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泉州)专利文献与国际专利分类(吴泉州)
- 格式:ppt
- 大小:948.01 KB
- 文档页数:3
专利文献种类及其代码专利文献是指申请或授予专利权的文件或出版物,记录了新技术、新发明或其他知识产权的创作和保护。
根据不同的特征和用途,专利文献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专利文献种类及其代码。
1. 发明专利文献(Invention Patent Document):这是最常见的专利文献类型,记录了独创的发明或技术改进的详细描述和权利要求。
发明专利文献可以通过国际专利分类(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IPC)进行分类,每个分类都有特定的代码。
2. 实用新型专利文献(Utility Model Patent Document):实用新型专利文献记录了对实用性技术方案的新的技术改进,与发明专利文献相似,但实用新型专利的要求较低,通常在一些国家或地区有独立的法律制度。
3. 外观设计专利文献(Design Patent Document):外观设计专利文献记录了产品外观设计的细节描述和权利要求。
与发明专利文献不同,外观设计专利主要保护产品的外观形状、装饰、图案等。
外观设计专利文献也可以通过国际分类进行分类,并有相应的代码。
4. 专利申请(Patent Application):专利申请是指提交给专利局的文件,申请人要求授予专利保护。
专利申请文件包括申请书、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相关附件。
专利申请通常分为国内申请和国际申请,国际申请可根据《专利合作条约》(PCT)进行分类。
5. 专利授权(Patent Grant):专利授权是指专利局根据专利申请的要求,对该申请进行审查并认可该项发明或设计的文件。
专利授权包括授权书、授权公告和授权说明书。
6. 专利检索报告(Patent Search Report):专利检索报告是对特定领域或主题进行的专利文献检索的结果报告。
专利检索报告包括检索的范围、检索方法、检索结果等详细信息,可以对专利的先前技术和相关知识进行研究和分析。
国际专利分类(IPC)国际专利分类(IPC)1. 简介国际专利分类(IPC)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专利分类系统之一。
该系统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制定和管理,旨在为发明的描述和检索提供一个统一的分类系统。
IPC采用一种层次结构,将发明分成各种类别和子类别,以便更好地组织和描述它们。
2. IPC的结构IPC采用一个类别和子类别的层次结构。
IPC的层次结构旨在将发明分类为不同的技术领域,并提供一个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的系统。
IPC目前有8个部分,其中每个部分都包含一个类别。
以下是IPC的8个部分和它们的类别:A:人类生活必需品B:作业;运输C:化学;冶金D:纺织;造纸E:固定建筑物F: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G:物理H:电学每个类别在IPC中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
该标识符包含一个大写的字母和一个数字,例如A01,A02,B01等。
IPC 分类体系采用一种层次结构,其中该体系被层次化为更小的子分类。
因此,在IPC分类体系中,标识符的字符表示主分类,并且数字表示子类别。
例如,A01B代表人类生活必需品中的作业和B02代表作业与运输中的火车车辆。
3. IPC的使用IPC采用一种多个水平的层次结构,其中每个类别都有一组代码。
发明者必须使用IPC代码来描述其发明。
每个IPC代码都由一个字母和数字组成(例如B60R)。
这种格式反映了IPC层次结构的层次性质。
IPC代码的第一位是大写字母,表示按技术领域划分的部分。
第二个字符是数字,表示该部分的类别。
剩余的字符表示更具体的子类别。
IPC代码可用于各种目的,例如:1. 搜索专利:IPC代码是搜索专利数据库中的专利文献时必需的。
2. 分类专利:IPC代码可用于将专利分类为不同的技术领域。
3. 统计数据:IPC代码可用于生成有关特定技术领域的专利统计数据。
4. 专利申请:发明者必须使用IPC代码来将其发明分类为特定技术领域。
总之,IPC是将发明分类为不同技术领域的国际标准。
国际专利分类表第一篇:国际专利分类表概述国际专利分类表(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简称IPC)是国际上通用的专利分类系统,是专利文献信息检索、分析、利用的基础。
IPC属于技术领域分类,它将技术领域按照一定体系、原则进行分类,分为主分类、分类索引和辅助分类。
主分类包含各技术领域的大类,分类索引则是在主分类的各技术领域中提供更细致的分类,辅助分类则是为了在不同领域之间建立联系而设置的。
IPC采用术语标准化和编码方法,以统一的术语和编码方式描述专利文献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能够有效地对专利文献进行分类、检索和比较分析,有助于保护专利权和促进技术创新。
IPC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主管,由各个国家或国际组织的专利部门进行使用和维护。
各国在申请和审查专利时,都需要根据IPC进行分类,因此IPC已成为国际专利制度的基础。
在IPC中,每个技术领域都有一个独立的分类体系,覆盖了各种技术领域,例如: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化学、医药学等。
该分类体系还不断更新和扩充,以适应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IPC的正确应用,对于实现专利文献的科技语义检索、分类检索、相似性分析、竞争情报分析、技术调查等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专利申请、审查、诉讼、授权和交易等方面的基础和保障。
第二篇:IPC的主分类IPC的主分类是整个IPC体系中最大的分类,包含了各个技术领域的大类。
主分类按照技术领域进行划分,每个技术领域都有自己的分类号。
IPC的主分类分为A-H、B组和C-E组,其中A-H组称为“主要分类”,B组称为“委员会讨论号”,C-E组成为“附加号”。
A组:人类生活必需品;运输;建筑A组是IPC中的三个最大的主分类之一,包含了人类生活必需品、运输和建筑三个技术领域。
其中,A01-A45为人类生活必需品领域的分类;B60-B66为运输领域的分类;E01-E04为建筑领域的分类。
B组:物理学;电学B组称为“委员会讨论号”,其中包含了物理学和电学两个领域。
简述专利文献分类与国际专利分类法
专利文献分类是指对专利文献进行系统分类,以便于其在检索和使用过程中的组织和管理。
目前,国际上主要采用统一的国际专利分类法进行分类。
其目的是让全球各国专利申请机构和专利检索机构在分类上达成一致,以有效地搜索专利文献和避免重复发明申请。
国际专利分类法(IPC)是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作为国际专利分类的统一标准。
IPC组织具有分级和分组等特点,以应对各种专利文献的不同主题和领域。
IPC包括8个部分,包括:A类人类需要,B类作业运输设备,C类化学类理学,D类纺织业工程,E类建筑筑造地质学,F类机械制造和工艺,G类物理学电学,H类电信技术。
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分类标准。
在实际检索中,一般需要根据具体的发明主题和搜索需求来选择相应的IPC分类号进行检索。
IPC的分类结果不仅用于专利申请的分析和研究,也可用于知识产权评估和信息检索等领域。
第三章专利文献分类各国专利局或国际性专利组织每年要受理数目可观的专利申请和出版大量的专利文献,这些文献包含了人类技术进步的全部内容。
如何管理和再次利用这些专利文献,如何遵循专利文献涉及各个技术领域的特点,制定一种专利文献的管理办法,即按规定的方法将文献进行归档,以后又采用一个合理的程序将它们查找出来,这个问题就是专利文献的分类方法问题。
第一节专利文献分类一、国际专利分类法的产生一些国家的专利局在早期都有自己的专利分类法,如:美国专利分类法、德国专利分类法、日本专利分类法等。
但是由于各国分类法指导思想的差异,任何国家在利用其它国家的专利文献时都因分类不同带来困难,因此,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需要有一个通用的国际专利分类系统。
这种情况下,国际分类法应运而生。
1951年,欧洲理事会组织研究讨论建立一个国际专利分类系统;1952年,欧洲理事会成立了一个“分类小组”;1954年12月19日,欧洲理事会的一些国家如: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瑞士、荷兰、瑞典等签订了《关于发明专利国际分类法欧洲协定》,由此建立了欧洲专利分类法。
1967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前身BIRPI(Bureaux International Reunis Pour La Pr–oduction de la Propriete Intellectuelle保护知识产权联合国际事务局)与欧洲委员会开始就过渡时期继续进行改进分类工作的共同管理问题,接受欧洲专利专家委员会建议,将该欧洲专利分类法作为国际专利分类法(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简称IPC)。
1968年9月,第一版IPC生效。
1971年3月24日《巴黎公约》联盟成员国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召开全体会议,通过了《国际专利分类斯特拉斯堡协定》(以下简称IPC协定)。
该协定确定IPC为《巴黎公约》成员国统一的专利分类法,任何《巴黎公约》成员国都可以成为IPC协定的成员,该协定对其成员国有多项权利和义务。
专利文献【专利文献】一、概述专利文献是指在技术领域中,为了保护发明和创新而注册的专利。
二、专利文献的分类专利文献主要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三种类型。
1. 发明专利:发明专利是指对于以新的技术创造为目标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创新技术所颁发的专利。
发明专利对被保护技术的范围要求较高。
2. 实用新型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是指新型技术所颁发的专利。
与发明专利相比,实用新型专利对所保护技术的范围要求相对较低。
3. 外观设计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是指对产品外观的形状、纹理、色彩等方面的设计所颁发的专利。
三、专利文献的重要性专利文献对于保护创新和鼓励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保护创新:专利文献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保护发明人或创新者的权益,确保其在市场上独立和有竞争优势。
2. 促进技术发展:专利文献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它为创新者提供了经济回报的保证,鼓励其在技术研究和开发方面进行更多的投入。
3. 信息交流与技术进步:专利文献具有广泛的信息价值,通过专利文献,人们可以了解到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促进技术交流和技术进步。
四、编写专利文献的要点编写专利文献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要点。
1. 清晰明了的表达:专利文献需要简洁明了地表达发明或创新的内容,确保专利审查员能够理解。
2. 系统化的结构:专利文献结构应当有条理,包括标题、摘要、技术领域、背景、发明内容以及附图等部分。
3. 具体明确的技术特点:专利文献需要详细描述发明或创新的技术特点,涉及的技术领域、技术问题、技术方案等等。
4. 具备可实施性:专利文献要求发明或创新具备可实施性,即能够通过具体的技术手段实现。
五、专利文献的保护和搜索为了保护专利文献的权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申请专利权:通过向相关专利机构提交专利申请,以获得专利权。
2. 保密性协议:在向他人公开发明或创新之前,可以与相关人员签订保密性协议,以确保专利文献的保密性。
3. 专利搜索:在编写专利文献之前,可以进行专利搜索,了解已有的相关专利,以避免重复发明或创新。
专利文献与专利分类编辑:竹雪----内容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李建蓉老师授课PPT)一、专利文献概要1.专利文献的概念(1)WIPO关于专利文献的概念(P7)•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988年编写的《知识产权教程》阐述了现代专利文献的概念: “专利文献是包含已经申请或被确认为发现、发明、实用新型和工业品外观设计的研究、设计、开发和试验成果的有关资料,以及保护发明人、专利所有人及工业品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注册证书持有人权利的有关资料的已出版或未出版的文件(或其摘要)的总称。
”该教程还进一步指出: “专利文献按一般的理解主要是指各国专利局的正式出版物。
”(2)作为公开出版物的专利文献(P8)•作为公开出版物的专利文献主要有:——各种发明专利说明书、实用新型说明书和工业品外观设计说明书;——各种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工业品外观设计公报、文摘和索引;——涉及发明和实用新型工业品外观设计的分类表等。
2.专利文献的特点与作用(1)专利文献的特点(P22-25)——专利文献集技术、法律、经济信息于一体,是一种数据量巨大、内容广博的信息资源。
——专利文献传播最新科学技术信息。
——专利文献的格式统一规范,高度标准化,并且具有统一的分类体系,便于检索、阅读和实现信息化。
——专利文献对发明创造的揭示完整而详尽。
(2)专利文献的作用(P27-28)——专利文献是体现专利制度根本目的的媒介。
——专利文献传播专利信息,促进科技进步。
——专利文献为经济、贸易活动提供参考信息。
——专利文献是确定专利保护范围的依据。
——专利文献是专利机构审批专利的基础和保障.3.专利文献的出版与载体变化(1)专利文献出版量(P13)•目前,有90多个国家、地区及组织以30多种文字出版专利文献,每年以150万件左右的数量递增,约占世界图书期刊年出版总量的1/4。
(2)专利文献载体•目前,世界各国专利文献以磁介质存贮为主,因特网形式公布。
4.专利族与同族专利(1)专利族(P16-17)——人们把至少有一个优先权相同的、在不同国家或国际专利组织多次申请、多次公布或批准的内容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一组专利文献,称为专利族(Patent Family)。
国际专利分类号与技术领域对照表1.概述国际专利分类号(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IPC)是一种国际性的专利分类系统,目的是对专利文献进行统一分类,便于检索和分析。
国际专利分类号与技术领域对照表则是将IPC中的分类号与具体的技术领域进行对照,使得人们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分类号。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国际专利分类号的概念、结构以及与技术领域的对照表,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IPC。
2.国际专利分类号概述国际专利分类号是根据专利文件描述的技术内容对专利文献进行分类的一种分类系统。
IPC采用多层次的结构,具体包括部、类、子类、主组和附加组等,通过这种结构,可以将专利文献按照其技术领域进行精细分类,便于检索和分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IPC的结构,我们将其与树状结构进行类比,部相当于树的主干,类和子类相当于树的分支和枝叶,主组和附加组相当于树上的花朵和果实,这种比喻有助于我们理解IPC的层次结构。
3.国际专利分类号与技术领域对照表的作用国际专利分类号与技术领域对照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对照表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将IPC中的分类号与具体技术领域进行对应的工具,使得人们可以更便捷地找到与某一特定技术领域相关的专利文献。
对照表也有助于人们理解IPC的分类体系,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掌握IPC的使用方法,提高专利检索和分析的效率。
4.国际专利分类号与技术领域对照表的示例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示例来具体说明国际专利分类号与技术领域对照表的应用。
假设我们需要查找与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专利文献,我们可以首先查找对照表,找到人工智能领域对应的国际专利分类号,然后再根据这些分类号去专利数据库中进行检索。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还能够提高检索的准确性。
5.个人观点和总结在我看来,国际专利分类号与技术领域对照表是专利检索和分析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IPC分类体系,还可以提高专利检索和分析的效率。
专利文献与专利分类第一节概要1.下表所示为一个专利族的相关著录项目。
专利文献号申请日期申请号CH538767 19720908 CHl9720013201A T319372 19730706 19730005992DE2323735 19730510 DEl9732323735ES418591 19730908 ESl9730418590FR2199213 19730816 FRl9730029881下列哪一项正确地表示了上表所示专利族的优先申请日和优先申请号?(2004年试卷三第98题)A.19730706,A Tl9730005992 B.19730510,DEl9732323735C.19720908,CHl9720013201 D.19730816,FRl9730029881参考答案:C考点:专利族详解:人们把至少有一个优先权相同的、在不同国家和国际专利组织多次申请、多次公布或批准的内容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一组专利文献,称为专利族。
在同一专利族中,每件文件出版物互为同族专利。
根据同族专利的定义,上表中最靠前的日期即1972年09月08日应该为首次申请的专利文件。
因此正确答案为C。
2.同族专利是指在不同国家或国际专利组织多次申请、多次公布或批准的内容相耐或基本相同的一组专利文献。
下列各种哪些是同族专利的共同点?(2002年试卷三第94题) A.具有共同发明人B.具有共同申请人C.具有相同专利分类D.具有共同优先权参考答案:D考点:同族专利详解:同族专利,按照一般理解,是指同一专利族中每件专利或专利申请之间的一种互称,而专利族是由具有共同优先权的在不同国家或国际组织多次申请、公开、批准的内容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一组专利或专利申请组成,因此正确答案为D。
第二节专利文献的专利说明书、公报及分类资料4.中国专利的授权公告号是对下列哪些文献的编号?(2004年试卷三第90题) A.发明专利申请审定说明书B.发明专利说明书C.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D.夕h观设计专利公告参考答案:BCD考点:中国专利的授权公告号详解:授权公告号包括:在发明专利授权时给予出版的发明专利文献的一个标识号码;在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时给予出版的实用新型专利文献的一个标识号码;在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时给予出版的外观设计专利文献的一个标识号码。
简述专利的类型特征及常用的专利文献检索工具专利的类型特征及常用的专利文献检索工具一、专利的类型特征专利是一种通过国家主管机关授予发明者的专有权利,使其能够在一定期限内对其发明进行独家的使用、销售和转让。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专利的类型特征有所不同。
主要的专利类型包括以下几种:1. 发明专利:发明专利是通过发明创造了新的技术方案并可应用于工业领域的技术成果,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广泛,可以对发明进行独占性的使用和转让。
2. 实用新型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是针对产品的形状、结构或其组合,提出的具有实用性、创造性和能够满足需要的新颖技术方案。
与发明专利相比,实用新型专利对创造性的要求较低,更注重其实际应用价值。
3. 外观设计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是针对产品外观的造型、纹样、色彩或其组合,提出的具有新颖性和审美性的技术方案。
外观设计专利主要保护产品外观的视觉效果,如外观形状、线条、色彩和纹理等。
4. 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申请:PCT国际申请是根据《专利合作条约》进行的国际申请,适用于在多个国家或地区同时申请专利保护。
PCT国际申请提供了简化的国际申请程序,使发明者在国际范围内获得统一的申请日期,并有更多时间选择国家和地区进行进一步的申请。
二、常用的专利文献检索工具专利文献检索工具是指用于查找和分析专利信息的软件或网站。
通过专利文献检索工具,可以查询已公开的专利文献数据库,了解相关技术领域的先前技术、当前技术动态和竞争对手的专利情况。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专利文献检索工具:1. 国家知识产权局(CNIPA)专利检索系统: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IPA)的专利检索系统,提供了对中国专利文献数据库的访问,用户可以通过关键词、申请号、分类号等进行检索,并查看专利文献的摘要、主权项、全文等信息。
2. 欧洲专利局(EPO)数据库:欧洲专利局的数据库,提供了对欧洲专利申请的访问,用户可以通过关键词、申请号、分类号等进行检索,并查看专利文献的摘要、主权项、图像等信息。
第三章、国际专利分类法3.1国际专利分类法的发展国际专利分类法(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简称IPC,是国际上通用的专利文献分类法。
以往,世界各国对专利的分类都是由各国自行编制,但他们所采用的分类方法、分类原则和用以标记的符号往往差别很大,只适合自己国家的专利文献。
而审查员对专利进行审查时,除了要检索自己国家的,也要进行国际检索,没有一个统一的专利分类,给检索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也因此,非常需要有一个国际上统一的专利分类系统,来方便各国的审查员对国际性的专利情报进行获取。
创建国际专利分类系统的准备工作最早始于20世纪五十年代初,1951年,欧洲理事会专利专家委员会决定设立一个专利分类系统工作组,专门负责拟定国际专利分类法。
该工作组于1954年正式提出了IPC分类草案,后来对该草案几经商榷和修改,历经了十余年。
1966年,该工作组提出了分类系统的最后方案,并提交专利专家委员会通过。
就这样在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后,第一版国际专利分类法终于在1968年9月1日正式产生了。
1971年3月,70多个国家在法国的斯特拉斯堡签署了著名的《国际专利分类法斯特拉斯堡协定》,依据《斯特拉斯堡协定》第一条成立了专门的国际专利分类联盟。
在该联盟的管理下,国际专利分类法会进行周期性地修订,以适应技术的进步,满足分类的需求。
第二版的国际专利分类法于1974年7月4日实行,第三版的有效期限是1980年1月1日到1984年12月31日。
以后每五年修订一次,出版新版本。
第四版的有效期是1985年1月1日到1989年12月31日,第五版的有效期是1990年1月1日到1994年12月31日,第六版的有效期是1995年1月1日到1999年12月31日,期间,1999年,为使国际专利分类法适应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使专利信息的检索更加高效,尤其是方便中小型工业产权局和普通民众的使用,经国际专利分类大会批准,决定将《国际专利分类表》分成基本版与高级版两个版本,并通过了基本版、高级版出版内容的原则以及修订规则等内容。