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 格式:docx
- 大小:18.38 KB
- 文档页数:3
论述题1.影响需求的因素如何对需求量产生影响?答:(1)价格。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反之,商品的价格越低,需求量就越大。
(2)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在相同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的偏好越强烈,需求量就越大;反之,需求量就越小,两者呈同方向变动。
(3)消费者的收入对商品需求量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取决于商品是正常商品还是劣质商品,若是正常商品,则随着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也增加;若是劣质商品,则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需求量反而减少。
(4)相关商品的价格。
对于互为替代品的两种商品而言,一种商品价格变动与另一种商品需求量之间呈同方向变动,若是互补品,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其互补品的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5)预期因素也对需求量产生影响。
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未来会上升时,它通常会增加对该商品的贤妻需求量.以上就是影响需求的一些主要因素对需求量产生的影响。
2。
分析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联系实际谈谈企业如何应对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变化?答:(1)当需求恰好等于市场供给时,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市场均衡是各种经济力量的相互作用,最终达到的一种平衡状态.(2)当需求和供给任意一方发生变动,则意味着原有的市场均衡被打破,导致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3)许多因素如消费者的偏好,收入或者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等因素发生变动将可能引起整个市场需求的变动。
(4)在供给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
(5)许多因素如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成本,预期等都会导致生产者的供给发生变动,从而导致市场供给发生变动。
(6)在需求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需求和供给就是通过这样的变动来对市场均衡产生影响的。
3。
试比较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答:(1)各自的含义:①基数效用理论认为商品的效用可以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以基数来加以度量,比较或加总。
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试卷专用纸
学习中心:学号:姓名:
考试科目:西方经济学
答题:第(一)组
答案:
一、问答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 简述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需求量的变化和需求水平的变动有何区别?
答:影响需求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高低
2)收入水平
3)相关商品的价格
4)消费者偏好
5)预期
6)天气状况
7)政府政策
8)时间长短
区别:
在需求曲线中,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是不同的。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商品自身价格发生变动所引起的商品购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在同一条需求曲钱上的移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条件发生改变导致的整个需求水平的变化,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
2. 简述无差异曲线的特点及预算线的函意。
答:a.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的两种商品不同数
量的组合。
b.特点及含义:1).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这表明,要增加商品
x的消费就必须减少消费Y;反之亦然。
两种商品之间的这种替代,此消彼长。
2)在坐标平
面上存在一组无差异曲线群,距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越高的满足程度。
3)任意两条
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其斜率等于边际替代率。
这说明,在同样的
效用水平下,要替代一单位的商品Y所需要的商品X不断增加,这是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的
反应。
- 1 -。
自考西方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一般会导致(D)A.需求增加 B。
需求减少 C。
需求量增加 D.需求量减少2。
某卫生组织宣称食用某种水果可以防癌,在这种情况下,该种水果的销量大增,原因可能在于(C)A。
水果价格下降 B.水果价格上升C。
消费者增加对该水果的偏好 D。
消费者收入普遍增加3.消费者收入增加对劣质商品的需求曲线产生的影响是(C)A.不动B.曲线向右移动C。
曲线向左移动 D。
无法确定4.某消费者好吃鸡蛋炒西红柿,最近市场上西红柿价格上升,该消费者对鸡蛋的需求将(B)A.增加B。
减少 C。
不变 D。
无法确定5.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未来将会上升时,他对该产品当期的需求量通常会(B)A。
减少B。
增加C。
不变 D。
不知道6。
对于出行者来说,火车和飞机是替代品,如果在飞机票价不变的情况下火车票价上涨,则飞机的需求量会(A)A.增加B.减少C.不变 D。
无法确定7.会导致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的原因是(B)A。
技术水平下降 B.生产成本下降C。
商品价格上升 D。
商品价格下降8。
若A物品价格上升引起B物品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则(A)A。
A与B一定是替代品 B。
A与B一定是互补品 C。
A一定是正常物品 D。
B一定是低档物品。
9.某种物品的价格上升促使生产者增加该物品的产量,这一现象说明了(B)A.需求规律B。
供给规律C。
供求规律 D。
弹性理论10。
如果某种物品价格上升3%而需求量减少4%,那么该物品的需求(A)A。
富有弹性 B.缺乏弹性 C。
完全无弹性 D。
单位弹性11。
供给的变动引起(B)A.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B。
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C。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 D。
均衡价格同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反方向变动12.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则为增加收入可采取的措施有(A)A。
降价 B.提价 C。
保持价格不变 D.以上都不对13.如果商品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直于价格轴的直线,则其需求价格弹性(D)A.=1B.=0 C。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管理经济学试卷课程代码02628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企业目标可以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企业的长期目标是A.实现企业长期利润的最大化 B.以增大收入为唯一目标C.以承担社会责任为根本目标 D.利润和社会责任并重2.经济利润等于A.销售收入减去会计利润 B.销售收入减去机会成本C.企业总收入减去会计利润 D.企业总收入减去会计成本3.当一种产品的价格上涨时,导致另一种产品的需求量增加,这两种产品属予A.低档品 B.互补品 C.替代品 D.独立品4.下列因素中,可以导致需求瞄线发生位移的是A.产品的包装 B.消费者的收入 C.产品的价格 D.产品的成本5.适宜采取薄利多销措施的产品是A.价格弹性小于l的产品 B.价格弹性等于1的产品C.价格弹性大于1的产品 D.收入弹性大于1的产品6.如果菜产品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则该需求蓝线上每一点的价格弹性均A.小于0 B.等于0 C.等于1 D.大于17.与决策无关的成本称为A.机会成本 B.社会成本 C.增量成本 D.沉没成本8.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是A.平均成本最低 B.总收益最大C.边际收益大予边际成本 D.边际成本等予市场价格9.不影响供给量的因素是A.产品价格 B.产品成本C.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D.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10.处于垄断竞争市场上的企业在短期内能获得经济利润但长期没法保证的原因是 A.规模报酬递减 B.新的企业加入 C.政府增加税收 D.广告费用增加11.下列因素中作为企业定价基础的是A.市场定位 B.政府法律 C用户偏好 D.竞争12.差别定价是指A.一种产品因运输费用的不同而定不同的价格B.不同的企业生产的同一种产品因生产成本不同而定不同的价格C。
《微观经济学》简答题1.影响需求数量的因素有什么?答:影响需求数量的因素有商品自身的价格、消费者收人,相关商品或劳务的价格、预期价格、消费者偏好、人口的数量与结构、国家的信贷和税收政策等。
2.影响供给数量的因素有什么?答:影响供给数量的因素有商品本身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国家的财政、货币、产业政策,厂商预期,国内外市场需求等,3.什么是均衡价格?它是如何形成的?答:均衡价格指某种商品或劳务的需求量和供给量、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分别相等时的市场价格。
设某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根据需求定理和供给定理,若均衡状态遭到破坏,某商品市场的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供给将增加,需求则减少,供给超过需求,出现过剩的供给,这样必然会引起供给者之间的激烈竞争,产生一个把价格压低的力量。
价格的下降,导致需求量的增加,使供给量减少,供给和需求差额逐渐缩小,直到达到均衡,相反,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需求将增加,供给则减少,需求超过供给,出现需求过度,这也必然会引起需求者之间的竞争,产生一个把价格提高的力量。
价格的上升,导致供给量的增加,需求量减少,供求差额逐渐缩小,直至达到均衡。
4.如果考虑到提高生产者的收入,那么对农产品以及电视机、录像机这一类高档消费品应采取提价还是降价的方法?为什么?答:对农产品,应采取提价的办法:对电视机、录像机这类高档消费品则应采取降价的办法。
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总收入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对需求富于弹性的商品来说,其销售总收入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即销售总收人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而对需求缺乏外性的商品来说,其销售总收人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即销售总收入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
所以,为了提高生产者的收入,对农产品这类需求缺乏弹性的必需品应该采取提价办法,而对于电视机、录像机这类需求富有弹性的高档消费品应该采取降价的办法。
5.某城市大量运输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估计为1.6。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影响需求量的几个因素一、商品价格水平-影响需求量的最主要因素一般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比。
商品价格升高,则该商品需求量降低;商品价格降低,则该商品需求量增加。
说好的吃土时期,抵不住买一送一;原打算啥都不买,败给了满千减百。
价格因素是影响需求量的最主要因素。
二、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正常商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收入水平呈正比,即收入越高,需求量越大;收入降低,则需求量减少。
有钱任性,土豪就要买买买。
但也有一种特殊情况,劣等商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收入水平呈现反方向变动,收入越高,对劣质商品需求量越低。
一个年薪百万的土豪,可能很少会去地摊上买山寨货。
三、关于相关商品的价格相关商品一般指该商品的替代品和互补品。
替代品是指两种商品之间能够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如农夫山泉与百岁山矿泉水、洗衣粉和洗衣液。
互补品指两种商品必须互相配合,才能共同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需要,如手机和充电器、球和球拍。
互为替代品的两个商品需求量反向变动,一个商品价格提高,则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但它的替代品需求量就会增加,反之亦然。
例如,如果洗衣粉涨价,则它的需求量可能会减少,与之功能类似的肥皂销量可能会增加。
互补品的需求量则同向变动,一个商品价格提高,则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而它的互补品需求量也会随之减少。
如果市场上汽车价格上涨,则汽车和汽油的需求量都会相应减少。
四、关于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
当年电视剧《欢乐颂》热播的时候,剧中成功人士女一号安迪喝的依云矿泉水大卖就是很好的证明。
五、关于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消费者都有一个心理,“买涨不买落”。
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当消费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
如果我们得到信息,某地近期房价会上涨,那么肯定有很多人去排队摇号抢房,因为这个时候,买到就是赚到,将来再买就会吃亏。
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市场需求是供给和需求两种力量交互作用的结果,它是市场经济过程中搞清楚的关键之一。
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是各个公司和生产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以期为相关公司和生产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1.人口变化人口是影响市场需求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首先,人口的数量的变动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市场需求,尤其是对于商品和劳动力的需求。
其次,人口的结构也是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之一。
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对不同的行业和市场产生不同的影响。
如年轻人的数量上升,汽车、娱乐、旅游行业的市场需求也将相应上升。
反之亦然。
2.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者收入水平是另一个影响市场需求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量、价格和质量的要求。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越高,对高质量和高价值商品的需求也越大。
反之,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越低,则对价格更为敏感,要求更多的低价产品和服务。
3.行业之间的关系行业之间的关系对市场需求产生了各种影响。
例如,某一行业的市场需求增加,将会增加供应该行业的其他相关行业的需求。
反之亦然,如果某些相关行业的供应减少,可能会导致市场需求的下降。
4.国家政策国家政策可以对市场需求产生很大的影响。
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消费者和企业的预期发生变化,从而对市场需求造成巨大的影响。
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必须要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和相互关系。
二、市场需求的变化规律1.季度变化市场需求的季节性变化是一种比较显著的现象。
在某些行业,例如旅游、服装等行业,市场需求在不同季节或节假日有较大的变化。
企业应在这些季节性需求高峰期提前做好准备。
2.短期变化市场需求的短期变化是由消费者的决策和预期所决定的,消费者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市场上竞争情况来决定购买时间和数量。
生产商应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库存量。
3.长期变化市场需求的长期变化是由人口结构、收入水平、社会、文化等因素所决定的。
名词解释1沉没成本:如果有的成本不因决策耳变化(即与决策无关),则这种成本就是沉没成本。
2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在管理决策中,常把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可变投入要素的支出,它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如直接工人的工资,直接材料费用等。
固定成本是指固定投入要素的支出,它不受产量变化的影响,如房租,折旧费,借款利息和管理费用等。
3相关成本与非相关成本:相关成本是指与决策有关的成本,非相关成本是指与决策无关的成本,由于在管理决策中使用机会成本,而不使用会计成本,所以前者属于相关成本,后者属于非相关成本。
4经济成本是指按照机会成本计算的成本,包括显性成本(或会计成本)和隐性成本。
隐性成本是指会计成本中并不计入,但属于机会成本的那部分成本。
5短期成本是指在生产者来不及调整某些生产要素数量的情况下,生产一定的产出数量所花费的成本。
短期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部分。
6风险成本:人们为了避免或者减少风险的影响,而付出的代价就是风险成本7长期成本是指生产者在可以调整所有的生产要素数量的情况下,进行生产所花费的成本。
长期成本只包括可变成本。
它是短期成本中从长期角度看有最低值的那些成本所组成。
8增量成本:指因作出某一特定的决策而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如决策前的成本为C1,决策后的成本C2,那么增量成本△C=C2-C1。
9: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某种稀缺资源投入到某一用途后丧失的其他用途的收益。
10公共物品:那些没有价格,因而价格机制对其生产和消费不起调节作用的物品称为公共物品。
11需求弹性:是指相应于影响需求量的某一因素的变动,需求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对应于不同的影响因素,需求弹性可以区分为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和需求的交叉弹性。
需求弹性的大小通常由弹性系数加以表示。
弹性系数定义为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影响需求的因素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12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简述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答: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包括:商品的自身价格。
(一般情况下,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成反向变动)消费者偏好。
(对某种商品偏好,需求大;对某种商品不偏好,无需求或需求小)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越高,对商品的需求越大)相关商品的价格。
(包括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消费者对自身未来收入的预期,消费者对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2.简述影响供给量的因素。
影响商品供给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商品的自身价格。
(一般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成正向变动)生产成本。
(供给量与其成反向变动关系)生产的技术水平。
(供给量与其成正向变动关系)相关商品的价格。
(反向关系)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生产者对未来看好,认为预期商品价格上升,增加供给量,反之则亦然)4.简述厂商应如何利用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选择价格策略?答:厂商总收益与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有如下关系:如果厂商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充分,厂商往往采取降价的策略,这会使市场需求量有较大增加,即使单位利润减少,但总收益和总利润却会增加。
如果厂商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缺乏,厂商在有可能的时候往往采取提高价格的策略,这会使厂商总收益和总利润增加。
5.简述边际收益递减律及其原因。
答: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投入要素的数量不变时,连续增加一种可变投入的数量,该可变投入的边际产量终将递减。
其原因在于产出是在可变投入与固定投入相结合共同作用于生产过程结果,在技术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可变投入与固定投入6.为什么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典型厂商在长期均衡状态下只能获得零经济利润?答: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典型厂商如果获得超额利润,则表明该行业的利润率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
由于完全竞争市场没有进出障碍,此时,行业外厂商将进入该行业,这将导致市场供给曲线右移,市场均衡价格下降,典型厂商的超额利润减少,直至没有超额利润。
如果典型厂商亏损,则表明该行业的利润率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
管理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的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如果技术不变,增加生产要素中某个要素的投入量而其他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不变,增加的投入量起初会使边际产量增加,增加到一定点之后,再增加投入量就会使边际产量递减。
边际分析法定义——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是一种正确的决策思想,用其衡量一个方案或一项活动是否有利,就是要把这个方案或活动引起的额外成本(边际成本)与引起的额外收益(边际收入)相比,如果后者大于前者,就是有利的,否则就是不利的,这种决策方法体现了向前看的决策思想。
规模收益递增:如果所有投入要素的使用量都按同样的比例增加,导致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投入要素增加的比例,这种类型叫规模收益递增。
规模收益递增,是指某一产品或行业的净收益的增长速度,超过其生产规模的扩大速度的现象或状态。
机会成本的定义——是指资源用于次好用途时所能获得的价值,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
会计成本的定义——是指会计帐上记录下来的成本,只反映使用企业资源的实际货币支出。
属于历史成本,而决策是面向未了的。
会计成本不反映因对资源的使用做出了选择而带来的全部牺牲,因而它不能作为决策的依据。
增量成本:是指因做出某一特定的决策而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属于相关成本,在决策时必须考虑。
差别定价法:就是同一产品,对不同的顾客、不同的市场,采取不同的价格。
其种类有:以顾客为基础;以产品为基础;以空间为基础;以时间为基础。
差别定价的条件:企业对价格有控制能力;产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被分割的市场;不同市场的价格弹性不同。
作用:差别定价不仅能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利润,而且还有助于实现企业其他目标。
如在市场需求有波动的情况下,在不同的时间采用差别价格,就有助于减少需求波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差别定价也是企业对竞争程度不同的市场做出不同反应的一种手段。
经济学理论解析: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1. 引言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的分配和利用的科学,供给和需求是经济活动和市场运行中最基本的概念。
本文将深入探讨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相关理论解析。
2. 供给的影响因素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所有愿意出售某种商品或服务的生产者所能提供的数量。
以下是影响供给数量的主要因素:2.1 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指制造一种产品或提供一项服务所需要支付的成本。
生产成本直接影响着企业决策,包括投资、设备采购、人员培训等方面。
当生产成本增加时,供给数量可能会减少。
2.2 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这对于供给数量具有积极影响。
通过引入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企业能够提高产量并降低单位成本。
2.3 市场价格市场价格对供给数量也有重要影响。
当产品价格上升时,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鼓励他们提供更多的产品。
相反,当产品价格下降时,企业可能会减少供给数量。
2.4 生产能力生产能力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所能提供的最大产量。
若某企业增加了投资并扩大了生产规模,其生产能力将相应增加。
生产能力对供给数量具有直接影响。
3. 需求的影响因素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以下是影响需求数量的主要因素:3.1 收入水平收入水平对人们的消费决策有重要影响。
当人们收入上升时,他们更容易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从而增加需求。
相反,当收入下降时,需求可能会减少。
3.2 市场价格市场价格对需求数量也有关键性影响。
通常情况下,当产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愿意购买更多;反之亦然。
市场价格与需求之间存在着一种负相关关系。
3.3 偏好和趋势人们的个人偏好和趋势也会影响需求。
例如,在某些特定季节或节日,消费者倾向于购买与之相关的商品或服务。
3.4 人口变化人口变动也是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
当人口增加时,总体需求量有可能上升;相反,当人口减少时,需求可能会下降。
4. 结论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学中最基本和重要的概念。
影响动物对维生素需求量的因素维生素是动物必须从食物中得到的不可缺少的有机物质,饲料奶制品中添加维生素成为必然,但是添加多少量才能达到最佳的生产性能和最佳的经济效益,就有些尚未解答的问题,一般要点情况下主要需要主要考虑以下几点:1.不良环境因素及疾病集约化生产时,由于动物的家养密度加大,会缩减应激或亚临床疾病。
应激或疾病条件下所,对某些微量元素的需要量增加。
2.饲养方式牧草和其它绿色多汁饲料及快速烘干的干草中,成分较高水平的维生素,其中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E多为可利用形式。
在完全限制饲养时,家禽接触不到草地。
同时,限制饲养也使海产家禽通过食粪获取维生素的机会减少。
所以集约化(工厂化)养禽更应注意维生素的嵌入量。
3.动物本身家禽的维生素需要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生理状况、年龄、健康程度、营养和生产目的。
例如:由于种母鸡要维系高维持市场的孵化率,其日粮中维生素A、维生素D3和维生素E水平比快速生长肉仔鸡还高。
不同动物品种和品系对维生素的需要量也可能有差异。
上新品系由于生产性能高,对维生素的需要量也高。
快速生长的肉仔鸡腿病可通过在日粮中添加高水平的生物素、叶酸、柠檬酸和胆碱得到部分改善。
4.维生素颉颃物维生素颉颃物会干扰维生素的活性,在维生素颉颃物中,有些可切断维生素代谢分子,使其丧失活性,如生鱼中含有的硫胺素酶;有些可与多肽结合,使其丧失活性,如抗生物素蛋白;有些由于具有与维生素相似的化学结构,可占据维生素的前体的臀部作用部位,如双香豆素。
5.抑菌药的使用有些抑菌药会改变肠道微生物区系和抑制某些维生素的合成,并使动物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
某些磺胺药由于抑制肠道中维生素的合成,会使动物对生物素、叶酸、维生素K以及其它维生素的需要量提高。
6.日粮中才其它营养成分采食低脂日粮时,可使碳水化合物代谢有关的硫胺素和生物素的需要量提高。
如果脂肪消化受挫,脂溶性维生素便不能消化。
以脂肪为能量来源时,成本较高,因此,配制上限成本日粮,会或使脂肪水平降至最低,这会消化吸收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案例】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分析(说明:《管理经济学》第2章第62页第1思考题)【案例资料】我国1990年至1997年商品房实际销售面积、住宅销售面积和个人购买商品房面积的数据显示:我国商品房实际销售面积1990—1997年分别为2871、3025、4288、6687、7230、7905、7900、9010平方米。
我国商品房中住宅所占比重较大,平均值为87.88%,比重变动范围不大。
其中最小值为1994年的84.62%,最大值为1991年的90.74%;个人购买比例平均值为38.99%,变动范围较大,最小值为1988年的24.68%,最大值为1997年的58.09%,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10.75%。
商品房、住宅销售面积和个人购买面积都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变动范围不同,其中个人购买面积变动较大,其变异系数为1.2096。
国际上对房地产价格长期的研究结论是:商品房售价为家庭年收入的合理比例是3至6倍,超过6倍就不能形成买方市场。
据测算,我国房价相当于家庭收入的10倍左右。
根据1987年至1997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个人购买商品住宅的数据,计算出它们的相关系数为0.96495。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个人购买商品住宅的增长率的均值△Y=0.174763,△Q =0.354751;Er=2.226968。
试分析导致我国房地产有效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
【案例分析】需求(demand)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和一定市场上按照某一价格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与劳务的数量。
需求概念总是涉及到两个变量,该商品的销售价格以及与该商品价格相对应的人们愿意并且有能力够购买的数量。
房地产开发的目的是获取期望收益,实现开发目的必须要满足市场需求。
房地产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特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的房地产商品数量。
一个地区所有的消费者的需求量之和是该地区的需求总量。
由于房地产商品的特殊性,需求呈明显的区域性,并且与消费者的偏好和城市住宅制度有较强的关系。
市场需求量市场需求波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需求量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市场需求量的波动是指市场上商品或服务需求的变动情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市场需求量的波动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应对市场需求量的波动。
1. 市场需求量波动的原因市场需求量的波动可以归因于多种原因。
首先,经济周期的起伏是市场需求波动的主要动因之一。
在经济繁荣时期,人们的购买力通常较强,市场需求量上升;然而,在经济衰退时期,购买力下降,市场需求量则会减少。
其次,消费者偏好和需求的变化也是市场需求量波动的重要原因。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消费习惯和需求会发生变化,导致市场需求量的波动。
例如,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健康产品的需求量上升,而对传统产品的需求量可能会下降。
此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也会导致市场需求量的波动。
随着竞争对手的增加,企业需要不断推陈出新,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要求。
这种竞争可能会导致市场需求量的增长,但也有可能造成市场需求量的波动。
2. 市场需求量波动的影响因素市场需求量波动对企业和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市场需求量的波动直接影响企业的销售和收入。
当市场需求量增长时,企业可以实现更多的销售和利润;然而,当市场需求量下降时,企业可能面临销售下滑和利润减少的风险。
其次,市场需求量的波动对供应链和产业结构也会带来影响。
在需求量增长时,企业可能需要增加供应和生产能力以满足市场需求,这将对供应链产生积极的影响。
然而,在市场需求量下降时,企业可能需要调整供应链结构,以适应市场变化。
此外,市场需求量的波动还会对就业产生影响。
在市场需求量增长时,企业可能需要增加员工以满足生产和销售的需求;然而,在市场需求量下降时,企业可能需要进行员工裁减以减少成本。
3. 应对市场需求量波动的策略在面对市场需求量波动时,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来保持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企业应该密切关注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的定位和销售策略。
影响需求量有哪些主要的因素 需求显⽰了随着价钱升降⽽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个体在每段时间内所愿意买的某货物的数量。
下⾯就让店铺来给你科普⼀下需求的内容。
需求的定义 经济学中需求是在⼀定的时期,在每个价格⽔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的分类 需求可以分为单个需求和市场需求。
单个需求:指单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
市场需求:指消费者全体对某种商品需求的总和。
需求的表⽰ *需求表:它是⼀张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中的商品的不同的价格与需求量的组合,在平⾯上拟合的⼀条曲线。
*需求函数:假定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具有⽆限的分割性,把商品价格视为⾃变量,把需求量作为因变量,则:D=f(P)。
即为需求函数。
需求求函数的扩展形式Qd=D(P,m,P1) 在公式中,P代表商品的价格,m代表消费者的收⼊,P1代表其它商品的价格。
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需求规律的含义:当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减少,随着商品价格下降⽽增加。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需求规律。
只有向右下倾斜的需求曲线才符合需求定理。
⽽吉芬商品与需求定理在逻辑上是不能并存的。
1、商品本⾝价格。
(⼀般⽽⾔,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成反⽅向变动,即价格越⾼,需求越少,反之则反是。
) 2、替代品的价格。
当所谓替代品是指使⽤价值相近,可以互相替代来满⾜⼈们同⼀需要的商品,⽐如煤⽓和电⼒等。
⼀般来说,相互替代商品之间某⼀种商品的价格提⾼,消费者就会把其需求转向可以替代的商品上,从⽽使替代品的需求增加,被替代品的需求减少,反之亦然。
3、互补品的价格。
所谓互补品是指使⽤价值上必须互相补充才能满⾜⼈们某种需要的商品,⽐如汽⻋和汽油、家⽤电器和电等。
在互补商品之间,其中⼀种商品的价格上升,需求量降低,会引起另⼀种商品的需求随之降低。
.简述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答: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包括:
商品的自身价格。
(一般情况下,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成反向变动)消费者偏好。
(对某种商品偏好,需求大;对某种商品不偏好,无需求或需求小)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越高,对商品的需求越大)
相关商品的价格。
(包括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
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消费者对自身未来收入的预期,消费者对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
2.简述影响供给量的因素。
影响商品供给量的主要因素包括:
商品的自身价格。
(一般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成正向变动)生产成本。
(供给量与其成反向变动关系)
生产的技术水平。
(供给量与其成正向变动关系)
相关商品的价格。
(反向关系)
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生产者对未来看好,认为预期商品价格上升,增加供
给量,反之则亦然)
4.简述厂商应如何利用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选择价格策略?
答:厂商总收益与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有如下关系:
如果厂商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充分,厂商往往采取降价的策略,这会使市场需
求量有较大增加,即使单位利润减少,但总收益和总利润却会增加。
如果厂商
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缺乏,厂商在有可能的时候往往采取提高价格的策略,这
会使厂商总收益和总利润增加。
5.简述边际收益递减律及其原因。
答: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投入要素的数量不变时,连续增加一种可变
投入的数量,该可变投入的边际产量终将递减。
其原因在于产出是在可变投入
与固定投入相结合共同作用于生产过程结果,在技术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可变
投入与固定投入
6.为什么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典型厂商在长期均衡状态下只能获得零经济利润?答: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典型厂商如果获得超额利润,则表明该行业的利润率高
于社会平均利润率。
由于完全竞争市场没有进出障碍,此时,行业外厂商将进
入该行业,这将导致市场供给曲线右移,市场均衡价格下降,典型厂商的超额利润减少,直至没有超额利润。
如果典型厂商亏损,则表明该行业的利润率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
由于完全竞争市场没有进出障碍,此时,行业内部分厂商将退出该行业,这将导致市场供给曲线左移,市场均衡价格上升,典型厂商的亏损减少,直至获取正常利润。
因此,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典型厂商在仅获正常利润时达到长期均衡,即经济利润为零。
8.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用公式表示为d ()
d M U q q <0。
例如,在一个人饥
饿的时候,吃第一个包子给他带来的效用是很大的。
以后,随着这个人所吃的包子数量的连续增加,虽然总效用是不断增加的,但每一个包子给他所带来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却是递减的。
当他完全吃饱的时候,包子的总效用达到最大值,而边际效用却降为零。
如果他还继续吃包子就会感到不适,这意味着包子的边际效用进一步降为负
值,总效用也开始下降。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基数效用论的基本定律,又称戈森第一定律。
导致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主要是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加,由于人们生理、心理作用的影响,商品对人们的刺激力和重要程度都有下降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