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全业务策略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2.55 MB
- 文档页数: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文件中移市201060 号关于在全业务市场经营中加强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司,铁通公司:电信重组和3G 牌照发放以来,为了满足客户的全业务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充分整合资源,各省(区、市)公司(以下简称:移动公司)与铁通公司在市场营销、客户服务、渠道合作、资源整合等多个方面积极探索和协同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
根据当前电信监管的有关规定,结合全业务经营的特点,在全面分析移动公司与铁通公司资源、能力与优势的基础上,现就在全业务市场经营中移动公司与铁通公司的协同发展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遵守监管规定,加强业务合作移动公司和铁通公司要严格遵照电信监管规定开展全业务经营。
现阶段,移动公司负责“与TD-SCDMA 相关的网络元素出租出售等国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铁通公司负责经营“有线宽带接入业务以及与TD-SCDMA 无关的网络元素出租出售等国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
因此,在全业务市场经营中,移动公司与铁通公司要根据监管要求,在系统研究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加强和完善现有业务合作方式,进一步强化协同发展,提高协同发展效率和质量。
二、明确总体思路,把握具体原则根据当前电信监管的总体要求,结合2009 年移动公司与铁通公司协同发展的实践经验,为了进一步带动TD 发展和推动全业务经营,移动公司与铁通公司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为:以提高集团公司全业务整体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加快实施在全业务市场环境下的经营策略,完善协同发展的组织机构建设,强化重点业务的协同发展,探索融合业务的设计和发展,逐步提升协同发展的基础能力。
在协同发展中需要把握的四个原则为:(一)遵守监管原则。
严格遵守当前电信监管规定,根据移动公司与铁通公司的业务经营范围,科学合理地制定协同发展模式和实施方案。
(二)突出重点原则。
根据集团公司近期全业务市场策略,为了进一步带动TD 发展,需要加大重点业务(如TD 无线座机业务、有线宽带业务、出租电路业务)的协同发展。
全业务竞争下的中国移动转型战略作者:刘宝进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第03期提要近年来,中国移动虽然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但是未来中国移动如何延续过去的辉煌将面临非常大的挑战。
电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全业务竞争下的“三国演义”,顾客需求的变化以及国内电信市场的放开,都要求中国移动实施前瞻式的转型和业务创新战略,从而继续保持中国移动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中国移动;战略转型;创新;问题;建议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当今世界,不同企业生产的产品日趋同质化,这种同质化将导致竞争进一步加剧且利润随之平均化。
对中国移动来说,过去几年获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但随着国内电信市场的逐渐成熟和电信重组导致的竞争加剧,给中国移动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国移动的转型战略,就是根据电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环境变化(语音收入下降、技术快速发展、顾客需求变化、竞争加剧等),根据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对业务、网络、管理、组织机构和资源配置各方面进行根本性转变,业务转型是先导,网络转型是基础,管理和组织机构转型是保障,由移动通信专家转型为移动信息专家。
一、中国移动的发展现状与转型背景分析(表1)从工信部公布的2008年6月电信业主要指标看,6月份电信累计收入同比增长9.2%,低于我国上半年GDP的增长,上半年除移动电话用户正增长外,其余固定电话等用户都是负增长。
从中国移动2008年中报看,移动在近年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业务继续快速发展,用户规模已经突破4亿,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17.9%,增值业务收入占收入比重上升为27%,经营业绩显著。
(表2)从国内电信运营的格局来看,电信重组后,国内电信市场已由“中国移动一家独大”,演变成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三国演义”,三家都具备全业务运营的资格,竞争将更加激烈,同时电信市场正在走向成熟,电信高增长时代将逐渐成为过去。
2008年电信重组后,行业主管机构针对主导运营商的非对称管制开始提上日程,非对称管制措施可能涉及市场份额限制、单向号码可携带、全业务运营实施步骤、非对称资费监管、互联结算政策等方面。
中国移动全业务需求分析与产品对标分析中国移动的用户群体非常广泛,包括个人用户、家庭用户、企业用户等。
不同用户有不同的通信需求,需要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进行需求分析。
个人用户可能更关注通信质量和费用,家庭用户可能更关注宽带接入和家庭光纤等服务,企业用户则可能更关注企业宽带接入、云计算等服务。
通过调研和分析用户需求,中国移动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2. 市场需求分析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通信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中国移动需要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包括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市场趋势以及用户的购买决策等。
通过市场需求分析,中国移动可以了解市场的需求和竞争状况,为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提供参考。
3. 技术需求分析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中国移动的业务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移动需要分析新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以及新技术对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带来的影响。
同时,中国移动还需要分析现有技术的局限性和升级改造的需求,以保持竞争力并提升用户满意度。
4. 政策需求分析中国移动作为国内的移动通信运营商,还需要分析政策环境对于业务发展的影响。
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可能会对竞争格局、市场准入和资质要求等方面产生影响,中国移动需要及时分析和应对政策需求,以保持合规运营并顺利推动业务发展。
二、产品对标分析1. 竞争对手产品分析中国移动作为市场领导者,需要对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分析,了解其产品的特点、定位和优势。
通过对竞争对手产品的分析,中国移动可以了解市场的竞争格局,发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和服务的改进。
2. 相关行业产品分析移动通信不仅仅与通信运营商有关,还与相关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移动可以对相关行业的产品进行分析,了解其产品的特点和创新点,从中汲取灵感和借鉴,以提升自身的产品竞争力。
3. 用户反馈分析用户的反馈可以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于产品的改进和升级非常重要。
中国移动可以通过用户调研、用户体验测试等方式收集用户的反馈,并进行分析和归纳。
中国移动全业务竞争的优劣势单业务运营商向全业务运营商的转型不是简单的选择,而是电信业面对电信宏观大环境的变化和业务技术重大变革的唯一出路与最佳战略决策。
无论是为了降低资本开支和运营成本,还是为了新业务、新商务模式,都需要考虑融合。
融合是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推动行业结构升级换代的重要源动力,是行业创新和转型的主旋律。
下面分析一下中国移动在全业务运营商转型中的优势和劣势。
(一)优势◎拥有全球最大的移动网络和最大的移动客户群体。
中国移动有基站30万个,用户超过4亿。
◎具有丰富的移动网络运营经验。
从连续几年的业绩来看,中国移动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强大的能力。
在新业务领域,中国移动及早开展了互联网尝试,通过动感地带的有效营销,集结了大批新生用户。
◎公司品牌影响力强。
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企业的客户服务和客户感知度较好。
◎拥有大部分移动业务高端客户,综合竞争实力绝对领先。
根据运营商的半年报,中国移动2008年上半年用户ARPU为84元,中国联通上半年GSM业务ARPU为43.6元,CDMA上半年ARPU为52.7元。
◎企业财务状况良好,经营效率高。
2008年上半年,中国移动的运营收入为1964.60亿人民币,利润为548亿人民币。
◎拥有自主创新的3G民族品牌TD-SCDMA。
◎中国移动合并铁通后,将加速发展宽带业务。
◎国家对TD采取了保护和优惠政策。
TD用户不纳入“号码可携带”范围,即“只许进不许出”,而其他号段的用户均可实现跨网、跨公司的携号转网。
◎TD资费优惠政策出台。
从9月起,中国移动首先在广州、深圳、天津3个城市开展TD资费方案试点工作。
此次推出的TD新资费套餐包括企业套餐、家庭套餐、中小企业办公总机套餐、校园卡套餐四类。
与以往TD资费标准相比,市场更加细分,并有不同程度优惠。
◎新业务收入增长抵消ARPU走低。
分析中国移动业绩持续高速增长的原因,增值业务收入水平的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据中国移动财报,目前中国移动包括短信在内的增值业务收入已达到约530亿元,接近总营收比例的27%。
中国移动ICT业务模式战略发展思考来源:《卓望》杂志 2010-06-04 16:59:30 [ 1242阅读 0评论 ]分享到139说客内容摘要:从产品到渠道,从支撑到合作,集客业务需多管齐下——访中国移动江苏公司集团客户部总经理助理戴银桥先生戴总刚刚病愈出院就热情地接受了我的采访:他谈到中国移动向ICT进行战略转型就是下一片蓝海市场,是未来重要的新的利润增长点。
ICT业务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既保有了用户又拓展了中国移动全业务市场;从运营商的发展来看,一定要走一条新路子,不能只做纯粹的通道运营商,还要将通道智能化,并进一步向新的行业进行转换,即新的转型。
中国移动要实行新的转型,这是一个非常长远的目标。
《卓望》(以下简称卓):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下中国移动ICT业务诞生的背景及相关信息,《戴银桥》(以下简称戴):我们从市场竞争谈起,我认为在竞争时代,整个市场体系应该只有一个市场,我们把市场区分为集团、个人和家庭,完全是为了进行专业化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建立一套整体的市场策略。
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导致重复投资现象非常严重。
比如中国电信的固定电话网和有线宽带网的网络建设已经是非常完善非常丰富了,但为了全业务的整体竞争,在获得无线业务经营权后在无线网络的建设上仍要投入大量的资源,目的是为了要进入到竞争对手的市场以缓解利润考核压力。
这是三大运营商都面临的问题,也是个全国性的问题,这种发展模式势必造成恶性竞争和资源的大量浪费,所以值得工信部和整个管理界去思考。
我们再来谈下业务捆绑。
在集团客户市场实行固话和专线捆绑,如某客户有100部固定电话,如果每部电话每月消费都在50元以上则我送你100台移动电话,并且每个月话费可以减免30元。
在家庭市场实行固话和宽带的捆绑,如用户每年消费1500元,就可以免去家庭固话的月租费用,并再赠送一部CDMA手机,且每个月减免30元费用。
利用这种交叉补贴的方式既可以实现对现有客户的捆绑,同时又可以大力快速地发展新用户。
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全业务经营发展战略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中国移动通信公司是中国主要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之一,注册资本达410亿元人民币,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运营商。
自成立以来,中国移动坚持全业务经营的发展战略,致力于提供全方位、全业务的移动通讯服务,如语音通讯、短信、数据业务等。
在中国移动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中,全业务经营不仅是他们的核心战略,也是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移动通讯领域,也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不断拓展业务领域,提供更加优质的移动通讯服务,是中国移动亟需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文选题:“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全业务经营发展战略”,旨在探讨中国移动在全业务经营方面的经验和策略,分析其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相应建议,帮助中国移动更好地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2.1 研究目的1. 深入研究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全业务经营模式,了解其发展历程、优势和不足;2. 分析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当前面临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压力,并探讨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3. 总结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全业务经营模式的成功经验,提出其发展战略及相关建议;4. 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启示和参考。
2.2 研究意义1. 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全业务经营模式,有利于其他企业学习和借鉴;2. 可以为中国移动通信公司提供实现全业务经营的策略建议,帮助其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3. 可以促进移动通信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3.1 研究内容1. 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全业务经营战略及其发展历程;2. 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全业务经营模式的优势和不足;3. 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全业务经营模式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4. 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全业务经营模式的成功经验和可借鉴之处;5. 针对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全业务经营模式,提出其未来发展的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