语百词测试,为了了解测试结果,随机抽取部分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现将成绩分为三个等级:不合格、一般、优秀,并绘制成如下两幅统计图(不完整).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随机抽取的人数是人,并将以上两幅统计图补充完整;(2)若“一般”和“优秀”均被视为达标成绩,则我校被抽取的学生中有人达标;(3)若我校学生有1800人,请你估计此次测试中,全校达标的学生有多少人?2、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我校校团委发起了“让阅读成为习惯”的读书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周末积极阅读课外书籍.为了解学生周末两天的读书时间,校团委随机调查了部分学生的读书时间x (单位:分钟),把读书时间分为四组:A(30≤x<60),B.(60≤x<90),C.(90≤x<120),D (120≤x<150).部分数据信息如下:a.B组和C组的所有数据:85 90 60 70 110 75 65 78 100 90 80 95 90b.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如下尚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被调查的学生共有多少人,并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2)在扇形统计图中,C组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是_____;(3)请结合统计图给全校学生发出一条合理化的倡议.3、某中学六年级共有学生200人,参加课外活动小组情况如图所示(每人只参加一项).(1)参加科技小组的学生有多少人?(2)参加美术小组的比参加体育小组的学生多多少人?4、2021年是航天大年,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州十三号按照预定时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精准点火发射.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啦!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课堂中展示了四个实验:A.浮力消失实验、B.水膜张力实验、C.水球光学实验、D.泡腾片实验.某校七年级数学兴趣小组成员随机抽取了本年级的部分同学,调查他们在这四个实验中最感兴趣的一个,并绘制了以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学生最感兴趣实验条形统计图学生最感兴趣实验扇形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被调查的学生一共有人,扇形统计图中“D”所在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为 ;(2)补全条形统计图;(3)若该校七年级共有800名学生,估计全年级对水膜张力实验最感兴趣的学生有多少人?5、带头盔对保护骑电动车人的安全尤为重要.志愿者在金华市区随机抽取部分骑电动车的人,对此进行佩戴头盔情况调查(调查内容为:“很少戴头盔”、“有时戴头盔”、“常常戴头盔”、“总是戴头盔”).将调查数据整理后,绘制成部分统计图如下所示.请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该调查的样本容量为______;(2)请你补全条形统计图,并求出“总是戴头盔”所占的圆心角的度数;(3)据金华市区骑电动车人数约55万人,请你估计金华市区“很少带头盔”的有多少人?-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解析】【分析】根据总数计算出第4小组的频数,用第4小组的频数除以数据总数就是第4小组的频率.【详解】解:第4小组的频数:50-2-8-15-5=20,第4小组的频率为:20÷50=0.4.∴第4小组的频率为0.4.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频率的计算方法,理解频率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2、B【解析】【分析】先求出抽取的总人数,再求出得3分的人数,即可求出得1分或2分的人数.【详解】解:抽取的总人数为12÷30%=40(人),得3分的人数为40×42.5%=17(人),得1分或2分的人数为40-17-12=11(人).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解题的关键是能从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得出准信息.3、B【解析】【分析】结合题意,根据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性质分析,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对某小区的卫生死角的调查,适合全面调查,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对某市初中学生视力状况的调查,适合抽样调查,故选项B符合题意;对某校九(1)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适合全面调查,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对“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前零部件质量情况的调查,适合全面调查,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统计调查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抽样调查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4、B【解析】【分析】根据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判断即可.【详解】解:七年级10个班开展“学雷锋做好人好事”活动,为了清楚表明三月份各班做好人好事的件数是多少,最好选用:条形统计图,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统计图的选择,熟练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5、D【解析】【分析】普查和抽样调查的选择,需要将普查的局限性和抽样调查的必要性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普查结果准确,所以在要求精确、难度相对不大,实验无破坏性的情况下应选择普查方式,当考查的对象很多或考查会给被调查对象带来损伤破坏,以及考查经费和时间都非常有限时,普查就受到限制,这时就应选择抽样调查.【详解】解:A、了解某品牌电视的使用寿命,调查带有破坏性,应用抽样调查方式,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了解一批西瓜是否甜,调查带有破坏性,应用抽样调查方式,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了解某批次烟花爆竹的燃放效果,调查带有破坏性,适合选择抽样调查,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了解某隔离小区居民新冠核酸检查结果,对结果的要求高,结果必须准确,应用全面调查方式,故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由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6、A【解析】【分析】根据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解答.【详解】解:A、了解全市中学生每周使用手机的时间,适合采用抽样调查,符合题意;B、对乘坐飞机的乘客进行安全检查,适合采用全面调查,不符合题意;C、调查我校初一某班的视力情况,适合采用全面调查,不符合题意;D、检查“北斗”卫星重要零部件的质量,适合采用全面调查,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7、D【解析】【分析】总体是指考查的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总体中的每一个考查的对象,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而样本容量则是指样本中个体的数目.根据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定义,做出判断.【详解】解: 2017年我县九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是总体,故A不符合题意;每一名九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故B不符合题意;200名九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是总体的一个样本,故C不符合题意;样本容量是200,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考查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解题要分清具体问题中的总体、个体与样本,关键是明确考查的对象.总体、个体与样本的考查对象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范围的大小.样本容量是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数目,不能带单位.8、B【解析】【分析】根据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判断即可.【详解】解:七年级10个班开展“学雷锋做好人好事”活动,为了清楚表明三月份各班做好人好事的件数是多少,最好选用:条形统计图,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统计图的选择,熟练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9、C【解析】【分析】全面调查是指对总体中每个个体都进行的调查,一般适用于总体中个体数量不太多的情况;抽样调查是指不必要或不可能对总体进行全面调查时,就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来推断总体的情况;根据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含义即可确定正确答案.【详解】了解汽车的抗撞击能力具有破坏性,用抽样调查,∴A选项不合题意,某市中学生人数较多,适合抽样调查,∴B选项不合题意,一个班的学生人数较少,适合选择全面调查,∴C选项符合题意,选出短跑最快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应选择全面调查,∴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掌握两者的含义是本题的关键.10、D【解析】【分析】总体是指考察的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总体中的每一个考查的对象,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而样本容量则是指样本中个体的数目.我们在区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这四个概念时,首先找出考察的对象.从而找出总体、个体.再根据被收集数据的这一部分对象找出样本,最后再根据样本确定出样本容量.【详解】解:某校为了了解家长对“禁止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这一规定的意见,随机对本校100名学生家长进行调查.这次调查的样本是被抽取的100名学生家长的意见.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解题要分清具体问题中的总体、个体与样本,关键是明确考查的对象.总体、个体与样本的考察对象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范围的大小.样本容量是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数目,不能带单位.二、填空题1、 9万名考生的数学成绩每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被抽出的2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 2000【解析】【分析】根据抽样中总体、个体、样本以及样本容量的概念解答即可.【详解】根据题意,在这个抽样中,总体是9万名考生的数学成绩,个体是每名考生的数学成绩,样本是被抽出的2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样本容量是2000.故答案为:9万名考生的数学成绩;每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被抽出的2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200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对抽样中总体、个体、样本以及样本容量的理解,属于基础题,掌握总体、个体、样本以及样本容量的概念是解题关键.2、极差组距组数频数分布表横轴【解析】略3、26%【解析】【分析】用此范围的频数除以总数,再乘以100%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跳绳次数x在160≤x<180范围的学生占全班学生的百分比为13100%=26% 2326136⨯++++,故答案为:26%.【点睛】此题考查利用频数求百分比,掌握百分比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4、240t【解析】【分析】计算出选出的10名同学家庭一个月平均节水的吨数,把这个平均数作为200名同学的每个家庭一个月节约用水量,即可计算出总的节约用水量.【详解】选出的10名同学家庭一个月平均节水:20.5314 1.5121.210⨯+⨯+⨯+⨯=(t)则这200名同学的家庭一个月节约用水的总量大约是:200×1.2=240(t)故答案为:240t【点睛】本题考查了用样本估计总体,这里是用样本的平均数作为总体的平均数,掌握此点是关键.5、15【解析】【分析】由共摸了100次球,发现有25次摸到红球知摸到红球的概率为0.25,设盒子中白球有x 个,可得50.255x=+,解之即可. 【详解】解:设盒子中白球大约有x 个, 根据题意,得:50.255x=+, 解得15x =,经检验15x =是分式方程的解,所以估计盒子中白球大约有15个,故答案为:15.【点睛】本题考查用样本估计总体,从一个总体得到一个包含大量数据的样本,我们很难从一个个数字中直接看出样本所包含的信息,解题的关键是用频率分布直方图来表示相应样本的频率分布,从而去估计总体的分布情况.三、解答题1、(1)120,统计图补充见详解;(2)96;(3)1440人.【解析】【分析】(1)用不合格人数24除以占比20%即可求出抽取人数未120人,用1减去优秀占比和不合格占比即可求出一般占比,用120乘以优秀占比50%即可求出优秀人数,再补充两幅统计图即可;(2)用120乘以优秀与一般占比之和,即可求出抽取学生中达标人数;(3)用1800乘以优秀与一般占比之和,即可估算出全校达标学生数.【详解】解:(1)24÷20%=120(人),1-50%-20%=30%,120×50%=60(人),故答案为:120,统计图补充如图:;(2)120×(50%+30%)=96(人),故答案为:96;(3)1800×(50%+30%)=1440(人),答:此次测试中,全校达标的人数约为1440人.【点睛】本题考查了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等知识,根据两幅统计图提供的公共信息得到样本容量是解题关键.2、 (1)20,作图见解析(2)108°(3)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学们周末两天只有少部分人读书时间在两小时以上,需增加读书的时间.(答案不唯一)【解析】【分析】(1)由扇形统计图中A所占扇形比例为20%和频数分布直方图中A组频数为4,即可得总人数为4÷20%=20人,再由题干可求得B组人数为7人,D组人数为3人,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即可.(2)由(1)知频数分布直方图中C组频数为6,故C组所对应扇形圆心角为6 36010820︒⨯=︒(3)与统计图的数据相关即可,答案不唯一(1)总人数为4÷20%=20人B组人数为13-6=7人D组人数为20-4-6-7=3人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2)636010820︒⨯=︒故C组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是108°.(3)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学们周末两天只有少部分人读书时间在两小时以上,需增加读书的时间.(答案不唯一)【点睛】本题考查了数据的调查及整理.频数分布直方图是用小长方形的面积来反映数据落在各个小组内的频数的大小的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特点: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缺点:在两个扇形统计图中,若一个统计图中的某一个量所占的百分比比另一个统计图中的某一个量所占的百分比多,容易造成第一个统计量大于第二个统计量的错觉.注意:扇形统计图中,用圆代表总体,扇形的大小代表各部分数量占总体数量的百分数,但是没有给出具体数值,因此不能通过两个扇形统计图来比较两个统计量的多少.3、 (1)参加科技小组的学生有70人;(2)参加美术小组的比参加体育小组的学生多10人.【解析】【分析】(1)根据“科技小组”所占的百分比,根据频率=频数÷总数即可求出科技小组的人数;(2)求出参加美术小组的比参加体育小组的学生多的所占的百分比即可.(1)解:参加科技小组的学生有200×35%=70(人),答:参加科技小组的学生有70人;(2)解:参加体育小组所占的百分比为1-35%-25%-20%=20%,参加美术小组的比参加体育小组的学生多的人数为200×(25%-20%)=10(人),答:参加美术小组的比参加体育小组的学生多10人.【点睛】本题考查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特征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掌握频率=频数÷总数是正确解答的关键.4、 (1)50,108(2)补全图形见解析(3)144人【解析】【分析】(1)由喜欢C有12人,占比24%,可得总人数,再求解喜欢D人数,可得D所在扇形的圆心角;(2)由喜欢D有15人,再补充条形统计图即可;(3)由喜欢B所占的百分比乘以总人数可得全年级对水膜张力实验最感兴趣的学生人数.(1)解:由喜欢C有12人,占比24%,所以本次被调查的学生一共有1250 24%人.所以喜欢D有501491215人,所以扇形统计图中“D”所在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为15360108. 50故答案为:50,108.(2)解:由喜欢D15人,补全图形如下:(3)解:该校七年级共有800名学生,估计全年级对水膜张力实验最感兴趣的学生有:980014450人.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从条形图与扇形图中获取信息,画条形统计图,求解扇形图中某部分的圆心角,利用样本估计总体,掌握以上统计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5、 (1)200(2)147.6︒(3)3.85万人.【解析】【分析】(1)利用“常常戴头盔”的人数除以所占的百分比,即可求解;(2)先求出“有时戴头盔”的人数,再利用360°乘以“总是戴头盔”所占的百分比,即可求解;(3)用55万乘以“很少带头盔”所占的百分比,即可求解.(1)解:该调查的样本容量为6432%200÷= ;(2)解:“有时戴头盔”的人数为()20014648240-++=,补全图形如下图所示:“总是戴头盔”所占的圆心角的度数为82360147.6 200⨯=︒;(3)1455 3.85200⨯=(万)答:很少带头盔约有3.85万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能准确从统计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第一单元负数试一试第1题答案正数:+5 +8 4.5 15/4 +9.4 负数:-25 -1/2 -0.7 -32试一试第2题答案(1)负二十四(2)正十六(3)负三分之二(4)负零点零五做一做答案(2)A:+2 B:+4 C:+7 D:-2 E:-3比一比答案< < >= < >= > >解决问题答案(1)广州哈尔滨(2)> 北京(3)< 西安(4)广州>上海>西安>北京>哈尔滨第一单元综合练习第一单元综合练习第(一)题答案1、+6 0.5,+1/5,+6 -3,-0.2, -1/3 +6 -32、方向距离3、-6 -4 -2 24、> > =< > <> = <第一单元综合练习第(三)题答案1、-2002、-43、+404、-125、向北走第一单元综合练习第(四)题答案1、100 - 2 = 98(分)答:小亮这次数学考试得了98分。
2、-120 -220 +3360 -6003、(1)-5(2)东 5(3)+1(4)16第二单元百分数(二)第1节填一填第1题答案90% 67% 30%20% 35% 95%填一填第2题答案九九七五七五五五六三六三解决问题第1题答案(1)2800 - 2800 ×0.8 = 560(元)答:比原价便宜了560元。
(2)2300 ×0.85 = 1955(元)2200 ×0.9 = 1980(元)1980 > 19551980 - 1955 = 25(元)答:刘老师花的钱多,多25元。
解决问题第2题答案5 ÷(30 - 5)= 5 ÷25= 0.2 ×100%= 20%20%=2成答:这块棉花地皮棉产量增长了2成.解决问题第3题答案1600 ×10%= 160(人)1600 - 160 = 1440(人)答:参加保险的学生有144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